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魚台荷花節

魚台荷花節

發布時間: 2021-12-22 11:45:29

㈠ 山東濟寧那地方好嗎好玩的多嗎跟濟南比咋樣

《濟寧之歌》
運河在我心中流淌,濟寧我可愛的家鄉。
孔孟顏曾彰顯民族之魂,李白杜甫寫就曠世絕唱。
梁山聚忠義,四湖意蘊長。泗水泉林美,嶧山奇石壯。
啊,運河之都,孔孟之鄉。東方聖城,禮儀之邦。
啊,運河之都,孔孟之鄉。東方聖城,禮儀之邦。
運河在我心中流淌,濟寧我美麗的家鄉。
神奇的土地,編織成錦綉畫卷。
英雄兒女鑄造著世紀暢想。
水美人更美,風清膽氣壯。
齊心唱和諧,合力頌華章。
啊,運河之都,孔孟之鄉。東方聖城,禮儀之邦。
啊,運河之都,孔孟之鄉。東方聖城,禮儀之邦。
禮儀之邦。
【簡介】
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魯南城市帶中心城市。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歷史文化悠久,是東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都誕生在這里。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濟寧留有足跡。元明清三朝在濟寧設立河漕衙門,乾隆等帝王到這里駐足探訪。
截止2010年7月,轄12縣市區,2個縣級功能區;共156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其中鄉24個,鎮91個,街道辦事處41個。濟寧行政區劃圖
位於魯蘇豫皖四省結合部,是連接華東與華北、中原與沿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往來京滬的動車組列車在兗州站停靠,京滬高鐵曲阜站已開始建設,內河航運能力佔全省的80%以上,濟寧曲阜機場順利通航。
濟寧市多山、多水、多聖人。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始祖文化、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李白文化、梁祝文化、漢碑漢畫像石文化、山水文化等十大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東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運河」的旅遊格局。 截止到2008年初,濟寧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95處,市級167處,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座,山東省風景名勝區4處,4A級以上景區6處,其中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是我國第一批5A級景區;國家級、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1處。
孔孟文化
以孔子誕生地曲阜和孟子誕生地鄒城為主,代表景點有被稱為中國書 曲阜孔廟
法藝術寶庫的孔廟、「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孔廟、孔府規模宏大,文物薈萃,是全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鄒城代表景點有孟府、孟廟、孟林、孟母林。
運河文化
京杭大運河從濟寧市區穿過,自元代開始,管理運河的最高衙門就設在濟寧,因而,濟寧被譽為「運河之都」作為國家運輸動脈的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也孕育了濟寧燦爛的運河文化。李白、杜甫在此攜手漫遊,飲酒賦詩;康熙、乾隆在此駐蹕,題詞作賦。 古運河 濟寧城區的古運河
、太白樓、鐵塔寺、聲遠樓、王母閣、東大寺、岱庄教堂等景點星羅棋布於濟寧城區,各具特色。 汶上南旺鎮為「運河之脊」,建有號稱「北方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堪稱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島在湖中、運河穿島而過」 南陽島上的古鎮為運河四大古鎮之一,店鋪林立,商業繁榮,街巷為青石鋪地,民居為青磚灰瓦,古色古香,頗具文化品位,是展現古運河生態和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載體。
始祖文化
文獻記載,炎帝曾在曲阜建立國都,因而,濟寧一帶曾是炎帝部族活動的區域。《史記索隱 三皇本紀》載:「炎帝神農氏,姜姓……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又說炎帝「初都陳,後居曲阜」。《帝王世紀》也說:「炎帝都於陳,又徙魯」。陳即今河南睢陽縣。有學者認為,炎帝徙都曲阜之後,因先後與蚩尤、黃帝部族作戰,後敗退西部,其部族也隨之遷於姜水流域,成為姜姓的始祖。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即今曲阜城東舊縣村。北宋真宗皇帝為了紀念「黃帝生於壽丘」,於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下詔改曲阜縣為仙源縣,縣城也遷往壽丘;並下聖旨,建起了1320楹的森森黃帝廟,名為「景靈宮」,以供春秋奉祀。
佛教文化
汶上縣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塔宮出土的佛牙、舍利子等佛教聖物,震動了國內外 濟寧 汶上寶相寺
佛教界,每年定期舉行的汶上太子靈蹤文化節享譽海外。中都博物館、供奉殿、大雄寶殿、汶上縣城市規劃展覽館、禮佛大道等建築氣勢宏偉。汶上縣寶相寺景區為中國國家AAAA級景區。
水滸文化
水泊梁山因《水滸傳》而聞名天下,忠義堂、斷金亭、黑風口、水滸寨、一關、二關等景點構築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寨牆、扭頭門、宋江井、疏財台、試刀石等遺跡訴說著英雄故事,左寨七英、雙雄鎮關、花榮射雁、逼上樑山等巨型石雕再現了當年好漢的風姿,大型唐三彩壁畫《水滸英雄聚義圖》、三十六天罡星雕像、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記》並稱當代三大水滸藝術珍品。
梁祝文化
梁祝故里在今微山縣馬坡一帶,郭沫若根據清人焦循《劇說》中有「嘉祥縣有祝英台墓碣文,為明人刻石」的記錄,曾派員來濟寧嘉祥了解情況,但因《劇說》中所記的祝英台墓地點不準確,故未找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尚未設置微山縣,今墓碑所在地屬濟寧縣與鄒縣交界帶。1952年,修浚白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始見天日,並由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在當地保存。1976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又一次復出。梁祝墓碑立於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可以說今微山馬坡——鄒城嶧山一帶就是上演這幕中外聞名的愛情悲劇的舞台。由於梁祝故事與生具有的平民性質,主人翁不可能載入正史,這就決定了它在民間流傳的歷史命運。因而,對其真實的發源地長期以來語焉不詳。[1] 濟寧 水泊梁山
山水文化
濟寧 微山湖生態區
微山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每年盛夏,湖中數十萬畝荷花競相開放。古樸的民風,錯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葉葉小舟,千頃荷花與藍天、碧水、野鴨、葦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樂園,成為度假休閑的絕妙去處。 鄒城有天下第一奇山——嶧山,北衍泰山之靈秀,東引鳳凰諸峰,西瞰微湖煙波。它以岩石迭壘,幽洞玲瓏,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於一身的獨特個性,與五嶽之首的泰山斗美,故有「岱南奇觀」之稱。
中華文化標志城
舉世矚目的中華文化標志城選址在濟寧,主建區為位於曲阜和鄒城之間的九龍山區,其規劃與建設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海內外同胞的支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通過開掘和展示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化精華,感召、吸引和凝聚海內外華人,從而增強中華各族兒女的文化認同感、精神歸屬感,促進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北湖省級風景旅遊度假區
北湖風光
[2]北湖位於濟寧市區南6公里處,集游樂、休閑、度假、水上運動、養殖於一體,是山東省新興的旅遊觀光勝地,被譽為魯南大地上的一顆明珠。199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北湖水面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四倍,水面寬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盛夏時節,萬畝荷花竟相開放,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景色。 自1992年起,連續多年舉辦荷花盛會,海內外賓朋雲聚於此,觀湖賞荷、泛舟垂釣。
尼山省級文化旅遊度假區
度假區位於曲阜市、鄒城市和泗水縣交界處,距曲阜市區僅20公里,距日東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出口僅7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尼山是先師孔子的誕生地,歷史獨有,文化獨具,資源獨占,地位獨享。尼山擁有多處反映孔子生平和文化的遺跡,其中近千年歷史的尼山孔廟和書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夫子洞、孔子聖水湖、顏母祠、智源溪、扳倒井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尼山層巒疊嶂,林木茂密,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尼山孔子聖水湖,儲水量約1.12億立方米,煙波浩渺的水面與連綿起伏的山巒交相輝映。尼山物產豐富,農產品、水產品等綠色天然,手工製品特色濃郁,農家樂修學游、民俗體驗等項目蓬勃興起。
天下漢碑半濟寧
濟寧是發現和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區之一,數量多,價值高。目前,已知的漢碑刻石藏量多達40種,其中漢碑21種,刻石19種,主要收藏於濟寧漢碑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廟、鄒城孟廟、嘉祥武氏祠。一個地區發現和保存這么多兩漢碑刻,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之最。
旅遊節慶活動
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曲阜) ——中國十大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中國國際水滸文化節(梁山) 中華母親文化節(鄒城) 中國孝賢文化節(魚台) 中國誠信文化節(金鄉) 中國石雕藝術節(嘉祥) 中國太子靈蹤文化節(汶上) 微山湖荷花節(微山) 嶧山古廟會(鄒城) 桃花節(泗水) 中國國際大蒜節(金鄉)

