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畫報荷花

畫報荷花

發布時間: 2021-03-09 12:40:04

㈠ 安妮寶貝在《城市畫報》上的專訪全文。

安妮寶貝 這是個讓太多都市小資為之沉溺、為之瘋狂的名字。對很多人來說,她就是那個憂郁、沉默,永遠是麻布長裙、光腳穿球鞋的女孩子,就是所有人的另一面。

近日,安妮寶貝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蓮花》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是她2004年去往西藏的途中寫就的。而「蓮花」的含義,就是「有人說眾生如同池塘中的蓮花:有的蓮花在超脫中盛開,其他蓮花則被水深深淹沒沉淪於黑暗淤泥。有些蓮花已接近於開放,它們需要更多的光明。」安妮寶貝強調,小說的主題其實是一種尋找,人對生命軌跡的反省。

生命的不安全感

記者:你「
記者:享受生活嗎?堅定」、「決絕」、「獨立」的性格兼生活方式,也許暴露了你生存的「不安」,當然它或許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的,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是這樣嗎?

安妮:在《二三事》里我試圖表述和分析生命里某種不安全感的陰影。「這陰影促使一個人用更為劇烈的方式對待生命。因為他極需要彌補,探究,摸索,分辨與改造。他不能夠確定和相信一切人和事……後來我想起來,我是在用不妥協和顛沛流離,追尋在漫長時光中所缺失的愛及安全。追尋失望。就像碰石頭的雞蛋一樣,是頑劣而執拗的生活,並因對抗而充滿了毀滅感。」

這種不安全感,應該是和人的童年、成長經歷及反省習慣有關。所以,這部分論述也是可以針對大部分人,不僅關於我自己。

記者:我們生之為人的那一刻,註定與一個或多個他(她),生發一種叫**情的東西,也許並不恆久,也許性別混亂,但這有什麼關系呢?誠如你小說中的「蓮安」「沿見」之於「良生」。可是愛,終究要留下它的印痕嗎?

安妮:一直以來,我對女性之間的感情,總是有某種探究的興趣。小說里的女子,幾乎都是善良、內心起伏不定的,自省清冷,或濃烈執意。她們彷彿是人的靈魂里互相尋求填補的兩個部分。矛盾,有著缺陷,卻又是平衡的。

以前小說里的男女,不管是同性之間,還是異性之間,他們之間產生的,更多的是一種彼此慰藉的知己之感,很溫暖,但又有天生的疏離,不存在世俗論斷的長久。花開了,就是要凋謝,但是開的一瞬間,若有人在旁觀望,就代表了盛放。

《二三事》里,一些觀點有稍微變化。感情彷彿一種修行,也有進階。對良生、沿見或蓮安來說,他們其實有各自的信仰。雖然我的態度可能更傾向良生,因為她具備一種沒有怨悔的承擔,以及在盛大滄桑之後的平和。

沒有遠大計劃

記者:旅行、寫作是否依然是你今後的兩大主題?

安妮:是指旅行和寫作在生活里所佔的位置嗎?在一年的安排里,我會寫作、旅行,出去做主題采訪、攝影、寫劇本,也一直幫雜志做策劃寫專欄。還會留出一些時間來無所事事,即使只是在咖啡店裡曬曬太陽,閱讀幾本書。

沒有想做太多的事情,也沒有遠大的計劃。可能對生命感比較淡薄的人,都會有些懶,以及寧可隨波逐流地生活。最近開始跑步。

記者:你的作品,尤其《薔薇島嶼》、《二三事》,雖然一為散文、一為小說,但語言頗接近,凝練、唯美、沉鬱。這是你有意為之?你下意識中對兩種文體有所區分嗎?

安妮:《薔薇島嶼》與《二三事》的語言還是稍微有些變化的。《二三事》更簡潔,語調也更清寂一些。我一直都喜歡用短句來寫作。短句可能需要你有更清晰的思路來把事件或情緒敘述清楚,但它會讓讀者覺得讀起來順暢舒服。也需要用長句來打一下節奏,但長句必須優美,甚至接近一種華麗,而不是拖沓繁瑣。

既然是寫作,拋開主題不說,文字是應該用心鋪排及讓它具備風格的。我不喜歡那種大白話老實話講故事的小說,有些小說乾脆就像劇本一樣直白,看書基本上讀一兩頁就知道會不會買下來。一兩頁也許不夠明白整本書的主題,但能夠讓你判斷出這個作者的文字傾向。

記者:書的名字是如何定的。

安妮:書名每次都起得比較辛苦。書名是一種風格的延續性,讀者看到書名,可能就會知道這是某個作者寫的。就像我書里那些人物的名字,他們同樣也是可以被我的讀者一眼識別出來。我對書名沒有滿意或不滿意之分。都只是一些名字而已。

鬧市的布衣女子

記者:居所周圍的環境如何?

安妮:住在北京最熱鬧的酒吧街區,但幾乎不去酒吧。只是喜歡它喧雜沸騰的人聲作為一種背景,包括它們寂靜的陽光、明亮的午後以及空曠的凌晨時分。

我家裡有很多到處收集來的小東西,瓷器、漆器、中式老傢具,來自印度、尼泊爾等帶有地域風格的裝飾品,掛滿與植物相關的畫,尤其是蓮花和梔子。

記者:你喜歡收藏?

安妮:孤獨的人都會有戀物癖。我現在手上戴著的最起碼有五六隻鐲子,有舊銀、綠松石、珊瑚等,純屬個人喜好。我有屬於我自己的品位,任何品位都無高下之分,只是自己個性的一種流露。

我經常穿粗布褲、牛仔褲、布衣。我是個隨意清淡的人,平時不化妝。也喜歡高跟鞋,但經常長時間步行,也很少出席任何交際場合,基本沒機會穿。

衣櫃里民族風格的衣服比較多,它們有大俗大雅的濃烈色彩和精細花紋。我不熱衷名牌,人應當保持適當的簡朴和清寒,才能讓自己更清醒。

記者:很想知道你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寫作安排在什麼時刻?

