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蘭花譜
1. 古人以蘭花贈友人的詞句
宋·蘇軾)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發叢花,鮮枝如新沐。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詠幽蘭》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蘭》蜂蝶有路依稀到,雲霧無門不可通。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蕙》叢叢蕙草水之涯,綠葉陰深半欲遮。最是清風披拂處,一莖嫩玉九枝花蘭花詩 古風唐李白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廣群芳譜清劉灝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同上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詠蘭元余同麓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蘭花明劉伯溫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著色蘭
2. 蘭花的美稱是什麼
蘭花的美稱是花中君子又稱王者香、國香、幽客、媚世、香祖、侍女。自古以來中國版人民愛蘭、養蘭權、詠蘭、畫蘭,古人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贊嘆。人們更欣賞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拓展資料
蘭花是一種珍貴、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長在深山野林,「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張學良詩句),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其品格風范已成為中國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徵。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參考自網路——蘭花
3. 古人常以松,竹,梅,蘭象徵君子什麼品質
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聖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以梅、蘭、竹、菊謂四君子,他們分別是指:梅花、蘭花、翠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其品質分別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為中國人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
其文化寓意為: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 ,世外隱士。他們都沒有媚世之態、遺世而獨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創作出"梅花篆字"。
梅花在漫天飛雪的隆冬盛開,不畏嚴寒、探波傲雪,象徵君子威武不屈,不畏強暴;蘭花獨處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象徵君子操守清雅,遺世獨立;竹子虛懷若谷,中通外直,清雅靚麗,象徵君子謙遜虛中,高風亮節;菊花在深秋綻放,頂風傲霜,瀟灑飄逸,象徵君子隱逸世外,不陷污濁。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 ,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 ,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4. 哪個名人喜愛蘭花(最好是詩人)
古往今來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蘇軾、李清照、鄭板橋、魯迅、朱德、陳毅、張學良等眾多的文人墨客詠蘭、畫蘭、寫蘭、詩蘭,蘭花已成為人們用來修身養性、寄情寓志、標明心跡、鑄塑人格的象徵,升華為意蘊深遠的蘭文化。
1、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表,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豌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
2、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
3、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
4、唐代詩人杜牧喜愛蘭花,相傳他花不少銀兩養植蘭花,建有相當規模的蘭圃,在當時寫了不少詠蘭佳作,蘇轍《次韻答人幽蘭》詩雲:「蘭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新」,詠蘭詩中寄託自己的理想。
5、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擅於盆栽蘭花,發明沙石養蘭法,他說:「蘭蕙叢出,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對蘭蕙作了分類:「一干一花,香有餘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稱的"蕙"也為當代植物界所採用。
