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樁海棠
Ⅰ 中國現存 拳法流派 有哪些
白鶴拳
鶴拳
飛鶴拳
食鶴拳
宿鶴拳
鳴鶴拳
縱鶴拳
鶴拳道
梅花樁
少林派
武當派
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上海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形意拳
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
車氏形意拳
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和氏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
忽雷太極拳
八卦掌
程氏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
詠春拳
洪門拳
意拳
劈掛拳
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
八極拳
燕青拳(迷蹤拳)
螳螂拳
盧氏結構
轉氣心法
李賢康武術學
軌跡拳學
現代武學
截拳道
譚腿
散手(散打)
還有主要流派:中華武術五大流派:崆峒、少林、武當、峨眉、昆侖。
梅花樁
盧氏結構
摶氣心法
太極導引
外功
鐵沙掌
鐵布杉
[編輯本段]少林派
---------------------------------------------------------------------------------------------------------------------------------------------------------
發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術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少林拳的精華被稱為「少林五拳」,系指龍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鶴拳,分為小洪拳、大洪拳、羅漢拳、梅花樁炮捶等幾十種少林拳法,還有刀、槍、劍、鏟、棒等器械的技擊法,並創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陰陽功、混元一氣功等氣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逐漸分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
少林支派眾多,有「三大家」、「四大門」之說。
三大家:
紅家少林
孔家少林
俞家少林
四大門:
大聖門
羅漢門
二郎門
韋馱門。
北少林
潭腿
劈掛拳
通背拳
孫臏拳
查拳
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
秘門螳螂拳
八步螳螂拳
南少林
南拳五大家
洪家拳
劉家拳
蔡家拳
李家拳
莫家拳
周家拳(出自洪家及蔡家)
蔡李佛拳(發展自蔡家、李家、及佛門內外拳法)
雄勝蔡李佛
鴻勝蔡李佛
北勝蔡李佛
白眉拳
白鶴拳
飛鶴拳
鳴鶴拳
宿鶴拳
食鶴拳
龍形拳
[編輯本段]西藏功夫
--------------------------------------------------------------------------------------------------------------------------------------------------------
喇嘛派
白鶴派
[編輯本段]武當派
---------------------------------------------------------------------------------------------------------------------------------------------------------
因發源於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而得名。武當武術起源於元末明初,盛行於明末清初。武當拳的風格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見長,以慢擊快,以意運空,以氣運身。武當派拳術有無極拳、鷂子長拳、猿猴伏地拳、六歲散手和五當太乙五行拳等。武當兵器有武當劍、白虹劍、六合槍、六合刀、松溪棍等。太極拳屬武當著名拳種,影響極大。太極拳在長期流傳中,演變出許多支派,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太極拳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和孫式太極拳。後經提煉整理,又出現簡化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八十八式太極拳等套路。
松溪派
淮河派
神劍派
軼松派
龍門派
功家南派
玄武派
北派太極門
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上海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形意拳
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
車氏形意拳
河北形意拳
意拳
八卦掌
程序八卦掌
程序高派八卦掌
尹式八卦掌
傅式八卦掌
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傅氏太極拳
和氏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
忽雷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
鄭子太極拳
[編輯本段]峨眉派
--------------------------------------------------------------------------------------------------------------------------------------------------------
發祥於四川峨眉山,形成於明代。峨眉拳集眾家之長,形成了獨特的技法與風格。它的主要技擊特點是動作小,變化大,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靜制動和以動制靜並用,攻防時多順勢前鑽,借力反擊,以快取勝。峨眉拳術有僧門、岳門、杜門、趙門四大家和洪門、化門、字門、慧門四小家.
