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蘭花
Ⅰ 北京愛情故事對林夏的看法
性格大大咧咧
Ⅱ "自為紅綃帳里,公子情深;始信黃土壟中,女兒命薄」的題目是什麼
自為紅綃帳里,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
是《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中主人公賈寶玉祭奠心愛的丫鬟晴雯時創作的一篇祭文《芙蓉女兒誄》中的句子。 其實作者在藝術構思上,是想借晴雯的悲慘遭遇來襯托黛玉的不幸結局。脂評說,誄文「明是為與阿顰作讖」(庚辰本第七十九回),「知雖誄晴雯,實乃誄黛玉也。試觀《證前緣》回、黛玉逝後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
Ⅲ 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急著用!
1、 他半張著嘴,微微探著身子,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手中的馬靴。
2、他彷彿真的被嚇住了,嘴巴張得好大,眉頭也皺起來,並且還不住地咂嘴,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
3、可我那幾乎凍僵的腦袋卻只能以脖子為主軸,生硬地扭動幾下,彷彿是波浪鼓的鼓頭兒。
4、她很激動,嘴唇有點顫抖,想說什麼,可又咽了下去。
5、只見他半閉著眼睛,乾枯的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面,跟著,搖晃的頭就慢慢地向後拗過去……
6、我睜大著雙眼,腦袋瓜像個撥浪鼓,來回地轉,真恨不得把這一切都印在腦子里,刻在心上。
7、媽媽咬緊牙關,一言不發,默默地看著我。
8、我不能說什麼了,只能低著頭,沉默地跟著人群向荒野走去。
9、我倆依依不捨地目光相遇在一起,不知有多少話要說,但終於誰也沒有開口。
10、我低著頭,咬著唇,委屈的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
11、他微微顫了幾下,慢慢地睜開了兩只渾濁的眼睛,長長地打了個哈欠。
12、他唰的一下漲紅了臉,啞口無言地低下頭。
13、她微笑著,嗓音清脆聲音很甜很美,比黃鶯的歌聲還動聽。
14、媽媽來到我的房間,我勉強抬起頭,但一看見她那異常嚴峻的目光,又趕緊低下了頭。
15、小剛看著爸爸倒剪著雙臂,在室內來回走著,那焦慮的神情分明在思考著一個重大問題。
16、他正在掩卷沉思,彷彿遇到了什麼難題在思考,就連我的喊聲都沒聽見。
17、呀,小紅遇到了難題。她一手托著下巴,一手搔著頭發,緊皺眉頭,兩頰漲得通紅。
18、兩人「咯咯」的笑聲在屋檐下迴旋著,引得大家都轉頭向她倆行「注目禮」。
19、望著那佔了講台一半的拖把,喬老師一直板著的面孔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低頭「噗』她笑出了聲。
20、奶奶的牙不好,吃東西時,她那片干癟嘴兒老是一癟一癟地動著。
21、姥爺喘著氣,圓圓的臉漲得更紅了,晶瑩的汗珠掛在兩頰,掛在鼻尖,慢慢地往下流。
22、可小孩還是大哭不止,他的臉憋得通紅,眼睛閉得緊緊的,淚珠大顆大顆地落下來,嘴咧得像個小瓢兒,「哇哇」地大哭著。
23、匡爺爺認真地聽著,還不時地點點頭,似乎在稱贊我們這樣做得對!
