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穗子

荷花穗子

發布時間: 2021-12-24 15:23:32

A. 弄死那朵白蓮花_by重槿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

提取碼:s4c2

《弄死那朵白蓮花》是連載於晉江文學網的一本愛情類小說,作者是重槿。上輩子,顧懷瑜不懂,為何自己爹不疼娘不愛。直到十五那年,雙親亡故,她被林家強勢接了回去,那時候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才是林家大小姐。本以為苦盡甘來,處處謹小慎微,卻不想落了個衣不蔽體曝屍荒野的下場。重生回到十五歲,她坐在回府的馬車上,看著晃來晃去的穗子,心想。這輩子,無論如何都得弄死那朵白蓮花!讓她也嘗嘗,挖眼鞭屍、受人凌/辱。這些,她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苦!

B. 季羨林的《尋夢》

尋夢
季羨林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
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蒙的,母親彷彿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我是在什麼地方呢?這連我自己也有點兒弄不清楚。最初我覺得自己是在現在住的屋子裡。母親就這樣一推屋角上的小門,走了進來,橘黃色的電燈罩的穗子就罩在母親頭上。於是我又想了開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兒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蘆葦的稀薄處還隱隱約約地射出了水的清光。這是故鄉裡屋後面的大葦坑。於是我立刻感覺到,不但我自己是在這葦坑的邊上,連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我又想到,當我童年還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每個夏天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來,沿了這葦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裡面看著。當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麼東西在發著白亮的時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隻白而且大的鴨蛋。我寫不出當時快樂的心情。這時再抬頭看,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里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卧在這楊樹的下面,永遠地,永遠地。現在又在靠近楊樹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沒見面的兒子了。
但隨了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親的手裡。我真想不出故鄉里什麼地方有過這樣的花。我終於又想了回來,想到哥廷根,想到現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兩天前房東曾給擺上這樣一瓶花。那麼,母親畢竟是到哥廷根來過了,夢里的我也畢竟在哥廷根見過母親了。
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鄉的大葦坑,在這不遠的後面又現出一朵朵燈籠似的白花,在這一些的前面若隱若現的是母親的面影。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母親了。我努力壓住思緒,使自己的心靜了下來,窗外立刻傳來chán chán的雨聲,枕上也覺得微微有寒意。我起來拉開窗幔,一縷清光透進來。我向外悵望,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跡。但看到的卻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戶,現在都沉浸在靜寂中,裡面的夢該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只在心頭有一線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從這異域的小城一直到故鄉大楊樹下母親的墓邊,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著心: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 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90

C. 荷包的「荷」跟荷花有關系嗎

荷包來源於荷花!

根據民俗傳統,荷包一般是定情之物,上綉交頸鴛鴦或並蒂蓮。

蓮:代表連年有餘。
蓮籽:代表多子多福。
荷包不但是定情之物,還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荷包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傳,它出現甚早,有數千年的歷史,源於香囊,用於盛放香料,也作為佩飾。在漢墓的出土物中就有綉花香囊、鏡套、手套等。位於絲綢之路上的民豐尼雅遺址中曾出土過絲質的刺綉香囊。佩帶荷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後歷代都有。
荷包既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服裝佩飾,又是男女相愛,傳情的重要媒介,荷包從產生起,都是婦女精心製作,用於少女送情郎,少婦給丈夫表達慕戀、相思之情。正像河北民間廣為流傳的民間情歌《綉荷包》里唱的那樣:「小小荷包雙呀雙線挑,妹綉呀荷包墜嘛墜郎腰……」「……丈夫常在外,月月不回來,三月里桃花開呀,捎個信兒來:哎咳喲,要個荷包戴……」在河北等地一些農村裡有一種「對子荷包」,「雞心」形狀,兩只荷包一樣,一面為平面,一面凸出,上面綉有花鳥、龍鳳等圖案,都成雙配對,合在一起,用「葫蘆蔓」相綴,即為一個荷包,男女相愛後,姑娘自留一半,送男方一半,以作為定情的信物。可見荷包傳情成為當時社會普遍流行的一種社交風俗。
荷包被稱為「女紅」藝術的經典之作,用料講究,一般用緞子縫制,有里有面,表面要綉花,口穿絲繩,可以抽緊拉松,兩邊系有兩根小飄帶,底部綴有穗子,荷包針法細密,紋樣新穎,花樣繁多,有長方形、圓形、菱形、鴨蛋形、葫蘆形、雞心形、腰果形、花瓶形、銀錠形、方勝形、鍾形等。每件荷包都配以系帶,編出百結,用流蘇、料珠裝飾。荷包集我國各類刺綉針法之大成,如平綉、鎖綉、釘線綉、戳紗銹、十字綉、盤金綉、辨綉鋪絨、打籽綉等。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收藏有清代各式荷包,製作十分考究、精美。荷包的圖案千姿百態、紋樣新穎,不同的用途採用不同的紋樣。表現愛慕、思戀、夫妻和美的,如「並蒂蓮」「鴛鴦鳥」「兩鯉魚」「雙蝴蝶」「和合二仙」「麒麟送子」「榴開百子」。用於喜慶祝福的有如意、博古紋樣。吉祥花卉紋、百獸、萬字紋等,綉於文人雅士所帶的荷包,表達吉祥如意的主題,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D. 荷花燈籠怎麼做手工製作

