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百善荷花池

百善荷花池

發布時間: 2022-01-15 09:40:35

A. 湖南長沙的三王街的名字來歷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一步兩搭橋在天心區,是條小巷,西起磨盤灣,東到小樂嘉巷,是唐代長沙城護城河經過之處,護城河上有兩座並列的橋,間隔距離僅一步之遙,故稱「一步兩搭橋」。

在定王台現在的解放中路立交橋處,曾有一井,長沙地方方誌載「此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翁入汲,洪然有聲,俗稱平地一聲雷」,此井又名雷打井,後街以井命名為「平地一聲雷」。

其實撈刀河原名澇塘河,至到清初的地方史志都載有澇塘河名,因民間關公戰長沙的故事被流傳得活靈活現,慢慢地這條河流也跟關公扯上了關系,說是關公戰長沙使用拖刀計,不小心他的青龍偃月刀掉進了河裡,
派周倉去撈了回來雲雲,於是澇塘河的名稱逐漸演變為「撈刀河」了。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責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qiong

B. 求長沙一些地名來歷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責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窮。本書之末便附有這樣一篇《長沙地名賦》,相傳為清康熙年間湖南巡撫趙申喬所作,讀者不妨一讀。

C. 長沙的朝陽路怎麼得名

沒有,旁邊有個朝陽小區,估計因此得名!~
下面有長沙地名來歷的介紹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責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窮。本書之末便附有這樣一篇《長沙地名賦》,相傳為清康熙年間湖南巡撫趙申喬所作,讀者不妨一讀。

D. 請大家幫忙告訴我長沙的郵編是多少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1

曙光中路� 單1~99 五里牌 豬婆凼 窯嶺東村、南村
朝陽路 朝陽街 朝陽前街、後街 向韶街 向韶村 八一路新村
東風管區 八一路� 雙2~168 解放東路� 雙2~300 遠大一路� 單1~77
解放東路� 單1~227 人民中路 雙402~770 王公塘 五一大道� 雙2~328
曙光路 祗園庵 燕山街 1~119 曉園路 曉園巷
曙光中路� 雙16~32 遠大一路� 單2~86 上、下曾家坪 朝陽一村、二村
車站路 蓉園路 灘頭坪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2

由義巷 四中里 四端里� 孝友里 豆豉園 吳家坪 縣正街 席草田
永遠街 永遠里 新建巷 樟樹園 趣園巷 下六鋪街
錫慶里 路邊井 燕子嶺(東區) 小樂嘉巷 小古道巷… 晏安塘橫街 晏家塘…
西湖路 西學巷 學院巷 城南西路 雙148~大號 芙蓉巷 蘇家巷 張家巷�
洪家井 馬廠巷 德厚里 樊西巷 學院街二府坪、三府坪�
天鵝塘嶺 太乙村 益仁巷 小雨廠坪 白沙里 白鶴觀
楚湘街 金家碼頭 馬王街 牆畔祠
公路局坪 化龍池 書院路麻園塘 沙家巷 壽福巷 東茅街
礦冶磨子山 鄒家老屋� 馬益順巷 廣安里 磨盤灣 天心游路鐵路邊
糧道街 湘清別墅 小瀛洲 耕耘圃 臬後街 流水溝�
都正街一~四條巷 楚湘街一~五條巷 光裕里 機坊巷 黃興南路二條巷
天心游路 天心巷 小碼頭 白沙嶺街 東文廟坪
何家巷 出入是門 右石門 成仁街 衣鋪巷 衣鋪街� 馮家灣
清泰祠 清香留 清香里� 天心街 天心裡 香鋪巷 響柯巷 永湘新街 玉和園
白沙游路 白沙街 百花村 多福里 鳳棲園 城南西路 單41~大號
靈官渡街 靈官渡� 勞動西路� 雙2~160 松柏里 書院巷
硝廠巷 宇仁里 吊馬庄 唯善里 老龍井
崇德里 樂新巷 樂善巷 小橋子 旭鳴里 觀音井
燕子窩 燕子窩菜園… 育英街 河邊巷 麗都巷� 樟樹園 大高碼頭
勞動西路� 單1~201 六十碼頭 福臨巷 福勝巷 福德里� 桂花井
靈官巷 仁和里 仁美國 上、下永州碼頭 上黎家坡大巷子
堂皇巷 堂皇里 向家灣 登仁橋 登隆街 古井巷 古稻田
興隆庵 修文街 學宮門正街 學院街… 坡子巷 坡子街 居仁里�
姚家巷 裕敏里 銅鋪街 銅鋪巷 白沙游路鐵路邊
福勝街 福臨街 豐盈里 豐盈西里 陳家井 南牆灣 南沙井
扇子巷 畔江里 唐家灣� 上、下黎家坡 烏春巷 司門口
沿江大道 1~101 一人巷、一步兩搭橋� 左石門 左東園 左家井� 小西門下河街�
火葯局 火後街 獅石巷 保安巷 太平街� 1~6 8~10、12 岳華里
正新街 天鵝游路 天鵝塘 圍牆背 沙河街 沙河巷� 白沙井鐵路邊 白果園�
白沙巷 白鶴巷 白沙嶺 白沙井 碓坊里 白沙路� 雙110—大號
金井巷 金線街 金庭里� 民主巷 民建村 木牌巷 木牌樓 仁園巷
燕子嶺正街 燕子嶺村� 半湘里 半湘巷 半湘街� 高正街 吉慶巷 吉慶里
建湘巷 1~42 傅家巷 妙高峰南村 妙高峰… 里仁坡 里仁巷 里仁園�
南村巷 南九如巷 師敬灣 文明巷 熙台嶺 碧湘里 碧春巷�
平礦局巷 西文廟坪 西陵里 小金線巷 小高碼頭… 白沙路� 單161—263號
朝陽里 朝陽巷 大椿橋 都正街 大古道巷 大樂嘉巷…
黃興南路 解放西路� 雙310~大號 石門坎 石井巷 妙高峰嶺
織機街 織機街鐵鋪巷� 蔣家碼頭 古潭街 甘棠址 敦仁里
和平巷 和樂街 青山祠 三王街 廣福里
五一巷 枯餅巷 總鋪巷 勞動里 勞動新村 豐泉古井
朗公街 通德巷 栗茂巷� 解放西路� 單175~大號 上、下碧湘街 社壇街 紐家巷
新坡子街 新坡子橫街� 泉斯井 祝威崗 裕農街 晏家塘茶館巷 晏家巷�
引鋪巷 雲泉里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3

