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青海棠花
⑴ 求古代的 食物名字 服裝名字 頭飾名字 發髻名字 還有描寫外貌 等等。。。。。。。。。
食物名字:菠菜蛋清、口蘑燉雞、清炒馬蘭頭、炸酥玉蘭花片、濃湯菜心、烤鹿脯、瑤柱蝦膾、鴛鴦炸肚、蘆筍小炒肉、雙百合炊鵪子,燕窩雪梨爽和薺菜肉絲煨的銀絲面。瓜燒裡脊、琵琶大蝦、綉球干貝、炒珍珠鴨、奶汁魚片、桂花魚條、八寶雞丁、香油膳糊、紅燒魚骨、鮮蘑菜心、玉筍蕨菜、砂鍋煨鹿筋、羅漢釀蝦丁、金腿燒魚圓山雞湯。
服裝名字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蓮青色夾金線綉百子榴花緞袍 晚煙霞紫綾子如意雲紋衫 鏡花綾披帛 玉色綉折枝堆花襦裙 月白蝶紋束衣 錦茜紅明花抹胸 平綉盤花四合如意雲肩 蓮青色萬字曲水織金連煙錦裙 梅花對襟裸銀褙子 蜜蠟黃折枝牡丹披風 藻綠色的蹙金繁色脂艷海棠茜紗披風 雪狐鑲邊青紅染金舍利皮鶴氅
頭飾名字:碧玉七寶玲瓏簪 菊花簪 翡翠簪赤金合和如意簪 蝶花吊穗銀發簪 鏨金玫瑰簪 天保馨宜簪 鑲珠銀簪 紫玉鑲珠流蘇 羊脂玉壽字簪 犀玉簪 銀珠簪 銀梅花簪 翡翠七星簪 白玉響鈴簪 碧玉棱花雙合長簪 海水紋青玉簪 嵌虎睛石銀簪碧璽掛珠長簪 赤金長簪 珍珠圓簪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事事如意簪 雲腳珍珠卷須簪 累珠銀鳳簪 青玉簪 碧玉雲紋六菱長簪 菊花折枝銀簪 銀鳳鏤花長簪 金鑲寶石蜻蜓簪 白玉簪 鏤花流蘇金簪 景福長錦簪 白玉長簪 梅花銀珠長簪嵌珠雙龍點翠簪 赤金松鶴長簪 鏤花金簪 素白銀簪
發髻名字:如意高寰髻 反綰髻 縷鹿髻 迎春髻 桃心髻 低髻 燕尾平髻 墜馬髻 螺髻凌雲髻 望仙九鬟髻 參鸞髻 如意高髻 奉聖髻 圓翻髻 垂髻 仙游髻 飛雲髻太虛髻 芭蕉髻 半翻髻 靈蛇髻 驚鴻歸雲髻 寶髻 雙環望仙髻 垂華髻流蘇髻飛天髻 長樂髻 仙台髻 彎月髻 烏蠻髻 盤桓髻 雙鬟髻 重鬟 雙重髻 少女雙重髻 雲髻 開掃妝髻 回屹錐髻 透額羅髻 簪花髻
描寫外貌:一身水綠色的印花錦緞旗袍,圍著紅狐圍脖,腳上蹬著同色的皮靴,外罩件銀白色的兔毛風衣,頭上簡單的挽了個發髻,簪著支八寶翡翠菊釵,猶如朵浮雲冉冉飄現。通明的燈火勾勒出她精緻的臉廓,散發著淡淡的柔光,巧笑倩兮間,只覺玉面芙蓉,明眸生輝。
2.她今日隆裝盛飾了一番,淺粉色的百子刻絲旗袍,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像是支在冬日裡綻放的桃花,嬌艷動人。旗髻上插著玫瑰紫的宮花,更映襯出膚若凝脂。她轉過臉看到自己,嘴角梨窩隱現,旗頭上栗紅的蕙穗隨著她的盈然一笑乘風飄揚。
3.素日里她不喜奢華,皆是素衣淡容。今天卻濃妝艷抹了番,煙眉秋目,凝脂猩唇,一掃適才的憔悴。一身玫瑰色銀鵲穿花旗袍,外邊搭了件水紅色菱緞背心,兩只金蝶耳墜掛在臉頰邊燦爛耀目,唯有簪在髻邊的白色茉莉,星星點點的透露出那一份清雅。此刻的她明麗動人,艷驚四座。
4.她身穿淺粉色的修身旗裝,凸現出她修長勻稱的身姿;那粉色極淡已經接近白色,但是卻很嫵媚,就似少女臉頰上最自然卻最誘人的紅暈;衣袖、襟前、袍角卻用素金色鑲了寬寬的邊兒,更襯出高貴之氣;衣上精細構圖綉了綻放的紅梅,繁復層疊,開得熱烈,看得讓人心裡也覺得熱乎;足上一雙同色的花盆底兒,緞子面兒上用珊瑚珠配著金線也是綉的紅梅,厚厚的鞋底里做著鏤空的小抽屜,盛著梅花香粉,走一步,地上就留一個盛開的紅梅花印記;頭發只盤了簡單的髻,後面一半仍是垂順的披散在腰後,右邊從頭頂到耳邊壓著用珍珠和紅色寶石穿的紅梅金絲鏤空珠花,蜿蜒盛開,更有幾朵開到了或是額邊、或是眼角、或是耳畔,那烏黑的頭發從間隙處露出來,更襯得「梅花」紅艷,而左側是那梅花琉璃釵,玲瓏剔透,渾然天成的紅色正好雕成了梅花瓣兒,下面墜著三股水晶珠和紅玉珠間隔的珠串,最下頭匯合在一起,懸著一顆東珠,竟有龍眼大小,更難得的是,那東珠的色澤竟泛出粉紅光暈;最外面罩著石榴紅織錦面的披風,一雙纖纖玉手大方的露在外頭,並不似旁的小姐夫人般藏在手窩窩里,左手上用打磨得圓潤的紅玉珠串,過中指交叉經手背到手腕裝飾著,襯得肌膚勝雪;領子是火紅的狐狸皮,襯著那嬌艷如春花的臉蛋兒;臉上還是不施粉黛,但卻用胭脂染了紅唇,顯得紅艷欲滴就如那頭上身上的紅梅;最吸引人的是眉心竟也有一朵怒放的紅梅!這些達官貴人見的女人多了,這梅花妝也見過不少,但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原來縱橫眉心的紅梅竟是用真的梅花瓣貼成的,雅意悠然、大氣婉約,遠比那些用胭脂花上去的來得嬌艷。而縱橫就似一支傲雪紅梅,瞬間使得在場所有的誥命夫人、親貴小姐們黯然失色了。
5.珠木花走在市集上,頭圍的鎏金花座上綴嵌著血瑙珊瑚,映襯著她艷麗嬌嫩的容顏,兩側鏤空的蝴蝶飾連接著流穗,下接著各色松石珠穿編成的網簾,簾長及肩,火紅的牡丹嵌花掐腰織錦長袍,勾勒出她年輕豐滿的身形。
6.禮服是正紅色的,綉了九隻金鳳,看起來雖不及黑色禮服莊重,卻是華麗異常,鳳冠上是六龍三鳳冠,龍是金絲掐制,鳳凰是翠鳥羽毛製成,龍嘴裡垂下許多珍珠寶石,龍鳳之間還有一些翠藍花葉。鳳冠的下部有兩排以紅、藍寶石為中心,用珍珠圍成的小圓圈。鳳冠後面垂著六條葉狀的裝飾物,上面滿是珍珠和寶石。鳳冠上的翠藍部分均使用翠鳥的羽毛製成,看起來能把人的眼睛晃花了。
7.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如九秋之菊,且看她約莫四十來歲,身著素衣,雙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頰邊梨渦微現,直是秀美絕倫,藍天、白雲、綠葉的映襯下,更顯得她膚色晶瑩,柔美如玉,但見她膚色奇白,鼻子較常女為高,眼中卻隱隱有海水之藍意。
1【一身藍色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淡藍色的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一根鏤空金簪,綴著點點紫玉,,流蘇灑在青絲上,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寐含春水臉如凝脂,白色茉莉煙羅軟紗,逶迤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身系軟煙羅,還真有點粉膩酥融嬌欲滴的味道】
2【飄廖裙紗裹緊綢緞,顯出玲瓏剔透的誘人身姿,抹胸藍蝶外衣遮擋白皙肌膚,周旁藍色條紋,細看卻現暗暗藍光,晶瑩剔透的倒墜耳環垂下,搖曳,散落肩旁的青絲用血紅桔梗花的簪子挽起,斜插入流雲似的烏發,薄施粉黛,秀眉如柳彎,額間輕點朱紅,卻似嬌媚動人,纖手將紅片含入朱唇,如血,慵懶之意毫不掩飾,舉止若幽藍】
3【穿著一件略顯簡單的素白色的長錦衣,用深棕色的絲線在衣料上綉出了奇巧遒勁的枝幹,桃紅色的絲線綉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從裙擺一直延伸到腰際,一根玄紫色的寬腰帶勒緊細腰,顯出了身段窈窕,反而還給人一種清雅不失華貴的感覺,外披一件淺紫色的敞口紗衣,一舉一動皆引得紗衣有些波光流動之感,腰間系著一塊翡翠玉佩,平添了一份儒雅之氣,手上帶著一個乳白色的玉鐲子,一頭長的出奇的頭發用紫色和白色相間的絲帶綰出了一個略有些繁雜的發式,確實沒有辜負這漂亮的出奇的頭發,頭發上抹了些玫瑰的香精,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香味,發髫上插著一跟翡翠製成的玉簪子,別出心裁的做成了帶葉青竹的模樣,真讓人以為她帶了支青竹在頭上,額前薄而長的劉海整齊嚴謹,用碳黑色描上了柳葉眉,更襯出皮膚白皙細膩,嫵媚迷人的丹鳳眼在眼波流轉之間光華顯盡,施以粉色的胭脂讓皮膚顯得白里透紅,唇上單單的抹上淺紅色的唇紅,整張臉顯得特別漂亮】
4【素白宮服一身,雅緻玉顏,傾國傾城,一頭烏黑的發絲翩垂芊細腰間,頭綰風流別致飛雲髻項上掛著圈玲瓏剔透瓔珞串,身著淡紫色對襟連衣裙,綉著連珠團花錦紋,內罩玉色煙蘿銀絲輕紗衫,襯著月白微粉色睡蓮短腰襦,腰間用一條集萃山淡藍軟紗輕輕挽住】
5【身穿淡粉色的宮裝,裙角綉著展翅欲飛的淡藍色蝴蝶,外披一層白色輕紗,微風輕拂,竟有一種隨風而去的感覺,絲綢般墨色的秀發隨意的飄散在腰間,身材纖細,蠻腰贏弱,更顯得楚楚動人】
6【淡粉色華衣裹身,外披白色紗衣,露出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華流動輕瀉於地,挽迤三尺有餘,使得步態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絲用發帶束起,頭插蝴蝶釵,一縷青絲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顏色,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感營造出一種純肌如花瓣般的嬌嫩可愛,整個人好似隨風紛飛的蝴蝶,又似清靈透徹的冰雪】
7【身著一身白色紗衣,給人一種澄澈透明的感覺,雙肩批著一條淺紫色的紗帶,一陣風吹過,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猶如仙女下凡一般,無風日,紗衣絲帶,緊貼在身上,精巧細致的身形,體現得淋漓盡致,細致烏黑的長發,常常披於雙肩之上,略顯嬌媚妖嬈,有時鬆散的數著長發,顯出一種別樣的風采,突然由成熟變得可愛,讓人新生憐惜之情,潔白的皮膚上沒有任何東西,仿若透明般,大大的眼睛一閃一閃彷彿會說話,讓人不得不喜愛,小小的紅唇與皮膚的哲白,更顯分明,一對小酒窩均勻的分布在臉頰兩側,淺淺一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8【穿著一件淡藍色的宮裝,簡單樸素,不施粉黛也有著非凡的氣質,今兒個與往常不同,並未穿得太過奢侈華麗,只穿了一件素裝】
9【身穿淡藍色的,白紗衣,簡單又不失大雅,嫵媚雍容,雅緻的玉顏上常畫著清淡的梅花妝,原本殊璃清麗的臉蛋上因成了女人而褪怯了那稚嫩的青澀顯現出了絲絲嫵媚,勾魂懾魄,似嫡仙般風姿卓越傾國傾城的臉,落凡塵沾染了絲絲塵緣的仙子般另男子遽然失了魂魄,但最另人難忘的卻是那一雙燦然的星光水眸,明眸屬於蒼藍色,淺淺一笑能吸引住千萬人,身後總散發著淡淡的悠悠的清然的自然的薄荷香】
10.身著淡黃色天香緞留仙裙,象牙白絲質綢帶曼舞腰際。懵懂而靈動的靈珠泛著珠玉般的光滑,不染一絲世間的塵垢,如蒲扇般微微翹起的睫毛更襯出眼眸無可遮擋的耀眼光芒。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如櫻花般的冰肌更顯誘人幾分。三千墨絲,披撒及腰際,皆用檀木梳梳理得柔順而飄逸,烏黑發亮。簡單地挽一個流雲髻,斜插一支鏤空銀質簪,點綴些許淡粉蕊質珠花,幾縷發絲卻柔順地緊貼臉頰兩側
11.淡粉色古香緞留仙裙裹身,藕荷色銀絲鑲邊綢帶曼舞腰際。三千及腰墨絲,用檀木梳梳理得柔順而飄逸。簡單地挽成一個嬌荷髻,好似無意地斜插一支燒藍點翠琥珀簪,點綴些許灑金珠蕊海棠絹花,顯得宛若天成,脫塵三分。靈動而懵懂的靈珠泛著珠玉般的光華,美膚在絹花的陪襯下嬌嫩似雪。高貴典雅,氣若幽蘭,頗具美人姿色
12.著身淡紫落雁長裙,外披一件月淺白色的紗衣,逶邐窈窕,墨黑如黑玉一般的秀發綰成鳳蝶低髻,柳眉不描而黛,朱唇笑語嫣然,粉妝微施