一、僧門,據說傳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稱「申門」。特點是巧、快、靈、動,如猢猻狀,別名「猻門」
二、岳門、據說由岳飛所傳,特點是矮樁,手法不劃圓不成拳。
三、趙門,據說為趙匡胤所傳,借鑒少林派太詛長拳(據說也是趙匡胤所傳)等拳法,特點是高樁。又因習練紅拳,稱為「紅門」。
四、杜門,以傳說中諸葛亮八陣圖之「杜門」而得名,一說拳法傳於自然門杜觀印。特點是封鎖嚴密,善於防守。
五、洪門,相傳以明太詛洪武年號而得名,習練大、小洪拳,特點是剛勁。
六、化門,又稱「蠶閉門」、「纏閉門」,三十六閉手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緊封敵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門,又稱「智門」,因收勢擺成字形而得名,特點是高樁長手,起伏大。
八、會門,又稱」慧門」,以神拳為代表,,講究觀師默像,念咒語,頗為神秘。
一 黃林派:據說從陝西流入
二 點易派:以川東涪陵點易洞而得名
三 青城派:以川東道家勝地青城山得名
四 鐵佛派:又稱雲頂派
五 青牛派:以川東豐都青牛山而得名
[編輯本段]南拳
---------------------------------------------------------------------------------------------------------------------------------------------------------
少林橋手
五祖拳
鶴拳
羅漢拳
廣西:
周家拳
屠龍拳
小策打
浙江:
洪家拳
黑虎拳
金剛拳
湖北:
洪門拳
魚門拳
孔門拳
湖南:
洪家拳
薛家拳
葉問宗師詠春拳
廣東南拳:
一、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傳為洪熙官所創,洪熙官本為福建漳州茶商,創拳後傳給南少林的洪門五祖,洪拳後來傳入廣東,包括五行拳(金拳、夾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歷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陸亞彩、覺固禪師。鐵橋三、林福成、黃泰、黃飛鴻、林世榮廣東十虎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二、劉拳。據說為劉三眼所創,也有說是下四府劉生或劉青山所創的,流傳於雷州半島。
三、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達、蔡九儀所創,後來流傳於廣東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柳碎梅、兩儀四象拳等。
四、李拳。相傳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開所創,又由廣東新會人李友山傳授。一說由廣東惠州李應輝所創,李拳流行於廣東中山、河源、高州、龍川、廣州等地。
五、莫拳。相傳為福建南少林至善禪師所創;一說由莫達士所創,後傳至莫清驕(一說莫清嬌)。流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
廣東南拳還有
蔡李佛拳(由新會人陳享創立,他師從陳遠護、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綜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華,故名蔡李佛拳)
虎鶴雙形拳(南海人林世榮綜合洪拳、佛拳所創,又稱「洪頭佛尾」)
詠春拳(福建嚴詠春嚴三娘所創、一說至善禪師傳入廣州光孝寺)
俠拳(大俠李鬍子從四川峨眉山傳入廣州)
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傳入廣州)
佛家拳(從佛門傳入)
練步拳、練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侖拳、南枝拳、儒拳等。
宏極拳
岑能詠春拳
阮奇山詠春拳
古勞偏身詠春拳
紅船詠春拳
刨花蓮詠春拳
彭南詠春拳
八極拳
[編輯本段]鷹爪功
[編輯本段]禪宗自然門
[編輯本段]截拳道
截拳道禪宗
