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葉螳螂vs蘭花螳螂
『壹』 蘭花螳螂在不同的進化階段,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螳螂的交配行為和毛蜘蛛是很類似的,因為雄性在交配後如果沒有立刻離開,很可能就會被雌性吞食。雌雄的辨別在第一次蛻皮後就可以分辨。在未蛻皮之前,雌雄性的腹部都是八節;但是蛻皮之後,雄性的腹部仍然維持八節,但是雌性卻會由八節合並為六節。另外由體型上也可以輕易分辨。當蘭花螳螂的翅膀長好的時候就是成年的階段,這時雄性的體型只有雌的一半,非常懸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積會比較大。交配時雄螳螂會把貯精囊放進雌螳螂的儲精囊之中,以後雌性產卵就會經過儲精囊受精。因此只要交配一次,雌性就可以持續產下受精卵。
在夏季末交配後,雌螳螂會在1~14天之間產下卵塊固定在樹枝上。卵塊中含有30~50顆卵,雌性通常一季可以產下5~7個卵塊。經過2~3個月的時間,大約就是過了冬季,在春天溫度上升之後,卵塊就會孵化,幼體紛紛鑽出卵塊。有時較大的幼體就會把較小的幼體吃掉。幼體經過三個月的成長,大約蛻皮6~7次之後就會成年,開始交配產卵,而成體在交配產卵之後2~3周內就會死亡。換句話說,蘭花螳螂的壽命大都不超過一年: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生命周期大約都在6~8個月,其實算是是很短暫的。所幸它們的繁殖難度並不算高,每年都可以產出一個新的世代,對希望繁殖的飼主來說或許也是另一種樂趣。
『貳』 枯葉螳螂怎麼養
螳螂喜歡棲息在植物上,建棚的位置最好選擇在通風向陽的地方,因螳螂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家庭人工籠養有一定難度。最好採用室外用10米×5米×2米大網籠罩飼養,建棚的材料可選用木樁、竹批、鐵絲等捆綁成骨架,再罩上用絲網結成的網罩,四周用土埋實即可利用。籠棚內移植或栽種矮小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供螳螂棲息,減少接觸機會,避免自相殘殺。
2、選種
螳螂目昆蟲共有8科47屬112種,但能入葯的卻只有枯葉大刀螂、中華刀螂、薄翅刀螂、勇斧刀螂和巨斧刀螂等少數品種。人工養殖時要選擇個體大,產卵多,生長迅速市場暢銷的品種,如枯葉大刀螂和中華刀螂等,初次養殖時種源可自己採集或從養殖場養殖戶那裡購買,以後自己留種繁殖即可。多種螳螂均以卵塊在樹枝、樹干、草莖、牆壁或石塊上過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開始采卵。采卵時,選擇卵塊大,表面保護層較厚,光澤性強,卵塊外無破口,磨損或被寄生蟲蛀孔的優質、健壯卵,連同卵塊的粘連枝條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許水的罐頭瓶中。卵鞘內的卵開始孵化前(氣溫升至20℃前),應做好飼養前的准備工作。將盛有種卵的容器集中放置在事先准備好的網棚內,要勤觀察,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動時,要及時投喂飼料。
3、投喂飼料
螳螂屬於捕食性昆蟲,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3齡前的幼小若蟲,如無活蟲,成活率很低,因此,在螳螂卵塊孵化前,應准備活蟲飼料,如蚜蟲和家蠅等。蚜蟲繁殖力極強,且易飼養。可預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陽畦中,種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後,接種上菜縊管蚜,讓其繁殖待用。其他飼料昆蟲有棉鈴蟲、蝗蟲、家蠅、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3齡以後的螳螂隨著個體的增大,有條件的還要加喂人工配合飼料。具體做法是:先將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將5克酵母片搗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後將50克雞蛋黃、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經過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入鍋中蒸沸,冷卻後喂用。
4、螳螂的生活習性
常見的幾種螳螂,在華北、華東地區均為一年1代,長江以南少數地區一年2代。以卵在卵鞘中越冬。一般5、6月卵孵化。孵化期:雌若蟲一般為7-8齡,雄若蟲6-7齡,8月上中旬開始出現成蟲,成蟲羽化後10餘天開始交配。螳螂成蟲一般在9月上中旬開始產卵,9月下旬開始死亡。個別成蟲可活到10月底至11月初。人工養殖情況下在飼料充足時,交配和產卵的時間可適當提前。螳螂通過環境調控,模擬溫濕度增加光照時間,人為創建自然環境,還可打破其休眠的習性,進行人工反季節養殖,增加經濟效益。
5、採收和加工
螳螂成蟲根據用途不同可隨時進行採收炮製:取原蟲整理干凈,用2%-5%的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蒸2小時取出,曬干或文火炒干即可。網棚內植物上螳螂的卵鞘可在每年的秋季至翌年春季採收。采後清理雜質,於沸水中浸殺或蒸30-40分鍾,以殺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曬干或烘乾即為中葯桑螵蛸,備用或銷售。注意必須把蟲卵殺死,否則孵化出幼蟲後,葯效降低,影響質量。
6、螳螂的生防和觀賞價值