13.著一襲淡青色墨蝶月華紗裙,三千青絲用一對點翠蝶形水晶簪子簪起,看向鏡中之人,雖不是傾國傾城之姿,倒也算是貌美如花
14.一身淡橙色長裙,裙褶用金色的線勾勒著朵朵金花小瓣,三千青絲綰成低雲髻,低插了一支海棠鳳月簪,略微垂下幾縷珍珠點,眉間點著一抹金調點,兩道黛眉,淺顰微蹙,淺施粉黛
15.穿了件湖綠色秋衣,襯得肌膚似雪,腰間一條珍珠腰帶,隨意環著,卻顯得細腰如柳,只淡淡勾了下眉,頭發也只是輕輕挽起,插上一圈珍珠釵,臉頰兩旁各留下一縷,自然卷的頭發發梢微翹,自然活潑,突出了容音嬌俏的臉型,整套裝扮隨意卻不失莊重。
16.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而靈活轉動的眼眸慧黠地轉動,一身淡綠長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無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間煙火
17.淡綠色的繁花宮裝,外面披著一層金色薄紗,寬大的衣擺上銹著紫色的花紋,三千青絲撩了些許簡單的挽了一下,其餘垂在頸邊,額前垂著一枚小小的紅色寶石,點綴的恰到好處。頭上插著鏤空飛鳳金步搖,隨著蓮步輕移,發出一陣叮咚的響聲。襯得別有一番風情美麗可人之姿
18.飄廖裙襖裹緊綢緞,顯出玲瓏剔透的誘人身姿。藍蝶外衣遮擋白皙肌膚。周旁藍色條紋,細看卻現暗暗藍光。晶瑩剔透的倒墜耳環垂下,搖曳。散落肩旁的青絲用血紅桔梗花的簪子挽起。斜插入流雲似的烏發。薄施粉黛,秀眉如柳彎。額間輕點朱紅,卻似嬌媚動人。纖手將紅片含入朱唇,如血。慵懶之意毫不掩飾。舉止若幽藍。那冰藍色的眼眸里,藏著一份憂傷。
19.身穿淡紫色衣裙,外套一件潔白的輕紗,把優美的身段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即腰的長發因被風吹的緣故漫天飛舞,幾縷發絲調皮的飛在前面,頭上無任何裝飾,僅僅是一條淡藍的絲帶,輕輕綁住一縷頭發。頸上帶著一條紫色水晶,水晶微微發光,襯得皮膚白如雪,如天仙下凡般,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眉如翠羽,齒如含貝,腰若束素,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一條天藍手鏈隨意的躺在腕上,更襯得肌膚白嫩有光澤。目光中純潔似水,偶爾帶著一些憂郁,給人可望不可即的感覺。
20.身著絳紫羅裙,外披透明褂衫,腰系暗紫色綢緞,晶瑩的珍珠鏈散散的掛在身上,如漆般的長發鬆鬆的被綰成一個髻,兩鬢的發絲柔柔的下垂,頭插一根鏤空金簪,綴著點點紫玉,流蘇灑在青絲上,紫色曼陀羅花稍加點綴,花香妖嬈全身,手持八寶錦扇,手上戴著一枚銀縷蜜金貓眼戒指,輕搖錦扇。
描寫屋內:寢殿內臨窗下鋪著一架九枝梅花檀木香妃長榻,榻兩邊設一對小巧的梅花式填漆小幾,只見帳簾換成了簇新的彩綉櫻桃果子茜紅連珠縑絲帳,櫻子紅的金線鴛鴦被面,軟絨福字珊瑚桌布,蓮紫蘇織金錦被
轉過通天落地的雲母神仙折花插屏,寢殿內雲頂檀木作梁,水晶玉璧為燈,珍珠為簾幕,範金為柱礎。六尺寬的沉香木闊床邊懸著鮫綃寶羅帳,帳上遍綉灑珠銀線海棠花,風起綃動,如墜雲山幻海一般。榻上設著青玉抱香枕,鋪著軟紈蠶冰簟,疊著玉帶疊羅衾。殿中寶頂上懸著一顆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鋪白玉,內嵌金珠,鑿地為蓮,朵朵成五莖蓮花的模樣,花瓣鮮活玲瓏,連花蕊也細膩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覺溫潤,竟是以藍田暖玉鑿成,直如步步生玉蓮一般,堪比當年潘玉兒步步金蓮之奢靡。如此窮工極麗,饒是我自幼見慣富貴,又在宮中浸淫多年,亦不覺訝然稱驚。
青金瑞獸雕漆鳳椅邊有一架海口青瓷大缸,鎏金異獸紋銅爐內燃著清雅的百和香,綠釉狻猊香爐,紅錦團絲薄被
正坐在大炕上靠著一個西番蓮十香軟枕看著書。殿中的燈火有些暗,福姑姑正在添燈,窗檯下的五蝠捧壽梨花木桌上供著一個暗油油的銀錯銅鏨蓮瓣寶珠紋的熏爐
暖閣的窗下鋪著一張櫻桃木雕花圍炕,鋪著一色青金鑲邊明黃色萬福閃緞坐褥,炕中設一張白檀木刻金絲雲腿細牙桌
⑵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出自哪裡
讀過《紅樓夢》的人,對林黛玉都會有深刻印象,她早年即父母雙亡的身世,她寄人籬下的生活,她與賈寶玉相互傾心而又毫無結果的愛情,她不幸早逝的悲劇命運,無不使讀者流下同情之淚。林黛玉這個人物之所以能這樣吸引讀者,除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用大量篇幅濃墨重彩的描繪渲染之外,還因為林黛玉這個文學形象的原型,就是曹雪芹青少年時代青梅竹馬的紅顏知己,所以,《紅樓夢》中那些有關賈寶玉和林黛玉相親相愛的許多細節,都描寫得十分生動逼真,楚楚感人。
據一些紅學專家考證,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織造和鹽課是清代宮廷在江南的兩個重要部門,只有皇帝最親信的臣子才能擔任。李香玉是李氏家族的掌上明珠,在家中受寵愛的程度可想而知。
李曹兩家同為康熙的寵臣,同掌織造府(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時任江寧織造),又是過從甚密的親戚,李煦就是曹雪芹嫡親祖母的胞弟,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的親密交往是很自然的事。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過世後,由其子曹顒繼任父職,不滿三年即病故,曹雪芹就是他的遺腹子。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十分喜愛曹雪芹,時時帶在身邊。每次到蘇州探望其年近九十的母親文氏太夫人時,常攜曹雪芹一同前往,他們常住李鼎家的「拙政園」。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從幼小時即一同玩耍,一同讀書習字,一同作對吟詩,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齡漸長,日久生情,自是意料中事。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先後染病,卧床不起,香玉年紀雖小,卻常侍疾在旁。不久,李鼎夫婦先後辭世。香玉遭此不幸,日日慟哭,雖有祖父母加意照顧撫養,然終不能減輕其心中之愁苦。曹雪芹的祖母甚憐香玉,時時將其接至江寧織造府,與曹雪芹相伴共讀,兩人耳鬢廝磨,感情日深。當時的情景,曹雪芹在《紅樓夢》七十二回中曾有生動陳述:「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看,我也不敢怠慢了你。」兩人感情之深,由此可見。
李香玉雖有曹雪芹祖母的關照和曹雪芹的撫慰,然其家庭不久又遭沉重打擊,李煦因受宮廷斗爭牽連被革職抄家,不久病故。香玉因此孑然一身,只好長期寄居曹家。可是曹家不久也因同樣原因被革職抄家,曹家在江寧的家產盪然無存,江寧無法存身,幸北京尚有眾多親友,經朝廷應允,曹家遂於一七二八年全家遷至北京,香玉也隨之進京。
曹家在京城全靠親友幫襯,李香玉生活雖然無缺,然終因寄人籬下,免不了受閑言碎語之擾。加之多愁善感,鬱郁寡歡,雖有曹雪芹祖母的悉心照料和雪芹的溫存寬慰,然仍憂思難平。沒有幾年,竟香消玉殞,撒手人寰。
李香玉是林黛玉的原型還有一個旁證,即《紅樓夢》二十七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竟日玉生香」一回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對而卧,為寬林黛玉的心,賈寶玉胡編了一個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眾耗子分頭去偷米糧和瓜果辦臘八粥,一小耗子自薦去偷香芋。眾耗子笑它身體瘦小,小耗子胸有成竹地說:「我變成香芋,滾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卻用分身法搬運。」眾耗子叫它變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搖身一變,卻變成了一個最標致美貌的小姐。眾耗子說:「變錯了。」小耗子現形道:「我說你們沒有見過世面,只識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道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很明顯,作者借這個故事暗示,林黛玉就是李香玉的化身。
李香玉早年病逝,對曹雪芹打擊最大。後來曹家又遭重大變故,家道從此一蹶不振。曹雪芹一家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為紀念自己早年的紅顏知己,雪芹不惜「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傾畢生精力寫出不朽巨著《紅樓夢》。
引用地址:http://vip.rongshuxia.com/rss/bbs_viewart.rs?bid=108803&aid=1741
在《紅樓夢》的眾多人物中,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林黛玉了,這與曹雪芹對該人物的重彩渲染及執情刻畫是分不開的。原來,《紅樓夢》創作的背景,曾蘊含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情緣,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曹雪芹青梅竹馬的戀人。
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名字叫李香玉,是康熙年間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兩淮鹽課李鼎的掌上明珠。李煦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嫡親祖母的胞弟。曹雪芹祖父曹寅過世後,由其子繼任父職,不滿3年,死於京師,曹雪芹就是他的遺腹子。
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對雪芹十分疼愛,每年到蘇州探望年近90的文氏太夫人時,必攜其前往,常寄居於李鼎家的「拙政園」。由此,李鼎之女香玉與雪芹自幼就時常相聚,在一起讀書與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自在情中。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不幸雙亡,膝下僅遺香玉。此女聰穎過人,深得雪芹祖母的鍾愛,便接她來江寧織造署,由其祖母加意撫養。但好景不長,李煦因宮廷黨派的爭斗而被革職查抄,至此,香玉孑然一身。而雪芹家也同遭厄運,家業盪然。
