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什麼慾海棠
⑴ 玄觴的《海棠》表達的意思
空盪的巷尾幽幽回響車輪轆轆之聲,細碎的雪飄落,落在指尖,絲絲寒涼。單調而斷續的腳步聲回盪在長街空巷中,望著遠去的黃包車,她回眸,眉眼染上霜寒。推開陳舊的門,海棠花開,殷紅如血,而故人……未歸。
循著舊時的記憶,她緩緩走過堂前檐下,不覺,紅了眼眶。
猶記那年,她不過年少芳華,閑暇時彈著鋼琴淺吟低唱,歲月靜好。那時,情竇初開的年紀,遇上白衣的少年,她一瞬,心如鹿撞,此後餘生,情深似海。他喜歡載著她暢游於街頭巷尾,為她折一枝海棠,笑意溫潤。那時的她,還有個與他一般年紀的兄長,兩個少年相交甚篤,情誼深厚。那時,歲月無塵,她彈琴,少年們品茶攀談,言笑晏晏。青荷灼灼,兄長牽一隻風箏笑顏清朗,她與心尖尖上的少年踩著碎影緩緩走過石橋,視線交匯,她慌忙別開眼,一絲紅暈爬上臉頰,唇角的笑意卻是肆意漾開,而身旁的少年,匆匆移開視線,深沉的眸子早已波瀾起伏。「哥,你瞧!」望著兄長側目,她悄悄改了棋局,朝著少年俏皮一笑,兄長回眸,望著棋局沉思半晌,終而一展愁眉,笑顏寵溺。相機定格,她巧笑嫣然,身後立著她愛的少年,愛她的兄長。他們一起結伴淌過最好的年華,然,敵寇侵華,硝煙四起,他們的少年時光戛然而止。
脫下白衫,穿上軍裝,少年放下手中的報紙起身,卻被身旁的人攔了去路。「戰場上馬革裹屍,生死不定,你走了,我妹妹怎麼辦?」兄長眼眶腥紅,報紙上「保家衛國」幾個字格外刺眼。「我希望她過的安平喜樂。」攤開手心,兩張車票靜靜地躺著,少年閉眼,身子站得筆直,雙手卻是微微顫抖著。望著「舊金山」三字,兄長只是沉重而無奈的嘆息。送他們離開時,少年深深望了她一眼,拍了拍兄長的肩,決然轉身,只留一抹直挺的背影。她倉皇的想要追上去,卻被哥哥拉了回來。行知路半,兄長將車票遞給她,眸中的不舍與眉眼間的堅決一如那個少年,她心口絞痛,男兒的家國夢,她懂,因為懂得,所以放手。望著同樣一身戎裝的兄長,少年微愣,終而笑開。「照顧好自己。」這,是他們留給她的最後一句話。
她漂洋過海,獨居異國他鄉,而他們,杳無音訊。她無時無刻不想回去,卻不敢回去,因為,他們所願,是她平安和順,遠離戰火。
默片一禎禎播放,她含淚瞧著,裡面三人歡聲笑語,年華大好。院中的海棠飄落,她輕撫泛黃的照片,身側的棋局仍在,只是空了位子。而今太平盛世,卻再也沒有一個少年會為她捻一枝海棠,陪她走過十里長街,與她談笑風生。那個與他年紀相當的兄長,也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尋不見蹤跡。她倚著灰白的牆,唇角的笑意蒼涼而無力。
後來,她獨守空城,等著故人歸來。夜晚入夢時,依稀瞧見那人熟悉的輪廓緩緩走近,於滿架花樹下擁她入懷,許她鳳冠霞帔,有始有終。一夢混沌,醒來時,眼角的淚痕未乾,庭院里埋的家書還沾著手心的余溫,不知寄往何處,那聲兄長哽在喉頭,再也喚不出。
她的身後,再也沒有兩個少年默默守著她,許她平安喜樂。回首,青絲白,時光銹,花影斑駁間,門吱呀響起,她緩緩側目,少年白衣勝雪,推門而入,笑顏一如昔年,溫柔綿長。
亂世硝煙里,家國大義前,兒女情長變得渺小而蒼白,卻也是心底深埋的溫柔,浸潤了時光,讓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多了絲柔暖。
如果想了解這個故事,可以去看《海棠》的MV,結合歌詞,就能理解那個故事,關於亂世里的愛情、親情與家國大義的故事。
⑵ 鄭谷的《海棠》這首詩的賞析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
穠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
在大自然的百花園里,海棠花素以嬌美著稱。春風彷彿著意吹來一種特別鮮艷的顏色染紅她,打扮她。難怪惹得詩人鄭谷為之銷魂,禁不住要攜酒對賞,賦詩稱贊了。
