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的題跋
1. 誰可提供有關於蘭花的詩詞和簡短的佳句
蘭為王者香
這是孔子說的
是我記的
下面是抄的: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屈 原《九歌》
綠葉兮素權,芳菲菲兮龔余。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
《離騷》
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佩......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張 衡《怨 篇》
猗猗秋蘭,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黃其葩。
雖曰幽深,厥美彌嘉。
之子雲遠,我勞如何。
釋無可《詠蘭》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李德裕《花葯欄》(花葯四時相續,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蘭花秋更紅。
四時發英艷,三徑滿芳叢。
秀色濯清露,鮮輝搖惠風。
王孫未知返,幽賞竟誰同。
陳 陶《種蘭》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
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
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
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
椒桂夾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鄰桃花島,右接蓮子塘。
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幽人飢如何,采蘭充餱糧。
幽人渴如何,醞蘭為酒漿。
地無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嘗仙人葯,端坐紅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來,佩花徒生光。
刈獲及葳蕤,無令見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葉豈可忘。
舉頭愧青天,鼓腹詠時康。
下有賢公卿,上有聖明王。
無階答風雨,願獻蘭一筐。
杜 牧《蘄州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溫庭筠《蘭》
芃余昔自西濱,得蘭數本,移熱於庭,亦既愈歲,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為遇矣,因悲夫物有厭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於此
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淺,外物無重輕。
各言藝幽深,彼美香素莖。
豈為賞者設,自保孤根生。
易地無赤株,麗土亦同榮。
賞際林壑近,泛餘煙露清。
余懷既鬱陶,爾類徒縱橫。
妍媸苟不信,寵辱何為驚。
真隱諒無跡,激時猶簡名。
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唐彥謙《蘭》(二首)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黃 滔 《芳草》
澤國多芳草,年年長自春。
應從屈平後,更苦不歸人。
張友正《春草凝露》
蒼蒼芳草色,含露對青春。
已賴陽和長,仍漸潤澤頻。
日臨殘未滴,風度欲成津。
蕙葉垂偏重,蘭叢洗轉新。
將行愁浥逕,欲采畏濡身。
獨愛池塘畔,清華遠襲人。
崔 塗《幽蘭》
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
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韓 偓《偶題》
俟時輕進固相妨,實行丹心仗彼蒼。
蕭艾轉肥蘭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孫 顧《清露被皋蘭》
九皋蘭葉茂,八月露華清。
稍與秋陰合,還將曉色並。
向空羅細影,臨水泫微明。
的礫添幽興,芊綿動遠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鶴先驚。
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傾。
趙元淑《聞楊炯幽蘭之歌作》
昔聞蘭葉據龍圖,復道蘭林引鳳雛。
鴻歸燕去紫莖歇,露往霜來綠葉枯。
貫休《書陳處士屋壁》
有叟傲堯日,發白肌膚紅。
妻子亦讀書,種蘭清溪東。
白雲有奇色,紫桂含天風。
那應迎鶴書,肯羨於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靜躡紅蘭徑,憑高曠望時。
無端求句苦,永日壑風吹。
大月生峰角,殘霞在樹枝。
只應劉越曰,清嘯正相宜。
李世民《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賦得花庭霧》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彷彿隱遙空。
上官儀《假作幽蘭詩》
日月雖不照,馨香要自豐。
有怨生幽地,無由逐遠風。
李 嶠《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
英浮漢家酒,雪儷楚王琴。
廣殿輕香發,高台遠吹吟。
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王 勃《春蘭》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直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陳子昂《感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張九齡《園中時蔬盡皆鋤理唯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二章》