1728年,曹氏全家遷京,香玉隨之。在京城,曹氏尚能得到親故的照料,但香玉自感寄人籬下,不免鬱郁寡歡,加之生來多愁善感,雖有雪芹溫存寬慰,然年齡增長,終身未遂,憂思難平,沒有幾年,竟香消玉殞。雪芹為此悲慟欲絕,便發奮著寫《紅樓夢》,以資紀念。
http://skb.hebeidaily.com.cn/200323/ca258339.htm
⑶ 紅樓夢主要人物外貌
1、風流婉轉林黛玉
大觀園美女之TOP,無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舉手反對,因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歡迎,甚至書中也從未說過黛玉最美,倒是稱贊寶釵「容貌豐美,人人都說黛玉不及」。不過莫讓作者騙了,紅樓夢很多筆墨都是狡猾異常的。
書中凡描寫黛玉之處,筆墨最是空靈,無不盡力模擬其「態」之美。事實上,作者從來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寫來。即使是她剛出場亮相,用了一段鋪排渲染(這種古典長篇的俗套,紅樓夢中極少),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始終只有她的眉眼。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即使這樣的細筆描寫,你也依舊不能明確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還是新月眉,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這對黛玉的美似乎毫無影響。
賈府眾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對黛玉始終是一個「態度」,美而不明確的「態度」。試想十九回靜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顰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類文字,書中太多,只能略舉幾處。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紅院吃了閉門羹,誤解了寶玉:
……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綉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此不就是詩化了的「沉魚落雁」嗎?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這一日是芒種節,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氣氛,遠遠拉開,緩緩寫來,直到回末才有寶玉:
……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裡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便把那花兜了起來。 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聽到黛玉泣誦葬花詞,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此節實兼寫二人,雖無多一語及黛玉,但寶玉不覺慟倒於「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之處,正極寫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喪回家,寶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須知此時黛玉是一身重孝,通體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憐可愛。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兩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證明黛玉之美,不能單從寶玉眼睛裡面看去。他自然認為黛玉最美的。那就換雙眼睛來看看吧。魯迅先生有句妙語,說賈府的焦大定然不會愛上林妹妹。其實不然,焦大們喜歡的美女類型只會是林妹妹而不會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裡面劉慧芳喜歡王滬生而不會喜歡宋大成一樣。
換誰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寶玉鳳姐忽然病倒,大觀園中亂成一團。
……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媽被人擠倒,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賈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盡數刪去了。大約程、高兩位老先生覺得在緊要關頭來游戲筆墨,太油滑了;又覺得猥褻,唐突了黛玉。但,妙處恰在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麼性靈之美啊,可是只論皮相,他也能一眼認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還用說嗎?
風流婉轉四個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形容可卿「風流裊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談及大家生日,說獨獨二月里沒有。襲人立即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幹,人人生日皆隨口報出,獨獨遺漏了黛玉。可見,黛玉來賈家多年,從來沒有鄭重慶賀過一次生日,否則探春不會沒有印象。和熙鳳、寶釵賀生辰的文字參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襲人深惡黛玉,最怕她嫁給寶玉,內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語中流露無遺。黛玉縱然孤棲,也是賈府外孫,按當時標准,比寶釵與賈府的親屬關系還更近呢。她住賈府,怎麼也比寶釵更理所應當。探春提到寶釵時都沒感覺「不是咱家的人」,襲人卻惡毒地特別指出這一點。第三,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為什麼安排襲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實,襲人姓花。讓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為了提示花朝節。作者心目之中,大觀園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瀟湘館,寶玉本題作「有鳳來儀」,是「頌聖」,指元春省親的。元春為了低調,賜名瀟湘館。門前翠竹竿竿,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黛玉居於此間,不是把黛玉比作鳳凰么?黛玉號「瀟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擬於娥、英這對神女。
總之,作者明裡不說黛玉最美,甚至還挑剔黛玉不夠美,暗地裡卻把一切最美麗的字眼,奉獻在她身上。他描寫黛玉實在煞費苦心,又要騙人上當,又怕人上當。現代人比較功利,喜歡寶釵大約是遠勝過黛玉。但是紅樓夢問世後,早先一百多年間,讀者受騙上當的卻不多,推崇黛玉的還是遠遠多於寶釵。
2、名士風流史湘雲
湘雲是紅樓中呼聲甚高的人物。自此書面世以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在很多讀者心目中,甚至超過「雙峰並立,二水分流」的寶釵和黛玉。原因很簡單,黛玉多思,寶釵多謀,都屬於「比較麻煩」的女孩子,和她們相處久了,不免累得慌。而「憨」湘雲呢,磊落豁達,胸無城府,最易相與,自然受歡迎。
湘雲出場甚是倉促,甚至沒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來歷。我們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賈母的侄孫女。雖然家世顯赫,卻業已式微;更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
書中對湘雲外貌亦不刻畫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雲年齡甚小。書中對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寫,卻是在床上。
……只見他姊妹兩個尚卧在衾內。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雲卻一把青絲拖於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於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的替他蓋上……
書中此類「床上鏡頭」,每令人忍俊不禁。蓋場景極誘惑,而小說人物和讀者卻絲毫不察,因筆墨極天真的緣故。比如寶玉闖入閨房,本禮法所禁。雙美共卧,湘雲的姿態實是撩人,但是寶玉偏偏一毫意淫也無。湘雲「一彎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氣的意味,沒有性的意味,比較寶釵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由此可知湘雲的皮膚很白。但彼時貴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讓讀者感受湘雲之美貌的則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葯裀:
……只見一個小丫頭笑嘻嘻的走來:「姑娘們快瞧雲姑娘去,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板石凳上睡著了。」眾人聽說,都笑道:「快別吵嚷。」說著,都走來看時,果見湘雲卧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葯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葯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
這時候,湘雲嘴裡還一邊迷迷糊糊喊著酒令呢!