大地春回,詩人放眼望去,只見微風過處,灑下一陣陣雨點,海棠新沾上晶瑩欲滴的水珠,塵垢洗盡,花色格外光潔鮮妍。此時此刻,詩人驚訝地發覺,「新著雨」的海棠別具一番風韻,顯得異常之美。人們知道,海棠未放時呈深紅色,開後現淡紅色,它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於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剛著雨珠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明王象晉《群芳譜·花譜》),唐人譽之為「花中神仙」。詩人善於捕捉海棠「新著雨」、「欲開時」那種穠麗嬌嬈的豐姿神采,著意刻畫,把花的形態和神韻浮雕般地表現出來。詩情畫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聯詩人又從側面對海棠進行烘托。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於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則海棠的美麗和風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末聯寫詩人面對海棠,飲酒賦詩,留連忘返。看不足,寫不完,甚至對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撫弄而產生了艷羨之情,簡直把詩人對海棠的贊美與傾慕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從藝術家對海棠的審美活動中突出花之美與魅力,用的是一種推開一層、由對面寫來的旁襯手法。這種手法從虛處見實,虛實相生,空靈傳神,既歌頌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出詩人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情與物相交流,人與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詠海棠的佳作。前人謂「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正道出此詩的藝術特色。
⑶ 蘇軾《海棠》翻譯
《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白話內譯文:裊裊的東風容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六年級教科書。這首絕句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3)煙什麼慾海棠擴展閱讀:
此詩開頭兩句,並不拘限於正面描寫,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
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
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⑷ 有句話叫什麼振海棠
詩名《戲張先》
作者:蘇軾(宋朝)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版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權海棠。
釋義:
八十歲的老翁娶了十八歲的新娘,滿頭白發蒼蒼與新娘漂亮的紅妝形成鮮明的對比。
洞房花燭夜之時,兩人就像白色的梨花和粉色的海棠在一塊。
⑸ 古詩 《海棠》的譯文
春風輕拂著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華.迷茫的夜霧中彌漫著花香,朦朧的月光轉過迴廊.夜很深了,因為擔心海棠會像人一樣而睡去,所以趕忙點燃蠟燭,照耀著海棠.
