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一篇
㈠ 我要一篇寫荷花的作文,要寫出它給我們的道理
詩意的荷花
在眾多的花草當中,荷花恐怕是最叫人痴醉迷戀的了。它確如酷愛荷花的北宋文學家周敦頤所寫的那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荷花清純高潔的品格,著實令人在俯仰之間產生深深的敬意。
夏日裡,各種奇花異卉在競相開放的過程中,以奼紫嫣紅的絢爛色彩展示著自身的誘惑——百合鮮艷得如同一簇簇熱烈燃燒的火把,金針玄黃得猶如被陽光鍍了金子一般……而在那一聲聲蛙鼓起處的湖塘里,一朵朵清純優雅的荷花在賞讀之間透出別有的情趣與姿韻,並且讓多少情懷為之動容。不論是楊萬里在《清曉湖上》描繪的「荷花笑沐胭脂露,將謂無人見曉妝」,還是王安石在《題西太一宮壁》一詩中抒發的「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都讓我們見識到荷花令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一詠三嘆的風采。
在那「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時節,也是荷花開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長歌詠荷花的南宋詩人楊萬里看到:「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而清人朱彝尊眼裡看到的景緻卻相反:「幾陣涼颸翻白葉,連盤驟雨跳珠綠」。不管怎麼說,荷花給予詩人的思考,遠比它作為植物本身的意義要深邃;如若不然,人們怎麼會將它作為清雅、純潔的象徵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正是如玉之荷的精神品格和叫人愛戀之處。世間的君子,就該如玉荷一般,擁有滿心的清雅與純潔。
㈡ 寫一篇荷花的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屬頭。 —— 楊萬里《小池》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
㈢ 關於荷花的一篇文章(速度)
荷花是聖潔美麗的象徵,她出污泥而潔白無暇,灑清香而天然獨秀,極玲瓏又純潔謙虛,亭亭玉立,惹人喜愛。
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荷葉,像綠色的海洋。有的荷葉才只冒出一點嫩尖,可愛極了;有的已經長成手掌般大了,微風吹來,隨風搖曳,高高挺立;有的已經長成「大玉盤」了,生機勃勃。一片片荷葉挨埃擠擠,好象是一群兄弟姐妹,心連著心,親密無間。這時,吹來一陣風,「綠的海洋」霎時間波濤起伏,荷葉一片連著一片翻騰著,美麗極了。風停了,「綠的海洋」又平靜下來了。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地滾動著,晶瑩剔透,像一顆顆漂亮的珍珠。真是「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再細看。荷花千姿百態,潔白無暇,像水晶一樣純潔。有的才只有一個青里泛白的花苞,嬌羞欲語,含苞欲放;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凈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還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綠碧綠的蓮蓬,蓮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張張小嘴巴,正放開喉嚨大喊著:「我成熟了,快來摘啊!」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嬉戲其間,令人賞心悅目。而那調皮的蜻蜓,扇動著翅膀,從那朵花飛到另一朵花,與荷花快樂地嬉戲著。我陶醉了,覺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風姿綽約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荷花不僅美麗,而且很有用處。它的葉子能泡茶、做中葯,蓮藕能吃,蓮子則是夏天清涼解暑的最佳食品。總之,全身都是寶。
荷花不像牡丹一樣雍容華貴,不像梅花那樣迎寒吐芳,也不像蘭花那樣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無聞地為酷暑散陣陣芬芳,送絲絲清涼。啊!我愛荷花,愛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態,更愛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風亮節!