場藿已成歲,園葵亦向陽。
蘭時獨不偶,露節漸無芳。
旨異菁為蓄,甘非蔗有漿。
人多利一飽,誰復惜馨香。
幸得不鋤去,孤苗守舊根。
無心羨旨蓄,豈欲近名園。
遇賞寧充佩,為生莫礙門,
幽林芳意在,非是為人論。
《詠 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贈友人 三首其一》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
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於五松山贈南陵贊府》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賀蘭進明《古意》
崇蘭生澗底,香氣滿幽林。
采采欲為贈,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紉雜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畫蘭竹圖》
偶來絕頂興無窮,獨有山僧筆最工。
綠徑日長袁戶在,紫荃秋晚謝庭空。
離花影度湘江月,遺佩香生洛浦風。
欲結歲寒盟不去,忘機相對畫圖中。
韓 愈《猗蘭操》(一曰幽蘭操 孔子傷不逢時作)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劉禹錫《令孤相公見示新栽蕙蘭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國庭前草,移來漢水潯。
朱門雖易地,玉樹有餘陰。
艷彩凝還泛,清香絕復尋。
光華童子佩,柔軟美人心。
惜晚含遠思,賞幽空獨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風中琴。
白居易《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別》
幽芳本未闌,君去蕙花殘。
河漢秋期遠,關山世路難。
雲屏留粉絮,風幌引香蘭。
腸斷迴文錦,春深獨自看。
宋 朝
范成大《次韻溫伯種蘭》
靈均墮荒寒,采采紉蘭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崢嶸路孔棘,凄愴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與窮愁友。
不如湯子遠,情事只詩酒。
但知愛國香,此外付烏有。
栽培帶苔蘚,披拂護塵垢。
孤芳亦有遇,灑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沒隨藜莠。
朱 熹《秋蘭已悴以其根歸學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蘭皋一以悴,蕪穢不能治。
端居念離索,無以遺所思。
願言託孤根,歲晏以為期。
《詠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蘭 澗》
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蘭》
去歲,蒙學古分惠蘭花清賞,既歇復以根叢歸之故畹,而學古預有今歲之約,近聞頗已著花,輒賦小詩以尋前約。
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
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
夕風生遠思,晨露灑中林。
頗憶孤根在,幽期得重尋。
《蘭》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
劉克庄《詠蘭》
蕭艾榮枯各有意,深藏芳潔欲奚為。
世間鼻孔無憑托,且伴幽窗讀楚辭。
《蘭》(二首)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
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孤高可把供詩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門無佳子弟,數枝濯濯映階庭。
兩盆去歲共移來,一置雕闌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葉瘦,君能調護遣花開。
隸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澆泉走幾回。
亦欲效顰耘小圃,地荒終恐費栽培。
趙以夫《詠蘭》
一朵俄生幾案光,尚如逸士氣昂藏。
秋風試與平章看,何事當時林下香。
王 柏《蘭》
早受樵人貢,春蘭訪舊盟。
謝庭誇瑞物,楚澤擷芳名。
蒼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護巧,苔蘚日菁菁。
方 岳《買蘭》
幾人曾識離騷面,說與蘭花枉自開。
卻是樵夫生鼻孔,擔頭帶得入城來。
趙孟堅《題蘭》
六月衡湘署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
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
陳 旋《題畫蘭》
九畹光風轉,重岩墜露香。
紫宮祠太乙,瑤席薦瓊芳。
釋道潛《吟蘭》
陰崖月窟得芳叢,滿屋歸來誇所逢。
凈掃幽徑植蘚墀,紫莖綠葉弄奇姿。
疏簾風暖日華薄,芳馥滿懷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幾許,我欲問流鶯。
花影掃不去,草根鋤又生。
心安諸妄息,身老萬緣輕。
正是春風好,幽蘭不肯爭。
鄭思肖《墨蘭》
鍾得至清氣,精神欲照人。
抱香懷古意,戀國憶前身。
空色微開曉,晴光淡弄春。
凄涼如怨望,今日有遺民。
周竹坡《蘭》
藝蘭當九畹,蘭生香滿路。
紉君身上衣,光明奪縑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濕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遲暮。
張 詠《蕭蘭》
種蕭芳蘭中,蕭生蘭亦瘁。
它日秋風來,蕭蘭一齊敗。
自古賢者心,所憂在民泰。
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
