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寫意蘭花論

寫意蘭花論

發布時間: 2022-01-14 08:39:16

❶ 關於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 求一篇論文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的品德。
梅,傲雪清高者也;蘭,孤芳幽沁者也;竹,操節高潔者也;菊,隱逸傲霜者也。
國人贊四君子--梅蘭竹菊由來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遠、風骨逸致、盪污滌垢、亮節不阿;使人襟闊、風逸、格高、趣雅,深博國人千秋愛戴、普天共識。

國畫四君子,要欣賞中國繪畫,對中國畫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進行了解和研究的。

「四君子」是指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中國古代繪畫,特別是花鳥畫中,有相當多的作品是以它們為題村的,它們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稱。
梅清---人與梅花一樣清。
蘭隱——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
竹雅——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菊淡——心素如簡,人淡如菊。
國畫四君子是我國國畫以梅蘭竹菊為題材作品的總稱,象徵了君子清高的品德。
中國人對於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的稱贊由來已久,自是達成共識。其幽芳逸致,風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態;滌人之穢腸而澄瀅其神骨,致人胸襟風度品格趣味於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愛意。
「蘭生幽谷,無人自芳」,據傳孔子稱之為王者之香。而蘭之幽香我沒有領略過,想必其香氣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賞的風喻,應是賢人逸士的高標自況;而「美人香草」之謂,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為世人所知的悲憤抑鬱之意。
而竹,我小時常見。雖處北方凜冽酷寒之地,卻也是幾株勁節清高,灑風弄月,不無輕筠幽篁之致,至於竹香竹笑之屬,我實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圖》,滿圖皆節,僅數片葉,堅勁挺拔,氣勢沖霄,很具節操和傲岸,倒讓我深諳了竹之堅貞高潔的象徵意味。
說到傲霜的菊花,當然要數陶淵明的偏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哉其樂。然而,我想陶淵明所採的那菊,定不是花錢僱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罷了;淡泊清華,凌霜自得,自蘊情致而已,自然是現代的賞菊家所不屑於顧的。
對於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見過一株。近乎晶瑩剔透的,於老乾嫩枝之間,開些小花;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煞是清韻高潔,讓人有脫俗之念,生凄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種不甘寂寞者所能領悟的。
梅蘭竹菊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鍾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這雖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與歷代的文人墨客、隱逸君子的賞識推崇不無關系。而四君子之名的來源,我以為大概是出於古代的賢人君子,每每以梅蘭竹菊自況,而梅蘭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來美喻其高風亮節之故吧。基於這種內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稱,也確實恰如其分了。
國畫四君子是我國國畫以梅蘭竹菊為題材作品的總稱,象徵了君子清高的品德.
關於梅蘭竹菊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徵和隱喻。
大凡生命和藝術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恆無限之美。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
在國畫中,它們分別的精神和寓意:
一、梅
詠物詩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來詠一種事物的,而對梅花完成「百詠」的詩人最多。梅花最令詩人傾倒的氣質,是一種寂寞中的自足,一種「凌寒獨自開」的孤傲。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風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繁花滿樹,幽幽冷香,隨風襲人。
從梅花的這一品性中,中國詩人們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樣一種「沖寂自妍,不求識賞「的孤清,所以詩人常用「清逸」來寫梅花的神韻,如宋代「梅妻鶴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清逸」不僅是古代隱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傳統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現的正是詩人共有的一種品質,因而詩人倍加珍愛。
梅花以清癯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堅貞自守。那「高標獨秀」的氣質,倜儻超拔的形象,使詩人帶著無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像,盼望與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歡晤:「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梅花的冷香色,含蘊著道德精神與人格*守的價值,因而深為詩人所珍視。
二、蘭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中(今蘇州),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坐卧都朝南方。常畫「露根蘭」,筆墨純凈,枝葉蕭疏,蘭花的根莖園藝,不著泥土,隱喻大好河山為異族踐踏,表現自己不願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氣節。寥寥數筆,卻筆筆血淚。倪瓚曾為其題詩:「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所以,詩人愛蘭詠蘭畫蘭,是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在蘭花孤芳自賞的貞潔幽美之中,認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朴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涼爽的閑庭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清翠欲滴,婆娑可愛,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節*;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
四、菊
如果說,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種烈士不屈不撓的人格,春蘭空谷自適,是一種高士遺世獨立的情懷,那麼,秋菊財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無論出處進退,都顯示出可貴的品質。
兩千多年以來,儒道兩種人格精神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士大夫,文人多懷有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盡管世事維艱,文人心中也有隱退的志願,但是,那種達觀樂天的胸襟,開朗進取的氣質,使他們始終不肯放棄高遠的目標,而菊花最足以體現這種人文性格。詠菊的詩人可以上溯到戰國時代的屈原,而當晉代陶淵明深情地吟詠過菊花之後,千載以下,菊花更作為士人雙重人格的象徵而出現在詩中畫里,那種沖和恬淡的疏散氣質,與詩人經歷了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安詳寧靜相契合。因而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證。
四君子如此,我們做人不也應如此嗎?

