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蕉屬
『壹』 蘭花蕉為什麼是被子植物
蘭花蕉是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芭蕉目、芭蕉科、蘭花蕉亞科、蘭花蕉屬多年生草本回植物。被子植物分答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被子植物在形態上具有不同於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葉球的花;胚珠被包藏於閉合的子房內,由子房發育成果實;子葉1~2枚(很少3~4枚);維管束主要由導管構成;在生殖上配子體大大簡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數而發育,雌配子體中的頸卵器已不發育;在生態上適應於廣泛的各式各樣的生存條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大得多的對光能利用的適應性。蘭花蕉具備了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的生理特性,葉脈常為平行脈,花葉基本上為3數,種子的胚具1片子葉,植物多為草本;莖中維管束星散排列,無形成層,不能次生加粗;葉具平行脈或弧形脈;花部通常為3的基數;多成須根系。
蘭花蕉具備了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的生理特性,葉脈常為平行脈,花葉基本上為3數,種子的胚具1片子葉,植物多為草本;莖中維管束星散排列,無形成層,不能次生加粗;葉具平行脈或弧形脈;花部通常為3的基數;多成須根系。
『貳』 蘭花蕉是國家幾級保護植物
據我所知,蘭花蕉是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叄』 蘭花蕉科的介紹
蘭花蕉科是單子葉植物的一科。本科只有一屬,蘭花蕉屬。本科的花其中一片花瓣變形成唇瓣,外形很像蘭花的花。本科種屬9種,其中中國有2種,產廣東、廣西、浙江等省。代表物種是蘭花蕉(Orchidantha inouei)。
『肆』 蘭花蕉屬的介紹
蘭花蕉屬,9種,產亞洲東南部,我國有蘭花蕉 O. chinensis T. L. Wu等2種,產廣東、廣西。
『伍』 紫色蘭花是什麼品種
蘭花為我國非常又名的觀賞花卉,在中國有著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回在我國,蘭花的品種也答非常多,並且1985年5月,蘭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和梅、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蘭花
蘭花為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中文學名:蘭花
拉丁學名:Cymbidium ssp.
別稱:中國蘭、春蘭、蘭草、蘭華、幽蘭、山蘭、國香、空谷仙子、香祖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亞科:蘭亞科
族:樹蘭族
屬:蘭屬
種:29種
命名者及年代:Sw.,1799
英文名稱:Orchid
『陸』 Wolfia是什麼意思 《西語助手》西漢
蘭花蕉科 Lowiaceae
(重定向自Wolfia)
蘭花蕉科是單子葉植物的一科。本科只有一屬,蘭花蕉屬。Lowia屬,Protamomum屬,Wolfia屬,這三屬現在已經並入蘭花蕉屬內。
蘭花蕉屬是一個較不為人知的屬,本屬有5-10種,分布在中南半島、中國南部和婆羅洲。蘭花蕉屬的屬名是由「蘭」和「花」二字組合而成的,本屬的花其中一片花瓣變形成唇瓣,外形很像蘭花的花。婆羅洲產的一種蘭花蕉Orchidantha inouei,會發出類似糞便的味道,吸引金龜子科的昆蟲糞金龜來幫它授粉。
『柒』 蘭花蕉是不是土田七
蘭花蕉瀕危種。多年生草本,高約45厘米。分布於廣東和廣西十萬大山,生於海拔370米溝谷林中。喜溫、濕,耐陰。花期3月,果期7月。對研究中國植物區系及芭蕉科分類系統均有研究價值。
栽培技術
蘭花蕉春夏間切割帶芽的橫生根莖,進行無性繁殖。
用分株繁殖。當秋末蕉葉凋萎,剪去枯葉,壅士護根。殘留莖桿用稻草從莖桿基部向上包紮。到次年4月上旬再將稻草解除,當根上長出許多幼株時,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時施入翠姆水溶肥。
生長期間應隨時剪去黃葉,以燒徒耗養分,並影響美觀。同一地點,栽植過久,易產生愛滿不復現象,應更換栽植地點。平時不用特別仔細管理。
