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A
小題2:D
B. 詠白海棠·半卷湘簾半掩門的作品注釋
(1)湘簾:湘竹製成的門簾。這句是說看花的人,「半卷」、「半掩」與末聯的嬌羞倦態相呼應。
(2)「碾冰」句:因花的高潔白凈而想像到栽培它的也不該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潔來側面烘染。
(3)「偷來」二句:意即白凈如同梨花,風韻可比梅花。但說得巧妙別致。宋代盧梅坡《雪梅》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又曹雪芹之祖曹寅有「輕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蓮花一線香」的詩句,可能都為這一聯所借鑒。
(4)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袂,衣袖,亦指代衣服。蘇軾曾用「縞袂」喻花,有《梅花》詩說:「月黑林間逢縞袂」。這里借喻白海棠,並改「逢」為「縫」,另藏深意。

C. 關於海棠花的詩詞有哪些
1.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釋】A.高燭:插在高大燭台上的蠟燭。B.紅妝:年輕婦女的裝飾,此處借指海棠花。
2.宋·葛勝仲《蝶戀花》:「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注釋】A. 火;燈火。B.紅妝:指花。C.此句襲用蘇武《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句。
3.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注釋】A.嫣然:美好的樣子。B.兩句極寫海棠的高雅名貴:海棠在竹籬間盛開,滿山的桃李花都顯得粗俗不堪了。
4.宋·周紫芝《好事近》:「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5.宋·陳與義《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6.宋·李清照《如夢令》:「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A.綠肥:綠葉肥大。B.紅瘦:紅花稀疏。
7.宋·李彌遜《虞美人》:「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注釋】誰主:誰作主。
8.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9.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注釋】寫海棠開花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謙讓的品格。
10.明·唐寅《題海棠美人》:「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11.宋·王淇《春暮游小園》:「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D. 虞美人·東風吹綻海棠開的注釋
①虞美人:詞調名。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的《虞美人·東風吹綻海棠開》墨跡中,標題為「魚美人」。
②句中的「東風」:即春風。古代把春、夏、秋、冬四季同東、南、西、北四方相配,春屬東,故稱春風為東風。或言春天的風多自東向西吹來,因稱。「香榭滿樓台」即「香滿榭樓台」的倒文。「榭」:臨水建築的亭子。或校「榭」為「麝」,香麝,即麝香的香味。
③句中的「香和紅艷」:紅花夾帶者香味。紅艷,即紅花。和,夾帶,和著。「和枝折」:連著枝葉一起折下。
④句中的「金釵釵」:即金釵股。或校作「金雀釵」,形似雀鳥的金釵。而之所以叫「金釵釵」,是模擬小女子的聲口使然,
⑤句中的「剛被」:即「偏教」,白居易《惜花詩》:「可憐妖艷正當時,剛被狂風一夜吹。」「深深」,或校作「紛紛」。眾多貌,絡繹貌。「奴」,古代婦女自稱。

E. 蘇軾海棠詩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
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回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答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凋謝,
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裊裊東風在皎潔的月光下徘徊,香霧朦朧。依稀可見遠處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溫柔而可愛 。
F. 海棠的注釋譯文
⑴東風: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一作「渺渺」。泛:搖動。崇光:高貴華美的光澤,指正在增長的春光。
⑵空濛: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贊楊貴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載,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於是。紅妝:用美女比海棠。故燒高燭照紅妝:一作「高燒銀燭照紅妝」。 此詩開頭兩句,並不拘限於正面描寫。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後兩句,作者由花及人,生發奇想,深切巧妙地表達了愛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不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一個「恐」寫出了作者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
「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於是作者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沒有誰可以阻撓。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評此詩:「造語之工,盡古今之變。」
清代詩人查慎行說:「此詩極為俗口所賞,然非先生老境。」