安妮:一般是中午起床。下午會在咖啡店裡,用筆記本電腦處理信件或寫作,有時候與編輯、出版商見面。選擇咖啡店,是因為長久獨處,希望能夠接觸一些人氣,同時也能觀察陌生人,閱讀也在那裡。

晚上會有興趣自己做飯。我一直覺得女人該學會烹飪,以後能夠做給男人和孩子吃。然後呢?重要的寫作是深夜到凌晨的時間。睡覺比較晚,因為一旦失眠就會一直看書到天亮。其實每天的任何一個時段對我來說,都具有不同的美感和體會。

安妮:我覺得生活當然不僅僅是種享受。事實上,任何生命的過程,痛苦的時間始終都會多過快樂的。因為快樂若持續長久,那麼它實質上就是一種麻木。它應該像光,隱約地、瞬間地照耀,但值得我們追尋和信仰。或者,那也是一種幸福的指代。

記者:以後會結婚嗎?

安妮:我希望自己能夠結婚。我覺得生命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個階段,都該體驗。但這個選擇因為不能自主,所以也就無需制定什麼計劃。它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

寫作是很孤獨的工作

記者: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動筆的沖動的?

安妮:其實很早就開始閱讀,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從圖書館借小說來讀了。動筆肯定是和閱讀有關的。很喜歡閱讀,范圍也比較寬泛,社會學,心理學,哲學,地理,生物,包括一直很痴迷易經、佛經、《道德經》等中國古典文化的一些精粹。小說方面受歐洲、北美、日本影響比較多,一般只買翻譯本。

開始寫作,是在生活比較動盪的那段時期,心裡累積的思省可能太滿了,需要用文字來作一下梳理、浮出水面。應該是跟長期閱讀,某種先天成分以及一個人的反省和觀察記錄的習慣有關。與其他無關。

記者:在你的幾本書中都能讀出父親的亡故,對你看世間的態度有一種大影響。親人活著的時候我們「帶她買很好的綢衣,讓他穿幾千塊的毛衣」,可是我們並不能多挽留他們哪怕一秒鍾!這種痛非常深徹,你作了最好的闡釋。你覺得呢?

安妮:我與父親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刻,不管是我對他,還是他對我。但我們之間的相處,又一直不是太好。可能因為我自己的個性強,他又很固執。彼此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正確表達那種感情。

當自己經歷過一些事情,開始成熟和懂事了,但那個人卻不在了。如果你一直都很愛一個人,明白自己又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在對待他,但卻沒有改過的機會了,這是很讓人難過的。

記者:我們長大後由於種種原因出走,然後再歸去,再出走。你的故鄉在哪兒?你對那裡懷有怎樣的感情?

安妮:在浙江。浙江出商人,也出很多文人,彷彿是一種傳統。現在基本上每年只回去一次,在外面走得久了,會漸漸感受到它的好。但是它的養分肯定是不足夠讓你感覺能呼吸成長的。一大部分人的出走,應該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記者:你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而喜歡小動物的,那樣用心的寵養?

安妮:寫作是很孤獨的工作,你需要長時間地一個人相處。小動物能夠陪伴你,而且它又很天真,沒有思慮,你只要照顧它就好。但現在沒有養小動物了。去年有好幾次旅行,去雲南、四川、巴黎等,今年還會去青海、西藏、尼泊爾,感覺一直是走在路上的。生活不夠安定,也就不能照顧好小動物。所以,就乾脆不養了。

記者:旅行過許多地方,對哪裡最難忘記呢?

安妮:歐洲雖然精緻,但很沉悶。不是太喜歡那種有既定模式的城市。相反,東南亞一些地方,可能會更吸引我。我喜歡活力混亂旺盛的地方,喜歡能夠與土地、高山、大海、人、宗教更為接近的地方,比如印度,尼泊爾……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城市依舊是我的基地,對城市生活的麻木與殘酷,依舊是有痛感的,所以願意與它對峙。

記者:為什麼會選擇北京和上海作為你的居住地?在兩地時的心情有何不同?

安妮:沒有其他選擇啊,這是國內最大的兩個城市了。大城市會讓你感覺到它與你之間的距離,不會有被包裹的壓迫,不會讓人有窒息之感。喜歡那種在廣漠人群里被淹沒的感覺。因為人本來就是渺小的。你會看到很多其他人的其他生活方式,它讓你覺得自己的任何決定,其實都並不重要。

記者:最初受過哪些作家的影響沒有?現在喜歡閱讀什麼作品?

安妮:喜歡一本小說《英國病人》,是出生在斯里蘭卡的詩人寫的小說。非常之優美而具備力度。最近在閱讀美國小說《人性的污穢》,奈保爾的印度游記,卡爾?薩根寫的關於天文學方面的書,佛經,以及一本探訪隱士的書。

記者:可不可以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影視改編,及在國外的銷售情況。

安妮:很多影視公司都在洽談之中。我的書本身就具備一種意象及畫面感,所以常常吸引一些製作人。但他們做事有自己的進度,比如小說可能賣掉了,但卻一直不開拍。或者要把書的內容大部分改掉。所以,我有計劃會自己來寫一個電影劇本。

國外的出版社或代理人都有接觸過。我對條件會嚴格一些,一般不接受太低的條件,否則寧可不做。有些人可能只要來要,就隨便怎麼樣都給了。但我會堅持一些原則,作品都已經被選入他們的雜志、電視或叢書裡面。

城市畫報:對「上進」、「勵志」這些詞語以及它們所代表的生活態度持什麼觀點?