1、先用棕色搓一個細長條,當作提燈籠的木棍。

E. 古人為什麼要放荷燈

有人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陰間的群鬼都放假外出,陽間有家的都回家享用祭祀,無家可歸的則四處游盪,甚至為害作亂,於是有些迷信的善男信女便買來「毛昌紙」,做成紙錢到路邊或野外燒化,祭祀這些野鬼,此舉謂之「齋孤普渡」。野鬼中有許多「淹死鬼」,便有人到河邊去放「河燈」。「河燈」都製作成蓮花形,所以「河燈」又叫做「荷花燈」。

農歷七月十五盂蘭節,就是中元節,荷花燈是北京中元節必有的點綴。《燕京歲時記》「中元節」條雲:
「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紙,製成蓮花、蓮葉、花籃、鶴鷺之形,謂之蓮花燈。」
這種風俗原是很古老的了,自元、明以來,一直就有,在歐陽原功詞中就曾寫到過。這種燈很輕巧,用白綿紙剪成大連花瓣,染上粉紅顏色,趁半干時,把它卷壓成弧形花瓣,圈一個竹蔑圈或硬紙板圈,把這種「蓮花瓣」上下貼兩圈,如佛像座下「蓮花座」形狀。下面再貼一圈用綠色軟紙剪的穗子,象徵「荷葉」。用一個小竹竿挑著,中間插一小蠟燭,便是一個蓮花燈了。晚上把蠟點上,閃爍著光芒,照著那輕盈、紅艷而又朦朧的「花影」,孩童們拿著,在小小的院子中跑來跑去,口裡唱著:「蓮花燈,蓮花燈,今天點了明天扔。」這樣好的燈,為什麼今天點了明天就要「扔」呢?因為按佛教目連僧故事,盂蘭會用荷花燈接引鬼魂,燈扔了,鬼魂跟著燈走了,不迷路了。再有因為蓮花燈是蓮葉燈的遺制,舊時七月十五孩子們玩的燈最妙的就是蓮葉燈、篙子燈,砍一個長柄蓮葉,中間插一小簽,點個小蠟,扛著在胡同中玩,就是個最妙的「燈」。拔一株青蒿子,蒿子枝上繫上許許多多點燃的「線香」頭,便是別開生面的「蒿子燈」。清初張遠《(阝奧)志》所謂「青光熒熒,若磷火然」,《京都風俗志》所謂「於暗處如萬點螢光,千里鬼火,亦可觀也」。試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飄著夜來香的七月之夜,廊沿下,垂花門邊,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在簡陋的棋盤心房屋的小院中,這該是怎樣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熒熒」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電燈照耀下,光同自晝,便索然無味,又哪裡去覓蓮花燈、蓮葉燈、蒿子燈的朦朧之美呢?蓮葉燈、蒿子燈等都玩一個新鮮勁兒,隔天便不值一看,所以「扔」了。倘若連紙糊的輕盈美南的蓮花燈也扔了,未免太可惜了。
詠蓮花燈的詩不少,康熙時查初白《京師中元詞》雲:「萬柄紅燈裹綠紗,亭亭輕蓋受風斜,滿城荷葉高錢價,不數中原洗手花。」
寫的極為漂亮,這是康熙時的事。枝巢子《舊京秋詞》雲:「小隊兒童巷口邀,紅衣蠟淚夜風遙。蓮燈似我新詩稿,明日憑扔樂此宵。」
這是夏仁虎先生晚年的詩,後兩句亦感慨系之矣。「涼風起天未,遊子正徘徊,」幾十年前童年時,在北京玩過蓮花燈的人,如果客居異地,逢上這樣的節令,哪能不思念這輕盈、美麗、朦朧的蓮花燈呢?這種玩藝早已沒有了。有一年初秋在京,涼得很早,匆匆數日,已過了中元節,不禁想起幼年玩蓮花燈的事來,便寫了一首小詞《念奴嬌》雲:
「新涼數日,又匆匆過了,中元佳節。檐下清陰清幾許,樹上月華遲發,院落居鄰,繩床小坐,意趣何幽絕。漸忘漏永,似疑鴛瓦霜潑。京國幾度繁華,枝巢老子,唱出秋詞咽。荷葉荷花燈兒好,惹得孩童歌疊。絳蠟焰輕,明朝扔了,故事憑誰說。未宜重問,趁涼倚枕安歇。」
詞中寫出一點蓮花燈的情趣,我把它抄給俞平伯老師、黃君坦先生看,君但先生來信雲:「『絳蠟焰輕,明朝扔了,故事憑誰說。』絕妙好詞,為之擊節。」獎掖有加。書此聊記翰墨因緣,也當蓮花燈的一點文獻掌故吧。