G. 能不能把《紅樓夢》中的幾首海棠詩整理出來(附註釋)
《紅樓夢》中詩詞鑒賞:詠白海棠詩六首
賈探春詩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薛寶釵詩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賈寶玉詩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沼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林黛玉詩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史湘雲詩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情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價通蘿薛門,也宜牆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慾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
H. 海棠詩的詩歌注釋
1.手瓮——可提攜的盛水的陶器。2.「胭脂」二句——詩的一種修辭句法,意即白海棠詠洗盡了胭脂的浮華,招來了冰雪的純凈,所以能在秋階、露砌之上盡顯自己高潔的身影和靈魂。」。3.「愁多」句——花兒愁多怎能沒有痕跡。就玉說「痕」是瘢痕,以人擬「痕」是淚痕,其實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態或含露的樣子。4.「欲償」句——白帝,西方之神,管轄秋事。秋天叫素秋、清秋,因為它天高氣清,明凈無垢,所以說花兒報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應使自身保持清潔,亦就海棠色白而言。5.婷婷——美好的樣子。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中,寶釵所作的一首詠白海棠的七言律詩。首聯「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台盆」,描述了對白海棠的珍愛,閉門護理,新手灌水蒔弄,十分精心。頷聯「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贊美白海棠的潔白素雅,洗凈了胭脂的艷色,以冰雪為靈魂。頸聯「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正因為淡雅所極,所以才更顯驕艷,如果多愁善感,便難免留下斑痕了。尾聯「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為報答秋神使白海棠這樣雅潔,因此默默無語站立在那裡直到日落黃昏。寶釵是按自己的性格來詠白海棠的,她十分自尊自重,「不愛花兒粉兒的」,「品格端方,容貌豐美」,所謂「珍重芳姿」玉潔冰清。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欲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慾向嫦娥訴,無那虛廊月色昏。
1.都門——本指都城中的里門,後通稱京都為都門。這里即是通稱,因小說中大觀園在「帝城西」。2.藍田——縣名,古時以產美玉著名,在今陝西省渭河平原南緣,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3.自是——本是。霜娥——青霄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稱青女。這一句出唐代李商隱《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4.「非關」句——事出唐代陳玄祐《離魂記》傳奇。故事說:張鎰的幼女倩娘與王宙相愛,張鎰將她另許他家,王宙憤恨而訣別遠行,途中倩娘忽然追至,兩人就一起遁去。他們在外地共居五年,回家看父母,家人都驚訝不已。這時,從房中跑出倩娘,與回家的倩娘相抱,合成一體。原來當時倩娘怨忿成病,卧床數年不起,跟王宙外逃的只不過是她的魂魄。這是一個不滿包辦婚姻的幻想故事。5.秋陰——秋天的陰雲。南朝顏延之《陶徵士誄》:「晨煙暮靄,春煦秋陰。」雲陰與雨雪相連,但秋天無雪,所以要用「何方」二字。「捧出」,將秋陰擬人化,也寫出了花的形狀。6.肯——豈肯。7.蘅芷——蘅蕪、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蘿薜,藤蘿、薜荔,都是蔓生植物(皆見之於第十七回)。為下句寫海棠種植隨處適宜而先寫環境。8.斷魂——形容極度悲愁。9.「玉燭」句——白玉色的蠟燭,燭芯燒完、蠟淚滴干時剩下的是一堆凝脂,以喻花。10.「晶簾」句——晶簾即水精簾,從簾內可見簾外景物,唯白色的東西不明顯。所以唐代韋庄《白櫻桃》詩說:「王母階前種幾株,水精簾外看如無。」這里說月中花的姿影被「晶簾隔破」,即韋庄詩意,亦從顏色來寫。11.幽情——隱藏在心中的怨恨。嫦娥,神話人物,本是羿之妻,羿從西王母處帶回不死之葯,嫦娥偷服後飛向月宮。後在詩詞中多以嫦娥寫女子的寂寞孤單。這里花向嫦娥所訴的「幽情」亦與「難尋偶」等語有關。12.無那——無奈。

I. 春到海棠花幾信,是什麼意思百度里只有原詞,連個註解都沒有。哪位大神知道啥意思
《蝶戀花·春到海棠花幾信》是宋代姚雲文創作的詩詞。
作品名稱版
蝶戀花·春到權海棠花幾信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詞
作者
姚雲文
春到海棠花幾信。堠館余寒,欲雨征衣潤。燕認杏梁棲未穩。特丹忽報清明近。
恨入青山連曉鏡。香雪柔酥,應被春消盡。綉闔深深人半醒。燭花貼在金釵影。[1]
J. 求翻譯賀新郎(賦海棠)
賀新郎(賦海棠)
著厭霓裳素。染胭脂、薴羅山下,浣沙溪渡。誰與流霞千古醞,引得東風相誤。從臾入、吳宮深處。鬢亂釵橫渾不醒,轉越江、剗地迷歸路。煙艇小,五湖去。
當時倩得春留住,就錦屏,一曲種種,斷腸風度。才是清明三月近,須要詩人妙句。笑援筆、殷勤為賦。十樣蠻箋紋錯綺,粲珠璣、淵擲驚風雨。重喚酒,共花語。
【註解】
1、著厭:穿厭。
2、霓裳:《異聞錄》:「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游月中,見素娥十餘人,皓衣乘白鸞,笑舞於廣庭大桂樹下,樂音嘈雜清麗,明皇歸制霓裳羽衣曲。」
3、素:白色。
4、胭脂:紅色。王禹偁《村行》:「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5、薴羅山:《吳越春秋》:「越王得薴羅山鬻薪之女曰西施。」注雲:「薴羅山在諸稽縣南五里,西施、鄭旦所居,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
6、浣沙溪:若耶溪,為西施浣紗之所。《會稽志》:「若耶溪在今會稽南二十五里,北流與鏡湖合。」
7、流霞:《論衡》:「河東項曼好道學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時有數仙人,將我上天,離月數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愴。口飢欲食,輒飲我流霞一杯。美飲一杯,數月不飢。』」代指美酒。
8、醞:醞釀。
9、引得句:張先《一叢花令》:「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10、從臾句:溫庭筠《南鄉子》:「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11、吳宮:《吳越春秋》載,越王句踐進西施於吳王。吳王得之,為築姑蘇台,游宴其上。薛昭蘊《浣溪沙》:「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12、鬢亂釵橫;寫女子睡中情態。韋庄《思帝鄉》:「雲髻墜,鳳釵垂,髻墜,釵垂無力,枕函欹。」
13、轉越江三句:世傳越復滅吳,西施隨范蠡而去,泛舟五湖。剗地:無端。
14、錦屏:裝飾華美的屏風。溫庭筠《番女怨》:「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15、一曲二句:馮延己《採桑子》:「縱有笙歌亦斷腸。」
16、援筆:提筆。
17、十樣蠻箋:韓浦詩:「十樣蠻箋出益州。」
18、粲:鮮明光亮。
19、珠璣:珠子,比喻美好的詞句。
20、驚風雨:杜甫《寄李白十一韻》:「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