由李小龍所創立和發展的武術體系,完整的說,應稱做"振藩截拳道".這是因為,李小龍創立,發展並傳授的武術體系和技擊藝術,實際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1959-1967年的"振藩功夫"階段和1967以後至今的"截拳道"階段. 並非像港台出版的一些"截拳道書籍"所說的那樣,從1959年李小龍來到西雅圖准備讀大學並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時起,"便將自己所學所傳的武術命名為截拳道",事實上,直至1966年移居洛杉磯,在好萊塢出演電視片集《青蜂俠》,李小龍一直把自己不斷發展提高的武術體系稱做"振藩功夫";而"截拳道"則創立於1964年,創立的契機是由於李小龍與三藩市功夫教頭黃澤文的一場實戰比武引發的."截拳道"創立後,李小龍並沒有馬上把這個名稱公開,而是依然作為延伸與發展了的"振藩功夫"傳授給眾弟子.直至1967年,李小龍認為"截拳道"作為一種獨立的武術體系,其技術結構與哲學內涵均已趨於成熟,才正式將"截拳道"這一名稱這一名稱向自己的門徒及外界公開.?由於李小龍的成名,"截拳道"作為李用畢技術在內的中、早期"振藩功夫";在南加州"伊魯山度武功學院"李小龍的第三位助教兼截拳道大弟子丹.伊魯山度大師,也正一如既往,兢兢業業地傳授著中後期延伸與發展了的"振藩功夫"和聲名卓著的"截拳道". 1996年元月,為全面推廣和弘揚李小龍的武道藝術,李小龍夫人琳達、「龍女」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伊魯山度、黃錦銘、李愷、艾倫.喬、理查德.巴斯蒂羅等13位最傑出的李小龍原始嫡傳門徒在西雅圖聚會,成立了傳播與管理李小龍武道藝術的權威組織"振藩截拳道核心".會上,經李小龍愛女李香凝提議,將真正的李小龍武道藝術命名為"振藩截拳道",以示對創立者李振藩的尊重,並有別於目前世界各地許多自封的"截拳道武館"所傳授的所謂"截拳道".綜上所述,相信讀者已經悟出本文標題寫作"振藩截拳道闡宗"而非"截拳道闡宗"的涵義所在了.
Ⅱ 各種蔬菜的產地
1.哈密瓜
NY 5181-2002 無公害食品 哈密瓜產地環境條件
一、哈密瓜是哈密歷史上的名優特產
說哈密瓜是哈密歷史上的名優特產,史據是十分豐富的,現在我們僅從這些豐富的史據中擷取以下數例:
(一)、清康熙年間,策妄阿拉布坦侵犯新疆,清軍征剿,濱州張寅隨軍進疆,後著《西征紀略》,他在第七頁寫道:「十六日謁國王(哈密回王)……遂獻乳茶,茶罷,面前各設鍛褥一(餐布),上設葡萄、哈密瓜各一盤……」。
(二)、清乾隆年間,兵部主事常均充軍機章京,從征准噶爾,著《敦煌隨筆》,他在「瓜州」目內寫道:「漢書地理志注雲:敦煌,古瓜州;地生美瓜,故名。……地有間隙,居民亦種哈密瓜……其瓤青、黃、白三色,俱鮮美。然安沙諸處以及肅州金塔寺亦有之,終不及哈密之尤良」。
(三)、清嘉慶年間,任職國史館的祁韻士(字鶴皋 ,山西壽陽人),曾游歷新疆18年,著《西陲竹枝詞》,其中題為「哈密」的七言詩內容為:「玉門磧遠度伊州(唐伊州地),無數瓜疇望里收。天作雪山隔南北(天山俗稱雪山,新疆南北兩路,以此山分界),西陲鎖鑰鎮咽喉。」
(四)、民國年間學者劉文海,在其著作《西行見聞錄》中寫道:「……哈密瓜甲天下;……余曾環游世界兩次,又是足跡幾遍全中國,所嘗之瓜未有美於此者。」
(五)、《新疆小正》中寫道:「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來也 2柑橘
柑橘屬芸香科柑橘亞科是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除枳以外),用作經濟栽培的有3個屬:枳屬、柑橘屬和金柑屬。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屬。 一、分布區域 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我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後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我國柑橘分布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台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我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
