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寒山寺荷花

寒山寺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1-05 09:33:50

㈠ 和合二仙中寒山持「荷」 拾得拿「盒」 分別暗寓什麼

和(荷)諧合(盒)好

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聖。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萬里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徵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至清代雍正時,復以唐代師僧「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相傳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相會後,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一化為二,然而僧狀,猶為蓬頭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與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在我國傳統的婚禮喜慶儀式上,常常掛有和合二仙的畫軸。但見面軸之上兩位活潑可愛,長發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圓盒,盒中飛出五隻蝙蝠,他們相親相愛,笑容滿面,十分惹人喜愛,人們藉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亦稱「和合二聖」。

㈡ 寒山寺的《楓橋夜泊》詩碑的由來

對於這個問題,這個就是這首古詩的來歷了。寒山寺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該寺便聞名了。寒山寺佛像雕塑別具一格,碑刻藝術天下聞名,碑廊陳列著歷代名人岳飛、唐伯虎、董其昌、康有為等人的詩碑,其中當推晚清俞樾書張繼詩碑最為著名。
如今的大鍾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夔龍督造。巨鍾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2噸。大雄寶殿內兩側壁內鑲嵌的是36首寒山的詩碑,還有懸掛於兩側的十六羅漢像。殿內的兩個石刻和尚就是寒山與拾得。
僧人撞鍾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鍾1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鍾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
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雲集寒山寺,聆聽鍾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鍾聲,在悠揚的鍾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寒山寺的故事傳說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裡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
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
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採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裡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這個就是由來。

㈢ 寒山寺講的是什麼故事

有一對孤兒兄弟,自小失散。長大後,弟弟聽說哥哥在一座寺廟里做了和尚,就決心要去尋找他。風霜雪雨,寒冬酷暑,一路風塵,弟弟無怨無悔,他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哥哥。
這一天,已經累得面黃肌瘦的弟弟來到了蘇州城。一打聽,人家告訴他說:有啊,是有個北方來的和尚,就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中修行,身材模樣都與你差不多。弟弟一高興,順手摘下一朵大荷花圖個吉利,然後直奔楓橋邊去了。
哥哥正在吃飯,聽說弟弟來了,端著盛素齋的飯盒就跑了出來。兄弟相見,激動地抱在了一起,歡喜之情難以言表。此後,弟弟也留在了寺里。因哥哥法號寒山,寺名就叫「寒山寺」。弟弟也起了一個法名,叫拾得。老百姓因為聽說他們兄弟相見時,一個拿著「荷」,一個拿著「盒」,就將他們稱為了「和合二仙」。

㈣ 和合二仙一定要拿荷花嗎,我家裡有一幅和合二仙沒有荷花,而且一隻手指向下指,啥意思呢

和合二仙的原型,唐代兩智者:寒山、拾得。
清雍正皇帝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就是後來我們常說的和合二仙。
蘇州寒山寺就是寒山任住持時改的名。

㈤ 寒山寺的故事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要好的朋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於是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後來拾得也知道了真象,便去蘇州找到寒山,並與他一起皈依佛門。

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5)寒山寺荷花擴展閱讀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㈥ 大漠沙如雪和孤舟蓑笠翁和接天蓮葉無窮碧和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後一句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㈦ 請教"寒山寺"詩的內容以及詮釋.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唐代詩人張繼的這首千古絕唱,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名揚海外,在中華詩壇上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但如何正確理解該詩的獨特內涵,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以至發展到近幾年連中學教材甚至歌壇也參與了這方面的探討和爭鳴。目前,對這首詩的認識一般有著以下兩種不同解釋:一種是將此詩形容為一首景物詩,如權威的《唐詩鑒賞辭典》及教科書就認為該詩描繪了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以及詩人卧聽疏鍾時的感受;另一種是把這首詩理解成一首禪詩,指出該詩以世間筆法,營造了出世間的意境,是籍助於「鍾聲」用禪心來解除眾生煩惱的一首七絕,這一觀點在蘇州當地頗受關注與推崇。

