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花簡介
⑴ 我有一張蘭花的的照片,想知道是什麼蘭花
這是鳶尾,不是蘭花
⑵ 全面介紹蘭花!
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屬:蘭科,蘭屬
別名:春蘭、蘭花、山花、草蘭、朵朵香
蘭花 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總狀花序,花被2輪,肉質狀,內輪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紅色斑或無,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黃褐至淺黃,以不具褐色的純顏色者為貴異。根簇生,肉質,圓柱形。萌果三角形,種極小。早春由葉叢間抽生多數花莖,每莖頂開一花,花淡黃綠色,清香。
蘭花通常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種,蘭花源產我國,故稱中國蘭。中國蘭主要產於亞洲的亞熱帶,主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山區、西南、華南和台灣各地亦有分布;洋蘭大多產在熱帶和亞熱帶林區。
蘭花是我國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約有一百多個品種。依開花的時間分,有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報歲蘭。
蘭花極具觀賞價值,其朴實無華,葉色長青,葉質柔中有剛,花開幽香清遠,發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們將蘭花尊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蘭花原生於深山幽谷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故有「花中君子」之譽。蘭花,葉態優美,花姿嬌媚,香馥幽異,是我國名貴花卉之一。所以,我國人民一直非常喜愛蘭花,總結積累了不少養蘭經驗,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和《養蘭中訣》。
蘭花入葯,葯名草蘭。葉治百日咳,根治扭傷,籽治目翳,花可治滯痢。
蘭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單子葉植物中 的一個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蘭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計有800個屬,3萬~3.5萬個原生種。另外,在英國《國際散氏蘭花雜種登記目錄》中正式登記的人工雜交種約有四萬種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種以上的數目增加。
我們常看到的國蘭和洋蘭,只是蘭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觀賞價值的栽培種類,還有大量的野生蘭科植物分布於世界各地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⑶ 下面幾張圖片是我在荒山上照的,誰能告訴我這幾張蘭花圖片分別是那幾種蘭花有何價值
1、寒蘭,顏色不錯。
2、 這個有點意思,像個多瓣奇花,求高清大圖。
3、這個像是個少瓣奇花,求大圖。
4、春蘭,沒價值。
5、蓮瓣蘭,沒價值。
⑷ 畫了張蘭花不知如何提字
在下曾為幾幅蘭畫擬過名。覺得為蘭畫命名要從香、幽、清、雅、飄逸、空靈、孤傲、獨立等方面去考慮。祝您取個好名!
⑸ 蘭花 介紹
http://www.cnhhcw.com/zhuanti/2007q3/20070808092951326249.html
http://www.cnhhcw.com/zhuanti/2007q3/20070808092951326249.html
這個地方有關於蘭花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蘭花從季節分,可分為春蘭、蕙蘭、秋蘭、寒蘭。因而它的用途較多:1、觀賞。2、食療《十萬個不要.花卉篇》記有名菜「蘭花大鍋」,其味鮮香,肉嫩,營養豐富;「蘭花銀粉全雞」,色澤美觀,肉爛味鮮爽口。3、葯用:《本草綱目》雲:「蘭草走氣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殺蠱辟惡,而為消渴良葯。」佩蘭、澤蘭全草葯用。建蘭葉、花、根均可葯用,葉及根一年四季皆可採用,鮮用干用都行,斑蘭葉莖葉葯用,夏秋采,鮮用或曬干用。建蘭有理氣,寬中,明目之功。脾闡口乾:佩蘭,水煎服。......
⑹ 我想知道我的一個老同學她的名字叫張蘭花,她現在在哪裡,她過的好不好,她家是邵陽縣下塘雲鄉東道坳村的
這是一個知識的傳播和接受的平台
建議您不要在這里說這些
芝麻們無法幫助你
⑺ 有誰懂蘭花,請告訴我。我有一張蘭花的圖片,不知是什麼品種的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您可以從這里對比您手上的蘭花圖片的特徵:
http://ke..com/view/4244.htm
同時結合這上面的圖片進行識別:
http://www.guolan.com/default.aspx
⑻ 尋找,~江西吉安.吉水人,一個女孩子,,,叫張蘭花,
太巴神,你認識張蘭花??雞卻~~~~~~~~~
⑼ 蘭花簡介
蘭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單子葉植物中 的一個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蘭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計有800個屬,3萬~3.5萬個原生種。另外,在英國《國際散氏蘭花雜種登記目錄》中正式登記的人工雜交種約有四萬種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種以上的數目增加。
我們常看到的國蘭和洋蘭,只是蘭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觀賞價值的栽培種類,還有大量的野生蘭科植物分布於世界各地。
◆◆◆◆◆◆◆◆◆◆◆ 根 ◆◆◆◆◆◆◆◆◆◆◆
地生蘭根是叢生的須根系,肉質,間或從須上生出分節支根,蘭根概無根毛。一般春蘭根較細,徑約0.4厘米左右,蕙蘭徑約0.5厘米,而建蘭、秋蘭、寒蘭、報歲蘭根較上述稍粗長。蘭根內貯豐富的水分和養料,按根的結構可分為內、中、外三部分,最外層為包圍全根的根皮組織,主要起著吸收和保護水分的作用,所以,對蘭花澆水不宜過勤,否則,土壤過濕,容易引起根部腐爛。根皮之內為皮層組織,皮層細胞都是活細胞,有的含有針狀結晶,有的含有共生的根菌。當肉質根折裂時,其中有一粗約0.1厘米的黃白色纖維梗,稱為中心梗,不易折斷。培養多年的伏盆蘭根,在乾燥時,健壯的根呈亞白色,幼根衍生時多為嫩白色,如裸露在盆面或泥外,因受濕氣關系,呈青綠色或暗灰色。蘭根有蘭菌與它共生,藉此得到更多養料,促使繁茂,所以我國傳統采移蘭花必須帶些宿土,且忌用利器挖掘,也就是這個道理。
◆◆◆◆◆◆◆◆◆◆◆ 莖 ◆◆◆◆◆◆◆◆◆◆◆
地生蘭沒有明顯的莖,只有根莖與花莖之別。在根、葉相接處有一肥大的假球莖,其形式有柱形、梭形、卵形、球形和扁球形,都向上著生,全露或微露在泥面上,在栽種時不應將它全部埋沒泥中。假球莖的大小按種類不同而相異,例如春蘭和蕙蘭一般高約1~1.5厘米,徑寬為1厘米左右,其他類更為壯大。健壯的假球莖外面全由綠色葉片包覆著,至衰老後,葉片枯萎縮。裸露的假球莖呈黃色或黃綠色,這時假球莖上殘留著枯老纖細的絲狀葉痕物。假球莖按我國藝蘭中俗稱蘆頭、蒲頭、龍頭等,其中貯藏養料和水分,一般能有三、五年生命,當進入衰老期,還能衍生假球莖,每當黃霉至盛夏或初秋時季,從假球莖基部滋生出葉芽和花芽。另一種莖是花莖(即花葶、花梗),外麵包覆著數層苞葉。
◆◆◆◆◆◆◆◆◆◆◆ 葉 ◆◆◆◆◆◆◆◆◆◆◆
可分為尋常葉和苞葉二種。從假球莖上簇生出的葉稱為尋常葉,呈線形或帶形,無明顯葉柄,葉束都一次長成,全緣或邊緣有細鋸齒,平行脈,常綠硬革質,葉面大多為暗綠色,葉背較淡,葉梢尖銳或圓鈍。春蘭葉幅闊約0.4~0.8厘米,長約20多厘米;建蘭、寒蘭較寬長;報歲蘭更寬,約在1.5厘米以上。葉片中央的中脈向葉背凸出或微凸,藉以支撐蘭葉向上著生,雖受風吹飄搖仍不易折斷。每五至七、八葉組成束(每束在我國蘭藝中俗稱為「筒」或「庄」,每束應以三片葉起算)。春蘭和蕙蘭每束標准應有3~5片葉,其他類稍多些。按我國傳統藝蘭,對春蘭和蕙蘭葉型,結合花瓣瓣型總結經驗,認為凡葉尖起溝,兜到基部為佳,梅瓣的葉性較硬,水仙瓣之葉性糯,凡肥闊厚實,絕大多數出荷瓣或闊瓣花。 另一種葉,就是包在花莖上的變態葉,由於退化變成膜質鱗片狀,基部為鞘形,俗稱為殼,在植物學上稱為苞葉,它主要起著保護花蕾作用。苞葉基部最外兩張有硬角質,內部幾張呈現軟膜狀,我國藝蘭家常根據它的顏色和上麵筋紋、沙暈,作為辨識花蕾演變中花瓣瓣型分類的依據。春蘭苞葉有五層,盛放時花序頂端的一枚苞片有的聳出花朵,有的低於花朵;蕙蘭等一莖多花的苞葉有7~9層,且每朵花的花柄基部都有一片短狹軟膜包葉。春蘭和蕙蘭的苞葉的大小、寬窄、色彩都與瓣型有關。
◆◆◆◆◆◆◆◆◆◆◆ 花 ◆◆◆◆◆◆◆◆◆◆◆
蘭屬的花都為不整齊花,花單生或由多個具長短略等的花,著生在長花莖上,排列成總狀花序。就其花的構造來講,有六瓣一蕊(柱蕊),分為三輪。最外面一輪是形狀相似的三片萼片,藝蘭術語稱為外三瓣。中間一輪三片俗稱內三瓣,其上側二片縱生平行,比外三瓣略短,俗稱捧瓣;下側一片俗稱唇瓣或舌呈絨毛狀,上面散布紅色或紫紅色點塊,具有這種顏色者稱為葷瓣花,如舌上呈純綠、白、微黃色稱為素瓣花。最里層,為雌雄蕊所組成的柱蕊,俗稱鼻或香子,它是蘊藏香氣的部分。柱蕊頂端為雄蕊,外有花粉蓋,內有花粉室,含有花粉塊,花葯無柄,花粉塊的下部有伸長的粉柄塊,即胚莖,其基部有膠粘盤。在柱蕊的頂端微向前的下面有一凹洞,內有粘液,這粘液常被昆蟲作為傳粉時的媒個物。雌蕊由三枚結合的心皮組成,子房下位,側膜胎座,胎座內含有多數倒生胚珠。
◆◆◆◆◆◆◆◆◆◆◆ 果實 ◆◆◆◆◆◆◆◆◆◆◆
⑽ 今天微信上突然收到一張蘭花圖片,居然是曾經戀人已經分手十幾年的他為我種下的。感動的不知說什麽好
沒有必要接受他,否則破壞兩家庭代價太大,再說二十幾年前的戀人,變化太大了,現在想跟你好有何目的,人心難測。作普通朋友是可以的。早已經過了易沖動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