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與真菌
1. 蘭花生真菌用什麼葯治
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廣譜性殺菌消毒的葯物,按照說明的配比配製葯液,全面噴施葉背葉面,嚴重時還須灌根,間隔一周左右再施一次,一般兩次就可以基本殺滅了,如果還有病狀,間隔一周左右可再施第三次。
2. 蘭花真的有蘭菌嗎且他們是共生嗎
蘭菌就是蘭科植物根內的內生真菌與蘭根共生成的復合體從而現成菌內根,真菌吸收植料的有容機物,產生葡萄糖、核糖和其他營養物,維持自身營養,真菌自溶後,將碳水化合物及其他次生代謝物供給蘭科植物;另一方面,蘭科植物也估計真菌氨基酸,硫胺素等,形成共生的生活關系.菌根真菌能促進蘭花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潘瑞熾 葉慶生<<國蘭生理>>)
3. 蘭花,夾竹桃是真菌嗎
蘭花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和夾竹桃跟真菌扯不上關系。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
4. 蘭花細菌與真菌如何從葉片上區分
細菌病害一般表現為腐爛,有粘液,而真菌表現為病斑,有黑色小點
5. 蘭花和真菌是什麼關系
蘭花的生長離不開它的共生菌群,但是真菌種類非常之,其中有對蘭花有益的菌,同時也有致病性的菌。
6. 蘭花的種子萌芽時為什麼需要共生真菌的存在
植物學家貝納爾在偶然的機會檢查了水晶蘭的一個果實,看見裡面有幾豐個已經發了芽的種子,其實嚴格地說,它們已不是種子,而是極小的幼苗。發現幼芽細胞里都有極細的小纖維團,這是進入到蘭花種子里的某種真菌的菌絲。
當時,蘭花和真菌共生的現象已為人所知,但誰也沒料到長在梭狀莖上的真菌菌絲能穿過莖,傳到裡面成熟的種子內。為此貝納爾提出假設:真菌進入到蘭花的幼芽里絕非偶然,而是蘭花種子萌芽必不可少的條件。
為了證實自己的假說,貝納爾從蘭花根上取得真菌小團,分別放在營養凍膠上進行培養,形成類似黴菌的東西。與此同時,他在嚴格消毒條件下對蘭花種子進行人工培養,但沒有發芽,後來他往培養基中加了一小塊黴菌,結果很有效,當真菌菌絲一進入種子里,種子便開始萌發,幾個月後長出了正常的蘭花。這樣他第一次證明了蘭花種子萌芽時一定要有共生真菌才行。
7. 植物和真菌有什麼密切的關系
水晶蘭的身上沒有葉綠素,莖上不長葉子,而是覆蓋著無色的小鱗片,形態上很像某些寄生植物。在多年前,這種叫水晶蘭的植物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興趣。
水晶蘭不具備葉綠素,顯然只能攝取現成的有機養料,那麼它是如何得到有機養料的呢?是像腐生植物那樣完全依靠自己獲取營養,還是如同寄生植物那樣從樹根上獲取呢?