24、「奶奶喜歡吃魚頭。」說著眯縫著眼,用筷子夾起魚頭,用沒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著,不時吐出一塊塊骨頭。
25、只見他大口大口地吮著,嚼著,不斷發出「吱吱」的聲音,兩腮鼓得像含著兩個乒乓球。
26、當曾祖父出院後聽說「小淘氣」飛走時,先像遭雷擊似的呆住了,然後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他說什麼也不相信:「小淘氣」能掙斷鎖鏈。
27、一看爸爸,他氣得眼睛鼓得大大的,好像一團怒火就要噴發出來似的。
28、她的眼睛濕漉漉的,猛的一下,她轉過身去捂著臉,將頭靠在牆上,抽動著肩膀嗚咽地哭起來。
29、爺爺更逗,仰著頭,把瓜舉得老高,像吹口琴似的拚命吸著,生怕掉了一滴瓜湯。
30、我張開嘴,大口大口地吸著,只覺那香氣直透心底,呀,好清新……
31、我低下頭,咬著嘴唇,難過地掉下了眼淚。她本來就不多說話,現在變得更沉默寡言了,有時會望著牆壁獃獃地出神半天。
32、她平時膽子最小,這會兒她皺著眉毛,咧著嘴巴,一臉要哭的樣子,右手緊緊地扣著左臂,還沒等醫生走過來,就嚇得連連往後退。
33、琳琳從桌子底下伸出半個腦袋,捧著杯子,望著姑媽調皮地一笑。
34、她這才「啊」地驚了一下,站了起來,嘴巴「嗯、嗯、嗯」地應著,可眼睛還是一直盯著手上的書。
35、爸爸連贏三局,他可神氣了,給我扮了個「哭」的鬼臉。
Ⅳ 哪三種植物稱為綠色瘋子
您問的應該是植物中的四君子吧:
「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以梅、蘭、竹、菊謂四君子,他們分別是指:梅花、蘭花、翠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其品質分別是:傲、幽、澹、逸。
「花中四君子」成為中國人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
其文化寓意為: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竹,清雅淡泊,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
Ⅳ 小學五年級作文
我們家外公有一個非常好聽的稱號「護花使者」,那護哪幾朵兒呀?除了細心照顧我和妹妹這二朵「解語花」外,他還有一個「寶貝花」要照料,那就是蘭花。
「外公早!你在干什麼呀?」一早我就嚷嚷著跑進外公家,來到陽台一瞧,滿陽台的蘭花支支舒展著碧綠修長的身子,迎風飄揚,而外公卻不知在旁邊干嗎?走進一看,咦?原來外公拿著噴水壺又在進行每天必做的工作,給「蘭花寶寶」洗澡,你瞧我親愛的外公帶著老花鏡,穿著睡衣,右手拿壺,左手拿著棉布,眼睛盯著每條蘭花葉子,噴上點水,然後用棉布仔細地把葉子從根部到頂部上的水和污漬擦掉,接著另外一條,周而復始的把所有的「蘭花寶寶」清理完。這樣一般外公要用二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
記得我以前曾經問過外公:「你怎樣像在給它們洗澡呀!這樣每天都洗你都不累不煩嗎?」外公笑著摸摸我頭說:「你知道嗎?蘭花也是有脾氣的,你對它好,它開出來的花又美又香,而對它不好,這花又小又丑。就像你們姐妹倆一樣,從小外公才老是抱著你們,陪你們玩游戲,給你們買好吃的,細心照料你們這二朵小花,所以我們感情那麼好,蘭花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好好照顧它,懂嗎?」當然,那時我還小,不太懂,現在我完全明白了。看著滿陽台的蘭花那葉子每一片都是清翠,碧綠的,那一朵朵頂著晶瑩透明小水珠,散發著幽幽香氣的花兒,在朝陽的照射下,好象全都變成了有感情的小精靈,一起眨著眼向外公致謝。
我從心底里佩服外公,他不但仔細,耐心,還充滿愛心,真的是一個名不副實的「護花使者」
我真高興
今天天氣晴朗,早晨,我穿著一件漂亮的新襯衫去上學,心裡特別高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離我學校還有大約50米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位同學從樹上不小心跌了下來,頭碰破了,血止不住的使勁向外流,這位同學大哭,只喊:「疼,疼」她的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不停地留著。看到這般情景,我想,管還是不管?不管吧,省的碰上一些不講理的人。還是管吧,我還是少先隊員呢,怎沒能這樣。到了最後,我還是管了,我急中生智,為了減少細菌感染,我把自己漂亮的新襯衫撕破。給他輕輕地包紮上,用自己的錢,搭了一輛車,趕往醫院。因為治療及時,這位同學的傷口漸漸癒合,我還時常去醫院看望他,慢慢和他認識了。
他的媽媽為了感謝我,親自拿了40元到我家,要陪我的新襯衫,媽媽便對阿姨說:「他還有襯衫呢!"可是阿姨硬是要給我配一件新襯衫,媽媽堅持不要。
我真高興雖然我失去了新襯衫,但是這也很值得
Ⅵ 西遊記11~20回讀書筆記(要有內容概括、首次出場人物分析、好句、感受)
西遊記》讀書筆記 ①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書筆記 ②
