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畫作
A. 蘭花草的有關資料
蘭花的種類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從熱帶、溫帶到高山寒冷地帶都有原生蘭科植物生K;從沼澤地到不毛的岩石地,從陰暗的深山老林到陽光明媚的草原地也都有蘭科植物分布。盡管蘭花的生長環境不同,習性有別,種類繁多,但是,作為蘭科植物卻有其共同的特徵。這些共同特徵是:國蘭文化 第一,蘭花種子出芽時都只有1片子葉。
第二,因為蘭花是單子葉植物,所以它的花被大都數以3成對,花辦3片,萼片3片,中間1個蕊柱。一般我們常見的其它花朵,都有雄蕊和雌蕊同存在1朵花內,而且雄蕊和雌蕊明顯分開獨立,而蘭花則雌雄蕊合體成蕊柱。絕大部分的蘭花沒有粉狀的花粉,只有花粉相結合而成的花粉塊。此外,蘭花都有1片特別艷麗、形狀多樣、富於變化的花辦,即舌辦或稱唇辦。
第三,蘭花的根粗大(0.5一l厘米),根端顯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極強的吸水和貯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又起貯藏養份、支持植株的作用。蘭花的根最外層是海綿狀表皮,其下有2—15層細胞的根被組織,俗稱肉質根。根的內層為中心柱,呈線狀,相當強韌。蘭花的根內常有蘭菌共生,稱為內菌根。
第四,蘭花沒有真正的莖,只有假球莖。有的種類假球莖十分明顯,如嘉德麗蘭、墨蘭等,有的種類幾乎沒有假球莖,如九華蘭、拖鞋蘭等。假球莖是附著葉片、花朵和根的重要器官,又是貯藏水份和養份的「倉庫」。假球莖亦可以說是蘭花的重要特徵之一。
第五,蘭花的葉的形狀依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葉片呈棒狀,如萬代蘭中的某些種類;有的葉片肥厚硬革質,如文心蘭;有的則薄軟而寬大,如銀鈴蟲蘭;有的葉片似乎似莧萊葉,如血葉蘭。中國蘭的葉片又都是披針形帶狀。國蘭文化有的蘭花僅只有1—2片葉,甚至無葉片,如天麻。有的蘭花則每一植株有十數片葉。盡管蘭花葉的形態千姿百態,但蘭花的葉片都由上表皮和表皮之間的葉肉組織構成。其葉肉組織不象一般高等植物那樣有明顯的柵狀和海綿狀組織。蘭花葉片的葉肉組織是由含有葉綠素的細胞組成,排接十分緊密,細胞之間很少有間隙。表皮不含葉綠素,並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下表皮顏色淺,分布有氣孔以調節水份蒸散,又可以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蘭花葉片的脈紋又均是平行脈紋。
國蘭文化-蘭花與藝術編輯本段 蘭界常把蘭與藝聯系在一起,稱養蘭為藝蘭,即把蘭養得更富於藝術感之意;稱蘭的美感為蘭藝,即蘭之藝術感之意;稱蘭株、蘭葉、蘭花向更具美感的方向演變為蘭的藝變,國蘭文化即變得更具藝術感之意。蘭界是這么說,藝術界承不承認這種說法呢?0藝術界給藝術下的定義是:藝術,是人類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世界,同時也按照美的規律創造自身的實踐活動;藝術,又是人類能動地、創造性地實踐力生產出來的精神產品;藝術創造的目的,主要是實現它的審美價值,它要滿足的是人們心靈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喚醒的是人們超越美學貧困的自創力。根據這一定義,藝術界把按照美的規律所進行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建築等等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稱為藝術實踐活動;把進行藝術實踐活動所創造出來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建築等等產品,稱為藝術品。他們沒有把種花這種活動歸入藝術實踐活動,而是把種花歸入農業生產勞動。他們沒有把花卉歸入作為精神產品的藝術品,而是把花卉歸入作為物質產品的農產品。看來,養蘭是否是藝術實踐活動,蘭花是否是藝術品還需要進行一些闡釋。 國蘭文化-國蘭的香氣編輯本段 國蘭的芳香統稱為幽香。不同種類的蘭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四季蘭的芳香較濃,墨蘭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蘭的香味最純正,是幽香的典型,不過有些春蘭僅有淡淡的清香國蘭文化,有的春蘭則無香氣。