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黑夫人
⑴ 尉遲恭娶「黑白夫人」這對姐妹花,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說唐全書》以及《興唐傳》裡面,都記載了關於尉遲恭讓人十分羨慕的一件版事,那就是權他一下子娶了黑夫人和白夫人這對姐妹花。在古代那個三妻四妾的時代,一個男子娶幾個女人本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尉遲恭能夠一下子娶到兩位如此優秀的夫人真的是一段假話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第三,故事重演。
白夫人是黑夫人的父親結義兄弟的女兒,她和尉遲恭的故事與黑夫人和尉遲恭的故事如出一轍。同樣的,白夫人也是被尉遲恭生擒了。但是在被尉遲恭生擒之後,不同的是中間有了黑夫人的勸解,白夫人這才和黑夫人一起嫁給了尉遲恭。
⑵ 黑夫人是怎麼死的
不清楚啊,但是我看電視劇《薛仁貴》就是到後面李世民死了,尉遲恭死了,黑白夫人都沒死。這湖南台拍的,蛋疼,再這么拍下去,以後的孩子歷史都不知道了。
⑶ 誰是莎士比亞詩中的「黑膚夫人」原型
「黑膚夫人」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頗令世人注目的一個形象。作家筆下的「黑膚夫人」極富浪漫色彩,她黑頭發、黑眼睛,甚至是黑皮膚,具有特殊的魅力。正是詩人筆下這位傾國傾城的絕代美人引起後世研究家們的極大興趣,他們不斷地找尋這位「黑膚夫人」的原型。
18世紀的莎氏全集編者馬龍認為這個「黑膚夫人」就是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他認為,莎士比亞不少作品都在伊麗莎白女王身上寄託了其對賢明君主的理想。馬龍的同時代人卡爾邁認為,莎士比亞和女王的私人關系很好,十四行詩都是寫給伊麗莎白女王的。因此他們猜測女王很可能就是「黑膚夫人」的原型。
也有人認為,黑膚夫人應該是17世紀著名戲劇家、桂冠詩人的達夫南特的母親。1594年出版的莎士比亞《威羅比,他的艾薇姍》一書中,講述了一個客棧老闆的妻子如何把愛託付給一位熟悉的朋友W.S.的故事,而莎土比亞的名字正好是William Shake-speare。據傳這個客棧就是莎士比亞曾住的客棧。漂亮的客棧夫人對他特別殷勤,其兒子達夫南特更是在醉酒時常常在人面前暗示自己可能是莎士比亞的私生子。但後來莎學評論家威爾遜提出了疑問題:「達夫南特是1606年生,而事實上酒商1605年前還沒有得到開業執照。」時間不對。
而1890年,泰勒提出黑膚夫人是瑪麗?菲頓。瑪麗曾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一個宮女,1600年成了赫爾伯特的情人,並給他生了一個孩子。為此,菲頓被開除出宮。後來瑪麗先是給萊夫遜爵士生了兩個私生子,後又嫁給了潑爾摩爾船長。泰勒肯定莎氏的十四行詩是寫給赫爾伯特的,那麼「黑膚夫人」自然是菲頓了。但懷疑這一論斷的人指出,十四行詩中的黑膚夫人是一個有夫之婦,而菲頓相遇赫爾伯特還是單身。更主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菲頓的畫像是個金發碧眼白皮膚的美人。
後來,莎學家饒斯研究西蒙?弗芒的資料時,發現「黑膚夫人」極有可能是艾米麗婭?雷尼爾。但這種說法也無法肯定。
正如20世紀初莎學專家道頓所說:「我們永遠不會發現這個女人的名字。」至今,人們仍對這位充滿魅力的「黑膚夫人」多有猜測。
⑷ 莎士比亞詩中的「黑膚夫人」原型是誰呢
莎士比亞的一生著作頗豐,他的筆下塑造了無數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黑膚夫人」是其刻畫的眾多人物形象中比較著名的一個。她的生活原型到底是誰呢?是客棧老闆的妻子,還是美艷的夫人?
神秘的「黑膚夫人」
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劇作,如《哈姆雷特》、《奧賽羅》等,其表現手法獨特,思想深邃,因此享譽世界。此外,他創作的十四行詩雋永、清新,在世界文壇上可謂是獨樹一幟。「黑膚夫人」就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一個典型形象。在作家的筆下,「黑膚夫人」被塑造成一位絕色美女,極具誘惑力。後人費盡心思想弄清這位黑眼睛、黑皮膚、黑頭發的「黑膚夫人」,在現實中的原型究竟是誰?