看到這個題目,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遊記》,會不會太幽默了。說起來很慚愧,雖然我在很小的時候已經接觸過少兒圖書版的《西遊記》,也看過不少於十次的電視劇,動畫片,對其中的各個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節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真正品讀整本書,卻是近段時間的事情。我曾經認為,看電視劇多好啊,既簡單易懂,又有充分的視覺和聽覺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書去鑽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現在看來,我當時是大錯特錯了,一樣的故事,一樣的人物,書中比電視劇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讓人恍若進入了一個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全然忘記了身外的世界。書中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四師徒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西遊記》讀書筆記④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西遊記》讀書筆記⑤
西遊記寫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說的是孫悟空如何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普度眾生。這本書真是把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其中的故事小的時候在一些電視劇里已經了解了一些,現在一看,才突然覺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這么豐富的想像力。這本書的前言里說西遊記的故事情節是根據以前人們的不斷豐富完成的,由各個時期人們的想像,由此我看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孫悟空這個人物簡直是寫活了,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不像是一個神仙,而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豬八戒的種種毛病好像也變得可愛了許多。這本書真能吸引人。
《西遊記》讀書筆記⑥
〈西遊記〉中的人物
〈西遊記〉中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對他們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豬·嚴師·忠僧。這,也是我們經常評論的話題。
(一)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盡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西遊記〉唐僧師徒去過的地方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人在迢遙的西方途上與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富有叛逆性的英雄。他本是破石而生的猴子,一出世就使天上的玉帝也為之震驚。他發現了花果山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了「洞天福地」,並尊為美猴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還去「雲游海角,遠涉千里」去訪師學道,學一個長生不老之法。由於他聰明勤奮,終練就一身好本事,會七十二般變化,能一筋頭翻十萬八千里。後來,他冥冥中還知道有閻王爺管著,就大鬧地府,勾銷了群猴的名字。為取武器,他下龍宮,攪龍王獻出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能隨意變大變小的「如意金箍棒」;唐僧——一個虔誠的佛門弟子,被人視為有德行、有禪心的高僧,長得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身穿佛門錦斕異寶袈裟,手執九環錫杖,好似「活羅法下降,活菩薩臨凡」;豬八戒——天蓬元帥,因調鋒隙鴰褡銼槐幔�磽噸硤コ裳��韻嗝參�眨�倜�兄碭征啵�笏嫣粕�魈烊【����蚰埽�紙邪私洌�鞘谷爍械嬌尚Α⒖贍杖宋鎩Jν剿娜舜猶貧汲ぐ渤齜ⅲ�庥雋飼�淹螄眨���司啪虐聳�荒眩�適亂允奔湮���躍嚀迥ツ鹽�常�山��叮�坊廢囁邸K�搶�筆�改輳�諧碳竿蚶錚�揪�醒恰�⒏緩埂�突�固梗�ν剿娜俗鈧盞醬鍃擻《齲�』卣婢�N魈烊【�梢運凳且淮未�嫻耐蚶鋶ふ鰲?
那麼,唐僧師徒四人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呢?書中告訴我們,他們走過了雙叉嶺、蛇盤山、鷹愁澗、觀音院、黑風山、高老莊、雲棧洞、浮屠山、黃風嶺、流沙河、萬壽山、五庄觀、黑松林、平頂山、蓮花洞、黑水河、三清觀、車遲國、通天河、沉水宅、金兜洞、女兒國、落伽山、火焰山、祭賽國、木仙庵、小雷音寺、駝羅庄、朱紫國、麒麟山、盤絲洞、濯垢泉、黃花觀、獅駝嶺、比丘國、無底洞、滅法國、鎮海寺、玉華寺、豹頭山、玄英洞、青龍山、布金禪寺(天竺國)、雷音寺、御花園。
吳承恩敘述的這三十多個地名中,有的是真實的,但大多數是虛構的,在這些真實的地名中,五指山尤其引人注目。
五指山——
如來佛的手掌——五指山十分有名,當年孫悟空一個筋斗來到了天涯海角卻怎麼也沒想到仍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真的有五指山嗎?通過調查,我得知:五指山所處的五指山市位於海南省中南部腹地,平均海拔316米,總人口1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人,市區人口5萬人,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下轄沖山、毛陽、南聖、番陽4個鎮和暢好、毛道、水滿、保國和紅山5個鄉及國營暢好農場。境內象徵海南島的五指山,被國際旅遊組織列為A級旅遊點,市區有太平山旅遊區,黎苗風情觀光區、黎錦生產基地和民族博物館。五指山市還是黎族苗族歌舞表演和工藝品製作的主要發源地,是每年三月三慶典的最主要場所,旅遊業已成為最具生機、最富活力的優勢產業。五指山市境內森林覆蓋率75%,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多種,高級珍貴木材150多種,還有名貴的五指山野生水滿茶,五指山蘭花100多種,野生動物524種,佔全國動物總數的2%,許多生物物種屬五指山區所獨有,是天然的動植物園。