F. 季羨林散文 尋夢

季羨林 尋夢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
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蒙的,母親彷彿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我是在什麼地方呢?這連我自己也有點兒弄不清楚。最初我覺得自己是在現在住的屋子裡。母親就這樣一推屋角上的小門,走了進來,橘黃色的電燈罩的穗子就罩在母親頭上。於是我又想了開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兒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蘆葦的稀薄處還隱隱約約地射出了水的清光。這是故鄉裡屋後面的大葦坑。於是我立刻感覺到,不但我自己是在這葦坑的邊上,連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我又想到,當我童年還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每個夏天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來,沿了這葦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裡面看著。當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麼東西在發著白亮的時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隻白而且大的鴨蛋。我寫不出當時快樂的心情。這時再抬頭看,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里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卧在這楊樹的下面,永遠地,永遠地。現在又在靠近楊樹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沒見面的兒子了。
但隨了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親的手裡。我真想不出故鄉里什麼地方有過這樣的花。我終於又想了回來,想到哥廷根,想到現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兩天前房東曾給擺上這樣一瓶花。那麼,母親畢竟是到哥廷根來過了,夢里的我也畢竟在哥廷根見過母親了。
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鄉的大葦坑,在這不遠的後面又現出一朵朵燈籠似的白花,在這一 些的 前面若隱若現的是母親的面影。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母 親了使自己的心靜 了下來,窗外 立刻傳來chán chán的雨聲,枕上也覺得微微有寒意。我起來拉開窗幔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跡。但看到的卻 是每天看到的 那一排窗戶,現在都沉浸在靜寂中,裡面的 夢該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只在 心頭有一線白色的微痕到故鄉大楊樹下母親的墓邊,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著心: 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 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G. 空心苗,葉兒長,挺直腰桿一兩丈,老時頭發白蒼蒼,光長穗子不打糧.打一植

