海棠樹壁紙
1. 鄧穎超為什麼寫了海棠花祭
睹物思人,遂作此文,藉以追思周總理。
周總理生性雅達,群芳之中,對海棠花最是喜愛,凡書室之外必置備海棠。在周總理去世之後,周夫人還是如以往一般照顧庭院中的海棠,那是屬於周總理夫婦共有的溫馨。
2. 客廳電視背景牆的壁畫有海棠花與荷花有何說法
海棠花嬌艷動人被來喻為「國艷」,自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的稱號,也有「解語花」的雅稱。文人們用海棠寓意佳人,表達著思念、珍惜、慰籍和從容淡泊的情愫。因「棠」與「堂」諧音,海棠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寓意「玉棠富貴」;與菊花、蝴蝶相配,寓意「捷報壽滿堂」……
「荷花」寓意著純潔、堅貞、吉祥,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經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它縱使是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潔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這也是一種君子行為的象徵。
3. 李清照如夢令背景簡介
【如夢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歸路。
興盡③晚回舟,誤入藕花④深處。
爭渡,爭渡⑤,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台。
②沉醉:大醉。
③興盡:盡了興致。
④藕花:蓮花。
⑤爭渡:怎麼渡;爭:同「怎」。
【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但是卻錯誤地劃進了蓮花塘的深處。劃呀劃,劃呀劃,劃的太急促了,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此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忘返。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憶外游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山東章丘)人,宋朝傑出的女詞人,也是文學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
-------------------------------------------------------------------------------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①,
濃睡不消殘酒②。
試問卷簾人③,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④。
【注釋】:
①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②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③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④綠肥紅瘦:指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譯文】
昨天夜裡,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酣睡了一宵,還是余醉未消。試探地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告訴我說,海棠花還跟原先一樣。唉,你知道嗎,知道嗎?海棠樹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賞析】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卧卷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驟」十分恰當的寫出了暮春的特點,風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在的狀態,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隱隱心底還藏著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後者寫室內,轉折的巧妙恰當,靈動自然。
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園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對,因此急急地向「卷簾人」詢問。一個「試」字,寫出了人物心中的擔憂,她不願意春天就這么快的過去。「試」字將不忍問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孰料,「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讓她出乎意料,雖然她內心渴望海棠依舊,但自己也明白風雨之後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簾人」的回答給了她意外的驚喜。「海棠依舊」從後面應和了前面「問」的內容,這種手法使得其詞更加耐讀。「卻」字同時寫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聽到回答後的意外之情,還隱隱道出了「卷簾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時的漫不經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對比,主人公的細膩委婉與「卷簾人」粗疏淡漠之間的對比。詞至此,又疊進一層,意境又開一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節,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知否」來糾正「卷簾人」的答復,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致、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她用「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為歷代詞論者贊譽,如《草堂詩余別錄》中曰「結句尤為委曲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眾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裡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典型感受。
作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只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並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作者通過主人公與「卷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容。同時還將人物的心境通過話語表現出來,更顯得真實可信。此外作者在對話中稍加點綴,如「試」、「卻」等字,將人物情感的轉折細膩地刻畫出來,對比著描寫了兩個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運用代指手法。以「綠」「紅」代指葉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語言上更顯凝練,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詳述,此處即不重復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
4. 海棠花的養殖方法哪兒有
海棠花(麗格海棠)的養殖一點通
如何才能養好海棠花呢?海棠花的養殖方法本文就為大家介紹家庭養殖海棠花的方法,先簡要介紹一下海棠花: 海棠花學名:Begonia tuberahybrida 產地及分布:本種為種間雜交種,是以原產
怎樣養殖海棠花? - -
2009年8月1日 登錄並發表回答, 取消, 在谷歌搜索怎樣養殖海棠花? 每年春季開花1次的海棠花,如採用降溫、減水、遮光等方法,能使它在當年的秋季再次開花。
海棠花圖片|海棠花種植養殖栽培技術- 海棠花花語壁紙照片桌面分類下載
海棠花圖片,海棠花的養殖方法海棠花照片,海棠花壁紙,海棠花種植養殖栽培技術 海棠栽培簡史與花文化海棠依舊。一枝梨花壓海棠。海棠花雨。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
海棠花的栽培技術
海棠萌櫱力強。物候期,隨緯度、海拔、種類不同而有差異。 (三)繁殖方法 海棠花的栽培技術 (摘自吳志行主編的《實用園藝手冊》)
海棠花的養殖方法
http://soucang..com/jxwhghb/tag/1531628
5. 如夢令 李清照的背景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一】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6.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的寫作背景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是一篇追憶性文章。作者由西花廳的海棠花觸發專了對過去有關人物和事件的屬追憶,再現了與丈夫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和情景,表現了作者和周恩來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貞不渝的愛情,寄託了對周恩來的深情懷念。文章以朴實、平易的語言,融以多種抒情方式,寫出了親切自然的情味,更顯情真意切。
7. [image]100 求《少年錦衣衛》片尾海棠樹「動態」壁紙全套(配樂版,無聲版,反轉版,高清版)
https://pan..com/s/1pLDLvZH?
密碼: 2tub
8.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背景
詩人作此詩時已入暮年,時金已滅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鄉,抱定了與世無爭的態度,過著遺民生活,他自覺已無能周濟天下,於是只能堅守自已節操,獨善其身。詩句也許從一個側面,借未開之海棠,寄託了自已的這種心態。
9. 海棠花祭朗誦用的是什麼背景音樂,在哪下載
有兩個配樂,一個是呂中朗誦版的配樂--柔板adagio
下載網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9s43xht2fk/
另一個是沉思內曲,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OM2Cnwq37A/(在土豆上下載容需要安裝土豆專用的下載器)
10. 幼兒園手工作品海棠花放什麼背景圖好看
放一些比較素雅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