螳螂可捕食40餘種害蟲,如蠅、蚊、蝗、螽斯蟲、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等小型昆蟲,蟬、飛蝗等大型昆蟲,加工標本還可用於教學和實驗,通過人工反季節培育,可以使人們周年欣賞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設小小動物園、野生昆蟲園的良好素材
形態特徵
蟑螂的扁平身體使其善於在細小的縫隙中生活,幾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條件不好,較長時間內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亡。蟑螂如上的特點,使其數量與日俱增,分布范圍日趨擴大,已躍居成為頭號家庭害蟲。
蟑螂喜暗怕光,喜歡晝伏夜出,白天偶爾可見。一般在黃昏後開始爬出活動、覓食,清晨回窩。溫度在24-32℃最為活躍,4℃時完全不能活動。在熱帶地區,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動。北方地區,冬季有取暖設備的室內,溫度適宜,蟑螂可照常活動、繁殖。多數蟑螂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內,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也不易被葯劑殺死,條件適宜時即可孵化出幼蟲。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強。雌雄蟑螂交配後,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一個形如豆莢狀的東西就叫卵鞘,卵就產在其中。一隻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一個卵鞘中,少則可孵出10隻、多則可孵出50多隻小蟑螂,這同蟑螂種類有關。在美國東部,平均一個房子種居住著一千隻以上的蟑螂;而一對德國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為十萬只後代!蟑螂的卵在卵夾內孵化,大約需要15天的時間。剛孵化出來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蟲,沒有翅膀。象其它種類的昆蟲一樣,隨著它慢慢長大必須蛻皮。經過3-4次蛻皮之後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國小蠊需要6-7次蛻皮才能達到性成熟的成蟲期,而美洲大蠊則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長、蛻皮的次數和氣候因素,食物的獲得都有密切關系。
『叄』 在馬來西亞最普遍的螳螂品種是什麼
菱背枯葉螳(麗紋枯葉螳)Deroplatys lobata
盾背枯葉螳(菱形枯葉螳)Deroplatysrhombica
勾背枯葉螳Deroplatys desiccata
眼鏡蛇枯葉螳Deroplatys truncata
『肆』 蘭花螳螂和枯葉螳螂存在嗎最近沒有
蘭花螳螂和枯葉螳螂是一種觀賞度很高的昆蟲 一般作為寵物出售
『伍』 蘭花螳螂的身體不僅顏色與蘭花一致形態也與蘭花很相似這種現象叫什麼生物
這種現象叫「擬態」生物。
蘭花螳螂屬於昆蟲綱、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屬,體長3-6厘米。長得專像朵粉紅淡雅的蘭屬花。類似一朵蘭花的花,其四條行走的腿像花瓣。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將自己整個身體轉變為既充滿美感,又極具欺騙性的偽裝。它們完美模擬了蘭花的形態,既有利於躲避天敵,也為捕食其他昆蟲創造了優異的條件。這種偽裝方式稱為「擬態」。
蘭花螳螂
『陸』 枯葉螳螂的介紹
枯葉螳螂,來自馬來西亞,外形酷似一片枯葉。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目,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
它的頭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有枯葉狀擴張的背板;體色棕色,它的胸部恰似半片枯葉,一對翅膀收攏後,看上去就更像一片完整的枯葉。枯葉螳螂的腿也恰似殘葉葉柄,連「葉脈」和「葉經」都清晰可見。
枯葉螳螂是大名鼎鼎的擬態獵手。2015年9月16日,產自馬來西亞的「三角枯葉螳螂」在香港商場展出。
(6)枯葉螳螂vs蘭花螳螂擴展閱讀
繁殖方式:
成蟲時,雄性和雌性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雄性是細長的,而雌性是粗而笨重。 雌性有一個巨大的前胸,而雄性只有一個小的前胸。
6個月後,若蟲將達到成年, 雌性會相當殘忍的對待雄性,如果看到它欺負雄性,稍後再試。 盡量減少干擾它們。交配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當交配成功,你必須趕快把它放到其他的飼養箱中,以防雌性把雄性當做食物食用
『柒』 蘭花螳螂vs枯葉螳螂
平手
『捌』 蘭花螳螂和魔花螳螂誰更強
何必糾結這個 你想讓他們打起來 那說不定 那貨在瞎扯還沒搞清個體大小
『玖』 枯葉螳螂、背葉螳螂、蘭花螳螂一般在哪出現
蘭花復螳螂在馬來西亞的熱帶制雨林中和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的部分地區,中國雲南也發現過 枯葉螳螂分為3種:菱背枯葉.勾背枯葉.眼鏡蛇枯葉 這三種都在馬來西亞和婆羅洲的熱帶雨林 菱背枯葉在馬來西亞的金馬倫高原 還有一種叫南美枯葉螳螂,和這3種枯葉大不一樣 分布在南美 不是背葉螳螂 而是葉背螳螂 此種螳螂分布很多種 地方很多 南美洲有一些葉背螳螂分布 而中國雲南有一種螳螂比較像葉背螳螂 叫圓胸螳螂 也有個葉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