有這幅動人的花間沉醉圖,湘雲形象頓時鮮明起來。王蒙大贊這是書中極成功之描寫,稱湘雲為「自然之子」。六十三回壽怡紅,湘雲抽到的花簽是海棠,上書「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說:「夜深二字,改石涼二字。」提醒回顧前文,正把湘雲比成「香夢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儀態之美,堪與黛玉寶釵頡頏。無怪作者安排她在詠白海棠詩時後來居上,白海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寫照。
湘雲最喜歡扮假小子。賈母曾錯認湘雲為寶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參照畫之意境,細加雕琢,筆墨可謂豪華到奢侈,總寫群艷,中間最突出的正是湘雲:
……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齊踏雪行來。只見眾姊妹都在那邊,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絨絲的鶴氅;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並無避雪之衣。一時史湘雲來了,穿著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湘雲笑道:「你們瞧我里頭打扮的。」一面說,一面脫了褂子。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綉龍窄裉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眾人都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
「蜂腰猿背,鶴勢螂形」,就是個子高挑,四肢修長,寬肩細腰,正是今日時裝模特兒之標准身段。配上那一身別致亮麗的行頭,立於雪地之中,湘雲之嬌俏,可稱第一。
湘雲和寶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們,湘雲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綉口。」作者著力刻畫的,正是湘雲這種「名士」的派頭,於放曠不羈之中,顯其嫵媚風流。紅樓夢中的審美傾向,是向著《世說新語》的時代回歸。書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體現著對晉人風神的追隨。這是對在登峰造極的專制壓抑之下趨於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種呼喚。
但,我對湘雲並非特別的喜愛,原因卻也在此。湘雲身上模擬的意味太重了,那種名士派頭和她的稚氣不能水乳交融,可信可親的程度反而降低。我覺得湘雲的形象是越來越有生命力的,在凹晶館聯詩一回開始飽滿綻放。可惜也就到了盡頭,後四十回她的形象必然會再有一個提升,可惜我們永遠都看不到了。續書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蒼白模糊的影子。
脂批透露,大觀園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雲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較普通。這一點特別有意思。書中寶玉和黛玉的形象成型最晚,因為寄託著作者的愛和理想,離原型反而是最遠的。又,很多探佚派學者都認為後四十回原稿中湘雲嫁寶玉,最後又分開了。我覺得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從前八十回看,寶玉和湘雲之間,友愛甚篤,然而最沒有情愛成分;寶玉對寶釵的肉體頗有艷羨之情,湘雲對於他卻絲毫不存欲的吸引,這從第二十一回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之間純是好兄弟好朋友的關系。然而造化弄人,賈府事敗之後,顛沛流離的寶玉和湘雲,偶然相遇,於無可奈何之下互相取暖,又終於被離散,實在是第一等蒼涼文字。我不懷疑雪芹生花妙筆會寫出這樣情節,但是我對學者們用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的孤證,或是從書中找到某些文字,硬是附會為湘雲嫁寶玉的伏筆,卻是嗤之以鼻的。
3、文采精華賈探春
第三回,林黛玉進榮國府,見到了三個姊妹,書中雖未明言,但是誰都能判定寫的各是哪一個。其中「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誰?。
六十五回,興兒嘴裡透露出來的消息,探春渾名「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又雲「老鴰窩里出鳳凰」。話雖粗俗,卻也可見探春之美是舉家公認的。
以今日之流行審美,探春的鴨蛋臉和窄肩膀有點過時,但是高挑纖秀,細腰長眉,卻是現代女孩子都夢寐以求的。至於一雙俊眼,是怎麼樣一個俊法,就要你自己想像了。王觀詞雲:「水是眼波橫」,「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顧盼神飛」,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信果敢之氣。
探春和鳳姐身上有著這個沒落貴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種「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鳳姐更美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試想海棠社結社緣起,她寫給寶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晉人風流。探春之氣質極似謝道蘊,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能養育得出幾個謝道蘊呢?「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是探春的確評。
脂批說賈府事敗之日,「此人若在,諸子孫當不至流離也。」這個評語非同小可,試想,在樹倒猢猻散之際,寄望於一個閨中女子來使子孫免於零落,批書人和作者對她是何等贊賞。
探春心志高遠,無奈,她生錯了時代。她的花簽詩是「瑤池仙品」的杏花,詩曰「日邊紅杏倚雲栽」,又說「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結局是遠嫁海外,甚至成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經哀嘆:「但凡我是個男人,早就走出去了。」最後,她是走出了這個叫她徹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還不是只能走進另一個男人的庇護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慘慘的《分骨肉》,叫人不勝唏噓。
今日探春一定酷似亦舒筆下她自己最欣賞的那類女主人公。年輕貌美,卻不以美貌為食,坐鎮中環豪華辦公室,叱吒風雲,業績超然,同行男士聞之色變;品味一流,穿著奢華卻低調,假期飛巴黎對她們已算是老土……只是今日之探春也和當年之探春一樣難脫尷尬境地,無他,太過優秀了,沒有男人配得起她們。不屑攀附豪門,又不能屈就寒士,同階級的男人則庸俗無趣。只好高貴而落寞的微笑著,等待天降奇緣來打開她們的心扉。好在她們很懂得愛護自己,永遠青春不老,靚麗如昔,和狐媚子的歌後影星一起托起城市的光彩。
⑷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服飾文化
服裝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符號,它代表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國君為政之道,服裝是很重要的一項,服裝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國傳統上,服裝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遠超出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按說服裝,對人類來說,蔽體禦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類服裝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實用目的時代以後,它的功能就復雜了,尤其在中國。自古,服裝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促使服裝發揮它的功能,達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兩大功能:一是區別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處的場合。古代政府對全天下的人,都有規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諸候至百官,從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詳細規定,他們幾乎是穿著制服,因穿制服的人,多屬上層階級,是人們企羨的對象,因此制服服色強烈地影響一般的流行服色。時代不斷變遷,中國文化中不斷加入外來文化,流行服色也會反過來影響制服服色,在這兩種服色文化互相激盪的結果,產主了這段看似變化不大,事實上又有翻天覆地改變的服裝史。古代的服裝,依穿著場合,主要可分為:禮服、朝服、常服三類,每類又可分幾種,原則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種類愈多,可以用的顏色愈多。
明代建立之初,開國皇帝朱元璋認為元代服飾皆胡服,其男戴胡帽,女不服衣裳,「無復中國衣冠之舊」,於是朱元璋下令要恢復唐朝服制服,並把服飾規定寫進了官修的《大明集禮》和《諸司職掌》中,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初步制定出冠服之制,對皇帝冕服、常服,後妃禮服、常服,文武百官常服、士庶服飾等進行了具體規定。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代又對原定的冠服制度作了一次大規模調整,使明代的服飾集中了歷史上漢族各王朝服飾中各具特色的部分,同時也使明代服飾成了「漢官威儀」的集大成者。明代服飾制度從開始醞釀到最後確立,前後經歷了30年的時間。
由此可見,在明朝時服飾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制度,而人們對服飾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包裹身體的東西,而是顯示其身份地位和個人性格的代表。而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則將這一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至。《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後由空空道人改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鳳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雲: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後人在其死後又將其改為《紅樓夢》。《紅樓夢》紅樓生紅,紅色,在當時表示血色,是生命的象徵,也在無形中代表了十二金釵的命運……
賈府是18世紀中頁的世家大族,他們的吃穿用度上表現出的與眾不同讓人眼前一亮。而《紅樓夢》中賈府服飾的華麗、高貴、富麗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們今後的命運。服飾與人的關系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從原始社會走過來,文明在不斷發展,人也逐漸產生了對美的追求,當時服飾文化到了一個高度民主,也有了時代的前提。正逢曹雪芹家屬織造世家,所織造的服飾屬高檔次的,專供給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並知道所有華麗的服飾及其做工、材質等,這為文章中能細致談論服飾的美做了很好的鋪墊。在製作和選料等上不同,在上面表現出的不僅是物質,更是有大量精神上的描寫,在服飾上的感觸相對別人而言有所不同。在《紅樓夢》里作者很注重寫人,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個性,不管是十二釵,就連一個小丫環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對他們服飾描寫上,做到從服飾看人,重人的外表,也重人的內心。服飾是人的第二皮膚,也是美的一種追求,美的一種張揚,美的一種延續,作者在這里很注重對服飾的描寫,它把心靈、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結合在一起,讓人從視覺上感覺到它的美的同時也對每個人身份和命運有了相對了解。
從第三回林黛玉進府看到的一切開始寫起,進府前,「她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這里可以表現出黛玉心裡在想連個丫鬟家丁穿著都如此不一般,自己母親也曾說過賈府的富裕不同,讓她想到現在已到賈府,裡面的景象會更加高貴華麗,更能顯示地位。而後又「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而見到老夫人後,領進三人,只道是:「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嬤嬤並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第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才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釵環裙襖,大家歸了坐」在這里寫的是三個姊妹的外貌與學習歸來的裝扮。從外貌上看出三個姊妹的大概性格,第一個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顧盼神飛、文才精華;第三個形容尚小。而服裝這里只是簡單敘述了一下,釵環裙襖,幾個字將其服飾描繪了出來。
這里說王熙鳳的服飾,可以從第八回劉姥姥進府看到的寫,在劉姥姥初見王熙鳳時,見到平兒,被平兒的服飾所驚呆了,錯認平兒是王熙鳳。這里是這么說的:「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戴花,花容月貌,便當是鳳姐兒了,才要稱『姑奶奶』,只見周瑞家的說:『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著周瑞家的叫他『周大娘』,方知不過是個有體面的丫頭。」當時讓六姥姥產生了錯覺,愣在那裡,後知是誤會,可想而知,丫環穿著都是綾羅綢緞,主人穿著肯定更加華貴。後在周瑞家的引見下見到王熙鳳「鳳姐兒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灑花襖,石青緙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艷」,那般雍容華貴,讓劉姥姥驚在那裡,過會才趕忙下跪。但她看到的只是她們的家常衣服,並沒有見到見客的高貴服飾。
要說王熙鳳的閃亮出場是在第三回,黛玉進賈府。老夫人在給黛玉介紹家中各人,過了好會,只聽到爽朗的笑聲傳來,這時王熙鳳出場了,說到王熙鳳,是賈家的管家奶奶,裝扮自然不同一般,而她姍姍來遲的原因也是為黛玉的到來去認真打扮了一番,這里且說黛玉眼中的王熙鳳,「這個人的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鍛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里看出她的精心打扮,和火辣辣的性格,也把她管家奶奶的高貴身份突現了出來。在這里把服飾工藝上的很多優良工藝及其復雜性都提及了,連她穿的衣服也是五色緙絲石青銀鼠褂。五色緙絲在隋唐有、宋朝、清代稍有所保留,是用熟的蠶絲做緯,用生的蠶絲做經,彩色的是熟絲,單色的是生絲,用這個組成的花紋就叫緙絲。而當時的染色技術已經到了一個高峰,當時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皇室擁有,用一種藍色的銅礦石來做成的燃料,是一種高色調的顏色,做出來的絲青色也很高貴的顏色,在當時僅次於黃色。在王熙鳳額頭上戴有昭君套,又叫齊眉。在王熙鳳、寶玉還有賈母身上才能見這些顏色。但王熙鳳卻偏愛黃色,在後面的文章里她常以黃色服飾出場。
在書里提到了李紈身上穿的一件衣服,叫番羓絲,番是西藏生產的一種布料,羓就是像人們趕的肉條那樣,皺皺巴巴,絲是藏族的一種服飾,毛毛嘟嘟的,看起來布料很是不好。這里說到這些也只為了說明李紈很窮,買不起高貴的服裝。