㈡ 過年祭祖是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

1.祀祖的起源:

按竹書紀年所記:「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仗而廟祀之。」這便是祀祖的濫觴,從此以後,歷代的帝王,都根據此種意義,而發生祖宗的祭祀。

2.祖與宗的分別:

祖與宗原是一種祭祀的名稱,所謂「祖有功,宗有德」,鄭玄註:「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自夏以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後次第。」這說明最初的祀祖,並不以血統為標准,乃是以功德為標准,如有虞氏所祖宗的不是有虞氏血統上的親屬。

舜父是瞽瞍,祖是橋牛,何以不宗瞽瞍而獨崇堯,不祖橋牛而祖顓頊呢?此乃尚功德,不尚血統之最好說明,到了夏後氏以後,方開始祖宗血統。如郊鯀而宗禹,周代也祖文王而宗武王,從此對於祖宗的祭祀,看得非常重要,甚至與祭天並列,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成為中國古代報本返始的宗教祭祀觀。

3.祭祖的目的:

祀祖與祀天並重的風尚,乃中國過去宗法社會骨幹,藉祭祖的方法來親睦九族,結成一個宗法團體。此在古代社會思想中,未始不有相當的價值,但流傳既久,漸失去祭祖的原意,乃因守著狹隘的家族觀念,其流弊所及,反而減損了人心上的家國情懷。

4.祭祖之變異:

祭祀之原始意義,乃是敬天、明德、教孝、報本返始,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祭神之外又須祭先,如雲:「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祀先之禮,必須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故備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明乎郊社禮,禘嘗之義,這些都是古代天祖崇拜的遺傳,為子思所特別注重。