四方坪 史家坡 王家壠 磯瓦池後街、前街 日化村
工人新村 福安垸 黑石頭路 磯瓦池正街 磯瓦池…
何家沖 九尾沖 靳家沖 福安鄉
澇湖圍 廖家渡 瀏陽河路 1~149 陡嶺路 陡嶺支路
石灣沖 瀏河村 勝利村 勝利先福 長撈公路
東風一村 二村 德雅路� 1~1067 沿河村 洪山廟
磯瓦池橫街 絲茅沖 白茅鋪 鴨子鋪
利沿村 郵電村 先福村 德雅路� 2~1226 馬廠
月湖 黑石渡後街 黑石頭… 磯瓦池大巷子 簡車壩 喻家沖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4

正塘坡 新中路� 單9~完� 雙4~完 雨花亭鄉 燕子嶺(南區)
木蓮沖 新塘沖 井灣子 井灣路 石馬鋪 石馬村
爛泥沖 香樟路 北沖尾 紅星村 韶山路� 單119~完 老雙140~完�
雨花亭鄉 大塘灣、老屋岸子組� 雨花亭鄉 石馬村 中目蓮村 鐵院荷花村
黃家沖 青園路 上、下目蓮村 雙塘
蘆家沖 鐵院梅嶺村 碧灣碼頭 雨花亭鄉 蝶子坡、羅家老屋組�
南泥路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5

