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氏壁蘭花
1. 這個蘭花落款名字叫什麼
落款為「孟智寫」,上面的印章依稀可辨為「李氏」,作者名字應為「李內孟智」。
容網路可得如下資料,但不見得一定是同一人。
李孟智,1961年生於山西晉南一個有濃厚文化又文明的村莊。現為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書畫界聯合會會員、華夏東方傑書畫院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詩書畫院副秘書長、北京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藝術百年書畫院副院長。
2. 歷史上真的有塊合氏壁嗎
有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采玉於現江西三清山<古稱懷玉山>。初不為人知,後由楚文王賞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方成為傳世之寶。春秋戰國之際,幾國征戰,幾經流落,最後歸秦,傳說由秦始皇製成玉璽。秦滅後,此玉璽歸於漢劉邦。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轉手,直至傳到唐朝,而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玉璽不知所蹤……後世所稱之傳國玉璽被傳即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一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楚國原先丟失的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於是有了後來完璧歸趙故事。
3. 這個是什麼蘭花
蘭花品種多,很多品種形株葉片相近,只能待開花後你自行辨認。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國蘭、墨蘭、跳舞蘭、君子蘭、蕙蘭之類。
4. 合氏壁是什麼電視劇里的
《大唐雙龍傳》是根據武俠作家黃易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古裝武俠電視劇,由林峯、吳卓羲、李倩、楊怡、唐寧及胡定欣領銜主演,庄偉建監制、蔡晶盛導演,劉彩雲、徐達初編劇。
該劇主要講述隋朝末年,群雄割據,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江湖傳聞《長生訣》是打開「楊公寶庫」的關鍵,寇仲和徐子陵,原是無父無母的小混混,機緣巧合下得到武功奇書《長生訣》,並練就一身高超武功,因此被各方人物追殺,危急關頭,得到慈航凈齋的師妃暄傾力相救,少年英雄,由此征戰於天下。
該劇於2004年7月19日香港TVB翡翠台播出,2005年,中國內地引進並播出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內外失政,以致人心盡失,群雄割據,烽煙四起,形成一發不可收拾之亂局。
寇仲和徐子陵,原是兩個無父無母流浪天涯的小混混,仲為人機靈多計、重情重義、雄心壯志、不甘平凡;陵則為人忠厚純朴、感情細膩、甘於淡泊。兩人自少同甘共苦,互相扶持,是一對生死不離的好兄弟。
機緣巧合之下,仲和陵得到了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功奇書「長生訣」,「長生訣」是打開「楊公寶庫」關鍵,此寶庫藏有江湖中人夢寐以求、可令人稱霸武林的"邪帝舍利",
雙龍因此惹來大野心家宇文化及的連續追捕。
而「長生訣」的物主,來自高麗的女刺客傅君婥,為取回「長生訣」把雙龍擒住,卻發現雙龍是練「長生訣」內功的最佳人選,遂逼令雙龍練「長生訣」,而雙龍亦利用傅君婥來逃避宇文化及的追殺。雙方初時互相利用,但經歷過共患難的一段日子後,彼此之間竟生出真摯的「母子」感情。傅君婥為了保護寇仲、徐子陵,死於宇文化及刀下。兩人悲憤之餘,立志學好武功,發誓必殺宇文化及,替傅君婥報仇雪恨。
雙龍練成「長生訣」初級,踏足江湖,被魔門陰癸派首徒婠婠探知「長生訣」在雙龍身上,遂引來江湖人士的纏擾追殺,險死還生。寇仲和徐子陵非但多次大難不死,"長生訣"內功加上學來的武功招式,武功反而大增。
寇仲偶遇李世民的妹妹李秀寧,被秀寧之美貌深深吸引。為了贏得美人歸,寇仲決意投效於李閥門下。寇仲通過秀寧,同時結識宋閥二小姐宋玉致,因性格關系,兩人成了斗氣冤家,但感情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漸漸滋長。
徐子陵方面,邂逅了「慈航靜齋」聖女師妃暄,被其超塵脫俗之氣質吸引,卻因暄身負聖女身份,不能涉及兒女私情,兩人有緣無份。同時,徐子陵被魔門妖女婠婠纏上,婠婠對子陵大感興趣,對其纏繞不休,既為套取「長生訣」及「楊公寶庫」所在,亦對子陵生出真情,子陵周旋於聖女與妖女之間,矛盾重重。
雙龍憑當日傅君婥曾帶二人至寶庫的記憶,以魯妙子遺下的線索,悟出了寶庫的入口所在。但黃雀在後,宇文化及在雙龍打開寶庫後,中途攔截,幸好雙龍今非昔比,武功比宇文
化及高,合力把宇文化及重創逼退。而雙龍勘破庫中有庫,進入到底部的真正邪王墓,以"長生訣"功力打開機關,釋放了「邪帝舍利」武功精元,不料同時引動了冰封的邪王石之軒復活,雙方爭奪舍利,雙龍吸了舍利中的七成功力,石之軒得三成,不敵雙龍而遁走。同時,柴紹得悉寇仲得到真正的寶庫,感到寇仲的威脅,但秘而不宣地向秀寧施壓催婚,秀寧為家族利益,終下嫁柴紹。寇仲對秀寧的感情徹底絕望,化悲憤為力量,加上得到"邪帝舍利"蘊藏的武功精元,寇仲爭霸的野心更大,誓要擊敗李世民!