而在這里不僅表現了各種不同類型人穿的服飾,更多的是復雜的工藝,晴雯夜補雀金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雀金裘也就是孔雀毛做成的衣服,現在在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而在《紅樓夢》中它珍貴在於這是賈母送給寶玉出門見客的衣服,是俄羅斯送來的禮物。但由於不小心被濺起的火心給燒出了一個洞,拿出去找俄羅斯的織補匠和國內的織補匠織補但是沒人認識這種布料、更沒人敢攬下這個活。在這種情況下,晴雯沒辦法只能抱病給織補,這里就成就了勇晴雯病補雀金裘的佳話。「晴雯先拿了一根比一比,笑道:『這雖不很象,若補上,也不很明顯。』先將里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共釘牢在杯麵,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倒刮的松鬆散散的,然後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緯,亦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後,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補兩針,又看看,織補又端詳端詳。無奈頭暈眼黑,氣喘神虛,補不上三五針,伏在枕上歇一會。寶玉在旁,一時又問:『吃些滾水不吃?』一時又命:『歇一歇。』一時又拿一件灰鼠斗蓬替她披上,一時又命拿個拐枕與她靠著。急得秦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罷。再熬上半夜,明兒把眼睛摳摟了,怎麼處?』寶玉見她著急,只得胡亂睡下,仍睡不著。一時只聽自鳴鍾已敲了四下,剛剛補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絨毛來。麝月道:『這就很好,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寶玉忙要了瞧瞧,說道:『真真一樣了。』」這里不僅把晴雯對寶玉的關心及甘為寶玉付出的情份表露無遺,亦把她對服裝上的配色天賦充分表現出來,同時也展現出她心思縝密,看事物看得透徹,把雀金裘這么一個難補的衣服補得像完好的一樣。如果晴雯出生在現代,應該是一個出名的服裝大師。
在賈府中有一個丫頭叫黃嬰兒,是薛寶釵的小丫環。她手巧,會編織。好做小的飾物,擅編花藍,打的絡子很漂亮,為賈寶玉裝玉用過。這里說到她對配色還有用什麼樣的線給他打絡子他提出了很多方案,寶玉也提了很多方案,但最終還是寶釵出的主意,她說用金線編織,一是要絡住那塊玉,另一方面是用正統的顏色,但實為想用這種絡子把賈寶玉牢牢套住。
在《紅樓夢》里還有一個配色大師——賈母,她對顏色的搭配也是很有見解的。有文字記載說到賈母落過黛玉住的地方,她注意到黛玉窗外是綠色的竹子,而窗簾顏色也是綠色的,她讓小司丫環們去找粉紅色的軟煙絡給換上,讓窗內的紅和外面的景色的綠一下子就分開了。
在《紅樓夢》里服裝不全是用來保暖遮羞的,而是用來表現身份和性格的。而這種習俗不僅在當時表現明顯,現在的人生活水平不段提高,對服裝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有的喜歡穿名牌服飾表現自己的富有,有的喜歡穿著時尚前衛表現自己的獨特個性,有的喜歡乖巧可愛的裝扮表現出自己的學生氣及清純,所有人在穿著打扮時都會依照自己的身份與性格來表達自己,也有句話說的是:「服裝是看一個人心靈的第一扇窗。」
林黛玉到王夫人處時,見到賈寶玉,只見:「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系著一塊美玉。」這是他出去見客的服裝,後換了居家服,又見其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跟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紅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命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前面說王熙鳳喜黃色,在這里寶玉則不同,他的服飾多以紅色為主。這里的紅沒有偏離,這里的高貴沒有偏離。這里的色彩都反映出一個貴族公子的家庭情況。前面也說了紅色為血色,代表新生,純正的紅也是種很高貴的顏色。
在一次賞雪和梅的時候,白雪紅梅,大家都穿斗蓬,通過這個來更加深刻的展示了不同身份的人在雪地賞花時的不同裝扮。賈母圍了個大斗蓬,帶著灰鼠暖兜,坐著小竹轎,打著青綢油傘,鴛鴦琥珀等五六個丫環,每個人都是打著傘,擁轎而來。賈母一行出了夾道東門,一看四麵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環抱著一瓶梅花。賈母說了一句話:「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她的這個人,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賈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裡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後來那個丫頭回過頭來,大家才知道那個丫環實際上是寶玉。
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邢岫煙依是家常舊衣,並無遮雪之衣。這里可以看出她的貧困,沒錢買新衣服和禦寒的衣服。
李紈是個寡婦,著裝很是樸素,僅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
黛玉則是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龍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越發顯得她的潔白與純潔。
史廂雲穿著賈母與她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裡面是穿了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綉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是一件水紅裝鍛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
妙玉原是大家閨秀,後出家當了尼姑,所以穿的是素雅的百納衣。
從這里看出每個人的愛好、個性、地位及出生的大不相同。
書里對顏色、做工是有所包貶的,紅色、黃色、豆綠色、石青色是高貴的顏色!在王熙鳳和賈寶玉的身上就出現了百蝶穿花服飾,但對王熙鳳是有所貶的,她的裙是那個圖案,在當時桃紅色一般是穿在一些輕薄女子身上。但書里說到王熙鳳「穿著桃紅散花襖」,而當時桃紅、粉紅、水紅都是有貶斥的。在襲人回家這段子里,王夫人和王熙鳳給了他一些東西,王夫人送了襲人首飾、妝鍛,(妝鍛在這里是五品以上的貴族才能穿的,不是丫環家丁能夠用在服裝里的原料。)當時襲人在暗裡是賈二爺的小老婆,王夫人在這里送她這些東西表現出她對襲人的認可,重在讓她回去娘家能夠有面子,也表示出她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王熙鳳送了她一件皮衣服,雖顯得高貴但又不是真皮,既在這里側面的貶斥了襲人,理解為襲人看起來很高貴,其實只是個玻璃花瓶而已,名不符實。
整個《紅樓夢》,通篇下來,裡面最常用到的字是「紅」字,所有的都圍繞著一個字在寫——紅,裡面說出了他們愛「紅」的毛病味。比如賈寶玉住的是怡紅院,去的地方等也都有個「紅」字,他取了個字型大小叫怡紅公子,還好吃女孩嘴上的煙脂,當然當時的化妝品都是天然無污染的。但《紅樓夢》中唯獨薛寶釵不愛紅,不愛煙脂,不愛花,主要是因為她是屬於正統型的人。而她身上的配飾都是金色的,全身都是貼金色的。
在《紅樓夢》中的人物他們對社會有的一種反抗,大多追求的都不是正統的黃色,而是都用紅色宣告了他們的精神,當時作者也是這種情緒,所以更多的是崇尚紅色,也是《石頭記》之所以後來要改為《紅樓夢》的原因之一。
看了《紅樓夢》,對裡面人物的服飾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理解。裡面人物的服飾和性格是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在《紅樓夢》里我能看到做為織造世家的曹雪芹在對人物服飾的描寫上用了很嚴謹的詞彙,也暗藏了很多隱諱。紅袖,血淚,道出十二金釵悲慘命運,但最終都以悲劇落幕。
⑸ 蓮花鬧海棠主題曲歌詞 ( 什麼蓮花一打就開場....)
蓮蕭一打就開抄台喲哦
柳哇柳蓮柳哦
有請襲大家來幫腔哦
柳哇柳得那麼海棠花
楠竹塊兒兩條槽哦
柳哇柳蓮柳哦
銅錢眼眼串成行哦
柳哇柳得那麼海棠花
昨日看戲靜觀場哦
柳哇柳蓮柳哦
來位姑娘樣貌好哦
柳啊柳得那麼海棠花
頭上青絲若麥罩哦
柳哇柳蓮柳哦
帶對耳環兩邊飄哦
柳哇柳得那麼海棠花
一對秋波生得好哦
柳哇柳蓮柳哦
⑹ 一些名著里的精彩片段,還要有心靈感悟和中心思想,拜託了!
1、風流婉轉林黛玉
大觀園美女之TOP,無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舉手反對,因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歡迎,甚至書中也從未說過黛玉最美,倒是稱贊寶釵「容貌豐美,人人都說黛玉不及」。不過莫讓作者騙了,紅樓夢很多筆墨都是狡猾異常的。
書中凡描寫黛玉之處,筆墨最是空靈,無不盡力模擬其「態」之美。事實上,作者從來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寫來。即使是她剛出場亮相,用了一段鋪排渲染(這種古典長篇的俗套,紅樓夢中極少),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始終只有她的眉眼。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即使這樣的細筆描寫,你也依舊不能明確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還是新月眉,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這對黛玉的美似乎毫無影響。
賈府眾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對黛玉始終是一個「態度」,美而不明確的「態度」。試想十九回靜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顰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類文字,書中太多,只能略舉幾處。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紅院吃了閉門羹,誤解了寶玉:
……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綉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此不就是詩化了的「沉魚落雁」嗎?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這一日是芒種節,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氣氛,遠遠拉開,緩緩寫來,直到回末才有寶玉:
……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裡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便把那花兜了起來。 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聽到黛玉泣誦葬花詞,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此節實兼寫二人,雖無多一語及黛玉,但寶玉不覺慟倒於「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之處,正極寫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喪回家,寶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須知此時黛玉是一身重孝,通體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憐可愛。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兩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證明黛玉之美,不能單從寶玉眼睛裡面看去。他自然認為黛玉最美的。那就換雙眼睛來看看吧。魯迅先生有句妙語,說賈府的焦大定然不會愛上林妹妹。其實不然,焦大們喜歡的美女類型只會是林妹妹而不會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裡面劉慧芳喜歡王滬生而不會喜歡宋大成一樣。
換誰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寶玉鳳姐忽然病倒,大觀園中亂成一團。
……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媽被人擠倒,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賈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盡數刪去了。大約程、高兩位老先生覺得在緊要關頭來游戲筆墨,太油滑了;又覺得猥褻,唐突了黛玉。但,妙處恰在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麼性靈之美啊,可是只論皮相,他也能一眼認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還用說嗎?
風流婉轉四個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形容可卿「風流裊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談及大家生日,說獨獨二月里沒有。襲人立即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幹,人人生日皆隨口報出,獨獨遺漏了黛玉。可見,黛玉來賈家多年,從來沒有鄭重慶賀過一次生日,否則探春不會沒有印象。和熙鳳、寶釵賀生辰的文字參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襲人深惡黛玉,最怕她嫁給寶玉,內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語中流露無遺。黛玉縱然孤棲,也是賈府外孫,按當時標准,比寶釵與賈府的親屬關系還更近呢。她住賈府,怎麼也比寶釵更理所應當。探春提到寶釵時都沒感覺「不是咱家的人」,襲人卻惡毒地特別指出這一點。第三,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為什麼安排襲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實,襲人姓花。讓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為了提示花朝節。作者心目之中,大觀園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瀟湘館,寶玉本題作「有鳳來儀」,是「頌聖」,指元春省親的。元春為了低調,賜名瀟湘館。門前翠竹竿竿,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黛玉居於此間,不是把黛玉比作鳳凰么?黛玉號「瀟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擬於娥、英這對神女。
總之,作者明裡不說黛玉最美,甚至還挑剔黛玉不夠美,暗地裡卻把一切最美麗的字眼,奉獻在她身上。他描寫黛玉實在煞費苦心,又要騙人上當,又怕人上當。現代人比較功利,喜歡寶釵大約是遠勝過黛玉。但是紅樓夢問世後,早先一百多年間,讀者受騙上當的卻不多,推崇黛玉的還是遠遠多於寶釵。2、名士風流史湘雲
湘雲是紅樓中呼聲甚高的人物。自此書面世以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在很多讀者心目中,甚至超過「雙峰並立,二水分流」的寶釵和黛玉。原因很簡單,黛玉多思,寶釵多謀,都屬於「比較麻煩」的女孩子,和她們相處久了,不免累得慌。而「憨」湘雲呢,磊落豁達,胸無城府,最易相與,自然受歡迎。
湘雲出場甚是倉促,甚至沒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來歷。我們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賈母的侄孫女。雖然家世顯赫,卻業已式微;更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
書中對湘雲外貌亦不刻畫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雲年齡甚小。書中對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寫,卻是在床上。
……只見他姊妹兩個尚卧在衾內。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雲卻一把青絲拖於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於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的替他蓋上……
書中此類「床上鏡頭」,每令人忍俊不禁。蓋場景極誘惑,而小說人物和讀者卻絲毫不察,因筆墨極天真的緣故。比如寶玉闖入閨房,本禮法所禁。雙美共卧,湘雲的姿態實是撩人,但是寶玉偏偏一毫意淫也無。湘雲「一彎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氣的意味,沒有性的意味,比較寶釵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由此可知湘雲的皮膚很白。但彼時貴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讓讀者感受湘雲之美貌的則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葯裀:
……只見一個小丫頭笑嘻嘻的走來:「姑娘們快瞧雲姑娘去,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板石凳上睡著了。」眾人聽說,都笑道:「快別吵嚷。」說著,都走來看時,果見湘雲卧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葯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葯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
這時候,湘雲嘴裡還一邊迷迷糊糊喊著酒令呢!