柑橘果樹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與溫度、日照、水分(濕度)、土壤以及風、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環境條件緊密相關,這些條件影響最大的數溫度。即使差異0.5℃的氣溫有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柑橘生長發育要求12.5~37℃的溫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晝夜溫度分別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長的土溫與地上部大致相同。過低的溫度會使柑橘受凍,甜橙-4℃,溫州蜜柑-5℃時會使枝葉受凍,甜橙-5℃以下,溫州蜜柑-6℃以下會凍傷大枝和枝幹,甜橙-6.5℃以下,溫州蜜柑-9℃以下會使植株凍死。 高溫也不利於柑橘的生長發育,氣溫、土溫高於37℃時,果實和根系停止生長。溫度對果實的品質影響也明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通常隨溫度增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酸含量下降,品質變好。柑橘是耐陰性較強的樹種,但要優質豐產仍需好的日照。一般年日照時數1200~2200小時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如日照好、熱量豐富的華南與日照少的重慶柑橘產區相比:果實糖含量高、酸含量低,糖酸比高。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熱帶、亞熱帶區域都適宜柑橘種植,但由於年雨量分布不均而常常需要灌溉。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低於60%則需灌水,雨水過多,造成土壤積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柑橘果園,會使根系死亡。柑橘果樹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以75%左右為宜。 柑橘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紫色土、紅黃壤、沙灘和海塗,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適宜。 繁殖柑橘苗木的方法有實生、壓條、扦插和嫁接等多種,目前,仍以嫁接法最優、普遍,柑橘的嫁接苗由接穗和砧木組合而成,常用的砧木有枳、酸桔、紅桔、枸頭橙、朱欒、香橙、本地早和酸柚等。①枳,用作甜橙和溫州蜜柑的主要砧木。抗寒、抗旱、抗瘠、抗腳腐病、] 繁殖栽培:用播種和嫁接法繁殖。
資源分布:原產中國,廣布於長江以南各省。
園林用途:柑橘四季常青,枝葉茂密,樹姿整齊,春季滿樹盛開香花,秋冬黃果累累,既有觀賞效果又獲經濟收益。 3蘋果:
資源分布:原產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及南高加索一帶。1870年前後始傳入我國煙台,近年在東北南部及華北、西北各省廣泛栽培。
我國的主要產地山東、陝西。
形態習性: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米,栽培條件下一般高3~5米。樹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規則的縱裂或片狀剝落,小枝光滑。單葉互生,橢圓至卵圓形,葉緣有鋸齒。傘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時帶粉紅色,雄蕊20,花柱5。果實為仁果,顏色及大小因品種而異。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心土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繁殖栽培用嫁接繁殖。砧木有喬化砧和矮化砧。常用喬化砧有:楸子、西府海棠、山荊子,矮化砧主要引進英國品種。採用寬行密植,行向南北。偏南部地區秋冬土壤封凍前栽植,偏北部地區春季解凍時栽植。蘋果自花結實力差,栽植時必須配置授粉樹。 