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荷荷花
㈠ 國畫荷花的荷花象徵
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或間色變化,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有品格高尚、純凈美好等寓意。蓮花有並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蓮花多子,故可寄託多子多福的願望,多子的蓮蓬也象徵著多多生子。
國畫中荷花有很多的不同寓意象徵,周敦頤的《愛蓮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君子形象;「一品清廉」,「蓮」通「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潔,是對清官的贊揚;「本固枝榮」,荷花枝繁葉茂,用荷花叢生比喻根基牢固,興旺發達,世代綿延,家道昌盛。
畫家筆墨下寫意大氣的墨荷或是形象逼真、色彩鮮亮的工筆荷,我們都能從中讀出荷的美麗與純潔。亭亭玉立、玉肌水靈的荷是我們心中的聖潔仙女,無人時,靜靜的觀賞畫中的荷,總會讓人心中愉悅、神清氣爽,想起屬於我們美麗的夢。
㈡ 荷花荷葉、玉蘭小鳥、梅蘭竹菊、葫蘆福祿等新房新中式用那幅畫好
我覺得這幾個圖案都可以和新中式搭配,除了圖案之外,裝框的外框也要選擇新中式的,這個搭配起來就比較好了。不過圖案如果簡約雅緻一些會更和新中式搭配。
㈢ 荷花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荷花又稱菡萏、荷華(《詩經》),蓮華、芙蓉(《離騷》),夫容(《楚辭》);
扶渠(《毛詩傳》),夫渠(《說文》),芙渠(《爾雅》),苓(枚乘《七發》注);
朱華(曹植詩),水花(崔豹《古今注》),澤芝、芙蕖(《古今》),藕花(張籍詩)。
荷葉:別稱有芙蓉、蓮葉、蕸、風蓋、翠蓋、荷衣、碧圓、蓮田、荷錢等。
蓮梗:別稱有茄、芰茄等;蓮實:別稱有蓮房、薂、蕳、玉蛹、白玉蟬、湖目、石蓮子等;
地下莖:別稱有藕、蔤、蓉玉節、玉玲瓏、玉筍、玉臂龍、玉藕、光旁、雨草、玲瓏腕等。
(3)中式荷荷花擴展閱讀
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民俗
觀蓮花:早在宋代,每逢六月廿四,民間便至荷塘泛舟賞荷、消夏納涼。盪舟輕波,采蓮弄藕,享受浩月遮雲的夏夜風情,好不愜意。
放荷燈:是日夜,以天然長柄荷葉為盛器,燃燭於內,孩兒持以玩耍;或將蓮蓬挖空,點燭作燈,置於屋內及庭院;或以千百盞荷燈沿河施放,隨波逐流,星光閃閃,波光粼粼,燭光點點,十分好看。
評選市花: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許多城市為適應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相繼開展了市花的評選活動,先後推舉荷花為市花的城市有山東濟南市、濟寧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河南許昌市、廣東肇慶市、江西九江市等7市。
90年代澳門回歸前制定特區的區旗、區徽,也選用荷花為圖案。這是因為這些城市和特區的歷史淵源,民風習俗、情操陶冶與荷花息息相關。盡管他們遙隔數千里,發展的道路各異,然而,人們對荷花的喜愛心態卻一脈相承,只是情韻各異。
㈣ 荷花有哪幾種類型
荷亦稱蓮花、蓮、芙蓉。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最初細瘦如指,稱為藌(蓮鞭)。藌上有節專,節屬再生藌,節向下生須根,向上抽葉和花梗。夏秋生長末期,蓮鞭先端數節入土後膨大成藕,可供翌年萌生新株之用。夏季開花,淡紅或白色,單瓣或重瓣。花謝後托膨大,形成蓮蓬,內生多數堅果(俗稱蓮子)。性喜溫暖濕潤。原產亞洲和大洋洲。中國南北均有栽培。全株均可入葯,蓮子及蓮須為滋補強壯劑,蓮心為清心解熱物,花、荷葉、荷梗有清毒解暑散熱作用;藕可蔬食。亦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十分豐富,常分籽蓮、藕蓮和觀賞蓮三大類型。
㈤ 中國傳統文化荷「荷」的意象內涵
