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賞析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1-28 08:24:19

⑴ 納蘭容若 木蘭花

多數版本都說是兩個故人,但是蘇纓版是考證出來後一句為故心人,你可以去看看《納蘭詞典評》

⑵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的解釋

與意中人相處來應當總像剛源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詞題: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古詩中的《決絕詞》,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薄情郎,從而表示與之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在納蘭容若的詞集里,有的版本中詞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顯然這種「閨怨」是一種假託,。據專家稱:這是納蘭的特有隱情的表現。

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
「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饞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都是講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已經把這個故事傳頌千古了。

⑶ 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賞析

人生若只如初見

若我失眠,定又在念叨『人生若只如初見』了。念叨這句詞時,腦海中並不會浮現什麼特定場景,也不會浮現某某形象,腦中是一片渾沌的,頂多有陰陽二氣在彼此纏繞,然而也虔誠地念著,就像釋迦牟尼的徒子徒孫隨時毫無目的漫不經心地唱著『阿彌陀佛』,虔誠地成了一種『信仰』。
夜闌人靜,不管窗外有風無風,我就著了魔似的死命地念叨著這句詞,好像它有驅逐黑暗和軟弱的魔力,實則不然。每每念著詞時,喉嚨彷彿就吸進一口寒氣,涼颼颼的感覺過後,那氣許是化成一根細針輕輕地刺在心上,然後刺痛蔓延、軟弱滋長,這時我又要嘆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許是對這種感覺上了癮,我習慣性地重復這個循環,直到熟睡。
憶起那闕古老的詞,開篇的一句輕嘆,就嘆在了人心的最柔軟處,陣陣刺痛卻又哀而不傷,然後下面不管接什麼樣的句子也讓人覺得理所當然了。它是詞的起始,也是所有故事、感情的起始。戲台搭好,班婕妤、秋扇、楊妃、唐明皇便相繼登場唱起大戲來。各位名角都唱的什麼呢?無非兩字——人心。『誠不以富,亦祗以異』,人心變了所以才有開篇的輕嘆,所以才有了只若初見的期冀。我常常才想,若只如初見,固然沒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甜蜜的誓言,更不會有『宛轉蛾眉馬前死』那深深的遺憾;若只如初見,世間不會少了一個『玉環』,人間亦不會多了一個『三郎』;若只如初見,她依然風華絕代、他依然江山萬里,這向來是我最怨念的一對。若斯事斯詞斯情能都在剛開始時戛然而止,多好。
憶起那三百年前的人,翩翩佳公子、紅塵過路人。納蘭容若,如詩的名字、似畫的人兒,很多人說他的名字就是一闕雋永典雅的詞,確實。若只如初見,讀著驚艷的詞句自然地奉他為神明,然後敬而遠之。還好,冒失的我一不小心闖進了他的世界,原來他也不厭其煩的引經據典,原來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原來他也可親可近。說來可笑、說來矛盾,若只如初見豈不錯失良友益師?也許是我與他並未有太多交集,所以未有太多不愉,所以不生此感吧。
憶起王國維所言詩詞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是望斷天涯終不得,『衣帶漸寬終不悔』是尋尋覓覓不辭辛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柳暗花明終得見,然而細細想來這又何嘗不是人生?若在添上『人生若只如初見』,擁有之後的不珍惜,這人生不就描繪得圓滿了嗎?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懷念著失去的東西的美好、抱怨著擁有的東西的不足,再習慣性地不斷放大,終於放大到自身不能承受,唯有遺棄,最後只剩『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輕嘆。我念著這句詞的時候,會自然地想到『當時只道是尋常』,究其根由,許是若只初見本就意味著珍惜吧。
突然想起一句話『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可能是『人生若只如初見』最好的注腳吧。

⑷ 鑒賞 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復雜的

⑸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解釋和賞析

釋義: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賞析: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強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裡分量足夠重的話,那麼無論他以後經歷了哪些變故,初見的一剎那,永遠是清晰難以忘懷的。而這個初見,詞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戀的美好記憶中去了。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來趨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又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二句:因為此詞是模擬女性的口吻寫的,所以從這兩句寫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責與悔恨。納蘭不是一個負心漢,只是當時十多歲的少年還沒主宰自己的命運。其實像李隆基這樣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愛的戀人,更何況是納蘭。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七夕的時候,唐楊二人在華清宮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猶在,馬嵬坡事變一爆發,楊貴妃就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據說後來唐明皇從四川回長安的路上,在棧道上聽到雨中的鈴聲,又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思戀,就寫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句,承接前二句句意,從另一面說明主人公情感之堅貞。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原詩: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注釋:

1、柬:給……信札。

2、「何事」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閑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

3、故人:指情人。卻道故人心易變(出自娛園本),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4、「驪山」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5、「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中「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


(5)納蘭性德木蘭花令賞析擴展閱讀: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用「決絕」這個標題,很可能就是寫與初戀情人的絕交這樣一個場景的。這首詞確實也是模擬被拋棄的女性的口吻來寫的。

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⑹ 納蘭性德《木蘭詞》全文及賞析。

原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賞析: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凄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拓展資料:

1、釋義: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2、詩人介紹: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

⑺ 如何賞析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戀人之間如果能像剛戀愛的時候那樣。剛開始總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總能這樣,就不會出現時間長了,感情淡了,甚至變心負心(秋扇見捐)的情況了。一二句是一體的,這兩句容易理解。
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開始時相親相愛,後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這兩句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應該說理解成戀人、情人也不算錯,但按字面的解釋就有問題。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戀了很久的愛人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就這么就變了,幾許無奈、幾許悲哀)。後一句的理解問題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說情人間相處得久了,感覺無聊了,就不由得容易變心了。重點是這兩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釋成戀人、情人還不夠吧。
《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將楊玉環賜死。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理解成李楊二人當初發願立誓,後來雖然一方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貞,至死不渝。
何如:怎麼樣?理解成比較好象不合適。薄倖: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書中的此詞多是愛語,相當於現在的「冤家」。當初的誓言就這么算了。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倖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這里的柬友應該是寫給一位朋友,根據納蘭的性格和詞風,這首詩恐怕是為安慰一位失戀的朋友所做,當然失戀的應該是個男性,這里是從女性的角度寫一首詞來安慰朋友。最後兩句明寫女子遭遺棄後的抱怨,暗寫當初兩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負心。當然最大的可能是當初兩人訂有私情,而後來女方迫於某壓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無法接受,所以作者勸他,寬慰朋友接受現實,並引用典故說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開些。

⑻ 求解析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作品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

就不會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

當薄情郎輕易變心時,

男女的感情中本來就會出現這類事。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

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

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

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這首《木蘭花令》常被我們當做愛情詩來讀,其實只要稍微下一點功夫的話,就會在道光十二年結鐵網齋刻本《納蘭詞》里看到詞牌下邊還有這樣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也就是說,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

⑼ 納蘭性德《減字木蘭花》賞析

減字木蘭花·新月 -納蘭性德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准待分明,和內雨和煙兩不勝容。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賞析:本想停下手中胭脂,停止這無人欣賞的晚妝,卻又對著鏡子描畫纖纖的細眉。默默凝視著天空,等到相約的時刻,卻經部住煙雨的敲打。 我等的人,希望你不要讓我等到星辰替代了現在的主角,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約定的夜裡相聚。現在這個孤獨的高樓上,無論看著哪裡的景物,天上人間,似乎都充滿無法壓抑的愁緒。 這是寫 女主人公 等待男主人公時,忐忑不安得心境。用之前的化妝作為鋪陳,點出 女主人公對這次約會的重視。等的過程中又通過對煙雨的描畫,透露她對天氣的不滿,生怕影響了,他來的腳步。最後默默寫出她的心事,對希望能夠相見的急切,和對漫長等待的不安。

⑽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中的意象賞析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古詩中的《決絕詞》,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薄情郎,從而表示與之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在納蘭容若的詞集里,有的版本中詞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顯然這種「閨怨」是一種假託,。據專家稱:這是納蘭的特有隱情的表現。

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
「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饞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都是講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已經把這個故事傳頌千古了。

熱點內容
大尺度百合漫畫 發布:2025-08-16 08:45:21 瀏覽:757
木蘭花葯用 發布:2025-08-16 08:39:48 瀏覽:760
花卉促銷活動 發布:2025-08-16 08:30:04 瀏覽:276
鸚鵡梅花魚 發布:2025-08-16 07:58:05 瀏覽:671
梅花鹿染毛 發布:2025-08-16 07:43:04 瀏覽:406
綠植教具 發布:2025-08-16 07:37:25 瀏覽:466
情人節送花是怎麼來源的 發布:2025-08-16 07:32:36 瀏覽:994
洪陽花卉市場 發布:2025-08-16 07:24:59 瀏覽:913
茶蘼是茶花嗎 發布:2025-08-16 07:08:18 瀏覽:815
上海中赫花藝 發布:2025-08-16 07:03:26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