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大理荷花塘

大理荷花塘

發布時間: 2021-11-18 06:05:28

A. 翠湖給好玩 有些什麼好玩的

翠湖 昆明翠湖1.雲南翠湖
翠湖,位於昆明城五華山西麓,是城區的中心觀光點。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南眺碧雞、北瞰蛇山,水光瀲灧,垂柳搖曳,「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台」,被譽為鑲嵌在昆明城的「綠寶石」。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這里還屬於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所以又叫「菜海子」。因東北面有九股泉,匯流成池,又名「九龍池」。至民國初年,改辟為園,園內遍植柳樹,湖內多種茶花,始有翠湖的美稱。
翠湖在元代以前,是臨近滇池潘家灣的一個湖灣,李專《菜海行》詩中說:「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與之為一體。菡萏之國蛟龍窟……」翠湖湧出之泉水,直接入注滇池。
方國瑜先生考證:「元初以前,滇池湖岸西阻山麓,其北、東、南三面,自碧雞關下高嶢村,經上普坪村、眠犬山下夏家窯團山南麓、梁家河村、菱角塘、潘家灣、土橋、官渡、海燕村、石寨山下金沙村、昆陽城邊舊校場,以至海口。」(見方國瑜《元史·賽典赤傳概說》)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賽典赤拜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廢棄,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處巡行勸農使張立道,付二千役而決之,三年有成。」(元趙子元《賽平章德政碑》)這就是第一次疏浚海口水利工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縣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張立道為大理等處勸農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萬余頃,皆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雲南行省》),元代幾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與滇池湖面分隔,成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於中種千葉蓮」,周圍「蔬圃居半」,稱菜海子,又稱翠海。翠海東北面湖中,有九個出水泉眼,「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名九龍池。」翠湖之水經河道注入滇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征雲南,元末代雲南梁王巴匝刺瓦爾密兵敗投滇池(一說服毒),明軍平定雲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南京,朱元璋義子西平侯沐英留鎮雲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築昆明磚城,將翠湖圈入城內。(清·倪蛻《滇雲歷年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漢名將周亞夫細柳營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營」,「種柳牧馬」。清《一統志·雲南志·山川》載:「九龍池在昆明縣城內,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為稻田,下為蓮池,沿五華之右,貫城西南,匯於盤龍江達滇池,明沐氏有別業在其上,曰柳營。」沐英愛馬,常在柳營河邊觀馬弁洗馬,故翠湖出城之河稱「洗馬河」。有詩記述沐英柳營洗馬:「萬柳郁成行,牽來老驌驦。將軍思洗甲,神駿自生光。」清末陳榮昌也有《柳營洗馬》詩:「不圖城市裡,乃有亞夫營。伏櫪新羈馬,和戎罷舊兵。願將凡骨洗,誓與亂流爭。神駿滇池出,邊塵會盪平。」
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僅四十八歲的沐英卒,沐英長子沐春襲西平侯,翠湖柳營遂改為「垂柳間垂楊」,「台榭浮水面」的黔國公沐氏別業(別墅)。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府第在今之勝利堂,翠湖柳營為「別業」,草海畔近華浦外建有「西園水雲鄉」。
清順治十年(年)大西軍「南安王」劉文秀回滇。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入雲南,封劉文秀為「蜀王」,劉文秀將沐氏柳營別業作為「蜀王府」,又稱「南府」。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平西王吳三桂率清軍攻雲南,十二月清軍三路會於曲靖,永曆帝朱由榔奔迤西逃緬甸。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命吳三桂駐鎮雲南,吳三桂「乞沐氏勛庄」,踞五華山永曆宮為「平西王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縊永曆帝及其子於五華山西麓之金蟾寺。金蟬寺坡遂稱「逼死坡」。清康熙三年(1664)吳三桂對「劉文秀故宅,以其狹小」,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營一帶皆珍館崇台」,「花木扶疏,迴廊壘石」,新府石欄桿均為大理石浮雕,極盡奢華。清,李專《菜海行》詩,描述了吳三桂造新府之窮奢極欲:「橐弓解甲才幾日,命將選才造宮室,明帝行宮不稱意,卻教再見阿房出。軍令傳宣部下兒,移山填海只片時……雕甍綉闥生雲煙,何處十洲與三島。金屋朱扉鎖麗人,嬌歌妙舞四時春。花草亭台香沁骨,淪漪月夜酒生鱗,正難更仆數驕樂,螭頭有鳥大如駱……」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舉「天下都招討馬大元帥」旗號反清,陳兵湖南。康熙十六年(1677年),吳三桂兵敗洞庭,退守衡州(衡陽)。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匆忙衡州稱帝,國號「周」,年號「昭武」。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暴病殛於衡州。其孫吳世璠繼位,改元「洪化」。康熙十八年(1679年)吳世璠十四萬人馬被清軍消滅於湖南。次年吳世璠敗退雲南,吳世璠居翠湖新府,以其年號改稱「洪化府」。洪化府大門外跨洗馬河有石橋,稱「洪化橋」。至今河改下水道,「洪化橋」地名猶存。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軍「克雲南,入其城」, 「洪化府」此後改稱「承華圃」。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雲貴總督范承勛拆洪化府吳宅,木石材料用於重修西山太華寺。至今太華寺大雄殿、縹緲樓前還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欄桿。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雲南巡撫王繼文在翠湖湖心島上建「碧漪亭」,後稱「海心亭」。湖北岸濱湖建「來爽樓」。書法家塗晫為碧漪亭、來爽樓題:「春醉蓬萊」、「是觀堂」匾。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城西門內九龍池上」建「龍神祠……敕封福滇益農龍王,內府造像輦送至滇,建祠以時致祭,月吉瞻禮。」(清·雍正《雲南通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雲南知府敦柱重修龍神祠,又稱黑龍祠。
清嘉慶元年(1796年),昆明「同邑馬孺人,禮奉觀音大士,捐資百金,敬修一院,庄嚴金像,虔祀之。」孝廉倪士元(字雲浦),居翠湖畔,「朝夕經臨此地,恆念一亭之外,別無容膝,於是倡捐填砌西面地基二丈許,建屋三間為棲止之地。延永豐寺僧雨庵住錫,歲奉香火。將周圍草堂置買,挑填堅闊,遂成基焉。」工部右侍郎蔣予浦(字元庭) 「慨然捐廉……始庀材開工,建立閣樓三楹,奉大士金像,前殿三楹,奉呂祖,後殿三楹,奉倉聖文武帝增福玄壇聖像。」後朱元亮「倡捐添建馬王殿三楹,東廂樓耳房五間」。迤南觀察劉鈺「捐建雷神殿三楹,五龍祠三楹,並制亭爐鍾鼓。前後殿宇,東廂樓屋,咸皆巍峨壯麗,廟貌一新」。「其海心大路,南北綿亘三百餘丈,百餘年來,悉皆坍塌傾陷,狹窄低窪,雨水盛行,浸淹斷隔。有北直易公德政,倡捐加高培寬,半載之功,修培平坦。」
