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花樣圖
㈠ 紅雙喜蓮香背景荷花圖案
你好,紅雙喜的荷花圖案,不知道這個紅色的荷花是不是叫紅雙喜。
㈡ 荷花的單獨紋樣簡畫筆
創建選區後,抄通過【編輯襲>定義畫筆預設】就可以完成注意定義為畫筆的圖案將自動轉換為灰度,因為筆刷是不能帶有原先的色彩的,否則的話就會造成色彩使用上的矛盾。因為在繪制的時候是通過前景色來定義繪制的顏色的。所以你可以 定義圖案 然後使用圖章工具
㈢ 荷花圖案放在房間里好不好
如果你不迷信就無所謂了,如果你迷信就不要掛了,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老回人這么說,家裡答不要擺荷花或荷花圖案
㈣ 符號組成的蓮花,荷花,各種花的圖案
(⊙o⊙)…太太……用七巧板拼拼吧!或許可以哦!!!!!!!!!!!!!!!!!!!!!
㈤ 荷花的圖案怎麼
荷花畫法技法解析
1. 荷花的畫法
畫荷花,主要有沒骨法和沒骨勾紋法。
沒骨法:
第一步:用大號羊毫筆加水調濕(不能太稀)白粉,與曙紅混合,在碟子里調粉紅色。注意保持筆肚處的白粉干凈,不沾染粉紅色。調好後筆尖再蘸一點胭脂,從花朵的中心畫起,側鋒用筆,但此處要將筆稍微直立一點,不要將整個筆肚接觸到紙面,免得顏色滲開。預留出蓮蓬和花蕊的位置。
第二步:畫外層花瓣。越到外層花瓣越大,越舒展,此時要將毛筆更加傾斜,筆肚接觸到紙面並稍加旋轉,才能展現出花瓣的圓潤飽滿。在運筆時注意花瓣要有大小錯落的變化,豐富花頭的層次,不能將花瓣畫成一般大。再用稍重、稍乾的顏色,如曙紅、胭脂等,將花瓣尖再點染一下,形成整個花瓣自深到淺的變化。
第三步:畫蓮蓬和花蕊。等顏色稍干,用羊毫小筆蘸綠色或黃綠色,畫出蓮蓬;用狼毫小筆,蘸較乾的白粉(用墨也可)勾絲;再用藤黃點染花蕊。
沒骨勾紋法:
按沒骨法畫出花頭,再用墨或者胭脂勾出花瓣上的筋即可。
荷花花頭畫法
殘荷的特點是花瓣凋零,花瓣顏色不鮮艷,蓮蓬較大,蓮子突出,花蕊低垂。畫時花瓣顏色可稍加一點墨或者花青,蓮蓬用藤黃調綠色。
殘荷畫法
2.荷葉的畫法
植物的葉子數量眾多,在繪畫時需要安排好疏密關系和葉片的朝向。荷花的葉片比較大,一般在一幅畫面上有2、3片大葉子即可,另可搭配幾片未展開的小葉片。畫荷葉一般用沒骨法和勾填法。如圖2-9所示。
荷葉畫法
勾填法:用濃墨勾勒出荷葉輪廓和葉脈,半干後罩染綠色,使葉脈和邊緣線有浸染的效果。
沒骨法:用羊毫大筆蘸淡墨(或者用花青調墨),筆尖蘸濃墨,從荷葉外圍向中心畫出,也可從中心往外畫出,並無定法。半干時勾葉筋。
正面荷葉:選用大號羊毫筆,用墨(或者花青和墨調色),筆肚處蘸滿淡花青,筆頭處蘸墨,側鋒運筆,從葉片中心開始運筆,中途不需要重新蘸墨,以求出現墨色自然的濃淡變化效果。等墨色稍干一點,用小號狼毫筆,蘸少量濃墨,中鋒運筆,畫葉脈。葉脈不可勾得太死,同樣在中途也不需要重新蘸墨,讓葉脈也出現自然的濃淡變化。
荷葉常見形狀
荷尖和卷葉:荷尖可用側鋒一筆畫出。卷葉用濃、淡墨色畫出。再用濃墨勾葉脈。
下垂葉:先畫中心和葉脈,後用濃淡墨畫下垂的葉片,整體如傘狀。
側翻葉:先用淡墨畫翻卷的部分,後用濃墨畫正面的部分。
荷葉其他形態
3. 荷花的配景
一幅畫要顯得生動,除了主體物的描繪以外,還要搭配上各種動植物。荷花的配景以水生植物為主,如魚、水鳥、水草等。配景不可過多過大,顏色不可過艷,免得喧賓奪主。
學習更多國畫知識,進繪畫視界教學圈子,一直是你國畫路上的良師益友,簡單而有趣。
㈥ 荷花圖案,可以做電視背景牆
可以的,但是還是要看整體設計風格為主!