125.身體足有丈二高.瘦長身節不長毛.下身穿條綠綢褲.頭戴珍珠紅絨帽.(打一植物)〔謎底〕高粱126.小時青來老來紅.立夏時節招頑童.手舞竹竿請下地.吃完兩手紅彤彤.(打一植物)〔謎底〕桑椹127.青枝綠葉長得高.砍了壓在水裡泡.剝皮曬干供人用.留下骨頭當柴燒.(打一植物)〔謎底〕麻128.麻布衣裳白夾里.大紅襯衫裹身體.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設國家出力氣.(打一植物)〔謎底〕花生129.高高個兒一身青.金黃圓臉喜盈盈.天天對著太陽笑.結的果實數不清.(打一植物)〔謎底〕向日葵130.青枝綠葉不是菜.有的烤來有的曬.騰雲駕霧燒著吃.不能鍋里煮熟賣.(打一植物)〔謎底〕煙葉131.長得像竹不是竹.周身有節不太粗.不是紫來就是綠.只吃生來不能熟.(打一植物)〔謎底〕甘蔗132.小時青青腹中空.長大頭發蓬蓬鬆.姐姐撐船不離它.哥哥釣魚拿手中.(打一植物)〔謎底〕竹子133.有個矮將軍.身上掛滿刀.刀鞘外長毛.裡面藏寶寶.(打一植物)〔謎底〕大豆134.冬天蟠龍卧.夏天枝葉開.龍須往上長.珍珠往下排.(打一植物)〔謎底〕葡萄135.水上生個鈴.搖搖沒有聲.仔細看一看.滿臉大眼睛.(打一植物)〔謎底〕蓮蓬136.兩葉花四朵.顏色白又黃.一年開一次.八月放異香.(打一植物)〔謎底〕桂花137.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坐一起.少時喜歡綠衣服.老來都穿黃色衣.(打一植物)〔謎底〕香蕉138.胖娃娃.滑手腳.紅尖嘴兒一身毛.背上淺淺一道溝.肚裡血紅好味道.(打一植物)〔謎底〕桃子139.海南寶島是我家.不怕風吹和雨打.四季棉衣不離身.肚裡有肉又有茶.(打一植物)〔謎底〕椰子140.半截白.半截青.半截實來半截空.半截長在地面上.半截長在土當中.(打一植物)〔謎底〕蔥141.冬天幼苗夏成熟.滔滔海水是活土.根浮水面隨浪晃.身潛水中漫起舞.(打一植物)〔謎底〕海帶142.架上爬秧結綠瓜.綠瓜頂上開黃花.生著吃來鮮又脆.炒熟做菜味道佳.(打一植物)〔謎底〕黃瓜143.一物生得真奇怪.腰裡長出鬍子來.拔掉鬍子剝開看.露出牙齒一排排.(打一植物)〔謎底〕玉米144.一物生來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盤菜.娘死以後它才生.它死以後娘還在.(打一植物)〔謎底〕木耳145.一個黃媽媽.生性手段辣.老來愈厲害.小孩最怕它.(打一植物)〔謎底〕姜146.一頂小傘.落在林中.一旦撐開.再難收攏.(打一植物)〔謎底〕蘑菇147.臉圓像蘋果.甜酸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可當水果.(打一植物)〔謎底〕西紅柿148.樣子像小船.角兒兩頭翹.骨頭在外面.肉兒里頭包.(打一植物)〔謎底〕菱角149.弟兄六七個.圍著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打一植物)〔謎底〕大蒜150.脫去黃金袍.露出白玉體.身子比豆小.名字有三尺.(打一植物)〔謎底〕玉米151.號稱山大王.樹干沖天長.葉兒尖似針.造屋好做梁.(打一植物)〔謎底〕杉樹152.身穿綠衣裳.肚裡水汪汪.生的子兒多.個個黑臉膛.(打一植物)〔謎底〕西瓜153.四季常青綠.只是花開難.攤開一隻手.尖針已扎滿.(打一植物)〔謎底〕仙人掌154.打起高柄傘.穿起麻布衣.生來不怕熱.為何脫我衣.(打一植物)〔謎底〕棕櫚樹155.蓬蓬又鬆鬆.三月飛空中.遠看像雪花.近看一團絨.(打一植物)〔謎底〕柳絮156.有根不著地.有葉不開花.日里隨水漂.夜裡不歸家.(打一植物)〔謎底〕浮萍157.一個老漢高又高.身上掛著千把刀.樣子像刀不能砍.洗衣賽過好肥皂.(打一植物)〔謎底〕皂角樹158.樹大如傘葉層層.一生可活幾千年.人人愛它做櫥箱.香氣撲鼻質量堅.(打一植物)〔謎底〕樟樹159.皮肉粗糙手拿針.懸岩絕壁紮下根.一年四季永長青.昂首挺立伴風雲.(打一植物)〔謎底〕松樹160.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風給我把辮梳.溪畔湖旁搭涼棚.能撒雪花當空舞.(打一植物)〔謎底〕柳樹161.花中君子艷而香.空谷佳人美名揚.風姿脫俗堪欽佩.縱使無人也自芳.(打一植物)〔謎底〕蘭花162.青枝綠葉顆顆桃.外面骨頭裡面毛.待到一天桃子老.裡面骨頭外面毛.(打一植物)〔謎底〕棉花163.幼兒不怕冰霜.長大露出鋒芒.老來粉身碎骨.仍然潔白無雙.(打一植物)〔謎底〕麥子164.池中有個小姑娘.從小生在水中央.粉紅笑臉迎風擺.身挨綠船不劃漿.(打一植物)〔謎底〕荷花165.小小金壇子.裝著金餃子.吃掉金餃子.吐出白珠子.(打一植物)〔謎底〕柚子166.