安妮寶貝:人必須要做事。簡單的逃避或者終結一件事情,尚不算勇氣。在結束舊的拖累之後,如何擔當得起新的建立,才算完整。如果只是輕易的想獲得自由,卻根本不具備擔當的力量,那麼這自由只是一廂情願的輕率。這擔當包括歷練人事,奮力工作。這些都是根本。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些人始終都是在發牢騷,抱怨寸步難行。有些人默默做事,日漸精進。個人修行是表達在很多方面的。一方面會體現在控制你的慾望,另一方面是你要努力的做事,通過做事,對你身邊的人和世界產生影響。這樣才能盡到責任。獨善其身並不足夠。

安妮寶貝:《蓮花》的不同之處是,書裡面的人選擇了簡單和真實的生活。那是他們經歷了繁華以後才能夠得以獲得的路途。簡潔樸素只有從繁華熱鬧里蛻變而出,才具備真味,最為長久和真實。一開始就簡單,只是貧乏。那完全是兩個概念。

城市畫報:自省是你的作品很大的一個特質。但你自己也說過,若對自己有太多自省,觸摸到的生命之深淵,便更黑暗、更長。那麼,究竟怎樣才能維持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

安妮寶貝:探索和掙扎在追求平衡的過程中,這個動態大概就是在維持平衡的狀態。我們生命中有很多問題是不能得到解決的,比如一些隱秘的黑暗面,其中的困境以及種種的困惑,它們難以被解決。但是你要有直接面對它們的勇氣。我曾經在一本小說《福樓拜的鸚鵡》裡面,看到過一段話,說如果你理解凝視腳下黑暗的深淵能使人平衡,那麼你就不會往下跳。這是一種凝視黑暗深淵的能力。所以,我想,也許站在懸崖邊緣與它對峙,就是平衡。

城市畫報:肯接受命運的安排也許就是一種答案吧,和命運和解了。

安妮寶貝:是跟命運心平氣和的態度。和解有妥協的意味,但態度里並沒有妥協,它有理解之後的接受。

城市畫報:對自己的身體持什麼態度?

安妮寶貝:我覺得人要健康的生活。所謂健康的生活,就是我們要吃單純的、干凈的食品,喝品質很好的水。你不必吃得很豪華、很豐盛,但是應該很清凈、很健康。要有好的睡眠。有時要有意識的運動鍛煉,要有節制。

城市畫報: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裡選擇「干凈」這個標准來要求食物和水,其實也是蠻奢侈的。

安妮寶貝:這其實是一種選擇。比如同樣是200塊錢,可以不去餐館吃飯,自己去集市買菜來做,就可以買一箱很好的天然礦泉水。你肯定要有所選擇。我選擇的是少,但是精良。

城市畫報:現在的生活狀態下,有足夠的安全感嗎?

安妮寶貝: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安全感,包括一些有錢有地位的人在內。如果安全感這么容易獲得,可能宗教的問題就顯得簡單了。安全感很難由外界給予,一定是要自己內心給予。但它不是說給就給,也不是給了就不會變化,它會顯得異常脆弱。
一些修行很好的人,我相信他有安全感。這樣的人我在生活當中還沒有碰到過,但是我相信會有。而身邊這些生活在常態里的人,通常都是通過外界給予的一些評定獲得間歇性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強大的內心修煉。怎樣面對自己,怎樣控制自己,這永遠都是問題。

城市畫報: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

安妮寶貝:我沒有覺得應該對生活滿意。只是覺得走到了這一步,你在做著當下的事情,過著當下的生活,這是有道理所在的。需要心平氣和的接受此刻的生活。而且我相信它不會一成不變,生活會有有趣的事情發生,會有奇跡發生。只要你活著,你走到這里,走到那裡,就會有事情發生。勇氣和天真會讓這些奇跡發生在期待著它們的人身上。

城市畫報:你會害怕時間流逝嗎?

安妮寶貝:只要是曾經經歷過的,那些時間帶來的回憶和歷練,都是財富。即使有選擇,我也不會願意再回到12歲,或者20歲。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越變越好。

城市畫報:這個「好」是指?

安妮寶貝:更通透。更善良。更潔凈。更有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能夠明確自己的生活。123

㈡ 語文畫報版面內容的事情,分三個板塊1:合作 2:環保 3:讀書,來寫名言警句和美文

合作:
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人心齊,泰山移。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鋒
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
——王傑
人是要有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
——毛澤東
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於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於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
——馬克思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馬克思、恩格斯
科學家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並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來的偉大知識大廈之中。
——盧瑟福
刀鞘保護刀的鋒利,它自己則滿足於它的遲鈍。
——泰戈爾
勞動者的組織性、紀律性、堅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勞動者的團結一致,是取得最後勝利的保證。
——列寧
上下同欲者勝。
——孫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軻
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並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
——恩格斯
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
——列寧
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
——奧斯特洛夫斯基
要永遠覺得祖國的土地是穩固地在你腳下,要與集體一起生活,要記住,是集體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
——奧斯特洛夫斯基
誰若認為自己是聖人,是埋沒了的天才,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集體什麼時候都能提高你,並且使你兩腳站得穩。
——奧斯特洛夫斯基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奧斯特洛夫斯基
關於合作的名言警句

人心齊,泰山移。獨腳難行,孤掌難鳴。水漲船高,柴多火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塊磚頭砌不成牆,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竹竿容易彎,三根麻繩難扯斷。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古今賢文·合作篇》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鋒

上下同欲者勝。—— 孫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軻

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眾人拾柴火焰高。 ——俗語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俗語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

