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荷花池
① 寫古隆中名勝古跡的作文
游美麗的古隆中
去年10月18日的大清早,我急沖沖地向小桔燈學校跑去,到了學校,老師就帶領我們去了古隆中風景區。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古隆中。我們興奮地沖向大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高大古樸的石牌坊。石牌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我們異口同聲地叫道:「哇,雙龍戲珠!」牌坊正中橫幅上寫著「古隆中」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著「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中間的字碑上雕刻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慾,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凈,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
踏著石頭鋪就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荷花池。荷葉隨風擺動,雖然荷花已開敗了,但還有幾朵粉紅色的睡蓮躺在水面上,有幾只蜻蜓在上面飛來飛去。水中有許多金魚在嬉戲: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打小浪花;有的在追逐,像一群淘氣的孩子!荷花池中央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它的頂上有一副顏色鮮艷的畫,四周紅色的石板上也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美麗極了。不時的有遊人來到這里休息,並拍照留下這美好的回憶。
從遠處傳來「嘩啦嘩啦」的流水聲,我們循聲而至,來到了位於古隆中山腳下的老龍洞。老龍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泉水古洞,洞口卧著一條只見首不見尾的栩栩如生的石龍。老師告訴我們這里有一個傳說,那條石龍原本是一條活龍,它小時候口渴了,看見了這洞里有水就鑽進去喝。不妙的是它出來時尾巴卻被卡住了,怎麼拽也拽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慢慢變成了老石龍,人們就把這個洞叫「老龍洞」了。老龍洞的泉水幾千年永不枯竭,總在不停地從這條石龍的嘴裡流出。
② 描寫古隆中的作文 必須在今天之內告訴我~~
星期二的早上,我們乘坐客車到襄樊的古隆中去春遊。聽說古隆中還是諸葛亮的故居,還有「三顧茅廬」的故事,我們很期待,想早點知道諸葛亮是什麼樣子的。一路上,同學們一邊說說笑笑的,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到了古隆中,那裡有瀑布,高山,還有很大的池塘,許許多多的小魚兒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還參觀了八卦陣,來到了諸葛亮的家。家裡有馬車,古代的水井,家裡的一切都擺放很整齊。最後,還參觀了張飛,關羽,劉備的雕像。古隆中的風景很美,很多同學都買了紀念品。名師點評:古隆中可謂是獨具文化內涵的遺跡,早期的諸葛亮就在這里隱居,劉備等人聽聞其才智過人,因此不惜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此時諸葛亮就作了著名的《隆中對》。因此,小作者真的很幸運,能夠去古隆中感受智者遺留的痕跡。總的來說,本文敘事集中,主要寫了自己和同學們一起游隆中的事,語言朴實流暢,感情真摯自然,還算不錯。但是小作者若是能夠思考一下這次遊玩所帶來的精神感受,升華一下主題,相信本文會更有意義。
長城的雄在中國是家喻戶曉,西湖的美在中國人人皆知,而襄樊的古隆中,又有多少人了解它.知道它?暑假我去了襄樊,遊了隆中,感受到了它有一種獨特的美,美的實在。
初到古隆中,覺的自己置身於公園中,有這個感覺是很自然的.你看,那鮮艷的花朵,翠綠的小草向你毫無保留的展示它們的美麗。石頭露出稜角分明的肌肉;桃花早已被遊客誇紅了臉……這里還有許多有著濃郁古風味的住房,原來是大軍師諸葛亮的故居呀!我心中產生了一種自豪,也是,回想他那真叫用兵如神呀!
他曾經七擒孟獲,如果不是他足智多謀,蜀漢那時恐怕滅亡了。
古隆中,美里溢著古風味,真是湖北一絕呀!