左局街 左局巷 尹家巷 毛祠巷 惜字公庄 惜陰里 玉泉街 玉皇里 玉皇巷�
五一大道� 單437~809 雙鴻里 下河街 製造局巷
西長街 西牌樓 西齋巷� 益清里 益民巷 校門園� 梓園 裕厚里 儲英園
西園井巷子 西倒脫靴� 胥樂園 恆香花園 五一大道� 雙186~完 沿江大道 102~270
照牆巷 照磨巷 蔡鍔中路 芙蓉中路一段� 單431~613 建湘中路(除358)
落星田 落棚橋 謝祠坪� 民主東街、西街、後街… 鯰魚套 楠木廳 千福林
聚奎園 聚福園 壽星坪 壽星街 熙樂園 肇家坪 泰安里 泰潤里
小桃園 小吳門 中山東、西路 倉後街 成功街 連升街
豐裕街 水道巷 荷花池新村 荷花池… 復初里 民主村 民利村
桂蘭園 煙霞庵 般若庵� 接貴街 紫東園 紫竹林� 馬家巷 天尺閣鐵路邊
明月池 明德村 永興街 永清巷 幸福里 東魚塘街
高升門 高鳳門 福內堆 福星門 局關祠第一村 局關祠� 北牆灣 北楊家巷
茅棚街 茅亭子 白沙路� 單265—大號 城南西路 雙104~146 三貴街 三宮殿
榮記里 榮陽里 民主後街一條巷 水月林 水道街居民點� 十字橫街
中山西路居民點 二倉里 又一村 福慶巷 福源巷 保城堤 保安里
東慶街 建湘南路 建湘里 北正街 北正巷 北中里� 蔡鍔北路� 單1~393 雙2~390�
更生坪一~七條巷 盤樂園 游擊坪 紫荊街� 清水塘路 解放西路� 雙2~308
閩省巷 西園 西園北里 西梧桐� 一路吉祥 群力里 群勝里
太平街� 雙14~完 正義里 新風街 新運街 便河邊 活源里
蔡鍔中路一~四條巷… 草葯鋪巷 草牆巷 光華里 郭家巷 郭家坪
高家巷 高井街 鐵路側� 吉福街一條巷 西安里 明星里 回龍巷
栗木巷 展覽館路 水風井 瓦屋街 鍾表巷
草上牆灣 崇文里 崇聖里 崇興里� 富雅坪 富雅里 更生坪前巷
含英里 縣府坪 皇倉灣一~三村 長壽里 長春里 高升坪 高升巷
螃蟹井 螃蟹橋 螃蟹嶺� 青石井 孫家橋 營盤街 犁頭前街、後街�
文星橋 文星里 碓坊巷 戥子橋 芙蓉中路二段� 雙2~88 福慶街 福慶後街
古家巷 東方巷 解放西路� 單1~155 活源巷 活源橋
鞋鋪巷 潮宗里 潮宗街� 巡道街 巡道巷 史家巷� 螃蟹橋後街 玉皇坪 樂古道巷
藩後街 藩正街 藩城堤� 吉祥巷 吉祥巷橫街… 東興園1~3條巷 梅園
上、下胡家花園 怡長街 怡園 友愛村 尚德街 范祠巷 忠信園�
茶館巷 葯王街 賜閑湖 稅務局巷 道巷子 敦獎里 敦仁巷� 更生坪 更生坪後巷…
春風街 姚正街 碧灣街 邵陽坪 何家坪 小西門下河街� 雙40~完
協和里 聽桔園 義馬頭 新風里 新勝里 新生里� 桃園里
懷清里 希賢里 燎源巷 澡堂巷 濂溪里� 清水塘居民點 軍輪碼頭
綏福巷 輝煌巷 王家巷 王祠巷 湘村裡 湘清里 興心裡 興漢門
糟坊巷 戴祠巷 走馬樓 軒轅殿 李公廟� 五一大道� 雙684~982 一倉里 一元里
太傅里 太平里 堤下街 東門捷徑 教育街 鄂省巷 培元橋�
苗園里 定王台 紅牆巷 南陽街 書鋪巷 三公里 三勝里
同仁里 文運街 伍家井 伍家井1~2條巷� 小東茅巷 小喻家巷…
順星橋 順星里 展覽館路居民點 平地一聲雷 潮宗巷 潮宗街居民點�
稻穀倉一條巷 稻穀倉� 府後街一~三條巷 蔡鍔中路居民點 胡家菜園
解放巷 解放路 局後街 肉鋪巷 旭日村 司馬里 司馬橋
四家井 牆灣子 學宮街 芋香巷 芋園 當鋪巷�
八一路� 雙544~完 寶南街 德福里 履道巷 衡清里 衡清里居民點�
皇倉灣 會昌里 江寧里 南大路� 單205~完� 雙222~完 戥子橋一條巷 雷家園
謙吉里 黃興中路 黃泥街 瀏正街 師祠巷
望麓園居民點 望麓園� 永興街鐵鋪巷 體育館路 魚塘街 線鋪巷
大西門上河街 福康里 福慶坪 富雅里一條巷 富裕街� 互助巷 允家巷
吉慶街 吉福街 如意街 書鋪巷 九儀里 九如里 學宮街一~八條巷
鹽道坪 通泰街 儀庄巷 草河街 草牆灣 長治路 長康路 長新巷�
孚家巷 吳祠巷 芙蓉中路一段� 雙440~544 府後街 府中里 六堆子
老照壁 老照壁1~3條巷� 天心路 中山路 中山裡 菜場坪 菜根香
東厚里 東興園 東牌樓� 鳳凰山 福善巷 福興巷 茅亭子一條巷
斗姥閣 建湘巷 43~完 炮隊坪後街 車鋪巷 鳳儀園
三興街 三泰街 新安巷 石英園 先進里 先鋒廳
自力巷 自由里 心安里 衛國街 王家坪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6

銀盆南路� 單1~237 銀盆南路1~89 咸家湖路 單1~335… 桃子湖 桃子湖路
咸家湖 五里堤 五教齋 新民路 新至善村 赫石坡 瀟湘北路
麓山路 麓山村 赫石南村、北村 周家檯子 金華坪居民點 金華坪�
桔洲中村 桔洲路 熊家沖 槐樹坪 塘山坳 桔子洲頭 桔子洲尾…
譚石路 譚佳沖 黃泥塘 窯坡山 窯坡巷 學堂坡
紅泥巷 紅泥山 里仁村 細塘坡 師大北村
咸家湖路 雙2~808 向陽坡 吳家大塘 小沖院子
石嘴子 石佳沖 高葉塘 高坡 三角塘(河西) 王家洲
桔洲航電宿舍 橋灣里 望月村 望月湖 至善村 合作村
楓林一路 月華街 月宮街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7