「黑膚夫人」的真實身份
西方一些研究者認為,這位迷人的「黑膚夫人」就是位於斯特拉特福與倫敦之間的一家客棧的老闆的妻子。因為莎士比亞詩中描寫的內容與這家客棧的情形非常吻合,而且客棧老闆的兒子私下裡也曾自稱是莎士比亞的私生子。
但調查研究後,研究者們發現,那家客棧在「黑膚夫人」問世之時尚未存在。顯然這在時間上便有所出入。大部分人認為,宮女瑪麗·菲頓就是作品中「黑膚夫人」的原型。瑪麗·菲頓是一位美艷照人、放盪不羈的佳人,同許多風流男子及達官貴人關系曖味,而且常常毫無顧忌地與她的情人幽會。盡管後來她被逐出王宮,但她一刻也未停止對浪漫、風流的追求。然而,「黑膚夫人」是一位有夫之婦,這一點與獨身的瑪麗·菲頓並不一致。
還有一些人認為,莎士比亞的妻子安娜就是「黑膚夫人」。在莎士比亞的眼中,安娜是最多情、最美麗的女子。
這位「黑膚夫人」究竟是誰昵,她真的存在,還是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人物呢?人們無從考證,這是莎士比亞留給後人的一個未解之謎。
⑸ 莎士比亞詩中的「黑膚夫人」是誰
十四行詩是莎士比亞留給人類的重要文學遺產,其數量眾多,篇幅僅次於莎氏的代表作《哈姆萊特》。他的作品雖然很多,但生平資料卻極為有限,因為在當時劇作家是不為人們所重視的,這就為人們研究莎氏的生平、死因、作品等問題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以十四行詩為例,最初出版是否出於莎氏本人的意願?卷首獻辭中的Mr.W.H.到底是誰?詩中的年輕朋友、情敵詩人和黑膚夫人是否實有其人,他們是誰?
是英國女王?
在莎氏的詩中,黑膚夫人最引人注目、最富浪漫色彩。她年輕,擅長音樂,黑頭發、黑眼睛,甚至是黑皮膚,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在愛情上她卻不夠忠實,輕浮放盪,既欺騙了自己的丈夫,又背叛了情人,暗中投入詩人的朋友、那個英俊青年的懷抱。
在詩人的筆下,她簡直成了真正的傾國傾城的絕代美人。對這樣一位充滿誘惑力的美人,自然引起後世研究家們的極大興趣,並努力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找這個真人。
18世紀的莎氏全集編者馬龍開始尋找詩人的這個情人,他認為這個「黑膚夫人」就是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並提出了許多論據。莎氏在不少作品中無保留地歌唱了自己的時代,並在伊麗莎白女王身上寄託了作者對賢明君主的理想。
馬龍的同時代人卡爾邁認為:「很明顯,所有十四行詩都是寫給伊麗莎白女王的。」從莎士比亞勸他的可愛的女王朋友結婚生子,伊麗莎白此時已超過60歲,從各種事實都沒有使詩人感到為難來看,詩人和女王的私人關系是很好的,因此女王很可能就是「黑膚夫人」的原型。是混血後裔?