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伊索

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 孫權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 起,幾乎是萬能的。——美 韋伯斯特
環保:
保護環境,讓地球媽媽重綻笑臉!
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壞水源等於污染自己的鮮血!
地球的夢想,給自己穿上一件漂亮的「綠衫」。
一個地球,夠了,一個海洋,夠了,不夠的是—環保。
保護環境,要你十分留心,十分細心,十分有心。
地球—「母親」難堪,人類—「兒女」慚愧。
使「母親」成為樂園,需要「兒女」攜手努力。
看,藍色的地球多美呀!千萬不要讓她變成單調的黃色!
多栽一棵樹,就給人類多增添一絲生存的希望。
朋友,請給鳥兒多一片溫暖的天空,請給魚兒多一點娛樂的天地。
含一滴水,還一份真情!
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家園,更是所有生物的家園。
用我們的雙手,保護我們的地球。
讓我們為地球媽媽共同撐起一把綠傘。
我們為天然資源越來越少而傷心,地球為我們破壞資源而哭泣。
利用地球資源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保護地球環境是人類為了生存得更久。
保護我們的家園,讓地球充滿綠色。
保護環境,有益健康。
沒有綠色,生命就沒有希望。
你是否聽見,地球媽媽在哭泣。
把綠色還給地球。
傾聽大自然母親甜蜜的絮語,多麼美好,豈能讓母親哽咽。
地球的命運掌握在人們的股掌之間,稍不留神,將會被毀滅。
只有保護環境,明天,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
淡水用完—南北極取,冰山用完—過濾海水,海水用完—?!!!
是水哺育我們,是空氣給我們生命,是地球給我們靈魂,難道我們要恩將仇報!
斬斷飛向天空的「黑龍」,擁有湛藍的天。
人類就是花的根,環境是未綻的花苞,根努力就能開出美麗,反之只有枯竭、謝落。
放下千斤斧,快去勤植樹!
地球不該是黑色的,讓天空湛藍,河流潔凈,花兒嬌艷!
保護環境,人人戒煙。
保護環境衛生,減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園。
門前院後種棵樹,室內陽台養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
動物是我們朋友,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讓水更清,讓天更藍,讓花更艷,讓我們的地球更美麗。
人類為什麼總把環境意識拋在腦後。
人類應該為自己破壞環境的行為感到羞恥。
保護自生環境,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不讓塵土進校園,只讓美好到我家。
綠化是我們生存的希望,美化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快快行動起來,保護自然生態!
做地球媽媽的好孩子,保護她!
熱愛我們的母親,不要再讓她傷心和失望!
一花一草皆有意,一枝一葉總多情。
植樹造林山河美,持續發展事業興。
金山銀水不如青山碧水。
讀書: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勤動筆墨勤看書。
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
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
高尚的語言包含著真誠的動機。
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
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做不來的。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作者不一定能寫到老,但是他一定應該學到老。
再高深的學問也是從字母學起的。
寫十卷書要比實際行動打下基礎容易得多。
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養心。
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
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是人類獲得智慧的表現。
學習不但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修正錯誤乃至對錯誤的認識。
不信書不能提高境界,光信書不如無書。
掉進知識情網中的人,時時品嘗著知識的甜蜜。
穿著飲食可以因陋就簡,而搞學問是不能因陋就簡的。
努力耕耘,少問收獲。

希望能幫到你!

㈢ 寫一則周末和媽媽一起做手工蓮花

母親只讀過小學三年級。說起這三年學歷,還有個因由。那個時候外公外婆家裡窮,女孩子是沒有機會讀書的。外公外婆整天在外面忙乎,也只夠一家人的溫飽。我母親從小要擔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轉眼到了我舅舅要讀書的時候,我舅舅小時候膽子特小,母親將他送到學校,剛要回家,他就哭鬧著不讓她走。後來,為了舅舅能上學,學校決定讓他們兩個人一起上學,兩個人只收一個人的學費。這樣母親就有了上學讀書的機會。母親很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只是後來舅舅肯去上學了,學校就再不同意讓他們倆半費了。這樣,母親總算了認得了幾個字。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總會在星期六花幾分錢買一份周末畫報。晚飯後便和媽媽一塊看得起勁。我和姐姐看不懂,只能看只圖畫自己瞎猜,但在心裡已經開始慢慢萌生讀書識字的願望。這是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母親還喜歡看父親買來的《山海經》,那裡面有許多民間故事。母親會在茶餘飯後,精神好些的時候講給我和姐姐聽。我們總是聽得入神,有時心急搶了雜志要看,但往往拿到手中一看:白白是紙,黑黑是紙,它不識我,我不識它。母親會笑著說,「等你上學了,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就能看懂這些字了。」
除了報紙雜志,母親也愛看書,記憶里母親捧著書看的身影是那麼的深刻。母親跟我講過很多三國里故事,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赤壁之戰,等等。她只有小學三年的學歷,卻可以看懂很多的書。有一次我問母親,「這么多字,您都看得懂嗎?」母親說:「有些懂,有些不懂。」「那看不懂怎麼辦?」母親說:「看不懂我就問問啞巴老師。」我好了奇了,「啞巴老師?啞巴老師是誰?」母親揚揚手中的字典,「啞巴老師就是她,字典就是啞巴老師。我看不懂的時候,就會問她,她就會告訴我答案了。」「哦!」從那時候,我懂得了,字典就是啞巴老師,不會說話的老師。後來發現,母親看書的時候,身邊還真的時常放著她的啞巴老師。她也時常虛心地向老師「討教」。
就是母親這樣認真的學習的身影,影響著我,使我從小就喜歡上讀書寫字。懷念母親的同時,真的很感恩母親。對於母親的愛,感恩二字太輕了。母愛如燈,照亮我人生的路程,母愛如水,滋潤我生命的心田。