丁 謂《蘭》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堯臣《蘭》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襲衣美。
文彥博《幽蘭》
燕姞夢魂唯是見,謝家庭戶本來多。
好將綠葉親芳穗,莫把清芬借敗荷。
避世已為騷客佩,繞梁還入郢人歌。
雖然九畹能香國,不奈三秋鵜鴂何。
王安石《朱朝議移法雲蘭》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乾闥婆。
楊 傑《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蕙 花》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詞中。
王 令《蔬蘭》
曉折寒蔬野圃間,荒林深處有芳蘭。
世無賢士紉為佩,猶有幽人日取餐。
蘇 軾《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為楊傑詩。
蘇 轍《次韻答人幽蘭》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
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幽蘭花》(二首)
李徑桃蹊次第開,穠香百和襲人來。
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珍重幽蘭開一枝,清香耿耿聽猶疑。
定應欲較香高下,故取群芳競發時。
《種蘭》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 更鄰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陰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淺,風物麗煙光。
澗草殷勤綠,岩花造次香。
浮根爭附絡,細葉正商量。
好在幽蘭徑,無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蘭》
幽芳別得化工栽,紅紫紛紛莫與偕。
珍重故人培養厚,真香獨許寄庭階。
楊萬里《詠蘭》
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
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蘭花》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
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老雲霞。
江籬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
陸 游《蘭》
南岩路最近,飯已時散策。
香來知有蘭,遽求乃弗獲。
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
無心托階庭,當門任君鋤。
薛季宣《種蘭》
蘭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
野人坐官曹,茲意極不淺。
西窗蔽斜日,松釵架春晚。
牆陰蒔花木,憔悴根日損。
植此山國香,坐與前事反。
扶疏可紉佩,心緒端有本。
芽生僅盈壇,高風成九畹。
群芳顏色好,祗自誇園苑。
何如淡嚼蠟,草莽曾誰混。
對我靜無言,忘形如莽篿。
《刈蘭》
東畹刈真香,靜院參瓶水。
高遠不勝情,時逐微風起。
和雨翦閑庭,誰作騷人語。
記得舊家山,香來無覓處。
明 朝
文 彭《蘭竹卷》
西齋半日雨浪浪,雨過新梢出短牆。
塵土不飛人跡斷,碧陰添得晚窗涼。
王谷祥《蘭》
綠葉轉光風,紫英泛清馥。
不受當門鋤,托根在空谷。
文 嘉《蕙》
清風從東來,幽香忽西去。
欲以寄所思,所思在何處。
《蘭》
幽蘭奕奕吐奇芳,風度深大泛遠香。
大似清真古君子,閉門高譽不能藏。
徐 渭《墨蘭》
醉抹醒塗總是春,百花枝上綴精神。
自從畫取湘蘭後,更不閑題與別人。
《題蘭竹》
蘭與竹相並,非關調不同。
氤氳香不遠,聊為引清風。
《題水仙蘭花》
水仙開最晚,何事伴蘭苕?
亦如摩詰叟,雪裡畫芭蕉。
《蘭》
蘭亭舊種越王蘭,碧浪紅香天下傳。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籃不值五文錢。
《寫蘭與某子》(仙華其號也)
仙華學杜詩,其詞拙而古。
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
《蘭谷歌》
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渚乃其處,
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
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
蘭花蘭葉垂雲紫。
近聞楚國之黃州,雄山絕谷通金牛,
蒼蒼元氣秘不得,一夫大嗓鳴天球。
門人歸來對我說,正是劉君稱彥哲,
於世百物無所耽,谷里種蘭盈百葉。
有時幾案拂玉光,鎮夜管毫僭蕊芒,
古來楚越本接疆,不待風吹兩國香。
《蘭》
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
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景翩翩《紫蘭》
碧玉參差簇紫英,當年剩有國香名。
風前漫結幽人佩,澧浦春深寄未成。
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李日華《蘭竹》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蘭》
燕泥欲墮濕凝香,楚畹經過斗蝶忙。
如何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李肇亨《竹下倚蘭》
翠織罘罳綠煙密,唇膏珠露香欲滴。
驂鸞舞鵠仙洞來,不與人間斗顏色。
《蘭石》
驀然香來我自知,山齋半雨半晴時。
卻思摩詰黃磁斗,曾向春前發幾枝。
胡應麟《猗蘭操》
泛泛崇蘭,在彼空谷。
以芬以芬,達於平陸。
大國之香,薄言掇之,以遺明王。
以遺明王,疇適逢自。
歲月行暮,芬芳將逝。
芬芳爰逝,羌不留神。
忡忡我心,曷維其憂。
《擬古》
采采叢蘭花,美人隔江沚。
