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香蘭花墨魚
⑴ 相思豆魚有種魚 嗎 怎麼樣
特色菜
荔荷蒸鴨塊 龍穿鳳翼
豆腐蔬菜
素菜南瓜盅 海苔藕片 椰香西蘭花
檸檬菊花茄 蔬菜蛋卷 麻麻香莧菜茄子
粉面粥飯
小蜜蜂飯團 嫩南瓜粥 蛋包飯
香菇雞湯面 蘋果粥
海鮮類
啤酒明火肉蟹煲 黑椒青蚝排排坐 原汁原味燴墨魚
至尊蒜蓉蟹煲 酸梅豆豉爆花蟹 鄉間小路麥穗鮮魷
咖喱鮮蝦煲 甜蜜蜜糖醋螃蟹 鹵水日本八爪魚
魚香大蝦 鮑汁扒百靈菇 上湯明蝦片
炒墨魚花 鮑翅木瓜船
家常菜
小家碧玉 雙味牛柳 什錦臘肉
板栗蒸土雞 絞肉炒四季豆 蒜香排骨
紅油蒜泥白肉 泰式蛋卷 牛肉釀蕃茄
秘制蜜糖肉 素燒雙冬 金沙南瓜
秋花吐艷 五味排骨 家常蔥油雞
金沙南瓜 夏威夷果仁炒帶子 皆大歡喜牛肉球
生炒蒜苔肉 香辣醬爆鱔 相思桂魚蝦干煮絲瓜
芋頭排骨煲 香酥炸豆腐 香辣肉碎四季豆
多味釀青椒 合川肉片 菠蘿古老肉
紅椒鵪鶉煲 芝麻田雞 雞湯滑蛋燴雙冬
子孫滿堂 粉蒸肉 三絲五香豆腐乾
香脆蠶豆拌雙冬 紅蔥燒臘肉 白玉翡翠明珠
甜蜜蜜鮮百合豆炒牛柳 綠意撩人魚蓉豆腐 水果牛仔骨
如意蒜蓉豆腐 銀耳花生黃瓜丁 口味鱔片
千面女郎魚子豆腐 金黃沙棘日本豆腐 五香鴛鴦豆腐煲
香醬炒鹵肉 蝦米蟹柳王 五彩豆腐
青檸西芹牛肉 芥蘭炒香腸 肉末四季豆
美容駐顏金針雲耳面湯 全家福之鯪魚西蘭花 冬菇豆腐粉絲
西蘭花豆腐紅蘿卜 蒜蓉魚香茄子煲 西芹干絲
鍋仔臘羊肉 木瓜紅燒排骨 情迷花樣香菇白菜卷
雙椒雪菜牛柳
家禽類
檸檬香雞 西湖牛肉羹 果仁醬子排
香橙雞翅 辣椒炒肚片 胡蘿卜毛豆雞丁
何首烏燉雞 沙茶嫩雞絲 花式姜香雞
芋艿雞骨醬 潮州特色風味香芋鹵鵝 椒鹽雞翅
紅椒雞柳 椰香雞 特色潮州燒鵝
正宗重慶辣子雞 金色年華之白切雞 土豆雞脯肉色拉
美味飯食
南瓜飯 韭菜花飯 五彩繽紛焗芋頭飯
紫菜壽司飯卷 活色生香章魚雞肉炒飯 多味田雞焗飯
叉燒甘筍冷麵 美不勝收鮮荷香菇飯 阿菠蘿什錦飯
肉酥醬油炒飯 柴魚貴妃粥 超級石鍋拌飯
麵包
兒童節動物麵包
禽畜肉類
梅菜扣肉 蜜汁排骨 虎皮醬鳳爪
泡椒手撕雞 燴兔肉 糖醋雞肉
雞腐蛋卷 銀杏炒鵪鶉丁
沙拉
蘋果沙拉塔 芥菜沙拉 蟹柳沙律
素菜
雞湯蘿卜絲 番茄土豆湯 泰汁烤茄卷
香炒素鱔糊 山葯枸杞粥 脆皮豆腐
檸汁凍豆腐 百合炒蘆筍
素菜類
香蔥土豆泥 咕嚕雪耳 香脆芋片
咖喱花菜 雙色蘿卜絲 干燒冬筍
金色年華雜果炒豆腐 素八珍 碧玉冬瓜
鴛鴦戲水之姜薯鯉魚 葡汁四蔬 翡翠生拌菜苗
青椒炒素魷魚 百年好合 西蘭花炒鮮菇
雙菇節瓜 沙棘日本豆腐 翡翠豆腐
仙人掌百合燒大棗 香拌青瓜 南瓜仔拌百合
湯羹類
苦瓜文蛤湯 蜆肉番茄南瓜湯 人參燉春雞
胡蘿卜排骨湯 雪耳香菇豬手湯 百桂燉乳鴿
蘋果雪梨瘦肉湯 青木瓜豬腳湯 鮮奶銀耳烏雞湯
驅寒豆芽墨魚排骨湯 南瓜濃湯 胡蘿卜瘦肉湯
椰子馬鈴薯牛肉湯 五彩繽紛雞肉蔬菜湯 鳳爪冬菇湯
兩小無猜忌廉金菇湯 凝玉海鮮湯 養顏美容清潤湯
舒心抗老駐顏老火湯 茄汁牛肉湯 黨參黃芪燉雞湯
四寶上湯 哈蜜瓜百合瘦身湯
特色菜
什菜牛肉卷 XO醬炒年糕 培根薯餅
什錦蛋黃 參雞湯 玫瑰蝦仁
翠盅農家樂 椰子煲雞湯 咖喱牛肉
雞塊色拉 麒麟青蔬肉腸 香茅雞全翅
爆炒大蔥 韓國冷麵 薄荷蟹肉蔥卷
腐皮芋泥卷 黃豆肉皮凍 蔬菜蛋卷
紫菜蒸茄子 南瓜雞絲羹 雙菇牛柳拌萵筍
無錫小排骨 普寧豆醬焗乳鴿 啤酒白肉
魚腩煲 芝麻裡脊 春色滿園
秘制肉骨煲 雞蛋馬蹄海鮮盒 紅燒烤麩
黃金琥珀核桃 東坡肉 餚肉
春光明媚香甜姜薯 眾星捧月雙黃會脆 碧玉豆腐卷
孔雀開屏之鮮味全盤 壇子肉 雞婆筍炒鮮魷