筆者認為,上述兩種看法基本上仍未能准確把握住該詩的風格,牽強附會地曲解了詩的意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格調和品位。其實,這是一首典型的思鄉曲,從詩歌的內部看,反映的是作者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思念;而從詩歌的外部看,則展現了「安史之亂」給廣大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理解這首詩必須結合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古詩的語法特點。

唐天寶末年,「安史之亂」暴發,張繼從西北流寓至越吳(今紹興、蘇州)一帶。根據現有資料,我們只能確知詩人於至得元年~二年(756~757年)曾在這一地區盤桓,至於何時在故蘇作客,已很難考證。詩人雖然飄零江南,但仍心繫北方戰事,他這一時期的詩歌大多流露出了這種心態。他在《酬李書紀校書越城秋夜見贈》詩中就如此寫道「…寒城警刁斗,孤憤抱龍泉。風輦棲岐下,鯨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詩中「風輦棲岐下」無疑指肅宗在靈武即位而言,「鯨波斗洛川」是指唐朝軍隊和安祿山叛軍在河南一帶鏖戰,「孤憤抱龍泉」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愛國憂民的悲憤情態,最後兩句則反映了戰亂發生後該地經濟呈現的一派蕭條景象。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同樣也給江南人民帶來了苦難。

張繼在姑蘇滯留期間,也曾寫下了這樣一首七絕《閶門即事》:「耕夫招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畝;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詩中反映了農民應募從軍,農村老動力缺乏,耕田大量荒蕪。可見,戰亂給予當地社會經濟的破壞是何等深重!因此,我們在閱讀與此詩作於同一時期的《楓橋夜泊》時(據查證,張繼在姑蘇時也就留下這兩首詩),就必須認真注意和認識到戰亂給詩人帶來的重要影響,尤其是那種難以割捨的思鄉愁緒,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楓橋夜泊》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精神本質。

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歷來爭議頗多,但對「月落」一詞看法卻基本一致,認為當時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時分便已斜沉了。而筆者發現到,古詩中「月落」和「落月」兩詞竟有著本質的區別:「月落」表徵的是月亮已經失落,意即當時已不能看到月亮;而「落月」則表明是正在漸漸下沉的月亮,說明當時尚能看到月亮。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江潭落月復西斜」、「落月搖情滿江樹」兩句就說明了「落月」這種景象,又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同樣展示了夕陽下沉時的壯麗景觀;而劉禹錫在《踏歌詞》(其三)「月落烏啼雲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兩句則表明當時烏雲密布即將下雨時,聚會的人群四處逃散,只有玩耍的孩童還在拾起人們慌亂中遺丟的花鈿。其中的「月落」顯然是指月亮已被烏雲遮掩了,詩人已經無法看到月亮;王維的名句「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也從另個角度描繪了月亮從雲層中突然鑽出竟然驚嚇了山鳥的情形。因此,張繼在詩中的「月落」一詞應該指的就是當時已沒有了月亮,而人們普遍都將「月落」誤解成了「落月」。

然而,詩中的「烏啼」是否就能像在《踏歌詞》里那樣可理解為「烏雲密布,狂風呼嘯」呢?筆者認為似不妥,因這與後面的「霜滿天」不能聯系 。「烏啼」在這里實指當地的水老烏,即馴養後用來捕魚的鸕鶿。杜甫有詩「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其中的烏鬼就是指的鸕鶿,沈括在《夢溪筆談》第274篇曾特地為此作了一番注釋。鸕鶿在江浙一帶較常見,它夜眠時常發出低沉、渾濁、的鼾聲,被漁人喻為「鬧更宵」。可以想像,當幾十隻、上百隻鸕鶿聚集在江面上時,其啼聲必然延綿不段,使人倍感壓抑而深染愁緒。至於後人將「烏啼」望文生義地解釋為烏鴉或烏鵲,這恐怕不符合其生活習性,而且也不近江南水鄉風情。「霜滿天」的描述,表看確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因為寒霜通常出現在地面上,以至不少人為此句提出了疑義。其實,詩人在這里所想表達的是因無法入眠而站在船頭已經很久很久了,身上和面龐不知不覺就被霜華沾染了,難道他身外的茫茫夜氣中不也正是彌漫著滿天霜華嗎?!