倪士元、倪琇及住持雨庵,興建蓮華禪院工程,前後歷時二十一年,至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嘉平告成」(倪琇《鼎建蓮花禪寺碑記》)。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雲貴總督阮元,在翠湖沿「放生池」竹籬築堤,「由寺南繞出寺北。」南北長堤上後來架起石橋,堤南燕子橋,堤北聽鶯橋,堤中采蓮橋。阮元還在翠湖建成西軒舟屋和「蓮笑樓」(註:一說「蓮笑樓」為吳三桂建築),時任雲南巡撫伊裡布有《海心亭放生池詩並序》。序稱:「蓮花禪院前龍潭,深窈莫測,鱗族潛聚焉。每歲冬,並海居民劃小船捕魚,巨鱗細鬣無得免者……就潭三面剡木編竹為欄七十餘丈,蓄水衛魚。」
伊裡布,字莘農,鑲黃旗人,清嘉慶進士,歷任雲南騰越、永昌知府。道光五年(1825)任雲南巡撫,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雲貴總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調任兩江總督。
清光緒十年(1884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修蓮花禪院。凌士逸撰禪院聯:「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台」。清光緒九年癸未(1883年),進士陳榮昌曾賦《九龍池八景》,即「春樹曉鷹、秋窗夜月、精舍書聲、酒樓燈影、柳營洗馬、蓮寺觀魚、綠楊息陰、翠荷聽雨」。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翠湖北岸建經正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廢經正書院,改辦雲南省會中學堂。清宣統元年(1909年),翠湖西岸明代柳營、清初吳三桂新府之地,興建「雲南陸軍講武堂」。翠湖北岸省會中學堂在興建講武堂時,遷黑龍祠,學堂舊址改為雲南省圖書館。
清末經濟特科第一名袁嘉穀居翠湖北岸時,朝夕與翠湖相伴,有大量描繪翠湖的詩作。《翠湖早秋》詩曰:「樵水漁山共一城,湖心亭畔月三更。新秋墮地幾人拾,黃葉無聲詩有聲」。
民國八年(1919年)底,唐繼堯修整翠湖東西長堤,堤兩端建家族「雙節坊」。堤東架「衛東」鐵橋,堤西架「定西」石橋。這條東西長堤,與南北堤在湖心島交會。袁嘉穀有《翠湖堤上》詩:「左右樹交綠城洞,淺深水漲碧添池。雙堤車馬人如海,讓我花邊覓小詩」。
龍雲任雲南省主席期間,1932年搗毀蓮華禪院佛道泥塑。1933年至1934年按公園規劃改建蓮花禪院,拆寺觀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築群,大門坐西向東,院中間的大殿改成「戲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兩幢八角亭至今猶存。
2.四川翠湖
川北第一風景湖。
翠湖,原名響水灘水庫,1959年開始動工興建,次年8月大壩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萬平方米。後縣委、縣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1 983p年將水庫興建為旅遊風景區,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書法家李半黎書寫。
關於響水灘的來歷,在當地有一個傳說:有一力大藝精的石匠周世勁,見田地久旱,決心闖龍宮為民求雨,當他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時,身子累壞了,這時落人一個洞中,最後闖過九九八十一道難關,來到龍宮,龍王被其精神感動,送他一隻金鈴,什麼時候要雨只要將金鈴搖動即可,從此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主活。他死後,人們在他墳前安了一個石盒子,把全鈴放在石盒中,後一個自私的人私自取雨惹怒龍王。龍王又收回金鈴,但就在放鈴的下面湧出一股溪流,流水經過石灘憑發出轟鳴的響聲,人們就把這個灘取名響水灘。
大壩的銜右側,是大書發家趙蘊玉寫的「望湖樓」,望湖樓共有三層,層層皆可看風景,舉目眺望,四周山巒重疊,所有景色盡收眼底,樓下大壩,白色的欄桿整齊排列在大壩兩側,如同鑲嵌在石壩上的玉帶,望湖樓有詩可證:玉帶橫鎖千山水,瓊摟縱托九霄霞」。
坐上木船,又可到翠湖的另一個景點,那就是龍華山,這里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傳為最廣的說是龍華山和山後的玉鳳山是兄妹,哥龍華為保護百姓和莊稼的安全,用身體抵擋滔滔大浪,最後被水淹死,妹妹玉鳳傷痛不已,也倒在大地上死去,而聳立成兩座山。據說龍華山上的樹木從不怕乾旱,年年都長得枝繁葉茂,鬱郁蔥蔥,很是讓人喜愛。
龍華山上育一閣叫龍華閣,閣前有一棵黃桷樹,大約有500多年歷史了,因其歷史久遠而惹人逗留,真左邊有一小亭,名曰「悠然亭」,亭內設有石凳、石桌,亭前的對聯「隔水修竹綠,依山小亭紅」把小亭的雅緻,寫得形態逼真。
游完龍華閣,可來到翠湖另一景點尖山寺。走過一排長廊,便是著名便是雕刻大師劉開渠書寫的「歸去來」亭,內外有兩聯「棹穿波底月,船壓水中央」,「盡興且歸去,探幽可重來」,寫得妙趣橫生。
走過幾十步台階,是楚圖南書寫的「銀風塔」,站在這里,可觀翠湖八景:玉帶長堤、芳園秋月、銀風倒影、龍華晚照、平湖嵐光、溢流飛瀑龜山攬勝、金城煙雲。旁邊雕刻有一個碩大得草書「虎」字,其意有六種德高望重、共建文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山流水、畫中有畫、畫中有詩、天倫之樂、萬事如意,可謂匠心獨運。
銀鳳塔共有三層,層層旨有觀看水色湖光的窗口,站在窗口,讓微風拂擊容顏,一份愜意會驟然而至,有聯曰:「登樓入境外,覽勝天然中。」其境之幽,其意之美盡在其中。翠湖在廣安岳池的郊區,在市內乘七路公交車,花一元錢的車費便直抵目的地了。我上次去了一趟,翠湖還是有看頭的,可惜人不是很多。而且有很多農家戶在翠湖景區住家。門票收的是兩元一個人,但那個收門票的看見我們人比較多,便打了折扣,懶懶的。
翠湖有一首據說是陸游提的岳池農家的古體律詩,什麼內容我我忘記了,但讀出來是很有田園風味的!有些當年的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的味道!翠湖的很多景點都需要乘船去觀賞的,比如那個什麼什麼塔,挺精緻的。我記憶里最深的據說還有南北魏晉時候的碑林,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字體,風格不同,但都很有氣勢,傲然在幾千年的風霜雨雪中,蒼老不失當年勇!不知道倘若那些文人墨客知道自己當年的手跡在漸漸的被人遺忘,或被人從新記憶,會興慶時間沒有把所有的東西帶走,還是感慨時間畢竟要慢慢帶走這一些小小的驕傲呢!
還有一個景區不需要乘船,是大片繁蕪的梨樹,春天的時候,梨花開的到處都是,很美很美的。然後風過來,梨花就以最輕盈最輕盈的姿勢緩緩掉下來。比任何舞蹈家都完美,好像能落到每個人心裡最柔軟的地方。我梨花是見過的,但就是這里梨花鋪地的場面我覺得格外的美,格外讓人心動!
3.北京翠湖
翠湖濕地公園
北京市翠湖濕地公園位於海淀區上庄鎮,園內規劃佔地面積700公頃。目前,翠湖濕地一期工程已完工,通過開挖環湖生態渠將上庄水庫北側的1500畝低窪地圍成具有濕地生態特徵的生態園,並引進濕地動植物400餘種,形成濕地景觀。濕地除能收集雨水外,還可以對上游村莊排入的生活污水進行凈化。園內建有荷花塘、蘆葦塘、野生濕地植物展覽區、水禽保護區、濕地生態農業園、環園生態水區等。公園環境優美,湖水清澈,水生植物豐富,頗有江南水鄉風韻,成為候鳥在北京過冬或中轉南遷的優選之地。有關專家預測,到2005年夏天翠湖濕地公園的鳥類和水禽將達到50多個品種、3000餘只。
翠湖周邊已經形成燒烤、垂釣、農家樂等休閑娛樂一系列可供人們周末和節假日的遊玩項目,翠湖邊上的納蘭園,更是融合了名相納蘭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紀念館、住宿、餐飲、娛樂一體的具有文化氣息的休閑場所。
可乘車線路:303路 652路 512路
4.昆明翠湖
翠湖公園
介紹: 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北部,是市區最漂亮的公園之一,每年的11和12月份,成群的紅嘴鷗從西伯利亞到這里來過冬。這里除了有獨一無二的美景之外,遊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濃郁的文化氛圍,因為中國著名的雲南大學就在這里。 另外,它是昆明唯一一家開放到晚上10點的公園,是個不錯的夜生活場所。