雨花亭鄉 王家沖組 新建東路、西路 營山巷 犁子山 楓樹山 楓樹岸
韶山路� 單49~117 雙48~138� 赤崗路一村 曙光中路� 單103~大號 韶山北路� 單281~507
唯物嶺 雨花亭 雨花路 上、下麻園灣 東塘
橫沖子 老龍街 妹子山 勞動中路 雙2~360
造化塘 厚生里 王家沖 砂子塘新村 砂子塘… 雨花亭鄉 赤崗村
梓園路 赤崗沖 小林子沖 桂花路 桂花村
麻園灣 曹家坡新村 南大路� 單1~157� 雙2~192 韶山中路 雙2~744
赤崗北路、南路 馬王堆鄉 桂花村 侯家塘 勝利路~五條巷
勞動中路 單1~137� 左家塘 勞動東路 單1~137… 韶山北路� 雙284~486
曙光中路� 雙86~大號 長嶺上 韶山中路 單1~623 長塘里小區2~5片 …
勞動東路 雙2~200 勞動西路� 單359~589 桂花一~二村 馬家沖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8

新碼頭路 新河南堤… 油鋪街 羅湘里 新北站 新河北堤 喜鵲橋 彭家井
沿江大道 271~完 百善台 團結巷 慶和里� 潘家坪 群英巷
北橋新村 三角洲 三角塘 小王家巷 新唐家巷 新民巷
十間頭 十間頭後街… 竹山園 東風路� 外湘春街
開福寺路 伍家嶺路 伍家嶺 躍進巷 輔仁村 北二馬路 北站路
上麻園嶺、下麻園嶺 … 新河村 新碼頭 鹽倉街 文化巷
國慶慶村 老唐家巷 老新河 廖家灣(北) 熙寧街
蔡鍔北路� 單395~完 雙392~完� 桂花園 南粉牆 建湘新村
毛家橋 工農街 集中里 腈佳巷 三角岔
長春巷 大王家巷 上、下潘家坪 瀏家沖 瀏家村
勞動巷 雙合巷 幸福橋 麻園嶺
瀏陽河路 150~完 鐵佛東街 合作巷 鳳咀路 風華巷
芙蓉北路 木碼頭 留芳嶺 留芳里 湘春路 湘春巷 湘春里�
文昌閣 文德里 趙家坪 芭茅洲 新河路 新河正街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09

文化村 新中路� 單1~7 雙2 殷家沖 上、下新市街
柏家河 修業村 雨花亭鄉 新開村 豹子嶺
雨花亭鄉 石人村 石人村 石人沖 滑油塘 雨花亭鄉 戴家沖、殷家沖組�
新建村 新開鋪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1

韶山路� 單1~47 雙2~46� 新軍巷 新生村 新軍路� 宜蘭園 余慶里 余慶街 迎賓路�
五一大道� 雙260~272 余慶里一~三條巷� 喬庄小區一片 黃泥坑 黃土塘
芙蓉中路一段� 單615~659 解放中路� 雙2~334 長塘里小區一片 韭菜園一條巷 韭菜園�
芙蓉中路二段� 單1~115 窯嶺西村 窯嶺 唯物巷� 文藝路 燕山嶺
復興街 九如巷(東) 上、下宜園 洪家井 桐蔭里 袁家嶺� 積厚里
廣濟橋 解放中路� 單1~297 人民中路 雙28~400 校正街 校橫街
識字嶺 燕山街 120~完 八一路� 雙170~542 東二里牌
五一大道� 雙330~682 南元宮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2

嶽麓山鄉 靳江 天馬 左家壠� 艷山村 嶽麓山鄉 趙洲港
左家壠村 甘棠村 甘棠樓 和平村(河西) 新棠村 新屋村
魚灣市 蔭馬塘 洲尾子 柏家洲� 金牛嶺 鐵籬笆 桃花嶺
岳南新村 岳南村 鳳凰西村 鳳凰山(河西) 嶽麓山
天馬山 天馬山村 老蟲坡 黃鶴村 梅龍巷 立新村 龍回塘
麓山南路 麓山門 藕塘� 象鼻嘴 靳江村 靳江河 登高路 董家沖
樟樹門 杜家塘(麓山南路)� 牌樓路 集賢村
楊家壠 洪塘子 五星村 許家洲
民主村(河西) 曾家坡(河西)牌樓口… 炮檯子 桃花嶺 五星 黃鶴村�
順塘坪 順塘 王家灣 馮家沖 楓林村
科學新村 枇杷塘 豐順垸 牛心塘坡 勝利樓
桃源村 桃花嶺村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3

佑母塘 邱家灣 銀盆南路90~完 嶽麓山鄉 石嶺塘 岳華 觀沙� 銀盆村
豬槽坡 銅盆湖路 銀盆南路� 雙240~完 銀盆北路 銀盆嶺路… 長茅嶺
石嶺塘 石壩 石壩村� 土城頭 土城 岳化村 岳華村 邊洲圍路 邊洲圍新村�
牆腳下 竹山屋場 嶽麓山鄉 銀盆嶺 茶子山村… 三汊磯金城村
觀沙嶺村 觀沙嶺 六溝壠 雙百路 雙百村 銀花路 銀盆嶺
獅子嶺路 獅子街 北津 三汊磯新村 老鴉沖
桐梓坡路 蚌塘圍子… 銀學村 銀建路 傅家洲村 傅家洲 高桂沖
石嶺塘路 石嶺塘村… 五馬奔槽 道林沖 茶子山村
獅子坡 獅子嶺 裕湘路 裕湘村 廠後街 大沖 大巷子
黃泥河 黃泥河路 孫家坡(河西) 半里街 三汊磯正廣街 三汊磯
岳銀一~六村 大路坪 大塘新村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4

