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鄭愁予

荷花鄭愁予

發布時間: 2022-02-01 05:38:33

1. 錯誤鄭愁予中蓮花的意象

1、馬蹄、春幃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比喻 女子痴痴的深情
3、輕巧清雋,能引起共鳴,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2. 《錯誤》原文 鄭愁予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2)荷花鄭愁予擴展閱讀:

一、清新雅緻的婉約風格

一座江南的小城,一個暮春三月的日子,一個盼歸的思婦,一段執著的愛情。這樣的故事,如果在宋人筆下,也必定是一首凄婉傷感的婉約詞。台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意境優美,詩意深婉,顯示的正是婉約之美的美學特色。

讀著這首小詩,達達的馬蹄聲清晰地傳入讀者的耳鼓,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美麗畫面:三月江南的小城,彎彎的柳樹枝條長出了細細綠葉,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巷,泛著幽幽淡青色的光,傍晚時分,幽靜的小巷響起了一聲聲達達的馬蹄聲,由遠而近……這一聲聲達達的馬蹄聲,聲聲敲在小巷深處一位江南女子的心上,多麼熟悉的聲音啊!

是自己遠行的心上人回來了嗎?她的心狂跳起來,一躍而起,撲向窗邊,揭開許久沒有揭開的窗簾,向達達的馬蹄聲處望去……失望掛在她的臉上,她又慢慢地放下了窗簾……

二、綺思無窮的抒情視角

鄭愁予的《錯誤》,沒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給我們的感覺,是那麼的清新雅緻,綺思無窮。「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小詩到了最後這兩句,點明了詩題,原來這個「錯誤」,是這樣一個給人以雋永回憶的「美麗的錯誤」,至此,也點明了全詩的抒情視角。

三、心隨字動的長句短句

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過」,六個字;「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十五個字,長短句交錯。在詩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長句,寫「我」多為短句,讀起來錯落有致,節奏鮮明。長短句交錯,帶給讀者的還不僅於此。

短句暗示的是「我」作為一個過客來得匆匆,我們彷彿隨著急促的馬蹄聲在目送過客匆匆而過;長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綿綿。這樣,心隨字動,怎不為江南女子執著的愛情而感懷。

四、新穎別致的生動比喻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江南女子的美麗清新脫俗;「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新穎巧妙的比喻,活脫脫的刻畫出一位執著等待愛人歸來的思婦形象。看來,她的愛人離開她的時間也不短了,內心的孤寂就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但這並沒有沖淡她的思念之情,她的心只為他的心上人開放。

3. 鄭愁予在《錯誤》中為什麼偏偏用蓮花來形容女子貌美,而不用其他花,如桃花、梨花等

「蓮」在中國文化里,有豐厚的文化積淀,「蓮」諧音「憐惜、憐愛」的「憐」。
為什麼偏偏用蓮花來形容女子貌美,《愛蓮說》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之類,可以比喻了女子的美。李白的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徐志摩也愛用蓮花來比喻美女,對了是《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詩人使用意象,浸潤著濃郁的古典的美。

「我打從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首節是結局的倒敘,寫的是女子盼情人歸而不得的失望情態,在意旨和情調上統攝全詩,將讀者迅速引進作品所規定的情境中。結構上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匆匆,長句揭示思婦等待悠悠。
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此處用了倒裝的比喻,強調「開落」。在音節上,「過」「落」押韻,音韻和諧;意義上,不僅比喻思婦容貌美麗,品行高潔,還強調了臉上的悲喜動作,化靜為動。此外,「蓮」在中國文化里,有豐厚的文化積淀,「蓮」諧音「憐惜、憐愛」的「憐」。賞析第一節,我們彷彿看到,在「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馬蹄敲過,思婦美麗而哀傷的容顏如蓮花盛開又凋落,惹人愛憐。

參考來源:《錯誤》鄭愁予 教學設計及鑒賞、網上相關網友的論壇、加上個人見解

4. 鄭愁予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打即從、自,意思是:我路過江南。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把人的容顏比喻成蓮花.也暗含著這個貌美如花.蓮花開夏季.蓮花等到季節來臨才開放.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這句也與上句相對,蓮花等到季節才會開放,正如柳絮沒有東風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你的心門緊鎖,因為你所等待的人還沒有來.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以馬蹄借指我的到來.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個與你擦肩而過的過客.

