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梨鮑
⑴ 紅樓夢里的12金釵,正冊,副冊分別是
這是最近最出名的紅學家劉心武推斷的情榜
絳洞花王:賈寶玉 情不情
金陵十二釵正冊:林黛玉(情情)和薛寶釵(冷情)、賈元春(宮情)、賈探春(敏情)、史湘雲(憨情)、妙玉(度情)、賈迎春(懦情)、賈惜春(絕情)、王熙鳳(英情)、巧姐(恩情)、李紈(槁情)、秦可卿(情可輕)
金陵十二釵副冊:甄英蓮(情傷)、平兒(情和)、薛寶琴(情壯)、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尤氏(情外)、邢岫煙(情妥)、李紋(情美)、李綺(情怡)、喜鸞(情喜)、四姐兒(情稚)、傅秋芳(情隱)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情靈)、襲人(情切)、鴛鴦(情拒)、小紅(情醒)、金釧(情烈)、紫鵑(情慧)、鶯兒(情絡)、麝月(情守)、司棋(情勇)、玉釧(情怨)、茜雪(情諒)、柳五兒(情失)
金陵十二釵三副冊:抱琴、待書、入畫、彩霞、素雲、翠縷、雪雁、秋紋、碧痕、春燕、四兒、小螺
金陵十二釵四副冊:齡官、芳官、藕官、葵官、蕊官、菂官、艾官、茄官、文官、寶官、玉官、葯官
金陵十二釵五副冊:二丫頭、卐兒、瑞珠、寶珠、智能兒、雲兒、青兒、佳蕙、綉橘、翠墨、彩屏、墜兒
金陵十二釵六副冊:琥珀、春纖、碧月、佩鳳、偕鴛、文花、靛兒、媚人、檀雲、綺霰、可人、良兒
金陵十二釵七副冊:張金哥、紅衣女、周瑞女、嬌杏、豐兒、銀蝶、蓮花兒、蟬姐兒、炒豆兒、小鵲、臻兒、嫣紅
金陵十二釵八副冊:夏金桂、秋桐、寶蟾、善姐、鮑二家的、多姑娘、小霞、小吉祥兒、小鳩兒、小舍兒、倪二女、傻大姐
⑵ 鮑魚是熱性食品還是涼性
不會上火,因為鮑魚是平性食品。日常食物的」溫涼」譜
一、糧食組
溫熱性--麵粉、高粱、糯米、薏米及其製品。
寒涼性--蕎麥、小米、大麥、青稞、綠豆及其製品。
平 性--大米、燦米、玉米、紅薯、赤豆及其製品。
二、蔬菜組
溫熱性--扁豆、青菜、黃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蔥、生薑、熟藕、熟白蘿卜。
寒涼性--芹菜、冬瓜、生藕、生白蘿卜、莧菜、黃瓜、苦瓜、茄子、絲瓜、茭白、茨菇、紫菜、金針菜(干品)、海帶、竹筍、冬筍、菊花菜、蓬蒿菜、馬蘭頭、土豆、綠豆芽、菠菜、油菜、蕹菜、萵筍。
平 性--捲心菜、蕃茄、豇豆、四季豆、芋艿、雞毛菜、花菜、花椰花、黑木耳、刀豆、銀耳、山葯、松子仁、芝麻、胡蘿卜、洋蔥頭、蘑菇、香菇、蠶豆、花生、毛豆、黃豆、黃豆芽、白扁豆、豌豆。 三、動物性食品組
溫熱性--羊肉、狗肉、黃鱔、河蝦、海蝦、雀肉、鵝蛋、豬肝。
寒涼性--鴨肉、兔肉、河蟹、螺螄肉、田螺肉、馬肉、牡蠣肉、鴨蛋、蛤蚌。
平 性--豬肉、鵝肉、鯉魚、青魚、鯽魚、鰱魚、鰻魚、鰣魚、黃花魚、帶魚、鮑魚、甲魚、泥鰍、海蜇、烏賊魚、雞血、雞蛋、鴿蛋、鵪鶉肉、鵪鶉蛋、海參、燕窩。 四、奶及奶製品、大豆及大豆製品組
溫熱性--乳酪。
寒涼性--牛奶。
平 性--豆奶、豆製品。 五、水果組
溫熱性--荔枝、龍眼、桃子、大棗、楊梅、核桃、杏子、桔子、櫻桃。
寒涼性--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鮮百合、甘蔗、柚子、山楂、芒果、獼猴桃、金桔、羅漢果、桑葚、楊桃、香瓜、生菱角、生荸薺。
