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填詞
㈠ 木蘭花慢 辛棄疾 全詩和翻譯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詠月詩不可勝計,詠月詞也多得不可勝數。但是,真正能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卻並不很多,如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而辛棄疾的這首仿屈原《天問》體的《木蘭花慢》詞,由於它打破了歷來詠月的成規,發前人之所未發,充分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新精神,而別具一格,成為千古絕唱。 戰國時代,楚國大詩人屈原曾寫過一篇《天問》,全篇是對天質問,一連問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辛棄疾使用《天問》體,而創作的這首《木蘭花慢》,構思新穎,想像奇瑰,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人不同,他不思鄉,不懷人,不弔古,而是緊緊抓住黎明前的剎那時間,像偉大詩人屈原那樣,馳騁想像的翅膀,連珠炮似的對月發出一個個疑問,把有關月亮的一些優美神話傳說和生動比喻交織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絢麗圖畫,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他那妙趣橫生的發問是:今晚的月亮是多麼可愛,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裡去呢?接著又問:是另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邊剛好看到你升起在東頭呢?還是在那天外廣闊的宇宙,空無所有,只有浩浩長風把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飛入天空的寶鏡,卻不會掉下來,難道是誰用一根無形的長繩把它系住了嗎?這些問題,問得異想天開,而又饒有興味。傳說後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以奔月,離開人間而獨居於廣寒宮。於是,作者又發問:月宮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沒有出嫁,不知又是誰把她留住了呢?聽說月亮游過海底,可又無從查問根由,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發愁。我怕大海中萬里長鯨橫沖直撞,會觸破月宮的玉殿瓊樓。月從海底經過,會水的蝦蟆不用擔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學會游泳呢?如果這一切都安然無恙,那麼,又為何逐漸變成彎鉤模樣?詞人這一連串的發問,把讀者帶入了富於浪漫色彩的神話世界,想像新奇,幽默而又嫵媚,問得奇,問得妙。 當然,稼軒寫這首詞不只是馳騁藝術才思而已,其中也有著作者對客觀自然現象的深入觀察,作出了大膽的猜測。在詩詞中,向月亮發問,前已有之,不算什麼發明創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幾時來,我今停杯一問之」,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然而,這首詞中所提出的一些疑問,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現象的大膽猜測,卻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繞地球旋轉這個科學現象的發現,曾引起天文學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詞人辛棄疾在觀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時,已經隱約猜測到這種自然現象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一向被推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謂「豪」,就是豪縱跌宕,橫絕古今;所謂「放」,就是雄放恣肆,別開天地。辛棄疾的詞,的確達了這種境界。他這首用《天問》體寫詞,通篇設問,一問到底,這在宋詞中是一創格,表現出作者大膽創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它打破了詞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氣對月發出一連串的疑問。詞的用韻也完全適應豪縱激宕的感情,讀起來一氣貫注,勢如破竹。並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詞,使詞這種形式更能揮灑自如地表現思想感情,給作品帶來不可羈勒的磅礴氣勢。並且,這首詞還有其另外一層含義,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徵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姦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4]
㈡ 求大陸版花木蘭的片尾曲,是由《木蘭辭》改編的
主題曲:天下大亂 蘇慧倫
老天搞不定 命運我自己擺平 善解人意 百無禁忌
愛久會麻痹 不愛也沒有關系 稱兄道弟 不傷感情
天不靈 地不靈 天下大亂發神經 你太入迷 我太清醒
十萬八千里
我乾杯你隨意 管他野火燒不盡 今夕何夕 隨心所欲
無事一身輕
雲淡風也輕 花飛花舞花滿天 色不迷人人自迷 霧里看風景 愛與恨分明 風里來 浪里去
別在意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CC%EC%CF%C2%B4%F3%C2%D2&lm=-1
---------------------------------------------------------
片尾曲:我也有懦弱的時候 陳慧嫻
每天醒來又面對繁忙的新一天
我的工作似永遠也忙不完
你每一天也給我打電話三兩遍
我休息了你也會陪在我身邊
我生活里的一切都很理想
我心底里的世界卻不一樣
我也會彷徨也會失去方向
我不是你想得那麼堅強
我心底里的需要你不明了
我心底里的懦弱你沒照料
我真正渴望不是自主自由
我只要你的溫柔一點已足夠
****音樂****
每天路過街角處那一家小花店
我總停步在窗前呆坐半天
我想每個女人都渴望有這一天
醒來發現美麗玫瑰放在床前
我也有懦弱的時候可知道
yeah……
需要你照料
woo……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CE%D2%D2%B2%D3%D0%C5%B3%C8%F5%B5%C4%CA%B1%BA%F2&lm=-1
㈢ 就一篇《減字木蘭花》原創填詞~謝謝
獨酹江月,山間清風拂誰面?
清酒滿樽,花前月下相思淚。
長亭離別,山水不知送幾程?