看懂了嗎??不懂告訴我哦~!不過,我想,這么解釋了這首詩,你應該能看懂哦。。。對哇,,哈哈

5. 現代詩歌鑒賞(8分)錯誤 鄭愁予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


小題1:你是一個獨守空閨、痴情、哀怨的婦女形象。(3個定語各1分)
小題1:① 在古詩意象中, 「蓮」與「憐」諧音,「憐」就是「愛」的意思 。在《西洲曲》中有這樣的詩句:「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這里借用古詩的意象,表現了 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深深思念 。(2分)
「蓮花」寓意高潔 喻指女子年輕時的純潔與美貌 。(2分)
③「蓮花的開落」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且極為簡練地勾勒出女子苦盼不得的憔悴。(1分)

6. 鄭愁予的<<錯誤>>解讀

鄭愁予《錯誤》解讀及其它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錯誤》

鄭愁予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而《錯誤》是他最經典的一首詩歌。

我打江南走過:打即從、自,意思是:我路過江南。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把人的容顏比喻成蓮花.也暗含著這個貌美如花.蓮花開夏季.蓮花等到季節來臨才開放.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這句也與上句相對,蓮花等到季節才會開放,正如柳絮沒有東風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你的心門緊鎖,因為你所等待的人還沒有來.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以馬蹄借指我的到來.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個與你擦肩而過的過客.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是台灣現代詩社的重要成員.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並能把傳統的詩詞意境與現代西方的藝術表現手法相揉和.在台灣詩人詩被改成歌最多的就是鄭愁予和餘光中.

鄭愁予詩具有清新淡雅的風格,讀他的詩彷彿看見一位穿著藍色長衫的古代詩人.我認為在台灣詩人中鄭愁予的詩是寫得最好的.餘光中的詩在清新淡雅方面是無法和鄭愁予相比的.

詩人西渡曾指出台灣詩歌缺少現代意識,這在鄭愁予詩中也能體現出來.鄭愁予的詩的確可以放在任何時代.他的詩的現代感表現在詩歌的藝術手法上,在詩歌的內容方面,的確不夠寬廣.

但是愛情是世代流傳的話題,關鍵是怎樣寫好它.這也是為什麼三十四年代作品中,徐志摩和張愛玲的作品為什麼還被現代的讀者所喜愛.戴望舒是經典的是<雨巷>而不是<我用殘損的手掌>.盡管後者的時代感更加強烈,思想內容更加進步.

西渡在提到台灣詩人中最具有現代意識的時候,他指出是紀弦.我所看到台灣詩歌中內容上最具有現實感的是白靈的<爸爸,中國容不下一張書桌>.

鄭愁予的<小小的島>和<賦別>這兩首詩也是我極其喜愛的.鄭愁予的詩情濃以淡筆寫出,回味悠長.

希望此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7. 錯誤鄭愁予 蓮花指什麼

用蓮花來比喻女子容顏的變化。

作品原文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①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②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賞析
《錯誤》最大的特點是敘事、畫面的象徵化以及對照手法的結合運用。從第一節開始,在一個敘事的語境中, 季節、容顏、蓮花就共同型塑出這些詞語的象徵意味。第一節兩句,以第一人稱「我」寫遊子走過江南,「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中,「熔岩」顯然借指某個人,至於這個人的性別,在語言文化的規約下很自然會將其認同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節」賦予了「容顏」以敘事內容和時間限度;後半句是對「容顏如花」這個套板化譬喻的推進和激活,詩人不再甘於用靜止的喻體去比附靜止的本體,喻體被轉化為兩種動作狀態——開、落。所以,這個句子就是詩人對一個具有情節性、動作性和時間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徵。一個通常用敘事的方式予以展開的情景被象徵化地表達,於是在想像中補齊了這句詩所涉及故事的三個層面: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在守候著她的歸人(容顏、等待);她等了一年復一年,時間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節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為她的歸人即將到來(蓮花開),卻終於還是寂寞失落,因為她的歸人終究沒有歸來(蓮花落)。