蘭花蕉最適宜植於小型庭院的一角或窗前牆邊,假山之畔。不宜成行栽植,宜散點或幾株叢植,綠蔭如蓋,炎夏中令人頓生清涼之感。蘭花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體積龐大,適於庭院栽培。倘若設法矮化,便可移為居室盆栽。六月間將母株邊上新發的小株分割下來,選基本成單株狀,最好有淺根系的,將切口用草木灰塗勻以防腐爛。芭蕉擇土不嚴,但需排水性好,可選沙子20%、土60%、木屑20%混拌。用盆以直徑為60-80厘米左右的大盆或缸為宜,深度應不低於70厘米。定植後要少澆水,噴灑表土即可。待有新葉長出,可逐步增加噴水量及見光量。養護期間要注意保持濕潤,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才能生長良好。同時也要適當延長光照時間,以防枝葉徒長。
土田七是姜科土田七屬的植物,土田七具有十分大的葯用價值和園藝價值。
栽培方法
用根莖繁殖。
『捌』 所有的界門綱目科屬種
你要的是什麼的?植物還是動物?很多!自己在植物學和動物學的書上找吧。你回找得到那你想要的
1 藻類植物(Algae)
1.1 藍藻門(Cyanophyta)
藍藻綱 (Cyanophyceae)
l 色球藻目 (Chroococcales)
l 管胞藻目(Chamaesiphonales)
l 顫藻目(Osillatoriales)
1.2 裸藻門 (Euglenophyta)
裸藻綱 (Euglenophyceae)
l 裸藻目(Euglenales)
l 柄裸藻目(Colaciales)
1.3 金藻門 (Chrysophyta)
金藻綱 (Chrysophyceae)
l 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
l 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
l 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
l 金球藻目(Chrysosphaerales)
l 金枝藻目(Phaeothamniales)
1.4 甲藻門 (Pyrrophyta)
縱裂甲藻綱(Desmophyceae)
l 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
橫裂甲藻綱(Dinophyceae)
l 多甲藻目(Peridi-niales)
l 變形甲藻目(Dinamoebidiales)
l 膠甲藻目(Gloeodiniales)
l 球甲藻目(Dinococcales)
l 絲甲藻目(Dinotrichales)
1.5 黃藻門(Xanthophyta) (Chromophyta)
黃藻綱 (Xanthophyceae)
l 異鞭藻目(Heterochloridales)
l 根黃藻目(Rhizochloridales)
l 異囊藻目(Heteroglocales)
l 柄球藻目(Mischococcales)
l 異絲藻目(Heterotrichales)
l 氣球藻目(Botrydiales)
1.6 硅藻門 (Bacillariophyta)
中心硅藻綱
l 圓篩藻目
l 根管藻目
l 盒形藻目
羽紋硅藻綱
l 無殼藻目
l 單殼藻目
l 短殼藻目
l 雙殼藻目
l 管殼藻目
1.7 綠藻門(Chlorophyta)
綠藻綱(Chlorophyceae)
l 團藻目(Volvocales)
l 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
l 色球藻目(Chlorococcales)
l 絲藻目(Ulotrichales)
l 膠毛藻目 (Chaetophorales)
l 石蒓目(Ulvales)
l 溪菜目(Prasiolales)
l 鞘藻目(Oedogoniales)
l 剛毛藻目(Cladophrales)
l 管藻目(Siphonales)
l 管枝藻目(Siphonocladales)
l 絨枝藻目 (Dasycladales)
l 雙星藻目(Zygnematales)
1.8 輪藻門 (Charophyta)
輪藻綱(Charophyceae)
l 輪藻目
1.9 褐藻門 (phaeophyta)
等世代綱
不等世代綱
無孢子綱
1.10 紅藻門 (Rhodophyta)
紅藻綱
l 紫菜亞綱
l 真紅藻亞綱
2 地衣植物門 (Lichenes)
l 子囊衣綱(Ascolichens)
l 擔子衣綱(Basidiolichens)
l 半知衣綱(Deuterolichens)
3 苔蘚植物門 (Bryophyta)
3.1 苔綱(Hepaticae)
l 藻苔目
l 地錢目
l 美苔目
l 囊果苔目
l 葉苔目
3.2 蘚綱(Musci)
l 泥炭蘚亞綱(Sphagnidae)
l 黑蘚亞綱(Asdreaeidae)
l 真蘚亞綱(Bryidae)
3.3 角苔綱 (Anthocerotae)
4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4.1 石松亞門 (Lycophytina)
石松綱 Lycopsida
4.2 水韭亞門 (Isoephytina)
水韭綱 Isoetinae
水韭目 Isoetales
水韭科 Isoetaceae
水韭屬 Isoetes spp.
