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水荷花
❶ 以蘇州園林為例,論述中國古典園林的文人情節
關於蘇州古城和蘇州古典園林的演講
http://..com/question/17046952.html
在上個世紀的中葉,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場殘酷的戰爭之中,這就是那場侵略和反侵略殊死決斗最後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毀壞了許多人類文明,60多年過去了,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兩相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歷盡滄桑而被保留下來的那些人類文化遺產是多麼來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的蘇州古城和蘇州古典園林就是前人為我們創造和留存下來的一份珍貴的優秀文化遺產。
我想分兩個部分來講,先講蘇州古城,再講蘇州古典園林。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只能簡單地說一說。我以為,這兩者是緊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蘇州古城是產生蘇州古典園林理想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蘇州古典園林是蘇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風貌。
中國有這樣一句名言,叫作「溫故而知新」,意思是對某種知識重溫一遍,就像讀新書一樣可以再次增長知識。而深入了解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藝術特色,積累起來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網路全書。今天就是和你們一起,把我們以前所獲得的有關蘇州古城和蘇州古典園林的一些印象和認識、復習一下,整理一下、系統一下,鞏固一下。
一、蘇州古城
蘇州最早的時候是吳國的都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春秋時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吳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強干、雄心勃勃的吳國君主闔閭在與楚國激烈爭奪長江中下游統治權、南征越國的過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據歷史記載,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進行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環境的調查和論證,故而他選擇的城址在長達二千數百年的時間里,沒有因為洪水、颶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所變化。這一事實證明當時蘇州城址的選擇是科學的、正確的,說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們的先輩在城市建設方面積有豐富的經驗,達到了很高的科學水平。在蘇州郊區,有個小鎮叫相城,相傳就是這個來歷。
建造工程持續了6年,闔閭大城終於建成,周圍37里210步2尺,古時候一步為6尺,300步為一里,繞城一周,也就是相當於今天23900餘米,和現在古城實際的周長差不多。
這道城牆的底部寬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築技術,就是先用木板檔住兩邊,中間取土夯實,少數城門和水關用石頭磚木砌成。共開有陸門8座,它們分別是閶、胥、盤、蛇、匠、婁、齊、平,其中兩座有樓,以象徵天上的八道天風,水門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個卦位。另外,在大城中還建造了一座子城,作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約沿現在的錦帆路、十梓街、鳳凰街、干將路一線,現在的體育場、蘇州公園都在其中,現在我們園林局辦公樓,也處於核心部位。子城有陸門3座,每座都建有城樓,水門2座,其中1座有樓。子城的堆土遺跡直到90年代開通干將路時才全部鏟平。
同時,在橫亘城西與太湖之間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數以百計的烽燧墩,構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禦體系。闔閭大城奠定了今天蘇州城的規模,也是蘇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時候,我們全城的人民為蘇州古城的2500歲生日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數人沒有被邀請參加那次慶典。我希望蘇州建城2600年的時候,也就是2086年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參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時候你們能夠參加那當然就更好了。
蘇州古城最值得一說的是,自建城以來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規模和規劃格局一直沒有大的變動,這在中國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為了幫助大傢具體而形象地了解和認識蘇州古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幅蘇州古代的城市地圖。這幅地圖名叫《平江圖》,刻制於公元1229年,我國南宋紹定二年。「平江」是當時蘇州的改稱,意思表示:蘇州的河道,水與岸平,川流平緩,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義。由於這幅地圖是刻在一塊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至今已有777年了,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圖,它和稍晚一些時間刻制的《天文圖》、《地理圖》和《帝王紹運圖》等三塊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蘇州文廟里,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在蘇州公園)