㈣ 蘇州園林第四段中哪些景物表現出了畫的效果清簡要概括不少於三處

蘇州園林 一、整體把握 本文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盡管文中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園林的名字,沒有描述某一處具體的景色,但讀者得到的關於蘇州園林的知識,是全面、明確的。同時,讀者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蘇州園林的特點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蘇州有許多名園,如拙政園、網師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這些園林而論,它們的建築、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點,這些名園也從而具有了各自的風格與生命力。如何從這些面貌、風格各不相同的園林中概括出共同點來,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從游覽者的角度,從蘇州園林給遊人留下的印象著眼,「硬」是從不同中找出同來。中國園林藝術和詩、畫藝術相通,中國園林一向被譽為如詩如畫,因此,作者的這種作為游覽者的感受是精當的、恰切的,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藝術修養。另外,對於「圖畫」,我們也應該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領會蘇州園林的特點。一般說來,圖畫中描繪的景緻既來自自然,又高於自然,畫家將自然天成的景色進行抽取、提煉、集中,然後創作出既不悖於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畫圖來。據此,我們可以領會到,蘇州園林的美是經過精心安排而又不損自然的美。「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眼前總是」強調了蘇州園林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 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亭台軒榭在布局上「絕不講究對稱」,作者將蘇州園林的布局與中國傳統建築作比較,以圖案畫與美術畫打比方,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充滿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疊有自然之趣,讓人忘卻其為假山。池沼則「大多引用活水」,是因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往往安排橋梁」,講的是因地制宜,印證了前面所說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兩座以上的橋梁,決不雷同,講的其實也是避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細處也不放過,如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布置幾塊石頭或種上花草。這些安排,使得蘇州園林中的假山與池沼雖出自人工,卻能宛如天成,這也正是園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花草樹木的映襯同樣「著眼在畫意」。作者先介紹花草樹木栽種的良苦用心:既講究樹木的錯落有致,又照顧到季節的變化。再介紹花草樹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寶塔那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作比較,以「古老的藤蘿」作例子,說明花草樹木的栽種與修剪符合中國畫的審美觀。 (四)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巧妙運用花牆和廊子,使蘇州園林顯得層次多,景緻深,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展現在游覽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覽者可以領略到移步換景的樂趣,獲得的審美享受也更為深長。 最後,作者又從園林的細部著眼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般的美,即講究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雕鏤美,園內建築的色彩美等。這是對蘇州園林的特徵的再次強調。 二、問題研究 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築聯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築,或以園林建築印證繪畫原理,試找出幾處加以簡要說明。 1.「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2.「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3.「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這是不足取的。」 4.「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5.「……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 以上語句中所說的「畫」「圖畫」,應該是指中國畫。第1、3句的議論,是以中國畫的審美觀為依據的,而第2、4、5句作者隨手摘取的幾幅小景,我們覺得很熟悉,因為它們原是在中國畫上常見的。 練習說明 一、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是什麼?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 課文從游覽者的角度來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這就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文章是先從亭台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再從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築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回答問題。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標本」在這里是什麼意思?)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藝術」與「技術」有什麼區別?) 3.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理解文中內涵較豐富而作者沒有詳細解說的詞語。 1.「標本」在這里是典範、樣本的意思。 2.「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復制;「技術」,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復制。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盡管猛一看上去花牆和廊子把景緻分開了,但因為牆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緻並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沖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呈現在游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游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緻繁復、有層次了。 三、說明文中常用一些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國石拱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結合實例說說其作用。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大致了解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如何運用及其作用都不難理解,在找出具體實例的過程中,學生就能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老師不必過多講解。 有關資料 一、假如我教《蘇州園林》(葉至善) 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選了我父親的一篇文章——《蘇州園林》。 假如我是語文教師,在教同學們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給他們說明這是一篇「序文」——為一本攝影集寫的「序文」。這本攝影集就叫做《蘇州園林》。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約我父親寫一篇序文。為一本書寫序文,總得先看一看這本書的內容,為攝影集寫序文當然也應該如此。