我很想您,大哥。荷花又開了,想這時,老屋旁的池塘一定又是綠意盎然了吧,您在做什麽呢?也許是在開滿了荷花的池塘邊乘涼,也許是在窗前靜靜地看書,一頁一頁地翻著,就把時間打發過去了。
我很想您,盡管您離開我已快二十年了,盡管我已長大成人,工作了,結婚了,可是,思戀您的心仍然一樣。
那年,我十歲,您搬到我家隔壁,比我大八歲的您常常照顧我,幫助我。當我被人欺負、傷心難過時,您總是用那堅實的臂膀為我遮風擋雨;當您用帶著山東口音的普通話對我說:「小虹,願意做浩哥哥的妹妹嗎?」我內心充滿感激,您知道嗎?是您這句話溫暖了我冰凍冷漠的心靈
小時候,家裡很清貧,父親又是一個脾氣火爆、重男輕女大男子主義的人。那時候單位工資不高,我和母親幾乎每天都是以紅薯和土豆充飢,只能眼巴巴看著父親把好吃的往兩個弟弟碗里夾,私下偷偷流淚。您看見後,總是把自己的省下來給我,使我感到了幸福、溫暖。
記得那年也是荷花盛開的時候,小弟和別人打架被打破了頭,父親怪我沒看好他,不由分說的就用藤條不停地往我身上抽打,不一會鮮血就染濕了我的衣裙。母親不敢上前勸阻,只能在一旁默默流淚。您知道後跑過從我父親手中奪下藤條,說:「伯父,她也是您的女兒,您怎麽就下得了手啊!」您抱起我輕輕地放在椅子上,看著我血肉模糊的雙腿,溫柔的問我:「很疼嗎?」那時,我看見您眼裡泛起了淚光。我默默地發誓長大後要好好報答您,永遠的對您好。
從小到大我都努力想證明自己不比男孩差,我的辛苦努力沒有白費。那年,我十五歲,當我興高采烈地拿到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父親卻告訴我家裡條件有限,讓我去讀技工學校,畢業後好在廠子里工作,減輕家裡的負擔,這對我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看著同學興奮的臉龐,我倍感失落,覺得不管怎麽努力,父親都不會在乎,從此開始自我放逐,那段時間我經常逃課。您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虹,你還很年輕,要走的路還很長,不要就這樣放棄自己。在這世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你也是一樣,有屬於你自己的位置。有的人活了一輩子,連光亮都未曾一閃,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大哥不希望你活得那麽平庸。您的話猶如當頭一棒,敲醒了迷茫彷徨的我,使我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您就象一盞明燈,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是您教會我樂觀向上、積極地去面對人生。我不敢想像,如果沒有您,我會變成什麽樣,沒有您,就沒有現在的我。
可惜,後來由於您工作調動、我搬家等原因我們失去了聯系。不知道您現在過得好嗎?身體健康嗎?無論您身在何方,不要忘記有一位遠在他鄉的小妹妹在牽掛著您。
我很想您,大哥,想我們老屋旁荷花盛開的池塘。而今,我又回到老屋,屋旁蓮葉田田,紅荷出水,迎風吐露芳香,竟使我們的老屋古樸、優雅,芬芳有致,可獨不見您的蹤影。每當看見荷花盛開,看見腿上淡淡的疤痕,就會想起您。在思念您的時候,總會輕輕地問一聲:「大哥,您好嗎?」
㈣ 葉聖陶的文章《荷花》
課文: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拓展資料
從《荷花》學聯想
《荷花》屬於傳統名篇,現在編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課文的結構、條理非常清楚、簡單:先寫「我」清早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被荷花的香氣說吸引,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接著寫看到「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各有各的姿勢,都美得如畫;
然後寫「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展開了聯想;最後寫自己從聯想回到現實世界。
如果一定要問課文最出彩的是哪部分?只能說是「見聞和聯想」,也就是說,「我」看到荷花美如畫,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產生了聯想。這就觸及到要講的第一個問題了:聯想一定要建立在觀察之上。
大家知道,任何想像都不可能天馬行空,無中生有,一定都有「依託」。這個「依託」就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在《荷花》中,葉聖陶爺爺開篇就說被一陣荷花清香所吸引,但他並沒有具體寫「清香」。說起來,「用鼻聞」也屬於觀察,觀察並不是只是「用眼看」,「用手摸」「用耳聽」「用舌嘗」等都屬於觀察,
「用眼看」是最主要的觀察,如果能和「用鼻聞」「用手摸」「用耳聽」「用舌嘗」等結合起來,特別是與「用心想」結合起來,進行全方位觀察,那就能更加細致入微,惟妙惟肖。
葉聖陶爺爺一眼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葉「挨挨擠擠」,馬上想到「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他看到白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感覺到「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從這里可以看出,葉聖陶爺爺寫「見聞」,始終與「聯想」緊密結合起來。前半句寫「看到的」,後半句寫由此產生的「心裡想」——有時是「比喻」,有時是「感覺」,有時是「想像」,形式多樣,靈活使用。
㈤ 求關於荷花的一篇較長的散文.謝謝
對荷的鍾愛可謂久矣!