B. 看到美景心情好的句子

1、旅行,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我是在旅行,孤獨是自我,卻思考著我的靈魂。

2、健康的才是美麗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偉大的,堅韌的才是長久的,真實的才是永恆的。

3、大理的洱海形如人耳,風平浪靜時,像一顆深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雲南大地上,微風吹過,海面上金光閃閃,泛起一道道美麗的浪花,嫵媚動人,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4、我將要遠行,去一個很遠的地方。西藏。上海。雲南。新疆。海南。我所歡喜的地方。一個人。一台相機。足以。旅行是一件多麼美好享受的事。

5、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者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志。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

6、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7、找個舒適的小店,挑張雅緻的明信片,送給中意的ta。背面寫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時,天氣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8、旅行,其實是需要具有一些流浪精神的,這種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悠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樂。旅行,有一種蒼涼,「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孑然一身,隱入蒼茫自然,自有一種孤獨的意味;旅行,更有一種逍遙,渾然忘我,與大自然交融的境界令人心弛神往。

9、如果心在遠方,只需勇敢前行,夢想自會引路,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

10、生活的真諦在於創新,生活的理想在於遠大,生活的藝術在於選擇,生活的步履在於踏實,生活的樂趣在於追求,生活的安樂在於平淡。

11、人生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12、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13、或許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與每一個美麗景色,都有可能成為一生中的難忘。一路走來,我們無法猜測將是迎接什麼樣的風景,沒有預兆目的地在哪,前進的腳步不能停下,只有在前進中不斷學會選擇,學會體會,學會欣賞。

14、這些通過旅行存在我腦海里的許多經驗、知識、畫面、獨特視野,可是再多學位再多工作經驗都換不來的人生的閱歷,所以真的要趁年輕,通過旅行多翻翻世界這本大書。

15、旅遊,放鬆心情,用眼睛享受風景。歌里唱的是「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我沒有值得分享的感傷愛情故事,唯有講述此間途經的美景,分享沒有男主角的相片。

C. 用具體語言描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情景,300以上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亂入船」這幾處寫出了雨下得很急,烏雲還沒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點便好似珍珠一般亂蹦亂跳地竄上了船。雨才剛剛下了一會兒,忽然卷地而來的一陣大風就把雨和烏雲吹得無影無蹤,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D. (九)湖南省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評價項目實物地質資料

湖南省郴州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評價項目,實施單位為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由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承擔,工作起止時間為2001~2007年。本項目2001年僅有荷花坪工作區,2002~2003年擴展到香花嶺工作區,2004~2005年包括荷花坪、香花嶺、雷坪3個工作區,2006年包括荷花坪、香花嶺、長城嶺南和尖峰嶺4個工作區,2007年設計在荷花坪、香花嶺、長城嶺南3個區開展工作。

