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深水海棠

深水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1-27 13:48:23

❶ 幫我八字算命!

對啊,GG你8可以這樣,相信自己就行了啦,會成功的~~~

❷ 徐霞客游記 天台山游記賞析

《游天台山日記》這篇游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

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游天台山日記》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是公元1613年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

(2)深水海棠擴展閱讀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的游歷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雖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並為他製作遠游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遊的時間都不會太長,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逝世後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這期間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

徐霞客的游歷日記,在他自己有生之年並未加以整理編次。他於崇禎十三年(1640)從雲南回到故家之後,將游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夢良先是推辭,後來要接受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遺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於是季夢良遍搜遺帙手跡,整理殘稿,補上王忠紉所沒有補的那部分,按照地區分類,整理成篇。《徐霞客游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第一個抄本。

❸ 急!!!!!!!!

地下森林斷想
作者:張抗抗

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類,卻已經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驕傲的代表。
可是你,為什麼長在這里?長在這陰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峽谷。為了尋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嶺,穿過了長長的石洞。裊裊煙雲在我身邊飄浮,而你那充滿生機的樹梢,卻剛夠得著我的腳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兒高。你似乎深不見底,寬不可測,沒有人見過你的全貌。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麼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你從哪裡飛來?你究竟遭受了什麼不幸,以致使你沉人這黑暗的深淵,熬過那漫長的歲月?
那一定是遙遠的年代了。那時候這里也許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許是肥美的湖沼,美麗的大自然,萬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發,瞬息改變了一切。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岩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人們不知道地球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的脾氣。或許僅僅是因為它喜歡運動。啊,聽蒼郁的巨木在風暴中咔咔折斷,見地心的「熱血」噴射上天,氣勢之宏偉壯觀,連太陽都要肅然起敬。
然而它終於息怒了。於是一切都平靜下來。平靜了,草地變成了明鏡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狀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礫,把峻嶺劈成深淵。一切都改變了:燒焦的石頭取代了綠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漿覆蓋了嬌艷的野花。多麼寧靜的世界喲,萬籟俱寂,沒有百鳥啾啾,沒有樹葉沙沙……
就像那一切火山爆發後留下的痕跡一樣,在這里,黑龍江寧安境內距鏡泊湖
180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七個不規則的深坑,四面均為懸崖,險岩峭立,怪石嶙峋。深處百十米,淺處少說也有三四十米,谷底開闊,散落著萬年前山搖地動時崩塌下來的巨石。
火山製造了峽谷、深淵,卻沒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禿禿的,谷是光禿禿的,太陽依然高懸,可是山沒有顏色,谷沒有顏色……
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岩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於是,灰黑的火山石變綠了,懸崖上,山嶺間,一片鬱郁蔥蔥,鳥兒也回來,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峽谷,卻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樵夫聽得見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聲,獵人追蹤狼嗥虎嘯。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麼也沒有。幾千年過去了,大自然的生命無處不在,峽谷卻沒有資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許鳥兒掠過山崖,銜叼的草莖曾在這里落下過草籽兒,但是草籽兒沒有發芽;也許山泉流過谷底,攜帶過幾粒花種,但是小花兒沒有長大。都說陽光是公平的,在這里卻不,不!它沉湎於高山、大川、平野對它的歡呼致意,卻從來沒有到這深深的峽谷的底部來過。它吝嗇地在崖口徘徊,裝模作樣地點頭。它從沒有留意過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將它遺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幾束光線由於好奇而向谷底窺測,也是斜視著,沒有幾絲暖意。
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
陽光是公平的嗎?峽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峽谷,它本可以變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縣的高山堰塞湖「五大連池」那樣,輕而易舉就可贏得人們的贊美。可是它卻不。它悄然無聲地躺在這斷壁底下,並不急於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隱姓埋名,安於這荒僻的大山之間,總好像在期待著什麼,希望著什麼。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著什麼呢?
長空的大風經過這里,停下了腳步。不等探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塊碾成粉末,一點一點地撒落到峽谷的石縫里去。
潔凈的山泉日日與它相伴,也終於明白了它。它從石洞里流出來,又一滴一滴滲進石縫里去,把石塊碾成的粉末變成了泥土。
山頂的魚鱗松時時顧盼著它。雖然相對無言,卻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峽谷深沉的品格,欽佩峽谷堅忍的毅力,它為陽光的偏愛憤懣,為深淵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結下了沉甸甸的種子,種子便毅然跳進了峽谷的懷抱,獻身於那沒有陽光的「地下」。也許為它所感召,純潔的白樺、挺拔的青楊、秀美的黃菠蘿,它們勇敢的種子,都來了,來了。一粒、幾十粒、幾百粒。不是出於憐憫,而是為了試一試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強……
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凍中死去,但總有強者活下來了,長起來了,從沒有陽光的深坑裡長起來。
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終於有一天,人們在昔日的死火山口發現了一個奇跡,一個生命史上的奇跡——幽暗的峽谷里竟然柞木蒼郁,松樹成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只因為它集於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見陽光,有人便為它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變成漂亮的小湖,奇麗的深潭,也許早就免除了這「地下」的一切艱辛。但是它不願意。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它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向上,愛生命竟愛得那樣熱烈真摯。盡管陽光一千次對它背過臉去,它卻終於把粗壯的雙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頂,把偉岸的成材無私奉獻給人們,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榮光。
我為尋你爬上了高高的嶺,原只是因為好奇,卻想不到你如此強烈地震動了我的心懷。我不願離去了。我望見澗底泉水閃爍,我明白那是你含淚的微笑。
秋日的艷陽在森林的樹梢上歡樂地跳躍,把林子里墨綠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打扮得五彩繽紛。瞧!陽光現在多麼喜愛它們,好像它從來就是這么慷慨。
風兒從我腳下的林子里鑽出來,送來林濤愉悅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給曾在困難中真誠地幫助過你的夥伴們聽的嗎?它們如今都到哪兒去了呢……
乾枯的小草兒在我腳下發出簌簌的響聲,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確實比你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幾公分呢,這得意的小草兒。然而我卻想攀著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聽見了,聽見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盪的回聲: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麼,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地下的「種子」。願你們創造更多的奇跡!