雙菇牛柳拌萵筍
甜點
一見鍾情 牛油焗香蕉 白果牛奶燉木瓜
紅酒蜜梨 焦糖鮮奶布丁
甜品
木瓜果船 水果冰淇淋
甜品點心
芒果燕窩 臘味蘿卜糕 果球果凍
西餐
羅宋湯 香煎牛肉卷
西餐西點
黃金吉列豆腐扒 甜蜜蜜鮮花布丁 什果西米撈
法式料理烤雞肉 蔬菜色拉 蒜苗火雞排
楓糖汁烤火雞胸 南瓜濃湯 巧克力果凍
茄子船 迷你果味撻 檸檬撻
宴客菜
煎釀豆腐
魚蝦類
迷迭香烤三文魚 百合熘魚片 香滿樓荷葉蒸魚
檸檬鮮蝦 金粉世家甘筍蝦球 浪花天香魚
芹菜鮮鯇魚 霧里看花椒鹽香蝦 紅燒魚
麻辣水煮魚 粉皮燒魚頭 青椒魚丸
魚鮮水產
啤酒草魚 橙汁菠蘿魚 芥辣焦鹽蝦
啤酒魚 牛油魚米 蒜子鰻魚煲
砂鍋咖喱魚頭 七彩海皇羹 雪梨杏汁浸魚卷
粉絲蒜茸開邊蝦 糖醋魚片 蒜香牛油焗蟹
開屏武昌魚 蒜蓉泡椒蒸明蝦 黃油炒蟹
香橙菊花魚 海鮮一品鍋 炸豆腐煨海鮮
燒汁烤青花魚 豉香魚尾 扇貝香橙汁
彩椒墨魚 百里香燜大比目魚 水煮魚
蘑菇拌鮮貝 蝦仁白菜 粉皮燒魚頭
燒腩煲大鱔 蝦仁叉燒紙包豆腐 香辣豉汁白鱔
鮮美爽口田七雙蟹湯
中式糕點
八寶年糕 臘味蘿卜糕
粥飯面點
臘味煲仔飯 黃金發糕 鰻魚飯
⑵ 咸香 醬料怎麼做
面條怎樣做才好吃
第一,可以做炒麵:把肉片跟辣椒(辣椒切絲或片)用油和醬油炒一下,把小白菜切成絲,雞蛋煎成煎蛋備用。面條煮成六七分熟的樣子撈出來用冷開水浸涼,瀝干水分。鍋里放油,油熱後把先前准備好的肉片炒辣椒、白菜絲先炒一下,再把瀝干水分的面條倒進去一起炒個幾分鍾,最後盛出來把煎蛋放上去就可以吃了~
第二就是湯面了,很簡單,也是先把肉片用辣椒用油跟醬油炒好(最好放一點水燜煮一會兒,蓋交有湯的話面湯更有味道)做成蓋交~雞蛋可以隨你愛好做煎蛋或水煮蛋~面條煮到七八分熟的時候,放入洗凈切好的白菜,再煮一會兒,盛入面碗,倒入做好的蓋交和雞蛋,就可以吃拉~~
一、最簡單的拌面。
燒水,水要多一點,
碗里放海天牌生抽,麻油,胡椒,味精,香蔥末,
然後水開下面,少許硬一點,
放在碗里一拌。如果是鹼水面,這時可加一點上好的醋。
千萬記住先後程序,否則味道就不一樣。
如果加一點上好的榨菜丁(要自己切,成品榨菜丁不好吃),芝麻醬或花生醬(用涼開水調稀,現吃現調)。
二、西紅柿雞蛋湯面:
先炒雞蛋,加水,放西紅柿片,放鹽,水開放面條至熟,加胡椒味精。
三、炒麵:
小白菜、肉絲、香菇絲。
下面,少許硬一點。
撈出,放冷水沖,漓干水分。
大火,先炒肉絲,熟,加白菜,變色,加香菇,炒幾下,加面條炒幾下,拌勻,改中火,加鹽、胡椒、少許味精,改小火,一手拿鍋鏟炒,一手拿雙筷子把面條抖松,面條和作料盡量拌勻,白菜不能黃。
備註:1 吃炒麵的時候加點上好的醋。
2 裡脊肉切細絲,加一點鹽用生粉拌勻,加一點油,再拌勻。
四、先放蝦米(要買質量好的)在水裡小煮片刻,再給油,放面條,快煮好時,加小白菜,熟,加鹽、胡椒、少許味精,即可。
五,最簡單的涼(拌)面。
燒水,水要多一點,
淺口的不銹鋼鍋,加麻油,待用。
碗里放海天牌生抽,胡椒,味精,香蔥末,
然後水開下面,少許硬一點,
放在有麻油的鍋里,拌勻,放在空調前面吹1-2分鍾,邊吹邊拌,使其冷卻均勻。
然後,放在碗里一拌。如果是鹼水面,這時可加一點上好的醋。
千萬記住先後程序,否則味道就不一樣。
如果加一點上好的榨菜丁(要自己切,成品榨菜丁不好吃),芝麻醬或花生醬(用涼開水調稀,現吃現調)。
西紅柿雞蛋打鹵面
做法非常簡單:把洗凈的西紅柿去蒂後切塊,雞蛋打碎攪勻備用。燒熱油鍋(稍微多放點油),先炸雞蛋,成形後撈出,余油留在鍋里,加蔥花煸一下,把西紅柿放進去翻炒一會,加雞蛋混合,添水後略煮一小會,待通紅的湯汁燒開起泡了,加鹽加味精起鍋。(這就是西紅柿炒雞蛋的做法吧?聰明!但是做面條的鹵需要多加一點水,而且要多放一點鹽,這是關鍵哦。)