㈦ 有沒有並蒂蓮的荷花圖片想找一個今年的荷花的圖案
你好,網友。我這里就有今年剛拍的荷花圖案哦。我給你發兩張吧,還有一張是並蹄蓮噠。可漂亮啦!望採納。
㈧ 蓮花圖案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1%AB%BB%A8%CD%BC%B0%B8&in=96&cl=2&cm=1&sc=0&lm=-1&pn=95&rn=1
http://fatmengmeng.spaces.live.com/
有民族風的,個人比較喜歡。
也有紋身圖案
㈨ 生活中的哪些建築物上有蓮花的圖案
官窯上面都有蓮花圖案,還有的刻著福,壽等字。
閩清東橋鎮山上有100多處古窯遺址,去年9月央視拍了記錄片後,附近村民蜂擁上山挖「寶貝」本報記者 陳燕燕 黃孔瑜 實習生 謝德存 文/圖本報訊 昨日上午,閩清縣青由村,天空下著瓢潑大雨。被稱為「挖窯專業戶」的村民阿華(化名)渾身濕透,從一座山上下來,他左手拎著一個殘破的古瓷器,肩上的鋤頭柄挑著一個編織袋,裡面裝的全是剛從山上古窯內挖的「寶貝」--古瓷器。當地挖古窯淘「寶」的,不僅僅只有阿華一個人。「最近,常有人到村裡的山上挖古窯,淘古瓷器賣錢,把好端端的山挖得千瘡百孔。」昨日,閩清縣東橋鎮青由村村民陳先生撥打968111,向本報反映該村大量宋元窯址近期慘遭盜挖。昨日下午,記者趕到青由村。該村距閩清城關約30公里,當采訪車拐向青由山時,下起瓢潑大雨,泥濘的山路無法前行。記者看到山上走來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他扛著鋤頭,挑著編織袋。男子說,他是青由村村民,叫阿華(化名),剛從山上挖古窯回來。「今天手運不錯,挖到四五十件,家裡還有不少賣剩的」,阿華邀記者到他家「看貨」。原來他把記者當成了「買家」。來到一座二層土坯房前,阿華打開編織袋,拿出一疊裹滿泥巴的碗碟,洗去泥土,露出青白色的釉面。阿華指著碗底的蓮花圖案說,「這種蓮花碗賣得最好,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有人一口氣買走十多個……」「縣里常有人上山查,還好林子密,我們有地方藏身。」一旁的村民悄悄告訴記者,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上山挖古窯,不少山外的、鄰村的人也來挖,阿華是「挖窯專業戶」,有兩三年經驗,他曾挖到一個壺,賣了2000多元的高價。最近,連他68歲的老父親、哥哥也跟著上山挖,「養菇、種樹倒成了副業」。對此,閩清縣文化館館長林躍先說,閩清古窯的規模非常大,僅東橋鎮就有20多座山頭有古窯,綿延10多公里,共有100多處古窯遺址,該遺址1991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其歷史可追溯到宋元年間,但因為地處偏僻,長期以來村民對大規模的古窯遺址見怪不怪。去年9月,中央電視台到村裡拍了一塊有關古窯的紀錄片,閩清古窯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人來參觀,也有一些人動起了歪腦筋。為此,文化館去年聘請了兩名當地村民當管理員,但「挖窯」的大多是本村鄉親,管理員無法有力制止,尤其是今年10月後,「收藏熱」再次興起,盜挖更加瘋狂。當地公安多次上山追查,無奈古窯遺址覆蓋范圍太廣,保護工作很難進行,而文化館也缺乏足夠的經費進行有效的管理。林館長說,這些文物源自一千多年前的宋元年間的民窯,有一定的考古、研究價值,但做工粗糙,在同一時期的產品中算是普通貨色,收藏價值並不高。
㈩ 手工刺綉荷花圖案大全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