但此時楊虛彥為了喚醒邪王石之軒的魔性,不惜暗殺石之軒的女兒師妃暄。子陵誓死保護師妃暄,二人並試圖引導石之軒向善,但石之軒終於利用"邪帝舍利「練成魔門高深武學不死印」,成為正派大患。寇仲斗心日盛,以「邪帝舍利」功力急速提升武功,又行刑苛軍法,霸氣漸露,子陵深怕仲受"邪帝舍利"的影響,走上專橫霸主之途,欲助寇仲便奪得「和氏璧」,以「和氏璧」的正氣來抵消「邪帝舍利」的霸氣。
雙龍查得「和氏璧」收於靜念禪院,與世民為爭奪「和氏璧」,其間魔門中人加入爭奪戰,師妃暄及秀寧為免「和氏璧」落入魔門手中,從中調停寇仲與世民合作,聯手對抗魔門中人,結果"和氏璧"在正邪擊戰中粉碎,雙龍吞下「和氏璧」粉末,功力大增,擊敗了邪王石之軒及陰後祝玉妍。寇仲因「和氏璧」之功力遏制了「邪帝舍利」乖戾之氣,變得心境清明,終於接受子陵、師妃暄以及秀寧的勸說,放棄爭霸之心,決助李世民統一天下。
5. 蘭花有多少種品種
名字
拉丁語學名:
英文名字: boat orchids
別名: 蘭草 (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別名)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
蘭花的品種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4萬多個蘭花的品種,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春蘭、蕙蘭、蝴蝶蘭等。其實,它們各自有各自的花語,蘭花總的花語就是淡泊、高雅。
生物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蘭目 Orchidales
科: 蘭科 Orchidaceae
屬: 蘭屬 Cymbidium [編輯本段]原產地簡述
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蕙蘭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四季名花春蘭(C.goeringii):
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國寶蕙蘭(C.faberi):
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生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狀。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編輯本段]種類介紹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
蘭草: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夫蘭(夫蘭:蕙蘭和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 )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和傘形科白芷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春蘭:
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
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
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
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瑕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
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
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品種鑒別:
品種鑒別是對蘭花綜合素質的鑒定,是最能展示藝蘭功力的一門學問。因此,歷代藝蘭大家都對此格外慎重,從不妄下結論,始終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觀花一時,賞葉終年」。
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蘭藝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蘭藝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蘭藝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
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蘭藝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辯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分開的蘭叢,不要拆得太零星,每叢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叢中。
(1)墊盆。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2—1/3。上余的凈高約10—15厘米,留作培養土層。其具體高度應根據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實,應保留一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的孔隙中生長良好。
(2)栽植。在鋪墊層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養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布其上,根據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2叢、3叢或更多叢種在一個盆里。3叢宜栽成鼎足之勢。4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盡量不與盆內壁碰擦。
蘭株入盆後,就逐步固定蘭株姿勢。—盆栽一叢的,應使老假鱗莖偏居一側,使新芽有發展的餘地。 一盆栽數叢的,每叢的老假鱗莖應相對地集於盆之中間,使新根新芽向外發展各有足夠的空間。
(3)填土。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添加營養土,執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土深入根際;繼續添土,並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添土並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饅頭形。培養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
填土的深淺,傳統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蘭花在山野里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志,可以此標志為准。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稱,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數量,以預計2—3年後剛好長滿盆為原則。植株大小與盆的高度相稱。既利於生長,又符合觀賞要求。
(4)鋪面。栽植完畢後,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優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鬆。
(5)澆水。栽植完成後,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濕透,水滴宜小,沖力忌大。若置於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濕,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後移置於蔭蔽之處養護。 [編輯本段]世界國蘭家族蘭花是世界名花,國蘭家族中有一萬五千多個品種,亞洲中國蘭是蕙蘭,大洋洲、非洲多為鳳蘭,新加坡萬帶蘭,芬蘭鈴蘭,南斯拉夫鈴蘭, 塞席爾--鳳尾蘭,辛巴威--嘉蘭,南美洲國家的定為國蘭:巴西卡特蘭,哥斯大黎加卡特蘭。厄瓜多、瓜地馬拉都是麗卡特蘭,哥倫比亞卡特蘭,厄瓜多白蘭花。
中國蘭蕙蘭通常是指蘭屬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 蕙蘭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古代稱之為「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編輯本段]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蘭,香草也。――《說文》
衡蘭芷若。――《漢書
6. 這個蘭花是什麼品種 叫什麼名字
蘭花為我國非常又名的觀賞花卉,在中國有著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我國,回蘭花的品種也非常多,並且答1985年5月,蘭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和梅、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蘭花
蘭花為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中文學名:蘭花
拉丁學名:Cymbidium ssp.
