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詩詞名句
Ⅰ 關於荷花的古詩詞名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Ⅱ 有關蘭花、荷花的詩詞名句
愛 蘭 不是生來偏愛蘭,緣於神姿自天然.心逐碧草搖清風,嗅得幽香沁心田。
尋 蘭 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 攀登危岩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客。
采 蘭 雲遮霧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覓幽蘭。 採取奇草花悅目,忘盡飢餓和嚴寒。
養 蘭 陽台蒔蘭數十叢,朝顧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說我已發瘋。
賞 蘭 採回蘭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飛來。 惹我夜半無睡意,燈照芳容細觀測。
夢 蘭 痴心蘭花登山采,歸來未歇數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顧,多少次第夢中開。
畫 蘭 一方宣紙幾筆墨,畫出蘭花迎春開。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來。
題 蘭 陽台蘭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輪回汗。 風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懷。
讀 蘭 始自子稱王者香,空谷幽蘭天下芳。 蒔養數盆顯神韻,引我詩情讀華章。
詠 蘭 碧草生在幽谷中,沐日浴露姿從容。 天賜神香自悠遠,引來蝴蝶弄清風。
荷花:蓮 詩詞: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愛 蓮 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子夜吳歌
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奉和錢七兄曹長盆池所植
韓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葉長,芳根復誰徙。
露涵兩鮮翠,風盪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誰言盆盎是。
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人落花去,風此路躕空斷腸。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人落花去,風此路躕空斷腸。
嘿嘿,夠不夠呢?希望能幫到你一點~
Ⅲ 關於荷花的名句(古詩詞)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2、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
(唐\李白《擬古》)
3、風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
(唐\杜甫《狂夫》)
4、菱葉荷花凈如拭。
(唐\杜甫《渼陂行》)
4、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5、自含秋霧貞姿潔,不竟春妖冶態穠。
(唐\李紳《重台蓮》)
7、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舒捲開合任天真。
(唐\李商隱《贈荷花》)
6、蓮花泛水,艷如越女之腮;蘋葉漂風,影亂秦台之鏡。
(南朝梁\蕭統《蕤賓五月啟》)
7、蕊金光而絕色,藕冰坼而玉清。載紅蓮以吐秀,披絳華以舒英。
(南朝梁\江淹《蓮花賦》)
8、昨夜三更里,嫦娥墮玉簪。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宋\王禹偁《詠白蓮》)
9、荷葉荷花相間斗,紅嬌綠嫩新妝就。
(宋\晏殊《漁家傲》)
10、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宋\周邦彥《蘇幕遮》)
11、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宋\賀鑄《踏莎行》)
12、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宋\周敦頤《愛蓮說》)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宋\周敦頤《愛蓮說》)
1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5、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
(宋\楊萬里《瓶中紅白蓮》)
16、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宋\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
17、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宋\姜夔《念奴嬌·吳興荷花》)
18、池蓮俗膩紅。
(金\宇文虛中《夏》)
19、五月荷花紅滿湖,團團荷葉綠雲扶。
(元\廼賢《月湖竹枝詞》)
20、芙蓉好顏色,可惜不禁霜。
(明\於謙《秋意》)
21、綠雲冉冉粉初勻,玉露泠泠香自省。
(清\王夫之《玉樓春·白蓮》)
Ⅳ 蓮花詩句經典名句,而不染
描寫蓮花的經典詩詞句子:"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
出自: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Ⅳ 關於荷花的詩句一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Ⅵ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名句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江南】·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詠同心芙蓉】·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古風(其二十六)】·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折荷有贈】·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Ⅶ 荷花的詩詞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宋) 周敦頤的《愛蓮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這句話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愛蓮說》 周敦頤(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是很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升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而更加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她。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至於愛牡丹的人,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謚 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因定居廬山時,為紀念家鄉而給住所旁的一條溪水命名為濂溪,並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為濂溪書堂,並終老於廬山濂溪,所以世稱濂溪先生。曾任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文學家·、哲學家,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
Ⅷ 帶「荷」字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