這幅地圖是用中國傳統的繪圖方法繪制的,比例尺約為3000∶1。圖上繪出的自然地理實地和人工建築物共643個,其中標出名稱的有613個。這幅地圖的重要價值在於它把當時蘇州水鄉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實地標繪下來了。圖中可見二重城垣,5座水陸城門,65座坊表,城內河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計有縱河6條,橫河14條,河道總長約80多公里,橋梁共314座。城中街巷與河道並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特色。
根據歷史的記載,蘇州城內的河道在建城的時候就已存在了,這些按照規劃由人工開挖的網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運輸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禦、消防隔離、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間配置的功能和作用,並且也是連結城鄉,溝通全國的紐帶。可以說,在蘇州古城的建設上,前人對於水的駕馭和運用已達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蘇州城內的河道仍大體上保持著原來的格局,繼續發揮著某些功能和效益,成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宏偉、最規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如實描繪蘇州繁榮狀況的一幅古畫,這就是清代徐揚所畫的《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展示了自木瀆經胥門、閶門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長十餘米,共繪制各色人物一萬二千餘,是歷史上描繪人物最多的繪畫長卷,描繪了江南重鎮蘇州的繁華圖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實寫照。
以上所講可以歸納為四句話:一、蘇州古城建於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二、蘇州古城自建城以來它的城址、規模和格局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說明當初對城址的選擇是科學的、正確的;三、蘇州古城是一座水鄉城市,它遍布城內的河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宏偉,最規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四、蘇州古城是優美的人居環境,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當然,蘇州古城還具有許多值得一說的很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東西。流傳在民間對蘇州的一些說法,如「七塔八幢九饅頭」,「六門三關五鼓樓」,「三宮六觀廿四坊」等,蘇州的許多別稱也蘊含著深刻的內容,如吳、吳城、闔閭城、吳郡、東吳、吳趨、吳門、吳下、吳中、中吳、姑蘇、吳都、鶴市、鴻城、平江、長洲、茂苑等等。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不能一一展開詳細去說了,感興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後找機會交流。總的說來,蘇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魚米之鄉,早在4000多年前便種值了水稻,至今它的農業技術仍居於全國領先的地位,它養殖的淡水魚、蝦、蟹是國內最鮮美的,叫人百吃不厭;它是一個絲綢之都,與南京、杭州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絲織生產中心,公元13世紀的時候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蘇州對蘇州的絲織品贊不絕口;它是一個工藝美術的傳統產地,蘇州的刺綉、緙絲、玉雕、燈彩、民族樂器、木刻版畫、漆雕、傢具等聞名國內外,在中國各個著名的博物館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蘇州出產的古代工藝品;同時,它還是一個園林之城,這就是我接下來所要講的內容。
二、蘇州園林
現在我來講蘇州園林。
首先,介紹一下「中國——園林之母」說法的來歷
1899年,一個英國年輕的園藝學者威爾(E.H.Wilson)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他為西方收集、引種花卉植物的長期而影響深遠的工作。置身於「花的王國」中,他被深深地感動和陶醉。後來隨著他對中國花卉和園林了解的增多,他認識到中國對世界各國的園林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1913年,他寫下了《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這一有影響的著作。此書在1929年重版時易名為《中國——園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園林之母」這個提法,已為眾多的植物學者和園藝學家所接受。
1954年,國際園景建築家聯合會在維也納召開第四次大會,英國造園學家傑利克G.A.Jellicoe在致詞中說,世界造園史三大流派是中國、西亞和古希臘。這三處古老的地區,都曾經產生過燦爛的古代文化。
在這個部分里我也講三點:一是講一講蘇州園林產生的條件,為什麼蘇州的園林這樣多,這樣出名?二要極其簡要地講一下蘇州園林的歷史。三是講一講蘇州園林的一些特點,它的美是怎樣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賞蘇州古典園林的美。