我在圓里走著,看見一位老爺爺抱著他的孫子坐在三顧堂門前,老爺爺盯著諸葛亮的像一動不動,我在他身旁坐下,老爺爺很熱情,他給我講起了他的往事。
他告訴我他是伯鄧大軍的戰士,當時他們最崇敬的人除了毛澤東就是諸葛亮。他自己很喜歡諸葛亮,非常敬佩諸葛亮的才志,他就住在這傍邊,幾乎每天都帶孫子來玩,他希望孫子也做個像諸葛亮樣的人,為國家做些貢獻。時候不早了,我告別那爺孫兩告別,小孫子看看爺爺又看看那幅畫,好像懂得了什麼。
我又去觀賞了隆中的其他風景,真的很美麗,每個遊客都掛著笑容,好像很滿足;有的看著一些物品出神;有的人直接躺在早地上「閉目養神」……
在出圓門時,我又看見了那爺孫兩,小孩子好像充滿了「光輝」。
古隆中,你雖然沒有長城雄偉,也不及西湖的美麗,可你有一種西湖沒有的美,一種長城沒有的雄,我一時也想不出來那獨一無二的東西是什麼呢?我還在考慮著,你想到了嗎?
上星期天,我、媽媽和豆豆弟弟一塊游覽了古隆中。古隆中因諸葛亮而聞名天下。
走進古隆中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牌坊的旁邊是綠玉似地池水,微風吹過,微波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隨後是荷花池,荷葉長滿了荷花池,唯獨一支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初秋的涼爽中,似乎在驕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還開著。」荷花邊還有兩朵睡蓮被綠葉簇擁著,那睡蓮開的那麼單純潔白,像剛剛睡醒的古典美女,散發著陣陣清香,使遊客陶醉在這片美景中。觀賞完荷花池,我們來到躬耕田,聽說諸葛亮曾經在這兒耕過田,現在裡面開著各種各樣的花,一串紅、黃菊花……有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花朵,空氣中流淌著陣陣幽香。最美的要數色彩斑斕的蝴蝶了,它們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有的翅膀上是綠點,有的是黃點,有的是紫點,一閃一閃的,真漂亮。接著,我們游覽了諸葛草廬、三顧堂……最後我們終於氣喘吁吁地攀上了騰龍閣,站在騰龍閣上,古隆中的美景盡收眼底。山下的小路像一條條飄動的白絲帶,遠處的山峰若隱若現在薄薄的青霧中。
我們陶醉在古隆中的初秋的美景中,流連忘返。
作為襄樊人,最讓我們引以為傲的風景名勝,那就是古隆中了!這不,今天 我們廣電小記者就來到了古隆中!我們一下車,隆中的門口早已人山人海了!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急匆匆地進了古隆中。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綠樹成陰的樹木,散發出一股迷人的松木香,使人頓覺神清氣爽。我貪婪地深吸了一口充滿燦爛陽光的綠色空氣,感受一下孔明隱居在「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環境中的悠然心情。我們繼續往裡走 ,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古隆中大門,這大門很獨特,由三個門組成,正中間是個大門,大門上印著三個紅艷艷的大字---古隆中;兩旁各有一個小門,門頭上分別寫著"寧靜致遠","澹泊明志";三個門中間有兩個柱子,上面寫著一幅對聯,上聯是"三顧頻頻天下計",下聯是"兩朝開濟老臣心".望著這座大門,我不禁感嘆道,原來門也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呀! 並且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我們來到了三顧堂,這是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之地。當然如今的茅廬不再是以前的草屋了!一進柵欄門,院內停放著一輛古代馬車,左邊是一個古代打稻穀的機器。三顧堂內陳放著古代的桌子,椅子,床和碗,據說是諸葛亮曾經用過的東西。想當年,劉 備為了自己的事業,先後三次來到古隆中,前兩次都沒有見到諸葛亮,第三次來看見孔明先生在睡覺,便沒有打擾他,而是在茅屋外等候了兩個時辰,知道諸葛亮醒來,諸葛亮和劉備相互施禮後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便答應出山相助。