折柳不留,明年今日再相逢。
剛剛寫的離別詩,望採納
㈣ 木蘭花令 是納蘭性德自己寫的嗎 我同學硬說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後人填詞
是他本人寫的啊,都流傳了這么久,必是作家本人所寫
㈤ 減字木蘭花有必須對仗句嗎
減字木蘭花是詞牌名,詞相對於詩而言對於對仗的工整性並沒有太大的要求,只是對於韻腳的掌握更嚴格,每個詞牌都有特定的韻腳。
㈥ 減字木蘭花 梅花似雪
古代女曲家也經常吟梅題梅,如會稽(今紹興)歌女洪惠英,其生平幾無可考。有一次,她在宴席上唱了一首自己填詞的曲子:
梅花似雪,剛被雪來相挫折;雪裡梅花,無限精神總屬他;梅花無語,只有東風作主。傳語東君,且與梅花作主人。
唱完了,她又說:「梅者,惠英自喻,非敢僭擬名花,姑以借喻;雪者,指亡賴惡少也。」原來她剛進府一月,竟四、五次遭到流氓無賴的胡攪蠻纏,故而她作曲詞以自衛。其才其品,就像她筆下的梅花。
㈦ 為什麼宋代好多女子寫的詞都沒有詞牌,並且都為《減字木蘭花》
你的問題問得很好,可見你的觀察很細,因為一般情況下,如果說到詞代女詞人,人們想到的往往是李清照,即易安居士。你能觀察到其他女性詞人(雖然名氣不大,多數是曇花一現),真是難能可貴。你的例子找得也很好,我在回答你的問題時,也幫助了我自己,因為我正在寫一篇關於宋詞論文,上網查資料時發現了你的問題,於是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之所以宋代好多女子寫的詞都沒有詞牌?
是因為:
女性在封建社會不受重視,受教育者少之又少,能進行創作的則更少了。她們的作品也多數不被認可。所以傳世量不多。有些女性文人,再進行所謂的詩詞創作時,態度也不端正,只當游戲而已。故詩詞格律一般不夠精嚴。有時寫作時並不想好詞牌,而是詞牌套用。故出現很多詞無牌的現象。但這種情況在宋詞中也是不多見的。一般情況下,即使無牌,後人也可以根據其詞的格律,猜出詞牌名稱的。
之所以很多詞牌為《減字木蘭花》,是因為:
宋代的女性詞人不多,頂頂有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其他所謂女性詞人,多數為歌女(如你舉的例子中的淮上女就是一歌女)民女(蔣興祖女應該就是此類,但我沒聽過此人,只是從按照宋女詞人命名的方法推斷,她應該是蔣家後人)等。宋代的娼妓文化是很興盛的,歌女們演唱的曲子,實際上就是詞。到如今,宋代詞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還記載著一些詞的曲譜。王菲在春晚上(哪年的春晚我忘了)唱的蘇軾的《水調歌頭》雖然不是還原古音,但其節奏和宋詞長調的唱法是相吻合的——這都說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那麼,既然我們今天有流行歌曲,那麼宋時也有流行歌曲!
《減字木蘭花》這個詞牌的母本是《木蘭花》。《木蘭花》這首詞就詞牌而言,是小令,小令的特點就是演唱時節奏短促,歡快,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民間小調,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俗曲,這樣的曲子自然只適合民女或歌女演唱了,正因為是在民間流傳,波及面大,上口容易,所以人們紛紛效法其格式,進行填詞創作,再加之本身曲子的特點,在當時的特定人群中流行是自然不過的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木蘭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體,本調只四十四字,以示較原調字數為減,故曰[減字木蘭花]或簡稱曰[減蘭]。因為其字少,律寬,所以深受女子喜愛,畢竟在宋代,受過教育有女子不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困惑。
㈧ 我填的減字木蘭花 希望修改評價下
意境不錯!
1.「綠水花肥」結構不對稱,「水綠花肥」較好吧
2.沒有押韻啊,僅從「飛」「林」二字都沒有押韻一致
㈨ 宋詞 木蘭花 作者詳細介紹
木蘭花是個詞牌名,如同曲調一樣。為這個詞牌填詞的作者有很多,如:
秦觀(1049—1100),字太回虛,後改字少游,別號邗答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其詞遠紹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響,詞風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情韻兼勝,語言淡雅,音律諧美,饒有餘味,藝術成就很高,是「出色當行」的婉約派詞的代表人物。有《淮海居士長短句》。
木蘭花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綉簾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
㈩ 哪位老師給我講講「減字木蘭花」的壓韻問題,謝謝~
填詞需參考清代戈載所輯的《詞林正韻》,你所舉的這些字除「堪」字外其餘均屬於第七部,在同一韻部,但有平聲也有仄聲。其中斷、慣、倦都是仄聲,而寒、難都是平聲,填詞平仄是不可通押的,仄聲中也只能上去聲通押,而入聲單獨成韻,這些你都需要特別注意。
「堪」屬第十四部,不可與其它字通用,在古音中「堪」字收-m尾,而其餘各字均收-n尾。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m尾字已經消失,都進入到-n中,才會出現出現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