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蘋果是喜冷涼乾燥的溫帶果樹,要求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年較差小,日較差大。適宜的溫度范圍是年平均氣溫9—14℃,冬季極端最底溫不低於-12℃,夏季最高月均溫不高於20℃,≥10℃年積溫5000℃左右,生長季節(4—10月)平均氣溫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溫1200—1500小時,才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低溫時間不足,發葉、開花推遲而不整齊,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動,到了5月鱗片松開脫落,成為枯樁,嚴重降低產量;絕對低溫低於-30—-32℃,又發生凍害。據調查,蘋果在雲南不同海拔和溫度地區的表現如下表。 表1蘋果在雲南不同海拔和溫度地帶的表現
海拔高度(米)年平均氣溫()豐產性果實品質病蟲害生長規律適宜性
1800以下15以上`差差重不正常不適宜
1800—200014—15中中較重較正常次適宜
2000—220013—14豐上輕正常適宜
2400—250012—12.5
2200—240012—13高優極輕正常最適宜 在2200—2400米、平均溫12—13℃地帶,蘋果表現好的原因,主要是夏秋晝夜溫差,積溫足,紫外光線強,蘋果表現豐產穩產,果色鮮艷,果形高裝,五棱分明,糖和維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膠粘性大,風味好,耐貯性和耐寒性強。冬季低溫足,果樹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花芽質量好,次春按時萌動,發芽、開花整齊,坐果率高,病蟲害少而輕,所以是蘋果的最適宜地區。海拔2000—2200米、年均溫13—14℃和海拔2400—2500米、年均溫12—12.5℃地區,緊接最適宜區的下帶和上帶,是蘋果的適宜區。海拔1800—2000米、年均溫14—15℃地區,冬溫偏高,在「冷冬」年份基本能順利通過休眠,次年表現較正常;在「暖冬」年份,不能順利打破休眠,就會出現發芽推遲、開花不整齊、產量降低,所以是蘋果的次適宜地區。海拔1800米以下、年均溫15℃以上地區,夏秋溫度過高,降溫晚,不僅果實著色差,糖低酸高,而且枝葉猛長,營養生長期長,遲遲水落葉,花芽分化不良;冬溫過高,休眠期低溫時數不足,花芽不能順過休眠,擾亂了正常生活規律而導致生理紊亂,次春發芽、開花不整齊,坐果率低,病蟲害多而嚴重;在海拔2600米以上、年均溫9℃以下地帶,又年積溫和生長期溫度不足,樹變矮小,節間變短,果實細胞分裂數目少和膨大系數小,導致果小、皮厚、肉硬、糖低,均是蘋果的不適宜地區。因此,發展蘋果應選最適宜和適宜地區建園,才能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優勢和品種的優良性狀,獲得高產優質的果品,收到最佳經濟效益。 二、雨量:蘋果雖原產在夏天乾燥的內陸氣候地區,喜較乾燥環境,但生長期仍需充足水和適宜的空氣的濕度,才能正常生長發育;但雨量過多,濕度過大,又會導致枝葉茂密,病蟲嚴重,果實色差,糖低酸濃。一般以年雨量500—1000毫米、空氣濕度60%—70%為宜。由於雲南雨水的時空分布不勻,旱雨季分明,所以2—5月旱季,應結合追肥每月灌透水一次,以滿足發葉抽梢和開花結果所需的水分;雨季又要做好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空氣濕度,以減輕病蟲發生和提高果實品質。 三、光照:蘋果是喜光性果樹。據測定,多數品種的光補償點為600—940勒克斯,飽和點為24000—75000勒克斯。光照不足,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和樹體營養水平,並影響果實著色和糖分轉化;強烈的直射光過多和照射的時間過長,又易引起枝乾和果實灼傷。所以一定要選好園地和做好整形修剪,改善通風透光和葉幕層合理,才能避免前述弊端。 四、地勢:平地、山地、海灘、河塗都可種植,但以向陽、開闊、背風、四周植被較好的緩斜地,光照好,灌排方便,種植最好;窪地、箐溝,雖土層深厚,但光照差,雨季易積水,空氣濕度過大;陡坡地,土層淺薄,土壤瘦,水土流失重,均不利於果樹生長。 五、土壤:蘋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粘土、砂土、壤土均可,但以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好。土層淺薄、石礫過多的粘重土壤,須改良後方可種植。適應酸鹼度的范圍為PH值5.3—8.2,最適為5.4—6.8。低於5.4,過酸,易出現缺硼、缺鈣引發的縮果病和苦痘病;高於7.8,偏鹼,易出現缺鐵,引起葉片失綠。 4花生