6、宋代哲學家、詩人朱熹酷愛蘭花,他寫過不少詠蘭詩,其《秋蘭》詩去:「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又在《蘭》詩中詠道:「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他長期養蘭對蘭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辭辨證》中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而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香,而葉乃無氣;其氣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並作詩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為不諳植物的文人,能得出這樣結論,的確難能可貴。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蘇」也是蘭花愛好者,兄弟詩:「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借詠蘭贊頌鄭思肖堅貞不屈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在一幅蘭花畫中也題有一首贊揚鄭思肖的詩:「怪石與叢棘,留之伴香祖。可嘆所南翁,畫蘭不畫土」。
8、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有名的蘭痴,「自謂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他在《種蘭》一文說:「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水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草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雲:『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哪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鄭板橋:」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任他雷雨風,終久不凋殘「,他的題蘭花詩有七八首,蘭畫也應有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橋蘭集》。他畫蘭瀟灑清勁,名噪一時。他的詠蘭詩也膾炙人口,如」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早須脫,好來高枕卧其間「。鄭板橋晚年辭官回鄉,還養了幾盆蘭花。有天夜裡上床未入眠,卻來了一個小偷人,他想了一計退小偷,便吟詩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見,知道暗示自己,趕緊出門想越牆溜走,這時屋裡的鄭板橋又說:「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於是小心避開逃走。
5. 求有關蘭花詩詞的解析文字
蘇軾(1037-1101)一生坎坷,曾兩次任杭州太守,多次來過越州。元?五年(1090年)在杭州為友人楊次公題春蘭和蕙詩各一首。其《題楊次公春蘭》雲:"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詩頌選贊楊次公畫出了春蘭之"真色",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蘭本來就是美人,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為它有芳香,借清風而遠播。從中也抒發了自己真色不變的品格。他的《題楊次公蕙》詩也是如此:"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幻色雖非實,真相亦竟空。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詩從蘭蕙同族寫起,指出它們均為屈原原佩。"水仙"即屈原。《拾遺記》寫楚人思念屈原,稱他為水仙。後四句寫楊次公的蕙圖,觀者疑為真蕙,一縷微馥似撲鼻而來。詩側重於寫蘭蕙的幽香。
蘭花因其高潔,歷來是詩人的寵愛。
清代繆公恩在《露蘭》詩說:「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他把蘭花的姿態描摩成面頰上笑成酒渦而含羞的女子,潔白的素心像被洗去了油污一樣朴實而美麗。
清代張綸英《蘭草》詩說:「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他把蘭花姿態描繪成姿態柔美,面目美麗的女子。清代張問陶《蘭》詩說:「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他把蘭花花姿描擬成飛舞歡笑的目樣。
清代李慈銘《題子縝畫蘭二絕句》(其二)詩說:「綽約豐肌分外妍,鏡中倩影不勝憐。」他把蘭花的姿態描繪成姿態柔美,她豐滿的肌膚格外爭妍斗艷的女子。深居皇宮的康熙皇帝也贊頌蘭花「婀娜多姿碧葉長」,把蘭花的輕盈美麗的花姿造型,描儈得令人叫絕。這可能是古人對蘭花花姿最類的描繪了。
張學良將軍的《詠蘭詩》說:「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他把蘭花的花姿比喻風度儀態高雅的君子。
6. 養蘭最後自己灌殺蘭花的故事
7. 古人怎樣贊美蘭
愛新覺羅.玄燁《秋蘭》
殿前盆卉,芳蘭獨秀,昔人稱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題四韻。
猗猗秋蘭色,布葉何蔥青。
愛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緗帙,靜影依疏欞。
豈必九畹多,侈彼離騷經。
《雲棲竹樹甚茂幽蘭滿山》
山徑紆徐合,溪聲到處聞。
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干雲。
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
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
《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程 樊《詠懷》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