生根不落地.有葉不開花.街上有人賣.園里不種它.(打一植物)〔謎底〕豆芽167.小時胖乎乎.老來皮肉皺.吃掉它的肉.吐出紅骨頭.(打一植物)〔謎底〕棗168.頭戴節節帽.身穿節節衣.年年二三月.出土赴宴席.(打一植物)〔謎底〕竹筍169.紅口袋.綠口袋.有人害怕有人愛.(打一植物)〔謎底〕辣椒170.上搭棚.下搭棚.開黃花.結青龍.(打一植物)〔謎底〕西瓜171.小時青.老來黃.金色屋裡小姑藏.(打一植物)〔謎底〕穀子172.青青果.圓溜溜.咬一口皺眉頭.(打一植物)〔謎底〕梅子173.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打一植物)〔謎底〕牽牛花174.干短杈多葉子大.青色燈籠樹上掛.要是用它把油榨.傢具船艙壽命加.(打一植物)〔謎底〕油桐樹175.空心苗.葉兒長.挺直腰桿一兩丈.老時頭發白蒼蒼.光長穗子不打糧.(打一植物)〔謎底〕蘆葦176.青青蛇兒滿地爬.蛇兒遍身開白花.瓜兒長長茸毛生.老君裝葯要用它.(打一植物)〔謎底〕葫蘆177.紮根不與菊為雙.嬌艷瑰麗放異香.喚作拒霜不相稱.看來卻是最宜霜.(打一植物)〔謎底〕芙蓉178.遠看似火紅艷艷.近看花兒六個瓣.拔起根來看一看.結著一串山葯蛋.(打一植物)〔謎底〕山丹丹花179.一種植物生得巧.不是豆類也結角.果實制葯可止血.白花可以做染料.(打一植物)〔謎底〕槐樹180.不是蔥不是蒜.一層一層裹紫緞.說蔥比蔥長得矮.像蒜就是不分瓣.(打一植物)〔謎底〕洋蔥181.葉子細小干兒瘦.結的果兒如葡萄.葯用可以治蛔蟲.名字一聽味不好.(打一植物)〔謎底182.得天獨厚艷而香.國色天香美名揚.不愛攀附獻媚色.何懼飄落到他鄉.(打一植物)〔謎底〕牡丹183.干高杈多葉如爪.一到深秋穿紅襖.球狀果實刺兒多.驅風祛濕有療效.(打一植物)〔謎底〕楓樹184.葉子茂盛價值大.養蠶硬是需要它.本來栽有千萬棵.又說兩株冤枉大.(打一植物)〔謎底〕桑樹185.身體圓圓沒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雲里霧里過幾夜.脫去綠衣換紅袍.(打一植物)〔謎底〕柿子186.小刺蝟.毛外套.脫了外套露紫袍.袍里套著紅絨襖.襖里睡個小寶寶.(打一植物)〔謎底〕粒子187.把把綠傘土裡插.條條紫藤地上爬.地上長葉不開花.地下結串大甜瓜.(打一植物)〔謎底〕紅薯188.小小傘兵隨風飛.飛到東來飛到西.降落路邊田野里.安家落戶紮根基.(打一植物)〔謎底〕蒲公英189.春穿綠衣秋黃袍.頭兒彎彎垂珠寶.從幼到老難離水.不洗澡來只泡腳.(打一植物)〔謎底〕水稻190.圓圓銅錢掛滿身.青皮青骨園中生.本是高低不統一.硬說長得一樣齊.(打一植物)〔謎底〕芥菜191.味道甜甜營養多.誰說無花只結果.其實花開密又小.切莫被名所迷惑.(打一植物)〔謎底〕無花果192.紫藤綠葉滿棚爬.生來就開紫色花.紫花長出萬把刀.又作葯用又吃它.(打一植物)〔謎底〕扁豆193.園林三月風兼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此花偏耐久.綠枝又放數枝紅.C)〔謎底〕山茶花補充:字謎:1字謎(打一字)夫人何處去二2字謎(打一字)打斷念頭心3字謎(一成語)百米賽跑爭先恐後4字謎(打一字)人對人眾5字謎(打一字)表裡如一回6字謎(打一字)果斷有力男7字謎(打一字)黃昏前後昔8字謎(打一字)推開又來攤9字謎(打一字)遷來一口適10字謎(打一字)四邊殘缺匹11字謎(打一字)拉她也不來接12字謎(打一字)後來者居下屠13字謎(打一字)重逢觀14字謎(打一字)課桌椅樣樣齊備木15字謎(打一字)人人都走橫道線叢16字謎(打一字)一口咬定交17字謎(打一字)一日進一尺晝18字謎(打一字)水上碼頭泵19字謎(打一字)大框框不能破因20字謎(打一字)發生大火劃禁區煙21字謎(打一字)凶橫區22字謎(打一字)大廠用電多一點庵23字謎(打一字)欲話無言聽流水活24字謎(打一字)存心不善,有口難言亞25字謎(打一字)值錢不值錢全在這兩點金26字謎(打一字)添丁進口可27字謎(打一字)二小姐姿28字謎(打一字)一曲高歌夕陽下曹29字謎(打一字)依山傍水汕30字謎(打一字)旭日不出九31字謎(打一字)揮手告別軍32字謎(打一字)正字少一橫,莫作止字猜步33字謎(打一字)人不在其位立34字謎(打一字)獨眼龍省35字謎(打一字)日落香殘,洗卻凡心一點禿36字謎(打一字)既有頭又有尾,中間生了四張嘴申37字謎(打一字)因小失大口38字謎(打一字)一字生的巧,四面八隻腳井39字謎(打一字)黃昏時候曬40字謎(打一字)一箭穿心必41字謎(打一字)上任之前,落榜之後傍42字謎(打一字)貧農分貝之後貧43字謎(打一字)中央電視台長出一棵草英44字謎(打一字)人民建築健45字謎(打一字)一個人帶著草帽,站在木頭上茶