荷花又稱「花中仙子」、清純高潔。中國傳統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回佛教答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為吉祥的象徵。夏日炎炎,人乏蟬鳴,你若信步三世畔,必會被那亭亭玉立於碧波之上的裊裊紅蓮,田田荷葉所陶醉,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更會使你心曠神怡,平添愜意,隨風搖曳的田田荷葉間,遠遠望去秀美絕倫。荷花在我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花卉,其栽培史可追溯的六千年前左右,傳說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生日。荷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實在讓人稱贊。蓮的同族支系龐雜,大至亞馬遜荷,荷葉直徑二點五米,可乘一個小孩的王蓮,小到植於碗中的碗蓮,其中一蒂雙花的並蒂蓮,三花四心的品字蓮,心及碧蓮,紫蓮的等尤為絕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何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㈥ 中國古代民間有哪些關於荷花的傳統
荷花之神話故事
(一)蓮荷花
荷花是人人皆知個個喜愛的花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池塘、湖泊等淺水中。它依靠上年留存在水下泥土中的根莖即蓮藕,在每年的春天生根發芽,在夏天展葉開花,在秋季膨根為藕結子成蓮。
荷花的根莖最初細瘦如人的手指一般,它的白色入泥部分稱為藕,俗稱蓮鞭,蓮鞭有一個個的節,節再生出新的蓮鞭,盤根錯節,形成它的水下世界。每個節向下生出須根,紮根於水下的淤泥之中;時當每年夏秋荷花生長末期,蓮鞭入土部分膨大成藕,可用作明年春天萌生新株之用。
荷蓮向上伸展荷莖,抽出一片片葉子和一個個花苞,形成它的水上世界。荷莖上有又細又密的茸毛,綠色的葉片成橢圓形,花有淡紅色、白色等數種,花瓣有單瓣、復瓣之分。花謝後形成蓮蓬,內生多個堅果,俗稱蓮子。
荷花全身都有益於人類:蓮藕可供食用,蓮子是滋補佳品,花葉能供人們觀賞,它的藕節、蓮子、荷葉等是中醫治病的好葯材。荷花生長的地方,還有凈化水質優化環境美化風景的作用。
荷花憑藉它的綠葉紅花,形成色彩艷麗、婀娜多姿的風格,是一種受人們歡迎的觀賞花卉,被歷代的文人譽為「翠蓋佳人」。與人間佳人不同的是,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裝飾,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就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這一特性。不僅如此,荷花還以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被眾多的墨客稱為「花中君子」,常常以它為喻,贊譽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風亮節的人。
(二)三月三的傳說(荷花傳說)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和一個庵。廟里一個和尚與庵里的一個尼姑相好,隨著日子的長遠,兩人的恩愛與日俱深。可是,同是出家人,不能結成夫妻,只能時常暗中相會。
有一年的三月三,他們在一個湖邊相會,被一個叫花子發現了。那叫花子本也是無意中路過,無奈黑夜裡那叫花子的形象頗似她庵中的住持,尼姑嚇慌了,一慌之下竟跳湖自盡了。和尚見尼姑跳到湖裡去了,他也不知那湖水的深淺,一心只想救起尼姑,結果也被淹死了。叫花子撞到和尚與尼姑的好事後,難為情地急急走開了。可是緊接著聽到兩陣水響,又聽到和尚在水中呼喚尼姑的聲音,料是尼姑含羞自盡,想想全是自己的過錯,於是就急忙轉身,趕緊跳到湖裡救人。怎奈他們都不識水性,最後都被淹死在湖裡。這一幕悲喜劇,世人誰也不知,唯有土地菩薩全都看在眼裡。他同情他們的遭遇,可是卻不能救活他們,因為那和尚與尼姑畢竟犯了佛門的戒律!