自然嶺 雨花亭鄉 蔣家老屋組 雨花亭鄉 齋子沖 杉樹坡組� 馬王堆鄉 友誼村
勞動中路 雙202~258 圭塘村 圭塘 勞動中路 單139~165 樹木嶺 樹木嶺路
體院路 友誼村 麻塘橋 馬王堆鄉 圭塘村(屬洞井鄉)…
勞動東路 單139~165 勞動東路 雙202~258 新塘壠 鮑家屋場
雨花亭鄉 中間屋場、王家灣組� 雅塘沖 雅塘村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5

興隆巷 仰天湖1~3村 塘坊巷 塗家沖
裕南後街 雨花亭鄉 金盆村 茶園巷 道坡
渡口 寶塔山 金盆路� 單57~完 雙24~完� 勞動西路1~2條巷 …
回龍山 東瓜山1~3村 仰天湖正街、後街 洪山頭
城南西路 單1~39 … 工農橋 工農橋村 東瓜山 南湖港
新開鋪路� 單21~227� 雙18~178 紅旗巷 紅旗村 紅龍廟� 火把山 南二里牌
杏花園 金盆路� 單1~55 雙2~22� 茅家嘴 南大路一~二條巷
赤嶺路 掃把塘1~2村 黃土嶺正街 黃土嶺… 工農村(南)
金盆村 立新園 勞動西路� 雙162~356 廣場村
南湖路� 單1~25� 雙2~46 雨花亭鄉 烈馬組 白沙井嶺 白馬廟 芙蓉中路三段 全部雙號� (原芙蓉南路單號改)�
金盆嶺 金沙里 和平巷 棗子園 城南西路 雙2~102
黃土嶺後街 雨花亭鄉 (立新、作坊)、伍桂塘組� 古堆山 解放四村
謝家沖 磨子山 雨花亭鄉 沙湖村 鍾山裡
芙蓉南路麻園塘 上六鋪街 中六鋪街 沙坪 沙湖村
勞動西路� 單203~357 夏家沖 南湖路� 單27~完� 雙48~完 仰山裡
躍進路 芙蓉中路二段� 雙110~218 南湖巷 南中里 新開鋪路� 單229~完� 雙180~完
紅石嶺 紅石板 獅子山 書院路 勞動西路後街
趙家院子 義茶亭 望岳園 望岳村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6

新橋村 新合村 遠大一路� 單88~708 高橋村 馬王堆鄉
品字牆 品字牆管區… 陶家山 火星村 火焰村 五一東村 五一村
東屯渡 絲茅坪 團結路 人民中路 雙772~完
人民中路 遠大一路� 單79~891 火炬村 高嶺廟
畜牧管區 馬王堆鄉 高橋村(9~14組、16組)� 傅家灣 樟木壩
人民村 八一東路 春華路 馬王堆路 馬王堆

湖南省長沙市下列地區使用郵政編碼(郵編)410018

珊瑚鄉 南田坪鄉

E. 長沙市有個地名叫銀盆嶺 誰能告訴我這個名字的由來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

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貴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窮。

定王台、葯王街、馬王堆、局關祠、中山路、黃興路、蔡鍔路,追尋著一個個歷史故事;營盤街、銀盆嶺、吊馬庄、馬援巷、里仁坡、校場坪、協操坪、,則把你帶入馬蹄馳騁、威嚴肅穆的古戰爭軍事中去;

南門口、大西門、小吳門、興漢門、潮宗街、通泰街、湘春街、瀏城橋、西湖橋、培元橋、高碼頭、一步兩搭橋,勾畫出長沙版圖變遷;

碧湘街、小瀛洲、明月池、東牌樓、西牌樓、走馬樓、司門口、八角亭、三王街、西長街、藩城堤、老照壁、紫荊街,記載著馬楚王都和明吉王府的興廢及歷代王朝的更迭;

藩正街、鹽道坪、糧道街、巡道巷、都正街、游擊坪、縣正街、寶南街、臬後街、育嬰街、學宮街、學院街、文廟坪,使人對長沙古代的公署、衙門、學宮一覽無遺;

開福寺、玉泉街、鐵佛東街、千佛林、火宮殿、軒轅殿、社壇街、龍王宮、斗姥閣、太乙寺、呂祖巷、雷祖殿、玉皇坪,使人彷彿置身於香火繚繞的古宗教聖地;
朱家花園、西園、儲英園、息機園、梅園、水月林、萊根香、芋香巷、柑子園、白果園、樟樹園、荷花池,引人漫遊長沙古代的私家園林和風景勝地;

化龍池、金線街、落星田、靈官渡、平地一聲雷、回龍山、落刀嘴、鯰魚套、寶塔山、東瓜山,一個地名就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

油鋪街、衣鋪街、銅鋪街、書鋪街、織機街、鐵鋪巷、糟坊巷、糖坊巷、機坊巷、火葯局、洋火局、魚塘街、古稻田、韭菜園,則記錄了長沙古代經濟發展的脈絡。

韭菜園、五里牌、幸福橋、識字嶺、仰天湖、興漢門……這些名字無不承載著長沙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而它們的寓意也十分深邃。還有些以地理地形、家族姓氏、吉祥用語和諧音雅化為名的街巷,如坡子街、犁頭街、蘇家巷、彭家井、怡長街、如意街、清香舀、師敬灣等等,無不浸染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反映了人民祈盼幸福生活的心願。

各位看官你們能在這里找出一些可排列成數字系列、方位序列、顏色序列、五行系列的長沙街名嗎?