佛教(小乘)傳入中土,重乎對死人之祭祀,其意義在乎超薦其上度西天,不復有我國古代祀天祭祖之意義,故自隨唐以還燒紙人、紙屋、紙衣、紙具,以供死人在陰間之用度,乃成習慣,此並非中華民族原始的習尚,不可不察。

而燒紙具在乎向死人祈福、護庇、求其輪回超度,其目的在乎功利並非孝思。故梁朝范縝所著神滅論乃欲在根本上推翻小乘教義之迷信處,范縝特別強調古人為宗廟祭祀,乃聖人從孝子之心,所以設教,並不是真為了祭祀鬼魂。

㈢ 山東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省會濟南,百泉匯集,以「泉城」美譽蜚聲海內外。境內的長清靈岩寺和歷城四門塔,歷史悠久,文化價值極高。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學說的發祥地,孔廟,孔府,孔林規模宏大,文物薈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
泰山,作為中國「五嶽之首」,雄偉壯麗的風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徵著中華之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山東東部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風光綺麗的海濱城市青島,煙台,威海,日照。青島被譽為「黃海明珠」,前海風光獨具魅力,嶗山為道教勝地,古跡眾多。「魚果之鄉」煙台,「人間仙境」蓬萊閣,「海濱花園」威海,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遊,療養,度假勝地。
山東中部,民俗風情豐富多彩,「世界風箏都」濰坊的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石家莊民俗旅遊等卓有特色。以古老齊文化著稱的古齊國都城淄博,擁有齊國故城遺址,東周殉馬坑,齊長城遺址等古跡。
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經山東570公里匯入渤海,黃河入海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令人嘆為觀止。
此外,梁山水泊遺址,菏澤的牡丹,聊城的光岳樓,鐵塔,德州的蘇祿王墓,棗庄萬畝石榴,徽山湖十萬畝荷花以及古運河游等也都各具特色

㈣ 距離徐州最近的旅遊景點,,

沛縣不錯.徐州市內景點也不少.

㈤ 濟寧的旅遊

截止到2008年初,濟寧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95處,市級167處,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座,山東省風景名勝區4處,4A級以上景區6處,其中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是中國第一批5A級景區;國家級、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1處。
太白湖風景旅遊度假區:太白湖位於濟寧市區南6公里處。199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尼山文化旅遊度假區:位於曲阜市、鄒城市和泗水縣交界處,距曲阜市區僅20公里,距日東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出口僅7公里。尼山是先師孔子的誕生地。尼山擁有多處反映孔子生平的遺跡,其中近千年歷史的尼山孔廟和書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漢碑半濟寧:濟寧是發現和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區之一。已知的漢碑刻石藏量多達40種,其中漢碑21種,刻石19種,主要收藏於濟寧漢碑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廟、鄒城孟廟、嘉祥武氏祠。梁山杏花村附近的碑文等。
古濟寧八景:鐵塔清梵、太白晚眺、墨華泉碧、鳳台夕照、灌冢晴煙、南池荷凈、西葦漁歌、獲麟晚渡。
旅遊節慶活動
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曲阜)—中國十大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中華母親文化節(鄒城)
嶧山古廟會(鄒城)
嶧陽之春桃花節(鄒城)
中國國際水滸文化節(梁山)
中國孝賢文化節(魚台)
中國誠信文化節(金鄉)
中國石雕藝術節(嘉祥)
中國太子靈蹤文化節(汶上)
微山湖荷花節(微山)
桃花節(泗水)
中國國際大蒜節(金鄉)