褰裳涉其波,舟楫誰為理。
回風動羅裳,日暮聊徙倚。
安得雙鴛鴦,銜到篋中綺。
《寓懷》
崇蘭處深谷,綠葉凌朝陽。
回風一披拂,百里傳芬芳。
惜哉叢 林下,無人知國香。
燁燁桃李樹,托根歧路傍。
飛花落閨闥,弄影臨華堂。
詎以盛衰故,易此貞素常。
不見西山老,食薇終首陽。
《題畫》
亭亭卧幽谷,冉冉回陽春。
日暮馨香發,持將贈遠人。
《蘭》
瑤琴月下彈,羅帶風前解。
大似薛家娘,幽香勻素彩。
《滋蘭室》
移將九畹芬,散植雕楹畔。
悠然丈室中,如坐瀟湘岸。
《蘭薄》
采采幽蘭花,清香畏零落。
何處佳人來,含情坐林薄。
《題松茂蘭馨圖二十韻有序》
蔡啟明先生,家大人同榜也,年七秩初度,稱觴者四集而適,以是日舉家孫姻友,咸傳詫以為希遘;爰繪松茂蘭馨圖,而索余賦之。
霽日明松檜,光風毓蕙蘭。
一弧懸海上,雙舄墮雲端。
殿宇金莖矗,庭階玉樹團。
丹膏凝琥珀,翠萼綻琅玕。
五粒垂山徑,孤根翳石壇。
沅湘思楚客,泰岱覓秦官。
勁節回春意,幽芳襲歲寒。
亭亭標院落,冉冉拂欄桿。
突兀朝霞映,紛披夕露?。
當風旗獵獵,雜雨佩珊珊。
鸑鷟文猶貴,熊羆夢未闌。
燕台新驥足,渭渚舊漁竿。
象緯中天謫,波濤弱水殘。
含飴呈極樂,設醴助清歡。
火棗頻餐易,冰桃再得難。
後堂羅管龠,中路集衣冠。
北極催綸誥,南冥兆羽翰。
青雲傳上國,紫氣接長安。
奕葉清芬播,蘢蔥瑞靄蟠。
雲礽八千祀,絳闕下還丹。
朱 耷《蘭石》
王孫書畫出天姿,慟憶承平鬢欲絲。
長借墨花寄幽興,至今葉葉向南吹。
《石濤畫墨蘭》
南北宗開無法說,畫圖一向潑雲煙。
如何七十光年紀,夢得蘭花淮水邊。
釋遷俊《題畫蘭》
綠葉微風際,清香小雨餘。
湘江春水闊,悉殺楚三閭。
楊文聰舟過虎丘,月生索余作蘭卷,走筆圖之,並題其後。詩中之畫耶,畫中之人耶,唯月生自參之。
枯毫開數畝,指指生春風。
參差各異狀,花葉隨西東。
淡者若苦禪,性定水石中。
狂者若名士,傲僻羞雷同。
亦者嫵媚姿,美人臨青銅。
蛾眉遠於秋,素妝如書空。
性情等山理,盤礴圖修容,
國得與國色,皆有千秋功。
方治堯《蘭陰山》
紛紛游妓薦江蘋,暗祝江神站水濱。
鬥草擷蘭應待伴,桃花留與踏歌人。
鮑宴和《和廷秀山人題蘭》
絕谷窮源惠風和,幽蘭燦發蕤叢苕。
山人所獻置闌下,朝溉暮觀精勤調。
娟娟凈質世稀少,香逾梅花風味多。
詩出先生高胸臆,字珠詞玉重金貂。
清姿妙態雖畫得,淚溢寒窗濡輕綃。
欲寫草書芬馥句,牧羊山少吳公樵。
深居非是求顯達,歲晚山空甘寂寥。
根植紫泥素抱節。蘭花映向不凌凋。
宋玄僖《蘭谷 為王遁庵作》
中谷見芳草,令人憶沅湘。
沅湘不可往,極目煙塵黃。
獨醒一何苦,佩服垂幽光。
懷人千載下,楚越遠相望。
《蘭室》
幽人種芳草,宛在書室前。
天香熏夕寢,琴曲人春弦。
耿耿同心友,飄飄遺世賢。
相逢曾解佩,山澤往來便。
《蕙花圖》
香飄百畝正茵氳,作賦靈均豈厭聞。
我愛南風吹汝急,參差花葉總成文。
貝 瓊《蘭》
叢蘭何青青,羅生滿中澤。
阿那風葉翻,葳蕤露房拆。
芳潔終自持,光榮諒誰飾。
勿為時所化,歲晚同荊棘。
朱 右《題畫蘭》
九畹香清霧氣寒,三湘月落淚痕乾。
楚天空闊秋無際,誰復行吟澤畔看。
宋 濂《蘭花篇》
延佑戊午年賦,時予始九歲。屢焚舊詩,而此特以幼作存,今復錄之。
陽和煦九畹,晴芬溢青蘭。
潛姿發玄麝,幽葩凝紫檀。
綠蘿托芳鄰,白谷挹高寒。
玄聖未成調,湘纍久長嘆。
綠蔎雖外蔽,貞潔終能完。
豈知生平心,卒獲君子觀。
雜以青瑤芝,承以白玉盤。
靈風曉方薦,清露夜初溥。
此時不見知,駢羅混荒菅。
春風桃杏華,爛若霞綺攢。
徒媚誇毗子,千金買歌歡。
棄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願結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釋宗泐《題蘭》
溪寺曾栽數十叢,紫莖綠葉領春風。
年來蕭艾過三尺,白首看圖似夢中。
葉子奇《塘上聞蘭香》
大谷空無人,芝蘭花自香。
尋根竟不見,茅草如人長。
高 啟《題王翰林所藏畫蘭》
春到懷王舊渚宮,沙棠舟去水煙空。
孤叢不有幽香發,應沒江邊百草中。
劉 溥《蘭竹畫》
湘江雨晴白雲濕,湘妃愁抱香蘭泣。
望望夫君去不還,佩珠落盡無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橫白波。
請君莫唱竹枝曲,水遠山長其奈何。
朱瞻基《漪蘭操》
昔孔子自衛反魯,隱居谷中,見蘭之茂與眾草為伍,自傷不逢時而托為此操。予慮在野之賢有未出者,故擬作篇。
蘭生幽谷兮,曄曄其芳。
賢人在野兮,其道則光。
嗟蘭之茂兮,眾草為伍。
於乎賢人兮,汝其予輔。
史 鑒《子昂蘭》
國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李東陽《觀畫蘭有感》
春風吹香出芳林,叢蘭開傍西岩陰。
幾回欲采意不適,路轉溪回山更深。
虛堂披圖對幽襟,忽如攬衣度崎坎。
杏壇尼父去已遠,湘江屈原空獨沉。
我方揮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將晚。
冰箱欲來侵九畹,蘭兮蘭兮竟誰管。
文徵明《蘭》(二首)
葉?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
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
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
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玕。
《建蘭》
靈根珍重自甌東,紺碧吹香玉兩叢。
和露紉為湘水佩,臨風如到蕊珠宮。
誰言別有幽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
老去相如才思減,臨窗欲賦不能工。
《澤蘭圖》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漪蘭奕葉光。
千里故人來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夢回涼月甌江遠,思入風雲楚畹長。
漸覺不聞餘馥在,始知身境兩相忘。
陳道復《幽蘭》
翠帶何飄遙,紫莖多馥郁。
佳人千里心,日暮倚空谷。
《墨蘭》
楚畹蘭芽茁,分來結好盟。
茶杯輕渥處,覺有暗香生。
余同麓《詠蘭》 (三首)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處幽香撲酒樽,洲中杜若畹中蓀。
紉來為佩裁為服,不許瓷施掛蓽門。
2. 關於蘭花的古詩全首
蘭花的古詩