如半湘街...萬祠巷;一步二搭橋...十字橫街等。還有街名對聯呢。

F. 長沙市街名的來歷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一步兩搭橋在天心區,是條小巷,西起磨盤灣,東到小樂嘉巷,是唐代長沙城護城河經過之處,護城河上有兩座並列的橋,間隔距離僅一步之遙,故稱「一步兩搭橋」。

在定王台現在的解放中路立交橋處,曾有一井,長沙地方方誌載「此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翁入汲,洪然有聲,俗稱平地一聲雷」,此井又名雷打井,後街以井命名為「平地一聲雷」。

其實撈刀河原名澇塘河,至到清初的地方史志都載有澇塘河名,因民間關公戰長沙的故事被流傳得活靈活現,慢慢地這條河流也跟關公扯上了關系,說是關公戰長沙使用拖刀計,不小心他的青龍偃月刀掉進了河裡,
派周倉去撈了回來雲雲,於是澇塘河的名稱逐漸演變為「撈刀河」了。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責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窮。

G. 國學夏令營作文

7月7日早上,我迎著早晨那明媚的陽光,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了夏令營營地,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夏令營。
走進營地,我們換上文化衫,戴上營帽,似乎增加了好多精神,像一個挺拔的小士兵。這時的我,是一個真正的營員了。
來到學術報告廳,由營主任、營長們開了營,開營後,由吳海明叔叔給我們講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黃酒製作工藝、紹劇等。原來,這就是古紹興留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呀!聽完吳海明叔叔的專題講座後,扛著飄揚的營旗出發了!
我們來到了位於倉橋直街的黃酒館和城東的花雕廠。在這兩個地方,我們看掛圖、擺設,聽解說,觀雕刻。在這里,我們了解了紹興黃酒的悠久歷史和精湛的手工技藝。知道了紹興黃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被譽為天下一;知道了黃酒的分類;知道了紹興黃酒的年代越老越珍貴;也知道了女兒紅的來歷。工藝師們對花雕酒壇的精雕細琢,更是讓大家贊嘆不已。
下午,我們來到浙江紹劇團,欣賞大哥哥們表演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大哥哥們的精彩表演,讓我們在台下的觀眾笑聲不斷,掌聲不斷,叫喊聲不斷。
回到營地,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知識大沖浪」,大家你問我答,爭先恐後。他們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都深深地銘刻在了我的心裡。通過這次夏令營,讓我對家鄉紹興了解得更加深刻了。這個夏令營,在一句又一句「太好了」中結束了。
閉了營,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夏令營營地。

H. 有來歷的路名

長沙路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一步兩搭橋在天心區,是條小巷,西起磨盤灣,東到小樂嘉巷,是唐代長沙城護城河經過之處,護城河上有兩座並列的橋,間隔距離僅一步之遙,故稱「一步兩搭橋」。

在定王台現在的解放中路立交橋處,曾有一井,長沙地方方誌載「此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翁入汲,洪然有聲,俗稱平地一聲雷」,此井又名雷打井,後街以井命名為「平地一聲雷」。

其實撈刀河原名澇塘河,至到清初的地方史志都載有澇塘河名,因民間關公戰長沙的故事被流傳得活靈活現,慢慢地這條河流也跟關公扯上了關系,說是關公戰長沙使用拖刀計,不小心他的青龍偃月刀掉進了河裡,
派周倉去撈了回來雲雲,於是澇塘河的名稱逐漸演變為「撈刀河」了。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責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窮。

I. 開福區的情況

「先有開福寺,後有長沙城」。開福區位於長沙市北部,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總面積188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轄一場兩鎮十二個街道辦事處,是長沙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發展空間和潛力作大的城區。

開福區有著令人神往的人文魅力。這里有聞名中外的「西漢文明」,有環境幽雅的烈士公園,有氣勢恢弘的金鷹城、國際影視會展中心,有充滿異域情調的世界之窗,有異趣橫生的海底世界。區內名街老店眾多,人文景觀獨特,歷史名勝、自然風光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處處洋溢著濃郁古樸的楚漢風情和多姿多彩的湖湘風韻。

開福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全區擁有快速便捷的水陸空交通網路,霞凝新港碼頭吞江達海,京廣鐵路貫穿南北,319國道橫貫東西,長永高速公路直達黃花機場,湘江一、二橋和月亮島大橋飛架湘江兩岸,五一大道、芙蓉北路、湘江大道、黃興北路、展覽館路、四方大道和一、二、三環線縱橫交錯,火車北站、汽車北站、省廣電中心、湖南日報匯集於此,使開福區成為省會長沙的交通和信息樞紐。