㈥ 魚台縣在哪裡

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

㈦ 濟寧十大最好玩的景點 濟寧哪裡有好玩的

濟寧市多山、多水、多聖人。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始祖文化、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李白文化、梁祝文化、漢碑漢畫像石文化、山水文化等十大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東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運河」的旅遊格局。 截止到2008年初,濟寧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95處,市級167處,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座,山東省風景名勝區4處,4A級以上景區6處,其中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是我國第一批5A級景區;國家級、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1處。
孔孟文化
以孔子誕生地曲阜和孟子誕生地鄒城為主,代表景點有被稱為中國書 曲阜孔廟
法藝術寶庫的孔廟、「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孔廟、孔府規模宏大,文物薈萃,是全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鄒城代表景點有孟府、孟廟、孟林、孟母林。
運河文化
京杭大運河從濟寧穿過,自元代開始,管理運河的最高衙門就設在濟寧,因而,濟寧被譽為「運河之都」作為國家運輸動脈的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也孕育了濟寧燦爛的運河文化。李白、杜甫在此攜手漫遊,飲酒賦詩;康熙、乾隆在此駐蹕,題詞作賦。 古運河 濟寧城區的古運河
、太白樓、鐵塔寺、聲遠樓、王母閣、東大寺、岱庄教堂等景點星羅棋布於濟寧城區,各具特色。 汶上南旺鎮為「運河之脊」,建有號稱「北方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堪稱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島在湖中、運河穿島而過」 南陽島上的古鎮為運河四大古鎮之一,店鋪林立,商業繁榮,街巷為青石鋪地,民居為青磚灰瓦,古色古香,頗具文化品位,是展現古運河生態和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載體。
始祖文化
文獻記載,炎帝曾在曲阜建立國都,因而,濟寧一帶曾是炎帝部族活動的區域。《史記索隱 三皇本紀》載:「炎帝神農氏,姜姓……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又說炎帝「初都陳,後居曲阜」。《帝王世紀》也說:「炎帝都於陳,又徙魯」。陳即今河南睢陽縣。有學者認為,炎帝徙都曲阜之後,因先後與蚩尤、黃帝部族作戰,後敗退西部,其部族也隨之遷於姜水流域,成為姜姓的始祖。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即今曲阜城東舊縣村。北宋真宗皇帝為了紀念「黃帝生於壽丘」,於祥符五年(1012年)下詔改曲阜縣為仙源縣,縣城也遷往壽丘;並下聖旨,建起了1320楹的森森黃帝廟,名為「景靈宮」,以供春秋奉祀。
佛教文化
汶上縣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塔宮出土的佛牙、舍利子等佛教聖物,震動了國內外 濟寧 汶上寶相寺
佛教界,每年定期舉行的汶上太子靈蹤文化節享譽海外。中都博物館、供奉殿、大雄寶殿、汶上縣城市規劃展覽館、禮佛大道等建築氣勢宏偉。汶上縣寶相寺景區為中國國家AAAA級景區。
水滸文化
水泊梁山因《水滸傳》而聞名天下,忠義堂、斷金亭、黑風口、水滸寨、一關、二關等景點構築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寨牆、扭頭門、宋江井、疏財台、試刀石等遺跡訴說著英雄故事,左寨七英、雙雄鎮關、花榮射雁、逼上樑山等巨型石雕再現了當年好漢的風姿,大型唐三彩壁畫《水滸英雄聚義圖》、三十六天罡星雕像、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記》並稱當代三大水滸藝術珍品。
梁祝文化
梁祝故里在今微山縣馬坡一帶,郭沫若根據清人焦循《劇說》中有「嘉祥縣有祝英台墓碣文,為明人刻石」的記錄,曾派員來濟寧嘉祥了解情況,但因《劇說》中所記的祝英台墓地點不準確,故未找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尚未設置微山縣,今墓碑所在地屬濟寧縣與鄒縣交界帶。1952年,修浚白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始見天日,並由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在當地保存。1976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又一次復出。梁祝墓碑立於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可以說今微山馬坡——鄒城嶧山一帶就是上演這幕中外聞名的愛情悲劇的舞台。由於梁祝故事與生具有的平民性質,主人翁不可能載入正史,這就決定了它在民間流傳的歷史命運。因而,對其真實的發源地長期以來語焉不詳。[1] 濟寧 水泊梁山
山水文化
濟寧 微山湖生態區
微山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每年盛夏,湖中數十萬畝荷花競相開放。古樸的民風,錯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葉葉小舟,千頃荷花與藍天、碧水、野鴨、葦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樂園,成為度假休閑的絕妙去處。鄒城有天下第一奇山——嶧山,北衍泰山之靈秀,東引鳳凰諸峰,西瞰微湖煙波。它以岩石迭壘,幽洞玲瓏,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於一身的獨特個性,與五嶽之首的泰山斗美,故有「岱南奇觀」之稱。
北湖省級風景旅遊度假區
北湖風光
北湖位於濟寧市區南6公里處,集游樂、休閑、度假、水上運動、養殖於一體,是山東省新興的旅遊觀光勝地,被譽為魯南大地上的一顆明珠。199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北湖水面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四倍,水面寬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盛夏時節,萬畝荷花竟相開放,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景色。 自1992年起,連續多年舉辦荷花盛會,海內外賓朋雲聚於此,觀湖賞荷、泛舟垂釣。
尼山省級文化旅遊度假區