1、《蘭花詩》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專暉,復悲高秋月。
飛屬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2、《浣溪沙》
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3、《廣群芳譜》
清·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4、《蘭花》
明·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
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
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5、《高山幽蘭》
清·鄭燮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6、《詠蘭詩》
現代·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3. 關於蘭花的五言律詩
以下兩詩都是來作者以蘭花或蘭草自自況的。
【感遇】
唐代-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蘭若:蘭花和杜若。這是《楚辭》里邊屈原最贊美的兩種花。)
【感遇】
唐代-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叢生,條形,先端尖,春季開花,淡綠色,味芳香,供觀賞。花可制香料。也叫春蘭。‖俗稱蘭草。
4. 關於蘭花的名言名句
1、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2、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內霞。
3、惟有蘭花香正好容,一時名貴五羊城。
4、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5、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6、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7、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8、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
9、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10、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中國人歷來 把蘭花 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象徵高尚、典雅、堅貞不渝。蘭花,有著淡雅的色彩,給人帶來一種幽靜,清淡的花香,冷艷而芬芳。它雖不艷麗也不張揚,卻象謙謙君子,似乎象徵著一切美好的事物。蘭花也因有高潔的品性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古人常以此題材吟詩作畫。
5. 鄭燮《題畫蘭》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全文的意思,謝謝大家啊
釋義:蘭花生長在深山裡,已經是沒有世間塵囂打擾。不管什麼時候,版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響。權
出處:出自清代鄭燮的《題畫蘭》。
原文: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白話譯文:
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
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蘭花生長在深山裡,已經是沒有世間塵囂打擾。不管什麼時候,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響。
(5)蘭花的題跋擴展閱讀:
賞析:
詩文贊美了蘭花在艱苦惡劣的環境里,卓爾獨立的品行,歌詠了蘭花淡泊的心態,藉此表白自己堅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個性自由的情懷。抒發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具有「國香」、「王者香」的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在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6. 古人以蘭花贈友人的詞句
宋·蘇軾)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發叢花,鮮枝如新沐。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
蜂蝶有路依稀到,雲霧無門不可通。
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蕙》
叢叢蕙草水之涯,綠葉陰深半欲遮。
最是清風披拂處,一莖嫩玉九枝花
蘭花詩 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同上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蘭
元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蘭花
明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著色蘭
7. 不是此君堪作伴,山中蘭友更何人這句詩句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像蘭一樣高潔的人才能作伴而游,其他人是配不上的!
詩句寫出了作者自己也是品德高尚,蘭心蕙質之人!
8. 描寫蘭花的整首詩的名句是哪一句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題目是什麼