煮的過程中記得要略放一點鹽,撈出來後放在涼開水裡浸冷,和做好的西紅柿雞蛋鹵一起攪和攪和就大功告成了。
最簡單燜面的做法
你先把油熱了,放花椒、大料熟一下,然後花椒、大料撇掉;
把少量肉陷(喜歡肉片的可以用肉片,喜歡素食的可以不放)、蔥、姜、蒜、少量鹽、醬油大火煸炒一下,然後放洗好的扁豆和切成塊的土豆(塊不要太厚),再放適量的鹽和醬油然後翻炒一小會;
放入一個或2個西紅柿再翻炒一下;
然後放入水(水放的不要沒過菜,水的量很重要),等水沸騰後把面放在上面,蓋好鍋蓋,大概中火燜15分鍾左右(要定時去看下水,可不要糊鍋哦,如果水不夠,可以適當加點);
水基本沒有後關火,然後把面和菜翻勻就可以了
經典面條做法寶典[經典]
面條的作法:以下都是以一人份為準的份量
材料:雞蛋兩個,青椒兩個(要是不喜歡吃辣的,可以減半)。
把雞蛋打破,倒進碗里,用筷子把蛋青蛋黃攪勻了,等油冒煙了,輕輕的把攪勻的雞蛋以鍋的中心為圓心從上到下,慢慢的倒進鍋里。等到雞蛋在油的作用下開始膨脹,抄起鍋鏟(炒勺)把煎好的雞蛋翻起來,最好是翻大鍋的一邊,趕緊把切好的青椒絲倒進鍋里,炒10秒鍾左右就趕緊和雞蛋攪在一起,拌勻,稍微的炒一會,放鹽少許。看到雞蛋已經變成深黃色,青椒絲也快熟了,出鍋!倒進清水,一般是鍋的三分之一強,因為面條熟後是很會吸水的,以防止面條做好後,水不夠而聚集在一塊,難看也難吃!!大火猛燒,水開了,要先放鹽,把鹽化開,用筷子蘸少許的水,試試鹹的程度,一般這個時候,要稍微的咸一點,因為你還沒有放面條。面條放進後,用筷子把面條仔細的分開,以防止他們遇水粘一塊!!這時候要把炒好的雞蛋倒進去。等水開了,用筷子把面條和菜攪勻,再煮,要是喜歡吃小白菜的話,就在你熄火之前把它們放進去,用面條押在湯里邊。一小會兒,熄火!下面的就不用說了吧。只是最簡單的作法。
扁豆燜面做法(大全)
1、 選手擀麵
2、面條先揪的短一些,放蒸鍋隔水蒸8成熟,看面條情況,如果軟面條就8成熟,硬面條就多蒸一會,關鍵是注意不要粘在一起
3、邊蒸面條邊把豆角切成絲、也可掰成2-3cm長的段段;把肉切成絲,用醬油拌一下;愛吃菜的就多准備豆角
4、熱油,下蒜蓉,下肉翻炒變色;下豆角翻炒變綠;這時面也蒸的差不多了,拿出來放到豆角上,放少許,放點醬油,蓋鍋蓋。
5、時時翻炒,注意別煳鍋,豆角熟了放鹽,出鍋前來點雞精就ok了。
因為面在炒之前差不多已經熟了,所以只要保證豆角熟了就好了。
2、 兩人份配料:
主料:豆角一斤,洗凈,切成段
肉3兩,可根據個人喜好增減,切成肉片,用少量鹽,醬油。。。腌幾分鍾。
細面條一斤,如果面條過長,適當切幾刀
佐料:油,醬油,鹽,雞精
作法:
1.下油(油量和普通的豆角炒肉差不多),油熱後,將腌過的肉放入炒鍋,待肉變色後,將備好的豆角放入,並放入適當的醬油,鹽,雞精,翻炒豆角和肉,至五六成熟,倒入一些水,將豆角剛剛沒住即可。(個人認為醬油可以適當多放些,這樣最後拌出來的燜面顏色好)
2.找一個籠屜放在炒鍋上(如果沒有屜子,可以將兩根筷子交叉放在炒鍋里),將細面條均勻的撒在籠屜里,蓋上鍋蓋,中火蒸8分鍾,將籠屜里的面條放入鍋中,充分的攪拌,山西燜面就做好了。(由於面條基本是干蒸的,所以攪拌之前你會覺得面條乾乾的,像是沒蒸熟,放心,已經熟了)
備註:1.典型的山西吃法是:蒜末倒上陳醋,攪拌均勻,放入燜面里拌勻,再吃。
2.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豆角里加入番茄,味道也很好。
3.如果燜面有剩餘,下次吃時,在炒鍋里放入少量的油,油熱後,將剩餘的燜面倒入,翻炒。味道非常好,和第一次作好的燜面味道有所不同。