牡丹的拒絕
作者:張抗抗
它被人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於它的美。
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以被人所確定,所公認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
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
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翹盼的心,濤濤黃河般的涌進洛陽城。
歐陽修曾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的=,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於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於唐,極盛於宋。每年陽歷四月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雲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看過牡丹,況且洛陽牡丹還有那麼點來歷,它因被貶而增值而名聲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屆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
連日濃雲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發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奼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紛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
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後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願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好似朱唇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率。。。。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
驚鄂伴隨著失望和疑惑——你不知道牡丹為什麼要拒絕,拒絕本該屬於它的榮譽和贊頌。
於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於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天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麼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遊玩上苑,百花懾於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如今怎麼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
於是你面對綠色的密度園,只能竭力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密度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盪。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你也許在猛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在想像中創造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白雪塔銅雀春錦帳芙蓉煙絨紫首案紅火煉金丹。。。。想像開花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雲;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想像給予你失望的紀念,給予你來年的安慰與希望。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秘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裡,你探訪窺視了牡丹的個性。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並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後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的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後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生。任憑遊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麼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4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於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之「品位」是多麼被世人忽視或默然的美。

清塘荷韻
季羨林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
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
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
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
了。
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
盪盪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
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
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
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
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
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
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
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
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
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
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
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
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
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
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
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
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
么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
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
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
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
,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
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
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
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
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
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
。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
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
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
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
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
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
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
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
,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
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
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擴大,都是
驚人的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
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
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裡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
了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
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
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
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
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
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
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
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
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
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
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
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
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
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
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
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
;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
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
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
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
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
。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
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
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
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
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
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
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
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
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
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
船似地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
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
。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
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
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
。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
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
,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
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
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
,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
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
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
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
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上艹下骨)
(上艹下突),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
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
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
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
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❹ 描寫花的詩句

描寫桃花的詩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周南·桃夭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唐·王維《輞川別業》
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唐·王維《田園樂》:「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桃蹊李徑年雖古,梔子紅椒艷復殊 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唐·賈至《春思二首》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唐·韓愈《題百葉桃花》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唐·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宋·歐陽修《舞春風》
鴨頭春水濃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臉 宋·蘇軾《送別詩》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宋·蘇軾《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 宋·秦觀《江城子》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秦觀《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宋·曾鞏《城南》
梅花落盡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葉夢得《虞美人》
桃初破兩三花,深淺散餘霞 宋·李彌遜《訴衷情》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宋·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
夾岸桃花蘸水開 宋·徐俯《春遊湖》
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紅 元·姚燧《浪淘沙》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路煙 清·吳偉業《鴛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宋·秦觀《虞美人》
描寫櫻桃的名句
一樹櫻桃帶雨紅 南唐·馮延已《羅敷艷歌》:「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
綠蔥蔥,幾顆櫻桃葉底紅 宋·趙彥端《豆葉黃》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描寫杏花的詩句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園》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隱《日日》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唐·溫庭筠《菩薩蠻》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 宋·晏殊《臨江仙》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宋·蘇軾《蝶戀花》
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 宋·曹組《小重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牆斜露杏花梢 宋·張良臣《偶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志南《絕句》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宋·劉彤《臨江仙》

描寫梨花的詩句
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 唐·鄭愔《貶降汝州廣城驛》
帶葉梨花獨送春
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送春。」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唐·岑參《送楊子》
月朧朧,一樹梨花細雨中 宋·陳克《豆葉黃》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描寫蘭花的詩句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戰國楚·屈原《九歌 禮魂》
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宋·洪興祖《楚辭·九歌·禮魂》補注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唐·劉禹錫《和樂天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宋·曹組的《卜運算元·蘭》

描寫薔薇的詩句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南朝梁·柳惲《詠薔薇》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唐·李白《憶東山二首(其一)》:「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 明月落誰家。」
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 唐·杜牧《留贈》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宋·秦觀《春日》

描寫海棠花的詩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彌遜《虞美人》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7290884.html

❺ 寫花骨朵兒的詩句,有嗎神馬都可以。

1、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夭夭:茂盛的樣子。灼灼:鮮明的樣子。

詩經·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

芳華鮮美:一作芳草鮮美。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容:打扮。

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然:燃。

唐·王維《輞川別業》

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唐·王維《田園樂》:「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桃蹊李徑年雖古,梔子紅椒艷復殊

梔子:梔實,可作黃色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唐·賈至《春思二首》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唐·韓愈《題百葉桃花》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杜若:香草名。

唐·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宋·歐陽修《舞春風》

鴨頭春水濃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臉

鴨頭:形容春江江水如鴨頭的濃綠色。

宋·蘇軾《送別詩》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宋·蘇軾《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

斗:比賽。

宋·秦觀《江城子》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謂:桃柳成蔭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戶戶。

宋·秦觀《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宋·曾鞏《城南》

梅花落盡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葉夢得《虞美人》

桃初破兩三花,深淺散餘霞

餘霞:晚霞。

宋·李彌遜《訴衷情》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宋·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

夾岸桃花蘸水開

蘸水開:桃花拂著水面帶水開放。

宋·徐俯《春遊湖》

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紅

離披:花將謝的樣子。

元·姚燧《浪淘沙》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路煙

千尺雨;連天的細雨。一路煙:水上彌漫著雲煙。

清·吳偉業《鴛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碧桃:桃的變種,花重瓣。和:伴隨。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碧桃:仙桃。栽和露:伴著玉露栽種。數:輩。

宋·秦觀《虞美人》

2、梅花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晉·陶淵明《蠟月》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迥臨:遠離。

唐·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著:開。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梅衰未減態,春嫩不禁寒

