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老盆口
㈠ 蘭花盆口要放苔蘚嗎
蘭花盆面放苔蘚,有利有弊。
好處:
苔蘚可以鋪盆面也就是放植料表面,可以保濕的,加強水分的蒸騰作用,使得蘭花四周的濕度增加,從而達到保濕以及減少蘭花焦尖焦尾的目的。
害處:
帶菌和蟲卵,不好控制澆水。
㈡ 蘭花種好盆口放什麼東西最好
沒有最好,最常見的是鋪苔蘚,其次還有放一些盆面石、陶粒等物的,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㈢ 一定要用細筒高盆嗎 傳統的蘭花
在過去,中國人過去,中國人養蘭花是不用現在這種細高盆的,那種細高盆是日本人發明的,後來台灣和韓國由於歷史的原因,也接受了這樣的盆式。
我們國家以前養蘭花大多用的是一種矮身敞口的盆子,就是下面圖片的那種;這種盆子的底部是圓弧型的,又叫它「鍋底盆」,盆子的底沿有圈底的,也有鼎足的,但上部基本一樣。
種花用的是一種松軟的山泥,江浙地區叫這種山泥為「蘭花泥」。種的時候,蘭花球莖高出盆口3-5公分,盆面壘成饅頭型,然後鋪種一層「翠雲草」。以固定盆面,並且保濕。
這種盆式看似好像沒什麼,其實是最符合蘭性的。
其一,盆淺口大,盆土上下的干濕能保持一致,不會象細高盆那樣上面干透了,下面還是很濕;口大更利於通風透氣,大的盆面也更符合蘭根橫生的特點。
其二,盆底是鍋底型的,出水眼在盆底的最低端,澆水後多餘的水全部流出,盆底不會積水。
其三,土面高出盆口,球莖處的通風非常好,不容易悶傷新芽。
其四,饅頭型的盆面中間高,四周漸低,也符合蘭花新芽越發越低的特點,即便幾年不換盆,也不會因為新芽發的太深而悶死土中。還有一點就是高盆面鋪種翠雲草,借鑒了中國盆景的造景方式,立體感更強烈,花更突出,翠雲草使盆面顯得更干凈更富有生機。這些優點都是細高盆的缺點,可惜現在養蘭花用這種盆式的很少了!講玩兒,我們中國人是最會玩兒了,佩服我們的老祖先們,真是玩的精緻。
㈣ 蘭花上盆老苗放盆邊還是中間
一盆蘭花最少要三株苗或三株苗以上,因蘭花是群生植物苗多有利它們之間的互生作用,有利它們之間的生長及開花。因蘭花的種類不一,盆的口徑不一種植株數也不相同,按我個人認為種植蘭花時,蘭花的種植面積不要超盆面面積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就行,留一半或三分之一的盆面空間給新芽生長,可防新株生長出來後出現過密導致病、蟲害的發生。
註:答錯請見諒,答對勿採納,謝謝。
㈤ 養蘭花盆底塾水盆有什麼好處
蘭花的品種很多哎。這是一般蘭花的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蘭花盆景是從蘭叢分開的,不要拆得太零星,每叢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叢中。墊盆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2~1/3。上余的凈高約10~15厘米,留作培養土層。其具體高度應根據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實,應保留一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的孔隙中生長良好。栽植在鋪墊層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養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布其上,根據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2叢、3叢或叢種在一個盆里。3叢宜栽成鼎足之勢。4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盡量不與盆內壁碰擦。蘭株入盆後,就逐步固定蘭株姿勢。—盆栽一叢的,應使老假鱗莖偏居一側,使新芽有發展的餘地。一盆栽數叢的,每叢的老假鱗莖應相對地集於盆之中間,使新根新芽向外發展各有足夠的空間。填土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添加營養土,執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土深入根際;繼續添土,並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添土並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饅頭形。培養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填土的深淺,傳統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蘭花在山野里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志,可以此標志為准。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大花蕙蘭小、多少相稱,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數量,以預計2~3年後剛好長滿盆為原則。