創作背景
鄭愁予自述該詩源自童年的逃難經歷,他小學時,抗戰就全面爆發開始了,父親從陸軍大學受訓後一畢業就被送到湖北抗戰前線,調去襄陽張自忠的部隊,他則跟隨著母親經歷過各種逃難,一路上看到很多傷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個村落,那裡喚起了他童年時期逃難的記憶,有關炮車,有關戰馬的馬蹄聲,他把這些冒出的經歷藝術化,寫成了《錯誤》。這首詩的主角就是以鄭愁予母親為原型的。

8. 鄭愁予寫的 錯誤 關於這首詩歌的賞析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寫於 1954年
賞析:
鄭愁予<錯誤>一詩可說是近五十年來最被人們傳唱不已,且樂於誦讀的現代詩。詩中精確地運用許多古典意象表現思婦愁緒及浪子情懷。本文將以章法學角度淺析<錯誤>。全文以了解鄭愁予寫作此詩的創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選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進而分析其章法結構,以期對這首詩的風格主題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詩人餘光中以「浪子」稱呼鄭愁予。而<錯誤>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識的代表作之一。雖然描寫的是「閨怨」的中國古典詩歌舊主題,但作者卻別具新意,透過浪子的角度來敘寫女子閨怨的期待及落寞,從另一方面展現體貼的關懷。詩中並運用許多古典詩歌的語匯,如江南、蓮花、東風、柳絮、春帷、向晚、馬蹄等意象,將古典與現代巧妙地鎔鑄。
古典詩詞中對鄭愁予影響最深的是古詩十九首,他認為詩中表現人生的無常,其實就是最大的流浪。何其芳和廢名(馮文炳)的詩作,在象徵手法和語言風格上,對鄭愁予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鄭愁予前期詩風婉約動人,繼承傳統詩詞的音韻感,且能將古典意象融入現代情境中,且往往帶幾分哀愁,以及漂泊的離別愁緒。這時期的著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長歌、鄭愁予詩集、鄭愁予詩選集。
作家常常因為某些生命經驗的觸發而產生作品,曾經有人問過鄭愁予,這首詩是否為詩人的經驗之作。詩人答說:
這首詩在內容上,它與某些傳統詩歌非常類似,可見詩從古代到現代,內容是沒有改變的,只有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語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國方言的限制,當我們用廣東話去朗誦這首詩時,在味道上當然與用國語來念不同,但卻有一種美感。至於為什麼會寫這首詩?有人以為這是詩人流浪生活的一些體驗,這也是對的,這並不是紀錄一個時間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經驗整理起來,最後寫成了這些作品。我說過自己因為逃避敵人,走過許多地方,看見許多不同的情景,如等待中的婦人,我母親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時候我父親在前線作戰,她便跟我相依為命,成了這首詩最根本的因素。
所以在賞析〈錯誤〉時,了解其篇旨與內容結構的關系就更加重要。
(一)篇旨安置於篇末:
文章主旨出現在篇末可以一筆收束全文,也可深化主題,達畫龍點睛之效。這首作品在詩題已揭示主旨「錯誤」,在詩序又引出線索「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末點出「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以「反襯」技巧來表達反常合道的啟發性。可見本詩一直圍繞著「錯誤」這個主題作取材布局,思想脈絡也一脈相通。
(二)篇旨顯中有隱:
陳師滿銘曾雲:
作者處理詞章主旨,有時雖把表層部分明顯作表達,卻將它深一層或真正部分隱藏起來,如果要掌握這種顯中有隱的主旨,便得下一番審辨的功夫。
初看<錯誤>一詩,表面上是在敘寫女子因期待落空而造成美麗的錯誤。但如果仔細探究全詩,詩中是以一個過客(我)的觀點,來觀察思婦(你)的心情變化。而思婦的心情之所以會產生劇烈的變化而造成美麗的錯誤,主要是由於女子思念歸人之深,也可以說女子堅貞地期待良人歸來,所以造成龐大的寂寞及失落。所謂「希望愈大,失望愈深」。所以作者表層是在寫女子發現自己期待落空所造成美麗的錯誤,但其實深層的主旨是表達女子無比的堅貞和無盡的寂寞。這點與傳統閨怨詩的主題是暗合的。
(一)事材:
1.浪子流浪-過
「浪子意識」一直是貫穿鄭愁予作品的主題。如他的詩作中「孤飛的雁是愛情的隕星」<黃昏的來客> 「別離的日子刻成標高,我的離愁已聳出雲表了。」<雪線> 。而浪子予人的形象是落拓不羈,充滿漂泊之感。過客或許會為某些人事物停留,但通常是短暫的停留,甚至是「過而不留」。在本詩中作者明白點出「我打江南走過」「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詩中的「我」是抱著沒有歸宿心態的浪子。他的狀態是匆匆而「過」。
2.思婦等待-歸
「閨怨」題材是到處可見的,如台灣的民謠〈望春風〉:「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加看覓/月娘笑阮憨大獃/被風騙不知」。就是在描寫痴心女子期待落空的失望。
<錯誤>詩中的女子(你)處於漫長等待的狀態。鄭愁予的另一首詩<情婦>可與之作一對照。「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所以,我去,總穿一襲藍衫子/我要她感覺,那是季節,或/候鳥的來臨/因為我不是常回家的那種人。」這是傳統女子堅貞而寂寞的形象,這種思婦的形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亦多常見,如溫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詩中的女子「獨倚望江樓」,一個人獨自面對時空的寂寥,不斷地盼望「良人的歸來」。思念到最深的境界是「腸斷白蘋洲」。
又如李白的<菩薩蠻?閑情>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透過文字將女子的閨怨之愁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現,最末以「鳥歸人不歸」將全詩的愁緒逼到最高點。
在閨怨詩中常見作者安排「歸」、及「不歸」的脈絡。在<錯誤>一詩中,「歸」(思婦的盼望)是本詩的一條從線,與另一條主線「過」(浪子的不羈)形成主從錯綜的結構,也形成一種對比的美麗及反常合道的美感。
(二)物材:
1.思婦
思婦是中國「閨怨詩」的主要形象。如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以春日陌頭的楊柳青青反襯少婦無人陪伴的悲愁,點出功名富貴的虛幻,只有兩人能相守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又如李白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以夜深來暗示「幽獨」之苦,以人伴月暗示無人相伴之孤單。
簡單地說閨怨詩的模式可歸納為:別離──盼望──孤單。別離可能是因為良人出外經商,或許是為國征戰,也有可能是良人另有所屬而產生無情的離棄。盼望是因為堅真地相信良人一定會歸來,而孤單是因為過高的希望所帶來的失望孤獨。
<錯誤>詩中運用以下意象來象徵「思婦」