不禁:經受不住。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唐·李商隱《憶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臘梅香綻細枝多

唐·薛逢《奉和僕射相公送東川李支使歸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兩句寫早梅開放。傳說詩中「一枝」原作「數枝」,鄭谷為改,齊己因稱鄭谷為「一字師」。

唐·齊己《早梅》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後:進入臘月之後。臘月是陰歷的十二月。東風:春風,這里指春天。信:信使。

宋·晏殊《蝶戀花》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後花期近

信:消息,徵兆。東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幾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宋·晏幾道《清平樂》

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宋·晏幾道《臨江仙》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暗香:清幽的香氣,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乾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姿態。意謂遲開的梅花雖故作桃杏之色,卻仍保持著孤高清瘦,傲霜鬥雪的姿態。

宋·蘇軾《紅梅》

溪源新臘後,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彥《玉燭新》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

浪發:濫開,開得太爛漫。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江南信:春天到來的消息。梅破:梅花開放。

宋·黃庭堅《虞美人》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詩境:富有詩意的地方。物華:美麗的景物。應酬:指眼睛看不過來。

宋·張道洽《嶺梅》

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

宋·吳則禮《虞美人》

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或生長萬物的功能力量。

宋·葉夢得《臨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宋·呂本中《踏莎行》

東風已有過來信,先返梅魂

信:消息。

宋·王灼《丑奴兒》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不知牆外夜來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疏花:很少幾朵花。

宋·侯真《踏莎行》

雪後疏梅,時見兩三花

宋·辛棄疾《江神子》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著意:特意。

宋·辛棄疾《卜運算元》:「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剩水殘山:冰雪覆蓋下露出來的山水。無態度:沒有生機。料理:妝扮。風月:美麗的景色。

宋·辛棄疾《賀新郎》

3、櫻桃

一樹櫻桃帶雨紅

南唐·馮延已《羅敷艷歌》:「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

綠蔥蔥,幾顆櫻桃葉底紅

宋·趙彥端《豆葉黃》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三句寫春光流逝:櫻桃漸紅,芭蕉轉綠,形象地體現季節的推移。

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4、杏花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零落不堪。兩句寫杏園零落不堪,是因為折花插頭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園》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隱《日日》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唐·溫庭筠《菩薩蠻》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

宋·晏殊《臨江仙》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淡紅褪白:淡紅的花色褪成了淺白色。涴:為泥所沾污。

宋·蘇軾《蝶戀花》

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

宋·曹組《小重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牆斜露杏花梢

宋·張良臣《偶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志南《絕句》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宋·劉彤《臨江仙》

5、梨花

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

岸葦:岸邊蘆葦。丹:紅。

唐·鄭愔《貶降汝州廣城驛》

帶葉梨花獨送春

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送春。」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楊葉:楊柳

唐·岑參《送楊子》

月朧朧,一樹梨花細雨中

宋·陳克《豆葉黃》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6、蘭花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意調春蘭,秋詞供菊,芳香長繼,終古不絕。

戰國楚·屈原《九歌 禮魂》

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宋·洪興祖《楚辭·九歌·禮魂》補注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疑舉袂:柳絲隨風飄舞好象是舉起衣袖。浥露:露水濕潤。似沾巾:叢叢蘭花被露水濕潤好象沾濕手巾。

唐·劉禹錫《和樂天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著意:有心。

宋·曹組《卜運算元·蘭》

7、薔薇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兩句寫花瓣輕盈.無風自舞。

南朝梁·柳惲《詠薔薇》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唐·李白《憶東山二首(其一)》:「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 明月落誰家。」

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

唐·杜牧《留贈》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春淚:指未乾的雨點。兩句寫一夜春雨之後花草的柔媚姿態。

宋·秦觀《春日》

8、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高燭:插在高大燭台上的蠟燭。紅妝:年輕婦女的裝飾,此處借指海棠花。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火;燈火。紅妝:指花。此句襲用蘇武《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句。

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嫣然:美好的樣子。兩句極寫海棠的高雅名貴:海棠在竹籬間盛開,滿山的桃李花都顯得粗俗不堪了。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綠葉肥大。紅瘦:紅花稀疏。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誰主:誰作主。

宋·李彌遜《虞美人》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寫海棠開花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謙讓的品格。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9、牡丹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樹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顏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維《辛夷塢》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晚發:花開得晚。

唐·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天下真花獨牡丹。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篔簹:大竹名,節長而竿高。躑躅:即羊躑躅,杜鵑花科,春季開花,花紅黃色,鮮艷奪目。

唐·韓愈《答張十一》

10、荷花

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

南朝陳·徐陵《侍宴》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唐·駱賓王《晚泊》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芙蓉:荷花。

唐·王維《臨湖亭》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

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凈:光潔。雨裛:濕透。紅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隨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芙蓉:荷的別名 東風:春風。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

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宿雨:指荷葉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葉清凈圓潤。風荷舉:晨風吹動著荷葉在水面上舒展開來。

宋·周邦彥《蘇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

宋·米友仁《臨江仙》

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西陵:西興鎮,在今浙江蕭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雜詠》:苑牆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接天蓮葉無究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出凈茲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紅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顏色。沉水:沉香,閨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葉上滾動。指荷葉上滾動的水珠。

金·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11、榴花

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紅榴拆:紅石榴綻裂開來。

唐·王維《田家》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然:燃。謂石榴花開得象燃燒的火焰。

宋·蘇軾《阮郎歸》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榴花:石榴花。子:指石榴。

唐·韓愈《榴花》

12、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桂子:桂花。傳說月中有一棵桂樹,所以下雲「月中落」。兩句寫杭州靈隱寺秋夜景緻,月光皎潔,桂子飄香。

唐·宋之問 《靈隱寺》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裛:香氣襲來。

唐·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唐·劉禹錫《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

江雲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漠漠:茫茫。翛翛:瀟瀟,形容雨聲。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紅如火。