1.礦床地質概況

工作區位於南嶺東西向構造帶中段北緣,與耒陽-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中段及南段交匯部位。其中荷花坪區位於五蓋山-橋口隆起帶中段,千里山與王仙嶺「孿生」復式岩體的交接部位;香花嶺區位於騎田嶺岩體西南的香花嶺短軸背斜南部的通天廟穹窿構造北面。

(1)荷花坪區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有泥盆系中上統、石炭系下統和第四系殘坡積層。

礦區位於五蓋山倒轉背斜北端西翼,北東向與北北東向構造復合部位。

礦區斷裂以北東—北北東向斷裂為主,該組斷裂與成礦關系密切,為導礦、容礦構造。

區內褶皺構造發育,主要有荷花坪復式向斜,向斜核部為泥盆系中統棋梓橋組,兩翼為泥盆系中統跳馬澗組,礦區南部北東—北北東向次級緊閉褶皺發育,局部發生倒轉,褶皺構造層間滑動虛脫空間為容礦有利部位。

礦區岩漿活動頻繁,出露的花崗岩體為王仙嶺岩體的一部分,分布在礦區的北西部,在礦區的南東、南部分布有晚期的花崗岩脈、斑岩脈。岩漿具有多期次活動特徵,千里山和王仙嶺主體侵入時間為182~198Ma,第二次侵入時間為158~162Ma,第三次侵入時間為132~138Ma,第四次侵入時間為90~118Ma。每期次活動均伴有蝕變和礦化,尤其以晚期活動礦化最強,部分岩脈即礦體。按岩脈產狀、穿插關系可分為兩組:一組沿北北東—北東向斷裂構造帶成群成帶分布,以花崗斑岩脈為主,次為花崗岩脈,受北北東—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走向北東20°~45°,沿走向常被北東東組岩脈穿切,走向長數百米至數千米。岩脈及其旁側常見雲英岩化、硅化、綠泥石化等,並伴有錫、鉛、鋅等礦化。侵入時間為90~118Ma,屬第四期次侵入體。另一組主要分布於礦區南部,以花崗斑岩脈為主,呈脈狀成群成帶產出,走向70°~85°,走向長數百米至數千米。岩脈旁側常見有大理岩化、鐵錳碳酸鹽化等,並伴有黃鐵、鉛鋅礦化。根據其穿切北北東—北東組岩脈,該組岩脈侵入時期稍晚於北北東—北東組岩脈,應屬第四期至第五期次侵入體。

區內所見圍岩蝕變主要為硅化、矽卡岩化、絹英岩化、大理岩化、綠泥石化。具蝕變強烈,蝕變類型多樣的特點。

工作區礦化點多面廣,按其控礦因素可分為受斷裂構造(及其斑岩)和層位控制兩類型錫礦體。

1)受層位控制的錫、鉛鋅礦體。①Ⅳ號礦體:即過渡層中的似層狀矽卡岩-錫石硫化物型錫礦體,分布於控礦斷裂F104上盤與F106下盤之間,受泥盆系中統棋梓橋組下段不純灰岩與跳馬澗組砂岩過渡層控制。沿走向大體控制長達4000m,傾斜最大延伸680m,礦體呈似層狀—層狀產出,產狀與圍岩相一致,傾向115°~120°,傾角20°~35°。礦體真厚0.84~14.51m,平均厚5.49m,單工程平均含量Sn 0.20%~2.81%,礦體平均含量Sn 0.63%。主要金屬礦物:錫石、方鉛礦、閃鋅礦、輝鉍礦、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礦石構造有:浸染狀構造、細脈狀構造、角礫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等。圍岩蝕變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綠泥石化、大理化、絹英岩化等。②鉛鋅礦化體:沿F107附近分布於珍珠嶺—大開灣,出露長大於1.2km,寬大於200m。礦化體產於棋梓橋組中段中部(D2q2)含泥質灰岩夾白雲質灰岩中,呈似層狀、層狀產出,產狀:120°∠15°~25°。主要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等,最高含量:Pb 0.67%、Zn 1.31%、Ag 90.4×10-6、Sn 0.11%。主要圍岩蝕變有:葉蠟石化、弱硅化、綠泥石化、鐵錳碳酸鹽化。

2)受斷裂構造或斑岩控制的錫、鉛鋅礦體。①Ⅰ號錫多金屬礦體:以錫為主並伴生鉛鋅鉍的礦體。位於大門口—後塘之間,分布在43-111線,礦體走向延長1300m,傾斜延長170m,受F101斷裂破碎帶控制,產於細粒花崗斑岩或大理岩化灰岩、角岩化砂岩中。礦體呈脈狀、透鏡狀。總體傾向130°~150°,傾角60°~80°,厚度1.00~21.00m,平均厚4.45m,厚度變化系數為123%,不穩定。礦體單工程平均含量Sn 0.121%~2.130%,平均含量0.927%,含量變化系數為56%,組分分布均勻。伴生Pb最高含量2.91%,Zn最高含量0.76%,Bi含量0.36%。金屬礦物主要有:錫石、方鉛礦、鐵閃鋅礦、白鎢礦、輝鉍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礦石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圍岩蝕變主要為雲英岩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②Ⅱ號錫多金屬礦體:分布於錫金嶺—天字型大小63-111線間,受F104及其旁側的花崗斑岩接觸帶控制,賦礦圍岩為棋梓橋組下段碳酸鹽岩及跳馬澗組上部砂岩。礦體走向長650m,傾斜延長50m,礦體呈大脈狀、透鏡狀產出,總體傾向130°~140°,傾角60°~80°,厚度1.00~10.00m,平均厚3.12m,厚度變化系數為54%,較穩定。礦體單工程平均含量 Sn 0.187%~0.959%,Pb 0.48%~9.10%,Zn 0.31%~0.70%,礦體平均含量Sn 0.67%,Pb 1.05%,Zn 0.43%,含量變化系數Sn 36%,Sn分布均勻。金屬礦物主要有:錫石、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毒砂等。圍岩蝕變主要為矽卡岩化、雲英岩化、鐵錳碳酸鹽化。③Ⅲ號錫鉍多金屬礦體(群):分布於龍潭段,受F104及其旁側的花崗斑岩脈控制,賦礦圍岩為硅化砂岩及蝕變花崗斑岩。已控制2個錫(鉍)礦體,礦石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其中Ⅲ-1礦體:分布於70-56線間,為蝕變破碎帶型錫礦體,賦存於花崗斑岩及旁側破碎帶中,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其產狀與岩脈相一致,傾向130°~135°,傾角62°,礦體走向長310m,傾斜延深50m,厚度3.40~29.70m,平均厚度28.58m,厚度變化系數78%。礦體單工程平均含量 Sn 0.141%~0.777%,礦體平均Sn 0.506%,品位變化系數為35%,組分分布較均勻。Ⅲ-2 礦體:分布於48線附近,為蝕變砂岩型鉍礦體,產於跳馬澗組砂岩中,呈脈狀產出,傾向130°~135°,傾角60°~70°,礦體走向長220m,傾斜延長100m,厚度4.90m,礦體單工程平均品位Bi 0.87%。