和尚與尼姑的屍體很快被湖裡的大魚吃掉了,骨頭飄到一塊兒,漸漸沉入湖底的淤泥中。魚兒嫌叫花子身上有股臭味,而沒有吃他的屍體,叫花子的屍體便浮到了水面上。和尚與尼姑都覺得自己死得冤枉,雙雙向土地菩薩訴冤,說:「我們在人世不能成為夫妻,能不能讓我們沉入淤泥的屍骨節節相連,並給予一點生機?」土地菩薩說:「因為你們違犯佛門的清規,死後只能與污泥為伴。但念你們都是人,人世間男女相愛並無過錯,故准許你們的屍骨在污泥中節節相連,恢復生機。」
和尚與尼姑的魂靈見土地菩薩應允了,又得寸進尺,要求每年出來看一看世界。土地菩薩心腸軟,竟也答應了,但是規定他們不能離開污泥。每年要到他們的忌日三月初三才能鑽出水面探看世界。
叫花子的魂靈見和尚與尼姑都獲准恢復生機,也前來向土地菩薩說:「雖然和尚與尼姑的死是我害的,可我是無意的,能不能也讓我恢復生機,每年到世間玩一段時間?」
土地菩薩覺得叫花子言之有理,便說:「好吧,你就變一條水蛇,每年三月初三去看世界。」
後來,和尚與尼姑的白骨長成人類喜歡吃的蓮藕,節節相連,節節有孔,以示他們心心相通,節節之間長滿細絲,即使折斷,也可相連。和尚讓自己長成荷葉,尼姑讓自已長成荷花,每年三月初三,荷葉先捲成尖角鑽出水面的,然後才慢慢舒展開來。荷花本來也是在三月初三鑽出水面的,怎奈她對過去的事感到難為情,要待荷葉長大了、長多了,她才從空隙里羞答各地鑽出來。
水蛇當然不會害羞,每年三月初三,他便迫不及待地從土洞里鑽出來。
因此,便有了「年年有個三月三,蛇出洞來藕出簪」的諺語。
(三)並蒂蓮
傳說很早以前的一個村中有一個荷花塘,塘里年年長滿了美麗的荷花。塘東住著一個姓洪的員外,家裡很有錢,可四十多歲了卻還沒有兒女。這一年,員外妻子懷了孕,洪員外日夜燒香敬佛,求菩薩保佑他得個兒子。
可是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女孩兒。洪員外悶悶不樂。他妻子為了安慰員外,便和員外商量,把這女孩兒當兒子來養,對外人就說生了個男孩子,給孩子取名叫賽郎。後來賽郎慢慢長大了,裝束打扮就一直象個男孩子一樣。十二歲時,洪員外在荷塘前面建了座書館,請熟師教賽郎讀書。外面都以為賽郎是男孩兒。
再說這塘西住著一戶姓白的人家,老夫妻倆生活還過得去,就是沒有兒子。他老婆曾生過三個兒子。都沒活過周歲便死了。為這事老白曾經幾次找人算過命,都說他倆是「命里無兒」。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兒還能活,若生下男兒來怕又保住。他妻子便想了個辦法:「若生下兒子,只把他當女兒養,就不會再死了。」後來,真的又生了個兒子,夫妻倆便給這孩子戴上耳環,取名叫貞娘。貞娘長到十三歲,穿戴打扮起來比女孩子還標致。老夫妻疼兒子,想盡辦法要供貞娘讀書,聽說東村洪員外家立了書館,便求人說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貞娘送去讀書。外面人都以為貞娘是女孩子。貞娘到了學堂,和十幾個孩子很合得來,特別和賽郎更要好,每天上學在一個書桌上讀書,下學時兩個人要在荷花塘邊玩一陣子才分手回家。同學們看他倆那樣親近,有一天,趁老師不在,就鬧著玩,要賽郎、貞娘拜花堂,誰也不知道賽郎是女,貞娘是男。賽郎也以為貞娘真的是女孩,貞娘也以為賽郎真的是男孩。
一晃,好幾年過去了。賽郎已經十五歲,貞娘也十六歲了。兩個人時常想起剛入學時拜花堂的事來,賽郎心想:貞娘這個人又聰明又和氣,才學又好,將來誰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貞娘也這樣想:自已若真的是女子,一定要嫁給賽郎。
眼看又過了兩年,學生們都要分手了。賽郎對貞娘說:「學業期滿,從今以後你我恐怕不能常見面了,」說著流下淚來。貞娘說:「賽郎弟弟,不要難過,我家離你那兒不遠,可常來往。」可賽郎心裡曉得:自己年紀大了,從今後就要被父母關到閨房裡不能出門了;再說自己和貞娘都要嫁人,誰曉得嫁到哪裡去呢?她對貞娘說:「我倆結拜做姊妹吧!」貞娘想:兩個男子拜姊妹,豈不笑話?連連搖手:「不、不、不,還是結拜兄弟吧!」爭半天,最後都說:「算了,就是結拜好了!」就這樣,兩個人糊糊塗塗地在荷花塘邊結拜了。