宋·蘇軾《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

一抹雕欄,噴清香桂花初綻

清·洪升《長生殿·驚變》

13、菊花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裛(yì):沾濕。裛露:沾帶露水。掇:收取。

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

唐·杜甫《宿贊公房》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鎮《菊花》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紫艷:菊色,這里指艷麗的菊花。紅衣:蓮花瓣。

唐·趙嘏《長安晚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指菊花。殺:凋謝。黃金甲:黃色菊花似金黃盔甲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青帝:春神。報:告訴。一處:同時。

唐·黃巢《題菊花》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擎雨蓋:荷葉大如傘蓋。

宋·蘇軾《贈劉景文》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句。暗香:幽香.此指菊花香。

宋·李清照《醉花陰》

秋風有意染黃花,下幾點凄涼雨

黃花:菊花。

宋·呂渭老《一落索》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寒菊》

黃花金獸眼,紅葉火龍鱗

黃花:菊花。紅葉:楓葉

元·楊顯之《臨江驛瀟湘秋雨雜劇》

素心常耐冷,晚節本無暇

素:純凈。

清·許廷鎔《白菊》

14、楊花柳絮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囀:鳥鳴宛轉。

北周·庾信《春賦》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楊花:柳絮。榆莢:榆錢,榆樹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唐·韓愈《晚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楊花:柳絮。

宋·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不解:不知,不能。禁:制止。楊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意謂柳絮自由自在地飛舞,不流連於畫堂朱戶的富貴之家。

宋·王安石《清平樂》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楊花。二分塵土:楊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塵土之中。一分流水:楊花有三分之一飄落水面。

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

楊花:柳絮。

宋·王令《瀹瀹》

春盡絮花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唐·劉禹錫《楊柳枝河九首》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結濃煙花帶重

蹊:小徑。花帶重:花盛開而使枝條下墜。這兩句寫小徑兩邊鮮花盛開,交結遮掩,看上去象花洞,柳條交結沉甸甸地垂下,一派陽春景象。

唐·李賀《春懷引》

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宋·張先《剪牡丹》

卷絮風頭寒欲盡。墜粉飄香,日日香成陣

卷絮風頭:吹卷著柳絮的陣風。寒欲盡:寒意將盡。粉紅。指花片。香成陣:香氣陣陣。

宋·晏殊《蝶戀花》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

落絮:飄落的柳絮。意謂柳絮伴著幾點雨星,無聲地飄落下來,好象春天為自己的結束暗暗流淚;月亮時時被浮雲遮掩,似乎羞澀地不願拋頭露面。

宋·吳文英《浣溪沙》

❻ 關於古詩的文章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探梅 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夭夭:茂盛的樣子。灼灼:鮮明的樣子。

詩經·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

芳華鮮美:一作芳草鮮美。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容:打扮。

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然:燃。

唐·王維《輞川別業》

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唐·王維《田園樂》:「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桃蹊李徑年雖古,梔子紅椒艷復殊

梔子:梔實,可作黃色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唐·賈至《春思二首》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唐·韓愈《題百葉桃花》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杜若:香草名。

唐·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宋·歐陽修《舞春風》

鴨頭春水濃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臉

鴨頭:形容春江江水如鴨頭的濃綠色。

宋·蘇軾《送別詩》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宋·蘇軾《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

斗:比賽。

宋·秦觀《江城子》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謂:桃柳成蔭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戶戶。

宋·秦觀《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宋·曾鞏《城南》

梅花落盡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葉夢得《虞美人》

桃初破兩三花,深淺散餘霞

餘霞:晚霞。

宋·李彌遜《訴衷情》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宋·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

夾岸桃花蘸水開

蘸水開:桃花拂著水面帶水開放。

宋·徐俯《春遊湖》

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紅

離披:花將謝的樣子。

元·姚燧《浪淘沙》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路煙

千尺雨;連天的細雨。一路煙:水上彌漫著雲煙。

清·吳偉業《鴛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碧桃:桃的變種,花重瓣。和:伴隨。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碧桃:仙桃。栽和露:伴著玉露栽種。數:輩。

宋·秦觀《虞美人》

2、梅花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晉·陶淵明《蠟月》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迥臨:遠離。

唐·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著:開。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梅衰未減態,春嫩不禁寒

不禁:經受不住。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唐·李商隱《憶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臘梅香綻細枝多

唐·薛逢《奉和僕射相公送東川李支使歸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兩句寫早梅開放。傳說詩中「一枝」原作「數枝」,鄭谷為改,齊己因稱鄭谷為「一字師」。

唐·齊己《早梅》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後:進入臘月之後。臘月是陰歷的十二月。東風:春風,這里指春天。信:信使。

宋·晏殊《蝶戀花》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後花期近

信:消息,徵兆。東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幾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宋·晏幾道《清平樂》

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宋·晏幾道《臨江仙》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暗香:清幽的香氣,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乾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姿態。意謂遲開的梅花雖故作桃杏之色,卻仍保持著孤高清瘦,傲霜鬥雪的姿態。

宋·蘇軾《紅梅》

溪源新臘後,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彥《玉燭新》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

浪發:濫開,開得太爛漫。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江南信:春天到來的消息。梅破:梅花開放。

宋·黃庭堅《虞美人》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詩境:富有詩意的地方。物華:美麗的景物。應酬:指眼睛看不過來。

宋·張道洽《嶺梅》

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

宋·吳則禮《虞美人》

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或生長萬物的功能力量。

宋·葉夢得《臨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宋·呂本中《踏莎行》

東風已有過來信,先返梅魂

信:消息。

宋·王灼《丑奴兒》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不知牆外夜來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疏花:很少幾朵花。

宋·侯真《踏莎行》

雪後疏梅,時見兩三花

宋·辛棄疾《江神子》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著意:特意。

宋·辛棄疾《卜運算元》:「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剩水殘山:冰雪覆蓋下露出來的山水。無態度:沒有生機。料理:妝扮。風月:美麗的景色。