蕙蘭數朵齊放,也有香氣。蘭花的芳香到底有幾種類型? 1、幽香:是一種聞而清神爽氣,使人十分舒適的芳香。幽香,當門迎客來,入室更芳香。著意聞時不肯香,隨風飄逸香無心處。香來沁肺腑,久之不聞香,香與人具化,十分特別,幽香為中國蘭獨有。 2、清香:也是蘭香,然而無法隨風傳送,這種稱為清香。俗稱:有香而無氣。這種香用手輕拍蘭盆或用手掌扇動靠近花朵的空氣,其香味仍飄散不出來。只有靠近蘭花的花朵時方可聞到芳香。 3、草香:國蘭中也有些品種僅僅只有淡淡的清草香,或是一種怪怪的氣味,俗稱:有氣無香。 香是國蘭的靈魂。因為王者之香的蘭花沒有了香是不可思議的。有國香之稱的蘭花,沒有了香味,不能稱中國蘭。因此,蘭花有香固然好,具幽香更好。 國蘭文化-起源與歷史編輯本段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國蘭文化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文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6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區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詒彬所著的《種蘭法》;1959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B. 蘭花草這首歌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抄分析這首詩,一定要考襲慮當時的大環境。這首詩是胡適先生寫於1921年的,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胡適祖籍安徽徽州,家中老宅最有名的就是十塊蘭花的陰刻雕板了,家中也掛了很多胡國賓的蘭花國畫,所以胡適先生對蘭花有一種獨特的情誼,一生都喜歡蘭花。當年胡適學成歸來,也帶著一株「蘭花草」——自由主義,他千里迢迢不辭辛苦把它帶回來,種到中國的土地上,小心地呵護,殷切地期待它開出花來——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為胡適有這種焦急的心情,當他看見這株遲遲不開的蘭花,才一下子觸景生情,萌發詩興。給它取命為《希望》,也許是希望自由主義思想早日開遍中國吧。如今斯人已去,歌聲在耳,想想胡適這株風雨飄搖近百年的「蘭花草」,竟抹不去絲絲的惆悵。
C. 哪些蘭花草是名貴蘭花
名貴蘭花的品種有:春蘭,蕙蘭,寒蘭,墨蘭,瓣蓮蘭花,蕊蝶等等。
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 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D. 國畫《蘭花圖》表現了宋代畫家鄭思肖什麼情
蘭花草詞抄:胡適曲:陳賢德 張弼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音樂)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原詩)希望胡適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E. 客廳掛蘭草花圖好嗎
客廳掛蘭草圖和擺放蘭草花都挺好,有招財之說。而且蘭草花還有凈化空氣作用。
F. 蘭草花有毒嗎
蘭花又抄叫蘭草,是我國的特產花襲卉,也是被公認的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蘭花多生自南方的山野溝壑,香味清雅,姿態清秀,一直為古今詩人畫家所贊譽。喜愛蘭花的人們確實不少。南方養蘭,猶如北方養馬蓮一樣簡單,因為南方那潮濕的氣候,微酸性的水土,是蘭花生長的最好「溫床」
蘭花草是一般是無毒的,是中國著名的花草,適合養殖,也不容易死亡。但就和普通花草一樣並不能因為五毒而輕易使用。
G. 蘭草花簡介。
蘭花又叫蘭草,是被公認的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多生自南方的山野溝壑,香味清雅,姿態清秀,一直為古今詩人畫家所贊譽。南方養蘭,猶如北方養馬蓮一樣簡單,南方潮濕的氣候,微酸性的水土,是蘭花最好的「溫床」。
H. 蘭花草宋亞軒改編的歌詞是什麼
歌名:蘭花草
詞:胡適/拖鞋
曲:陳賢德/張弼
唱:宋亞軒
歌詞: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的花期過,