1、蘇州園林產生的條件
蘇州園林是蘇州古城的精華所在和重要特色之一,故而有「園林之城 」的美稱。還有一句人們贊譽蘇州園林的話過去我們蘇州人不大肯講,因為聽起來顯得不夠謙虛。現在蘇州園林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了,我們可以自豪地講了,這句話就是「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什麼蘇州園林這樣多、這樣好呢?我們說這是因為蘇州具有園林產生和發展的優越的自然和人文條件,也就是說是蘇州優越的自然條件、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孕育了蘇州園林。
從自然條件說,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濱,氣候溫潤、山水秀麗,全境宛如一座大花園,是蘇州園林比照模擬的天然畫本,蘇州園林中許多景觀都來源於太湖山水。同時,太湖地區花木品種繁多,還出產一種叫太湖石的石頭、奇絕無比,這些都是構築園林的重要材料。這里讓我講一段歷史掌故,因為蘇州的花木湖石是造園最理想的構件,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趙佶便下令大事徵集,然後運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去造園林。負責辦理的是一個叫朱勔的蘇州人,他藉此機會敲詐勒索,到處搜尋奇石異卉,編組船隊送到汴京,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花石綱」事件。現在上海豫園的太湖石玉玲瓏、蘇州織造府遺址的瑞雲峰,據說都是當時徵集後未及運走的「花石綱」遺物。由此可知蘇州園林是就地取材,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有利條件。
在人文條件方面,蘇州自吳王在此建立都城以來,一直是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經濟發達、工商繁榮、人文薈翠,城市建設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特別是在與造園有密切關系的建築、繪畫、工藝美術和園藝等專業方面,技藝高超,人才輩出。例如:蘇州的建築聞名於世,主持設計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宮殿的蒯祥就是蘇州香山人,由於香山匠師手藝精絕,被稱為「香山幫」,是明清以後中國傳統建築在江南的重要流派。在中國園林史上,有兩部經典著作,一部是《園冶》出自著名的造園大師計成,他是蘇州同里人。還有一部叫《長物志》,專門研究園林內部裝修和陳設布置,作者文震亨是蘇州城裡人,吳門畫派領袖人物文徵明的曾孫。
又如蘇州的繪畫有悠久的傳統,到了明清時期(公元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末)出現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和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清四王」等許多著名畫家,他們師宗的文人寫意畫的藝術風格對蘇州園林的設計和建設有重要的影響。
再如蘇州的工藝美術、蘇州的園藝盆景都是舉世聞名的。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條件下,蘇州園林才發展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2、蘇州園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吳國的苑囿,著名的有姑蘇台、館娃宮、梧桐園、長洲苑等,這些宮庭園林是中國園林最早的源頭之一。
蘇州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晉代(公元四世紀)的顧辟疆園。據記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曾慕名前來參觀,由於高傲狂放,缺乏禮貌,被園主人顧辟疆趕了出去。但是這個園的確切地址已搞不清楚了,成為蘇州園林史上的一大迷團。
唐宋以後,隨著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造園藝術日益提高,到了明清時期,蘇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文人雅士、退隱官僚、富商巨室所建的私家園林遍布城內外,大小園林多達200餘處,達到了最盛時期。清末以後,國家貧弱、社會動盪、蘇州的經濟趨向衰退,蘇州的園林也日漸損毀和減少,存留下來的一些園林也日益陳舊破敗。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撥款搶修園林,使蘇州園林得到了恢復,成為蘇州古城最鮮艷的花朵,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以相信,蘇州園林將會得到妥善的保護,成為世界人民共享的藝術珍品,永世長存。
3、蘇州園林的性質和特點:
(A)蘇州園林包括有第宅園林、寺廟園林、書院園林、名勝園林等各種類型,而以私家住宅園林為最多,是中國園林重要流派江南私家園林的代表。它和集中在北京一帶的皇家園林相比較,在規格、布局、體量、風格和色彩等方面有明顯的區別:
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
蘇州園林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見長。
(B)蘇州園林就其根本的性質和功能來說,它是居住、休閑、遊憩的場所,這種宅園合一的居住模式,是在人口眾多,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們依戀嚮往自然,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造理想的生活空間,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體現了我國古代江南地區一種高度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C)從園林的建構內涵來說,蘇州園林和中國各地的園林一樣,是由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大系列的要素所構成;物質要素包括山水、花木和建築。精神性的是那些藉助於園中的匾額、楹聯、書條石、繪畫、雕刻所承載和反映的中國傳統的哲理觀念、文化意識、文學意境以及歷史的、科學的種種信息,等等。
