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與瓷器
⑴ 帶有荷花圖案的瓷器
是該學學語文了,表達能力好差
⑵ 有荷花圖案的是什麼朝代的碗
荷花出現在瓷器來上,大致是南自北朝時期就有,這個時候一般是把尊啊盞啊什麼的,整個器形就一藝術加工的荷花樣式,立體的。當然了,現在教課書上一般說蓮花,其實嘛,蓮花就是荷花,一碼事。
宋代變了一下,荷花出現在紋飾上,不是畫的圖案,一般是有凹凸感的紋飾,與瓷器的主體顏色一樣,估計是考慮到素麵太單調,佐以花紋這樣有點意趣又不顯俗。
要說荷花圖案,元朝開始就有了,當然元代的瓷器一般追求大,個頭大,胎體厚,分量足,沒辦法蒙古人當權,人家喜歡大塊頭,所以帶動了主流的傾向,至少個人還沒見元代荷花圖案落在碗上的,也許孤陋寡聞吧,罐子上就很多了。
到明代,清代,民國,乃至現代,荷花圖案的碗就常見了,所以樓主這碗,不外乎是這四個朝代的。具體哪個年代,樓主不妨多拍幾張照,大家探討下。
⑶ 花 `` 荷花和蓮花
秀麗的江南,一年四季,都有動人心弦的奇妙景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令的不同,景物給人帶來的美感不同。夏日的江南,最美的就是那滿湖綠衣裳的蓮荷了。
每當炎夏來臨,正是荷花盛開,蓮子飄香的時節。城市的公園里,鄉村的池塘中,一朵朵蓮花爭相競馥,花影入波,恍如朝霞成綺;一片片荷葉翩翩起舞,婆娑婀娜,泛起綠浪如海。「碧沼停寒玉,紅蕖映綠波」說不盡的千姿百態。
荷,又稱蓮,也叫芙蓉、菡萏、芙蕖、澤芝等。荷是我國栽培的歷史悠久的植物,因其花朵艷麗,清香襲人,倍受人們的喜愛,歷代文人墨客的詠荷之作不可勝數。
幾千年以前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灼灼芙蕖」、「菡萏盈渠」的優美詩句,這大概是荷之見諸詩文的最早記錄。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盈盈的碧水,綠綠的荷葉。采蓮葉駕著輕捷的小船,在茂密的荷葉叢中往來穿梭。短短幾句,展現了一幅景色秀美,風光怡人的江南蓮鄉圖。
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詩歌中記載的也很多。曾有「詩家夫子」之稱的王昌齡也寫過《采蓮曲》,描寫采蓮女在綠葉紅花中一面歌唱,一面勞動的盛況:
「荷葉羅裙一色栽,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更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詠荷佳作。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分外紅。」
讀了此詩,令人對西湖的蓮荷之勝油然而生嚮往之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荷,生長於污泥之中,卻姿容素雅,氣韻高潔,向來被人們稱為氣質高雅,品德正直的象徵。屈原嚮往「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甚至連住的房子也要「葺之兮荷蓋」,表現了他偉大而高尚的人格。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喜愛中國文學的人,恐怕沒有不知道《愛蓮說》這篇文章的。上面這段生動描寫荷葉挺出水面,亭亭勁秀的風姿的文字,就出自於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
周敦頤是北宋道州人。他是封建理學的奠基人,其思想屬唯心主義,給後世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長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發展。但他在《愛蓮說》中描寫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態和高尚品格,卻一直為後世景仰和推崇。如果不是這篇《愛蓮說》,恐怕現在知道周敦頤這個名字的就寥寥無幾,這也許就是人以文傳吧!
晚唐詩人陸龜蒙寫的《白蓮》詩,則另有一番情致和韻味。
「素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淡淡的涵詠詩意,眼前便浮現出這樣一幅清幽的圖畫:月曉風清,一朵白蓮欲墮末墮,孤傲地凌波獨立,宛如白衣飄飄,玉潔冰清的瑤池仙子,純潔得不帶絲毫俗氣。
在這首詩里,花即是人,人即是花。詩人把白蓮寫得栩栩如生,傾注了自己不同流俗的高潔情懷。
詩人詠荷,大都是以此抒發自己的情感,往往因作者的心境不一,而使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歌頌的是一種清新可愛,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喜悅;而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字里行間流露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秋夜無聊,閉目靜心地傾聽那淅淅瀝瀝的冷雨,輕輕地敲打在枯荷上,那種單調、凄清的聲韻,別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悲壯美。兩者雖然同為詠荷佳句,卻給人以不同的藝術享受。
荷花因其姿容素雅,清秀可人,「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觀之可以使人清心去俗,塵念皆消。因此,觀賞者絡繹不絕。夏日觀荷,清晨和月夜皆是絕妙之時。