宋·辛棄疾《賀新郎》

3、櫻桃

一樹櫻桃帶雨紅

南唐·馮延已《羅敷艷歌》:「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

綠蔥蔥,幾顆櫻桃葉底紅

宋·趙彥端《豆葉黃》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三句寫春光流逝:櫻桃漸紅,芭蕉轉綠,形象地體現季節的推移。

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4、杏花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零落不堪。兩句寫杏園零落不堪,是因為折花插頭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園》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隱《日日》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唐·溫庭筠《菩薩蠻》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

宋·晏殊《臨江仙》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淡紅褪白:淡紅的花色褪成了淺白色。涴:為泥所沾污。

宋·蘇軾《蝶戀花》

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

宋·曹組《小重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牆斜露杏花梢

宋·張良臣《偶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志南《絕句》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宋·劉彤《臨江仙》

5、梨花

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

岸葦:岸邊蘆葦。丹:紅。

唐·鄭愔《貶降汝州廣城驛》

帶葉梨花獨送春

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送春。」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楊葉:楊柳

唐·岑參《送楊子》

月朧朧,一樹梨花細雨中

宋·陳克《豆葉黃》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6、蘭花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意調春蘭,秋詞供菊,芳香長繼,終古不絕。

戰國楚·屈原《九歌 禮魂》

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宋·洪興祖《楚辭·九歌·禮魂》補注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疑舉袂:柳絲隨風飄舞好象是舉起衣袖。浥露:露水濕潤。似沾巾:叢叢蘭花被露水濕潤好象沾濕手巾。

唐·劉禹錫《和樂天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著意:有心。

宋·曹組《卜運算元·蘭》

7、薔薇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兩句寫花瓣輕盈.無風自舞。

南朝梁·柳惲《詠薔薇》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唐·李白《憶東山二首(其一)》:「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 明月落誰家。」

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

唐·杜牧《留贈》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春淚:指未乾的雨點。兩句寫一夜春雨之後花草的柔媚姿態。

宋·秦觀《春日》

8、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高燭:插在高大燭台上的蠟燭。紅妝:年輕婦女的裝飾,此處借指海棠花。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火;燈火。紅妝:指花。此句襲用蘇武《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句。

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嫣然:美好的樣子。兩句極寫海棠的高雅名貴:海棠在竹籬間盛開,滿山的桃李花都顯得粗俗不堪了。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綠葉肥大。紅瘦:紅花稀疏。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誰主:誰作主。

宋·李彌遜《虞美人》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寫海棠開花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謙讓的品格。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9、牡丹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樹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顏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維《辛夷塢》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晚發:花開得晚。

唐·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天下真花獨牡丹。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篔簹:大竹名,節長而竿高。躑躅:即羊躑躅,杜鵑花科,春季開花,花紅黃色,鮮艷奪目。

唐·韓愈《答張十一》

10、荷花

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

南朝陳·徐陵《侍宴》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唐·駱賓王《晚泊》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芙蓉:荷花。

唐·王維《臨湖亭》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

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凈:光潔。雨裛:濕透。紅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隨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芙蓉:荷的別名 東風:春風。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

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宿雨:指荷葉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葉清凈圓潤。風荷舉:晨風吹動著荷葉在水面上舒展開來。

宋·周邦彥《蘇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

宋·米友仁《臨江仙》

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西陵:西興鎮,在今浙江蕭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雜詠》:苑牆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接天蓮葉無究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出凈茲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紅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顏色。沉水:沉香,閨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葉上滾動。指荷葉上滾動的水珠。

金·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11、榴花

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紅榴拆:紅石榴綻裂開來。

唐·王維《田家》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然:燃。謂石榴花開得象燃燒的火焰。

宋·蘇軾《阮郎歸》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榴花:石榴花。子:指石榴。

唐·韓愈《榴花》

12、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桂子:桂花。傳說月中有一棵桂樹,所以下雲「月中落」。兩句寫杭州靈隱寺秋夜景緻,月光皎潔,桂子飄香。

唐·宋之問 《靈隱寺》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裛:香氣襲來。

唐·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唐·劉禹錫《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

江雲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漠漠:茫茫。翛翛:瀟瀟,形容雨聲。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紅如火。

宋·蘇軾《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

一抹雕欄,噴清香桂花初綻

清·洪升《長生殿·驚變》

13、菊花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裛(yì):沾濕。裛露:沾帶露水。掇:收取。

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

唐·杜甫《宿贊公房》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鎮《菊花》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紫艷:菊色,這里指艷麗的菊花。紅衣:蓮花瓣。

唐·趙嘏《長安晚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指菊花。殺:凋謝。黃金甲:黃色菊花似金黃盔甲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青帝:春神。報:告訴。一處:同時。

唐·黃巢《題菊花》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擎雨蓋:荷葉大如傘蓋。

宋·蘇軾《贈劉景文》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句。暗香:幽香.此指菊花香。

宋·李清照《醉花陰》

秋風有意染黃花,下幾點凄涼雨

黃花:菊花。

宋·呂渭老《一落索》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寒菊》

黃花金獸眼,紅葉火龍鱗

黃花:菊花。紅葉:楓葉

元·楊顯之《臨江驛瀟湘秋雨雜劇》

素心常耐冷,晚節本無暇

素:純凈。

清·許廷鎔《白菊》

自己找

❼ 江河湖海怎樣區分

江的最初本義是指:長江,如同「河」是指黃河。江河的區別可從兩個角度來看:

① 地域上的區別(南「江」,北「河」)
比如中國南方的河流多稱為「江」,例如:長江、珠江、錢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灕江、麗江、九龍江等等。可見南方人一般習慣把河流稱之為「江」。北方的河流人們多稱為「河」,例如:黃河、淮河、渭河、經河、洛河、汾河、青河、遼河、飲馬河、沁河、柴達木河、塔里木河等等。可見北方人習慣把河流稱之為「河」。