❷ 王俊的品高性潔 厚重灑脫——畫家王俊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王俊(如俊居士,探微草堂主人),1963年生於山西代縣,198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深得津門諸名家的真傳。現任民盟太原市委副秘書長、杏花嶺區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民盟書畫院副院長、山西當代花鳥畫研究院副院長、扶貧書畫院山西分院副院長、太原市老年書畫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等,為山西新一代花鳥畫家的代表性人物。 作品曾獲加拿大國際楓葉獎、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最佳作品獎、第二屆全國花鳥畫展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畫金雞獎等,連續入選第十一至十三屆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在太原、天津等地多次成功舉辦個人畫展。 王俊多年來致力於大寫意花鳥畫的研究,兼攻山水。他重畫品更重人品,作品以滿腔的熱情謳歌自然和生命,以淋漓酣暢、清秀冷逸的筆墨語言,描寫花鳥畫的形神意趣。在他的畫面中,不以形似為目的.旨在表達畫家的情感與精神。借物抒情,狀物言志,是王俊花鳥畫最顯著的特色。.
王俊從諸家吸收營養,也不斷地在藝術語言和精神境界上進行探索和開掘。他深諳莊子的「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認定博修、守真、戒燥是通往大師的境界之路,因而,他多年來潛心藝海,甘於寂寞,淡泊名利,戒驕戒躁,靜下心來修養情操,夜以繼日地沉浸於筆墨營造的氛圍里而達到忘我的境界,執著地尋找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鬧春》《壯志凌雲》《新春日記》等幅作品中,王俊吸收了前人水墨寫意之長,熟練地運用大刀闊斧、奔放淋漓的大寫意畫法,拓新了花鳥畫新的表現天地。作品中不沾染一點媚俗之氣,完全是作者本人激情的綻放和豪放思想的宣洩。畫家意在筆先,下筆時心使腕運,以一種迸發的情感、意念去驅使筆墨,因意成象,以象達意,在筆墨技巧中融進了豪情和意趣,從而在畫面中表達了一種昂揚的向上的精神,讓人讀後心神為之一振。王俊的大寫意,寓雄渾博大於精微嚴謹之中,「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要照顧到氣魄。」王俊畫中的雄鷹、雞禽、牡丹、墨竹、松樹、芭蕉、蘭花等,均充盈著旺盛飽滿的鬱勃之氣,提煉出了自己獨到的藝術語言,因而極具個性特色。縱觀王俊之藝術,乃求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趣外之趣,其內在之精神、學養和才情,酣暢淋漓地躍然紙上,內中更潛藏著更深一層的文化含義。《三晉珍禽》是王俊的大氣之作,這幅作品奔放豪邁、氣勢磅礴,規格達6×3.8米,融花鳥、山水於一體。王俊筆下描述的形態各異呼之欲出的雞禽可謂一絕,在這幅作品中,作者用蒼潤老辣的筆法,以粗獷豪放、蒼茫雄渾為基調,表現了6隻栩栩如生、神韻兼備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禽褐馬雞棲居於秀美山川河流的形象,盡情地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呼喚人類與自然和平相處的美好心願,畫面中似乎傳來飛流直下穿石裂帛的水聲、珍禽歡暢的鳴叫,盪漾著高山大川怡人性情悅人耳目的寧馨和幽謐、以及奇花異草珍木佳果襲人的暗香。其布局靈動秀逸,出奇制勝,達到了「能如造化絕安排」的藝術境地。王俊深得用墨三昧,善於用水用墨,大潑墨、大破墨尤見功力,淡破濃、濃破淡,極盡墨法之變化,使得煙嵐滿紙,動靜如生。畫面中三枚印章遙相呼應,左大右小的兩款題跋錯落有致,整個畫面顯得詩意盎然,反映了王俊懷有「睥睨古今,牢籠宙合」之心境,張揚著師傳統更師造化、向大自然學習的主張。王俊的大寫意花鳥,其布局皆視題材、主題和畫幅形式的要求,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王俊以他極佳的天賦、廣闊的閱歷、深厚的功底、良好的修養、高潔的品性,為大寫意花鳥畫注入了一股清麗高雅、渾朴滋茂之風,也為他的畫作熔鑄了厚重的藝術與人文內涵,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奠定了他在山西花鳥畫界的代表性地位。著名畫家姚天沐評論說:「王俊的畫十分注重自然之美和意境情趣,既不怪誕,也無甜俗,他善於博採眾長,自成一格。用筆俊逸灑脫,形似而神備,墨色多變明快而豐富。不論巨幅大軸或盈尺小品皆充滿生機與韻味,形成清新典雅之風貌。」