平 性--蘋果、葡萄、檸檬、烏梅、枇杷、橄欖、李子、酸梅、海棠、菠蘿、石榴、無花果、熟菱角、熟荸薺、無花果。 六、其他食品
(一)、乾果類:
溫熱類--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幹、桂圓。
平 性--花生、蓮子、芡實、榛子、松子、百合、銀杏、大棗、南瓜子、西瓜子、芝麻、橄欖。
(二)、調味品:
溫熱性--酒、醋、酒釀、紅糖、飴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紅茶、咖啡。
寒涼性--醬、玫瑰花、豆豉、食鹽、綠茶。
平 性--白糖、蜂蜜、可可。 七、根據食物的屬性、合理安排膳食
人的體質有不同的屬性,有的偏熱,有的偏寒;食物也有不同的天然屬性:溫熱性、寒涼性和平性。不同體質的人應選擇與其體質相宜的食物。 如內熱重的人多選平性或寒涼性的食物,脾胃虛寒的人多選溫熱或平性的食物。平性食品適應面寬,無論什麼體質都可食用。 一日三餐食物的配合,不一定要一律偏熱或一律偏涼,要注意合理搭配,保持食物屬性的平衡。如所吃菜餚偏熱性,就可食用偏涼或平性的水果。
除了食物的本性以外,不同的烹調方法和烹調用料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變食物的性質。如採用燉、烤、燴、炸、燒、煨等方法,可使涼性食物變得溫熱;選用蔥、姜、大蒜、肉桂、花椒、料酒等調料,也可改變涼性食物的性質。 我們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體質情況,靈活、動態地調配不同屬性的食物,選擇合理的烹調方法。如紅燜茄子加大蒜,使菜餚性質不會太涼;紅料火鍋,則可選擇涼性的芹菜、菠菜、茨菇、河魚片等,以保持平衡,克服飲食對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般而言,夏天應選擇平性和涼性食品為主,冬天則相反。
判斷時令蔬菜的屬性很簡單,即夏天長出來的蔬菜一般偏涼些,冬天則偏熱些,水果也是如此;一些在暖棚里生長的蔬菜,其季節性已不明顯,但其食物屬性基本上還是保留的。
不過,這個時令原則是總體上來講的,雖然是冬天,但連續一周食譜均是熱性,對身體也會不利。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適當地調整早、中、晚餐或一周內食譜的安排,使食物屬性趨於平衡,同時也易於落實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⑶ 海棠梨鮑指的是十大各器的什麼
你到鮑魚池吧問問吧。
⑷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如夢令
[作者
]李清照
[全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⑸ 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嬌艷的海棠花是哪篇文章
鮑曉暉《阿里山今昔》
現在,果林里鮮花正在盛開,火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嬌艷的海棠花,楚楚專動人的櫻桃花,都開得笑屬盈盈地;萬紫千紅,飄盪著濃郁的花香.成群的蜂蝶在花間飛舞,百靈鳥在錦簇般的果林上空歡樂地歌唱.濰河,繞著果林,在洶涌地奔流,那碧綠的河面上,反射著蒼穹的水晶似的藍光.天,是瓦藍瓦藍的.