這一句寫出了詩人在一個沒有月亮的陰冷之夜在客船上的所見、所聞、所感,但導致他輾轉難眠而重新走上船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不難想像,作為一個因避戰亂而羈旅的遊子,他不會不擔憂國家的安危,不能不懷想遠方家鄉的親人。正基於此,詩人在這一句中其實還運用了暗喻的手筆:「月落」喻示了長安失守和唐王朝的衰落;「烏啼」鮮明刻畫出了安祿山叛軍的猖獗;「霜滿天」則反映出了戰亂給整個國家造成的蕭條景象和緊張氛圍。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一直是理解該詩的要點,也是爭議最多的地方。「江楓」無疑是指江邊的楓樹,「漁火」必然是指船上的漁火,但關鍵是如何理解「對愁眠」這一難點。這還需借用現代的水文地質知識來尋找答案:一般說來,在江邊種植的楓樹開始總是豎直的,但是,由於其下部邊坡的土壤長年累月受到了河流的側蝕作用,慢慢地就會導致近河側的土壤大量流失,樹體在重力作用下便會不斷朝河中傾斜,破壞嚴重的甚至會與水面平行,形成了躺卧在江面的奇特景色,如今在蘇州附近的一些老河內仍能目睹到此種現象。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不難理解「對愁眠」的真實含義了。原來,詩人在船上看到的是江邊斜卧的楓樹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同時也看到了船上斜掛的漁燈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發現它們正雙雙偎依「相對而眠」呢。此種情形恰恰與詩人的孤刁清寂形成了某種難以名狀的反差,這怎能不讓他感慨萬分啊!一個「愁」字正是道出了他心中對故鄉親人的綿綿哀思。可以看出,詩人在這一句中是採用了比興的寫作手法,將江楓漁火的「雙雙入眠」與他的「孤身寂廖」形成了對比,又將自己的愁緒轉移到它們身上,達到了詩人與景物之間那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

三四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必須放在一起作出解釋,因為詩人在這里是運用了「倒序」的寫作方法。一般說來,詩人應是在先聽到鍾聲後方才會想起——這是從寒山寺發出的鍾聲,也就是說正常的邏輯線索應該是「夜半鍾聲到客船,姑蘇城外寒山寺」。不難發現,詩人是有意將這兩者次序前後倒述了。應該承認,這種「倒序」不僅符合了當時詩人的思鄉愁緒,更營造了一種特殊的意境。可以設想,夜深了,一直久久難有睡意的詩人突然聽到了從寒山寺傳來的陣陣鍾聲,他此時最強烈的感受和心情會是什麼?容易理解,他最迫切的願望就是這悠揚的陣陣鍾聲能夠讓家鄉的親人也能聆聽到。因此,正確地詮釋這兩句詩應該是這樣的: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啊,盡管你夜半的鍾聲是這么悠長亢嘹,可惜僅僅只能讓客船上的遊子聽到,我是多麼希望這鍾聲能夠穿過高山、穿過江河、穿過平原,最後飄盪在家鄉的上空,讓親人們一起聆聽到——那可是遠方的遊子對他們的聲聲問候和呼喚啊……

必須指出,詩人張繼的故鄉是在湖北襄陽,位於詩人當時所在地楓橋的的西面,楓橋又在寒山寺的西面,寒山寺又在姑蘇城的西面。因此,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又可以發現,作者的創作思路正是按照「姑蘇城——>寒山寺——>客船(楓橋)——>家鄉」這么一條由東往西方向線索發展的,而這種次序又恰好迎合了詩人當時思鄉時的邏輯思維。如果按照正常的「先聽到鍾聲,然後想起寒山寺,再聯繫到姑蘇城,最後憶起了家鄉」顯然也就不能真實反映出詩人所想表達的思鄉情意。正是如此,一旦鍾聲把自己和家鄉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作者在句中的「倒序」也就達到了深化和統一的效果。需要說明,「倒序」是古代詩歌里較常用的一種語法,如王維的《春日上方即事》中「柳色春山映,梨華藏夕鳥」兩句就包含了這種「倒序」結構,又如杜甫《秋興八首》的名聯「香稻啄余鸚鵡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也同樣採用了這種語法技巧。事實上,《楓橋夜泊》的這個詩題其本身似乎也隱含了這種「倒置」的修辭筆法。因為,按正常的創作思緒似定名為《夜泊楓橋》更妥,如杜牧的《夜泊秦淮》即是如此。筆者以為,詩人在這兒的「倒置」手法依然能起到畫龍點睛與深化主題的作用。「夜泊」在這兒可延伸解釋為「夜泊的小船」,整個詩題亦就可理解成「夜晚在楓橋停泊的小舟」,其中深刻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在戰亂的流盪歲月中,詩人自己又何嘗不是一葉四處漂游的小舟呢?!

