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荷花感想
㈠ 荷花第二小段你讀了有什麼感受
我讀了《荷花》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動了我. 「荷花從不孤傲,要開就是滿池滿塘……」這使我覺得荷花是那麼合群.古語...
㈡ 讀後有感讀了荷花的作文有什麼感想
作文如下:
今天,我讀了葉聖陶老爺爺的《荷花》,荷花的清香花瓣的清涼和它的冰清玉潔都深深的打動了我。
你看文章中的這一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碧綠的面淡綠的底,白色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多美的畫面呀!彷彿我也身在其中,我從前只知道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這篇文章中的「挨挨擠擠」卻讓我知道原來荷葉是喜歡交朋友的它們大家熱熱鬧鬧的在一起聊些什麼呢?是在交流昨晚都做了什麼好夢?還是在討論今天都准備干什麼,還是……
其實好的文章不僅可以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會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更讓我們一下就可以了解荷花!我們以後是不是也要這么寫作呢?把感情溶入到文章里那它就成了點睛之筆。荷花的亭亭玉立、皎潔無暇都被作者一一道出,一切盡在眼中。荷花在作者葉聖陶的筆下出神入化風姿綽約就連襯托它的荷葉老爺爺也寫得非常詳細!文章就是要這樣細膩的寫、柔美的寫!這才是主要。荷花它從不孤傲、嬌貴它毫無私心這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品質嗎?
那支神奇的筆揮灑出了精美的文章,讓讀者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妙的感覺嗎?
通過對《荷花》這篇文章的閱讀,我知道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在生活中就要處處留心觀察,處處留心記憶。
㈢ 由荷花感悟到什麼
由荷花感悟到:
1、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盪盪,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2、包容吸收
骯臟污穢的地方生長著更多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常常不會有魚蝦。大海懂得容納吸收百川,最後才能有容乃大;蓮花被污泥滋潤,才能越長越好。同理,人應該懂得包容萬事萬物,從挫折和磨難這些「肥土」中吸取營養,強筋壯骨,增長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學蓮花藏污納垢,包容吸收;可千萬不可秉持喜好高潔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則無徒」,處處都受到障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謙卑做人,包羅萬象,陰陽平和,吸收好的與壞的,才能越來越強大。
(3)由荷花感想擴展閱讀:
植物文化
1、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
2、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
3、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㈣ 對荷花的感受
時間:大概7、8月份任你填一天; 天氣:晴天或雨天隨你填
所見:池塘里(荷花、蓮花一般都是養在池塘里的,如果范圍非常大,可以養在湖裡,如雲南的普者黑,一般沒有養在河裡的),荷花有白色和粉紅色,粉紅色的比較多,每枝荷花一般長約10厘米左右,有些是花苞,有些已經開放。一般情況下,當微風吹來時,荷花會輕輕擺動,荷花瓣也會顫動,非常漂亮。如果是下雨天,看到荷花,會有一些小水珠聚在荷葉中央,隨著微風和雨滴的敲打輕輕來回滾動。花瓣上也會浸上水珠。有一些葉子已經枯萎了,葉子會發黃,漂在水面上,有一些小魚會躲藏在枯葉下面游動,並不是輕輕咬食枯葉,這時能看到枯葉在水面上漂浮移動。
所聞:荷花味道清香,尤其是在下雨的時候味道更濃重一些 ,伴隨著微風,能聞到更為清香的氣味,另外還有雨天的清新氣味。
所感:荷花的外觀和蓮花比起來,雖然沒有蓮花那樣的小巧纖細,但味道更好聞;而且荷花的蓮蓬能出蓮子,還可以吃,雖然非常苦,但是能入葯,而且吃剛摘下的蓮子,別有一番清香苦澀,回味無窮。
至於觀察感受的日記,樓主可以從以上回答中結合起來就可以了,著重於荷花姿態和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蓮子可以入葯等方面,再加上一點個人想法就可以了。
㈤ 觀賞荷花的感受 200字
輕輕撥開眼前一尺多高的雜草,一朵荷花輕輕地映入眼簾。荷花剛剛盛開,回少了些羞澀答之氣,卻也用半片荷葉遮住臉頰,猶抱琵琶半遮面。放眼望去,滿池的荷葉隨著微風輕輕的盪漾,一眼忘也望不到邊。好多的荷花,各有各得姿態,蓮,花之君子者也,荷花顏色淡雅,美的清麗脫俗,即使是含苞欲放的花苞,也美到極致。聞一聞,水的氣息夾雜著荷花清涼的香味兒,讓人心曠神怡。
㈥ 三年級下冊的荷花的感受是什麼
三年級下冊荷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夏日公園的一池荷花以及「我」在此版景中,與荷花融為一權體的情形.作者以豐富的想像,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表達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㈦ 有荷花你會聯想到什麼人寫請寫下自己的感受與理解一段話
有荷花就會想到:愛蓮說
想到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
㈧ 對荷花的感悟
荷花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花語: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8)由荷花感想擴展閱讀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
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㈨ 求一篇對荷花的感想!
神以荷花的形象停留人間。
牡丹艷媚以邀寵、秋菊隱逸以避世、野花隨遇而安以同俗,荷花以她的純潔得到內心的寧靜,也以這顆無瑕心使自己既遺世獨立又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這樣,無論她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妖嬈,還是「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的幽艷,都讓人從眼中一直看到心中並再也難以忘懷。
在你匆忙的生活中留一個那怕很短的時間給荷花吧,暫時走出空氣不再流通的房間,離開塵土四溢的街市,穿過通往河邊的幽林小徑,靠近獨立自愛的荷花,接近寧靜淡泊的荷花,親近朴實優美的荷花吧,你終將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的美麗和豐滿!
閃亮的黃昏星綴飾著西方玫瑰色的天幕,開始走向家園的農民高聲地招呼著議論著;某個小孩子鑽進莊稼地里逮蛐蛐,被母親笑罵著揪出來;林表一層煙般的浮霧扯向遠處時隱時現的青色的公路。或者旭光中早早醒來的城市,恬靜的媽媽載著花般的女兒去上學,爸爸親親她們兩個幸福地擺著手;幾個白發老人甩著手閑閑地走過公園的小橋;一對情侶相伴著跑在林蔭的馬路上。不知怎的,在這樣的時候,我總是會想到荷花。
荷花把一種精神昭示世人後,她的去留便都顯得如此的自然,秋風吹來的時候,荷花一瓣瓣輕盈地飄落,沒有極喜也沒有極悲,她們悠然地在清波中俯仰天地,表裡俱澄澈,她們親吻白雲、山川、飛鳥、游魚,最終和它們結為一體回歸天堂。
在天堂里她們永生
㈩ 荷花作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
荷花的作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荷花太美了!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衛東。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0)由荷花感想擴展閱讀
原文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