度假區位於曲阜市、鄒城市和泗水縣交界處,距曲阜市區僅20公里,距日東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出口僅7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尼山是先師孔子的誕生地,歷史獨有,文化獨具,資源獨占,地位獨享。尼山擁有多處反映孔子生平和文化的遺跡,其中近千年歷史的尼山孔廟和書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夫子洞、孔子聖水湖、顏母祠、智源溪、扳倒井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尼山層巒疊嶂,林木茂密,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尼山孔子聖水湖,儲水量約1.12億立方米,煙波浩渺的水面與連綿起伏的山巒交相輝映。尼山物產豐富,農產品、水產品等綠色天然,手工製品特色濃郁,農家樂修學游、民俗體驗等項目蓬勃興起。
天下漢碑半濟寧
濟寧是發現和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區之一,數量多,價值高。目前,已知的漢碑刻石藏量多達40種,其中漢碑21種,刻石19種,主要收藏於濟寧漢碑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廟、鄒城孟廟、嘉祥武氏祠。一個地區發現和保存這么多兩漢碑刻,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之最。
編輯本段旅遊節慶活動
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曲阜)——中國十大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中華母親文化節(鄒城)嶧山古廟會(鄒城)嶧陽之春桃花節(鄒城)中國國際水滸文化節(梁山) 中國孝賢文化節(魚台)中國誠信文化節(金鄉)中國石雕藝術節(嘉祥)中國太子靈蹤文化節(汶上) 微山湖荷花節(微山)桃花節(泗水)中國國際大蒜節(金鄉)
編輯本段古濟寧八景
古濟寧即是現濟寧市轄區范圍。
鐵塔清梵
「鐵塔清梵」指的是濟寧的鐵塔寺,位於現濟寧市區鐵塔寺街路北。鐵塔寺,原名崇覺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釋迦禪寺。寺內建有鐵塔、聲遠樓及殿宇房舍。這一古剎,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鐵塔,構鑄嚴謹,渾然挺拔,巍然矗立,壯觀異常,充分顯示我國古代的冶煉技術、建築工藝的高度水平和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是我國珍貴的范鐵藝術遺產。1973年國家撥款進行了大修,校正傾斜,補鑄鐵件,使之恢復了它的壯麗雄姿。
太白晚眺
太白樓位於濟寧市區古運河北岸,太白樓路中段路北。太白樓即「太白酒樓」,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原址坐落在古任城東門里(今小閘口附近)。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同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移家至任城(濟寧),居住在酒樓之前,「常在酒摟日與同志荒宴」。李白去世近百年時,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吳興人沈光過濟寧時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作《李翰林酒樓記》一文,從此「太白酒樓」成名並傳頌於後世。宋、金、元代對該樓都進行過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開鑿濟州河時,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牆易土為磚。明洪武二十四年(1591年) ,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重建太白樓,以「謫仙」的寓意,依原樓的樣式,移遷於南門城樓東城牆之上(就是現今的地址),並將「酒」字去掉,更名為「太白樓」,留傳至今。太白樓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牆上,坐北朝南,十間兩層,斗拱飛檐,雄偉壯觀,系古樓閣式建築。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樓門向西,環以圍牆。600多年來,由於長年失修和歷次戰爭,遭到一定破壞。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現在太白摟仍坐北朝南,面寬7間,東西長80米,南北進深13米,高15米,樓體為兩層重檐歇山式建築,青磚灰瓦,朱欄游廊環繞,佔地4000多千方米。二層檐下高懸一楷書匾額,上書「太白摟」三字。四周院內,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磚鋪地,花牆環繞,台階曲折,古樸典雅。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人所書「詩酒英豪」四個大字石刻,字體豐碩,道勁豪放;下嵌著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線鐫刻的「三公畫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賀知章在右,線條流暢,體態浪漫,風流典雅。太白樓名傳於世千餘載,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墨華泉碧
「墨華泉碧」這一景觀指的就是濟寧浣筆泉這一獨樹一幟的園林建築。據《濟寧直隸州志》記載:「浣筆泉」原名「墨華亭」,始建於明嘉靖五年(1526年),由主事白旆在泉旁建一亭,以供賓客游覽觀光,憑弔古人。到了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主事胡瓚重修,浚泉池,砌石欄,建方亭,植柳竹,泉上榜書「墨華」,從此才有了「墨華亭」或「墨華泉」之稱。同時,還於泉北築堂三楹,以祀李白、賀知章二賢。故而明代文人潘承念在《墨華泉碧》一詩中曰:「何如一勺墨泉水,天寶年來流到今。」以後,明末清初曾多次重修,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州席恆軒捐資修葺,在堂房旁邊增建配廳、中築門,並開鑿了方、圓二池,皆曰「浣筆」,自此,「墨華亭」更名為「浣筆泉」。浣筆泉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座規模宏偉,樓、堂、亭、池、橋為一體的園林建築,成為流水潺潺、花木扶疏、柳蔭竹翠、風光綺麗的名勝游覽之地。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進行了兩次整修,在原址上鑿池築亭,修建正堂,種植花木翠竹,使浣筆泉以新的面貌迎接遊人觀光。1986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浣筆泉」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台夕照
「鳳台夕照」這一景觀是說站在鳳凰台上「每逢清明、白露節,日夕時,日影照北城;芒種、小暑節,日影照南城。」 鳳凰台位於濟寧市西北鳳凰台村,京杭大運河北岸不遠處。《濟寧縣志》記載:「鳳凰台距城八里,周一百四步,台二層,上層高三、四丈,下層二丈奇,上銳下寬」。《濟寧勝跡概覽》記載:鳳凰台是「以商代為主的典型遺址」,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早在商周時期,這里即現中華文明之光。據文載:「任、宿、須句,風姓也,實司太昊有濟之祀。」濟寧古為任城,乃四個風(風、鳳古代相通)姓古國之一,鳳凰台即「太昊祭祀台」,就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的地方,此台坐南朝北,正面為三層,其餘三面皆為二層,台高11.5米,底面4241平方米,頂面1341平方米,地闊上窄逐層遞減,北有石階可至頂端,周圍皆用磚石壘砌,中為夯土而成,西南亦有不砌台階曲徑而上,可通頂部。鳳凰台歷經四千多年保存下來,是一寶貴遺產,目前已動工修復,以恢復其原貌,198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濟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灌冢晴煙