4.如果第一次做燜面:A。蒸的時候,注意一下炒鍋里的水量,千萬別熬干,豆角糊了,很難吃;B.面條蒸好後,先別急於關火,小心的錯開蒸屜看看炒鍋里的水有多少,正常的情況是鍋里還有不少的湯汁,如果偏干,在加點水也不晚。因為太乾的話,燜面吃起來有點噎,而且也不入味。
溫州面條的做法 --拌面
首先要用扁面還要新鮮的不要用那些幹了和過了夜的扁面。煮好水,下扁面和綠豆芽,這時你要把握好煮麵的火候了基本是能開鍋就可以撈面條了,煮久了的扁面會漲根本不好吃。吃拌面一定要用盤不能用碗用碗拌的不均勻[湯汁會會在碗底]用料有鹽味精豬油榨菜末加醋[一定要用大蒜末泡的醋]加少許醬油加蔥花肉末[放在面條上面]。還可以用豬油用溫火塌個雞蛋放在上面。
懶人熱乾麵
准備原料:肉餡、花生醬、辣醬、豆瓣醬,准備調味料:蒜蓉、白醋、花生碎。接下來的製作過程是:首先將鍋內水燒開,將面條煮熟盛出,瀝干水分。然後在炒鍋中入油,油熱後放入肉餡、花生醬、辣醬、豆瓣醬一同煸炒熟。最後,把面條盛入盤中,淋上炒熟的肉餡,吃時依個人口味撒上少許蒜蓉、白醋和花生碎即可。
香菇魷魚面:
首先准備原料:魷魚、白菜、香菇、面條,同時准備調味料:雞湯、醬油、濕澱粉、鹽、辣醬。然後,將魷魚背後的黑膜撕去,清洗干凈,用刀切絲,在滾水中氽一下。再把白菜和香菇洗凈後切成絲。在炒鍋中入油後,放入香菇、白菜和魷魚絲翻炒,八成熟時加入雞湯和少量鹽、醬油,並加入濕澱粉,待湯黏稠時即可。用煮鍋燒開水煮熟面條。將做好的魷魚羹和煮熟的面條盛入盤中就大功告成了。
好吃的甘肅面條一做法
烹調方法:水煮、油潑
味 型: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原 料:麵粉25kg,菜籽油、香醋、醬油、食鹽、辣面、青菜、蔥花、純鹼適量。
製作工藝:
1、和面:用溫開水化開鹽水和面,水分幾次倒入,先拉成面絮,後搓成塊,再蘸水調軟。每25kg面用12.5kg水、750g鹽、鹼面100g反復折揉後,過10分鍾,再分批搓成大條,揉好,抹上油,再揪成100g重小劑子抹油搓成小條,用濕布蓋嚴待用。
2、抻面:(1)箸頭面:將面條搓細(約5—8條),用兩手輕輕扯長,再將「面頭」平列起來,用兩手將面提起用力扯,隨即在案上彈一下,兩臂張開再一扯,然後用右手將面的兩頭捏住提起,左手食指、中指伸入折處,略加彈動將面條分開,兩手伸開徐徐向外伸扯,再用左手無名指、小指把面條中間掛住,將左手食指與中指原掛的面頭交到右手,再左右向外伸扯,如此兩三次,即成箸頭細面,隨手投入開水鍋煮熟即成。(2)油潑面(即較寬條的扯麵):將小條用手壓扁擀成寬片,在寬片中間用小擀杖橫壓一道紋,雙手左右分開扯成寬面片,再順中間壓紋處劈開,投入開水鍋里煮熟,撈在碗里。(3)潑油:面上放適量干辣面、蔥花,將燒開的火花油猛潑入碗里辣面上即成,潑面時面上可放各種時鮮青菜,如韭菜花、香椿、豆芽、青菜等,喜食辣子者還可放些油潑辣子。
米醋、醬油、食鹽、花椒油混在一起作調料,但調料須在潑油前和煮好的面調勻,這樣可以使味入面內。
風味特點:面長不斷,光滑筋韌,油香撲鼻,酸辣味美。口味也可隨各人嗜好而定。
繼承創新:用此法還可製成臊子扯麵、炸醬扯麵、炒蛋番茄扯麵、羊肉燴扯麵等。
教大家一種好吃的面條做法:
材料:豇豆若干切碎。。。。。。。。。。
豬肉餡根據人數的量自己掌握~
超市裡都可以買的到的普通黃醬
蔥、姜、蒜切碎~
面條最好是寬的,有勁~
做法:
油熱後倒入蔥姜蒜,還有少許辣椒段,放肉餡,加醬油
翻炒一會加醬~~放豇豆使勁的炒,豇豆熟後就可以了
出鍋了。。。。。。。。。。
面條碗也是很有講究地---
將辣椒炸成辣椒油,碗內放一點醬油、一點醋和辣椒油~