物質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起來形成園林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築美。
精神性的要素可以對園中景物產生烘托、渲染,賦予園景一定的意境,形成一種人文美,使人們於游賞中愉快身心、陶冶情操,獲得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
(D)從園林的布局來看,蘇州園林一般多以水而為中心,以建築為主體,以假山、峰石、花木為點綴。
水是蘇州園林的靈魂,或分或聚,皆是江南水鄉景色的真實寫照,有了水,園林中的一切景物顯得更加秀麗柔美。
山與水相對應,相映襯,園中景觀因而更具自然野趣,因為假山、池水是自然的化身,是自然的符號。蘇州園林的假山有湖石、黃石、土石結合和土山四種不同的類型,還有許多單獨布置的峰石,中國文人歷來有藏石、賞石、品石的風尚,這是對自然的尊崇和親和的表現。
蘇州園林中的花木富有地方性、季節性和民族性的特點,每一座園林都有各自見長的名花古木。例如,拙政園的荷花,滄浪亭的竹子和梅花等都是著名的,因為這些花木被視為如同高潔自強的君子一樣,具有不畏寒冷和強暴的品格,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蘇州園林的建築物是園中景觀的主體和中心,根據居住、讀書、吟詩、作畫、撫琴、唱曲、奕棋、品茶、飲宴、憩游等不同的需要,而建成廳、堂、軒、館、樓、閣、榭、舫、廊、亭、台等不同的形式,輔以精美的室內裝修、傢具、陳設和室外變化多端的花窗、鋪地等,使建築的功能、 結構、藝術達到了完美的統一,表現了我國江南古代民居建築精湛的技藝,成為當今我國傳統建築和住宅建築最為完整和豐富多彩的博物館。
園林中的人文內涵是我們在了解園林中不可放過的。應當了解每個園林的園史和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懂得園名和園中各個建築命名的含意和來歷。喜歡詩詞文學的要注意欣賞園中的楹聯,研究歷史的要留心園中的碑刻,愛好書法的可觀摩書條石上的名人手跡,喜歡擺設的可以研究園林中的各種傢具和陳設,總之蘇州園林的人文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反映了蘇州優秀的文化藝術傳統,應當細細加以品賞。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各個園林主要特色的話,我覺得大致是應該這樣:
拙政園 清逸疏朗的水鄉風情 寫意山水的傑出畫本
留園 精湛豐富的空間處理 書法石峰的藝術集成
網師園 以少勝多的小園極則 精緻典雅的宅園典型
環秀山莊 獨步江南的湖石佳構 造園疊山的生動教材
滄浪亭 崇阜廣水的城市山林 千秋文脈的傳承學府
獅子林 風月無邊的禪意真趣 盤環曲折的石品洞天
藝圃 剪山裁水的太湖片角 高風亮節的君子宅園
耦園 佳偶雙隱的愛情詩話 枕波臨街的水城人家
退思園 因地制宜的貼水妙構 江湖野航的畫里風光
以上是關於蘇州園林的一些基本常識,作為一位園林工作者,我常常為從事這一工作而感到自豪,我希望大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下去,成為精通園林文化、園林藝術的專家。同樣是世界遺產單位,像故宮,他們出來的古建築專家就是全國一流的古建專家,書畫專家就是全國一流的書畫專家,青銅器、玉器、瓷器專家、鍾表專家……也是這樣,誰說我們園林系統就出不了全國性的蘇州園林專家呢?相信今天的各位將會取得這個成就!如果我講的這些能引起你們興趣,對你們有所幫助,我將感到十分榮幸!
謝謝大家!
2006-08-18 15:17:39
大中小
關於蘇州古城和蘇州古典園林的演講
在上個世紀的中葉,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場殘酷的戰爭之中,這就是那場侵略和反侵略殊死決斗最後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毀壞了許多人類文明,60多年過去了,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兩相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歷盡滄桑而被保留下來的那些人類文化遺產是多麼來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的蘇州古城和蘇州古典園林就是前人為我們創造和留存下來的一份珍貴的優秀文化遺產。
我想分兩個部分來講,先講蘇州古城,再講蘇州古典園林。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只能簡單地說一說。我以為,這兩者是緊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蘇州古城是產生蘇州古典園林理想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蘇州古典園林是蘇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風貌。
中國有這樣一句名言,叫作「溫故而知新」,意思是對某種知識重溫一遍,就像讀新書一樣可以再次增長知識。而深入了解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藝術特色,積累起來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網路全書。今天就是和你們一起,把我們以前所獲得的有關蘇州古城和蘇州古典園林的一些印象和認識、復習一下,整理一下、系統一下,鞏固一下。
一、蘇州古城