別稱:中國蘭、春蘭、蘭草、蘭華、幽蘭、山蘭、國香、空谷仙子、香祖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亞科:蘭亞科
族:樹蘭族
屬:蘭屬
種:29種
命名者及年代:Sw.,1799
英文名稱:Orchid
7. 這是蘭花的哪個品種
墨蘭
又名報歲蘭,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葉帶形,近薄革質,暗綠色。
墨蘭用水以雨水或雪水最好,如必須用自來水澆墨蘭,須暴曬一天之後才能應用。澆水用噴壺,不要將水噴入花蕾內,以免引起腐爛。夏季切忌陣雨沖淋,必須用薄膜擋雨。夏秋兩季在日落前後,入夜前葉面乾燥為宜。冬春兩季,在日出前後澆水最好,還要噴霧增加空氣濕度,以利墨蘭生長。[6]生長期需要有75﹪-80﹪的空氣相對濕度,冬季需要有50﹪以上的空氣相對濕度。基質表面偏干,就需盡快澆水,切勿偏干過久。
施肥
墨蘭施肥「宜淡忌濃」,一般春末開始,秋末停止。施肥時以氣
墨蘭
溫18-25攝氏度為宜,陰雨天均不宜施肥。肥料種類,有機肥或翠姆肥均可。生長季節每周施肥一次,秋冬季墨蘭生長緩慢,應少施肥,每20天施一次,施肥後噴少量清水,防止肥液沾污葉片。施肥必須在晴天傍晚進行,陰天施肥有爛根的危險。
墨蘭的葉與假鱗莖均含有大量的磷,其老根也有極強的吸收磷的能力,因此墨蘭的需磷量較少;墨蘭株粗葉闊,對氮的需求較大。墨蘭葉闊,需要較多的鉀素營養,株葉的木質素與纖維素才能有效地增多而增強株葉的支撐力,不至於軟弱不支。因此墨蘭對肥料三要素的適合比例為氮35﹪:20﹪:45﹪。
墨蘭雖喜肥,但切忌肥料濃度高和頻頻施肥,而是要求化肥0.1﹪,有機液肥0.1﹪-0.2﹪,每隔15-20天施1次。
8. 蘭花的外形特徵
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常與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
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左右對稱、唇瓣、花粉塊和合蕊柱是蘭科植物的基本特徵:花粉成塊的特徵卻有些例外,除擬亞蘭科和杓蘭亞科沒有,其他大部分蘭科植物還有花粉塊柄。
(8)合氏壁蘭花擴展閱讀:
蘭花生長習性
蘭花最佳生長溫度是18--30攝氏度,5攝氏度以下,35攝氏度以上生長緩慢,生殖生長期為5--18攝氏度。蘭花在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生長良好,過干或過濕都易引發蘭病。因此,室外栽培要創造一個適於蘭花生長的逐部濕度小氣候,室內安裝噴霧器和濕度計。
葉質地較厚,表面有角質層保護,因此,蘭葉不消耗大量水分。蘭的假鱗基和肉質根能貯藏一定的養分和水分,因此較能耐旱。除發根、發芽期,快速生長期需要較多的水分外,其他時間消耗水分較少。若水分過多,造成土壤積水,阻塞根部呼吸,就易爛根。
水多亦會造成蘭葉細胞壁充水,葉面氣孔張開,造成內含養分淡薄,進而造成組織纖弱,生長不良,產生病害。蘭花是"喜雨而畏潦,喜潤而畏濕"。由於春、夏、秋、冬空氣濕度不同,蘭花生長速度不同,對水分要求也不同。
9. 合氏壁的故事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土,歷王命玉丁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壁義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壁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壁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壁」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壁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壁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咸<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壁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纓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後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壁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10. 什麼品種的蘭花最稀有
蘭花的品種很多的,像大花蕙蘭,瓣蓮蘭花等都是相當名貴的.