有這幅動人的花間沉醉圖,湘雲形象頓時鮮明起來。王蒙大贊這是書中極成功之描寫,稱湘雲為「自然之子」。六十三回壽怡紅,湘雲抽到的花簽是海棠,上書「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說:「夜深二字,改石涼二字。」提醒回顧前文,正把湘雲比成「香夢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儀態之美,堪與黛玉寶釵頡頏。無怪作者安排她在詠白海棠詩時後來居上,白海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寫照。
湘雲最喜歡扮假小子。賈母曾錯認湘雲為寶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參照畫之意境,細加雕琢,筆墨可謂豪華到奢侈,總寫群艷,中間最突出的正是湘雲:
……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齊踏雪行來。只見眾姊妹都在那邊,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絨絲的鶴氅;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並無避雪之衣。一時史湘雲來了,穿著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湘雲笑道:「你們瞧我里頭打扮的。」一面說,一面脫了褂子。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綉龍窄裉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眾人都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
「蜂腰猿背,鶴勢螂形」,就是個子高挑,四肢修長,寬肩細腰,正是今日時裝模特兒之標准身段。配上那一身別致亮麗的行頭,立於雪地之中,湘雲之嬌俏,可稱第一。
湘雲和寶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們,湘雲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綉口。」作者著力刻畫的,正是湘雲這種「名士」的派頭,於放曠不羈之中,顯其嫵媚風流。紅樓夢中的審美傾向,是向著《世說新語》的時代回歸。書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體現著對晉人風神的追隨。這是對在登峰造極的專制壓抑之下趨於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種呼喚。
但,我對湘雲並非特別的喜愛,原因卻也在此。湘雲身上模擬的意味太重了,那種名士派頭和她的稚氣不能水乳交融,可信可親的程度反而降低。我覺得湘雲的形象是越來越有生命力的,在凹晶館聯詩一回開始飽滿綻放。可惜也就到了盡頭,後四十回她的形象必然會再有一個提升,可惜我們永遠都看不到了。續書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蒼白模糊的影子。
脂批透露,大觀園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雲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較普通。這一點特別有意思。書中寶玉和黛玉的形象成型最晚,因為寄託著作者的愛和理想,離原型反而是最遠的。又,很多探佚派學者都認為後四十回原稿中湘雲嫁寶玉,最後又分開了。我覺得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從前八十回看,寶玉和湘雲之間,友愛甚篤,然而最沒有情愛成分;寶玉對寶釵的肉體頗有艷羨之情,湘雲對於他卻絲毫不存欲的吸引,這從第二十一回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之間純是好兄弟好朋友的關系。然而造化弄人,賈府事敗之後,顛沛流離的寶玉和湘雲,偶然相遇,於無可奈何之下互相取暖,又終於被離散,實在是第一等蒼涼文字。我不懷疑雪芹生花妙筆會寫出這樣情節,但是我對學者們用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的孤證,或是從書中找到某些文字,硬是附會為湘雲嫁寶玉的伏筆,卻是嗤之以鼻的。
3、文采精華賈探春
第三回,林黛玉進榮國府,見到了三個姊妹,書中雖未明言,但是誰都能判定寫的各是哪一個。其中「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誰?。
六十五回,興兒嘴裡透露出來的消息,探春渾名「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又雲「老鴰窩里出鳳凰」。話雖粗俗,卻也可見探春之美是舉家公認的。
以今日之流行審美,探春的鴨蛋臉和窄肩膀有點過時,但是高挑纖秀,細腰長眉,卻是現代女孩子都夢寐以求的。至於一雙俊眼,是怎麼樣一個俊法,就要你自己想像了。王觀詞雲:「水是眼波橫」,「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顧盼神飛」,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信果敢之氣。
探春和鳳姐身上有著這個沒落貴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種「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鳳姐更美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試想海棠社結社緣起,她寫給寶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晉人風流。探春之氣質極似謝道蘊,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能養育得出幾個謝道蘊呢?「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是探春的確評。
脂批說賈府事敗之日,「此人若在,諸子孫當不至流離也。」這個評語非同小可,試想,在樹倒猢猻散之際,寄望於一個閨中女子來使子孫免於零落,批書人和作者對她是何等贊賞。
探春心志高遠,無奈,她生錯了時代。她的花簽詩是「瑤池仙品」的杏花,詩曰「日邊紅杏倚雲栽」,又說「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結局是遠嫁海外,甚至成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經哀嘆:「但凡我是個男人,早就走出去了。」最後,她是走出了這個叫她徹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還不是只能走進另一個男人的庇護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慘慘的《分骨肉》,叫人不勝唏噓。
今日探春一定酷似亦舒筆下她自己最欣賞的那類女主人公。年輕貌美,卻不以美貌為食,坐鎮中環豪華辦公室,叱吒風雲,業績超然,同行男士聞之色變;品味一流,穿著奢華卻低調,假期飛巴黎對她們已算是老土……只是今日之探春也和當年之探春一樣難脫尷尬境地,無他,太過優秀了,沒有男人配得起她們。不屑攀附豪門,又不能屈就寒士,同階級的男人則庸俗無趣。只好高貴而落寞的微笑著,等待天降奇緣來打開她們的心扉。好在她們很懂得愛護自己,永遠青春不老,靚麗如昔,和狐媚子的歌後影星一起托起城市的光彩。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有一本書是描寫了人物外貌 機智的一本書,說不定你們已經猜出來了,對,就是<三國演義>
現在介紹外貌描寫:備他一身下來,身高就是七尺五寸,兩只耳垂都到肩膀了,眼睛都可以看的到耳朵了,而且他的雙手過都 了膝蓋了。這樣子的一個人,在中國的相學中來說,是一位很有福氣的一個人。
看看 張飛,身高就是八尺,眼睛看起來像豹子,滿臉鬍子,而且他的鬍子就像老虎的鬍子一樣,聲音很像巨雷,跑起來像受驚的野馬一樣快,在中國相學中他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是一個講義起的人。
最後我們看看關羽,身高是九尺,他的胡須長二尺,他的臉比紅棗,還要的紅,有一雙像鳳凰的眼睛,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雙卧蠶眉。在中國相學中他是一個有正義感得人,為什麼新年要搞很紅,是要趕走妖魔鬼怪,現在有一人的臉是紅的,就說明他是一個有正義感得人。
⑺ 有沒有詩句里含有菊花、梅花、荷花、桂花這幾個字的(每種花找一首詩)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宋)楊萬里 【荷花】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
《詠桂》
不是人間種,
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
吹得滿山開。
蘇軾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月缺霜濃細蕊干,此花元屬玉堂仙。
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
破衣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
願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1、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3、杏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5、桂花:(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6、菊花:(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⑻ 紅樓夢中所有人物的結局(包括像麝月平兒這樣丫鬟的)
看清襲人的偽善紅樓中眾家女兒,幾乎關於每個人都有爭議。如果是關於黛玉的問題,我大可不必與人相爭,因為黛玉的行為都是超乎道德之上的,喜歡不喜歡都憑各人性格,爭論到天盡頭也不會有結果。但是關於襲人,我不得不說此人的人品是有缺陷的,關於她不是什麼喜歡和不喜歡的問題,而是一個是非對錯的原則性問題。希望普天下的讀者不要被偽君子欺瞞了去還沾沾自喜。記得剛讀《紅樓夢》的時候,也被襲人的「溫柔和順」蒙騙過。但是當我真正細讀過後,我發現了作者字里行間對襲人的冷漠。襲人的性格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偽善和奴性。襲人的名字就起得很講究:襲,攻擊也!而且與「襲」字結合在一起的攻擊種類,一般都是「偷襲」、「暗襲」等。關於襲人的偽善,只要舉幾個事實就可以說明:1.襲人最大的偽善就是在王夫人面前裝得冰清玉潔、懂事守理。但是王夫人最擔心的事情卻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發生在她身上倒也罷了,她居然還「賊喊捉賊」,用自己犯下的罪名去讒害別人;2.第63回里她看見芳官醉酒,把她扶到寶玉身邊睡下,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卻指責芳官「不害羞」;3.第77回晴雯被趕走後,她一邊對寶玉說以後還有機會叫晴雯上來,另一邊卻打點好了晴雯的衣服等,要送出去,可見是不做晴雯能回來的打算了——如果這個也可以算作賢惠之一種,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小恩小惠會迷倒那麼多人了;4.襲人在王夫人看重她後,「越發要尊重」,不在寶玉房裡睡覺,這可是把危險留給別人了。這幾個事實,還不夠說明襲人的偽善么?也許你要說,書中並沒有寫襲人去告晴雯,怎知一定是襲人告的?現在來說說襲人到底有沒有告晴雯的密。晴雯的死,固然最終要歸結為「萬惡的封建社會」,但是直接的劊子手有兩個,一個是王夫人,一個就是花襲人。作者沒有明寫襲人告晴雯、芳官、四兒的情節,也許是對襲人終不忍心,因為她畢竟也是一個溫順的「女兒」;也許是因為稿子的遺失。但是我們從後面寶玉哭訴的話中,已經可以看出:所有的箭頭都指著襲人。當寶玉質問她為什麼別人的話都知道了,「單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紋來」時,襲人半天答不上話,後來竟然說王夫人也許是忘了,過兩天想起來再收拾她們不遲。這種借口,拿來騙三歲的孩子么?王夫人收拾丫頭還要分期分批么?根本站不住腳。這是對襲人告密的明顯提示。也許你又要問:襲人和寶玉發生關系,是在禮法范圍之內的,因為她早由賈母內定為寶玉的侍妾,所以她和寶玉親昵不算危險,別人才是有傷風化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三點要說:首先,寶玉在晴雯被趕後問襲人的是為什麼「單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紋來」,不是「單挑不出你來」。可見平日的親昵,麝月、秋紋也有份。她們可不是什麼內定的侍妾,襲人為什麼不告她們?難道晴雯、芳官、四兒對寶玉的親昵就有傷風化,麝月、秋紋的親昵就無傷大雅了?可見襲人此舉,難免黨同伐異之嫌。其次,關於襲人和寶玉發生性關系這件事情,我覺得有不少問題。書中說,「襲人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禮」,看來是在說她並沒有超越禮法。但是我仔細想想,書中哪裡說到賈母已將她「與了寶玉」了?將她「與了寶玉」這件事,除了她自己這么想過,王夫人這么想過,賈母真的也這么想過么?只要看看後文就知道了。第78回當王夫人回賈母說把晴雯趕出去了後,賈母說:「但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請注意:「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什麼叫「只他」?明顯在說賈母想 「與了」寶玉的人是晴雯,不是襲人。又第20回寶玉的乳母李嬤嬤罵襲人「哄寶玉」、「裝狐媚」、「配小子」等,襲人聽了「又愧又委屈」。什麼叫「愧」?總是自己做了什麼虧心事,否則「愧」從何來?這話若是拿來罵晴雯,晴雯定會大怒,但絕不有什麼「愧」。至於「委屈」,我看是來自「配小子」等語,否則作者不會特意在「哄寶玉」、「裝狐媚」之後又特意加上個「配小子」。李嬤嬤固然悖晦,但是其責罵襲人的話並不見得就是全不講理。在我看來,襲人與寶玉發生性關系,實在是處心積慮的。像她那樣的人,自然覺得在榮國府里當個姨奶奶是很好的出路。不過老太太並無這個意思,那麼一切就要靠她自己張羅了。第三,晴雯與寶玉之間清清白白,根本沒有王夫人擔心的那種危險,襲人難道不知道么? 3、文采精華賈探春第三回,林黛玉進榮國府,見到了三個姊妹,書中雖未明言,但是誰都能判定寫的各是哪一個。其中「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誰?。六十五回,興兒嘴裡透露出來的消息,探春渾名「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又雲「老鴰窩里出鳳凰」。話雖粗俗,卻也可見探春之美是舉家公認的。以今日之流行審美,探春的鴨蛋臉和窄肩膀有點過時,但是高挑纖秀,細腰長眉,卻是現代女孩子都夢寐以求的。至於一雙俊眼,是怎麼樣一個俊法,就要你自己想像了。王觀詞雲:「水是眼波橫」,「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顧盼神飛」,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信果敢之氣。探春和鳳姐身上有著這個沒落貴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種「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鳳姐更美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試想海棠社結社緣起,她寫給寶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晉人風流。