蘇州最早的時候是吳國的都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春秋時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吳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強干、雄心勃勃的吳國君主闔閭在與楚國激烈爭奪長江中下游統治權、南征越國的過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據歷史記載,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進行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環境的調查和論證,故而他選擇的城址在長達二千數百年的時間里,沒有因為洪水、颶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所變化。這一事實證明當時蘇州城址的選擇是科學的、正確的,說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們的先輩在城市建設方面積有豐富的經驗,達到了很高的科學水平。在蘇州郊區,有個小鎮叫相城,相傳就是這個來歷。
建造工程持續了6年,闔閭大城終於建成,周圍37里210步2尺,古時候一步為6尺,300步為一里,繞城一周,也就是相當於今天23900餘米,和現在古城實際的周長差不多。
這道城牆的底部寬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築技術,就是先用木板檔住兩邊,中間取土夯實,少數城門和水關用石頭磚木砌成。共開有陸門8座,它們分別是閶、胥、盤、蛇、匠、婁、齊、平,其中兩座有樓,以象徵天上的八道天風,水門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個卦位。另外,在大城中還建造了一座子城,作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約沿現在的錦帆路、十梓街、鳳凰街、干將路一線,現在的體育場、蘇州公園都在其中,現在我們園林局辦公樓,也處於核心部位。子城有陸門3座,每座都建有城樓,水門2座,其中1座有樓。子城的堆土遺跡直到90年代開通干將路時才全部鏟平。
同時,在橫亘城西與太湖之間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數以百計的烽燧墩,構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禦體系。闔閭大城奠定了今天蘇州城的規模,也是蘇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時候,我們全城的人民為蘇州古城的2500歲生日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數人沒有被邀請參加那次慶典。我希望蘇州建城2600年的時候,也就是2086年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參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時候你們能夠參加那當然就更好了。
蘇州古城最值得一說的是,自建城以來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規模和規劃格局一直沒有大的變動,這在中國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見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為了幫助大傢具體而形象地了解和認識蘇州古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幅蘇州古代的城市地圖。這幅地圖名叫《平江圖》,刻制於公元1229年,我國南宋紹定二年。「平江」是當時蘇州的改稱,意思表示:蘇州的河道,水與岸平,川流平緩,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義。由於這幅地圖是刻在一塊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至今已有777年了,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圖,它和稍晚一些時間刻制的《天文圖》、《地理圖》和《帝王紹運圖》等三塊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蘇州文廟里,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在蘇州公園)
這幅地圖是用中國傳統的繪圖方法繪制的,比例尺約為3000∶1。圖上繪出的自然地理實地和人工建築物共643個,其中標出名稱的有613個。這幅地圖的重要價值在於它把當時蘇州水鄉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實地標繪下來了。圖中可見二重城垣,5座水陸城門,65座坊表,城內河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計有縱河6條,橫河14條,河道總長約80多公里,橋梁共314座。城中街巷與河道並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特色。
根據歷史的記載,蘇州城內的河道在建城的時候就已存在了,這些按照規劃由人工開挖的網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運輸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禦、消防隔離、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間配置的功能和作用,並且也是連結城鄉,溝通全國的紐帶。可以說,在蘇州古城的建設上,前人對於水的駕馭和運用已達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蘇州城內的河道仍大體上保持著原來的格局,繼續發揮著某些功能和效益,成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宏偉、最規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如實描繪蘇州繁榮狀況的一幅古畫,這就是清代徐揚所畫的《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展示了自木瀆經胥門、閶門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長十餘米,共繪制各色人物一萬二千餘,是歷史上描繪人物最多的繪畫長卷,描繪了江南重鎮蘇州的繁華圖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實寫照。