之後我們又一一游覽了「武侯祠、老龍洞........」等景點。
雖然古隆中美麗的景點數不勝數,但是我還是對三顧堂情有獨鍾。
上周六的天氣卓然是好,我們小桔燈全體總動員,去襄樊古隆中采風。
一路歡聲笑語,上午九點一刻我們准時到達目的地。
一進古隆中風景區大門,就看到寫有「古隆中」三個蒼勁大字的石牌坊。石牌坊高約六米,寬約十米,據說是清朝光緒十九年所建。上面雕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栩栩如生。兩邊的門柱上刻著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的古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則在兩邊的門框上--可見諸葛亮雖然隱居隆中過著平淡的日子,但志向還是很遠大的。
我們離開石牌坊,向右走,路過隆中書院,直接來到大家嚮往已久的八卦陣,這可是諸葛亮親自創立的陣法。我們都想感受下當年陸遜被困陣中那種怪石嵯峨,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涌,有如劍鼓之聲的壯觀之勢。花2.5元進去後,有點失望,只看到一根根和我們個頭差不多的木樁整齊地排列著,猶如一片小樹林。信步走進入口,不覺得有什麼奇異之處,可走著走著不是進了死角就是撞了南牆…火辣辣的太陽也來湊熱鬧,讓人更心焦,汗流浹背的孩子們開始賴皮了「別走這…」「唉,這也不通」「往回走…」「哈這有個洞,從這鑽!」經過一番努力,98%的我們鑽出了八卦陣。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我們就到了「三顧堂」。這可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地方。那裡有一塊浮雕:諸葛亮和劉備相對見禮,張飛卻雙眼圓瞪,眉毛倒豎,一副氣鼓鼓的樣子;連關羽也別過身子。看來他們倆都以為諸葛亮的架子太大了。
從「三顧堂」出來,我們順山而上,奔向古隆中最高建築--騰龍閣。石道兩旁生長著許多繁枝茂葉的樹木,幾許陽光透過濃郁的樹葉,在石階上投下一個個小光斑。這時幾聲歡快的鳥叫,給我本來已想駐足的腳又增添了攀爬的勇氣,甩甩袖,擦擦汗,喝喝水, 揮揮手「加油啊!」
終於登上了騰龍閣,巍然聳立。它一共九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風景,以介紹諸葛亮的生平和生活為主。站在騰龍閣頂,放眼望去,周圍所有的事物都顯得那樣渺小。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樹木,一條小溪在山谷中間特別顯眼,彷彿一條銀色的玉帶閃閃發光。風在我耳邊呼呼作響,好像至身於天地之間。張開雙臂,倒有些「我欲乘風歸去」的感覺。
沿著廊道繼續緩緩前行,綿延起伏的山峰,白練如帶的山間小路,七彩生輝的隆中景色,熙熙攘攘的遊人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不過還是要下山的。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們把腿都走痛了,才到了山下。我們在老龍洞休息後,興致勃勃地去走了吊橋,坐了滑索。我也去湊熱鬧,等他們走到吊橋中央,我開始拚命的搖晃,大點的孩子在我的帶動下也開始幫忙…誰知道,我們的這一舉動嚇哭了一個孩子。汗啊!不過呢,湖水還是很清綠的,在太陽光的反射下,泛起點點銀光,哈哈!水上飄 。
過了吊橋,就到了躬耕田,諸葛亮曾經種糧,現在種花。他們在花從中拍照,捕蝶……。在園中盡情地淘著。
下午三點我們離開古隆中,奔向科技館,親愛的4D電影我們來啦!
③ 古隆中寫景作文必須9點前告訴我!