⑹ 卻道海棠依舊上一句
卻道海棠依舊的上一句:試問卷簾人
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華,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詞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風猛。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濃睡"時如何知屋外"風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庄《又玄集》卷下錄鮑征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注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雲:「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讀者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辟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麼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評價非常得當。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⑺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
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
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是我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
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滿漢全
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坐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
零八種,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烹飪技
藝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不可缺少
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
系文化的瑰寶。
六種宴席簡介>>>
滿漢全席(一)蒙古親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
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歷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
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蒙
人宴會之帶福還家》一文中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
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綉蟒,往往湯汁所沾,淋漓盡,無所惜
也。
滿漢全席(二)廷臣宴
廷臣宴於每年上元後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
有功勛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
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參加。皇帝籍此施恩來攏絡屬臣,
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像徵形式 。
滿漢全席(三)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後妃王公,文武百官,無
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
系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
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諭,壽日前月余,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
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
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滿漢全席(四)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
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
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
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賦詩三
壬余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滿漢全席(五)九白宴
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
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
後,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
雲: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滿漢全席(六)節令宴
節令宴系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
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
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
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
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系,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
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滿漢全席菜譜
(一)蒙古親潘宴
茶台茗敘 :古樂伴奏-滿漢侍女敬獻白玉奶茶
到奉點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蘋果 合意餅
攢盒一品 :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餞 蜜餞蘋果 蜜餞桂圓 蜜餞鮮桃 蜜餞青梅
奉香上壽: 古樂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龍鳳呈祥 洪字雞絲黃瓜 福字瓜燒裡脊 萬字麻辣肚絲 年字口蘑發菜
餑餑四品: 御膳豆黃 芝麻卷 金糕 棗泥糕
醬菜四品: 宮廷小黃瓜 醬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環漿: 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台
膳湯一品: 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 鳳尾魚翅 紅梅珠香 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 豆面餑餑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龍雙飛 爆炒田雞 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 八寶野鴨 佛手金卷 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 金絲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綉球乾貝 炒珍珠雞 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 干連福海參 花菇鴨掌 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 肉未燒餅 龍須面
燒烤二品: 掛爐山雞 生烤狍肉 隨上荷葉卷 蔥段 甜面醬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龍芽 蓮蓬豆腐 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 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信陽毛尖
(二)廷臣宴
麗人獻茗:獅峰龍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蘋果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銀杏 蜜餞櫻桃 蜜餞瓜條 蜜餞金棗
餑餑四品:翠玉豆糕 栗子糕 雙色豆糕 豆沙卷
醬菜四品:甜醬蘿葡 五香熟芥 甜酸乳瓜 甜合錦
前菜七品:喜鵲登梅 蝴蝶暇卷 薑汁魚片 五香仔鴿 糖醋荷藕 泡綠菜花 辣白菜卷
膳湯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鍋煨鹿筋 雞絲銀耳 桂花魚條 八寶兔丁 玉筍蕨菜
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 金絲燒麥
御菜五品:羅漢大蝦 串炸鮮貝 蔥爆牛柳 蚝油仔雞 鮮蘑菜心
餑餑二品:喇嘛糕 杏仁豆腐
山珍刺五加 清炸鵪鶉 紅燒赤貝
餑餑二品:絨雞待哺 豆沙蘋果
御菜三品:白扒魚唇 紅燒魚骨 蔥燒鯊魚皮