蘇軾的《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詩人查慎行說:「此詩極為俗口所賞,然非先生老境.」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在皎潔的月光下徘徊
香霧朦朧
依稀可見遠處的亭台
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
溫柔而可愛
月兒西移,爬上迴廊
我點燃紅燭
把嬌艷的花兒照亮
別讓她匆匆離去
留我一世的惆悵
⑹ 海棠的意思是什麼
海棠薔薇科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
海棠喬木版,高可達8米;小枝權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冬芽卵形,先端漸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數枚外露鱗片。
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或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於全緣,幼嫩時上下兩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老葉無毛;
花絲長短不等,長約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絨色,比雄蕊稍長。果實近球形,直徑2厘米,黃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窪隆起;果梗細長,先端肥厚,長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6)煙什麼慾海棠擴展閱讀:
繁殖
繁殖方法有嫁接、壓條、扦插、分株、播種繁殖等方法。多喜陰濕,夏季忌高溫,溫度高於32攝氏度時生長不良,花前應施追肥,並逐漸增加水量,而花後應減少澆水。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月~9月間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葉後分株繁殖。春季壓條和根插。春季播種前種子須經30天~100天低溫層積催芽處理。
苗木栽植後要經常保持土壤疏鬆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際培以塘泥或肥土。
⑺ 海棠是什麼
海棠是蘋果屬(Malus)多種植物和木瓜屬(Chaenomeles)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專(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屬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海棠類多為用於城市綠化、美化的觀賞花木(雖然其中不乏果實有很高食用價值的品種)。其中許多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如: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習稱"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溫帶觀花樹木。分布於中國山東、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
參考來源:http://ke.haosou.com/doc/5382518-5618877.html
⑻ 蘇軾的《海棠》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海棠》這首詩的釋義如下: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⑼ 玄觴的《海棠》歌詞
《海棠》歌詞:
作詞:千月兔、王朝、玄觴
作曲:王朝
舊時的黃昏,一別海棠花葉深
思念尚存,也不過隱忍
還有意封存,聽一瞬哭笑無痕
攥緊掌心餘溫,請替我心疼
東風尚不忍,紅塵入夢邀故人
雨落沉沉,模仿他口吻
歲月的摺痕,暖不過眉間清冷
尋到一個眼神,我有意沉淪
細雨中 飄的雪,風無意唱著,多少花折落
海與天,成一色,熟悉的輪廓,被歲月吞沒
那之後,年歲皺,漸遠的從容,也格外溫柔
青絲白,時光銹,一瞬留韶華白首,過眼眸
不曾借東風,唯有紅塵入夢聲
花落紛紛,想它多認真
僥幸妝正濃,這一生有始有終
尋不到的初衷,綠蔭處相逢
細雨中 飄的雪,風無意唱著,多少花折落
海與天 成一色,熟悉的輪廓,被歲月吞沒
那之後,年歲皺,漸遠的從容,也格外溫柔
青絲白,時光銹,一瞬留韶華白首,過眼眸
想和離人花下相擁,可世間的大夢
將親密的人分得陌生,何須圍一座城,留我一人瘋
那之後,我在等,等要等的人,等霞帔加身
一夜花,一落深,一夢入混沌,煙火撞星辰
那之後,我在問,問因果浮沉,問幾經愛恨
只是虛,度年輪,庭院下埋的家書,也尚溫
墨跡斑斑暖,故人魂
(9)煙什麼慾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是由古風音樂歌手人玄觴(劉路輝)演唱的歌曲。
歌曲收錄在玄觴的第二張個人音樂專輯《茉莉花開》中,共收錄了8首歌曲,於2016年9月23日發行。
歌曲講述了民國的一對情侶,男生要奔赴戰場,女孩放心不下,他的哥哥就跟隨男孩去了戰場,女孩出了國。多年後,女孩回來時男孩和哥哥卻都已不在,以前熟悉的路現在只剩她一人。
玄觴的聲音將故事的曲折表達的更加動人,發行後,受到大眾的喜愛。
⑽ 求「海棠」的解釋
基本解釋
[釋義制]
(名)落葉喬木,開白色或粉紅色花,供觀賞。果實有長柄,黃色或紅色,味酸甜。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構成]
偏正式:海(棠
英文翻譯
1.{植}
Malus
spectabilis;
Chinese
flowering
crabapple;
cherry-apple
tree
詳細解釋
◎
海棠
hǎitáng
(1)
[Chinese
flowering
crabapple]
(2)
即海棠樹,落葉喬木,卵形葉,開淡紅或白花,結紅、黃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該植物所結果實
落葉喬木。葉子卵形或橢圓形,春季開花,白色或淡紅色。品種頗多,供觀賞。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唐
裴廷裕
《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韻》:「
蜀
柳籠堤煙矗矗,海棠當戶燕雙雙。」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明
謝讜
《四喜記·紅樓遣思》:「前春共賞海棠開。」
老舍
《離婚》第十四:「臉上雖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顏色近於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