花生原產地是在3500年前的巴西或者秘魯的位置。據說,花生最早的用途是豬飼料。最早作為人類食用是美國內戰時,為南北方的士兵提供食物。喬治.華盛頓.卡爾文博士被許多人尊稱為花生之父。花生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從最南邊的海南島一直到最北邊的黑龍江,只要不是鹽鹼地。都可以種植花生,而且花生的瘤根還有固定土壤中氮元素的作用。
5葡萄
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古名蒲桃、蒲陶,屬葡萄科,落葉木質藤本,果實可吃,也可用為釀酒制乾果的原料。原產地中海沿岸地區,據說是西漢(前206年-公元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由中亞經絲綢之路帶入中國的,所以中國葡萄的栽種歷史已有兩千年之久。
6黃瓜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於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現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
7白菜
大白菜
大白菜個體壯實,葉片白嫩如玉脂,滋味甜美香脆,與竹筍、榨菜和大豆被推頌為中國四種世界第一的蔬菜。它是我國北方最普通、最肥美的重要冬季蔬菜。 大白菜俗稱黃芽菜,屬十字花科芸苔屬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系發達,長成肥大的肉質直根。葉可分外葉和球葉。外葉綠色,展伏地面;內部的球葉乳黃或白色,是貯藏養料的倉庫。大白菜結球是對外界嚴寒環境的一種適應現象。從中心葉子卷心開始,葉片合抱成球,把芽包藏在中間,以保護它安全休眠越冬。 大白菜品種繁多,有結球、半結球、花心和散葉四種。結球又分直筒、高樁、矮樁三種。著名的品種有直筒長圓形的天津青麻葉;高樁長圓筒形的北京包頭青;矮樁短圓筒形的山東膠菜、河北石特一號等。良種大白菜能長到10千克以上。 白菜原產於我國北方,引種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綠、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南方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種的,其品種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冠白、雪裡青等,都是優良品種。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用於燉、炒、熘、拌以及做餡、配菜都可以 大白菜亞種可以分為"散葉"、"半結球"、"花心"和"結球"四個變種。這些變種的進化過程,由頂芽不發達的低級類型進化到頂芽發達的高級類型而形成所謂的"園藝變種"。中國大白菜的栽培品種很多,這里只簡介一些有代表性的優良品種。 1.散葉變種
主要在春季或夏季作為綠葉蔬菜栽培,代表品種有北京仙鶴白、濟南小白菜等。目前基本不再栽培,曾作為綠葉菜栽培的品種有北京仙鶴白和濟南小白菜,生長期30~60天。單株重0.6kg。 2.半結球變種
耐寒性較強,生長期60~80天。現在多分布於東北、河北省和山西省北部及西北等高寒地區。代表性品種有山西大毛邊、興城大矬菜等。目前局限在原產地少量栽培,有遼寧的大矬菜和山西的大毛邊等品種。生長期80~85天。單株重6.55kg。耐熱性中等,耐寒性強,抗病毒病中等。抗霜霉病及軟腐病性強。豐產,耐貯藏,品質粗糙。 3.花心變種
一般都具早熟性,生長期60~80天,為溫暖氣候型,較耐熱。多用於秋季早熟栽培和春季栽培。代表性品種有北京翻心白、翻心黃、濟南小白心等。花心變種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北京的翻心白、翻心黃和濟南小白心等。生長期65天。單株重1.5kg。抗熱性強,耐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宜夏秋栽培,早熟,不耐貯藏。 4.結球變種