個人認為這個部分可以依自己的口味,也可以放一點糖或者味精之類的。。。
最後再伴入炒好的菜,拌面。
賣相不怎麼樣,但真的非常好吃!
好吃的炒麵(燜面)-製作方法 -
我奶奶傳給我的,也叫燜面,很好做,也很好吃哦。
主料:面條(外面賣的那種手擀麵)1斤(看你的飯量而定);扁豆(有的 地方叫豆角,反正就是那種東東,大家都很明白的啦。)適量(愛吃菜的就多 擱些,反正是自己吃。);豬肉適量(理由同扁豆)。
配料:蔥、姜、蒜各少許。
佐料:色拉油、鹽、雞精、醬油各適量。
做法:1、將豬肉切略粗的絲備用;
2、將扁豆去筋,用手掰成1.5~2厘米長的小段,洗凈備用;
3、蔥、姜切細絲,蒜切薄片備用;
4、將鍋中倒入略多些的色拉油,燒熱後放入備好蔥、姜、蒜爆香;緊接 著,放入肉絲並倒入適量醬油,將肉絲煸炒成七分熟;
5、放入備好的扁豆略加翻炒,把面條放入(注意:是直接放進去生的面 條,千萬不要把面條給煮了!),翻炒一下,主要作用是把面條和菜混合在一 起。
6、接下來往鍋里倒水,水漫到整鍋食物的三分之二處就可以了(水太多 了就不好吃了,濕嗒嗒,看著就沒食慾不是?水太少了的話,造成的直接後果 就是~~面還沒熟,下面就糊了。),撒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蓋上鍋蓋,大 火燒開;然後改小火燜著它,不時揭開看看,等豆角已經塌了秧兒,水差不多 都靠幹了(千萬要把水靠干,這是關鍵),面條也熟了的時候,用鍋鏟抄底兒
把面鏟起來,你會發現,下面有薄薄一層又香又脆的面鍋巴(這種東西最好 吃,我最愛吃!),這時候大功告成!你可以就著蒜和醋吃,有飯又有菜
沙茶牛肉炒麵
原料:牛肉、芥蘭、紅椒、油麵條
調味料:沙茶醬、料酒、醬油、濕澱粉
製作過程:
1.牛肉切成片,用料酒、醬油和濕澱粉腌5分鍾。
2.芥蘭洗凈斜切成段,紅椒切成片。
3.將油麵條煮熟,盛出瀝干水分。
4.炒鍋入油,下牛肉片翻炒,七成熟加入芥蘭、紅椒和沙茶醬一同翻炒,然後放入面條,翻炒後即可出鍋。
Tips: 沙茶醬用花生仁、白芝麻、左口魚、蝦米、椰絲、大蒜、生蔥、芥末、香菜子、辣椒等料磨碎加油、鹽熬煮而成,色澤金黃,香辣味濃。
義大利面
材料:
義大利面75克·鹽·洋蔥1個·蒜瓣1個·番茄3個·牛豬肉混合絞肉75克·胡椒·甜椒粉·油1湯匙·番茄糊1湯匙·水75毫升·剁碎的九層塔3湯匙
做法:
1、在加鹽的水中煮義大利面,至熟,並保持咬勁。剝去洋蔥和大蒜的皮,並切成丁。清洗番茄,去除蒂梗後,切成小塊。在絞肉中加入鹽、胡椒和甜椒粉,並用叉子攪散。
2、將不沾鍋加熱,倒入油,炒洋蔥、大蒜和絞肉,之後加入番茄、番茄糊和水,徹底攪拌一番,加蓋後小火燜煮10分鍾,並偶爾翻攪一下。加入鹽、胡椒和甜椒粉調味,最後放上九層塔。
3、用篩子濾乾麵條的水分,放入深盤中。最後澆上絞肉醬。
泰國酸辣椰絲鮮蝦粉
妖艷的人妖、神秘的寶石、奇香的泰國香米組合成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卻不知,這個風光旖旎的海邊小國還有更多的光芒——它是世界第一產蝦大國,是著名的大米出口國,還盛產世上最辣的辣椒。無怪乎他們的面條也用大米來做,而且面里是一定要放蝦和那最辣的辣椒的……這個皮膚黝黑、眼神執拗的民族,就這樣引以為傲地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榮耀。
原料:米粉200克,鮮椰肉絲20克,鮮姜絲、紅、綠辣椒絲20克,鮮海蝦2隻,色拉油10ml。
調料:魚露,白醋,鮮檸檬1片,鮮辣椒汁,白糖,鹽,胡椒粉,香菜。
做法:
1.鍋中水開後,放入米粉焯熟,冷水過涼。