植株大小與盆的高度相稱。既利於生長,又符合觀賞要求。鋪面栽植完畢後,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優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鬆。澆水栽植完成後,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濕透,水滴宜小,沖力忌大。若置於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濕,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後移置於蔭蔽之處養護。圖片貼不上來,不過你在網路搜下蘭花圖片就有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蘭花盆為什麼旁邊要打孔
打孔主要是為了水較多的時候水可以自然流出,不至於燒根,蘭花八分干,二分濕最好,花版期與抽生權葉芽期,澆水要少些,梅雨季節應搬回室內,或搭棚遮雨。
冬季澆水雖可大減,但不是不澆,注意不能讓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澆水致使葉片葉鞘沿濕,待曬干後搬入室內,以免發生腐爛。總之,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為原則。
用水以雨水、泉水為好,各種用水均應先取來積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澱,水溫正常,使自來水中氯氣逸盡,然後再澆。
(6)蘭花老盆口擴展閱讀:
蘭花雖然喜涼,但如果常年放在隱蔽處,也很少開花。藝蘭者早就發現,山之陰蘭葉長而花稀,山之陽蘭葉短而花多。因此栽培蘭花必須注意光照問題。
在春夏季節,蘭花最好用蘆簾遮蔭,或放置於室內朝東朝南通風的窗口。簾下蘭花宜每半月轉盆1次,使蘭花四面受光,有利於植株均衡生長。到了秋涼時,應將盆蘭從蔭蔽處移出,讓它曬上午半天的太陽,但要注意秋不幹。
冷天放室內南窗下越冬,但不必過暖,最好加蓋塑料薄膜罩,以保持葉面適當濕度。
㈦ 蘭花盆栽時的根部需要露出來嗎
要留露出來的。
蘭花上盆的時候要堆饅頭有利於滲水減少根系泡水幾率,而蘭花上盆要淺栽,淺栽有利於根系的呼吸作用提高代謝活力,還有淺栽可以避免積水爛根而受到病菌侵染引發根腐病和莖腐病。
蘭花的生長是靠蘆頭來提供營養和繁殖後代的,簡單容易明白的原理是,蘭花的老苗是不會發新根的(蘆頭不發根,我們捂老老蘆頭的原理也是靠蘆頭的營養來冒芽,冒出的芽會發根而長成新個體,當然捂老蘆頭可以捂出龍根龍蛋,但是和根系不一樣)。
老苗不發根的意義就是把蘆頭里所存的營養供給新芽,讓新芽成長到一定程度,新芽就會獨自發出新根,這時候老苗就會慢慢死去,蘭花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簡單的說,老苗就等於一個退休老人,出根就等於老人還要上班,出芽就等於把家產就給它的後代,讓後代更好的發展下去。
了解了蘭花的繁殖特點,其實也就明白了蘭花淺栽的原理有兩點:
一是淺栽的目的就是讓老蘆頭露出土面,不要讓蘭花老蘆頭埋入土內而因為濕度太大而導致腐爛,蘭花老蘆頭腐爛以後營養就會不足而導致難以服盆長勢越來越衰弱。
二是蘭花老蘆頭也是需要呼吸作用的,埋的太深也會導致呼吸不足,氧氣不足進行的有氧呼吸減弱,代謝不足,而無氧呼吸增強,無氧呼吸產生的酸類物質容易讓蘭花根系腐爛,以上這兩點,就是我們建議蘭花上盆時要淺栽的原理。
(7)蘭花老盆口擴展閱讀
給蘭花上盆養護時,我們一般建議堆饅頭,如上圖所示,堆饅頭栽種蘭花可以說是古法栽蘭的傳承和養護方式,簡單說就是把蘭花根系周圍的植料堆成饅頭狀,堆成饅頭狀以後根系提高上移,澆水以後水就會快速滲透,滿足了養蘭大咖常說的水過地皮濕又不會導致蘭花根系積水。
㈧ 蘭花老蘆頭怎麼催芽
用剪刀把掰剪下來的老蘆頭和老、殘苗頭的殘根、老筋和發黃的老葉剪去。如老根還有硬度,盡量留著不要剪掉,還要利用它為培養出土後的新芽、新苗提供營養。然後用自來水仔細沖洗干凈,再用高錳酸鉀等葯水和促根生 或催芽靈等葯水浸泡15-20分鍾後晾乾。
同品種隨大苗同盆「孵化」的老蘆頭和老、殘苗頭,按以上步驟的要求做好後,在蘭花大苗上盆時,附在蘭花大苗的蘆頭旁就行了。
如將老蘆頭集中「孵化」。冼口徑不要太大的盆.最好是用泥瓦盆,因為泥瓦盆吸水、透氣性能都很好。瓦盆下層鋪墊1/3的塑料泡沫塊或碎磚粒或大號塘基石顆粒等,再用粗沙或細顆粒泥鋪至盆高的2/3處。把老蘆頭和老、 殘苗頭擺放均勻,再用細一點的沙子或細粒泥蓋住蘆頭。
(8)蘭花老盆口擴展閱讀:
等盆栽好後,最好把花盆放到溫度高點兒的地方,這樣能加快老蘆頭和老、殘苗頭新芽點的萌發。但不可讓強太陽光長時間直接照著,這樣會使蘭盆內的水分蒸發太快,導致老蘆頭和老、殘苗頭缺水乾枯而死亡。
「 孵化」老蘆頭和老、殘苗頭的盆,最好長時間保持半干半濕,直至蘭花新芽長出土面為止。
㈨ 蘭花盆的直徑大小指盆口還是盆身
一般是指盆口。有內徑和外徑。好的商家會標出兩個來,一般的就只標一個外徑。
㈩ 蘭花盆口用石子還是用青苔便好
用沒有稜角的石子,或小鵝卵石好。青苔夏天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