探春之氣質極似謝道蘊,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能養育得出幾個謝道蘊呢?「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是探春的確評。脂批說賈府事敗之日,「此人若在,諸子孫當不至流離也。」這個評語非同小可,試想,在樹倒猢猻散之際,寄望於一個閨中女子來使子孫免於零落,批書人和作者對她是何等贊賞。探春心志高遠,無奈,她生錯了時代。她的花簽詩是「瑤池仙品」的杏花,詩曰「日邊紅杏倚雲栽」,又說「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結局是遠嫁海外,甚至成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經哀嘆:「但凡我是個男人,早就走出去了。」最後,她是走出了這個叫她徹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還不是只能走進另一個男人的庇護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慘慘的《分骨肉》,叫人不勝唏噓。 2、名士風流史湘雲湘雲是紅樓中呼聲甚高的人物。自此書面世以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在很多讀者心目中,甚至超過「雙峰並立,二水分流」的寶釵和黛玉。原因很簡單,黛玉多思,寶釵多謀,都屬於「比較麻煩」的女孩子,和她們相處久了,不免累得慌。而「憨」湘雲呢,磊落豁達,胸無城府,最易相與,自然受歡迎。湘雲出場甚是倉促,甚至沒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來歷。我們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賈母的侄孫女。雖然家世顯赫,卻業已式微;更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書中對湘雲外貌亦不刻畫五官而重其神采。湘雲年齡甚小。書中對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寫,卻是在床上。……只見他姊妹兩個尚卧在衾內。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雲卻一把青絲拖於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於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的替他蓋上…… 書中此類「床上鏡頭」,每令人忍俊不禁。蓋場景極誘惑,而小說人物和讀者卻絲毫不察,因筆墨極天真的緣故。比如寶玉闖入閨房,本禮法所禁。雙美共卧,湘雲的姿態實是撩人,但是寶玉偏偏一毫意淫也無。湘雲「一彎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氣的意味,沒有性的意味,比較寶釵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由此可知湘雲的皮膚很白。但彼時貴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讓讀者感受湘雲之美貌的則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葯裀:……只見一個小丫頭笑嘻嘻的走來:「姑娘們快瞧雲姑娘去,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板石凳上睡著了。」眾人聽說,都笑道:「快別吵嚷。」說著,都走來看時,果見湘雲卧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葯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葯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 這時候,湘雲嘴裡還一邊迷迷糊糊喊著酒令呢!有這幅動人的花間沉醉圖,湘雲形象頓時鮮明起來。王蒙大贊這是書中極成功之描寫,稱湘雲為「自然之子」。六十三回壽怡紅,湘雲抽到的花簽是海棠,上書「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說:「夜深二字,改石涼二字。」提醒回顧前文,正把湘雲比成「香夢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儀態之美,堪與黛玉寶釵頡頏。無怪作者安排她在詠白海棠詩時後來居上,白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寫照。湘雲最喜歡扮假小子。賈母曾錯認湘雲為寶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參照畫之意境,細加雕琢,筆墨可謂豪華到奢侈,總寫群艷,中間最突出的正是湘雲:……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齊踏雪行來。只見眾姊妹都在那邊,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絨絲的鶴氅;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並無避雪之衣。一時史湘雲來了,穿著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湘雲笑道:「你們瞧我里頭打扮的。」一面說,一面脫了褂子。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綉龍窄裉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眾人都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 「蜂腰猿背,鶴勢螂形」,就是個子高挑,四肢修長,寬肩細腰,正是今日時裝模特兒之標准身段。配上那一身別致亮麗的行頭,立於雪地之中,湘雲之嬌俏,可稱第一。湘雲和寶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們,湘雲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綉口。」作者著力刻畫的,正是湘雲這種「名士」的派頭,於放曠不羈之中,顯其嫵媚風流。紅樓夢中的審美傾向,是向著《世說新語》的時代回歸。書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體現著對晉人風神的追隨。這是對在登峰造極的專制壓抑之下趨於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種呼喚。脂批透露,大觀園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雲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較普通。這一點特別有意思。 1、風流婉轉林黛玉大觀園美女之TOP,無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舉手反對,因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歡迎,甚至書中也從未說過黛玉最美,倒是稱贊寶釵「容貌豐美,人人都說黛玉不及」。不過莫讓作者騙了,紅樓夢很多筆墨都是狡猾異常的。書中凡描寫黛玉之處,筆墨最是空靈,無不盡力模擬其「態」之美。事實上,作者從來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寫來。即使是她剛出場亮相,用了一段鋪排渲染(這種古典長篇的俗套,紅樓夢中極少),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始終只有她的眉眼。「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即使這樣的細筆描寫,你也依舊不能明確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還是新月眉,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這對黛玉的美似乎毫無影響。賈府眾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對黛玉始終是一個「態度」,美而不明確的「態度」。試想十九回靜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顰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類文字,書中太多,只能略舉幾處。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紅院吃了閉門羹,誤解了寶玉:……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綉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此不就是詩化了的「沉魚落雁」嗎?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這一日是芒種節,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氣氛,遠遠拉開,緩緩寫來,直到回末才有寶玉:……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裡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便把那花兜了起來。 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聽到黛玉泣誦葬花詞,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此節實兼寫二人,雖無多一語及黛玉,但寶玉不覺慟倒於「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之處,正極寫黛玉一哭之凄美。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喪回家,寶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須知此時黛玉是一身重孝,通體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憐可愛。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兩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然而要證明黛玉之美,不能單從寶玉眼睛裡面看去。他自然認為黛玉最美的。那就換雙眼睛來看看吧。魯迅先生有句妙語,說賈府的焦大定然不會愛上林妹妹。其實不然,焦大們喜歡的美女類型只會是林妹妹而不會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裡面劉慧芳喜歡王滬生而不會喜歡宋大成一樣。換誰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寶玉鳳姐忽然病倒,大觀園中亂成一團。……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媽被人擠倒,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賈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盡數刪去了。大約程、高兩位老先生覺得在緊要關頭來游戲筆墨,太油滑了;又覺得猥褻,唐突了黛玉。但,妙處恰在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麼性靈之美啊,可是只論皮相,他也能一眼認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還用說嗎?風流婉轉四個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形容可卿「風流裊娜,又似黛玉」。六十二回,探春談及大家生日,說獨獨二月里沒有。襲人立即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幹,人人生日皆隨口報出,獨獨遺漏了黛玉。可見,黛玉來賈家多年,從來沒有鄭重慶賀過一次生日,否則探春不會沒有印象。和熙鳳、寶釵賀生辰的文字參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襲人深惡黛玉,最怕她嫁給寶玉,內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語中流露無遺。黛玉縱然孤棲,也是賈府外孫,按當時標准,比寶釵與賈府的親屬關系還更近呢。她住賈府,怎麼也比寶釵更理所應當。探春提到寶釵時都沒感覺「不是咱家的人」,襲人卻惡毒地特別指出這一點。第三,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為什麼安排襲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實,襲人姓花。讓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為了提示花朝節。作者心目之中,大觀園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又,瀟湘館,寶玉本題作「有鳳來儀」,是「頌聖」,指元春省親的。元春為了低調,賜名瀟湘館。門前翠竹竿竿,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黛玉居於此間,不是把黛玉比作鳳凰么?黛玉號「瀟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擬於娥、英這對神女。總之,作者明裡不說黛玉最美,甚至還挑剔黛玉不夠美,暗地裡卻把一切最美麗的字眼,奉獻在她身上。他描寫黛玉實在煞費苦心,又要騙人上當,又怕人上當。現代人比較功利,喜歡寶釵大約是遠勝過黛玉。但是紅樓夢問世後,早先一百多年間,讀者受騙上當的卻不多,推崇黛玉的還是遠遠多於寶釵。······································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⑼ 說說你對紅樓夢中人物的認識 回答經典的 追加~
看清襲人的偽善
紅樓中眾家女兒,幾乎關於每個人都有爭議。如果是關於黛玉的問題,我大可不必與人相爭,因為黛玉的行為都是超乎道德之上的,喜歡不喜歡都憑各人性格,爭論到天盡頭也不會有結果。但是關於襲人,我不得不說此人的人品是有缺陷的,關於她不是什麼喜歡和不喜歡的問題,而是一個是非對錯的原則性問題。希望普天下的讀者不要被偽君子欺瞞了去還沾沾自喜。
記得剛讀《紅樓夢》的時候,也被襲人的「溫柔和順」蒙騙過。但是當我真正細讀過後,我發現了作者字里行間對襲人的冷漠。襲人的性格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偽善和奴性。
襲人的名字就起得很講究:襲,攻擊也!而且與「襲」字結合在一起的攻擊種類,一般都是「偷襲」、「暗襲」等。關於襲人的偽善,只要舉幾個事實就可以說明:
1.襲人最大的偽善就是在王夫人面前裝得冰清玉潔、懂事守理。但是王夫人最擔心的事情卻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發生在她身上倒也罷了,她居然還「賊喊捉賊」,用自己犯下的罪名去讒害別人;
2.第63回里她看見芳官醉酒,把她扶到寶玉身邊睡下,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卻指責芳官「不害羞」;
3.第77回晴雯被趕走後,她一邊對寶玉說以後還有機會叫晴雯上來,另一邊卻打點好了晴雯的衣服等,要送出去,可見是不做晴雯能回來的打算了——如果這個也可以算作賢惠之一種,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小恩小惠會迷倒那麼多人了;
4.襲人在王夫人看重她後,「越發要尊重」,不在寶玉房裡睡覺,這可是把危險留給別人了。
這幾個事實,還不夠說明襲人的偽善么?