19世紀名學者約丹根據十四行詩第130首中「我的情人當她走路時,是腳踏實地」這句話推斷「她一定是扁平足」;根據她的音樂才能和擅長賣弄風情,以及其他線索,約丹得出這樣的結論:黑夫人來自西印度殖民地、出生於西印度群島的歐洲人後裔,帶有非洲混血,可能是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兒,或是白人與混血兒生的。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1933年。
同年,莎學家哈里森又提出一個實有其人的女人,那就是住在倫敦的黑人露茜,一個伺候朝臣貴族和富家的妓女。1964年,昆奈爾也附和此說,認為黑夫人不是宮廷中的貴婦……而是一個出名的宮妓,諢名叫「黑人露茜」,她的黑色面貌受到人們贊美。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告訴我們,在欺騙他和勾引他的朋友之外,她也不忠實於她的枕邊盟誓。因此,我們或者可以指出她是某個富商的妻子。
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黑膚夫人」就是瑪麗菲頓。她於1595年17歲時,成為伊麗莎白女王的一個宮女,1600年成了貴族赫爾伯特的情人,並給他生了一個孩子,但不久即夭折。為此事,赫爾伯特被送進艦隊街監獄、菲頓被開除出宮。菲頓後來的命運也很不好,先是給萊夫遜爵士生了兩個私生子,後來又嫁給了潑爾摩爾船長。但是這一論斷也受到人們的懷疑,因為十四行詩中的黑膚夫人是一個有夫之婦,而菲頓被攆出宮門後很久才正式與人結婚。更為致命的一點是,後來發現菲頓的畫像是個金發碧眼白皮膚的美人,雖然她的教堂紀念碑說她是個黑種婦女。
新的進展
到了1973年1月29日,情況又有了新的進展: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莎學家饒斯在牛津波斯萊茵圖書館研究西蒙弗芒的資料時,發現「黑膚夫人」極有可能是艾米麗婭·雷尼爾。
弗芒生於1552年,死於1611年,是個醫生、占星家和好色之徒。艾米麗婭是巴薩諾和瑪格萊特·約翰遜的女兒,父親死時才6歲,1587年17歲時成了孤兒,只有l00鎊遺產。為了挽回厄運,她成了韓斯頓勛爵一世的情人。
在發現自己懷孕後,為掩飾,她找了宮廷樂師威廉·雷尼爾做丈夫。艾米麗婭曾於1593年找弗芒算命,告訴他,丈夫對她不好,揮霍了她的許多錢財,弄得她現在很窮。弗芒描繪她是「褐色、年輕」,故意賣弄風情,後來她派女傭人來接他幽會。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跟她們去了,在她那兒過了一整夜。」但有人提出了兩點疑議:第一,艾米麗婭實際上是嫁給了奧爾方蘇·雷尼爾,而不是威廉·雷尼爾;第二,莎士比亞辭典的編者、莎學專家韋爾斯指出饒斯說的「褐色、年輕」也不對,據仔細研究,發現這個字不是brown(褐色),而是brave(鮮艷華麗),這就是說艾米麗婭「年輕漂亮」,而不是說她為「黑膚色」。因而饒斯向人們提供的仍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夫人。
也有少數批評家根據莎氏特別鍾情於「黑膚夫人」的事實,證明這位令人銷魂的女子不是別人,就是莎士比亞自己的妻子安娜·哈莎薇,稱她為「可憐的安娜」,或「斯特拉特福的美人」。
總之,不管這位「黑膚夫人」是實有其人,還是幻想中的人物,這個美人之謎恐怕永遠也無法解開了,誠如本世紀初莎學專家道頓所說:「我們永遠不會發現這個女人的名字。」
⑹ 莎士比亞詩中的「黑膚夫人」究竟是誰
十四行詩是莎士比亞留給人類的重要文學遺產,圍繞這部著作,人們提出了種種疑問題:最初出版是否出於莎氏本人的意願?卷首獻辭中的Mr.W.H.到底是誰?詩中的年輕朋友、情敵詩人和黑膚夫人是否實有其人,他們是誰?在所有這些有爭議的問題中,無疑要算「黑膚夫人」這個謎最引人注目、最富浪漫色彩了。的確,這位夫人年輕,擅長音樂,黑頭發、黑眼睛,甚至是黑皮膚,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在愛情上她卻不夠忠實,輕浮放盪,既欺騙了自己的丈夫,又背叛了情人,暗中投入詩人的朋友、那個英俊青年的懷抱。莎氏在詩中對她寄託了很深的感情,她總是縈繞在詩人的心頭,詩人對她的熱情一生都沒有冷卻過,而是一直在塑造她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她簡直成了真正的傾國傾城的絕代美人。對這樣一位充滿誘惑力的美人,自然引起後世研究家們的極大興趣,並努力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找這個真人。在幾百年的長期考證研究過程中,人們提出的黑膚夫人的原型人選不下七八名,但似乎還沒有真正找到這位具有獨特風格的女人。