千百年來,人們常常習慣於藉助「月亮」來表達自己對親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佳句不勝枚舉,然而,在沒有月亮的夜晚,又如何來抒發遊子的這種思鄉之情呢?詩人張繼正是獨特地採用了「鍾聲」來傳達自己強烈的鄉情,這種「靜與響、虛與實、遠與近」的有機結合並將國家的安危和個人的鄉愁緊緊串聯起來,終於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境界,這較之前者更為耐人尋味、更為扣人心弦、更為發人深省!——這才是《楓橋夜泊》千百年來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寒山寺的鍾聲,不僅寄託了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深深思念,更飽含著他對國家和平安寧的聲聲吶喊……願寒山寺的鍾聲更響、更長、更廣!!!

㈧ 描寫荷花的詩句詩句詩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____楊萬里《小池》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____王昌齡《采蓮曲》

6、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____蘇軾《江神子·江景》

7、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8、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____李商隱《贈荷花》

9、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____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10、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____李商隱《贈荷花》

11、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____蘇軾《贈劉景文 / 冬景》

12、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____秦觀《納涼》

13、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____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14、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____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15、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____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16、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____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17、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____佚名《西洲曲》

18、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____劉將孫《踏莎行·閑游》

19、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____杜甫《為農》

20、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____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21、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____幼卿《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22、水榭風微玉枕涼。牙床角簟藕花香。____蘇庠《浣溪沙·書虞元翁書》

23、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____李白《淥水曲》

24、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____趙嘏《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25、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____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26、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____蘇軾《阮郎歸·初夏》

27、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____龔翔麟《菩薩蠻·題畫》

28、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____王維《山居即事》

29、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____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30、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____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31、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____李白《采蓮曲》

32、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____白居易《采蓮曲》

33、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____石濤《荷花》

34、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____杜甫《狂夫》

35、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____李白《妾薄命》

36、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____王士禎《浣溪沙·紅橋》

37、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____李白《西施 / 詠薴蘿山》

38、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____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3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____杜甫《宿贊公房》

40、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____尹鶚《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41、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____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42、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____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43、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____李白《折荷有贈》

44、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____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45、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____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 浮舟過滕逸人別業》

46、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____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47、酷暑天,葵榴發,噴鼻香十里荷花。____白樸《得勝樂·夏》

48、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____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49、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____劉辰翁《桂枝香·吹簫人去》

50、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____王維《臨湖亭》

㈨ 求寒山寺的故事!要短!急急急急!有急用!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 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裡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採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裡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㈩ 寒山寺是哪兩個人題

寒山 和 拾得

熱點內容
傾城閣花卉 發布:2025-07-10 08:57:20 瀏覽:72
帶桿綠植 發布:2025-07-10 08:57:18 瀏覽:265
櫻花櫻花滿天飛歌詞 發布:2025-07-10 08:57:12 瀏覽:51
番紅花盆栽種植方法 發布:2025-07-10 08:51:38 瀏覽:899
丁丁香下載 發布:2025-07-10 08:49:55 瀏覽:108
綠植環保作文 發布:2025-07-10 08:41:58 瀏覽:394
朝陽綠植租擺怎麼樣 發布:2025-07-10 08:32:28 瀏覽:276
殺梅花鹿犯法嗎 發布:2025-07-10 08:27:24 瀏覽:839
丁香月月 發布:2025-07-10 08:13:10 瀏覽:536
情人節3d素描圖片 發布:2025-07-10 08:12:57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