人們對江河名稱上的劃分區域和傳統南北劃分略有不同
西藏、四川、重慶、湖北、江西、浙江(含)以南多稱「江」,以北多稱「河」。這是南方北方對河流命名習慣上的區別。

② 規模上的區別(大「江」,小「河」)
雖然有地域的大致劃分,但凡事沒有絕對。人們在對河流命名時也會根據河流的大小規模來區別稱之為「江」或「河」。我們看看例外:北方的嫩江、鴨綠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南方有象瀏陽河之類的河),這些河流在北方被稱為「江」;

而這些「江」的共同之處在於長度、流量、流域,規模上是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對河流命名的習慣外,人們通常會把一些小的河流稱為「河」,而對於大一點的「河」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江」。

(7)深水海棠擴展閱讀

河(River)是一種自然形成的水道。一種水體形式。我們說的溪,江,川,水,河等都可以視為接收徑流而形成的水道。根據使用的場合而有不同的詞語選擇。

河流中的水通常是淡水,可能從冰川,較高的地勢發源,流向較低地勢的海,洋,湖,地下縫隙,或者另一條水道。或者因為中途水流入量比蒸發量小或者沒有遇到其他水體而乾涸殆盡。

介紹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公里,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公里;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公里;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公里。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公里,南北寬1100公里,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公里。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經》曰:"昆侖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其墟。")先秦的文獻中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征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

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里。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黃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這一段黃河稱作"瑪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

源頭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

《山海經》、《爾雅》有河出昆侖的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於於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見於《史記·大宛列傳》)。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

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

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康熙帝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制出來。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里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搜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台裴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

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

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

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公里,長於卡日曲11.9公里。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公里,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

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

河.網路

❽ 「死海」是內陸湖,為何叫「海」

什麼是「海」?在現代人觀念里,是指「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認識里,類似於海的大湖也叫做「海」,「裏海」、「青海」、「洱海」之類稱名傳承至今。「海」是廣大的,因此,它又可以指稱具有「大」或「多」的意義特徵的事物:可稱「連成大片的很多同類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之「海」;可指「大的容量、口氣「,如「海碗」、「海量」、「誇下海口」之「海」。值得注意的是,「海」還可以表示「國外的「,如「海棠」、「海棗」之「海」。與此相應,「海內」指中國之內,「海外」指中國境外,「海關」則是設在國境上的國家行政監督機關。顯然,「海」的這種用法表明,人們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國與外國的分界線。這種奇特的認識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瀏覽一下「海」的歷史。

「海」曾經是方向的代名詞,古書中有「四海猶四方」的說法。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盡頭,所以可成為方向的名稱。古人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空間概念,答案可以從古人對於「海」字的聲訓中求得:「海者,晦也。「"海者,晦暗無知也。」古人聲訓,意在揭示詞語的得名因由。所以以「晦」釋「海」,實際表明了這樣一種歷史事實:由於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對茫無際涯的大海,唯有望洋興嘆而不得知其詳,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陸,所以便將它視為天下的盡頭了。

華夏先民以為自己所居的黃河流域中原一帶為天下的中心,故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而中國四周的異族則被認為處於大地周邊,因為他們近於海,所以也被稱之為「海」,古書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的說法。這樣一來,「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國」的界限;「海內」、「海外」等一系列詞語,實際上都是古人透過其有色眼鏡來看「海」的觀感表述。

海又被稱為「大海」,是指與「大洋」相連接的大面積鹹水區域,通常大型內陸鹽湖、沒有與海洋連通的大型鹹水湖泊如裏海、加利利海是「海」。海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陸間海。

概況

海在大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3000米。由於海靠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出現明顯的變化,有的海域海水冬季還會結冰,河流入海口附近海水鹽度會變淡、透明度差。和大洋相比,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

海洋

以下根據海洋羅列世界各地的海: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白令海 Bering Sea

阿拉斯加灣 Gulf of Alaska

科特斯海 Sea of Cortez

鄂霍次克海 Sea of Okhotsk

日本海 Sea of Japan

瀨戶內海 Seto Inland Sea

東海 East China Sea

南海(南中國海) South China Sea

台灣海峽 Taiwan Strait

泰國灣 Gulf of Thailand

蘇祿海 Sulu Sea

西里珀斯海(蘇拉威西海) Celebes Sea

寶河海(薄荷海) Bohol Sea

菲律賓海 Philippine Sea

佛洛瑞斯海 Flores Sea

班達海 Banda Sea

亞拉科拉海 Arafura Sea

帝汶海 Timor Sea

塔斯曼海 Tasman Sea

黃海 Yellow Sea

珊瑚海 Coral Sea

渤海 Bo Hai

北部灣 Beibu Wan (Gulf of Tonkin)

大西洋

哈得孫灣(哈德遜灣) Hudson Bay

詹姆斯灣 James Bay

巴芬灣 Baffin Bay

聖勞倫斯灣 Gulf of St. Lawrence

加勒比海 Caribbean Sea

墨西哥灣 Gulf of Mexico

藻海(馬尾藻海) Sargasso Sea

北海 North Sea

波羅的海 Baltic Sea

波的尼亞灣 Gulf of Bothnia

愛爾蘭海 Irish Sea

地中海 Mediterranean Sea

亞得里亞海 Adriatic Sea

愛琴海 Aegean Sea

黑海 Black Sea

亞述海 Sea of Azov

愛奧尼亞海 Ionian Sea

利古里亞海 Ligurian Sea

Mirtoon Sea

伊特魯里亞海 Tyrrhenian Sea

錫德拉灣 Gulf of Sidra

馬爾馬拉海 Sea of Marmara

克利特海 Sea of Crete

比斯開灣 Bay of Biscay

幾內亞灣 Gulf of Guinea

印度洋

紅海 Red Sea

亞丁海 Gulf of Aden

波斯灣 Persian Gulf

阿曼灣 Gulf of Oman

阿拉伯海 Arabian Sea

孟加拉灣 Bay of Bengal

爪哇海 Java Sea

北冰洋

巴倫支海 Barents Sea

喀拉海 Kara Sea

波弗特海 Beaufort Sea

阿蒙森灣 Amundsen Gulf

楚科奇海 Chukchi Sea

拉普帖夫海 Laptev Sea

東西伯利亞海 East Siberian Sea

南極海域

威德爾海 Weddell Sea

羅斯海 Ross Sea

以海命名的湖泊

裏海

青海

死海 Dead Sea

加利利海 Galilee Sea

湖 #hú

【釋義】①陸地上聚積的大片水域:湖泊|洞庭湖|湖光山色|五湖四海。②指浙江湖州:湖筆。③指湖南、湖北:兩湖|湖廣。

【湖光山色】 #hú guāng shān sè 湖上的風光,山中的景物。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觀。