可是那家出版社還沒有把攝影集編好,說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滿意,准備重拍。內容還沒有看到怎麼能寫序文呢?好在我父親從小生長在蘇州,幾處有名的園林他都熟悉。還有,他書架上有一本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是二十多年前同濟大學出版的,雖然是學術性的著作,卻附了195幅精美的照片,可以作參考。有了這兩個條件,寫序文就不會憑空亂說了。我父親寫這篇序文,開頭就從陳教授的《蘇州園林》說起,還說這本書中的照片使他回想起他的童年;而且在最後一段,交代了這篇文章是為將要出版的《蘇州園林》作的序文。 序文寫好後就交給香港那家出版社了,不知什麼緣故,這本新的《蘇州園林》遲遲不見出版。《網路知識》雜志編輯部知道了我父親有這樣一篇文章,要求讓他們先發表,於是就以我父親贈陳從周教授的詞《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諸園寄深眷」為題目,發表在《網路知識》1979年第4期上。發表的時候刪去了最後的幾句話,是得到我父親的同意的。但是這樣一刪,讀者就不明白這是為一本攝影集寫的序文了。後來,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編入語文課本,又刪去了這篇文章的第一段,也是得到我父親的同意的。「拙政諸園寄深眷」這句話在第一段里,第一段刪去了,題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蘇州園林》。編者作了一條注,交代了這篇文章的出處和原來的題目,可惜沒有說明這是一本攝影集的序文。如果說明了,讓語文教師了解了我父親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教起課來一定會切合實際得多。 我是知道這段經過的,所以假如我是語文教師,在教這篇課文之前,我先要告訴同學們這是為一本攝影集寫的序文。接著,我要給同學們說明一本書為什麼要有序文。序文有由本書的作者自己寫的,也有由別人寫的。由作者自己寫的,大多表明他為什麼寫這本書、怎樣寫這本書之類;由別人寫的,大多介紹這本書的內容,或者加上一些評論,也有給讀者介紹作者的。我說「大多」,等於說並非全都如此。但是不管序文寫些什麼,對理解這本書都是有幫助的。我父親的這篇《蘇州園林》既然是為一本攝影集寫的序文,那麼對讀者欣賞這本攝影集有沒有幫助呢?在布置預習的時候,我就提出這個問題來讓同學們考慮和討論。我應該把攝影集拿出來,供給同學們比照。香港的那一本至今還沒有出版,我可以取父親所藏的陳從周教授的那一本來代替;還有個辦法,就是從各種畫報上去找蘇州園林的照片,找那些跟文章最相配合的,當然越多越好。現在各種畫報上蘇州園林的照片極多,收集並不困難。 同學們經過這樣的預習,就用不著我再說什麼了。我只要問:「你們讀了文章,再看這些圖片,是不是覺得圖片上的景物更有意思了?」同學們一定同聲說「是」,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光這樣回答很不夠,我要請同學們說一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同學們的回答一定各有不同,有的從文章說到照片,有的從照片說到文章,我只要在一旁隨機指點幾句就成了。在必要的時候,我可以拿出一些圖片來讓同學們比較,例如對稱的宮殿式建築、西方園林中的行道樹、北京的宮廷園林等等。作這樣的比較是為了幫助同學們辨別異同,絲毫不含褒貶的意味。各種建築設計和園林布置都各有長處,文章中也並沒有說世界上的園林惟獨蘇州的好。經過這樣一番討論,同學們鑒賞造型藝術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是修養方面的事,看不出痕跡,也沒有止境,需要的是不斷地訓練。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把這個道理貫穿在教學工作中,但是不必向同學們明說。 如果同學問我:「在寫作技巧方面,從這篇文章可以學到一些什麼?」我就告訴他們:介紹任何一件事物總得抓住這件事物的特點,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蘇州園林》這本攝影集,其實就是抓住了蘇州園林的特點來寫的:第一段說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第二段總說蘇州園林布置的匠心,以下的四段說容易被人們注意的大處,再往下的兩段說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小處,第九段把蘇州園林跟北京的宮廷園林作了比較,最後一段說可以說的還有,意思是讓讀者自己從攝影集中去尋找。文章的結構很平常,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但是這樣的結構很容易使人接受。 有一點倒可以說一說:這篇文章原題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課本上是註明了的。「寄」是「寄託」的意思,「眷」是「眷戀」,也就是「深切的懷念」。我要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讀了這篇課文有沒有體會到這種「深切的懷念」的感情。假如他們回答說體會到了,我就進一步問:「文章中並沒有一句動感情的話,你們是從哪兒體會到這種感情的?」對這個問題能談到多麼深就多麼深,我不強求他們。 現在還要告訴同學們:讀一本書一定要讀序文,如果書中有序文的話。最好讀兩遍:讀正文之前讀一遍,可以心中有數,知道讀正文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地方,應該如何去理解;讀完了正文再讀一遍,可以回憶一下正文的內容,加深記憶和理解,同時判斷序文對這本書的評論有沒有說過頭和沒說夠的地方。如果布置作業的話,我就請同學們找一本曾經讀過的課外讀物,重讀它的序文,用實例說一說讀序文的好處,寫下來也可以,開個討論會談談也可以。 許多語文老師常常採用這樣的辦法:教過一篇課文就讓同學們仿照這篇課文寫一篇習作。我以為這個辦法不太好,因為有些課文,或者從內容說,或者從形式說,並不適宜於同學們仿作。這篇《蘇州園林》,要仿作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從實際出發。我想同學們不論住在哪裡,本城本鄉總有一兩處可供游覽的地方。我就挑選同學們常去的一處作題目,讓同學們開個會,大家來說說這處地方有什麼特點。如果向不曾去過的人作介紹,哪些是非說不可的,哪些是可說可不說的;怎樣說才能說得明白,怎樣說才能打動人……討論過後,可以集體合寫一篇,也可以每人寫一篇。如果同學們負擔太重,不寫也可以,因為已經討論過了,他們已經受到了一次訓練。 可是我並非語文教師,我沒有一點兒實踐的經驗。我的設想到底行得通行不通,完全沒有把握,恐怕只是紙上談兵,說說罷了。 二、情趣兼備匠心獨運——讀《蘇州園林》(秦兆基、浦伯良) 蘇州園林,名聞全國,譽滿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館娃宮,便是蘇州第一座園林。現存的園林近則四五百年,遠則上千年,可謂源遠流長。蘇州園林究竟有幾處,尚無確切的統計,現存園林尚近二百處,無怪乎人們稱蘇州為「園林城市」。蘇州地處江南水鄉,湖光山色,旖旎動人。這里文人薈萃,能工巧匠,代代相傳。園林設計者和匠師們將大自然優美的景物,根據他們自己的藝術趣味和美好理想進行概括、提煉,創造出富有詩情畫意的園林,使它成為傑出的藝術品。 歷來介紹蘇州園林的文章,或從建築學角度寫,或從園林歷史寫,或從導游角度寫,各盡其妙。葉聖陶的《蘇州園林》以精練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條分縷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紹。 葉老曾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評改兩篇報導》第33頁)這是夫子自道。讀他的文章自然也可以從抓思路著手。本文的思路很清楚,先說明寫作的緣由,指出蘇州園林總的特點,然後根據園林的組成部分,分類加以說明,最後推出一道餘波,使人感到含意不盡。 全文11節(指未經刪改的原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是引子,說明寫作動機。(此節在教材中已被刪去) 文章從陳從周教授的《蘇州園林》寫起,娓娓道來,自然親切。這本著作多照片,葉老工作余閑,常常翻看,這固然帶來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葉老是蘇州人,1894年出生,22歲之前,他一直在蘇州生活。「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語出葉聖陶《洞仙歌》,見《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道出了他對蘇州園林的深厚的感情,他和同窗顧頡剛、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課余經常遊玩,欣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徵有深刻的體會,盡管已入高齡(寫這篇文章時75歲),長期居住北京,但對故鄉園林卻從未忘懷,而陳從周教授的圖冊,「多年珍玩」,以此寄託思鄉之念,並進而激起寫文章的動機。 從陳從周教授的《蘇州園林》寫起,表面看來似乎起筆太遠了,實則對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緊。這本圖冊不僅使作者產生寫作要求,而且長期以來,他藉助這些圖片,經常回味、揣摩蘇州園林,從而加深了對蘇州園林特點的認識。 第二部分(第2至10節)是主體,著重介紹蘇州園林的特色。作者先提出總的看法,然後分類介紹。 第一層,包括第2、3兩節,從對我國園林總的印象談到蘇州園林設計的總的原則。