蓮花
詩詞中常以「蓮花」來比喻女子,如餘光中的名篇〈等你,在雨中〉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像一首小令/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的,你走來
全詩以蓮花代表女子,寫主角在風雨中靜候女子的心境變化。將女子裊娜娉婷的韻味刻畫得非常巧妙動人。
而蓮花也代表堅貞、高潔的義涵。如周敦頤 <愛蓮說>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以蓮喻人清新、高潔而堅貞的氣質。
另外,「蓮」與「憐」同音,故「蓮」即惹人憐愛之意。作者以蓮花喻女子來暗示女子的柔弱及可憐的特質。如晉吳歌謠<子夜歌>
伊昔不梳頭,秀發披兩肩,婉轉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將女子嬌弱惹人憐愛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

柳絮
即柳棉,裡麵包蘊著柳樹的種子 ,成熟時會隨風飛揚而播種,如《世說新語》言語篇「未若柳絮因風起」,在此柳絮象徵女子的心緒,隨著良人的一舉一動或沉寂或飛揚。此外,「柳」與「留」音近,如漢人遠行,於灞橋上折柳送別,即有希望對方留下之意 。對照於女子的心思,應是希望良人能常相左右,永不分離。

春帷
女子室內之帷幕。李白<春思>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惟。
象徵女心如石,堅貞自守之意,女子心中的帷幕除了自己真正的所愛,並不會為任何人揭開。
2.歸人
即「良人」,在古時由於傳統禮教的約束,女子通常終身只依託於一人,而良人若遠行或將女子遺棄,便產生「閨怨」的題材。<錯誤>詩中提到的「歸人」意象如下:

東風
春季吹拂的風。春天時東風一吹,大地由蕭條轉為榮盛。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而東風之於百花,就像良人之於女子。只要良人一日不歸,女子的春天就永不到來。