水晶蘭不是寄生植物,它完全是從土壤里獲得有機營養。
水晶蘭的根的整個表皮覆蓋著密密麻麻的某種真菌的菌絲,菌絲體比表皮本身厚一兩倍。
小根的末梢是在真菌鞘里,單獨或成束的菌絲從四面與真菌鞘分開,這與寄生真菌有所不同,因為後者菌絲只在根的表面,而不會侵入至根的組織中去。顯然,水晶蘭是由菌絲承擔了提供水分和營養的任務,在生理上取代了根毛的作用。
水晶蘭中的奇妙現象,使更多的學者開始對蘭科植物進行全面研究。
他們發現蘭花的種子異常微小,外面有厚膜包著,裡面幾乎沒有任何貯存的營養物質,而且它在人工條件下根本不萌芽。
植物學家貝納爾在偶然的機會中檢查了水晶蘭的一個果實,看見裡面有幾顆已經發了芽的種子,其實嚴格地說,它們已不是種子,而是極小的幼苗。
他發現幼芽細胞里都有極細的小纖維團,這是進入到蘭花種子里的某種真菌的菌絲。
當時,蘭花和真菌共生的現象已為人所知,但誰也沒料到長在梭狀莖上的真菌菌絲能穿過莖,傳到裡面成熟的種子內。
為此,貝納爾提出假設:真菌進入到蘭花的幼芽里絕非偶然,而是蘭花種子萌芽必不可少的條件。
為了證實自己的假說,貝納爾從蘭花根上取得真菌小團,分別放在營養凍膠上進行培養,最後形成類似黴菌的東西。
與此同時,貝納爾在嚴格消毒條件下對蘭花種子進行人工培養,但沒有發芽,後來他往培養基中加了一小塊黴菌,結果很有效。當真菌菌絲一進入種子里,種子就開始萌發,幾個月之後就長出了正常的蘭花。這樣,貝納爾第一次證明了蘭花種子萌芽時一定要有共生真菌才行。
小知識大視野
共生真菌從植物體內獲取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營養物質,而植物也從真菌那裡得到所需的營養及水分等,從而達到一種互利互助、互通有無的高度統一。因此,這類植物既具有一般植物根系的特徵,又具有真菌的特性。
8. 幫我看看我的蘭花土裡面長得的是什麼 密密麻麻的是真菌嗎
水鹼,即水垢,主要成分有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鈣、硫酸鎂、氯化鈣、氯化鎂等。
9. 跟我相處了九年的秋蘭被真菌感染了,該怎麼辦
蘭花黑腐病 又稱疫病、冠腐病、猝倒病、心腐病,是洋蘭最常見的真菌病之一。可危害多種洋蘭的小苗、葉、假鱗莖、根等,其中以心葉發生最多。通常被感染時,先是在葉面上出現細小的、有黃色邊緣的紫褐色濕斑,並逐漸變為水漬狀擴大,較大和較老的病斑中央變成黑褐色或黑色,用力擠壓時還會滲出水分,隨後葉片變軟發黑,不久腐爛脫落。除此之外,病原菌也能侵入根部和根狀莖,然後向上擴散至假鱗莖及葉片基部,從而造成全株變黑枯死。它通過已發生污染的栽培介質、肥料與流水等傳播,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病原菌擴散極快,危害較重。 防治方法:(1)在栽培過程中,保持通風,避免潮濕,預防黑腐病發生;(2)定期使用50%福美雙100~15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倍液加0.2%濃度的洗衣粉噴布葉面進行預防。(3)在發病時切除感染部位或器官,加以燒毀或深埋;(4)在病菌發生時採用用含銅殺菌劑如0.1%~0.2%的硫酸銅噴灑,或採用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1%波爾多液噴灑殺菌。 2.蘭花炭疽病 又稱黑斑病、褐腐病、斑點病等,也是洋蘭常見真菌病害之一,可危害多種洋蘭,我國南方各地常見。主要危害葉片,發害初時,在葉面上出現若干淡黃色、黑褐色或淡灰色的小區,內有許多黑色斑點,有時聚生成若干帶,當黑色病斑發展時,周圍組織變成黃色或灰綠色,而且下陷。其病原真菌乃刺孢盤屬的盤長孢狀刺盤孢霉與環帶刺盤孢霉,以分生孢子飛散進行空氣傳播,以萌發的孢子通過傷口侵染。霉雨季節發病尤為嚴重,葉面噴水或澆水也會加重病害發生。甚至蘭株放置過密,葉片發生交叉也易傳染病害;過量施用氮肥,也易引起病菌侵染發病。 防治方法:(1)發病時要剪去受感染的器官,並用50%多菌靈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殺。(2)在發病前用65%代森鋅 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 加0.2%濃度的洗衣粉噴布預防。 3. 蘭花花枯病 全球性真菌病之一,病原菌為串珠尖鐮孢菌、灰葡萄孢菌、膝曲彎孢菌等。此病多發生在環境潮濕的地方。 串珠尖鐮孢菌多為害洋蘭的花或花序,幼嫩的蘭芽也易受感染。受害部位多呈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色病斑,上面多覆蓋有白色粉末狀的菌絲體以及細小的粉色孢子。嚴重時可使花朵在芽期變黃凋落。此病也能感染葉片,多在受傷組織處出現小斑點。 灰葡萄孢菌侵染洋蘭發生的花枯病稱為葡萄孢花枯病。通常是在花被片上先出現淡褐色非常細小的水漬狀斑點,並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變大,最終導致花朵腐爛。 