雖然生在南國,卻很遺憾沒能生活在江南水鄉,不能領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藕花別樣紅」這樣的壯觀美景,也無從享受「荷香隨坐卧,湖色映黃昏」這樣的悠然心境。然而,這並不能影響我對荷的鍾愛。與荷的親近感,最早的是來源於「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這些優美的詩境。「漫無邊際的水鄉澤國,荷葉田田;亭亭玉立的荷蕾荷花,清香悠悠。間或有一隻青紅鯉魚一個打挻,在蓮葉叢間躍起,劃出了一道美麗耀眼的弧線,濺起的水滴在陽光的照耀下便成為一道道七彩的虹,轉瞬即逝;戴著荷笠的少男少女劃一葉蓮舟,穿梭於蓮葉間,款款蜻蜓頻點水,隱隱還聞采菱歌,幾只水鳥撲棱著翅膀飛起,荷花搖曳,暗香浮動……」這就是我少年時想像中的關於荷的美景,就是這樣地簡單圖案,也就這樣的在我的腦海里保存了許久,並不曾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褪色模糊,反而一天一天的愈發清晰明麗起來,有時連自己也覺得吃驚,仿若與荷真有著某種與生俱來無法割捨的情感;仿若與荷真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心緣。
我愛荷!荷紮根於民間,她的美在於她的從容大度。美得雍容華貴,卻不盛氣凌人,荷開放在春花之後,不與群芳爭艷,她自有幾分的自信,只要有一泓清水,一抔黑土,就可以傲然的挻立她娉婷的身姿,於山鄉村落間,綻放她的芬芳蓓蕾,散發她的一抹清香。蓮葉捧珠搖碎玉,雨荷含露散幽香,見過盛開的夏荷,深深地為她的美與高雅的氣質所折服,覺得那朝陽映日的花瓣骨朵其實就是我今生的牽掛。
不卑不亢的花之君子,淑雅嫻靜。荷用她的純潔端莊感化眾生,她的美包含著另一種庄嚴。生於濁世,卻自有十分清高;落於風塵,卻仍有幾許矜持。想想觀世音的蓮花座,與佛家的蓮宗,荷與佛有著不解的淵源。但荷卻不安逸於極樂的世界,她沐浴綿綿法雨,聆聽梵音,而後躋身塵世,普渡眾生,既有超然世外的達觀,更有悲憫蒼生的情懷。「荷深風水闊,雨過清香發」,不以屈居於山野村陌而吝嗇她的芬芳,她的幾縷清香,隨著悠悠清風,飄進了尋常百姓家。我愛荷!她的美在於她的博愛與仁茲,她昭然令人心悅誠服的大家風范,是人間遊子的精神寄託。
我愛荷,尤其喜歡盛開的夏荷。還是在我十八歲那年,家鄉開鑿了一個人工湖,湖裡種滿了荷花,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與荷相近相親,我每天上學從那荷塘邊經過,都不免駐足流連,卻總覺得看不夠那絕色的荷塘美景,並且省吃儉用的湊了幾個零花錢,以那盛開著朵朵荷花的蓮池為背景,留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我稚氣未脫,兩手扶著青石欄桿,微側著身體,身後綻放著的就是朵朵盛開的夏荷。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荷葉羅裙,人面荷花,荷是這樣的美,她的美總是撼人心魄。而今,我知道,在荷美麗嬌羞的花朵下面,其實隱藏著藕斷絲連的生死戀情,那嬌艷的朝天微笑的花朵,是執手不語的無言真愛,是歷經風雨的從容笑靨,是坦然面對的淡淡容顏。這樣的美是沁人心脾的人性化的人間恩愛,千絲萬縷,風情萬種,真是美得執著纏綿,美得激情奔放,美得讓人魂牽夢縈!
對荷的鍾愛可謂久矣!雖說時時難免會有「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的黯然心緒;而荷亭亭玉立的身姿,竟是已深刻在我的心間了,看著那一張十多年前的照片,使我覺得自己與荷已然有著某種宿命的因緣。
我愛荷,遂作此《荷花心緣》。
㈥ 《荷花》三年級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拓展資料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作者從想像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