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魚茸
① 蓮花白豬肉餃子的做法
需要提前准備好的材料包括:豬後腿肉 500g、蓮花白 半個、油 適量、鹽內 適量、雞蛋容 1個、姜 適量、蔥 1根、花椒粉 適量、胡椒粉 適量、大料 適量、醬油 適量、耗油 適量、香油 適量、雞精 適量。
1、蓮花白切碎,撒上鹽腌漬一會。
② 荷花糕怎麼做
荷花糕做法:抄
用料:油皮(可做襲6個)、中粉:60克、黃油:14克、糖:8克、水:20克(適量調整) 、紅曲粉少許;油酥:低粉:52克、黃油:26克;餡料:豆沙30克/個。
1、油皮、油酥材料混合成團,松馳15分鍾。
(2)荷花魚茸擴展閱讀:
糕點製作的注意事項
1、注意衛生,鍋內不得有油的雜質,以免使產品有不起發現象。
2、打雞蛋和糖要適時,時間短影響規格質量,過長容易發泄。
3、所用的麵粉要過篩,防止出現麵疙瘩。
4、用手拌面時,要從底向上攪拌,拌勻即止,不得亂攪,時間不宜過長。
③ 蒸菜的具體做法
蒸的花色品種和方法很多,主要如下:
1.粉蒸 即將原料調好味後,拌上米粉蒸制。
2.扣蒸 將原料拼成各種花案圖形放在特製的器皿中蒸熟。
3.包蒸 用菜葉、荷葉包上調味後的原料蒸制,有的外面再用玻璃紙包好才上籠。
4.清蒸 又稱清燉,是將原料加上調味料及少許高湯,上籠蒸制,然後淋輕芡而成。
5.釀蒸 即有原料表面塗貼魚茸、蝦茸、雞茸等,塗成各種形狀、色彩,或在食物中塞入各種焰心,放入盆、碗中上籠蒸制。蒸熟後仍保持原有色彩、味道。
6.造型蒸 即將原料加工成茸後,拌入調味料和凝固物質,如:蛋清、澱粉、瓊脂等,做成各種形態,裝在模具內上籠蒸制,蒸熟後成為固體造型。
④ 鯉魚戲荷花的詩詞
1、《江南》兩漢: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翻譯: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2、《鶴沖天·梅雨霽》宋代:周邦彥
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小園台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翻譯:
綿綿多日的梅雨過去,夏天漸漸來臨。柳樹上蟬鳴聲陣陣,窗外小榭處,廊下池塘被微風帶起漣漪,魚兒在水下嬉戲,惹得那新荷搖動。支起薄薄沙帳,輕搖羽扇,躺在竹席上只覺涼爽舒暢。此時的情緒像此時的天空一樣晴朗明媚,就像天上沒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樣悠閑快活。
3、《游東田》南北朝:謝朓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翻譯:
戚然無歡,邀友一同游樂。登上雲霧籠罩中的高高樓榭,順著山勢眺望遠處的菌形台閣。 遠處樹木鬱郁蔥蔥,一片煙靄迷離的景象。游魚嬉戲,觸動水中新荷;飛鳥辭樹,枝上余花散落。 春酒雖美,還是停杯對景,眺望青山。
4、《篔亭憲使海昌署齋池館雜詠·其四·魚戲闌》清代:全祖望
東西更南北,妙蓮葉茸茸。
游魚樂莫樂,濠上正空濛。
翻譯:池塘的東南西北不同方向,蓮葉長的密密麻麻一片綠色。游動的魚兒在蓮葉下面歡快的玩耍,水面上空景物迷茫。
5、《新荷》唐代:李群玉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翻譯:池塘中的荷葉分散著,只長出了幾片,嬌嫩碧綠的荷葉鋪展在水面上,魚兒在荷花的陰影下悠閑地游來游去。
⑤ 歐菜的詳解
甌菜
浙江菜系的五個流派之一,溫州菜系的代稱。因溫州古名東甌,建國後,為了提高溫州菜的知名度,經過餐飲專家共同研究,將溫州菜改稱「甌菜」。