4.3 楔葉蕨亞門 (Sphenophytina)
楔葉蕨綱 (Sphenopsida)
木賊目 (Equisetales)
木賊科 (Equisetaceae)
木賊屬 (Equisetum)
4.4 裸蕨亞門 (Psilophytina)
裸蕨綱 Psilopsida
松葉蕨目 Psilotales
松葉蕨科 Psilotaceae
4.5 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l 厚囊蕨綱 (Eusporangiopsida)
l 原始薄囊蕨綱 (Protolyptosporangiopsida)
l 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5 種子植物門 (Spemaiophyla)
5.1 裸子植物亞門 Gymnospermae
5.1.1 銀杏綱 (Ginkgopsida)
· 銀杏目 Ginkgoales
o 銀杏科 Ginkgoaceae
&, lt;,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Wingdings; mso-bidi-font-size: 13.5pt; mso-fareast-language: ZH">§ 銀杏屬 Ginkgo
§ 銀杏 Ginkgo biloba
5.1.2 松柏綱 (Coniferopsida)
l 科達目(已絕種)
l 伏脂杉目(已絕種)
l 松柏目 (Coniferales)
5.1.3 蘇鐵綱 (Gycadopsida)
l 種子蕨目 (Pteridospermae)(已絕種)
l 開通目 (Caytoniales)(已絕種)
l 本內蘇鐵目 (Bennettitales)(已絕種)
l 蘇鐵目(Cycabales)
5.1.4 買麻藤綱 (Gnetopsida)
l 買麻藤目 (Gnetales)
l 麻黃目 (Ephedrales)
l 百歲蘭目 (Welwitschiales)
5.1.5 紅豆杉綱(Taxopsida)
l 紅豆杉目 Taxales
5.2 被子植物亞門(木蘭門)Angiospermae或Magnoliophyta或flowering plants
5.2.1 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綱) Liliopsida
5.2.1.1 百合亞綱 Liliidae
百合目 Liliales
l 百合科 Liliaceae
蒜屬: 蒜, 洋蔥, 韭菜
l 風信子科 Hyacinthaceae
風信子屬 Hyacinthus :風信子 Hyacinth
l 田蔥科 Philydraceae
l 龍舌蘭科 Agavaceae
l 鳶尾科 Iridaceae
l 百部科 Stemonaceae
l 菝葜科 Smilacaceae
l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l 蒟蒻薯科 Taccaceae
蘭目 Orchidales
l 蘭科 Orchidaceae
l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
5.2.1.2 澤瀉亞綱 Alismatidae
澤瀉目 Alismatales
水鱉目 Hydrocharitales
茨藻目 Najadales
霉草目 Triuridales
5.2.1.3 檳榔亞綱 Arecidae
檳榔目 Arecales
環花草目 Cyclanthales
露兜樹目 Pandanales
天南星目 Arales
l 天南星科 Araceae
l 浮萍科 Lemnaceae
5.2.1.4 鴨跖草亞綱 Commelinidae
鴨跖草目 Commelinales
谷精草目 Eriocaulales
帚燈草目 Restionales
燈心草目 Juncales
莎草目 Cyperales
l 禾本科 Poaceae
竹 Bamboo
l 莎草科 Cyperaceae
香蒲目 Typhales
5.2.1.5 姜亞綱 Zingiberidae
姜目 Zingiberales
l 美人蕉科 Cannaceae
l 閉鞘姜科 Costaceae
l 赫蕉科 Heliconiaceae,蠍尾蕉科。
l 蘭花蕉科 Lowiaceae
l 竹芋科 Marantaceae
l 芭蕉科 Musaceae
l 鶴望蘭科 Strelitziaceae,旅人蕉科。
l 姜科 Zingiberaceae
鳳梨目 Bromeliales
5.2.2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Magnoliopsida
5.2.2.1 木蘭亞綱 Magnoliidae
木蘭目 Magnoliales
樟目 Laurales
胡椒目 Piperales
睡蓮目 Nymphaeales
馬兜鈴目 Aristolochiales
八角茴香目Illiciales
毛茛目 Ranunculales
l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毛茛屬 Ranuculus
芍葯屬-- 芍葯-牡丹
罌粟目 Papaverales
l 十字花科
蘿卜屬
5.2.2.2 金縷梅亞綱 Hamamelidae
金縷梅目 Hamamelidales
l 懸鈴木科Platanaceae
懸鈴木屬--英桐 - 美桐 - 法桐
杜仲目 Eucommiales
蕁麻目 Urticales
l 榆科 Ulmaceae
朴屬--白榆-榔榆
榆屬--黑彈樹
l 桑科 Moraceae
桑屬--桑樹
構樹屬--構樹
柘樹屬--柘樹
胡桃目 Juglandales