H. 七月有啥節日放蓮花燈

鬼節-7月十五

I. 瓷器上畫蓮花,鳥,穗子,是什麼畫片

這是瓷器的紋飾,瓷器的紋飾有很多種,纏枝蓮、喜鵲和穗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青花瓷器上面的纏枝蓮紋飾有著美好的寓意,表明清白廉潔,喜鵲寓意著喜事連連,穗頭寓意是生活安康富庶,社會安康太平。謝謝

J. 七月放蓮花燈時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鬼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地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地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台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來源
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徒相信,從農歷七月初一起,陰間打開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慶祝方式
道教與佛教信徒慶祝中元節的意義雖不相同,但在新加坡慶祝儀式大同小異,祭拜時以食物作祭品,焚燒金銀紙等等。因此,每逢中元節,在路旁和組屋樓下,到處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燒金銀紙,建屋發展局還特地為此設置金銀紙焚燒爐,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慶祝方式是鄰里之間組織大規模的中元會,中元會每年選出一位爐主,主持中元會事務,以及向會員收月捐等。中元節一到,這些月捐便用來購買祭品。拜祭完畢後,所有祭品均分給會員,每人一份。
中元節的宴會熱鬧精采,宴會上投標「福物」,把慶祝氣氛推上高潮,投標所得,用來補貼第二年購買祭品的費用。當晚也選出新的爐主。
中元節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由於節日本身勸人盡孝,對非信徒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親友的節日。
我們希望,新加坡人在祭祀祖先鬼神之餘,也應該多關心和多幫助那些孤苦老人、貧困的人及其他不幸者。
中元節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盡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元節
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合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
中元節,定於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乃梵語音譯,原義是解倒懸,傳說佛的徒弟目健連,苦於其母生前作惡,被罰下地獄深處,無由解脫,去問佛有什麽解救法門,佛告訴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國是七月十五)齋僧,可救鬼魂脫離地獄之苦。依佛教儀軌,四月中開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間不準外出,七月十五日結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來接受信眾布施,所以有此一說。中國佛教徒為之造出《盂蘭盆經》宣揚其事,後來形成設斛食祭鬼的習俗。這樣一來,中元節的特點,是道佛兩教之義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
中元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厲(橫死鬼魂),道觀和佛寺舉辦普度法會,超度亡靈,民間則多上新墳。隨著華人來到東南亞等地區,也將中元節的風俗帶到那些地方。馬來西亞檳城的中元活動具有很廣的群眾基礎,遠近聞名。劉仲宇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習俗,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門前或街道巷口焚燒紙錢。舊社會在這天,城內有人把城隍廟寢宮的木架城隍爺抬到暑三日,這叫「城隍出行」。人們在行宮過廟會,搭台呂戲。當時行宮設在現東:角,地名叫賀家園子。
中元節
七月歌台
在華人民間的傳統習俗里,中元節是個重大的祭祀祖先,普度眾生的日子,家家戶戶必大事慶祝一番。
每逢農歷七月,我國的華族必定會隆重舉行「慶贊中元」,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或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采、設壇、酬神。寺廟也分別建醮,街頭巷尾上演地方戲曲或歌台助興,呈現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
中元節的「普度」儀式,因組織形式上的差異,可分為幾類,如街普(也稱弘普)、市普、廟普(或稱公普)等等。所謂街普,指的是以街坊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場為主的普度;廟普就是廟宇所主持的普度。
慶祝中元十分普遍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組屋,或街道為中元節普度單位;市普以巴剎、小販中心、購物中心、商店為主體;至於廟宇,不庸致疑。
在我國是普遍流行,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廠和工業大廈,一般都有普度組織。
近年來,由於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慶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場也十分講究,一些民間組織或公司的中元會也紛紛成立,從這種趨勢來看,這個華人傳統習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會拜祭大燭大香,一排一排的排開去,有的高十幾二十英尺,很是壯觀。
在祭棚內,還請糊紙店糊一尊身長丈六,或丈二的普度公,青臉獠牙,異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燒三條大香,兩條大燭,祭禮的方式或葷或素,愈多愈妙,有燒豬、雞、鴨、白米包、水果、罐頭、糖、油、鹽、素食品等家禽肉食類,干糧雜果、素食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繽紛一片。