蘭花卻依然,但苞也無一個,
Baby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但種在小園中,也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的花期過,
蘭花卻依然,但苞也無一個,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望著天空show,兩袖清風自由的在水上漂,
穿過每一條街道,她撥動我心跳,
讓我俯瞰整個城市的面貌,讓我逃離了喧囂,
又忘記了糟糕的過去,想讓全世界都聽到,
此刻我獨領風騷,Baby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但種在小園中,
也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
看的花期過,蘭花卻依然,
但苞也無一個,高處不勝寒,
我不是那種高冷又不健談,我的身手不凡不管,
你的事情不會讓你感到不安,我會時刻保持微笑,
我時刻保持正能量,在我的周圍不停地圍繞,
還是甜甜的那股味道,再給我一點尖叫,
再畫出個驚嘆號,Soletmeknow,
(8)蘭花草畫作擴展閱讀
《蘭花草》是銀霞原唱的歌曲,由胡適作詞、陳賢德,張弼作曲,歌曲發行於1979年09月01日,收錄於專輯《回答》中。
這首歌曲根據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希望》改編,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後被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
I. 蘭花草應該怎樣畫
請問是國畫嗎?你可以找一些教學視頻來看一下,網路上有很多。
一花的畫法
一般畫上見到的蘭花是蕙而不是蘭,蘭與蕙的區別主要在於一莖一花與一莖多花。
蘭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說它的花片形圓近似於梅,點法上起筆也同於點梅瓣,行筆至末端向里出鋒收筆;荷瓣,其形短肥而頭尖近似荷花瓣,點法是用露鋒筆尖朝上,先朝左點再向右折筆,後拖然後出鋒;尖瓣,其形瘦長而尖,點法是露鋒點入然後下按,再輕輕提筆至末端收筆出鋒。
蘭的結構是花五瓣,當中的兩瓣較短朝內側抱芯,另外三大瓣伸向外側。花芯是由鼻和舌所構成,莖是由幾片●葉包裹而成連接花蒂,蘭的花芯實際是一個瓣。蘭花也有蘭開或全開的狀態,舌上有的有紅斑,有的沒有紅斑,沒有紅斑的稱「素心」。
點花,一種是純墨色的濃淡點法,另一種是草綠蘸淡花青或草綠蘸淡胭脂的色瓣點法。先點內瓣兩筆,再點外側瓣三筆,行筆起伏較大,要點得飄逸瀟灑。要用行書的筆法,三筆間互有引帶。蘭花的美全在外側這三瓣筆法的變化。莖部的●以濃草綠蘸胭脂左、右兩筆下行,形成包裹的樣子。用勾、寫結合的方法畫亦可,筆法要簡潔。點斑用濃胭脂色,大的斑點一般兩點比較明顯,細碎的斑點有的露得不明顯,可酌情適當地點入。
蕙一莖多花,五至十朵之間,花從下而上開。尖瓣居多,在一串花之中藏、露、含、放、俯、仰、●、側頗具姿致。花六瓣,分內、外層,外層三大瓣是主瓣,內層三瓣,兩瓣對稱,當中一瓣向外翻卷。傳統畫法一般把這三瓣概括成兩瓣,共五瓣,內層緊束,外層開張,先點內層瓣,再點外層瓣。花苞左右兩筆相包。行筆要筆筆銜接貫氣,筆斷意連。具體筆法和用色與蘭花相同,而在外側三七瓣的點法上更需注意一串花之間造型上的變化,筆意上更需靈活多變。花芯用濃墨點在花瓣的相合處,花苞點在瓣的合縫間,半干時點入。花的三點呈草書的「●」字型或兩點呈「●」字型,苞的兩點上下連接呈「●」型。
二、葉的畫法
畫葉稱撇葉,意味其用筆同於楷書的「撇」法。撇葉一般用濃墨,與淡色花相互映襯,但有時考慮到層次也用淡墨。每株蘭葉在五筆至七八筆之間,先從簡單入手練習右撇式和左撇式。第一筆長,自下而上隨行筆的提按間粗間細;第二筆仍朝右撇,較短;第三筆朝左撇,與第一筆相交呈「鳳眼」狀。另一種形式是第一筆長,粗細變化自如,要粗若螳螂肚,細若鼠尾;第二筆朝相反方向撇,與第一筆相交,亦成所謂的「交鳳眼」;第三筆短,穿過第一、第二筆形成「破鳳眼」。從一株進而兩株、三株反復練習。
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
看看這個http://www.qingnews.com/epaper/lnb/html/2007-01/15/content_665887.htm 看完文章後把圖也看一下
J. 梵高 蘭花草
上網查查唄!何必提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