評論
孫悟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我認為,孫悟空是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物。一部《西遊記》的情節發展史就是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形成史、發展史。作品是圍繞著孫悟空如何戰勝各種妖魔鬼怪險阻艱難來結構全文的。在眾多人中,孫悟空也是最惹人喜愛的。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訪師求道,學得了超常本領,而後闖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撕生死簿,鬧天宮推翻了金鑾寶殿,這個天真爛漫的孫悟空的身上有著獨特的個性。
現在我們把孫悟空的個性分為四個板塊,然後進行點評、分析。
一、闖龍宮取金箍棒——無拘無束。以下是有關摘記:
猴王到龍王那想要臆見得心應手的兵器。他看見了那定海神針,然後又對天光看處,上
有「如意金箍棒」一行字,且那金箍棒可大可小,並道:「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看。」
在這段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獨來獨往,充滿自由,我行我素的性格
二、入地府撕生死簿——無拘無束,調皮。摘記:
孫悟空打了閻羅王差來的勾死鬼,揮動金箍棒,一路打了森羅殿,並強行勾銷了生死簿
上同類的名字,然後摔下它道:「了帳,了帳,今番不歸你管了!」
他調皮是猴子的天性,且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
三、鬧龍宮——無所畏懼。摘記:
孫悟空守蟠桃園監守自盜,將「千年一熟,人吃霞舉飛升,長生不老」與「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能與天同壽」的熟桃掠食一空。還將蟠桃宴上的玉液瓊漿,百味八珍,佳餚異品,偷食了個飽。又推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
大鬧天宮這個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形象。可以看出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
四、取經路上——精明頑皮,愛作弄。摘記:
(1)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成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豬八戒。
(2)孫悟空為救烏雞國國王向太上老君要金丹,老君開始硬是不給,討價還價。可最後還是拿出一顆。悟空假裝要嘗嘗,試試真假,一口吞下。
孫悟空天資聰明,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他雖奉命保唐僧上西天取經,但仍有猴性。
作為全書的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充沛的生命力及勇敢、智慧和毅力於身。在他的身上,閃耀的是英雄的風采,凝聚的是自由勇敢的靈魂,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他生來就不服天地管。這也常常造成了師傅誤解,因而屢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這更突出了他的個性,使他同古代小說中描寫的其他英雄人物有了明顯的區別。
《西遊記》讀書筆記⑦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書筆記⑧
《西遊記》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遊記》讀書筆記⑨
在西遊記里,至少在表面上看,天宮和靈山是一種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有時候有所合作的關系,我們很容易把他們看成平等的政治團體。其實細細分析,卻還別有蹊蹺。
我們知道,天宮管轄著天下幾乎所有的神仙,大到龍王閻羅,小到山神土地。這些大大小小的神仙在行政上都是歸天宮管的,小說中從來沒有哪個山神土地受靈山的指揮,陰間的十閻王上頭好像有個地藏王菩薩是佛家人物,不過在歷來的說法中如來未必指揮得動這位菩薩,陰間真的出了事,秦廣王還是要報上天庭,也說明了他們的行政關系。中國民間也有灶神每年上天匯報工作的說法。這些大小神仙都是基層的公務員,法力不是很高,負責某項具體行政事務的管理。比如龍王管下雨,閻王管生死,山神土地是基層接待辦主任,灶神管煮飯,等等。天上還有雷公電母負責打雷閃電等。他們這些神仙並不逍遙自在,反而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沒有盡到責任的如涇河龍王,甚至要被斬首。大家看看,這才是政府機構的模樣啊,除了享樂的人,總得還有做事的人,要不然,要政府幹嘛?反觀如來的靈山,佛、菩薩、羅漢一大幫子的人,貌似整天在那打坐清談,除了如來在西遊最後提到的給人頌經超度,也沒見他們做過啥為人民服務的事。也就是說,靈山至少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政府機構,也就是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我們還看到,即使是在如來居住的西牛賀洲,也有大量的山神土地,直接聽命於天宮,如來對此貌似也沒什麼反對意見。這也就更進一步證明了靈山根本就沒有管理行政事務的功能,它和天宮並不是互相割據的關系這么簡單。