也許你要說,書中並沒有寫襲人去告晴雯,怎知一定是襲人告的?現在來說說襲人到底有沒有告晴雯的密。
晴雯的死,固然最終要歸結為「萬惡的封建社會」,但是直接的劊子手有兩個,一個是王夫人,一個就是花襲人。作者沒有明寫襲人告晴雯、芳官、四兒的情節,也許是對襲人終不忍心,因為她畢竟也是一個溫順的「女兒」;也許是因為稿子的遺失。但是我們從後面寶玉哭訴的話中,已經可以看出:所有的箭頭都指著襲人。當寶玉質問她為什麼別人的話都知道了,「單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紋來」時,襲人半天答不上話,後來竟然說王夫人也許是忘了,過兩天想起來再收拾她們不遲。這種借口,拿來騙三歲的孩子么?王夫人收拾丫頭還要分期分批么?根本站不住腳。這是對襲人告密的明顯提示。
也許你又要問:襲人和寶玉發生關系,是在禮法范圍之內的,因為她早由賈母內定為寶玉的侍妾,所以她和寶玉親昵不算危險,別人才是有傷風化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三點要說:
首先,寶玉在晴雯被趕後問襲人的是為什麼「單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紋來」,不是「單挑不出你來」。可見平日的親昵,麝月、秋紋也有份。她們可不是什麼內定的侍妾,襲人為什麼不告她們?難道晴雯、芳官、四兒對寶玉的親昵就有傷風化,麝月、秋紋的親昵就無傷大雅了?可見襲人此舉,難免黨同伐異之嫌。
其次,關於襲人和寶玉發生性關系這件事情,我覺得有不少問題。書中說,「襲人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禮」,看來是在說她並沒有超越禮法。但是我仔細想想,書中哪裡說到賈母已將她「與了寶玉」了?將她「與了寶玉」這件事,除了她自己這么想過,王夫人這么想過,賈母真的也這么想過么?只要看看後文就知道了。第78回當王夫人回賈母說把晴雯趕出去了後,賈母說:「但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請注意:「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什麼叫「只他」?明顯在說賈母想 「與了」寶玉的人是晴雯,不是襲人。又第20回寶玉的乳母李嬤嬤罵襲人「哄寶玉」、「裝狐媚」、「配小子」等,襲人聽了「又愧又委屈」。什麼叫「愧」?總是自己做了什麼虧心事,否則「愧」從何來?這話若是拿來罵晴雯,晴雯定會大怒,但絕不有什麼「愧」。至於「委屈」,我看是來自「配小子」等語,否則作者不會特意在「哄寶玉」、「裝狐媚」之後又特意加上個「配小子」。李嬤嬤固然悖晦,但是其責罵襲人的話並不見得就是全不講理。
在我看來,襲人與寶玉發生性關系,實在是處心積慮的。像她那樣的人,自然覺得在榮國府里當個姨奶奶是很好的出路。不過老太太並無這個意思,那麼一切就要靠她自己張羅了。
第三,晴雯與寶玉之間清清白白,根本沒有王夫人擔心的那種危險,襲人難道不知道么?
3、文采精華賈探春
第三回,林黛玉進榮國府,見到了三個姊妹,書中雖未明言,但是誰都能判定寫的各是哪一個。其中「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誰?。
六十五回,興兒嘴裡透露出來的消息,探春渾名「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又雲「老鴰窩里出鳳凰」。話雖粗俗,卻也可見探春之美是舉家公認的。
以今日之流行審美,探春的鴨蛋臉和窄肩膀有點過時,但是高挑纖秀,細腰長眉,卻是現代女孩子都夢寐以求的。至於一雙俊眼,是怎麼樣一個俊法,就要你自己想像了。王觀詞雲:「水是眼波橫」,「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顧盼神飛」,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信果敢之氣。
探春和鳳姐身上有著這個沒落貴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種「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鳳姐更美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試想海棠社結社緣起,她寫給寶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晉人風流。探春之氣質極似謝道蘊,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能養育得出幾個謝道蘊呢?「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是探春的確評。
脂批說賈府事敗之日,「此人若在,諸子孫當不至流離也。」這個評語非同小可,試想,在樹倒猢猻散之際,寄望於一個閨中女子來使子孫免於零落,批書人和作者對她是何等贊賞。
探春心志高遠,無奈,她生錯了時代。她的花簽詩是「瑤池仙品」的杏花,詩曰「日邊紅杏倚雲栽」,又說「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結局是遠嫁海外,甚至成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經哀嘆:「但凡我是個男人,早就走出去了。」最後,她是走出了這個叫她徹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還不是只能走進另一個男人的庇護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慘慘的《分骨肉》,叫人不勝唏噓。
2、名士風流史湘雲
湘雲是紅樓中呼聲甚高的人物。自此書面世以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在很多讀者心目中,甚至超過「雙峰並立,二水分流」的寶釵和黛玉。原因很簡單,黛玉多思,寶釵多謀,都屬於「比較麻煩」的女孩子,和她們相處久了,不免累得慌。而「憨」湘雲呢,磊落豁達,胸無城府,最易相與,自然受歡迎。
湘雲出場甚是倉促,甚至沒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來歷。我們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賈母的侄孫女。雖然家世顯赫,卻業已式微;更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
書中對湘雲外貌亦不刻畫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雲年齡甚小。書中對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寫,卻是在床上。
……只見他姊妹兩個尚卧在衾內。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雲卻一把青絲拖於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於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的替他蓋上……
書中此類「床上鏡頭」,每令人忍俊不禁。蓋場景極誘惑,而小說人物和讀者卻絲毫不察,因筆墨極天真的緣故。比如寶玉闖入閨房,本禮法所禁。雙美共卧,湘雲的姿態實是撩人,但是寶玉偏偏一毫意淫也無。湘雲「一彎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氣的意味,沒有性的意味,比較寶釵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由此可知湘雲的皮膚很白。但彼時貴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讓讀者感受湘雲之美貌的則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葯裀:
……只見一個小丫頭笑嘻嘻的走來:「姑娘們快瞧雲姑娘去,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板石凳上睡著了。」眾人聽說,都笑道:「快別吵嚷。」說著,都走來看時,果見湘雲卧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葯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葯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
這時候,湘雲嘴裡還一邊迷迷糊糊喊著酒令呢!
有這幅動人的花間沉醉圖,湘雲形象頓時鮮明起來。王蒙大贊這是書中極成功之描寫,稱湘雲為「自然之子」。六十三回壽怡紅,湘雲抽到的花簽是海棠,上書「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說:「夜深二字,改石涼二字。」提醒回顧前文,正把湘雲比成「香夢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儀態之美,堪與黛玉寶釵頡頏。無怪作者安排她在詠白海棠詩時後來居上,白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寫照。
湘雲最喜歡扮假小子。賈母曾錯認湘雲為寶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參照畫之意境,細加雕琢,筆墨可謂豪華到奢侈,總寫群艷,中間最突出的正是湘雲:
……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齊踏雪行來。只見眾姊妹都在那邊,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絨絲的鶴氅;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並無避雪之衣。一時史湘雲來了,穿著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湘雲笑道:「你們瞧我里頭打扮的。」一面說,一面脫了褂子。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綉龍窄裉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眾人都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
「蜂腰猿背,鶴勢螂形」,就是個子高挑,四肢修長,寬肩細腰,正是今日時裝模特兒之標准身段。配上那一身別致亮麗的行頭,立於雪地之中,湘雲之嬌俏,可稱第一。
湘雲和寶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們,湘雲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綉口。」作者著力刻畫的,正是湘雲這種「名士」的派頭,於放曠不羈之中,顯其嫵媚風流。紅樓夢中的審美傾向,是向著《世說新語》的時代回歸。書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體現著對晉人風神的追隨。這是對在登峰造極的專制壓抑之下趨於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種呼喚。
脂批透露,大觀園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雲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較普通。這一點特別有意思。
1、風流婉轉林黛玉
大觀園美女之TOP,無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舉手反對,因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歡迎,甚至書中也從未說過黛玉最美,倒是稱贊寶釵「容貌豐美,人人都說黛玉不及」。不過莫讓作者騙了,紅樓夢很多筆墨都是狡猾異常的。
書中凡描寫黛玉之處,筆墨最是空靈,無不盡力模擬其「態」之美。事實上,作者從來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寫來。即使是她剛出場亮相,用了一段鋪排渲染(這種古典長篇的俗套,紅樓夢中極少),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始終只有她的眉眼。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即使這樣的細筆描寫,你也依舊不能明確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還是新月眉,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這對黛玉的美似乎毫無影響。
賈府眾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對黛玉始終是一個「態度」,美而不明確的「態度」。試想十九回靜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顰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類文字,書中太多,只能略舉幾處。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紅院吃了閉門羹,誤解了寶玉:
……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綉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此不就是詩化了的「沉魚落雁」嗎?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這一日是芒種節,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氣氛,遠遠拉開,緩緩寫來,直到回末才有寶玉:
……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裡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便把那花兜了起來。 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聽到黛玉泣誦葬花詞,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此節實兼寫二人,雖無多一語及黛玉,但寶玉不覺慟倒於「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之處,正極寫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喪回家,寶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須知此時黛玉是一身重孝,通體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憐可愛。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兩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證明黛玉之美,不能單從寶玉眼睛裡面看去。他自然認為黛玉最美的。那就換雙眼睛來看看吧。魯迅先生有句妙語,說賈府的焦大定然不會愛上林妹妹。其實不然,焦大們喜歡的美女類型只會是林妹妹而不會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裡面劉慧芳喜歡王滬生而不會喜歡宋大成一樣。
換誰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寶玉鳳姐忽然病倒,大觀園中亂成一團。
……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媽被人擠倒,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賈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盡數刪去了。大約程、高兩位老先生覺得在緊要關頭來游戲筆墨,太油滑了;又覺得猥褻,唐突了黛玉。但,妙處恰在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麼性靈之美啊,可是只論皮相,他也能一眼認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還用說嗎?
風流婉轉四個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形容可卿「風流裊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談及大家生日,說獨獨二月里沒有。襲人立即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幹,人人生日皆隨口報出,獨獨遺漏了黛玉。可見,黛玉來賈家多年,從來沒有鄭重慶賀過一次生日,否則探春不會沒有印象。和熙鳳、寶釵賀生辰的文字參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襲人深惡黛玉,最怕她嫁給寶玉,內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語中流露無遺。黛玉縱然孤棲,也是賈府外孫,按當時標准,比寶釵與賈府的親屬關系還更近呢。她住賈府,怎麼也比寶釵更理所應當。探春提到寶釵時都沒感覺「不是咱家的人」,襲人卻惡毒地特別指出這一點。第三,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為什麼安排襲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實,襲人姓花。讓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為了提示花朝節。作者心目之中,大觀園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瀟湘館,寶玉本題作「有鳳來儀」,是「頌聖」,指元春省親的。元春為了低調,賜名瀟湘館。門前翠竹竿竿,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黛玉居於此間,不是把黛玉比作鳳凰么?黛玉號「瀟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擬於娥、英這對神女。
總之,作者明裡不說黛玉最美,甚至還挑剔黛玉不夠美,暗地裡卻把一切最美麗的字眼,奉獻在她身上。他描寫黛玉實在煞費苦心,又要騙人上當,又怕人上當。現代人比較功利,喜歡寶釵大約是遠勝過黛玉。但是紅樓夢問世後,早先一百多年間,讀者受騙上當的卻不多,推崇黛玉的還是遠遠多於寶釵。
⑽ 詠物詩有哪些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菊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詠蟬》【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呤。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石灰吟》【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鄭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李賀《馬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獨芙蓉】 唐·王貞白
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月,寒香映水風。
金塵飄落蕊,玉露洗殘紅。
看著余芳少,無人問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