燒烤二品:片皮乳豬 維族烤羊肉 隨上薄餅 蔥段 甜醬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珠蘭大方
(三)萬壽宴
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乾果四品:奶白棗寶 雙色軟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餞四品:蜜餞菠蘿 蜜餞紅果 蜜餞葡萄 蜜餞馬蹄
餑餑四品:金糕卷 小豆糕 蓮子糕 豌豆黃
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黃瓜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
五香醬雞 鹽水裡脊 紅油鴨子 麻辣口條
桂花醬雞 蕃茄馬蹄 油燜草菇 椒油銀耳
前菜四品: 萬字珊瑚白菜 壽字五香大蝦 無字鹽水牛肉 疆字紅油百葉
膳湯一品: 長春鹿鞭湯
御菜四品: 玉掌獻壽 明珠豆腐 首烏雞丁 百花鴨舌
餑餑二品: 長壽龍須面 百壽桃
御菜四品: 參芪燉白鳳 龍抱鳳蛋 父子同歡 山珍大葉芹
餑餑二品: 長春卷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燒圓魚 巧手燒雁鳶 桃仁山雞丁 蟹肉雙筍絲
餑餑二品: 人參果 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樹猴頭蘑 墨魚羹 荷葉雞 牛柳炒白蘑
燒烤二品: 掛爐沙板雞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茉莉雀舌毫
(四)千叟宴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軟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 蜜餞海棠 蜜餞香蕉 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 艾窩窩 果醬金糕 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 蜜汁辣黃瓜 桂花大頭菜 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 陳皮兔肉 怪味雞條 天香鮑魚 三絲瓜卷 蝦籽冬筍 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蝦 龍鳳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 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钁魚 滑溜貝球 醬燜鵪鶉 蚝油牛柳 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雞脯 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 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一品 : 鹿肉片 飛龍脯 狍子脊 山雞片
野豬肉 野鴨脯 魷魚卷 鮮魚肉
刺龍牙 大葉芹 刺五加 鮮豆苗
膳粥一品:荷葉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五)九百宴
麗人獻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蘿軟糖
蜜餞四品: 蜜餞龍眼 蜜餞萊陽梨 蜜餞菱角 蜜餞檳子
餑餑四品: 糯米涼糕 芸豆卷 鴿子玻璃糕 奶油菠蘿凍
醬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黃瓜條 甜辣乾 雪裡蕻
前菜七品: 松鶴延年 芥茉鴨掌 麻辣鵪鶉 芝麻魚 腰果芹心 油燜鮮蘑 蜜汁蕃茄
膳湯一品: 蛤什蟆湯
御菜一品: 紅燒麒麟面
熱炒四品: 鼓板龍蟹 麻辣蹄筋 烏龍吐珠 三鮮龍鳳球
餑餑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蘆
御菜一品: 金蟾玉鮑
熱炒四品: 山珍蕨菜 鹽煎肉 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餑餑二品: 黃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 五彩炒駝峰
熱炒四品: 野鴨桃仁丁 爆炒魷魚 箱子豆腐 酥炸金糕
餑餑二品: 大救駕 蓮花捲
燒烤二品: 持爐珍珠雞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蓮子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洞庭碧螺春
(六)節令宴
麗人獻茗:福建烏龍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軟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餞四品:蜜餞鴨梨 蜜餞小棗 蜜餞荔枝 蜜餞哈蜜杏
餑餑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盞 鴛鴦卷
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醬小椒 甜醬姜牙 醬甘螺
前菜七品:鳳凰展翅 熊貓蟹肉 蝦籽冬筍 五絲洋粉 五香鱖魚 酸辣黃瓜 陳皮牛肉
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
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 燒鷓鴣 蕪爆散丹 雞絲豆苗 珍珠魚丸
餑餑二品:重陽花糕 松子海羅干
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 滑熘鴨脯 素炒鱔絲 腰果鹿丁 扒魚肚卷
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餅
御菜五品:清蒸時鮮 炒時蔬 釀冬菇盒 荷葉雞 山東海參
餑餑二品:時令點心 高湯水餃
燒烤二品:持爐烤鴨 烤山雞 隨上
薄餅 甜面醬 蔥段 瓜條
蘿葡條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臘八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⑻ 問卜運算元.宋鮑浩然之浙東的翻譯和他寫的背景急用快半小時內!
[1]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2]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並峙。
[3]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託名於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後「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於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於句中。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詩貴緣情。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現的真摯感情條打動讀者的心弦的。且不必問題目雲雲,它那從民間營養吸取來的健康情調、鮮明語言、民歌的藝術技巧引起讀者的美感和共鳴,使它臻於詞的上乘。
《能改齋漫錄》:王逐客送鮑浩然游浙東,作長短句雲:「水是眼波橫」雲雲。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詩雲:「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問歸路。」詩、詞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背景: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 ,起首兩句 ,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 。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彷彿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
厚的懷人感情。
三、四兩句 ,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 。因此「 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願。過片兩句,正面點明送別。作者用兩個「送」字遞進,將作者「黯然銷魂」的愁苦之情描寫得極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離長江不遠的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益覺難以為懷。結末兩句,是詞人強壓心中沉痛之情而對遠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願與叮嚀:希望友人到江南後,千萬要與美好的春光同住。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謂王觀的作品「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本篇即是上述評語的絕妙說明。
⑼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你好!
如夢令
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庭園裏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
其主要內容為: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全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後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