「灌冢」就是漢朝大將軍灌嬰的墓,位於濟寧市東邊西灌村北250米處,「灌冢晴煙」是說在陽春三月里,天氣晴朗,微風拂過,灌嬰的墓地上空會有白色煙氣覆蓋著,是一道奇異景觀。這個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灌冢晴煙」是一種春天地氣上升形成的美麗的自然景觀,多少年來為人們所贊嘆。清代文人王清有七絕詩《過灌冢》:碚項興劉莫大功,當時誰不論英雄。西風荒冢麒麟老,禾黍離離落照中。 目前,灌嬰墓地雖夷為平地,享殿毀於早年,碑石遭到破壞,樹木被砍伐一光,但地表以下墓地尚完好無缺,乃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價值。所以,198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池荷凈
「南池」就是指「王母閣」,原名「古南池」,建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713——756年),面積400餘畝,位於現在濟寧市城南王母閣路西側。據《濟寧直隸州志》記載:「王母閣在南關外,周圍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瑤池,東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閣。」《濟寧縣志》記載:「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許小南門外,小南門即故城也。舊有杜文公祠,祀李白、杜甫、賀知章三人。後從州人李毓恆議,並祀許主簿。」由此可見,在盛唐時期,這里是濟寧州一游覽勝地,特別是到了夏天,滿池白蓮荷花,陣陣清香,空氣新鮮,天地純凈,令人心曠神怡。「南池荷凈」這一景觀就是來源於此。明、清時代的南池又進行了大規模修建,不僅風景宜人,而且樓閣聳起,曲檻迴廊,花木昌茂,松竹交翠。池中有四島,即王母閣島、北壇島、南壇島、池心島。島上建有王母閣、玉皇廟,還有濯纓亭、君子亭、觀荷亭、觀瀾亭等。歷代詩人、名流多會於此,吟詩題賦。唐代大詩人杜甫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同任城許主簿游南池留有著名詩篇。 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駐蹕濟寧,也到南池游覽,康熙御筆題寫「王母閣」,乾隆御筆題寫了杜甫游南池的詩篇。王母閣建成後,還吸引了無數的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佛。每年農歷三月三蟠桃會,周圍百多里的人們前來進香, 南池更是香煙繚繞。燈火輝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1928年,在北伐戰火中王母閣不幸被毀。1958年8月,濟於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南池內建設魚種場,挖池養魚、植荷、栽蒲。現在,濟寧市正在擴建南池公園,「南池荷凈」盛景的恢復已為期不遠。
西葦漁歌
所謂「西葦漁歌」是一道美麗的自然景觀,它位於濟寧市西,現在任城區安居鎮的汪營、胡營、劉營三村東邊和西五里營村西邊環抱區內,也就是原來的馬場湖。據《濟寧市郊區水利志》記載:1283年(元世祖至二十年),開挖由濟寧至安山入濟水(大清河)濟州河,溝通濟、泗以便漕運。1441年(明成祖永樂九年),再開會通河(元代稱會通河和濟州河,明代通稱會通河)。由於「蜀山湖棄水,經湖東馮家壩滾入濟寧西部的沿運河窪地形成馬場湖」。《濟寧直隸州續志》也記載:馬場湖在州西十里,周約44里,水域540頃。當時,人們在這廣闊水鄉,植葦栽蒲,養魚喂雞。微風吹來,湖水盪起陣陣漣漪,蘆葦搖擺起柔軟的身軀,好像在輕歌曼舞;特別是紅陽西下時,煙波浩渺,漁歌陣陣,真乃是人間美景也,所以人們也稱這里為濟寧「西湖」。明代崇禎年間,安居出了個徐標,做了兵部尚書,回家祭祖,暢游馬場湖,興致大發,寫下了有名的《安居西湖記》,充分描述了馬場湖西葦漁歌的風光景緻。
獲麟晚渡
「獲麟晚渡」這一歷史景觀,是指位於濟寧市城北四十華里有「二濟寧」之盛譽的長溝「獲麟晚渡」(今任城區長溝鎮獲麟今諧音回林村)晚上的繁華景象。據傳說,春秋時期,孔子時任中都(現在汶上縣)宰時,到長溝附近狩獵,捕獲麒麟一對,因此,該地得名「獲麟村」,現在名叫「回林街」。「獲麟晚渡」還因「兩山夾一廟」、「掉龍碑」、「黑風口」而名噪一時。所謂「兩山夾一廟」、「兩山」指的是獲麟村內兩個古老破屋的殘垣斷壁的山牆,中間野草叢生,槐柳爭蔭,狐兔爭穴,鳥雀穿梭。自有一番天然野趣。「一廟」是指在兩堵山牆間的「獲麟觀音廟」,明代興建,清代重修,正殿三楹,硬山式建築,殿內壁畫輝煌,彩繪斑斕,外牆有明清石刻四塊。(現在此廟還存在,但已破爛不堪,殘垣斷壁,殿內的壁畫依稀可辨)。廟前有明代獲麟修河碑和掉龍碑斜矗(現殘存在村內)。
編輯本段特產怪絕 品種齊全
濟寧的地方特產非常有名,有玉堂醬園、濟寧「三大怪」、魯錦、彩印花布、楷雕、石雕、碑帖、尼山硯、曲阜香稻、園林花木、柳編、小尾寒羊、魯西黃牛、微山湖四鼻孔鯉魚、微山湖松花蛋、微山湖鱉魚、微山湖菱香酒等。濟寧有歌謠:「濟寧三大怪,紅心蘿卜四季賣,蝸牛是好菜,鮮蓮蓬爭著買。」其中,著名的農牧漁果土特產有曲阜香稻、魚台"魚農一號"水稻、金鄉金谷小米、嘉祥紅皮蒜、白菊花、細毛長山葯、金鄉白皮蒜、紅皮蒜、汶上大荸薺、魯西黃牛、青山羊、嘉祥大蒲蓮豬、泗水裘皮羊、濟寧百日雞、微山麻鴨、南四湖四鼻孔鯉魚、芡實米、菰、葦、蓮藕、湖菱等;著名手工制工藝品有:嘉祥魯錦、彩印花布、曲阜楷雕、碑帖、尼山硯、泗水魯柘硯、柘溝土陶、濟寧路青猾皮等。曲阜盛產的曲阜香稻、果旦杏、礦泉水被譽為「曲阜三寶」;生產的孔府家酒、楷雕如意、全毛地毯、龍頭手杖和尼山石硯被譽為「魯中五絕」。
玉堂醬園
中華老字型大小,被譽為「京省馳名,味壓江南」,其菜品口感咸香,種類眾多,老少皆宜,攜帶方便。菜品不同,價格不一。
長溝葡萄
真正的長溝葡萄成熟後呈紫紅色、皮薄、肉厚、酸甜可口,香溢齊魯大地;被評為「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栽培與質量控制示範基地」。
金鄉大蒜
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稱號。
嘉祥魯錦
魯錦是魯西南民間織錦的簡稱,系魯西南地區民間的棉織花布(粗布),因織工精細、絢麗多彩極似織錦而於1985年被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定名為「魯西南織錦」,簡稱「魯錦」。
曲阜楷雕
曲阜特有的工藝產品,與尼山硯、琉璃瓦、絹花並稱為曲阜的四大傳統工藝,又與碑帖、尼山硯並稱曲阜「三寶」。楷雕的原料名楷木,是孔林特有的名木,相傳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廬墓時從南方帶進孔林。
金谷小米
金鄉培育的小米,是明清兩代貢品,位居中華「四大名米」之首,被載入《辭海》,1996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
融南匯北 風味小吃
小吃歷史悠久,全省出名,以麵食、菜餚居多,選料廣而精,製作嚴且細,花色繁多,檔次分明,製法全面,各味兼備,既有鮮明的北方特色,又具濃郁的本地風味。由於明清兩代濟寧城為重要漕運樞紐,舟車商賈萃集,五方人民雜處,使小吃得以汲取南北之長,形成自己的特點。代表小吃有甏肉乾飯等。