(2)香花嶺區

1)地層。礦區出露的地層有寒武系

,泥盆系中統的跳馬澗組(D2t)、棋梓橋組(D2q)、上統佘田橋組(D3s)、錫礦山組(D3x),石炭系下統孟公坳組(C1m)和石磴子組(C1sh)。寒武系在地表出露於礦區中部的南吉嶺南部及F1斷裂的下盤靠東部,為一套類復理石建造的淺變質岩系;跳馬澗組在礦區地表廣泛出露,為一套濱淺海相的碎屑岩系,並呈角度不整合覆蓋在寒武系之上;棋梓橋組主要出露在礦區東西兩側,其中在東部主要分布在癩子嶺岩體周邊,為一套淺海相的碳酸鹽岩系;佘田橋組、錫礦山組、孟公坳組和石磴子組分布在礦區西側,為一套以碳酸鹽岩建造為主,間夾海陸交互相碎屑沉積建造。

2)控礦構造特徵。由於本區處於通天廟穹窿的北傾伏部位,加上地表出露的岩性多為泥盆系跳馬澗組石英砂岩,因而本區構造表現為斷裂相當發育,而褶皺發育不明顯。整體為單斜構造形態,地表僅發育一些小褶曲。單斜構造總體傾向北,但東西部位分別向北東和北西傾斜,總體傾角20°左右。區內褶皺大致分為兩個系統,以寒武系為基底形成一軸向近東西向的復式背斜;而蓋層則為單斜構造,局部發育近南北軸向,與主斷裂呈銳角相交的小褶皺或褶曲,多為尖棱形褶皺。區內斷裂以F1、F102、F103為主幹,並發育有其他次級或派生斷裂。斷裂規模不等,走向長十幾米至十幾千米,大多具多期次活動特點,現按斷裂性質分成下列幾組進行描述。北東向斷裂是本區的主要導岩、控礦構造。主要代表者為F1、F102、F103,其次有F29、F19、F7、F8、F9、F12等。該組斷裂呈北東或北東東走向,傾向南東或南南東,傾角36°~75°不等。斷層規模以F1最大,其次為F102、F103。該組斷裂多屬張剪性正斷層,為成礦前斷裂。斷裂中充填有規模不等的錫和錫鉛鋅礦體(如F1)或有後期岩脈充填(如F12)。北北東向斷裂形成晚於北東組,主要代表有F11、F31、F80等。北北西向斷裂規模較小,發育少,對礦區構造影響不大。

3)岩漿作用與成礦的關系。區內岩漿活動強烈。地表在荷葉沖至南吉嶺一帶及淡家沖—焦溪—嶺背一帶出露有多條花崗斑岩脈或石英斑岩脈。岩脈出露長十幾米到幾千米,寬幾米到幾十米,部分花崗岩脈(主要是γπ(Ⅰ)—γπ(Ⅵ))地表發現有錫或鉛鋅礦化。①癩子嶺岩體:癩子嶺岩體沿F1與F2交匯部位侵入。地表呈長軸方向為北北西向的橢圓形,出露面積1.88km2。岩體北東緣與棋梓橋組中上部的碳酸鹽岩接觸,並因氣熱蝕變而形成了含鈹條紋岩。南西緣與跳馬澗組含鈣質砂頁岩接觸,在接觸外帶砂頁岩中同樣因熱液蝕變而形成了簡單矽卡岩體。岩體岩性較復雜,為多次侵入形成之產物。第一次形成黑雲母花崗岩主體,第二次形成鈉長石細粒斑狀花崗岩補體,第三次形成細晶岩、花崗斑岩、石英斑岩脈體,第四次形成雲英岩脈的穿插。由於自變質作用強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雲英岩或黃玉雲英岩帶→雲英岩化帶→鈉長石化帶→鉀長石化帶→黑雲母花崗岩原岩的蝕變分帶。②花崗斑岩脈及石英岩脈:在荷葉沖—南吉嶺一帶出露有9條,其中7條花崗斑岩,編號為γπ(Ⅰ)—γπ(Ⅶ);另兩條為石英斑岩,編號為λπ(Ⅷ)、λπ(Ⅸ)。其中地表出露規模較大者為γπ(Ⅰ)和γπ(Ⅱ)。γπ(Ⅰ)地表出露長850m,寬8~12m,γπ(Ⅱ)地表出露長1700m,寬6~15m。根據民窿調查,在深部γπ(Ⅱ)與γπ(Ⅲ)—γπ(Ⅶ)及λπ(Ⅷ)和λπ(Ⅸ)連為一體。本類岩脈不同程度地具有雲英岩化、螢石化、絹雲母化,並產出有黃鐵、方鉛、閃鋅及錫礦化,同F1的礦化分帶一樣,從下到上依次形成Sn-Sn、Pb、Zn-Pb、Zn、Ag礦化—無礦化。在嶺背—塘渣頭—焦溪一帶,地表花崗斑岩脈斷續出露長度超過7000 m。除焦溪一帶岩脈出露規模較小外,其餘出露寬度10~25m,顯示了岩脈型的礦床規模巨大。除地表已出露的岩脈外,推斷在礦區深部還隱藏著數條性質與之類似的花崗斑岩脈。這一方面是因為本區內存在大規模的隱伏花崗岩株,另一方面是後期侵入的花崗斑岩脈不僅僅只局限幾條。③雲英岩脈:為最後階段產物。常見其穿插於花崗斑岩脈中,從而使花崗斑岩脈的礦化增強。本類岩脈一般規模小,最大者長約50m,寬1~2m。岩脈內可見錫石礦化等。