栽培最普遍。這個變種因其起源地及栽培中心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而產生三個基本生態型: (1)卵圓型 (2)平頭型 (3)直筒
以上的四個變種及結球變種的三個生態型屬於基本類型。此外,它們互相雜交而產生了下列次級類型: (1)平頭直筒型:生長期70~90天。適應性強,尤適於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分布於北京各地。代表性品種有北京大青口、小青口、抱頭青、擰心青等。 (2)平頭卵圓型:生長期100~110天。適於溫和海洋性氣候,適應性強。主要產於山東半島與內地毗鄰地區。近年各地也有引種。代表性品種有山東即墨縣的城陽青等。 (3)圓筒型:生長期100~l10天。適於溫和海洋性氣候。適應性弱,產於山東半島北部及其它地區。代表性品種有黃縣包頭、棲霞包頭、萊蕪包頭等。 (4)花心直筒型:生長期約90天。適宜大陸性氣候而適應性強,產於山東沿津浦線各地。代表性品種有德州香把子、泰安青芽和黃芽等。 (5)花心卵圓型:生長期100~l10天。適於大陸性氣候。產於山東沿津浦線南段各地。代表性品種有肥城花心、滕縣獅子頭等。 以上變種、生態型和次級類型構成了中國大白菜的品種系統。
大白菜還可按栽培季節分為:春型、夏秋型、秋冬型。
大白菜按葉球的結構分葉數型、葉重型、中間型。
大白菜按葉色分為青幫型、白幫型和青白幫型。 ◆主要栽培品種簡介 中國大白菜的栽培品種很多,這里只簡介一些有代表性的優良品種。
1.散葉變種 目前基本不再栽培,曾作為綠葉菜栽培的品種有北京仙鶴白和濟南小白菜,生長期30~60天。單株重0.6kg。 2.半結球變種 目前局限在原產地少量栽培,有遼寧的大矬菜和山西的大毛邊等品種。生長期80~85天。單株重6.55kg。耐熱性中等,耐寒性強,抗病毒病中等。抗霜霉病及軟腐病性強。豐產,耐貯藏,品質粗糙。 3.花心變種 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北京的翻心白、翻心黃和濟南小白心等。生長期65天。單株重1.5kg。抗熱性強,耐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宜夏秋栽培,早熟,不耐貯藏。 4.結球變種 共八個類型。 卵圓型以山東的福山包頭和膠縣二葉為代表品種。生長期100~110天。單株重約6.3kg。耐熱及耐寒性,抗病性、耐貯藏性均較強。目前栽培的品種主要有福東l號、福山核桃紋、膠縣二葉、試旅大小根等。 平頭型主要栽培品種有洛陽包頭、太原包頭,山東的冠縣包頭、菏澤包頭等。生長期110~l15天。球重4.8kg。抗旱、抗熱、抗病性較弱,但耐貯藏,產量較高,抗病力較弱。 直筒型代表品種有天津青麻葉和河北的玉田包尖等。生長期60~95天,依品種而異。本類型對氣候適應性極強,抗病毒病性中等,抗霜霉病及軟腐病性強。極耐貯藏。由於適應性強而容易結球和貯藏,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栽培品種有天津的大、中、小核桃紋,玉田包尖等。 平頭直筒型主要栽培品種有北京的抱頭青、擰心青、大青口、小青口等。生長期90天,球重3.5kg。抗病及耐寒性強。需肥量大,耐貯藏。 平頭卵圓型代表品種為,青島的城陽青等。生長期100天,球重3.6kg。本品種適應性、抗病性、貯藏性均強。 圓筒型代表品種為山東的萊蕪包頭。生長期100~l10天。球重4.2kg。適應性、抗病性、貯藏性中等,貯至春節後味淡。 花心直筒型代表品種為山東省德州香把子、泰安的黃芽、青芽等。生長期90~95天。適應性強,抗病性中等,耐貯藏。 花心卵圓型代表品種為山東滕縣獅子頭。生長期100天。球重3.2kg。本品種適應性很強,抗病性中等,耐貯藏。
須指出的是,上述常規品種的栽培多集中在原產地。現大面積栽培的品種是各地育成的雜種一代(F1),已早、中、晚配套,生產上可根據不同需要進行選擇。
Ⅲ 家裡屋頂上種花
你是要直接栽植在屋頂上,應先做好排水防滲層,然後再做一層排水層,最好才可以鋪專放營養土。
在房頂屬綠化,應選擇根系不是特別發達的植物,而且耐寒性較好的植物為宜。
如:
(木本類)石榴、松柏類的矮樁盆景樣式。
(多年生草本類)麥冬、馬藺、金雞菊、商陸、石刁柏、白車軸草、紫葉酢漿草、等。
(一、二年生草本類)彩葉草、大花馬齒莧、百日草、羽衣甘藍、地膚、草茉莉、矮牽牛、二月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