2.蝦洗凈去蝦線、頭尾和殼,加鹽、胡椒粉稍腌後,鍋中煎熟,擠上檸檬汁。
3.晾涼的面中放入椰絲、姜絲、辣椒絲、香菜,調入適量魚露、白醋、辣椒汁、白糖、鹽、色拉油,攪拌均勻,再放入煎好的蝦即可。
特點:口味清淡,極具泰國菜酸辣、開胃的特點,很適合夏天食用。
廚師提示:焯米粉時火要大,鍋邊備好冷水,米粉在鍋中停留8秒立即撈出放入冷水中過涼。時間長了會粘成一團,大煞口感。在泰國,做菜不撒上幾顆或整或碎的朝天椒,就像我們吃川菜不加麻辣一樣讓人食性全無。用朝天椒、糖、魚露煮成的甜中帶辣的辣椒汁因為甜辣可調,頗得過往食客歡心。
★法國奶油蟹肉黑麥金筍面
法國是個享受過程、講究細節的國家,所以他們製造出「Romantic」一詞,所以他們不惜花4個小時去吃一頓繁瑣至11道餐序的晚餐。所以這道面條,法國人是一定要把蟹肉勞心費神地仔細掏出來,再好湯好料地煮了,多半裝回蟹殼里,少半炒了面,這才開始一口蟹肉一口面條地細細品味。也許這就是中西餐文化的最大區別,一個在「吃」,一個在「品」。
原料:黑麥面100克,金筍面100克,黃油10ml,橄欖油20ml,螃蟹1隻,洋蔥30克,蒜茸5克,胡蘿卜5片,西蘭花3朵。
調料:他利根香草、馬祖林香草、皮薩羅香草,黃油,奶油,干白,鮮蝦水(或高湯),鹽,黑胡椒粉。
做法:
1.將螃蟹煮熟後剔出蟹肉。
2.鍋熱後化開黃油,炒香洋蔥和蒜茸,放入蟹肉和3種香草,調入適量干白、奶油、蝦水(或高湯)、黑胡椒,煮約5分鍾。
3.將煮好蟹肉的2/3盛入蟹殼,其餘待用。
4.鍋中水開後,下入黑麥面、金筍面煮熟,撈出瀝干。
5.另起鍋放少許橄欖油,稍熱放入熟面和另1/3蟹肉以及胡蘿卜、西蘭花,炒勻出鍋裝盤,擺上裝好的蟹殼。
特點:奶香味濃,口感豐富。
廚師提示:炒麵是為了出香,也是為了融入蟹肉和熟菜的味道,橄欖油稍熱即可入鍋,1~1.5分鍾即可盛出。如需存放,可先將面煮至八分熟,撈出瀝幹了用橄欖油拌勻放冰箱里,隨吃隨炒。
★韓國烏雞麗參面
就在韓國的大麥茶突然間大行其道時,就在野蠻女友塗滿男友一臉面條時,我們略知道,除了燒烤,這還是個盛產麥子、以面為主的國家。烏雞麗參面在韓國家常到如同中國傳統的雞湯面。用的面條也是手擀的,樣似我國北方的手擀細面。不同的是,我們在面下藏只雞腿,而韓國人則添了根盛產的高麗參。有了烏雞湯和高麗參的出現,單單營養這一項已讓人忍不住對它的口舌之欲了。
原料:面條200克,烏雞半隻,烏雞湯200ml,高麗參1根,油菜心2根。調料:鹽、小蔥、雞油、醬油。
做法:
1.烏雞熬湯,熟烏雞去骨將雞肉切絲或撕絲待用。
2.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出盛碗。
3.鍋中倒入烏雞湯,放入雞肉絲、高麗參、油菜心,加少許醬油煮開後倒在面條上,
4.最後點綴上小香蔥即成。
特點: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廚師提示:韓國人吃參不像我們中國人奉為「大補」之品而重在喝湯,他們把參當胡蘿卜一樣的新鮮蔬菜,不論做什麼菜品,最後一定是要把高麗參吃掉的。所以不宜早放,煮熟即可的口味才最為可口。韓國人熬烏雞是為了用其湯,通常只放蔥、姜、蒜來逼出雞的原始純鮮,這對取湯煮麵來說是適宜的。如果是要品肉的話,建議撒上一把枸杞,添上幾朵干制的香菇。
★義大利培根番茄蝴蝶面
意麵已然成為義大利的標志,就像中國的瓷器。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個以面為生的國度,僅面就有563種之多,再加上花樣繁多的醬汁的不同搭配,居然能組合出1000多種義大利面料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義大利面千奇百怪,圓的、扁的、長的、方的、螺旋的、波浪的、貝殼的……嘗過這道在義大利再普通不過的培根番茄蝴蝶面後,真是不能不讓人羨慕義大利人的幸福,再也沒有比義大利人更能體驗面條的健康、自然味道的了。