㈧ 魚台縣縣志

魚台縣
魚台 位於山東、江蘇、安徽三省交界處,東瀕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聞名世界的京杭大運河從東部穿流而過;南與江蘇省徐州市毗鄰,西與金鄉縣接壤,北與濟寧市隔河相望,總面積654.2平方公里,人口44萬,轄14個鄉鎮。

西周時期,境內為極國封地。
春秋時期,改置棠邑,屬魯國。公元前718年(隱公五年) 春 魯隱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觀魚。
戰國初期,境內置方與邑,屬宋國。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境內置方與、湖凌二縣,屬薛郡。
西漢,境內置方與、湖凌、囊三縣,屬山陽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屬金州。翌年,改金州為戴州,遂屬戴州。643年(貞觀十七年),戴州廢,改屬河南道兗州魯郡。762年(寶應元年),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台,始改方與為魚台。
五代十國,後梁時屬兗州魯郡,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屬單州。
北宋,屬京東西路單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隸經州。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魚台縣並入金鄉縣,1266年復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屬徐州。1374年,改屬濟寧府。1385年,降濟寧為州,升兗州為府,遂屬兗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寧直隸州。1730年,改屬兗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復屬濟寧直隸州。
1946年6月,復建魚台縣國民政府。是年9月,國民政府軍占據魚台,魚台縣復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8年8月,魚台全境解放,魚台縣國民政府結束。
1952年,平原省撤銷,魚台縣改屬山東湖西專區。1953年7月,撤銷湖西專區,魚台縣改屬濟寧專區。1956年3月魚台縣並入金鄉縣。
1964年11月,恢復魚台縣建制命屬濟寧專區。1978年7月,濟寧專區改為濟寧地區,魚台縣屬濟寧地區。1983年10月,濟寧地區撤銷,原縣級濟寧市升為省轄地級市,魚台縣屬之。至1990年建置未變。

魚台縣瀕臨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內年平均氣溫為13.7℃,最高年平均氣溫達14.1℃,最低氣溫達13℃。空氣年絕對濕度為16.3%,這里湖水盪漾,荷花盛開,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譽有「江北魚米之鄉」的美稱。境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物種類繁多,光熱充沛,四季分明。水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縣內河道縱橫,有大小河流17條,全長267公里,其中東西流向9條,南北流向8條。

境內溝渠如網、坑塘密布,僅大型溝渠就達380多條,全縣水域面積23.7萬畝,其中水面14萬畝,河堰、灘塗、湖地9.7萬畝,由於境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熱充沛,因而林茂糧豐,特別是稻草資源十分豐富。魚台常年種植水稻,面積保持在40萬畝,每年產稻草2.4億公斤,加周邊縣區的稻草年可利用的達6億公斤,目前僅是搞一些粗加工,一旦採取先進技術進行深加工,經濟效益前景將十分廣闊。