賽郎回家後換了女裝,整天呆在閨房裡,時常想念貞娘。貞娘在家,也總想看賽郎。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親就讓貞娘摘掉耳環,換上男裝,要他給老白穿孝打靈幡,送老白入土。直到這時候,全村人才曉得貞娘原來是個男的。消息傳到洪員外家裡,賽郎聽了又驚又喜。驚的是,同富多年竟不曉得他是男於;喜得是,遇見了貞娘這樣可親的人。可是洪員外聽了這個消息竟大發脾氣,叫人把貞娘的母親喊來,當面罵了她一頓:「你家養了個兒子,誰還會搶了你的,為什麼男扮女裝送到我家書館來讀書,整天與賽郎在一起,敗壞了我家門風!」貞娘的母親聽得糊塗了:「我家貞娘與賽郎在一起,有什麼敗壞門風的呢?」員外老婆在旁一說,她才曉得原來賽郎是個女的,也不免吃了一驚。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講道理,便也氣憤地說:「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裝去讀書,為什麼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裝去讀書呢?」洪員外無言可答,命人把貞娘的母親趕出了大門。
貞娘聽母親說賽郎是女子,高興極了,立志要娶她。母親曉得洪家不會答應,不肯找媒人,於是,貞娘整天悶悶不樂。
過了幾天,忽然洪家丫環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是賽郎寫來的。信上說她被父母關在閨房裡,如何想念貞娘;又說她知道了貞娘是男的,心裡如何高興。貞娘看了信,知道賽郎待他有心有意,高興得不得了,忙寫了封回信,叫丫環帶回去。從此以後,兩個人使你來我往地通起信來。
一天晚上,貞娘又要母親托媒去提親,母親心疼兒子,答應試試。沒想到媒人未進洪家大門就被趕了回來。媒人對貞娘說:「死了心吧!員外說了,一則嫌你家貧,養不起他女兒,二則你倆原是同學,如今嫁給你就是『無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門風。」貞娘見事情不能成功,憂愁成病;他母親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說賽郎聽得白家托媒提親被父母回絕一事,也急得鬧起病來。烘員外為了讓女兒死了這條心,偷著叫人把白家母子趕出村去。賽郎聽到此消息,氣得索性連飯也不吃了。病也一天重似一天。
再說貞娘母於被洪家趕出村,搬到四十里外城裡去住。過了不久,貞娘的病稍好了些,誰知他母親又病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貞娘只靠每日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過了幾個月,他母親死了,貞娘安葬了母親,決心回村去找賽郎。他把家裡東西賣掉,辦了些花線等貨物,打成包袱,扮成賣貨郎,回到村中,住在破廟里。
一天,他搖著手中的撥浪鼓,偷偷地繞到洪家後花園前,賽郎的丫環聽到鼓聲出來買花線,一見是貞娘,驚喜萬分,急忙跑進去告訴賽郎。賽郎隨即寫了封信,讓丫環交給貞娘,叫他快些離開這里。貞娘跑回廟里,打開一看,原來賽郎約他今夜三更在荷花塘相會。貞娘高興啊,眼睜睜地盼著天黑。
三更時分,荷花塘邊,賽郎和貞娘一見面就抱頭哭起來。哭著,哭著,賽郎對貞娘說;「爹爹心狠,我倆生難成夫妻。望你保重身體,不要再掛記我了。」說完就往水裡跳。貞娘一步上前抱著她,哭著說:「我倆生不能在一起,情願死在一起。」說完,兩人抱住,一起跳進了水中。
丫環等到雞叫還不見賽郎回來,知道壞了事,也不敢聲張。第二天,洪家上下各處尋找,找到荷花塘邊,見有賽郎的一隻綉鞋,知是跳了水。洪員外急忙命人打撈上來,只見貞娘、賽郎兩個人緊抱在一起,,幾個人用力拉也拉不開。洪員外便命人將他倆埋在荷花塘邊。