原料:意式蝴蝶面200克,培根片50克,西紅柿2個,番茄醬20克,洋蔥20克,培根油100ml,橄欖油20ml,蒜茸5克,帕爾馬森芝士,紅、黃、綠柿子椒絲20克,木魚花1片。調料:干白,鹽,黑胡椒粉,高湯。
做法:
1.西紅柿洗凈切丁,洋蔥切碎。
2.開水將意麵煮熟後撈出瀝干。
3.用培根油炒香蒜茸、洋蔥碎,放入西紅柿丁、番茄醬炒5分鍾,倒入高湯和干白葡萄酒,煮10分鍾後放鹽、黑胡椒粉調好味。
4.另起鍋熱後,用橄欖油翻炒涼乾的意麵和培根,再倒入紅、黃、綠辣椒絲和烹好的番茄汁,翻炒片刻出鍋擺盤,裝飾上木魚花即可。
特點:酸甜適口,開胃解暑。
廚師提示:義大利人習慣將早餐烤培根烤出的油積存下來,因為培根油很香,很適合給菜品添味。也可將培根片用熱鍋(不放油)煎出油來。很多人做意麵時習慣最後澆上番茄汁,其實入鍋翻炒一下入味更勻,一分鍾足矣。
★美國什錦海鮮水果面
面條和土豆是美國人的主食,幾乎天天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上。其實世界各地的面條在出現之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用麵粉和鹽,不同的是,我們加水和成,美國人用蛋液來增強面的韌性而極少用水。後來,他們又加進玉米粉和橄欖油,形成了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雞蛋面條。直到今天,講究一點的美國家庭依然喜歡自己動手擀制雞蛋面,現做現吃,而一個基本的配方更是人人皆知:一杯麵粉(240ml)+1個雞蛋+1/4茶匙鹽(1.25ml)。
原料:寬面200克,鮮蝦2隻,海虹2隻,扇貝3隻,魚肉20克,橄欖油30ml,洋蔥20克,蒜茸20克,菠蘿20克,草莓20克,生菜20克。調料:美式海鮮調味,黑胡椒,義大利醋。
做法:
1.蝦、扇貝、海虹、魚肉洗凈處理干凈後,用美式海鮮調味腌制10分鍾。
2.鍋熱後,用橄欖油炒香洋蔥、蒜茸,倒入腌好的海鮮,中小火炒熟。
3.鍋中鹽水燒開後,放入寬面煮熟,撈出瀝干。
4.菠蘿、草莓洗凈切塊、生菜洗凈,一同放入面條中攪拌均勻,再將炒好的海鮮放入拌勻,澆上義大利醋即成。
特點:典型的美式面式,色彩豐富,口感多層,是夏季家庭晚宴和朋友聚會的理想菜餚。
廚師提示:寬面本身無味,所以要用鹽水煮,而且,之前放鹽比之後放鹽入味要勻。炒海鮮時要注意中火偏小,因為美式海鮮調味里有甜紅椒粉,遇大火會變黑變苦,而小火又會讓海鮮脫水發干。
★中國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成都的著名小吃,但誰也說不清它誕自何時,某年某月就有了挑著扁擔沿街叫賣的小販,主顧吆喝一聲停挑子現做現賣,手擀的粗圓面條煮熟了,撈起來舀上一勺炒好的豬肉末。除了那香氣,只記得他們的扁擔了,因而得名「擔擔面」。擔擔面和酸辣粉堪稱川面姊妹花,但很多嘴饞的人做得好酸辣粉卻做不好擔擔面,除了需要四川特產的芽菜外,技巧就在豬肉末的炒制和配味上了。
原料:面條200克,豬肉餡400克,芽菜100克,大蔥末25克,薑末10克,蒜茸10克,辣椒面1.5克,芝麻醬10克,油菜心1棵,香菜少許。
調料: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面,豬油,香油。