4)圍岩蝕變。區內所見圍岩蝕變主要為硅化、矽卡岩化、角岩化、雲母螢石化、雲英岩化、綠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雲英岩化與礦化關系密切。

5)礦體特徵。工作區內已控制矽卡岩型錫礦體、蝕變底礫岩型錫礦體、斑岩脈型錫鉛鋅銀礦體。①荷葉沖矽卡岩型錫礦體。分布於香花嶺區東部荷葉沖一帶的癩子嶺岩體西南接觸帶上,沿香花嶺礦田主要控岩控礦斷裂F2分布。礦段的北東部出露癩子嶺黑雲母花崗岩體,西南主要出露跳馬澗組(D2t)砂頁岩和棋梓橋組(D2q)碳酸鹽岩,F2斷裂貫穿本區。因岩漿熱液作用在癩子嶺岩體接觸帶上形成了簡單矽卡岩(或角岩)及少量含錫鈹條紋岩。矽卡岩圍繞岩體接觸帶在跳馬澗組上段及中段第二層的含泥鈣質較高的岩層中發育,形成面狀及透鏡狀的透閃石矽卡岩體。地表所見矽卡岩面積約0.47km2,走向長大於3000m,矽卡岩層厚10.5~23.0m。矽卡岩的發育受岩體控制明顯,向深部有變厚變大的趨勢。本類型礦床中的礦體產於接觸帶上跳馬澗組上段(D2t3)和中段第二層(D2t2-2)上部含泥鈣質砂頁岩形成的簡單矽卡岩體中,礦體形態呈似層狀、透鏡體狀,礦體產狀同岩層產狀基本一致。根據礦體產出及分布特徵可分為上下兩個礦層,分別為產於跳馬澗組上段(D2t3)中的Ⅰ礦化層和中段第二層(D2t2-2)中的Ⅱ礦化層。其中Ⅰ礦化層已控制走向延長大於3000m,傾向40°~50°,傾角30°~45°,鑽孔、民窿調查和系統的刻槽采樣工程在Ⅰ礦化層中控制錫礦體3個,礦體編號為Ⅰ-1、Ⅰ-2、Ⅰ-3;Ⅱ礦化層規模較小,厚度大於4m,錫含量0.09%~4.35%,民窿調查和系統的刻槽采樣工程在礦化層中控制錫礦體2個,礦體編號為Ⅱ-1、Ⅱ-2。現將Ⅰ礦化層的3個礦體特徵分述於下:Ⅰ-1礦體分布在礦段33線—39線,已控制礦體走向長600m,礦體標高500~700m,傾向延深200~300m,傾向40°,傾角35°。礦體厚度0.90~11.04m,平均為4.60m,礦體厚度變化系數1.52%;單工程錫平均含量0.24%~0.37%,礦體平均含量為0.39%,含量變化系數22%。Ⅰ-2礦體分布在礦段18線—39線,礦體走向延長2100m,傾向延深60~300m,傾向40°,傾角35°~55°。礦體厚度1.20~18.94m,平均為4.94m,厚度變化系數為104.34%;單工程錫平均含量0.21%~1.22%,礦體平均含量為0.69%,含量變化系數為64.2%。Ⅰ-3礦體分布在礦段8線—14線,走向延長600m,礦體傾向延深50~250m,傾向50°,傾角35°~40°。礦體埋藏淺,受風化剝蝕強烈,殘留部分可分為3個礦塊,礦體平均厚度分別為4.48m、4.13m、6.10m,礦體Sn:平均含量分別為0.75%、0.47%、0.31%。礦石自然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礦物組合主要為:錫石、磁黃鐵礦、黃鐵礦、毒砂、磁鐵礦,陽起石、透閃石、石榴子石、符山石,另有少量方鉛礦、鐵閃鋅礦、黑鎢礦及其他非金屬礦物。礦石構造有: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細脈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等。圍岩蝕變主要是矽卡岩化、角岩化等。②荷葉沖-南吉嶺花崗斑岩型錫鉛鋅銀礦體。礦體主要產於γπ(Ⅰ)、γπ(Ⅱ)岩脈中,編號分別為Ⅰ、Ⅱ號礦體,其產狀同岩脈產狀,礦體形態呈大脈狀、板脈狀,礦體隨岩脈同步膨脹收縮。岩脈一般上部礦化弱、厚度小,深部礦化強、厚度大。且其礦化具明顯分帶性,在未剝蝕保持完整的岩脈中,從上到下為石英斑岩(無礦化)→花崗斑岩(弱 PbZn 礦化及黃鐵礦化)→PbZnAg礦化→SnPbZn礦化→Sn礦化→雲英岩化花崗斑岩(岩脈根部無礦化)。Ⅰ號錫礦體賦存於γπ(Ⅰ)岩脈中,礦體走向長度約500m,礦化延深大於110m,礦體產狀與岩脈相一致,礦體呈板脈狀、透鏡狀,礦體厚度1.95~10.55m,平均厚度4.37m,厚度變化系數72.76%;礦體單工程平均含量Sn 0.10%~1.60%,平均含量Sn 0.44%,含量變化系數72.85%。Ⅱ號礦體為錫鉛鋅銀礦體,賦存於γπ(Ⅱ)岩脈上,已控制錫鉛鋅礦體走向長為1845m,傾向延深250m,位於316線—352線間。礦體厚度2.57~8.70m,平均厚度為5.03m,厚度變化系數為33.81%;礦體平均含量 Sn 0.58%、Pb 1.11%、Zn 0.86%,含量變化系數:Sn為71.67%、Pb為100%、Zn為118.94%,礦體厚度2.57~8.70 m。礦石類型為錫石石英型、錫石雲英岩型及錫石硫化物型和硫化物型(對鉛鋅而言)。礦石構造主要有: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等。岩脈中蝕變與礦化關系密切,主要有雲英岩化、黃玉螢石化、螢石化等蝕變作用,其對應的礦化為錫礦化、錫鉛鋅礦化、鉛鋅銀礦化。岩脈的礦化強度與蝕變強度相對應。③蝕變底礫岩型錫礦體。礦體產於跳馬澗組砂岩底部與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的底礫岩中。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礦體產狀同底礫岩產狀一致,礦體形態隨底礫岩層同步膨脹收縮,礦化在構造和裂隙發育部位富集。在荷葉沖-南吉嶺礦區已控制了3個礦體,編號Ⅲ、Ⅳ、Ⅴ,在棕葉山-關天嶺礦區控制錫礦體1個,編號為Ⅵ,在鐵砂坪控制礦體1個,即Ⅶ號礦體。現分述於下:Ⅲ號礦體:分布於301線以東礦塊,走向長700m,傾向延伸500m,傾向北北西—北北東,傾角15°~30°,礦體厚度0.35~2.00m,平均厚1.32m,厚度變化系數49%;單工程平均含量Sn 0.10%~4.60%,礦體平均含量Sn 0.62%,含量變化系數72%,估算3341錫資源量2.02×104t。Ⅳ號礦體:位於302線—328線,礦體走向長1400m,傾向延伸500m,礦層傾向北北西—北北東,傾角15°~34°,礦體厚0.85~4.08m,平均厚1.80m,厚度變化系數56%;單工程平均含量Sn 0.12%~0.73%,礦體平均含量Sn 0.39%,含量變化系數58%。Ⅴ號礦體:分布於326線—342線,走向長700m,傾向延伸200m,傾向北北西—北北東,傾角 15°~30°,礦體厚 2.20~2.30m,平均厚 2.25m,厚度變化系數2.67%,單工程平均含量Sn 1.50%~3.01%,礦體平均含量Sn 2.12%,含量變化系數58%。Ⅵ號礦體:分布在棕葉山 -關天嶺礦區332 線—308 線之間,控制礦體走向長800m,傾斜延長400m,礦體傾向北東或北西,平均傾角30°,礦體厚度1.16~1.44m,平均厚度1.31m,厚度變化系數10.75%;單工程平均含量Sn 0.41%~0.78%,礦體平均含量Sn 0.62%,含量變化系數30.67%。Ⅶ號礦體:為2006年度通過槽探和鑽探工程式控制制的礦體,分布於鐵砂坪37線—40線,走向延長大於500m,傾斜延伸300m,傾向北東,傾角30°~30°,鑽孔ZK4001見礦體單工程厚度1.76m,錫含量0.28%,鑽孔ZK3701已揭露到蝕變底礫岩,見黃鐵礦、磁黃鐵礦化。礦石中主要礦物有:黃鐵礦、磁黃鐵礦化、毒砂、錫石、石英、透閃石、陽起石等,另有少量的方鉛礦、鐵閃鋅礦、綠泥石、螢石、黃玉等。礦石構造為角礫狀浸染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等。礦石自然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型,工業類型為似層狀錫礦石。圍岩蝕變主要是矽卡岩化和硅化。