膝曲彎孢菌危害時通常是在花萼、花瓣或花梗上出現0.5厘米寬的卵形或圓形病斑,病斑稍下陷,淡褐色至暗褐色。 防治方法:(1)栽培過程中注意環境濕度不可太高,特別是在夜間溫度較低時。(2)在植株發病時需剪除病花,每4~7天用80%代森鋅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和澆灌土壤。 4.蘭花白絹病 又稱蘭花黴菌病、蘭花基腐病,最常見的洋蘭真菌性病害之一,幾乎所有的洋蘭均可發生,多發生於高溫多雨季節。其病原菌乃小核菌屬的整齊小核菌。植株受感染時先在莖基部出現黃色至淡褐色的流水狀病斑,不久即產生白色菌絲,並在其根際土壤表面及莖基部蔓延,後菌絲體糾集在一起成為栗褐色或藍色菌核。病菌主要破壞植株基部,並感染幼葉和根部。受害株的葉片先呈黃色,後枯萎死亡,繼而迅速出現根與假鱗莖的 衰萎與腐爛。如果向上蔓延,莖會出現壞蝕槽,接著腐爛,從而導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一旦發生此病,應立即剪去病莖,並將蘭株浸於1%的硫酸銅溶液中消毒,盆土用0.2%的五氯硝基苯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消毒,也可用50%的代森鋅500-1000 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根際土壤,控制病害蔓延。(2)如果為稀有的洋蘭時,可在發現假鱗莖周圍有白絹 出現而假鱗莖未腐爛時,馬上把植株拔出,去掉周圍的植料,直接用洗衣粉擦塗病株的根部、葉基、假鱗莖等處,稍過幾分鍾後 再用清水邊洗邊沖,晾乾後再重新種植,不久即可再發新芽。 5. 蘭花葉枯病 本病主要由水黴菌所引起,主要靠空氣傳染。高溫、冷害、日灼、葯害、營養失調等會引起植株活力下降,加重葉枯病的發生。一般從葉尖或葉片前端開始發病,發病初期在葉尖上發生褐色小斑點,然後斑點擴大為灰褐色的病斑,中間成灰褐色,並有小黑點,嚴重時相鄰病斑融合成大病斑,最後葉枯脫落。 防治方法:(1)發病初期時應及時摘去病葉,並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的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噴2~3次。(2)已發病的植株要避免雨水或暫停澆水。 6. 蘭花灰霉病 又稱花腐病,一般在花上發病,由灰葡萄孢引起。發病初期在花瓣上生水浸狀的小斑點,病斑在白花繫上為褐色點、紅花繫上為褐色斑點、粉紅色花繫上則呈稍濃粉紅色的病斑點,病斑點防治後一般可停止發展,但會降低花的觀賞價值。在環境溫度較低、濕度高時,病菌擴展迅速,可造成整株花枯死。 防治方法有:(1)淋澆在白天進行,以使植株特別是花朵上的水分盡快蒸發;注意通風,降低濕度,同時避免冷害熱害。(2)在發病時剪去重病花朵或其它病部並銷毀。(3)發病初期,可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抗霉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在大棚或溫室大規模栽培時還可採用煙霧法或粉塵液施葯。採用煙霧法時可10%速克靈煙劑,熏3~4小時,粉塵法於傍晚噴撒10%滅克粉塵劑或10%殺霉靈粉塵劑,每次1000平方米1千克左右。 8.蘭花葉斑病 蘭花葉斑病是蘭花發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致病真菌有尾孢菌屬、柱盤孢屬以及菜豆殼球孢、柑桔葉點霉、石斛殼月孢與殼針孢等。其受害症狀因不同菌類差異較大,受害植株先是在葉的面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的黃色區,下表面則有相似色澤的小病斑, 然後變為暗褐色。 防治方法:(1)注意通風,發病時應先除去病葉,再用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噴灑或浸泡,也可用1%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苯來特1000~1500倍液噴布防治。 9.基腐病 又稱鐮刀菌病、黃葉病、枯萎病等,由鐮刀菌所引起,在中、高濕環境中易發病,病菌從根部侵入,通過維管束向上發展,產生病素,引起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1)注意通風和光照,加強植株的抵抗力;(2)發病時應先除去病葉,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噴灑或浸泡,也可用1%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布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