〖例句〗我深深地思念著故鄉,思念那裡的湖光山色,以及善良朴實的鄉親。

【湖畔】 #húpàn 湖邊、湖岸。

〖例句〗湖畔種著許多柳樹,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湖〈名〉

(形聲。從水,胡聲。本義:陸地上聚積的大水體)

湖泊,積水的大泊

湖,大陂也。――《說文》

揚州浸有五湖。浸,川澤所仰以灌溉也。――《周禮·職方》。按:古言鴻隙大陂,言汪汪千頃陂,皆謂大池也。凡大澤蓄水,南方名曰湖。」

江海陂湖園池。――《漢書·元帝紀》。注:「深水也。」

戰於五湖。――《國語·越語》

又如:湖池(湖泊池沼);湖膠(湖水結冰);湖埭(湖的堤壩);湖海(湖與海的合稱;泛指天下之地)

古州名

古縣名

湖hú

⒈陸地上聚積的大水:~泊。西~。莫愁~。

❾ 小學三年語文

九盡花不開,水果擠破街。

九盡花不開,果子壓塌街。

花開九不盡,果價要跑人。

花開九不盡,果子沒人問。

農諺:'桃三櫻二'.種桃樹再短也得三年才結果

春分時節,果樹嫁接。

果樹不接不甜。

春接海棠,夏接桂,秋接菊花,冬接梅。

春分分芍葯,到老花不開;秋分分芍葯,花兒開不敗。

發芽椿,落葉槐,枰柳七、八砍下來(指採伐期)。

芽子萌發就噴葯,花前八天再一「炮」(指蘋果和梨)。

農諺「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就科學地說明棗樹具有早花早果早期豐產的習性。

<實用新農諺>:《果樹生產二十四節氣歌》

一月小寒又大寒,生產計劃訂周全,

修剪技術先試點,不同品種細修剪。

二月立春就雨水,葯械肥料備齊全,

成齡果樹先修剪,幼樹修剪三月完。

三月驚蟄到春分,頂凌刨盤要緊跟,

專人刮治腐爛病,滅菌清圓貫常年。

清明穀雨四月天,挖坑載樹到時間,

果樹嫁接春時到,光桿葯劑樹春灌。

五月立夏見小滿,果樹疏花緊相連,

打葯防治紅蜘蛛,卷葉蚜蟲莫小看。

六月芒種到夏至,桃小趕緊要防治,

蔬果追肥飽穩產,果樹夏剪進行完。

七月小暑大署連,病蟲防治理當然,

壓青施肥搞深翻,維修樹盤闊梯田。

八月立秋處暑到,樹噴葯劑防葉掉,

果樹嫁接又到時,施用農肥好事機。

白露秋分九月天,秋果採收霜降完,

不同品種適時采,請摘清放清運搬。

十月寒露霜降連,果品運輸人不閑,

晚秋清園要抓緊,病蟲枝葉全燒干。

立冬小雪十一月,冬灌培土不容緩,

果樹塗白本月辦,免受凍害樹體健。

大雪冬至又一年,總結經驗以利戰

做好准備來年干,喜慶勝利豐收年。,

春分春分,晝夜平分。

二、八月,晝夜平。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麥怕二月雪。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春雪填滿溝,小麥要減收。