2.鑽孔岩礦心採集

在荷花坪區,本次工作重點是賦存於泥盆紀中統跳馬澗組與棋梓橋組過渡層中似層狀矽卡岩型錫多金屬礦床,並兼顧蝕變破碎帶型(錫石-硫化物)和蝕變斑岩脈型礦床。收集保存該礦區2個鑽孔。

ZK9501鑽孔,孔深303.13m,穿透2層礦體。包括受層位(泥盆系中統棋梓橋組不純灰岩和跳馬澗組砂岩過渡層)控制和受斷裂構造或斑岩控制的兩種類型。孔內可見灰岩、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蝕變花崗斑岩、矽卡岩、矽卡岩型鎢鉛鋅礦石和含鉛鋅磁鐵礦矽卡岩型錫礦石。矽卡岩型鎢鉛鋅礦石,灰綠色、墨綠色、棕紅色,金屬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磁鐵礦、黃銅礦,粒狀結構,浸染狀、星點狀、塊狀、細脈狀構造;含鉛鋅磁鐵礦矽卡岩型錫礦石,灰綠色、墨綠色、黑色、褐黑色,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鐵閃鋅礦、方鉛礦,偶見星點狀微粒錫石,粒狀結構,浸染狀、星點狀、塊狀構造。

ZK4701鑽孔,孔深350.15m,穿透多層鉛鋅礦體和1 層錫礦體,孔內可見大理岩、矽卡岩、矽卡岩型鉛鋅礦化礦石、鉛鋅礦脈、含鉛鋅磁鐵礦矽卡岩、含磁鐵礦矽卡岩、鉛鋅磁鐵礦石、鉛礦石、磁鐵礦矽卡岩型錫礦石、破碎帶、角岩化泥質砂岩、石英岩、花崗斑岩、硅化破碎花崗斑岩、蝕變花崗斑岩。鉛鋅礦化礦石,主要為灰色—深灰色、灰綠色、棕紅色,細-粗粒結構,細脈浸染狀、浸染狀、星點狀、塊狀構造,金屬礦物主要為方鉛礦、閃鋅礦、鐵閃鋅礦、磁黃鐵礦、磁鐵礦、黃鐵礦等。磁鐵礦矽卡岩型錫礦石,深灰色、灰綠色、鐵黑色、雜煙灰色,細粒結構,微細脈浸染狀、浸染狀、星點狀構造,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黃鐵礦、磁鐵礦、黃鐵礦,局部見星點狀微細錫石。

香花嶺區共發現3種類型的礦床,即賦存於岩體接觸帶旁側跳馬澗組泥質砂岩地層中似層狀矽卡岩型錫礦床,花崗斑岩脈型錫多金屬礦床,產於跳馬澗組蝕變底礫岩型錫礦。收集保管該礦區2個鑽孔。

ZK3501鑽孔,孔深84.07m,位於礦區北部荷葉沖礦段,穿過2層錫礦體,孔內可見條帶狀白雲岩、細粒灰岩、矽卡岩化砂岩、接觸變質岩、灰綠色含泥質砂岩、含錫矽卡岩、黃鐵礦化砂岩、泥質砂岩、花崗細晶岩、黑雲母花崗岩等。