跫音
腳步聲,行人之聲。《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qióng)然而喜矣」
古代女子由於禮教之防,若家中男子不在,即使是等候歸人,也不能門戶洞開。所以詩中的女子必是門戶重掩,以聽覺代替視覺等候良人的歸來,而「跫音」腳步聲就是得知「良人」歸來的先兆。讀者可以透過想像,勾勒一個女子靜坐屋中,側耳傾聽等待她最熟悉也最盼望的腳步聲響起的一幅圖畫。
3.過客:

達達馬蹄:馬是古代男子常騎乘的工具。騎馬與坐轎相較之下多了幾分情采飛揚的瀟灑之氣。如孟郊<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今朝看盡長安花。
在<錯誤>中的馬蹄聲由遠而近,為女子帶來了希望,卻又由近而遠,造成女子希望的落空。作者經營「達達馬蹄」的意象,塑造過客的瀟灑不羈,落拓不群的形象。但這與思婦期待的「歸人」形象完全相反,於是便產生「美麗的錯誤」。
4.空間:江南→城→青石街道→窗扉

江南
暮春的江南是雜花生樹,鶯飛草長的。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誰不憶江南?
可是這個個絢麗的時空卻更反襯出「斯人獨憔悴」。突顯了女子的孤寂無伴。


古代的城有護城河,如《禮記?禮運》「城郭溝池以為固」 ,是易守難攻的。在此作者以「小小的城」來比喻思婦「寂寞而堅貞的心」,表示思婦有自我約束的道德教條,除非良人來歸,否則她是心如止水,不隨意接納其它男人。

青石街道
「青石」在此有濃濃的詩意及古意。又石頭的堅硬恰能與思婦的堅貞作呼應。「向晚的青石街道」少有行人,寂寞可知。比較『青石的街道向晚』與『向晚的青石街道』,前者有時間延續的寂寞感,彷佛由空間(青石的街道)延向時間(晚),寂寞隨之無止盡地拉長。後者則只點出黃昏的青石街道,以一景喻一情而已。」

窗扉
窗扉意象常出現於女子閨房,用來敘寫女子的生活,或是將窗扉當成是一個媒介,讓讀者藉由窗扉來觀看女子的心緒。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錯誤>詩中將女子的寂寞層層逼近,由「城」到「青石街道」到「窗扉緊掩」我們可見空間由大到小漸次縮小,而思婦的寂寞也隨之愈來愈濃。「窗扉緊掩」其實是「心扉緊閉」。作者在此巧妙地以外在空間象徵心靈空間,且一層層地將空間縮小,女子的寂寞也一步步地濃縮到最深最濃。
5.時間:

季節:指時間、歲月。春夏秋冬四季的遞嬗轉換。在此用「季節」,較「時間」具體,也比「日子」來得長。寂寞也在春夏秋冬不斷地遞換中周而復始,綿綿不斷。

三月:是指暮春三月,李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揚州」 此時時序已經是晚春,眼見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季節即將消逝,即將進入夏天。可是女子所盼望的東風(良人)卻遲遲未出現。思婦的「春天」也將隨著歲月消失無蹤。
作者以「季節」、「三月」的時間意象,暗示女子所盼未歸的寂寞。由此可見詩人在時間鋪排上的用心。
章法結構分析
本詩的主要運用「點染點」 的方式來架構全文。第一小節的兩句「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是低兩格書寫,詩人蕭蕭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這兩句扮演著『自序』『小序』的作用。」 具有總括全文、提示意旨的作用。交待全詩發展的脈絡,並以「賓主」 結構敘寫。詩中的「我」(過客-賓),在旅途中偶然經過江南的某個小城,「我」的馬蹄聲卻造成「你」(思婦-主)的期待及失落進而造成美麗的錯誤,所以詩中寫道「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將思婦由喜轉悲的情景,以蓮花的開落來譬喻,可說是非常精巧貼切。
第二小節屬於「染」的部分。詩人傾力鋪染思婦的堅貞及寂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根據黃永武的說法稱為「空間的凝聚」
與空間擴張的說法相反,讓畫面由遠及近移動,先寫大景物而後縮至小景物,畫面移進來,使視野愈來愈細小,詩中的空間也就像凝聚起來一般,最後選擇一個空間的凝聚焦點,把精神集中在上面,給予特寫,使這個焦點分外突出。
又仇小屏提到:
由大而小包孕式的空間設計,用大空間襯托小空間,最後會將焦點凝聚在小小的一點上,而「點」的特質又是相當迷人的。康丁斯基《點線面》即作了這樣的分析:「它的張力總是密集的……點是一個小世界,各個方向幾乎等距離地和它的周圍分開。」所以點有最強大的集中效果,可以將所欲強調的景物作最有力的強調,其美感是驚人的。
詩中連用了三個譬喻句,將思婦的心緒用空間來表現,並且運用「大小法」 設計了由大到小的空間,城→青石街道→窗扉,隨著空間的縮小,層層地將思婦的寂寞濃縮到「小小的窗扉緊掩」一點,讓讀者對思婦的堅貞更加佩服,也對她的寂寞投注更多同情。
在第二小節除了可以看見空間大小的層遞之外,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以「圖底法」 將之分為兩部分。「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是暗喻女子的堅貞、寂寞之「圖」。接著作者以「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兩個「底」更具體說明「堅貞、寂寞之情」。從「東風不來」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是屬於「目」的部分。接著以「凡」 的方式點出全文的題旨「錯誤」,但這卻是一種「美麗的錯誤」,這是一種結果。在這邊作者倒「果」為「因」採用「因果法」 ,在詩末才告知讀者那是因為「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運用「立破法」 先破再立。而最後一句「是個過客」也與詩首的「我打江南走過」遙遙呼應,暗中帶出「過」的這條「主線」,並與思婦的「歸」的「從線」形成一種張力對比的美感,。讀者讀至此,幽幽的嘆息已油然而生,也更能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要經營的「美麗的錯誤」這種反常合道的美感。
結語
透過篇章分析,我們更能深入去了解鄭愁予精採的情采,更經由義旨的的探究,詩中的「浪子意識」、「思婦情懷」更顯得深刻動人。在過客達達的馬蹄聲漸行漸遠之際,詩中無盡的情味也在讀者的心中越烙越深,令人低回不已。

9. 詩詞賞析。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開落東風不來,

1.「我」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是一個思家心切但旅涯漫漫不能與親人團聚的浪子。「你」是寂寞的、日夜期盼親人歸來的獨守空閨的哀怨的女子形象。
2.馬蹄春帷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3.比喻倦守空閨的女子,嬌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4.女子日夜期盼等待著情人歸來,尤其是夕陽西下,斜暉脈脈時刻,那期盼了一天又一天的心「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這份等待是何等的急切。她留心著街道上每一絲響動,「達達的馬蹄」響了,給她帶來如許驚喜,沉寂的心如無風的水面投進一顆石子,泛起陣陣漣漪。
5.不矛盾。「美麗」和「錯誤」這兩個詞語的表層意義是互相背離、沖突的,作者把它們搭配在一起,表現出遊子的馬蹄叩響了思婦的希望之門,卻不能在思婦身邊駐足的悲涼與無奈。「美麗」和「錯誤」相反相生,韻味無窮,令人涵泳不已。
(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10. 詩歌錯誤 鄭愁予中, 蓮花, 東風 ,柳絮 ,春帷 ,馬蹄,五個詞中寓意之像是什麼

蓮花, 東風 ,柳絮 ,春帷 ,馬蹄,五個詞中寓意之像是「鄉愁」。

熱點內容
珠蘭花花期 發布:2025-10-05 19:51:19 瀏覽:774
動漫櫻花主題 發布:2025-10-05 19:44:50 瀏覽:227
古典舞梅花 發布:2025-10-05 19:35:44 瀏覽:830
拍荷花獲獎 發布:2025-10-05 19:23:58 瀏覽:754
玫瑰密葡萄 發布:2025-10-05 19:08:35 瀏覽:845
蘭花荷瓣圖片 發布:2025-10-05 18:48:34 瀏覽:774
三門峽插花 發布:2025-10-05 18:35:32 瀏覽:226
插花燈造型 發布:2025-10-05 18:35:32 瀏覽:178
百合歇冬花 發布:2025-10-05 18:35:25 瀏覽:473
污的百合漫 發布:2025-10-05 18:28:11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