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胭脂色
⑴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朦朦細雨中
二月孤庭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代詩人陳與義《春寒》
⑵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打一生肖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打一個生肖,猜生肖答案覺得也許是 :牛。。因為,海棠不惜胭脂色,就可以猜是:牛。。
⑶ <海棠不惜胭脂色>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海棠不顧惜她那美麗的容顏,獨自站立在蒙蒙的細雨中;也許是她有所期待吧?
⑷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是什麼意思
海棠不顧惜她那美麗的容顏,獨自站立在蒙蒙的細雨中;也許是她有所期待吧?詩句用擬人的手法,將嬌艷的海棠比喻成孤立在細雨中的美人,生動而餘味悠遠。
⑸ 杳杳海棠胭脂色,疏疏蘆葦舊江山是什麼意思
你這兩句是仿寫的古人作品。
原詩詞為唐·鄭谷〈江際〉詩:「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
杳杳是昏暗朦朧,不清晰的意思。疏疏是稀疏的樣子,也有朦朧的意思。
從字面來看你改了之後的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海棠朦朦朧朧的帶著一些胭脂的色彩,稀疏的蘆葦仍然連著片延伸向遠方。
《江際》
作者:鄭谷
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
那堪流落逢搖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
兵車未息年華促,早晚閑吟向滻川。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
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
⑹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的作者是
宋代詩人陳與義
⑺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的全詩及作者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⑻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出自哪裡
出自宋·陳與義《春寒》。詩句描寫海棠花開於蒙蒙細雨中、花紅恰似美人塗過的胭脂的情態。「胭脂色」,讓人由花及人,想起美人兩腮紅紅的姿色;「細雨中」,讓人由花雨中低垂之態,聯想到美人低頭回首的朦朧嬌羞之美。詩句給人想像的意境極大,讓人回味的地方也很多。
⑼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的意思
意思是: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之中。
出自南宋陳與義《春寒》,原文為: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刮風,料峭春寒還未結束,讓人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之中。
(9)海棠胭脂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建炎三年(1129年)。當時,南宋朝廷初建未穩,尚在風雨飄搖之勢,金兵大有席捲江北之際。詩人被迫避亂於岳州,借住於郡守王接後園的君子亭,自號「園公」。是年春二月,詩人看到園中獨立於春寒細雨中的海棠,不由得感物起興,推人及花,寫下了這首詩。
思想主題:
詩的前兩句寫二月里風雨凄凄,春寒料峭;後兩句寫園中的海棠卻冒雨盛開,無限生機,給作者以啟迪和鼓舞。全詩借海棠以詠志,表達了詩人經受壓迫被迫漂泊他鄉,卻仍舊如海棠一樣雅緻孤高,不畏權貴。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
詩尊杜甫,也推崇蘇軾、黃庭堅和陳師道,號為「詩俊」,與「詞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前期清新明快,後期雄渾沉鬱;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豪放處尤近於蘇軾,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⑽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出自哪裡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出自宋代陳與義的《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風,回春寒未了怯園公答。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注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於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嶽陽市。
園公:詩人自註:「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