至於廟普又有的不同,廟普內設有祭壇,中央掛著「盂蘭盆會」或「三宮大帝」的大鏡子一面,至於神桌上,則置有三個斗燈、神像、香爐。斗燈內盛有白米、古銅鏡、古劍、小秤、剪刀、尺、涼傘及點燃的煤油燈,古人相信這樣可避邪。
祭壇前的長桌上,則供奉牲醴,及用麵粉為材料,捏造成飛禽走獸、魚蟹水族類及其他供應品,極盡豐盛之能事。
投標福物花樣繁多
除了祭品外,這些地方性組織的普度會上,還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會組織的會員及熱心人士的捐贈,花樣繁多,有神像、俗稱「烏金」的火炭、米桶、撲滿元寶、大彩票、發糕、酒、電器用具、兒童玩具,應有盡有。
拜祭過後,免不了的便是進行精採的投標福物了,這也是本地中元普度的特色之一。
投標時多由爐主出馬,聲似洪鍾地把出標人的價錢喊出,總聽見宴席間,這里、那裡、一時高喊出價標福物的聲音,比起彼落,好不熱鬧,而出價者也十分闊氣,因為一般人相信,「標」一件東西可帶來一些財氣,所以大家十分慷慨開價,尤其是商界人士。
通常中元會的負責委員,都會把這筆開標的可觀款項,拿來充為慈善基金,或會員的福利基金,同時,也可為下一年的中元會活動,做好准備金,如請歌台或地方戲曲助興。
中 元 節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盡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 元 節
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為圖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別是晉北人民又把它改稱為麵塑節。文化內涵,非常豐富。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我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與道教相抗衡,佛教確定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佛教提倡慈悲為善。古印度雨季的三個月里,佛教儀規禁止僧尼外出,說是外出容易傷害草木蟲蟻,要求僧尼在寺內坐禪修學,接受供養。這段時期稱為安居期。佛教傳到我國以後,根據我國的季節變化,規定安居期為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後來又依據經書產生了「目犍連救母」的佛教傳說故事。大意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目犍連,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里受苦受罪,慘不忍睹。使盡一切辦法相救,均告失敗,只好求助於佛祖。釋迦牟尼解釋說,其母生前罪業頗大,非一人之力可救,告訴目犍連要在七月十五日,僧眾安居終了之日,備好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藉助眾僧之力,才可使其母親解脫苦難。目犍連遵囑照辦,果然湊效。這種佛教活動,被稱為盂蘭盆會。盂蘭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意為倒懸,形容亡人之苦。盆是漢語,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蘭盆即指這樣的佛教活動,可以解脫先亡人的倒懸之苦。
我國佛教藉助儒家傳統的「孝親」禮俗,將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揚佛法的「孝親節」。不僅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可,也受到了官方民間的普遍歡迎,因而對七月十五日的民俗活動影響也最大。
五台山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要照例舉辦盂蘭盆會,念經超度亡靈。周圍一些信教群眾要到寺廟擺供、響炮、祈禱,為祖宗贖罪,祝亡人解脫。
在民間,家家要上墳祭奠祖宗。
晉南地區習慣用紙做燈,焚燒於墳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滿三年者,兒女們要在這一天脫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稱換孝。
晉北地區上墳祭奠祖宗,喜用饃饃,麵粉製作,圓形,中間點一個紅點。擺完供,燒完紙,回家時要從地里挽幾棵穀子和麻,用綠色紙條纏繞,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節後移置房頂,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稱為揀麻谷。民間流行的說法是保佑五穀豐登。然而供奉面人的儀規,分析起來,似乎是早期人殉習俗的遺跡。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數放河燈了。民家習慣用木板加五色紙,做成各色彩燈,中點蠟燭。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商行等單位,則習慣做一隻五彩水底紙船,稱為大法船。傳說可將一切亡靈,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禪杖,象徵目犍連。也有的做成觀世音菩薩。入夜,將紙船與紙燈置放河中,讓其順水漂流。人們依據燈的漂浮狀況,來判斷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燈在水中打旋,被認為讓鬼魂拖住了。如果燈在水中沉沒,被認為亡魂得到拯救,已經轉生投胎了。如果燈漂得很遠或靠岸,被認為亡魂已經到達彼岸世界,位列天國仙班了。總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願。
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台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著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裡念念叨叨,不斷祈禱。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