曙色慾曉,露冷風清,輕煙似的薄霧繚繞在荷塘里,清涼的晨風中混和著輕疏淡遠的荷香。滿塘碧綠的荷葉,有數枝小荷,自水面擎起尖尖的蓮筆,更多的荷花怒放著,有的粉紅似霞,有的潔白如雪,點綴於綠葉之中,霧氣在荷葉上凝聚成一顆顆晶瑩的水珠,在綠葉的襯托下,竟有了一種珍珠的質感。微風輕拂,一顆顆珍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聚散不定,十分有趣。有時幾顆珍珠聚成一顆大珍珠,荷葉不堪負載,身軀一晃,顆顆珍珠滴落荷塘,「叮咚」有聲,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情趣。朝陽升起,映在荷塘里,綠的葉,紅的花,白的花,晶瑩的水珠,浴在陽光下,折射出滿塘的七彩斑斕
月下的荷塘,又該有怎樣的一番景緻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甜甜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著輕紗的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運用生花妙筆,把月光下荷花和荷葉的色、香、態描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其狀物之精美,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詩情荷韻汩汩流,千百年來,蓮荷以其妙曼輕柔的姿容,一直給人以美的享受。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牡丹喻為花之富貴者,菊花喻為花之隱逸者,唯獨把荷花喻為花之君子。荷花的這種氣質高潔的品格,將永遠給人以人生的啟示。
⑷ 蓮花,荷花有什麼區別
蓮花?荷花?睡蓮?賞蓮花,光是這些花的稱呼,就讓很多遊客搞不清楚其中的差別,事實上,蓮花就是荷花,而睡蓮則是與荷花不同品種植物,兩者可是有很大的差別。 蓮花又稱作荷花,是大家熟悉的水生花卉,原產印度熱帶地區。而睡蓮原產地則在中國、印度、埃及、墨西哥、南非、美國等地區。 兩者都屬睡蓮科植物,最容易識別的方法是蓮花的葉片表面有絨毛,且成葉會挺出水面,葉片為盾形、沒有缺口;睡蓮的葉片表面油油亮亮,成葉不會挺出水面,而是漂在水面上,葉片為橢圓形,而且V字缺口。 花朵的部分,蓮花的花朵較大,花瓣基部寬廣,圖案有白、紅、粉紅,集中在清晨開花;睡蓮一般的花型比蓮花來得小(大王蓮例外),花瓣長狹,圖案有白、黃、紫、粉紅、紅、紫紅、藍,圖案多,在清晨或夜晚開花。 蓮花一身都是寶,從花、莖、蓮子、蓮蓬、蓮藕(地下莖)都可拿來食用,不過蓮花的花期只限於夏天;睡蓮只利用它的花朵,來製作睡蓮花茶、香水,而且一年四季都開花。 蓮花在佛教與印度教中,象徵神聖與不滅,這些宗教的神明傳說故事中都會出現蓮花來陪襯,例如釋迦牟尼佛出生時就會走路,而且步步腳下生蓮花。中國人栽培蓮花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蓮在古代的稱呼更多,在「詩經」中將蓮花稱作水芙蓉、水芝、澤芝、水華、水環;東漢時,佛教東傳中國,蓮也被中國人視為吉祥花卉,不但廣為栽種,而且還採食蓮子、蓮蓬、蓮藕。至於將蓮稱作「荷」,則是古中國人稱蓮的綠莖為荷,後來,蓮與荷兩者混為一談,才索性通用。 首先,孤以為這個提問就是有錯誤的。正確的問題應該是「荷花與睡蓮」的區別。中國北方一直稱蓮為荷,在人印象中,蓮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蓮花。睡蓮文雅的古稱是「芙蓉」,臨沂的土語稱作「芙蕖」。多是栽種在深盆里,置放於淺水。 我聽承包池塘的老李說漁戶是不種荷花的,因為荷莖多刺,容易擦傷魚苗。而芙蕖莖桿光滑,倒不是令老李頭痛的事。據孤在塘畔的直觀認識,荷葉亭亭如蓋,遠高出水面,多開白花。而睡蓮的葉子較小近圓葉,貼浮在水面上,紅花也貼水盛開。周美成詞雲:「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據此得出結論,要麼是個很雜交品種,要麼是周同學在想當然耳。 就植物學上的科別而言,蓮是宿根性水生植物,有專供欣賞用的花蓮,也有專供采蓮子用的子蓮。大致可分為二大類:睡蓮及荷蓮。 睡蓮與蓮花同為睡蓮科睡蓮屬,但為不同種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睡蓮又可分為子時蓮及午時蓮二類。子時蓮通常在夜間開花,白天閉合;;午時蓮通常在白天開花,夜間閉合·常見午時蓮品種約有菩薩蓮、觀音蓮、子母蓮、香水蓮約有50 種之多。 荷蓮可分為三大系統:花蓮、 藕蓮及子蓮。花蓮大致為觀賞用約有 250 種; 藕蓮只要用途在采蓮藕,約有 16 種系·子蓮主要在采蓮子,品種在十種以上·各有功用。子蓮之地下莖亦可供應蓮藕使用,並可制藕粉。 ┌—子時蓮——夜間開花,白天閉合 │ ┌—睡蓮—┤┌—菩薩蓮—┐ ││││ ││├—觀音蓮—┤ │└—┤ —白天開花,夜間閉合·品種約有五十種· │├—子母蓮—┤ │││ │└—香水蓮—┘ 蓮│ │ │┌—花蓮——觀花用——(約二百五十種) ││ └—荷蓮— ┤ 藕蓮——采藕用——(約有十六種) │ └—子蓮——采蓮子用——(十種以上)
⑸ 荷花種在瓷器里寓意是什麼
「荷花」寓意著純潔、堅貞、吉祥,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專蓮懷人的傳統,經常以荷花作屬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它縱使是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潔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這也是一種君子行為的象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