❸ 蘭徐渭中 蘭花 一籃不值五文錢 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

表達了作者淡泊來名利的思想以及自對追逐名利的鄙視,立志做一個品德高尚、遠離名利的人。

這句話出自於徐渭的《蘭》,之所以會寫出這首古詩,也跟徐渭的個人經歷有關:

徐渭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胡宗憲被下獄後,徐渭在憂懼發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後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後,得張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常慷慨悲歌。

(3)寫意蘭花論擴展閱讀

徐渭的作品特點:

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

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

❹ 如何畫國畫蘭花

一、畫鳳眼二、破鳳眼三、葉子、長短、濃淡、粗細的變化。但是根一定要匯集在一塊,成鯽頭形。第二種一、白描。勾花和莖要用淡墨,線條細而柔。重墨勾葉,蘭葉較長,勾線時要流暢,有弧度和轉折的地方也應保持中鋒用筆(見圖一)。二、上底色。用調稀的折色罩染花和莖,須染得薄而勻。用較重墨暈染正葉,淡墨染反葉。三、細部刻畫。芽綠色染花頭,由花瓣尖向根部暈染。花苞和莖都用芽綠色罩染。綠色罩染葉子正面,淡綠染反葉(見圖二)。四、調整。用白色提染花瓣根部,染得薄一些。白色和黃色分別染花蕊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畫法如下:花的畫法:蘭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說它的花片形圓近似於梅,點法上起筆也同於點梅瓣,行筆至末端向里出鋒收筆;荷瓣,其形短肥而頭尖近似荷花瓣,點法是用露鋒筆尖朝上,先朝左點再向右折筆,後拖然後出鋒;尖瓣,其形瘦長而尖,點法是露鋒點入然後下按,再輕輕提筆至末端收筆出鋒。蘭的結構是花五瓣,當中的兩瓣較短朝內側抱芯,另外三大瓣伸向外側。花芯是由鼻和舌所構成,莖是由幾片●葉包裹而成連接花蒂,蘭的花芯實際是一個瓣。蘭花也有蘭開或全開的狀態,舌上有的有紅斑,有的沒有紅斑,沒有紅斑的稱「素心」。點花,一種是純墨色的濃淡點法,另一種是草綠蘸淡花青或草綠蘸淡胭脂的色瓣點法。先點內瓣兩筆,再點外側瓣三筆,行筆起伏較大,要點得飄逸瀟灑。要用行書的筆法,三筆間互有引帶。蘭花的美全在外側這三瓣筆法的變化。莖部的●以濃草綠蘸胭脂左、右兩筆下行,形成包裹的樣子。用勾、寫結合的方法畫亦可,筆法要簡潔。點斑用濃胭脂色,大的斑點一般兩點比較明顯,細碎的斑點有的露得不明顯,可酌情適當地點入。蕙一莖多花,五至十朵之間,花從下而上開。尖瓣居多,在一串花之中藏、露、含、放、俯、仰、●、側頗具姿致。花六瓣,分內、外層,外層三大瓣是主瓣,內層三瓣,兩瓣對稱,當中一瓣向外翻卷。傳統畫法一般把這三瓣概括成兩瓣,共五瓣,內層緊束,外層開張,先點內層瓣,再點外層瓣。花苞左右兩筆相包。行筆要筆筆銜接貫氣,筆斷意連。具體筆法和用色與蘭花相同,而在外側三七瓣的點法上更需注意一串花之間造型上的變化,筆意上更需靈活多變。花芯用濃墨點在花瓣的相合處,花苞點在瓣的合縫間,半干時點入。花的三點呈草書的「●」字型或兩點呈「●」字型,苞的兩點上下連接呈「●」型。葉的畫法:畫葉稱撇葉,意味其用筆同於楷書的「撇」法。撇葉一般用濃墨,與淡色花相互映襯,但有時考慮到層次也用淡墨。每株蘭葉在五筆至七八筆之間,先從簡單入手練習右撇式和左撇式。第一筆長,自下而上隨行筆的提按間粗間細;第二筆仍朝右撇,較短;第三筆朝左撇,與第一筆相交呈「鳳眼」狀。另一種形式是第一筆長,粗細變化自如,要粗若螳螂肚,細若鼠尾;第二筆朝相反方向撇,與第一筆相交,亦成所謂的「交鳳眼」;第三筆短,穿過第一、第二筆形成「破鳳眼」。從一株進而兩株、三株反復練習。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