七月十五日,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七月十五日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現在已經不那麼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麵塑蒸熟以後,再經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麵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
中元節與酒
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我國古代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道教出現以後,所祀奉之神有天官、地官、水官、並將「三元」與「三官」相配,說上元天官生日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為十月十五日。所以道都七月十五日要設壇醮祭。道教和佛教,在這天的活動,都是具體的規定和做法。民間的祭奠,則相對較自由,供品唯恐不夠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間的節日。北齊的時《顏氏家訓》,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宋時的《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清時的《帝京歲時紀勝》等等書籍中都提到了中元節、盂蘭盆節。有的書中說,中元節前幾天,市面上就有賣冥器的,賣時鮮瓜果的,賣油餅餡餅乳餅豐糕的,色彩斑斕,叫賣聲不絕於耳。還有在水面上放燈的習俗,意為招水中孤鬼來享祭。兒童們玩著紙扎的荷花燈,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絡繹不絕,較之清明節尤勝。
中元節
我是知道有中元節的,在文學作品中看過,以為那是流行於黃河流域的民俗,別的地方或許也有這種習俗,但想來總不如黃河流經的地方來得地道。在我的感覺中那天的夜晚總應是霧蒙蒙的,在朦朧中各家的祭祖飯在燭光和香火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誘人,在迷霧中孩子們的河燈在沉沒之前也消失了,駛向天國。成人們在干什麽作品中多沒有提,我想他們多半是在為祖先和孩子們扎河燈然後為他們做飯,這是一種圓融的場面,鬼節應該是個快樂的節日。
真正了解到中元節習俗是到新加坡以後的事,當然我所了解的不過是新加坡的中元節,一個與河燈毫無關系的中元節。
元節在新加坡的俗稱叫鬼節,規范來說中元節應該是陰歷的七月十五,因為陰歷七月十五是歲時節令的中元,所以這一天的節日叫中元節。因佛教的盂蘭盆會也是在陰歷七月十五舉行,一些地方又把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佛家對七月十五非常重視,在那一天要舉行很多活動,"放燈照冥」就是起中的一個小儀式,這一儀式傳到民間變成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燈。放河燈的目的盡管眾說紛紜,但總是與鬼魂有些聯系,如肖紅在「乎蘭河傳」一文里提到的』七月十五是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脫著一盞河燈,就得脫生』
同佛家的』放燈照冥『被百姓根據自己純朴的願望吸收改良為民間的放河燈一樣,中元節跨越了冥界與國界,來到新加坡,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加坡的中元節你找不到河燈的影子,慶贊中元的時間也從陰歷七月十五一天擴大為陰歷七月的一整月。這一個月人們盡量不動土,不置業,也盡量不出遊,這一個月的飛機票也是全年低的,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這個機會出國遊玩。當然信邪的人還是佔大多數,新加坡的陰歷七月正是酷暑季節,但不管天氣多熱,泳池裡的人總是稀稀落落的,人們在這一個月里會加多一兩件金飾來避邪,他們也會注意說話,盡量避免說出不吉利的字眼來。小孩子尤其慘,據說小孩子的眼睛特別靈,可以看到些不該看到的東西,為了不讓小孩受到驚嚇,很多父母在七點一過就把小孩關在家裡。
新加坡人相信陰歷七月一日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在以後的一個月里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陰陽兩界,在這一天後半晌兒的時候,信的人家會在自家門前的草地上插兩根蠟燭,在蠟燭的旁邊再插上三七二十一根香,把事先准備好的陰幣,佛咒、糖茶之類的供化放在蠟燭的前面,然後點燭焚香拜三拜,祭拜完畢就拿了陰幣,佛咒到焚燒桶去燒。這焚燒桶就是汽油桶把頂蓋去掉,再在側面打幾個洞做成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鮮玩藝兒。焚燒桶的出現是因為政府認為向以前那樣在自家插的蠟燭前直接燒紙太影響衛生又很難清理,於是每年一到七月政府就會在組屋前擺放些焚燒桶供人們燒紙用。一些人不能認同自家燒的紙同別人家的混在一塊兒的觀念,他們只好到雜貨店買專為自家用的小化紙桶。更多的人好象突然間受不了燒紙的煙熏火燎,特別是初一,十五,二十九這三天,空氣中彌漫的是燒紙的味道,天空中飄揚著的是燒紙的灰燼。很多人為此向政府投訴,政府只好勸請大家少燒點,說是叫禮輕情意重。有一家公司抓住這個商機,研究出新型焚燒桶讓大家試用,據說反應良好,或許明年我們就會用上價值一千五百新幣的新型焚燒桶了,聽說新產品是箱形,所以應該叫焚燒箱才對。
各家各戶慶中元的時候,一些華人公司也會集體慶贊中元。公司慶中元的排場要比小家小戶來得大,貢品很多,有整袋整袋的大米,各式各樣的罐頭,餅乾和水果,講究點的還要畫龍點睛地來只金豬。這些貢品都擺在一個木製的檯子上,檯子前立著幾根碗口粗細與人齊高的蠟燭與香。讓員工們感到興奮的是,老闆點燭焚香除了要鬼兄弟們保佑生意興隆外還要向他們求四個吉數來買彩票。這四個數是全公司共享的,買的時候也有學問,最常見的是順買,到買和通吃,據說中的機會很大,或許鬼兄弟真的有些靈通吧。

熱點內容
失戀33天白百合追車 發布:2025-09-14 12:32:43 瀏覽:879
巨紫荊盆景 發布:2025-09-14 12:32:24 瀏覽:602
武漢的荷花燈 發布:2025-09-14 12:22:52 瀏覽:631
永嘉縣蘭花 發布:2025-09-14 12:21:21 瀏覽:10
中葯山櫻花 發布:2025-09-14 12:13:15 瀏覽:157
蘭花德國 發布:2025-09-14 12:05:47 瀏覽:564
情人節情侶姿勢 發布:2025-09-14 11:49:31 瀏覽:234
櫻花校園醫 發布:2025-09-14 11:14:30 瀏覽:511
荷花籽煮粥 發布:2025-09-14 11:04:16 瀏覽:851
艾葉苗盆栽 發布:2025-09-14 10:58:30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