從來岩穴姿,不競繁華美。
曹 寅《冬蘭》
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篝紗 贊美蘭花的詩句
蘭 花 詩
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表面贊美蘭花,實際上說明自己志向清高遠大。)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蘭花本是生在幽谷當中無人得見,一個朋友在東軒種了些,拿來送我。
它的香氣能解除繁穢,更讓人憐愛的是它的細葉可以抵禦風霜。
根扎在在密石邊上秋天早早的開了花,一叢叢葉子靠著修竹有中午的陰涼。
我想弄來蘼蕪香草與它共在堂下,那就經常可以看到楚辭詩句中的意境了。
贊美蘭花。)
同上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借蘭花表達自己的清高不流於俗。)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贊美蘭花。)
蘭花
明 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表達詩人本身懷才,但顯得高遠。)
著色蘭
明 張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思念故人之情。)
蘭花
明 孫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
(表達詩人志向清高遠大。)
蘭花
明 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表達詩人的清高。)
蘭花二首
明 李日華
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
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寫蘭
明 景翩翩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
不因風力緊,何以度瀟湘。
折枝蘭
清 鄭板橋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清 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清 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 畫 蘭
清 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 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清 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8. 誰知道中國古代有個「百花花神譜」
看是不是這個
http://www.honglm.net/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10041
司曼陀羅花仙子:趙飛燕 夜叩瑤琴
司虞美人花仙子:朱淑真 風弦一川
司洛如花仙子:蔡文姬冷月寒
司青囊花仙子:黃碩(諸葛亮妻) 水情
司療愁花仙子:莫愁 忘憂草
司靈芝花仙子:謝道韞 青衣青石青絲
司玫瑰花仙子:李師師 青衣青石青絲
司瑞聖花仙子:無鹽 jiangnh
司珍珠花仙子:柳如是 知魚
司合歡花仙子:卓文君 撫琴女
司百花仙子:花蕊夫人冷月寒
司牡丹花仙子:武則天 白冰
司木筆花仙子:貂蟬 簾中人
司洛陽花仙子:蘇蕙(竇滔妻) 墟里煙
司蘭花仙子:蘇小小 冷月寒
司菊花仙子:李清照 岫恬兒
司瓊花仙子:王昭君 無聊詩魔
司蓮花仙子:西施 瀟湘幽竹~茶客
司梅花仙子:壽陽公主 墟里煙
司海棠花仙子:上官婉兒 瀟湘幽竹~茶客
司桂花仙子:徐惠(唐太宗妃) 岫恬兒
司杏花仙子:楊玉環 無聊詩魔
司芍葯花仙子:陳圓圓 瀟湘雨
司茉莉花仙子:香妃(清高宗妃) 白冰
司芙蓉花仙子:薛濤風弦一川
司笑靨花仙子:褒姒 柳下
司紫薇花仙子:唐婉 撫琴女
司含笑花仙子:董小婉 撫琴女
司杜鵑花仙子:郭愛 瀟湘幽竹~茶客
司玉蘭花仙子:班昭 冷月寒
司蠟梅花仙子:班婕妤岫恬兒
司水仙花仙子:甄氏(魏文帝後) 簾中人
司素馨花仙子:趙子昂夫人
司結香花仙子:虞姬(楚霸王妾)簾中人
司鐵樹花仙子:左芬 燕草秦桑
司綉球花仙子:孫尚香 江星海月
司木蘭花仙子:花木蘭 柳下
司秋海棠花仙子:侯夫人(隋煬帝妃)紫藍海棠
司刺蘼花仙子:梁紅玉 江星海月
司凌霄花仙子:紅拂 午夜蘭花
司迎輦花仙子:柳氏(韓竑妾)
司木香花仙子:羅敷 風弦一川
司鳳仙花仙子:公孫大娘 還魂草
司紫荊花仙子:顧太清聖誕節生人
司薔薇花仙子:太平公主 燕草秦桑
司秋牡丹花仙子:杜秋娘冰山茶客
司青鸞花仙子:葉小鸞知魚
司旌節花仙子:何氏(韓憑妻) 瀟湘幽竹~茶客
司夜來香花仙子:崔鶯鶯 千劫
司罌粟花仙子:妲己 簾中人
司石竹花訕子:魚玄機 還魂草
司藍菊花仙子:劉蘭芝(焦仲卿妻) 還魂草
司丁香花仙子:李寄
司棣棠花仙子:二喬 瀟湘悲音
司夾竹桃花仙子:妹喜 ]聖誕節生人
司荷包牡丹花仙子:綠珠 墟里煙
司金絲桃花仙子:關盼盼 醉軟如濃
司翦秋紗花仙子:紫玉(吳王小女)瀟湘幽竹~茶客
司玉簪花仙子:嫦娥 白冰
司金雀花仙子:西王母 還魂草
司真珠蘭花仙子:黃道婆珊瑚王
司長春花仙子:步飛煙 岫恬兒
司木槿花仙子:馮小青 rita1202
司蜀葵花仙子:李夫人
司梨花仙子:嚴蕊 簾中人
司蘆花仙子:江采萍(唐玄宗妃)冷月寒
司桃花仙子:息夫人 檻內人
司十姊妹花仙子:娥皇女英 白冰
司子午花仙子:巫山神女 忘憂草
司山丹花仙子:薛紅線
司八仙花仙子:聶隱娘 江星海月
司藤花仙子:大玉兒 (孝庄皇後) 千劫
司佛桑花仙子:朝雲(蘇東坡妾) 風弦一川
司梔子花仙子:蘇小妹 燕草秦桑
司寶相花仙子:聶勝瓊
司木蓮花仙子:李香君 風弦一川
司錦帶花仙子:許穆夫人
祭花神文
兩輪交替之不輟,大火西垂;一腔愁緒之難銷,人花無寐。余嘆余之失時兮,空輾轉而何益?彼嗟彼之薄命兮,徒發喟而傷懷。
忍污垢而出於泥淖兮,香魂而玉質;耐寒暑而爭一春之景兮,靈竅而仙姿。唯其美也,多受戧伐。焚銷毀折,任憑天命。秋風未至,先失一半光景;來年返枝,不是今春顏色。
尤有甚者,移花於盆內,斷其根,擢其葉,束其枝,直其干,而竟自號曰「愛花」。然則古來「愛花者」無乃多乎?