但你所說的君子蘭不是蘭花科的,它屬於石蒜科的.虎尾蘭也不是蘭花科的,虎皮蘭,別名虎尾蘭、千歲蘭。虎皮蘭屬植物有60餘種,原產於熱帶非洲、亞洲。植株高度因品種而異,從十數公分至一公尺不等。葉肉質狀,有圓筒形、劍形、廣披針形等,簇生於地下根莖,葉面有各種不同形態之斑紋變化。
還有像吊蘭屬於百合科吊蘭屆多年生常綠觀葉植物.
酒瓶蘭為龍舌蘭科酒瓶蘭屬多年生大型肉質觀賞植物.
龍舌蘭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蛇皮蘭為百合科龍血樹屬多年生木本觀葉植 物.
像以上說的這些種名字里都有蘭,但它們都不是蘭花,類似那樣的花老多了.
下面給你介紹幾種常見的蘭花.
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暇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最貴的蘭花---應該屬於瓣蓮蘭花,最貴的244萬/株
蘭花花容千姿百態,蕊蝶以艷麗的色彩,勻稱的中宮布局,造成強有力的視覺沖擊贏得了各地蘭花愛好者的青睞。
談到蕊蝶,蓮瓣蘭「梁祝」是一個不能不提及的名品。它是蓮瓣蘭中最先發現「葉花雙蝶」的蕊蝶品種。由劍川藝蘭高手楊建昌先生發現、培育、命名。其株型秀美,葉綠滴翠,抽心葉明顯蝶化。花一廷2-3朵,花型大,花瓣布局勻稱。花色胭脂復染。捧瓣與唇瓣白色,紅斑潑染,蝶化明顯,似用國畫寫意手法繪制的彩蝶。花香清馨而悠遠。盛花時節,猶如彩蝶翩躚於青青碧草間。
據「劍陽蝶」登錄者李劍先生介紹:「此品花抽心葉剛長出來不久時『葉蝶』最為漂亮,觀其『葉蝶』,不賞花勝似賞花,令人百看不厭。而且其出現『葉蝶』的概率較高,每兩三苗草中就會有一片抽心葉蝶化。還有花朵蝶化也很穩定,著花必蝶,只是會因栽培優劣而捧瓣色塊會有多寡之分而已。」
台灣蘭花名家林先生特別鍾愛此花,他認為:「梁祝」喉管通紅,捧瓣圓潤,頗具唐代美女楊貴妃的富態。
作為高品位蕊蝶的「梁祝」其命名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此名稱含蓄而又極具文化內涵。它向我們訴說了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正如《梁祝》「化蝶」歌詞:「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台。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台。樓台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蓮瓣蘭「梁祝」把我們帶入的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是神話的意境。許多藝術家用戲劇、影視、繪畫、音樂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了這一動人的愛情故事。著名音樂家何占豪、陳鋼以《梁祝》這一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為題材,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他們用優美的弦律向世人傾訴著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著名的小提琴家俞麗拿精彩的演奏更是使這支曲子凄婉、動人。蓮瓣蘭「梁祝」則用一叢幽蘭間棲息的兩只顫動著雙翅的彩蝶,向我們訴說著這一千古絕戀。
蓮瓣蘭「梁祝」的自然美印證了《梁祝》愛情故事的人文美。
蘭花一般分普通品種、傳統品種和稀有品種。普通品種一般就是大家在種的;傳統品種象四大天王之類,價格不菲,一般在一二百至二三千左右(每苗),稀有的如下山的水晶等,稀少的,一般通過炒作價格就不好說了,有一二十萬,也有幾百萬的。
最珍貴的蘭花應該是稀有的。我國稀有瀕危的蘭科植物有:無喙蘭、雙蕊蘭、獨花蘭、台灣蝶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