溫州的魚類食俗,源遠流長,傳統深厚,見於史載,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史記貨殖傳》載:「楚越之地,飯稻羹魚,果蔬贏蛤…」說明當時人們不僅會製作以魚類為原料的魚羹,而且還以「果蔬贏蛤」作為佐餐食品了,張華的《博物志》中也說:「東南之人,食水產魚蚌螺蛤以為珍味,不覺其腥,」《逸周書 王會解》載「歐(甌)人蟬蛇,順食之美」、「且甌文蜃」,說的是當時的甌越人,吃蛇、蛤為生,認為是上等珍品,後來經過溫州歷代人民的創造、豐富,以魚類為主的食俗又進一步得到發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菜系,並一直傳承至今。甌菜是在長期的溫州民間食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根據古藉記載和調查,在清時已初具雛形,當時,以海鮮人的菜餚已十分流行,建國後,經過廚師們的努力創造,於80年代終於完成了甌菜的定型,奠定了「以海鮮入為主:輕油輕芡,重刀工;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細巧稚致」的地方特色,並躋身於全省菜系的行列。90年代,溫州甌菜又取得了日新月異的成績,名廚輩出,並以全國矚目的地方菜系馳名國內外,現甌菜的烹調方法達30多種,己列入《中國菜譜》的名菜46個;同時,還擁有各種甌菜多達250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甌菜菜系。以溫州風味為代表的溫州菜,在菜餚上種類繁多,但大多採用近海鮮魚與江河小水產類,活殺活燒,其傳統烹調方法擅長於鮮炒、清湯、涼拌、鹵味,現將部分甌菜菜譜記述如下:
三絲敲魚
原為溫州市家喻戶曉的一道名菜,由於製作簡單,幾乎家家能做。此菜選用近海 魚或鮮黃魚,去魚頭、尾、皮,切成針片,蘸上干澱粉,用木槌慢慢敲成薄魚片,放在沸水裡煮熟。烹調時雜以調味品與配料,後經過改進提高,加上雞絲、火腿絲、香菇絲和燒熟的青菜心,成為現在的名餚,此菜魚肉鮮嫩,色白湯清,香鮮可口,富有地方風味。
三片敲蝦
選用鮮大河蝦為主料,熟火腿、熟雞脯肉、水發香菇、綠蔬菜為輔料,加雞湯、紹酒、精鹽、味精、干澱粉、熟豬油等調味品。此菜用大河蝦敲制而成,形狀如扇,紅、白、黑三色鮮明,湯清味鮮,滑嫩爽口。
雙味猷蛑
溫州習稱青蟹為蝤蠟蛑。此菜用清蒸和鍋貼肉烹制。先將熟豬肥膘切成圓形片,逐片戮幾個洞,放人蛋清粉糊內,掛勻後攤在盤內,放上炒好的蝤蛑肉,蓋以魚茸,綴上蟹黃和香菜葉,成餅,排列在鍋內,小火煎至肥膘結殼,加入冷油,再煎至底部呈黃色取出,另將活蝤蛑兩只用旺火蒸熟,斬去腳尖,每隻切八份,蟹足拍裂,按原蟹形裝在腰盤兩端,覆上蟹蓋。蟹餅排列在盤中央,間隙處襯以香菜、姜絲,帶醋兩小碟上桌,此菜形態活潑,色彩艷麗,肉如膏脂,鮮美異常。爆墨魚花墨魚肉鍥花刀,入沸水燙至五成熟;然後入油鍋至八成熟瀝出。鍋留少許油、下蔥、姜、蒜末炒香,倒進墨魚,淋入用調料和澱粉兌好的芡,翻炒包汁裝盤。
炸溜黃魚
選用黃魚為主料,豬瘦肉、蝦米、荸薺白為輔料,加蔥白、豬肉湯、紹酒、醬油、白糖、醋、澱粉、熟豬油等調味品。此菜色澤金黃,外松里嫩,魚肉鮮香,味帶酸甜,富有溫州傳統風味。熏馬鈴黃魚選用黃魚為主料,熟豬肥肉、豬網油、雞蛋、荸薺白、青菜絲為輔料,加蔥、甜醬、紹酒、白糖、精鹽、味精、上白麵粉等調味品。此菜形如馬鈴,色澤黃亮,用蔥糖蒸熏,原汁不走,鮮嫩香甜。
三層魚片
俗稱美味魚排。選用黃魚肉為主料,火腿瘦肉末、熟豬肥膘、咸麵包、雞蛋、黑芝麻為輔料,加番茄醬、紹酒、精鹽、味精、上白麵粉、熟豬油等調味品。此菜魚肉鮮嫩,膘肥油潤,麵包香脆,紅、黃、白、黑四色層次分明。
軟火溜鯽魚
選用鯽魚為主料,豬瘦肉、蝦米、熟竹筍肉、水發香菇為輔料,加蔥末、薑片、胡椒粉、紹酒、醬油、白糖、醋、濕澱粉、熟雞油等調味品。此菜先清蒸,後淋黃,鹵汁稠滑郁香,魚肉細鮮嫩潤。
蛋煎蟶子