以上所講可以歸納為四句話:一、蘇州古城建於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二、蘇州古城自建城以來它的城址、規模和格局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說明當初對城址的選擇是科學的、正確的;三、蘇州古城是一座水鄉城市,它遍布城內的河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宏偉,最規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四、蘇州古城是優美的人居環境,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當然,蘇州古城還具有許多值得一說的很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東西。流傳在民間對蘇州的一些說法,如「七塔八幢九饅頭」,「六門三關五鼓樓」,「三宮六觀廿四坊」等,蘇州的許多別稱也蘊含著深刻的內容,如吳、吳城、闔閭城、吳郡、東吳、吳趨、吳門、吳下、吳中、中吳、姑蘇、吳都、鶴市、鴻城、平江、長洲、茂苑等等。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不能一一展開詳細去說了,感興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後找機會交流。總的說來,蘇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魚米之鄉,早在4000多年前便種值了水稻,至今它的農業技術仍居於全國領先的地位,它養殖的淡水魚、蝦、蟹是國內最鮮美的,叫人百吃不厭;它是一個絲綢之都,與南京、杭州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絲織生產中心,公元13世紀的時候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蘇州對蘇州的絲織品贊不絕口;它是一個工藝美術的傳統產地,蘇州的刺綉、緙絲、玉雕、燈彩、民族樂器、木刻版畫、漆雕、傢具等聞名國內外,在中國各個著名的博物館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蘇州出產的古代工藝品;同時,它還是一個園林之城,這就是我接下來所要講的內容。
二、蘇州園林
現在我來講蘇州園林。
首先,介紹一下「中國——園林之母」說法的來歷
1899年,一個英國年輕的園藝學者威爾(E.H.Wilson)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他為西方收集、引種花卉植物的長期而影響深遠的工作。置身於「花的王國」中,他被深深地感動和陶醉。後來隨著他對中國花卉和園林了解的增多,他認識到中國對世界各國的園林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1913年,他寫下了《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這一有影響的著作。此書在1929年重版時易名為《中國——園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園林之母」這個提法,已為眾多的植物學者和園藝學家所接受。
1954年,國際園景建築家聯合會在維也納召開第四次大會,英國造園學家傑利克G.A.Jellicoe在致詞中說,世界造園史三大流派是中國、西亞和古希臘。這三處古老的地區,都曾經產生過燦爛的古代文化。
在這個部分里我也講三點:一是講一講蘇州園林產生的條件,為什麼蘇州的園林這樣多,這樣出名?二要極其簡要地講一下蘇州園林的歷史。三是講一講蘇州園林的一些特點,它的美是怎樣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
❷ 廣水家鄉的黑龍潭作文
今天,我滿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了北京密雲水庫的黑龍潭。
走進黑龍潭,轉過幾座懸空的吊橋,我們就進入了深谷。深谷並不寂寞。鳥兒「嘰嘰喳喳」,夏蟬「知了知了」,溪水「叮咚叮咚」,深谷里的一切都彷彿歡迎著我。紅花、黃花、粉花、紫花,散發著陣陣清香,就連沉默寡言的蒼樹翠柏都盡情抹上青綠,歡迎著我們。
不一會兒,我們遠遠地望見了一條銀色小溪,它曲折迂迴,在叢林里若隱若現,時斷時續,像輕盈地飄著的絲帶。我和小夥伴們一個個大步流星,快跑過去。溪水裡有小魚,它們有的「撲、撲、撲」吐泡泡;有的在慢悠悠地獨自散步;還有的三五成群,好像是在聊天。沉在水底的鵝卵石像躺在聚寶盆里的夜明珠。小腳丫踩在軟軟的沙床,會騰起一團混濁的「沙」煙,隨後,流水沖走沙煙,小溪復歸清澈。我和小夥伴們歡快地撩水、摸魚、淘石,大人們忙不迭地為我們拍照。涼涼爽爽的溪水,也阻擋不了我們的喧嘩。
繼續前行,前方的道路好像被堵住了。我東張張,西望望,豁然看到一條出路。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黑龍潭的地形很是奇特,剛剛還是空闊一片天,忽然就變得曲徑通幽了。覺得快到生死之地時,突而又峰迴路轉;一會兒路過像街道一樣的寬路,木亭里有賣水賣瓜的吆喝聲,一會兒,卻又變得萬籟寂靜,只有一個人獨步時,只聽到鞋子與石板路撞出的輕輕的「啪嗒啪嗒」聲。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穿插跋涉,我們來到了落雁湖。落雁湖呈圓形,綠綠的潭水,深不見底,像一片大大的墨綠的荷葉張開著,潭裡黃色橡皮小船便成了盛開的荷花。我和小夥伴們迫不急待穿上救生衣,跳進荷花里。一開始,我們「啪、啪」地劃得很慢,湖面上盪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再後來,我們這些「落水雁」熟悉了水性,就忘情地耍起來!湖面被我們攪騰得有如翻江倒海一般。我們一會猛烈地相撞,玩起了碰碰船;一會你潑我撩地笑著相互撩水,看誰先變成落「潭」雞;喊累了笑累了,我們就閉眼聆聽瀑布「嘩嘩嘩」的濺流聲。稍歇過來,又玩起了激流勇進,浪遏飛舟。引來岸上的旱鴨子們「嘎嘎」興奮大笑,端起長槍短炮為我們拍照……
太陽漸漸落山,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該輕輕揮手說聲再見了。
坐在車里,漫漫歸途中,我的心依然念著黑龍潭,耳邊依然伴著飛流直下的瀑布如雄渾一般的歌聲,這歌聲如銀河的神曲,唱出了一片月朗星稀的夜天。
那一潭湖水不正是明朗的月嗎?那飛濺的水花不正是點點星光嗎?