先說總的印象:「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這是作者根據自己遊了蘇州十多處園林的體會,也是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的結果。「標本」一詞,很確切地說出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指出鑒賞蘇州園林的重要。前人早已說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這話可以和葉老的印象印證。 說明文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事物的特徵講清楚。蘇州園林眾多,風格不同,比如主要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園林風格,要概括它們的特點不容易。葉老有高度的藝術修養,對蘇州園林又有過長期的欣賞和研究,所以概括它們的特徵並不困難。他認為,蘇州大大小小的園林,「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突出這一點,作者用四個「講究……」,對此作了概括的說明,接著用「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了歸納,最後再用遊客的反應證明自己看法不謬。 第二層,從第4節到第10節。分別從布局,景物處理,花木,乃至牆、廊、門、窗的設色等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對園林這樣復雜的事物,單憑概括性的說明顯然是不夠的,還須分類加以說明。分類說明可以使讀者對被說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徹、具體。下面選幾節來說一說。 第5節,介紹假山和池沼。蘇州園林離不開山和水。在這兩種景物的處理上最能體現蘇州園林的特點。作者把它們作為重點加以說明。 先說假山。蘇州園林的假山堆疊構思非常巧妙,「使游覽者遠望的時候彷彿觀賞宋元工筆畫,或者倪雲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觀賞假山時忘卻身在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獅子林的景物以山為主,全用太湖石堆疊而成,有的巍峨雄渾,有的瘦削娟秀,嵌空玲瓏,盤旋曲折。滄浪亭有幾座堆壘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極盡委婉之美。葉老用「重巒疊嶂」來概括這些變化多端的假山,決非溢美之辭。元代譚惟則在《獅子林即景》中寫道:「鳥啼花落屋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這可以作為葉老的說法的佐證。在幾座小山上種植少許竹子花木,到了春天,萬木蔥綠,益顯得山石嶙峋;到深秋,萬木蕭條,就成疏木寒山了。作者指出,這些藝術創造,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結果,這一見解,非常深刻。 其次說池沼。江南多水,水使園林增色。池水有空闊、明澈的特色,是構成園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作者點出蘇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氣。各個園林的水,情況各異,富有藝術才華和創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據池沼的特點,構成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一種是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網師園便是典型一例。其園甚小,但池沼周圍亭台樓閣,倒映水中,分外有趣,吸引很多遊客。一種是水面成河道模樣,如拙政園,沿著縱長的池面,點綴著少數建築物,安排靈巧的小橋,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種零星花木,宛然有江南水鄉風味。如果沿著池邊漫步,「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在池沼中常常種植荷花,養金魚,這「又是入畫的一景」。拙政園荷花種得最多,到了夏天,萬柄搖風,香遠益清,簡直一片蓮花世界。怡園的荷花另有一種風味,「疊石疏泉不數旬,水芝開出似車輪。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紅魚跳綠萍。」(李鴻裔《怡園》)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幅「魚戲蓮葉圖」。 第7節,寫花牆和廊子。這兩樣東西看起來是附件,但也能顯示蘇州園林的特點。花牆和廊子使整個園子時而幽曲,時而開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風景的層次和深度。所以作者說:「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留園多廊子,長達七百多米,兩邊無所依傍,上又有各種鏤空圖案(名漏窗,又名窗花),妙就妙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使游者幾經轉折,目不暇接,時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滄浪亭用的是復廊,把牆外的水和牆內的水聯成一片,是借景的佳例。 蘇州的漏窗本身便是一幅幅圖案畫,滄浪亭復廊的漏窗達一百餘種。而透過漏窗,瀏覽那若隱若現的綺麗景色,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畫,使人有觀賞不盡的感覺。 園林中增置花牆、廊子、漏窗,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加觀賞點,力求從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更多的優美的意境,讓觀賞者感到美不勝收。 第8節,說明「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蘇州園林整體而言,布置得疏密相間,主次分明,形成完整的藝術整體;就每個局部而言,也裝飾得特別精緻,很難找到一點破綻。作者運用舉例的方法,用階砌旁邊的書帶草,牆上的爬山虎、薔薇、木香,牆下的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做例子,說明都能在極小的范圍內景物也能被布置得錯落有致,令人吟味無窮,得到美的享受。 第10節,說明建築物的顏色,也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樑柱、木窗、欄干是暗紅色,牆壁是白色,水磨方磚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周圍草木是綠色,這些顏色非常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從而使人有一種「安靜閑適」的感覺。到了花開的季節,相映成趣,把花襯托得更加「明艷照眼」。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尾。說明自己病後「心思體力還差,因而不再多寫了」。葉老的文章一向嚴謹細致,這篇文章盡管寫於病後,仍然精心構思,一絲不苟,惜墨如金。而「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寫的這些」,文章留有餘地,使人不斷回味和思索,也想親自到蘇州園林觀賞一番,領略其中的美景。 (見《課文分析集》初中第三冊,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三、《蘇州園林》教學要點(劉宗德) 本文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築藝術的說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築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築的布局,分析了園林建築的原理,寫得情文並茂,趣味盎然。選讀這樣的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築的成就,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關於園林建築藝術方面的知識,受到一次生動的審美教育。 教學本文,要抓住以下兩個重點: (一)引導學生學習本文作者經過周密觀察,准確把握園林特徵,按照園林建築的內在條理組織材料,層次清楚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寫說明文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是否准確把握客觀對象本身的特點。本文要介紹的蘇州園林是我國最著名的園林建築,共有一百多個,頗負盛名的也有十來個。這些園林集中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巧奪天工,爭奇競秀,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要在一篇短文內詳細介紹蘇州園林,一定要經過精細的觀察,才能以簡馭繁地把握它們的共同特點。 作者葉聖陶,原是蘇州人,「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對蘇州園林十分熟悉,而且有比較深刻的研究。他把各個園林加以比較分析,透過各個園林獨出心裁的布局,找准了它們異中之同的特徵,以精練、簡潔、淺顯的語言加以說明。/