選用大蟶子為主料,熟豬肥膘、荸薺白、雞蛋為輔料,加蔥、大蒜頭、紹酒、精鹽、上自麵粉、熟豬油等調味品。此菜色澤金黃,蟶肉鮮嫩,蛋松味香。
出水芙蓉
選用鮮花蛤為主料,雞蛋、菠菜或芹菜為輔料,加蔥、紹酒、精鹽、味精、麻油等調味品。此菜是將蛤肉分散在蛋糊之上,旁襯綠葉,紅綠相間,色澤鮮艷,湯鮮味美,形如荷花池中花兒朵朵,故名為「出水芙蓉」,是近年創新名菜。
清湯魚圓
選用鮮魚肉(黃魚、 魚、鯉魚均可)為主料,加少許蛋清、精鹽、黃酒製成「白丸子」,如鴿蛋狀。此菜有多種花樣,「清湯魚圓」是本色萊,即「白丸子」加鮮美的清湯。此外,可用紅菜(紅蘿卜)將「白丸子」裝飾成「金魚」,菜名「游動金魚」,「白丸子」又可作為「三鮮」的配料。
溫州的魚類菜餚,除以上傳統名菜外,還有著名的三魚一蟹。它們是鳳尾魚、石斑魚、鰣魚和梭子蟹。
鳳尾魚
俗稱「子鱭 」,又稱「鱭魚」,屬名貴的經濟魚類。它是溫州的著名特產,是下飯佐酒的佳品。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稱。溫州歷代相傳,有「雁盪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之說。每年三月,生活在淺海的鳳尾魚,就溯江而上,群集到江心孤嶼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漁民們便駕著子鱭船,撤網捕魚。最多的是在江心寺後面的江中。此魚腹內多子,肉質細嫩,可以煮吃,但民間多用油煎,吃起來又香又脆,鮮美可口。相傳南宋狀元王十朋(樂清人),曾在江心孤嶼讀書。因他勤奮好學,感動了東海龍王,特地送這種叫「子鱭」的魚給他吃。「一袋鳳尾魚,萬里思鄉情」。溫州僑鄉的一些眷屬,每逢鳳尾魚上市,就將它晾得半干,佐以茴香、姜椒、茶葉和食糖,然後將魚泡熟,放在小竹籃上烘乾,精製成魚干,風味鮮美,香而又脆,寄給在海外的親友,讓他們分享家鄉的溫暖與馨香。僑胞們感動地稱故鄉鳳尾魚為「香(鄉)魚」。
石斑魚
是一種名貴的經濟魚。它喜棲於岩礁底層海域,每年進行深淺回遊,以甲殼類和小魚蝦為食。東南沿海島嶼眾多,礁石叢生,為石斑魚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種魚體形優美,皮色鮮艷,肉質肥嫩,營養豐富,聞名港澳,遠銷日本,列為上等名菜,食法一般清蒸、油煎、紅燒均可。
鰣魚
為一種回遊性魚類,每年立夏前後,溯江而上,在東南沿海港灣處排卵繁殖,產卵後即返回大海。這里所產的鰣魚豐碩肥大,脂肪豐厚,肉質細嫩,食味鮮美可口,尤其是鰣魚眼圈邊兩塊軟骨,更是香脆異常,烹制方法以帶鱗清蒸為好,也可煎、燒、烤食,民間有立夏節吃鰣魚的習俗,據傳,立夏節後,鰣魚骨硬不好吃。如節前送鰣魚給人,一定簪上香花。
梭子蟹
形如梭子,又稱「江蟹」,東南各地不僅海岸線長,而且海面遼闊,梭子蟹資源豐富,每當秋菊盛開,蟹肥膏滿,正是食蟹的好時節。蟹肉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維生素A等成分,無論鮮食、腌食、佐酒下飯,都十分可口,經過廚師的巧手,還可以製作「芙蓉蝤蛑」等四十多種佳餚。近年來一些產地將鮮活的梭子蟹進行加工冷凍出口或採用「活蟹籠養」。在起運時,先將梭子蟹進行技術處理,使它處於冬眠狀態,運抵外地或國外後,再使睡蟹復甦,從而保持了新鮮梭於蟹的美味。
⑥ 芙蓉魚的製作過程
魚茸加水,蛋清調成魚片坯子青椒用水氽熟,修成荷葉,胡蘿卜刻成小荷花。蝦仁、干貝斬未,香菇用高湯蒸熟,灑上少許干澱粉,抹上魚茸,放上青椒,再放上小荷花,上籠蒸熟。青菜葉用水氽熟,
包入蝦仁、干貝成青蛙形,蒸熟。炒鍋置火上,下豬油,用手勺把魚片坯子逐片下入。
⑦ 荷花能做 什麼菜
荷香糯米雞
⑧ 芙蓉魚是哪裡的菜
浙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