余因問眾花:「若得來世,仍願為草木乎?不若托生閨閣,亦可有所作為。」眾花對曰:「此生未卜,焉敢妄求來世?況君何故愚頑至此哉!以余觀之,彼之於吾儕多不若也。我為花時,雖臨風對雨,不過一死,碾為塵土,身歸清府,免於口誅筆伐。飛燕信美哉!誰言其善?迷迭至毒矣!不聞其惡。」
「非獨女子,男子亦是。如屈平子建者,為草木之命;如秦皇漢武者,為金玉之命。人皆重金玉而賤草木,我為花時,已見辱至此,豈望為人乎?」
余莫之能對,沉思良久,唯酹酒一樽,以祭花神。
另:
春日說十二個花神
農歷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清代蔡雲有詩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講的正是百花盛開為花神祝壽的景象。
歷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詠百花,弄出許多趣聞軼事來,從而造就出12個月的花神來。正所謂「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了。
一月蘭花神屈原 他親手在家「滋蘭九畹,樹蕙百畝」,把愛國熱情寄託於蘭花,並贊蘭花「幽而有芳」,且常身佩蘭花,故後人把蘭花視為「花中君子」和「國香」,把蘭花作為高尚氣節和純真友誼的象徵。
二月梅花神林逋 他終生無官、無妻、無子,隱居西湖孤山,植梅為妻,畜鶴為子。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被贊為神來之筆。梅花被譽為「國魂」和「花魁」,把它視為敢為天下先優秀品德的象徵。
三月桃花神皮日休 他在《桃花賦》,贊揚桃花為「艷中之艷,花中之花」,並以古代許多美人作比擬,使人見了桃花,猶如見到美人。由此桃花常被作為吉祥美好、美滿愛情的象徵。
四月牡丹花神歐陽修 他遍歷洛陽城中十九個花園,尋覓牡丹佳品,寫有我國第一部栽培牡丹的書《洛陽牡丹記》。牡丹花朵碩大,花容端麗,素有「花中王」之稱,後人把它作為「繁榮富強,和平幸福」的象徵。
五月芍葯花神蘇東坡 他贊「揚州芍葯為天下之冠」,任揚州太守時,看到官方舉辦「萬花會」,損害芍葯,滋擾百姓,便下令廢除「萬花會」,受到百姓擁護。芍葯是表示相互的愛情和友誼的象徵。
六月石榴花神江淹 他寫《石榴頌》雲:「美木艷樹,誰望誰待?……照烈泉石,芳披山海。奇麗不移,霜雪空改。」石榴「千房同膜,十子如一」,成熟後微微綻開一點紅唇兒,笑向人間,所以人們常以石榴作禮品,祝其子孫發達、前程無量。
七月荷花神周敦頤 他的散文《愛蓮說》高度贊揚荷花品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成為廉潔清正,不同流合污的道理規范的化身。
八月紫薇花神楊萬里 他詠紫薇雲:「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道出了紫薇優於百花的特色。
九月桂花神洪適 他對桂花情真意切,詠詩道:「風流直欲占秋光,葉底深藏粟蕊黃。共道幽香聞十里,絕如芳譽亘千鄉。」我國人民向來用桂花表示友好、和平和吉祥如意,青年男女則以桂花表示愛慕之情。
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 晚年居故里蘇州,隨地就勢築亭建榭,遍種芙蓉,寫有《攜家石湖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贊美芙蓉,後人謂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民間視其為夫妻團圓之物。