❺ 鄭板橋的詩書畫各有什麼特點

詩書特點: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由他23歲寫的《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和30歲寫的《小楷范質詩》推知,板橋早年學書從歐陽詢人手。其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與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准字體有關。

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

題畫詩在他筆下,除了在內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還更具有藝術性、趣味性。題畫詩能充分體現「書畫同源」「用筆同法」的藝術趣味,而傳統畫家的題款跋文,大多題於畫的空白處,與畫面起平衡作用。

畫的成就:

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

(5)寫意蘭花論擴展閱讀:

為官成就

鄭板橋情系百姓,與民同憂。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舉及第考中進士的鄭板橋被派往山東范縣任縣令,開始了他長達12年的官宦生涯。他為官力求簡肅,視排衙喝道之類的禮儀為桎梏。為察看民情、訪問疾苦,他常不坐轎子,不許鳴鑼開道,不許打「迴避」「肅靜」的牌子,身著便服,腳穿草鞋到鄉下察訪。

❻ 一生蘭花半生竹是什麼意思啊它的"難"難在哪兒啊

就是說用半生的時間才能畫好竹,一生的時間才能畫好蘭花.

蘭竹,看似容易,畫好難。蘭花難畫,首推出枝難,稍不留意,會造成枝葉交替。面蕊難,多節的竹更難,難處在於怕花蕊相疊。

畫蘭,看似寥寥數筆,但是卻難的很,要畫到自然順暢,俊逸瀟灑,真的不容易,正是因為用筆的簡潔,反而是拙筆沒有了藏匿的機會,強使畫蘭的人要筆筆精要,糊塗不得。筆筆精要,不可多也不可少,講究的是筆不連意連,在若有若無之中見勁骨!

「四君子」中竹是最難畫的了,每一環結需要書法的靈活運用。很多畫家都喜歡用寫竹來抒發個人情感,不求其形似,只求其神似,最高境界時,見畫如見人。

http://bbs.guolan.com/topic.aspx?topicid=45874 有專門的介紹.
你是初學嗎? 最好先買本書, 比如芥子園畫譜,那上面會告訴你基本畫法.至於怎樣叫"好"?怎樣叫"拙"?我覺得只能是感覺.我老師的蘭花也是有拙筆. 有時候我覺得我畫的很好,過一段時間 ,就發現毛病在哪裡了.拙/好筆其實只是一個人對美的欣賞,你覺得這樣就是美, 那他就是好筆.我過一段時間就發現毛病在哪裡了,是因為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變化,開始向名家的靠攏.名家的美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所以就成了固定的標准.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名家,就像書法的要能讀帖背帖, 他們的畫法你能隨手就來,因為已經印在你的腦子里了.最重要的是"意在筆先", 畫之前你已經知道你的蘭長的什麼模樣.