魚台縣充分利用水多草多的資源優勢鴨存養量達100萬只,鵝達50萬只,雞達300萬只,魚台將重點開發以東魚河、復新河兩岸為中心,總長達100華里的養殖,因地制宜,突出發展以鴨、雞、鵝養殖為重點的畜禽示範園區。一旦形成規模,鵝年存養量可達100萬只以上。水產養殖方面,99年全縣漁業放養面積達7萬畝,其中名、特、優、精養水面3.5萬畝,養魚網箱發展到2萬架。魚台縣將進一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加大畜禽、水產規模養殖力度,使畜禽、水產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現在的40%最終達到70%以上,已由原來的糧食大縣變成養殖大縣。

魚台擁有四通八達的水陸空交通網路。交通便利,東距京滬線100公里,西距京九線70公里,南距隴海線70公里,北距兗石線50公里。達到國家二級公路標準的濟徐公路穿經南北,棗曹公路橫貫東西,全縣有公路36條,全長360公里。水路暢通,港口、碼頭眾多,內河航道11條,通航里程達211.8公里,其中京杭大運河依縣而過,萬噸級拖輪可直接駛入長江。空中運輸條件優越,距濟寧機場僅60公里。另外,魚台縣郵政電信網路十分發達,通訊設施齊全,已跨入省市先進行列。

全縣程式控制交換機已超過2萬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可以國際、國內直撥。魚台經濟狀況良好。去年國內生產總值達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63元。農民收入的大部門靠種植業,佔70%。畜牧養殖業收入佔20%,其它收入佔10%。工資情況一般工人日工資10元,熟練工人日工資15元。縣內擁有科技人員6314人,建立了跨縣連接的技術網路,先後與上海復旦、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學院、山東農業大學、萊陽農學院、山東農科院等科技院校建立了長期聯系。
歷史沿革

1995年5月18日,撤銷王魯鄉,設立王魯鎮。

1996年8月18日,撤銷張黃鄉,設立張黃鎮(魯政函民字[1996]43號)。

1998年7月28日,撤銷王廟鄉,設立王廟鎮(魯政函民字[1998]19號)。

2000年,魚台縣轄6個鎮、8個鄉。總人口426172人,各鄉鎮人口: 谷亭鎮 75279 清河鎮 22491 魚城鎮 39081 王魯鎮 38517 張黃鎮 29743 王廟鎮 31113 老砦鄉 26987 唐馬鄉 31410 武台鄉 24860 石集鄉 17318 羅屯鄉 28031 李閣鄉 204.75 陳樓鄉 16579 周堂鄉 2428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銷武台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王魯鎮;撤銷石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清河鎮;撤銷周堂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王廟鎮;撤銷李閣鄉、陳樓鄉,合並設立李閣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李閣鄉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2000]68號)。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魚台縣轄7個鎮、3個鄉。

這只是一個概況,具體的縣志估計得去相關部門查或花錢買了

㈨ 濟寧有什麼旅遊的地方

著名景點:太白樓、古運河、三孔、微山湖、嶧山、梁山
太白湖風景旅遊度假區:太白湖位於濟寧市區南6公里處。199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尼山文化旅遊度假區:位於曲阜市、鄒城市和泗水縣交界處,距曲阜市區僅20公里,距日東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出口僅7公里。尼山是先師孔子的誕生地。尼山擁有多處反映孔子生平的遺跡,其中近千年歷史的尼山孔廟和書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漢碑半濟寧:濟寧是發現和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區之一。已知的漢碑刻石藏量多達40種,其中漢碑21種,刻石19種,主要收藏於濟寧漢碑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廟、鄒城孟廟、嘉祥武氏祠。梁山杏花村附近的碑文等。

古濟寧八景:鐵塔清梵、太白晚眺、墨華泉碧、鳳台夕照、灌冢晴煙、南池荷凈、西葦漁歌、獲麟晚渡。

旅遊節慶活動

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曲阜)—中國十大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中華母親文化節(鄒城)

嶧山古廟會(鄒城)

嶧陽之春桃花節(鄒城)

中國國際水滸文化節(梁山)

中國孝賢文化節(魚台)

中國誠信文化節(金鄉)

中國石雕藝術節(嘉祥)

中國太子靈蹤文化節(汶上)

微山湖荷花節(微山)

桃花節(泗水)

中國國際大蒜節(金鄉)

㈩ 誰知道濟寧有哪些旅遊景點玩的地方嗎

濟寧新開發的北湖濕地旅遊區、南池公園、鐵塔寺、動植物園、農高園;
鄒城孟府、孟廟,嶧山;
曲阜三孔(孔府孔林孔廟),孔子六藝城,興嘆劇院;
梁山水泊梁山;
微山 微山湖紅河濕地;
等等 很多

熱點內容
大寫意梅花圖片 發布:2025-09-13 15:51:54 瀏覽:523
插花凈瓶 發布:2025-09-13 15:45:04 瀏覽:678
毛筆畫蘭花圖 發布:2025-09-13 15:18:14 瀏覽:262
七夕夜隨筆 發布:2025-09-13 15:06:20 瀏覽:819
藤編藍盆栽 發布:2025-09-13 14:45:43 瀏覽:650
綠植領養活動是什麼 發布:2025-09-13 14:39:56 瀏覽:914
花語為依賴 發布:2025-09-13 14:38:31 瀏覽:810
測測你七夕 發布:2025-09-13 14:37:38 瀏覽:897
盆栽小紅薯 發布:2025-09-13 14:28:49 瀏覽:599
長春米蘭花時尚酒店 發布:2025-09-13 14:24:56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