十一月菊花神陶潛 棄官歸隱廬山後,種菊吟詩自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第一位頌揚菊花為「霜下傑」的人。「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菊花已成為堅不可摧充滿生命活力的象徵。
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 孫他寫的水仙花前賦後賦千餘言,把水仙花描寫得十分美麗可愛,現人們還以水仙為「純潔愛情」的化身。(摘自《大公報》李盛仙文)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difang/1080308.htm
9. 誰有中文版的《蘭花譜》電子書急用
俺有
官方給你個回家吧
10. 請舉一些古人愛花的例子(有資料來源更好),還有喜歡吃花饌的人~~
古代素菜的一個部分。既利用四時花卉做成菜餚或點心。是我國勞動人民、醫學家與烹飪師的一大創造。起初,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源於撫秦。由於對花卉性狀和食用、醫用價值的不斷認識,因而花饌得以興盛與發展。唐以前,花饌譜多散見於本草學、食學與文學書籍中,至宋代始專類列譜。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載花饌十五種,明人戴羲《養余月令》載花饌十六種,近人徐珂《清稗類鈔》載花饌十四種,1987年中國食品出版社版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提供十九種名花烹制的葷素菜餚,共一百二十八種。古今花饌,不僅富有營養、醫療價值,且千姿百態,極富詩情畫意,具有審美的價值。其中,有菜餚,有點心;有以花卉作主料者,也有作輔料者;有的作香料,有和作色劑;烹飪法則以煎、炸、氽、蒸為多。戰國楚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九章.惜頌》:「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芳。」王逸註:「言已乃種江離,蒔香菊,采之為糧,以供春日之食也。」洪興祖補註:「糗,干飯屑也。」又如《山家清供》所列有:梅花湯餅、錦帶羮(文官花)、紫英菊(春采)、檐卜煎(梔子花)、蜜漬梅花、金飯(菊花)、梅粥、櫻桃、雪霞羮(芙蓉)、石榴粉、廣寒糕(桂花)、牡丹生菜、不寒齏(梅花)、素醒酒水(梅花)、菊苗煎。《養余月令》所列有:暗香湯(梅花)、腌韭花、面拖玉蘭花、台菜花、槐樹花(春采)、松花、甘菊花、茉莉湯、黃香萱、蓮花醋、蓮花曲、天香湯(白樨)、腌桂花、丹桂糕、菊酒、芙蓉花豆腐。《清稗類鈔.飲食類》所列有:晚香玉竹羮蓀、梅粥、面拖玉簪花、藤花作餡、玫瑰花作餡、廣寒糕、蒸梔子花、拌金雀花、夜來香入饌、紅香綠玉、鳳仙花炸麵筋等。《花卉入餚菜譜》列有:蘭花火鍋、梅花玻璃魷魚羮、杏花燴三鮮、玉蘭花扒魚肚、桃花魚片蛋羮、梨花雞淖魚翅、牡丹花爆雞條、玫瑰香蕉、玫瑰銀粉絲、槐花芝麻餅、月季花翡翠蠶豆、茉莉花葉燴荷包豆腐、茉莉花熏雞、荷花棗泥卷、鴛鴦觀荷花、桂花芋頭、軟炸甘菊苗、菊花魚翹、蠟梅豆腐敗湯、蠟梅玻璃雞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