開福區有著流金溢彩的創業平台。全區存量土地佔長沙市存量土地一半以上,是長沙最具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城區。建設中的青竹湖外商城將形成一個生態環境一流的新型高科技工業園區;長沙東部入城口四方新城濱江臨河,風光旖旎,極具經濟輻射力,成為眾多投資商搶灘的熱點;松桂園、中山亭、伍家嶺等商務中心,樓宇經濟快速成長,展現出CBD的現代氣息和經濟效應;芙蓉北路,319國道、湘江大道、黃興北路兩廂成為新興經濟長廊;新河三角洲、開福寺宗教文化廣場等項目運作日趨成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為廣大投資商提供了廣闊的投資舞台。

瀟湘改革風潮急,古城開福今勝昔。近年來,開福區在省委、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勢力躍上了新的台階。2003年全區共完成GDP79.19億元,同比增長29.43%;區域實現各級財政收入10.5億元,其中區本級財政收入達到3.39億元,同比增長54.9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億元,同比增長16.8。城市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芙蓉北路、青竹湖大道、湘江大道、擁軍路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完成;青竹湖外商城、四方新城、金鷹城建設如火如荼;黨的建設充滿活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嶄新風貌。

小康帶笑來開福,指日風華奏凱歌。未來三年,開福區委、區政府將緊緊把握「大幹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發展機遇,全力實施「傾力拓展城區面積,精心營造商務中心,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全面提升開福形象」的發展戰略,繼續發揚「樂於負重,勇於負責,善於務實」的工作作風,奮力拚搏,全面拼搏,全面趕超,力爭到200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3%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城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以上,把開福區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新城區。

J. 長沙路名的來歷

地名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所結出的一枚豐碩的果實。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一般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生活、民族習俗等密切相關,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起源、社會發展的真實記錄。長沙在漫長的滄桑歲月中,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反映古城變遷的絕妙地名。仔細品味長沙城區那些豐富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不僅使人驚嘆、令人叫絕,而且還可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

一步兩搭橋在天心區,是條小巷,西起磨盤灣,東到小樂嘉巷,是唐代長沙城護城河經過之處,護城河上有兩座並列的橋,間隔距離僅一步之遙,故稱「一步兩搭橋」。

在定王台現在的解放中路立交橋處,曾有一井,長沙地方方誌載「此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翁入汲,洪然有聲,俗稱平地一聲雷」,此井又名雷打井,後街以井命名為「平地一聲雷」。

其實撈刀河原名澇塘河,至到清初的地方史志都載有澇塘河名,因民間關公戰長沙的故事被流傳得活靈活現,慢慢地這條河流也跟關公扯上了關系,說是關公戰長沙使用拖刀計,不小心他的青龍偃月刀掉進了河裡,
派周倉去撈了回來雲雲,於是澇塘河的名稱逐漸演變為「撈刀河」了。

長沙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經歲月風雨的洗刷,長沙城市的概貌早已今非昔比,然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長沙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淵遠流長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於楚國的版圖,有源出湘鄉、流經嶽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證。傳說戰國時期楚大夫靳尚曾封於寧鄉,死後葬於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來。漢代賈誼謫宦長沙,定王劉發築台望母,於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長沙兵來將往,數度易幟。至今在民間傳說中仍把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這些古地名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在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城西有一條小巷口叫西倒脫靴,其地名的由來更具傳奇色彩。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鎮守長沙的太守韓玄命守將黃忠與其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過小古道巷一小巷時,有意將一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遁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南倒脫靴」。魏延識破了韓玄的欺詐,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後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隻靴,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朝北門奔去。此巷後來即彼人們稱為「西倒脫靴」。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死在其刀下。這個故事干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思。不過,長沙城內確實保存有三國時的遺跡,那就是位於今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長沙城千載流傳著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之母「截發迎賓」、「封責子」的故事。後人為紀念陶侃賢母,遂將陶侃母親曾居住之地黃興南路西側的一條街命名為禮賢街,1902年不知何故改為沙河街。不過長沙至今仍有兩個古地名與陶侃有關。明嘉靖(1522一1567)時,長沙知縣呂延爵於城南建惜陰書院,以倡陶侃惜「分陰」精神。其所處街道亦以「惜陰」為名,流傳至今。332年(咸和七年)陶侃卒於武昌,遺命歸葬長沙。今城南區樹木嶺有「陶公山」,相傳即為陶侃之墓。