18世紀的莎氏全集編者馬龍開始尋找詩人的這個情人,他認為這個「黑膚夫人」就是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並提出了許多論據。莎氏在不少作品中無保留地歌唱了自己的時代,並在伊麗莎白女王身上寄託了作者對賢明君主的理想。馬龍的同時代人卡爾邁認為:「很明顯,所有十四行詩都是寫給伊麗莎白女王的。」從莎士比亞勸他的可愛的女王朋友結婚生子,以及伊麗莎白此時已超過60歲等事實都沒有使詩人感到為難來看,詩人和女王的私人關系是很好的,因此女王很可能就是「黑膚夫人」的原型。
有的研究者從1594年出版的《威羅比,他的艾薇姍》一書中發現了新線索,認為達夫南特的母親可能就是十四行詩中的迷人的「黑膚夫人」。書中的故事主要講一個客棧老闆的妻子如何拒絕許多求愛者,而只把愛託付給一位熟悉的朋友W.S,莎士比亞的名字正好是William Shakespeare。據傳說,莎氏往返斯特拉特福和倫敦的途中,往往住在一個酒商開的客棧里,時間一長便成了這家人的朋友,漂亮的客棧夫人對他特別殷勤,其兒子(後來成為17世紀著名戲劇家、桂冠詩人的達夫南特)和莎氏也有著特殊的感情。據莎士比亞最初的傳記作者奧伯雷記述,達夫南特本人在醉酒時常常在人面前暗示自己可能是莎士比亞的私生子,並以此感到光榮。為此,一些評論家就作出了上述的猜想。但後來著名的莎學評論家威爾遜提出了疑問題:「達夫南特是1606年生,而事實上酒商1605年前還沒有得到開業執照,這樣時間對十四行詩中的事件來說是太晚了。」
19世紀名學者W·約丹根據十四行詩第130首中「我的情人當她走路時,是腳踏實地」這句話推斷「她一定是扁平足」;根據她的音樂才能和擅長賣弄風情,以及其他線索,約丹得出這樣的結論:黑夫人來自西印度殖民地,出生於西印度群島的歐洲人後裔,帶有非洲混血,可能是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兒,或是白人與混血兒生的。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1933年。同年,莎學家G·B·哈里森又提出一個實有其人的女人。那就是住在倫敦的黑人露茜,一個伺候朝臣貴族和富家的妓女。1964年,P·昆奈爾也附和此說,認為:「黑夫人不是宮廷中的貴婦……而是一個出名的宮妓,諢名叫『黑人露茜』,她的黑色面貌受到人們贊美。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告訴我們,在欺騙他和勾引他的朋友之外,她也不忠實於她的枕邊盟誓。因此,我們或者可以指出她是某個富商的妻子。」
也有少數批評家根據莎氏特別鍾情於「黑膚夫人」的事實,證明這位令人銷魂的女子不是別人,就是莎士比亞自己的妻子安娜·哈莎薇,稱她為「可憐的安娜」,或「斯特拉特福的美人」。
有一種現象不容否認,就是在莎詩研究中存在著把詩中所寫的都當作真人真事的傾向,愛到歷史資料中去探本求源,尋找這個真人。當然,莎氏的不少作品都有歷史事實作依據,但並非全部如此,更何況現實和文學形象是有很大區別的。這種在文藝研究中探本究源、穿鑿附會的做法,是不足取的。邁凱爾說過:「花在這方面的所有勞動純粹是浪費。」莎詩編者布斯也說:「不必再去舉例說明了。」總之,不管這位「黑膚夫人」是實有其人,還是幻想中的產物,這個美人之謎恐怕永遠也無法解開了,誠如20世紀初莎學專家道頓所說:「我們永遠不會發現這個女人的名字。」
⑺ 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 致黑夫人 全詩。
第127首,獻給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寫愛情。
In the old age black was not counted fair,
黑色在古時候並不算美,
Or if it were, it bore not beauty's name;
即便算得,也稱不上嬌媚;
But now is black beauty's successive heir,
但而今它成了美的後輩,
And beauty slander'd with a bastard shame:
於是美招致私生的詆毀:
For since each hand hath put on Nature's power,
因自從手藝取代了造物,
Fairing the foul with Art's false borrow'd face,
粉飾醜陋-假以美容之術,
Sweet beauty hath no name, no holy bower,
恬美便失卻閨閣般嫻淑,
But is profan'd, if not lives in disgrace.
不是被羞辱,便是遭玷污。
Therefore my mistress' brows are raven black,
故而我情婦-烏黑的眉毛,
Her eyes so suited, and they mourners seem
眸凝戚戚,似哀者之悲悼-
At such who, not born fair, no beauty lack,
非天生麗質,卻不失俊俏,
Slandering creation with a false esteem:
以謙恭之貌,將造物譏誚:
Yet so they mourn, becoming of their woe,
而雙目之凄哀,漸成憂傷,
That every tongue says beauty should look so.