l 胡桃科 Juglandaceae
核桃屬--核桃
楓楊屬--楓楊
山毛櫸目 Fagales
l 樺科 Betulaceae
5.2.2.3 石竹亞綱 Caryophyllidae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l 仙人掌科Cactaceae
l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蓼目 Polygonales
5.2.2.4 五椏果亞綱 Dilleniidae
五椏果目 Dillaniales
l 芍葯科Paeoniaceae
山茶目 Theales
l 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
獼猴桃屬--獼猴桃
錦葵目 Malvales
l 錦葵科 Malvaceae
木槿屬 Hibiscus
l 梧桐科Sterculiaceae
l 椴樹科Tiliaceae
豬籠草目 Napenthales
堇菜目 Violales
l 葫蘆科Cucurbitaceae
l 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
l 檉柳科Tamaricaceae
楊柳目 Salicales
l 楊柳科Salicaceae
楊屬 - 毛白楊 - 加楊 - 青楊 - 大官楊
柳屬--旱柳 - 垂柳 - 杞柳
杜鵑花目 Ericales
柿目 Ebenales
l 柿科Ebenaceae
柿樹屬--柿樹 - 軟棗
5.2.2.5 薔薇亞綱 Rosidae
薔薇目 Rosales
l 薔薇科Rosaceae
梨屬--白梨
蘋果屬--蘋果,海棠
山楂屬--山楂
櫻屬--杏 - 桃
薔薇屬--月季-玫瑰-薔薇
豆目 Fabales
l 含羞草科Mimosaceae
合歡屬--合歡
l 蘇木科Caesalpinaceae
皂英屬
皂英
l 蝶形花科Fabaceae
槐屬--國槐
紫穗槐屬--紫穗槐
刺槐屬--刺槐
紫藤屬--紫藤
桃金娘目 Myrtales
l 石榴科Punicaceae
石榴屬--石榴
l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紅樹目 Rhizophorales
山茱萸目 Cornales
l 珙桐科Nyssaceae
珙桐屬--珙桐
檀香目 Santalales
衛矛目 Celastrales
l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大戟目 Euphorbiales
l 黃楊科Buxaceae
黃楊屬--雀舌黃楊 - 錦熟黃楊
鼠李目 Rhamnales
l 鼠李科Rhamnaceae
鼠李屬--長葉凍綠 - 園葉鼠李 - 薄葉鼠李- 凍綠
勻兒茶屬--多花勾兒茶 - 牯嶺勾兒茶
枳屬--枳 - 毛枳
棗屬--棗樹
銅錢樹屬--銅錢樹
貓乳屬--貓乳
雀梅藤屬--鉤狀雀梅藤
雀梅藤屬--雀梅藤
l 葡萄科Vitaceae
葡萄屬--葡萄 - 東南葡萄 - 薄葉葡萄 - 刺葡萄
蛇葡萄屬--閃光蛇葡萄 - 蛇葡萄 - 小葉蛇葡萄
爬山虎屬--爬山虎 - 粉葉爬山虎 - 三葉爬山虎
烏蘞莓屬--烏蘞莓 - 大葉烏蘞莓
亞麻目 Linales
l 古柯科Erythroxylaceae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l 苦木科Simaroubaceae
臭椿屬--臭椿
楝科Meliaceae
楝屬--苦楝
香椿屬--香椿
l 橄欖科Burseraceae Aceraceae
l 芸香科 Rutaceae
柑橘屬
牻牛兒苗目 Geraniales
l 鳳仙花科Balsaminaceae
傘形目 Apiales
山龍眼目 Proteales
l 胡頹子科Elaeagnaceae
胡頹子屬--銅色葉胡頹子 木半夏 - 胡頹子 - 牛奶子
虎兒草目
l 茶藨子科
醋栗屬
5.2.2.6 菊亞綱 Asteridae
龍膽目 Gentianales
茄目 Solanales
車前目 Plantaginales
玄參目 Scrophulariales
l 木犀科Oleaceae
白蠟屬--白蠟
茉莉屬--茉莉、迎春花
連翹屬--連翹
l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泡桐屬--楸葉桐 - 蘭考桐
l 紫葳科Bignoniaceae
梓樹屬--楸樹 - 梓樹
桔梗目 Campanulales
茜草目 Rubiales
菊目 Asterales
『玖』 紫色的蘭花是什麼品種
蘭花為我國非常又名的觀賞花卉,在中國有著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專史。在我國,蘭花的品種也屬非常多,並且1985年5月,蘭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和梅、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蘭花
蘭花為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中文學名:蘭花
拉丁學名:Cymbidium ssp.
別稱:中國蘭、春蘭、蘭草、蘭華、幽蘭、山蘭、國香、空谷仙子、香祖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亞科:蘭亞科
族:樹蘭族
屬:蘭屬
種:29種
命名者及年代:Sw.,1799
英文名稱:Orch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