畫蘭的人很多,其中尤以鄭思肖為最有名。所畫墨蘭,筆力勁挺,花葉秀潤,簡潔疏朗,格調高古。明代畫蘭者更多,如文徵明、周天球、陳古白、徐渭等等,其中尤以文徵明、徐渭為代表。文徵明的蘭花,不論是雙勾還是小寫意,其筆墨流暢,線條舒展,氣韻清和,秀色可餐。徐渭之墨蘭,縱橫恣肆,任筆揮灑,水墨淋漓,開創了水墨大寫意的一代新風。到了清代畫蘭之風盛行,如石濤、朱耷、揚州畫派諸家,都兼善蘭花,還有蕭從雲、諸異、吳昌碩等,其中尤以鄭板橋稱著。鄭板橋終身以蘭竹相伴,又兼善書法、詩文,可謂詩、書、畫「三絕」。其寫意蘭花體貌疏朗,筆力勁峭,老辣縱橫,揮灑自如,氣韻清雅,與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近現代畫家中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亦兼善蘭花,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獨具匠心。這些人的畫你可以上網查

精到之作一般表現蘭的風骨,而這種風骨就是畫家的風骨. "自然順暢,俊逸瀟灑"是需要氣質的積淀的,所以我的老師知道基本技巧,卻仍然有拙筆.具體用筆上影響不大.拙筆一般沒有靈性,也就是說"氣"斷了.蘭花葉子強調一筆到位, 不能猶猶豫豫. 而一筆到位靠的就是模仿名家苦練. 就像寫毛筆字,每天臨張貼, 你要能做的每天臨名家的一副畫, 到時候就是信手拈來的好筆.

畫蘭的難度並不亞於畫竹。鄭板橋有詩雲:「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所以說,要畫好蘭花,還必須具備較好的書法基礎和功力,才能做到「以書入畫」。特別是要經常觀察、了解和領悟大自然中各種蘭花的生長姿態和神韻,多加寫生和練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生蘭花半生竹, 努力吧。

❼ 蘭花如果要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綜合性學習,能幫助我們研究什麼

可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寫意抒懷。

一,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最寫意,也就是抒懷的。

二,梅蘭竹菊,在傳統文化中,梅蘭竹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書法繪畫中,都有很多的作品展示。

三,物之品。梅蘭竹菊,都是與眾不同的植物,都有獨特的「品質」,正是這種品質,才讓人發自內心的為之謳歌,所以會有那麼多的人,去表達……

四,人之品。在傳統文化中,所有人都特別在意人品上的追求,到什麼程度呢,可以通俗的說「寧肯丟了版命,不可丟了人」。比如「大丈夫可殺不可辱」「寧肯站著死不肯跪著生」……等等說法,都是在講這個問題。權

五,這樣人們就把物品和人品融合在一起了。描寫物就是表達人,人物兩忘,就是單純的文化精神。

❽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 什麼意思

【釋義】:蘭草能夠與隱士們的心相提並論,在白雲深的深山中自己興盛自己枯萎。
【賞析】:這是贊美蘭花的句子,蘭花高潔淡雅、神韻兼備,卻長在深山之中,自開自謝,「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它不以外物影響自己,可見精神高潔。
【出處】:《師玉峰寫意花鳥》:「蘭草堪同隱者心,
自榮自萎白雲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❾ 蘭花這篇短文可以用來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綜合性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研究什麼

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傳統文化的開始發展,以及個人的性格之美,淡泊高尚的個人情懷,做一個高山偉大的人,這是每個中華人民都要擁有的情懷

熱點內容
春早盆景 發布:2025-07-27 03:45:49 瀏覽:642
盆栽枇杷幾年開花結果 發布:2025-07-27 03:31:49 瀏覽:321
情人節簽鐵 發布:2025-07-27 03:24:38 瀏覽:445
寶黛七夕 發布:2025-07-27 03:14:50 瀏覽:734
玫瑰橙皮 發布:2025-07-27 03:12:34 瀏覽:778
梅花烙劇情分集介紹 發布:2025-07-27 03:12:26 瀏覽:205
蝴蝶蘭花束 發布:2025-07-27 03:07:34 瀏覽:432
丁香是哪個電視劇 發布:2025-07-27 02:56:12 瀏覽:925
橘什麼丁香 發布:2025-07-27 02:51:10 瀏覽:847
荷花酒天之藍 發布:2025-07-27 02:43:32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