做法:
1.鍋熱後,倒入豬肉餡炒散待用。
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再放入辣椒面、芽菜、肉末煸炒,加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點少許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面炒勻。
3.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入碗中。油菜心焯熟待用。
4.往碗中面條里倒入適量高湯,加入炒好的醬料和焯熟的油菜心,撒上香菜即可。
特點: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地方風味濃郁。
廚師提示:肉餡一定要炒干,呈一粒一粒狀態才能出來香味,牽扯不清就是沒炒干,但注意也不能炒糊。很多人認為生抽拌冷盤,老抽炒熱菜。其實不然,生抽和老抽都是用黃豆製成,區別在於後者添加了焦糖,准確地說,生抽調味,老抽調色,並不防礙兩者都用,在於菜品的需要和你手頭的把握。
★越南檸檬咖喱虹鱒魚面
「三香一露」最能概括越南美食——竹香、椰香、檸檬香和魚露。值得一書的是魚露,越南經典名吃蔗蝦、春卷、魚露大蝦都是魚露的傑作。越南、泰國一帶,家家餐館都有自己的土製魚露。他們做魚露有點像我國南方做「腌魚」,只是我們取的是魚倒了汁,人家要的是汁而非魚。他們將魚抹上鹽,放木桶里腌制,過段時間便有汁流出,即為魚露。打開桶底的水龍頭放出魚露重又倒入桶中繼續腌制,越是如此反復,得來的魚露越是純正無腥。
原料:蛋面200克,黃咖喱粉10克,辣椒面10克,檸檬汁20ml,藍姜碎30克(南方特產,也可用姜代替),高湯100ml,紅鱒魚100克。
調料:魚露10ml,蝦醬10克,青檸葉5片,檸檬1塊,紅椒絲,香菜。
做法:
1.涼油將咖喱粉小火炒香,倒入高湯、辣椒面、藍姜、檸檬汁、魚露、蝦醬,小火煮30分鍾。
2.開水下鍋將蛋面煮熟,再放入煮好的湯中,煮開後裝盤(留約1/3咖喱湯晾涼待用),撒入青檸葉絲。
3.將紅鱒魚洗凈切段放入晾涼的咖喱湯中浸泡片刻,用少許油將其煎熟後放面旁,再配以檸檬塊和香菜即成。
特點:香辣甘甜,清新爽口,不油膩。
廚師提示:咖喱易糊,所以炒咖喱得使冷鍋涼油,也就是鍋不燒,倒入冷油後,無需加熱就放入咖喱,再開小火翻炒。魚露雖然好吃,但咸且有腥味,所以不宜多放。蝦醬可謂「東南亞的臭豆腐」,聞著臭,炒出來卻是濃郁無比的蝦香,極能給菜提味。
★日本牛肉烏冬面
烏冬面、蕎麥面、綠茶麵是日本最具代表的三樣面條。在日本,烏冬面是居家必備之品,也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最經典的日本烏冬面做法,離不了牛肉和高湯,做法倒是普通,有很多我們似曾相識的地方,味道的不同就在烏冬面了。所以,去日本,一定要嘗一碗金川縣的牛肉烏冬面。不去也無妨,去超市買了金川產的烏冬面,回家也能如法炮製出一樣的美味。
原料:烏冬面200克,肥牛片50克,油菜心2根,香菇1朵。調料:日本大醬20克,日本醬油20ml,墨魚素1克,清酒5ml,味林10ml,高湯20ml。
做法:
1.鍋中放入高湯、日本大醬、日本醬油、墨魚素、清酒和味林,小火煮約5分鍾開後,放入烏冬面,3分鍾後盛入碗中。
2.油菜心、香菇焯熟擺入面中。
3.肥牛片上淋少許醬油,大火煎約10秒鍾,盛碗即成。
特點:面條滑軟,醬湯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