當晚只聽得電閃雷鳴,一陣狂風暴雨。等到天明,只見荷花塘水一直漲到貞娘、賽郎的墳前,將墳圍了起來:墳上長出的荷花,花莖比人的大拇指還粗。頂上開了兩朵花,一紅一白,緊緊地靠在一起,人們便叫它「並貼蓮」,以後又叫成了「並蒂蒂」。
(四)並蒂花開
金朝泰和年間(1201—1208)有一對情人,反抗包辦婚姻,雙雙投入荷塘殉情。或許他們的真情感了上蒼,當年荷塘里開滿了並蒂蓮……
蓮和桔藕樹換居
相傳,蓮從前是長在陸地上的,而桔藕樹是生在水中的。他倆常常往來探訪,促膝談心,成了很密切的知己,便結為同年。
有一天,他們談到兩人的居地時,桔藕樹想自己常淹浸在水中,很是凄慘,就起了和蓮換居的念頭來,於是就對蓮說:「同年,我居住的地方,無論怎麼樣旱也不會受災,你天天受著旱災,我真是難過,這樣吧。我倆換換住的地方吧。!
當時,蓮有些不願意,說:「你那裡旱災雖然可以避免,但天陰下雨恐怕就要受水泡了吧?」
桔藕樹怕蓮不願意,就急忙說:「不會的,你有大葉子頂在頭,完全可以抵禦的。」
蓮聽後猶豫了,他想了一下說:「那我們暫時調換一下吧。如果我住著感到不合適,咱們仍然要換回來的,行嗎?」
桔藕樹一心想快些和蓮換居,見蓮還是不十分願意的樣子,就向蓮發誓說:「行,行!那是一定的!如你住到我處後感到不合適,我們完全可以再調換回來,要是我不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那麼以後就讓天刮大風吹脫我的葉子。」
蓮見桔藕樹說得那麼認真,而且還發了誓,就換到水中住起來,桔藕樹就搬到了陸地上。
蓮住到水中後,總感到受水淹浸非常難過,便向桔藕樹提出要換回原來的地方。這時桔藕樹堅持不肯換了,而且翻臉不認人,惡狠狠地說:「豈有此理!不愛換,早就可以不換,現在既然換了,為什麼又來後悔呢?不行!不行!」
蓮聽了這話,知道自己上了桔藕樹的當,但也沒辦法,因為桔藕樹就是賴在陸地上不肯搬走,所以它只好仍然住在水中。由於被水淹浸得太厲害了,又沒其他法子,只得盡力向泥中鑽進去躲避,所以現在的蓮的根都是藏在泥中的。
桔藕樹因為發誓後食言,所以直到現在大風一吹,它就要掉葉子。
㈦ 請你說說荷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象徵意義
荷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六大象徵意義:
1、高潔,聖潔。荷花歷來被佛教尊為神聖凈潔之花,並且極力宣傳和倡導學習荷花的這種清白,聖潔的精神。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此外,李白的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表明荷花具有天然之美。
(7)中式荷荷花擴展閱讀:
蓮花的一些象徵意義:
1、象徵清廉: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
2、象徵愛情:蓋荷花別名芙蓉花,或雲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曰:「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二蓮生一藕的現象,叫「並蓮同心」。
3、送禮象徵: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
4、象徵純凈、純潔:在中國,蓮花被尊為君子,《群芳譜》中說 「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周敦頤的《愛蓮說》,影響深遠。
5、節日象徵:武漢蓮花節持續三個月時間,從7月到10月,以「蓮花水鄉,醉美蔡甸」為主題,展開盛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