我們再看西遊記里對猴子大鬧天宮,如來趕來鎮壓的描述:
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
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
如來自己說要去「救駕」,玉帝來了,如來「瞻仰」,玉帝要留如來吃飯,如來「不敢違悖」。這都說明了至少在名義上,如來是尊玉帝為長的,要知道,封建社會的時候對於尊卑長幼是看得很重的,孫悟空取經途中多次變成妖怪長輩,佔了人家便宜並且洋洋得意。如果玉帝和如來在地位上完全平等,那麼「救駕」這兩個字,別說從如來自己嘴裡說出來,就是來搬救兵的也不敢說吧?從這些細節當中,都可以看出雙方地位的一些差異。
綜上所述,靈山和天宮的關系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天宮相當於中央政府,如來相當於大法王,在靈山實行政教合一的高度自治,甚至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有與中央政府掰掰手腕的實力。不過在表面上,還是要尊玉帝為長。
《西遊記》讀書筆記⑩
長安西市,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多了個瘋子。他在街頭聲嘶力竭低嚎「古國三千里」嚎完便是大哭。哭完便對了一木牌三跪九叩。有好奇者觀之,但見那木牌上書了八個大字——故大夏國主竇燕山。於是御林軍過來,帶走了這個人,從此他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是初唐的一個小插曲,一個月以後就沒有人記得那個叩拜大夏國主的瘋子,包括親手逮捕了那人的護國公秦瓊在內。
之後就是突厥入侵,這些西邊的狼門一直打到了長安城下的金水橋邊。在那裡,大唐的皇帝和突厥的可汗殺了一匹白馬,用它的血借了盟,以一時之辱換得長安之安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馬之盟了。
從此,唐皇下定決心效法漢武.戰事頓起。西邊的國門轟然關閉。
不久之後,一張情願書放在了唐皇的案上。上表的是法門寺里一個法號叫做玄奘的和尚。他說,亂世之後人心不定,他欲學法顯,西行求經,以三藏真經庇佑大唐的天下。唐皇笑了,尋思著哪天給這和尚一份通關的文堞,放他西行求佛去。不想事忙,擱下,便忘了。待到想起,那和尚已經出發了。
玄奘,也就是日後的三藏法師,是偷渡出關的。准確點說,他是被這個小小隘口的守將放出關去的。那將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得知玄奘出關的目的之後,他牽來自己坐騎贈與高僧,又備飲水干糧,一路將高僧送到了下一個隘口。他說,擅離職守是死罪,私放出關也是死罪。然大師之舉,功在萬代。縱死,骨余香。只盼大師早日歸來,莫教神州萬民苦等。
於是,玄奘西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佛國斯里蘭卡。停留數月後再度出發,去往目的地天竺。在那裡,他小住數年,整理經卷。然後帶著經卷啟程回國。
邊關守將的奏章和玄奘的奏章一同擺在龍案上,唐皇最先拿起的是玄奘的奏章。他以朱筆批曰:「唐僧此行,功在社稷。無罪,有功。賜法號三藏,彰其功。」末了,又加上一句:「聚天下飽學之僧共譯三藏真經,此事由三藏法師主持。」
那一日,玄奘大師抵達長安。哪一日,大唐的皇帝帥了文武百官親在金水橋上迎接。多年前,那個悄悄離開的和尚而今回來了,帶了三個徒弟幾箱經卷滿腹見聞。唐皇快步上前,雙手扶起那個下拜的和尚,道:「等你多年,今日這個通關文堞總算有了主人。」唐僧隨他指引望去,卻見那隨侍的小黃門手上捧的,赫然是大唐的通關文堞。他雙掌合十,頌佛號。「阿彌托佛~~~」餘音裊裊,隨風散入大唐的天空。
取經歸來,唐僧領了許多學問僧翻譯佛經,在翻譯的當兒,他應唐皇的請求寫下《大唐西域記》。這也是向百年前那位以60高齡西行問道的高僧法顯致敬。書成,送入皇宮,唐皇親自為書作序。天下傳抄。
Ⅶ 想改變別人的都是神經病後面怎麼說
想改變別人的都是神經病後面怎麼說?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管理者再忙也要看看本文!
大家都知道,做管理者一定要「知人善用」,
可是怎樣才算是知人善用,很多人並不明白。
有一句話請記住: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什麼意思?說的是,人想改變自己是很難的,
能夠做到的人很少。
能夠改變自己是天才,
總想要改變別人是蠢才,
不要總是想試圖改變他人,很多領導看下屬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總想要好好改造他的缺點,最後結果是缺點沒改造好,
員工離職了,部門業績黃了。
聰明的領導者,懂得用於下屬的優點,避開下屬的缺點。
人總是看別人的缺點看得特別明白,一看一個准,
然後還特別放在心上,而對於別人的優點,總是容易忽視。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作為領導者,你得能夠認識到員工的優點,然後加以利用,
至於他有沒有缺點?當然有,只是不要讓他的缺點妨礙工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