❸ 廣水應山有叫夏荷花的人嗎
廣水應山是有叫夏荷花這個人的。這個名字挺好聽的,在我們這邊是有這樣一個人。
❹ 香煙的價格表
零售價:徐州的蘇煙480
白沙煙100
紅杉樹250
芙蓉王250
要批發價的話你再說聲,先這樣,還有問題的話再找我吧
❺ 有關李白,李清照,蘇軾,王維的作品
李白: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 , 「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後有電影《永不消失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漢族,濟南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傳世。紀念館座落在泉城——山東濟南大明湖畔。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蘇軾: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王維: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座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春天: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唐·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唐·李華《春行即興》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唐·錢起《春郊》
夏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宋·陸游《初夏絕句》
秋天: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冬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❻ 請問湖北的孝感市是一個怎樣的城市面積多大人口多少經濟如何望詳細告之。
孝感市簡介 ��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孝感地處湖北省東北部,東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連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市,南靠廣闊富饒的江漢平原,西接古城襄樊、荊州、車城十堰。 孝感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的中等城市,現轄漢川、應城、安陸、廣水四個縣級市及雲夢、大悟、孝昌三縣和孝南區。國土面積11600平方公里,總人口580萬,其中孝感市城區人口30萬。 孝感經濟 �� 已初步建成以「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的六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工業基本形成了以汽車、光學、電子、新型建材、鹽磷化工等為主導產業的體系。科技教育事業發達,文化、體育設施齊備,醫療衛生機構健全,餐飲娛樂功能齊全。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市場體系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 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外商在孝感投資興業;三江雷諾汽車有限公司、西門子真空電子管有限公司、港昌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光邦石膏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等260多家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落戶孝感,促進了孝感經濟的迅速發展。 孝感地貌 �� 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湖泊眾多,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漢川刁蓮、安陸銀杏、大悟板栗、吉 陽大蒜、焦湖蓮藕、清水河蟹等農水特產品暢銷全國。農業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 孝感地質礦藏豐富,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還有儲量可觀、開采潛力大的芒硝、稀土、金、銀、錳、鎳、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等。 孝感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人文旅遊資源豐富。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溫衾,孟宗哭筍,歷史二十四孝占其三。境內有面積大、景點多的雙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有群峰擁翠、泉水甘甜的廣水「三潭」風景區,有碧波萬頃、荷花飄香的江漢明珠漢川刁汊湖風景區;有四季常青、宜於療養的玉女湯池溫泉;有唐代詩仙李白「飲酒安陸、磋砣十年」的安陸白兆山;有氣勢宏大的雲夢楚王城遺址;還有假日可泛舟休閑的董永公園、後湖公園。具有地方特色的孝感麻糖、孝感米酒、雲夢魚面、石膏工藝品、銀杏保健枕等飲譽神州,為人文旅遊增光添彩。 名優產品 孝感麻糖 �� 「孝感牌」麻糖是孝感著名地方傳統特色產品,以香、甜、薄、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具有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蟬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徵。產品以精選糯米、芝麻、白糖為主要原料,並拌以桂花、金錢桔餅等成份精製而成,無任何化學污染,無任何添加劑,是一種純天然綠色食品。特別是作為主要原料的麥芽糖又兼有潤肺治喘之功效,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明顯緩解病情,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營養保健珍品。 1981年產品榮獲國家銀質獎;1994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產品親筆題詞:「中國一絕」,並榮獲湖北「真絕杯」桂冠。1995年,在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中國國際食品科技之星」產品。1998年在第加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國際金獎」和「中國市場名牌產品」,同年率先獲准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❼ 哪些機場有水字
昆明長水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