ZK4001鑽孔,孔深241.71m,位於礦區北部鐵砂坪礦段,穿過3 層錫礦體,孔內可見泥質砂岩、石英砂岩、含鎢破碎帶、矽卡岩化砂岩、矽卡岩脈、矽卡岩化砂岩、矽卡岩化破碎帶、蝕變底礫岩等。

3.相關資料

1)湖南省郴州市荷花坪礦區地形地質圖(電子1∶10000);

2)郴州市荷花坪礦區47線剖面圖(電子1∶2000);

3)郴州市荷花坪礦區95線剖面圖(電子1∶2000);

4)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9501鑽孔柱狀圖(電子1∶200);

5)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4701鑽孔柱狀圖(電子1∶200);

6)湖南郴州荷花坪-香花嶺錫多金屬礦評價二〇〇七年度工作方案;

7)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9501鑽孔編錄表;

8)郴州市荷花坪礦區ZK4701鑽孔編錄表;

9)湖南省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綜合地質平面圖(電子1∶10000);

10)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荷葉沖礦段35線剖面圖(電子1∶2000);

11)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鐵砂坪礦段40線剖面圖(電子1∶2000);

12)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荷葉沖礦段ZK3501鑽孔柱狀圖(電子1∶200);

13)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鐵砂坪礦段ZK4001鑽孔柱狀圖(電子1∶200);

14)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荷葉沖礦段ZK3501鑽孔編錄表;

15)臨武縣香花嶺北部地區鐵砂坪礦段ZK4001鑽孔編錄表。

E. 天月二十七望湖樓醉書 古詩

一般要求這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F. 七月想去雲南旅遊,不想跟團。三個人自由行,大概一周。有沒有推薦的人可以導游安排好住宿路線報價等

雲南自由行完全沒問題,一周最好就不要折騰太多地方了,走馬觀花奔波趕路,最後疲憊不堪。
可以通過動車串聯游,從昆明出發先動車至普者黑(約1小時多),再坐公交車約半個多小時到普者黑村,沿途可經夏季盛開的荷花塘,一片一片綿延在喀斯特地貌的峰叢之中,非常美麗。普者黑可戲水遊船爬山賞荷,村中交通主要靠坐馬車,是當季雲南最美之一。
在普者黑玩幾天可以坐動車去大理(約3小時多),到了大理去古城或洱海邊或雙廊等區域住宿,騎行、散步、觀洱海,大理是個很休閑的地方。
在大理玩幾天後就可以坐動車回昆明(約2小時左右),時間尚有餘裕的可以在昆明小轉。

G. 新仙劍奇俠傳去荷花塘怎麼走

新仙劍實景地圖
http://photo.163.com/photos/htz1121/40279466/
-
踩入口處的荷花,就打開新路。
-
新仙劍奇俠傳攻略
http://htz.anytome.com/1820418131452020050923/2.xml , http://pal.52pk.net/pal1.htm
這里也有攻略《仙劍》十年回顧絕美電子書正式版下載
http://61.135.153.43/tools_1024/61cb2_2006-03-24_7938.rar

H. 贊美洱海的句子

贊美洱海這個地方的句子:

  1. 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

  2.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3. 洱海是這么寧靜,似乎什麼也驚動不了她。這使她更令人神往。她是那麼的無邊無際。

  4. 真像養生宜居地,名流隱世桃花源!美景如畫。

  5. 柔軟時光里的風花雪月,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江湖。

I. 用移步換景法寫大理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金風送爽,繁華的都市還沉浸在寧靜的曉色中,我隨家人來到附近的復興公園散步。
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地枯黃的落葉,高大的法國梧桐,失去了往日綠葉團團、濃蔭匝地的風采,顯出幾分瀟瑟與瘦削來,使人想起步履滿跚的老人。樹上不時飄落的片片黃葉,隨風盤旋,「從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給美麗的園景塗抹上一層斑駁的色彩。
園內,開闊的大草坪,淺草平鋪,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張色澤金黃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綠葉蒼翠,鬱郁蔥蔥,使人感到無限生機。
沿著步行道走去,隨處可見的花壇里,鮮花盛開,景色喜人。一串串紅得像燃燒的火焰,競相開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藝品,花朵碩大,冰清玉潔,鑲嵌在一串紅的周圍,紅白依託,互相映襯,真是美麗極了!
走到荷花池邊,我不覺被池中落葉構成的圖案吸引住了,深淺不一的黃葉,在池中時浮時沉,有的孤零零地飄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葉扁舟,有的三五片匯集在一起,被風吹得時即時離,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貓、高樓、大山等模糊的形象來。一陣秋風吹過,池中泛起粼粼波紋,它們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邊去,什麼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葉,任憑風吹不動,始終保持著固定的形狀。
我們在不絕如縷的走進園晨練的老人身邊走出園門,而這時,四周已籠罩著燦爛的秋陽。

J. 什麼旅遊景點開荷花

荷花基本上每年六復七月開制始開,基本上有胡泊的地方都有荷花。
荷花景點最有名的是:江南之地杭州西湖。當然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都有荷花。
北京的昆明湖、未名湖都有哦。
雲南省:昆明的滇池、翠湖、月牙塘公園都有荷花。大理的洱海、以茈碧花聞名的洱源、洱源縣右所鎮的萬畝荷塘的東湖和湖光山色相映襯的西湖。西雙版納的每個景點都幾乎有芙蓉和荷花。

熱點內容
家用花瓶插花 發布:2025-07-01 16:01:24 瀏覽:32
就像花一朵是哪首歌 發布:2025-07-01 16:01:23 瀏覽:464
七夕的念白 發布:2025-07-01 15:36:51 瀏覽:906
櫻花森乒乓 發布:2025-07-01 15:36:46 瀏覽:582
驛路蘭花 發布:2025-07-01 15:34:21 瀏覽:6
湯陰花卉商店 發布:2025-07-01 15:33:34 瀏覽:737
西蘭花不多 發布:2025-07-01 14:55:37 瀏覽:811
藍天竺花語 發布:2025-07-01 14:48:55 瀏覽:921
情人節陪我的人 發布:2025-07-01 14:25:08 瀏覽:389
情人節復雜 發布:2025-07-01 14:24:09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