人都說美喲-就這般模樣。
-by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⑻ 黑白夫人是古代哪位將軍的家事
尉遲恭。
1、白夫人
白夫人,名白素花,唐朝人,鎮國夫人。坐騎「白龍馬」,武器「素纓槍」,二十二口「柳葉飛刀」。自小父母雙亡,跟隨父親的金蘭好友黑翥父女一起到了雙鳳山,跟黑翥學武。
黑翥死後,為了保護雙鳳山,便和黑素梅聚集山上男丁,與黑素梅一起被眾人公推為山上首領。後被孟海公招安,做了其掛名夫人。
唐軍攻打洛陽,孟海公帶軍前往助陣,白素花早已看穿了孟海公為人,不願再為其所利用,趁這機會便故意被擒而降了唐朝。經李世民指婚,徐績作媒,秦瓊作保,嫁與了尉遲恭為妻。
2、黑夫人
原名黑素梅, 唐朝鎮國夫人。坐騎「胭脂馬」,武器「綉絨刀」。父親黑翥辭官後,父親回到原籍雙鳳山,跟父親學武。父親死後,為了保護雙鳳山,便和白素花聚集山上男丁,與白素花一起被眾人公推為山上首領。後被孟海公招安,做了其掛名夫人。
唐軍攻打洛陽,孟海公帶軍前往助陣,黑素梅早已看穿了孟海公為人,不原再為其所利用,趁這機會便故意被擒而降了唐朝。經李世民指婚,徐績作媒,秦瓊作保,嫁與了尉遲恭為妻。
(8)蘭花黑夫人擴展閱讀:
黑白夫人的丈夫: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後世誤載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今山西省平魯區)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敬德純朴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
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並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傳說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據《西遊記》一書,尉遲恭與秦瓊因保護唐太宗李世民免於龍王鬼魂之犯,成為兩位道教傳統門神,尉遲恭年少時曾為鐵匠,後世鐵匠常奉之為職業守護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夫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黑夫人
⑼ 黑夫人是誰演的,黑夫人扮演者,隋唐英雄傳黑夫人
2012版《隋唐英雄》中黑夫人的飾演者:馬劍琴
馬劍琴,1984年3月14日出生於新疆,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雙胞胎女子組合「Reborn雙魚座」中的姐姐。
200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紅蘋果樂園》,在劇中飾演小優。2003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密情追蹤》。2006年,與妹妹馬劍棋組成「Reborn」組合並報名參加湖南衛視選秀娛樂節目《超級女聲》的比賽,獲得杭州唱區冠軍、全國總決賽第八名;同年,與妹妹馬劍棋推出首支單曲《I』ll be there》 。2007年6月,與妹妹馬劍棋推出首張音樂專輯《快樂成雙》。2008年1月,與妹妹馬劍棋獲得「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最佳新人組合。2009年,出演青春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 。2012年,出演古裝武俠劇《隋唐英雄》。2013年,Reborn正式更名為「Reborn雙魚座」 ,並推出單曲《救救我》。2014年,與妹妹馬劍棋受邀為青少年海外生存紀實真人秀節目《下南洋——起航吧,少年》演唱主題曲
⑽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 「致黑夫人」 全詩內容是什麼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 「致黑夫人」 全詩內容如下:
我的愛是一種熱病,它老切盼
那能夠使它長期保養的單方,
服食一種能維持病狀的葯散,
使多變的病態食慾長久盛旺。
理性(那醫治我的愛情的醫生)
生氣我不遵守他給我的囑咐,
把我扔下,使我絕望,因為不信
醫葯的慾望,我知道,是條死路。
我再無生望,既然喪失了理智,
整天都惶惑不安、煩躁、瘋狂;
無論思想或談話,全像個瘋子,
脫離了真實,無目的,雜亂無章;
因為我曾賭咒說你美,說你璀璨,
你卻是地獄一般黑,夜一般暗。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勒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稱戲劇史上四大悲劇家。
莎士比亞創作的藝術特色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認為戲劇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鏡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論,認為演劇要真實,切忌過火。
第三,情節生動豐富,一個劇里常有幾條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線索,悲喜劇因素結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語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話富有哲理和詩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語言矯揉造作,伊阿古的語言充滿穢言穢語。據電子計算機統計,莎士比亞創作的詞彙量有2906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