二月下雪,小麥吃苦,早鋤兩遍,可以彌補。

春分前後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

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麥怕春旱,谷怕急雨。

春季雨豐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麥到春分晝夜長。

小麥拔節,棉田耙耪不歇;小麥孕穗,棉種下地;小麥抽穗,棉種生腳鑽錐;小麥開花,棉苗出土兩夾;小麥灌漿,間苗定苗治蟲帶松耪。

追肥澆水跟松耪,三舉配套麥苗壯。

要想糧棉豐,土地早平整。

灌溉不整地,等於白費力。

澆水不整地,費水費工又鹼地。

圍堰不平地,也是白費力。

地不平帶來五不平:溫不平,水不平,肥不平,莊稼高矮不平,產量不平。

沙壓鹼,黃金板;沙壓粘,變良田;粘壓沙,好莊稼。

鹼地壓沙土,一畝頂二畝。

白土摻黑土,一畝頂二畝。

鹼地蓋上沙,強似把糞加。

鹼地壓沙土,保苗不用補。

瓜地鋪石沙,結得籮筐大。

鹼地逮著苗,能和好地摽。

淤上半尺黃河泥,可打三年好糧食。

油鹼管出不管長,剛鹼管長不管出。

沙地里看苗,淤地里吃飯。

沙地發小苗,粘地發老苗;沙粘一混攪,從幼到老長得好。

白地里看苗,黑地里吃飯。

沙地好像篩子底,積不下肥,存不下水。

要想沙出金,還得肥水跟。

想種沙地莫惜本。

家裡土,地里虎,土倒土,兩石五。

土雜肥,有力氣,能增產,還養地。

陰土換陽土,一畝頂二畝。

土閑三年變糞,糞閑三年變土。

野土用火燒,上地發苗好。

若要莊稼壯,一年一換炕。

半年的鍋頭當年的炕,熏透的煙囪發苗壯。

要想莊稼長得凶,一家一個漚糞坑。

新土填得多,大長胡蘿卜。

填平坑灣,先種黍穇。

龍生龍,鳳生鳳,好種才有好收成。

種不正,苗不正,結個葫蘆歪歪腚。

有錢買種,無錢買苗。

種子買得賤,空地一大片。

買種省了錢,減產後悔晚。

紡好線,用好棉,好種壯苗長滿田。

好種出好苗,好苗多結桃。

好種出好苗,早發早結桃。

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曬棉種,很重要:發芽勢,明顯好;發芽率,能提高。

兩頭去,中間留,玉米苗子黑油油。

良種良法要配套,配套才能產量高。

好種沒好法,結果也白搭。

小麥棉花常規種,去雜去劣還能用。

雜交種,用一年,二年再用大減產。

玉米種,只一年,二年再用大減產。

玉米種,種一輩,接著再種壞了事。

玉米種,種一輩,繼續再種少長粒。

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

留好種子田,年年奪豐產。

寧願餓斷腸,不能吃種糧。

豐收之年,不收無苗之田。

有苗七成收,無苗沒盼頭。

發現缺苗抓緊補,偏心施肥快點促。

缺苗雖補全,高低不一般。

種棉不用問,多上草灰和羊糞。

拆牆土,草木灰,多往棉花地里推。

大糞長瓜雞糞辣(椒),羊糞長得好棉花。

骨灰上棉花,狗糞上菜瓜。

農業要增產,種子是關鍵。

統一供種是方向,省得買假上了當。

種子部門賣良種,種子質量有保證。

種子正不正,首先看「三證」。

「三證」齊全,購種大膽。

「三證」齊全,購種坦然。

種地選好種,等於多兩壟。

種地不選種,一年退二成。

種子年年選,產量節節高。

母壯子肥,種好苗旺。

龍生龍,鳳生鳳,好種才有好收成。

種不正,苗不正,結個葫蘆歪歪腚。

有錢買種,無錢買苗。

種子買得賤,空地一大片。

買種省了錢,減產後悔晚。

紡好線,用好棉,好種壯苗長滿田。

大苗欺小苗,小苗少長桃。

點補雖然長夠高,結得桃子小又少。

大棒欺小棒,小棒成甜棒。

地瓜要長好,必須育苗早。

春分節到不能讓,地瓜母子快上炕。

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

春天地瓜如蜜甜。

大寒前像骨頭,立春後變爛肉。

春瓜易爛不當飯。

春分到清明,棉花干播種。

大搞營養缽植棉,桃子多結又提前。

春分前後,大麥豌豆。

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

春分栽不妥,再栽難成活。

就地育苗就地栽,活得多來長得快。

良種壯苗長得快,速生豐產早成材。

春分天暖花漸開,牲畜配種莫懈怠。

春分天暖花漸開,馬驢牛羊要懷胎。

牲口欄里勤打掃,一年四季疾病少。

疾病不早防,病到就慌張。

時到春分,畜禽打針。

氣味臭烘烘,一定是肺癰(指大牲畜)。

瘤胃臌氣牛多見,飼喂草料防霉變。

角冷鼻無汗,趕快把葯灌。

張口上喘,十有九險。

豬瘟病毒傳染快,眼赤無神愛昏呆。

豬丹毒,傳染急,溫高便秘食慾低。

糞稀糞干,豬體不安;毛眼閃光,豬體健康。

豬有蛔蟲害不小,瀉頻眼白不添膘。

羊圈瘟病易發生,圈干防雨病無蹤。

羊患熱痢體發燒,乾渴便膿不停尿。

兔瘟蔓延危害大,春秋兩防不怕它。

母雞肚裡有蟲攪,毛松冠白產蛋少;兩晚兩片驅蟲靈,產蛋可多二三成。

驚蟄春分萬物生,魚兒開口食量增,米糠麩皮豆麻餅,水旱嫩草勤供應。

投餌施肥要當心,量少、次多最要緊;投餌定位搭食台,省餌省工魚齊來。

要想管好一池魚,先要管好一池水。 混養魚種要分層,科學搭配產量增。

深水如高樓,層層有魚游。

有的喜深,有的喜淺,合理搭配青、草、鰱、鱅、鯉、鯽、鯿。

底層羅非鯪鯽鯉,中下鯿青上鱅鰱。

水寬魚躍,水窄魚跳。

春天老鼠飢,捕殺好時機。

❿ 描寫花的古詩詞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 《寒菊》 鄭思肖(宋)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王昌齡(唐)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艷風吹膩粉開。 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戲題木蘭花〉白居易(唐)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詠春筍》杜甫(唐)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杏花》羅隱(唐)
牆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王安石(宋)
天台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一種不生明月里,山中猶教勝塵中。
——《廳前桂》白居易(唐)
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闕題》杜甫(唐)
幸自同開俱隱約, 何須相倚斗輕盈。 陵晨並作新妝面, 對客偏含不語情。
雙燕無機還拂掠, 游蜂多思正經營。 長年是事皆拋盡, 今日欄邊暫眼明。
——《戲題牡丹》韓愈(唐)

熱點內容
情人節微信紅包圖片 發布:2025-08-14 11:08:12 瀏覽:506
木星梅花婚神 發布:2025-08-14 11:07:27 瀏覽:454
茶花粉有苦味 發布:2025-08-14 10:56:43 瀏覽:656
盆裝花卉 發布:2025-08-14 10:55:09 瀏覽:311
荷花鴨血 發布:2025-08-14 10:54:14 瀏覽:907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發布:2025-08-14 10:49:15 瀏覽:167
海在海棠 發布:2025-08-14 10:42:35 瀏覽:669
b調山茶花 發布:2025-08-14 10:41:48 瀏覽:677
情人節手機年年碰羊城晚報多媒體 發布:2025-08-14 10:39:27 瀏覽:704
蘭州百合專賣 發布:2025-08-14 10:37:19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