唐宋五代,至宋元明各朝無不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及與其相關的地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現代社會相距不遠,故留下的古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以司署府衙命名的街道名稱甚多。如藩正街、藩後街因位於藩司(湖南布政司)之前後而得名;府後街是在長沙府署後側,糧道街是因此街駐有糧道衙門,鹽道署所設之地即稱之為鹽道坪,洪承疇經略湖廣時所建貯藏軍米之地謂之皇倉灣,而位於皇倉之後的街道顧名思義的是倉後街。稻穀倉則是因為長沙縣糧倉建在此。臬後街、都正街源於臬司、都司,寶南街因位於「寶南錢局」之南而得名。取「大修文治」之意命名的修文街是因臨近長沙府學宮及學院衙門,取「文運昌隆」之意命名的文運街,是因其位於清「貢院」之前,而順星橋也是因為臨近貢院,來省考生多住此,取順乎文星、得中高魁之意而命名的。

以歷史人物名字命名,是長沙市街巷名稱的另一種由來。如葯王街是紀念葯王孫思邈而得名,晉朝醴陵人丁鰲山,任太守,官清正,後世將其居所、葬地稱醴陵坡(今里仁坡)以推崇。近代長沙更是名人輩出,先有曾國藩、左宗棠,後有黃興與蔡鍔。1885年左宗棠逝世後歸葬於長沙東鄉白竹塘,時人在長沙湘春街建有左文襄詞以為祭祀,今祠雖不存,然左文襄祠之街名一直未變。至於以辛亥革命的元勛黃興、蔡鍔命名的黃興路、蔡鍔路更是使古城增輝。縱觀那上胡家花園、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馮家灣、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灣、危家鋪、孫家坡、沙家巷、蘇家巷、楊西塘、吳家坪、何家巷、邱家灣、佘家塘、紐家巷、張家巷、陳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碼頭、洪家井、趙家坪、楊家洲、侯家塘、姚家巷、塗家沖、高家巷、郭家巷、唐家灣、袁家嶺、夏家沖、晏家塘、謝家塘、彭家井、蔣家碼頭、喻家沖、傅家巷、雷家園、廖家灣、潭家裡、潘家坪、肇家坪、魏家沖……這些雲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不能不使人們對生活在這里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注目。這些以百家之姓命名的大街小巷,其數量大大地超過了那些以英雄豪傑之名命名的街巷,這不僅使我們再一次地認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正是他們,使長沙這座千年古城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正是他們,創造了古城長沙輝煌的歷史。

長沙古城有1000多條街巷,其名稱的由來除與古跡、典故、人物有關之外,還有很多與地形、特產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留意這些古樸、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確饒有風趣。讀著杏花園、芙蓉巷、荷花池、桂花並、紫荊街、批杷塘、槐樹巷、楠木廳、松柏里、桃子湖、檀樹坎、白果園、柑子園、棗子園、竹山園、芋園、梅園、梓園、子園……等優雅的名字,一種對這花木掩映之處的神往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金沙里、木牌樓、水風井、火後街、土城頭這蘊含著「金、木、水、火、土」的世界最基本元素,也有五金俱全的金線街、銀盆嶺、銅盆湖、鐵鋪巷、錫慶里,而紅石嶺、赤崗沖、黃泥街、青石井、白沙井、黑石渡、碧湘街、紫竹林,更是色彩續紛,美不勝收。人們的衣食任行,七行八作離不了香鋪巷、線鋪巷、書鋪巷、衣鋪巷、當鋪巷、肉鋪巷、鍾表巷、扇子巷、鞋鋪巷、面館巷、茶館巷、銅鋪巷、草葯鋪巷、油鋪街、燈籠街;鴨公嘴、麻雀坡、馬駒塘、豹子嶺、白鶴巷、喜鵲橋、黑狗園、猴王廟、魚塘街、燕子嶺、蜈蚣山、螃蟹橋、貓公嶺、蝦子坪,不僅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傳神;黃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牆灣、茅棚街、枯餅巷、芭茅洲,名雖不雅,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環境的狹小、簡陋、惡劣,於是人們把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融進了吉祥巷、如意街、長壽里、和平巷、豐盈里、興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的字里行間。至於半湘街、一字澗、二倉里、三宮殿、四方塘、五家巷、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尾沖、十間頭、百善台、千佛林、萬祠巷……則有如一幅絢麗多姿的風俗長卷,反映了千變萬化的長沙古貌。面對那些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街巷名稱,一些文人運用賦對仗工整、涵意深邃、情景交融、音韻鏗鏘的特點,將一些有特點的街巷名稱用賦的形式串連在一起,令人吟味無窮。

熱點內容
花卉怎樣栽植 發布:2025-07-28 02:52:36 瀏覽:659
情緣花卉 發布:2025-07-28 02:52:34 瀏覽:647
荷花禪意對聯 發布:2025-07-28 02:16:30 瀏覽:798
插花藝術品 發布:2025-07-28 02:16:22 瀏覽:546
屋前荷花開 發布:2025-07-28 02:15:49 瀏覽:491
三亞海棠灣萬達影城 發布:2025-07-28 02:06:37 瀏覽:24
酒店大廳綠植圖片 發布:2025-07-28 02:05:49 瀏覽:335
情人節蠟燭浪漫圖片 發布:2025-07-28 02:04:15 瀏覽:232
膠槍做盆景 發布:2025-07-28 02:02:57 瀏覽:481
韓式玫瑰妝 發布:2025-07-28 01:59:17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