1、解答:
關於蘭花的名句是「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者是李賀,漢代漢武帝劉徹陵墓——茂陵。
2、拓展:
金銅仙人辭漢歌
李賀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致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3、譯文:
茂陵里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過客匆匆而逝。
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旁邊棵棵桂樹,依然散發著深秋的香氣。
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
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
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的淚滴。
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
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4、注釋: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孫。青龍元年:舊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龍無九年,顯誤。元年亦與史不符,據《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公元237年(魏青龍五年)舊歷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即在這一年。
⑵宮官:指宦官。牽車:一作「舝車」。舝,同「轄」,車軸頭。這里是駕駛的意思。捧露盤仙人:王琦注引《三輔黃圖》:「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淚下:《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注引《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於霸城。」
⑷唐諸王孫:李賀是唐宗室之後,故稱「唐諸王孫」。
⑸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劉郎:指漢武帝。秋風客:猶言悲秋之人。漢武帝曾作《秋風辭》,有句雲:「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⑹「夜聞」句:傳說漢武帝的魂魄出入漢宮,有人曾在夜中聽到他坐騎的嘶鳴。
⑺桂樹懸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宮: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苔蘚。
⑼舝:一作「牽」。千里:言長安漢宮到洛陽魏宮路途之遠。
⑽東關:車出長安東門,故雲東關。酸風:令人心酸落淚之風。
⑾將:與,伴隨。漢月:漢朝時的明月。
⑿君:指漢家君主,特指漢武帝劉徹。鉛水:比喻銅人所落的眼淚,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蘭送客:秋蘭已老,故稱衰蘭。客指銅人。咸陽:秦都城名,漢改為渭城縣,離長安不遠。咸陽道:此指長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謂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常常傷感而衰老。
⒂獨出:一說應作「獨去」。
⒃渭城:秦都咸陽,漢改為渭城縣,此代指長安。波聲:指渭水的波濤聲。渭城在渭水北岸。
5、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 ,唐代詩人,字長吉,世人稱他為「詩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此稱他為李昌谷。有「詩仙」之稱。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於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
9. 請問:有贊美蘭花的名句
1、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唐·韓愈《幽蘭操》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採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
2、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北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3、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唐·李白《古風·孤蘭生幽園》
譯文: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里,各種雜草一起把它掩沒。雖然春日陽光曾將它關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傷。
4、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唐·李白《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譯文: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5、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清·鄭板橋《題畫蘭》
譯文: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