㈤ 蓮花的作者簡介


安妮寶貝,原名勵婕,自由作家。98年開始發表小說,一名在網路上四處飄盪的人。從1998年10月開始在網路上寫作和發表作品,以《告別薇安》成名於江湖,是2000年國內風頭最健的網路文學作者。因作品風格獨特引起廣泛關注。題材多圍繞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題思考,創作工業化大城市中游離者的生活,他們在愛和幻覺中的決然出行,及對自我的追尋。
從事過的職業:金融、廣告、編輯;
職業:網路編輯,自由專欄撰稿和寫作者;
喜歡:愛爾蘭音樂,長途旅行,鳶尾,電影,散步!
2000年起出版小說集《告別薇安》,《八月未央》,長篇小說《彼岸花》。所有作品均持續登上書店系統銷售排行榜,並進入全國文藝類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眾多讀者中深具影響。並已介入香港,台灣,日本,德國等地區。
1998年:得到第一台兼容機,開始上網。用電腦創作小說。成名作《告別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別,流浪,宿命為題材,文筆艷麗詭異,格調清冷陰郁。發表於互聯網,引起轟動。
1999年:不喜歡銀行的工作,准備辭職。家裡反對,無法辦妥手續。離家,開始自由生活。在南京短暫居留,從事廣告。期間寫作大量中短篇小說,陸續發布於互聯網。擁有廣泛讀者群。網上有固定專欄和作品集。被稱為具備偶像效應的作家。
1999年12月:到上海,進入網路公司,任職內容製作主管。
2000年1月:小說結集出版。《告別薇安》風行一時,出現大量盜版。
2000年5月:終於辦妥銀行辭職手續。在網路公司策劃主編電子雜志,製作獨立頻道。
2001年1月:出版《八月未央》。在雜志上開設時尚專欄。
2001年2月:離開網路公司。開始寫作長篇小說。
2001年5月:長篇寫作完畢。去新疆旅行。
2001年8月:離開上海,去往北京。
2001年9月:長篇小說《彼岸花》出版。《告別薇安》在香港,台灣出版。從事文化產品的策劃及內容製作。任職出版社編輯。
02年9月《二三事》出版
04年1月攝影集〈薔薇 島嶼〉
04年10月都市心情筆記〈清醒紀〉
06年3月 長篇小說《蓮花》
07年9月 隨筆集〈素年錦時〉
2007年10月1日 在北京某醫院平安產下一女,成為母親。
2008年3月 在《城市畫報》開專欄
2009年 《選擇之道》是安妮寶貝、蔡駿、春樹、張悅然等一起合寫
2009.04.21Alice特別版《月》安妮寶貝+閆月+hansey——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跨界合作。
2011年:主編雜志書《大方》。
2011年8月6日:長篇小說《春宴》出版。
2013年1月:出版散文集《眠空》,文化隨筆《古書之美》(限量精裝)

㈥ 關於荷花手抄報怎麼寫

文字材料:

荷花(Lotus flower)屬山龍眼目,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命名

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hàn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等。

一、以其外形特徵命名: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二、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

三、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四、古時江南風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五、為了表達對荷花高潔形態的贊賞,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難得。

六、溪客、靜客都是強調荷花的生長環境和安靜嫻雅的狀態。而翠錢則是新荷的雅稱,紅衣是荷花瓣的別稱,宮蓮是蓮花瓣的美稱,佛座須是蓮花蕊的別名。

製作步驟:
首先,劃分版面進行排版,然後將上述文字進行篩選放入手抄報,最後加上圖片和邊框進行美化就可以了

熱點內容
七夕選男友 發布:2025-08-26 03:01:05 瀏覽:417
艾灸煙霧對綠植有傷害嗎 發布:2025-08-26 03:00:30 瀏覽:895
四級季茶花 發布:2025-08-26 02:58:59 瀏覽:789
茶花的書名 發布:2025-08-26 02:49:01 瀏覽:780
中型荷花品種 發布:2025-08-26 02:44:49 瀏覽:466
情人節的花束圖片 發布:2025-08-26 02:44:09 瀏覽:188
黛爾沫的玫瑰 發布:2025-08-26 02:33:25 瀏覽:197
七夕節劇場 發布:2025-08-26 02:21:31 瀏覽:909
山東青州盆景 發布:2025-08-26 02:19:17 瀏覽:811
天堂鳥插花圖片 發布:2025-08-26 02:18:43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