星期二的早上,我們乘坐客車到襄樊的古隆中去春遊。聽說古隆中還是諸葛亮的故居,還有「三顧茅廬」的故事,我們很期待,想早點知道諸葛亮是什麼樣子的。一路上,同學們一邊說說笑笑的,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到了古隆中,那裡有瀑布,高山,還有很大的池塘,許許多多的小魚兒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還參觀了八卦陣,來到了諸葛亮的家。家裡有馬車,古代的水井,家裡的一切都擺放很整齊。最後,還參觀了張飛,關羽,劉備的雕像。古隆中的風景很美,很多同學都買了紀念品。名師點評:古隆中可謂是獨具文化內涵的遺跡,早期的諸葛亮就在這里隱居,劉備等人聽聞其才智過人,因此不惜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此時諸葛亮就作了著名的《隆中對》。因此,小作者真的很幸運,能夠去古隆中感受智者遺留的痕跡。總的來說,本文敘事集中,主要寫了自己和同學們一起游隆中的事,語言朴實流暢,感情真摯自然,還算不錯。但是小作者若是能夠思考一下這次遊玩所帶來的精神感受,升華一下主題,相信本文會更有意義。
長城的雄在中國是家喻戶曉,西湖的美在中國人人皆知,而襄樊的古隆中,又有多少人了解它.知道它?暑假我去了襄樊,遊了隆中,感受到了它有一種獨特的美,美的實在。
初到古隆中,覺的自己置身於公園中,有這個感覺是很自然的.你看,那鮮艷的花朵,翠綠的小草向你毫無保留的展示它們的美麗。石頭露出稜角分明的肌肉;桃花早已被遊客誇紅了臉……這里還有許多有著濃郁古風味的住房,原來是大軍師諸葛亮的故居呀!我心中產生了一種自豪,也是,回想他那真叫用兵如神呀!
他曾經七擒孟獲,如果不是他足智多謀,蜀漢那時恐怕滅亡了。
古隆中,美里溢著古風味,真是湖北一絕呀!
我在圓里走著,看見一位老爺爺抱著他的孫子坐在三顧堂門前,老爺爺盯著諸葛亮的像一動不動,我在他身旁坐下,老爺爺很熱情,他給我講起了他的往事。
他告訴我他是伯鄧大軍的戰士,當時他們最崇敬的人除了毛澤東就是諸葛亮。他自己很喜歡諸葛亮,非常敬佩諸葛亮的才志,他就住在這傍邊,幾乎每天都帶孫子來玩,他希望孫子也做個像諸葛亮樣的人,為國家做些貢獻。時候不早了,我告別那爺孫兩告別,小孫子看看爺爺又看看那幅畫,好像懂得了什麼。
我又去觀賞了隆中的其他風景,真的很美麗,每個遊客都掛著笑容,好像很滿足;有的看著一些物品出神;有的人直接躺在早地上「閉目養神」……
在出圓門時,我又看見了那爺孫兩,小孩子好像充滿了「光輝」。
古隆中,你雖然沒有長城雄偉,也不及西湖的美麗,可你有一種西湖沒有的美,一種長城沒有的雄,我一時也想不出來那獨一無二的東西是什麼呢?我還在考慮著,你想到了嗎?
上星期天,我、媽媽和豆豆弟弟一塊游覽了古隆中。古隆中因諸葛亮而聞名天下。
走進古隆中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牌坊的旁邊是綠玉似地池水,微風吹過,微波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隨後是荷花池,荷葉長滿了荷花池,唯獨一支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初秋的涼爽中,似乎在驕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還開著。」荷花邊還有兩朵睡蓮被綠葉簇擁著,那睡蓮開的那麼單純潔白,像剛剛睡醒的古典美女,散發著陣陣清香,使遊客陶醉在這片美景中。觀賞完荷花池,我們來到躬耕田,聽說諸葛亮曾經在這兒耕過田,現在裡面開著各種各樣的花,一串紅、黃菊花……有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花朵,空氣中流淌著陣陣幽香。最美的要數色彩斑斕的蝴蝶了,它們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有的翅膀上是綠點,有的是黃點,有的是紫點,一閃一閃的,真漂亮。接著,我們游覽了諸葛草廬、三顧堂……最後我們終於氣喘吁吁地攀上了騰龍閣,站在騰龍閣上,古隆中的美景盡收眼底。山下的小路像一條條飄動的白絲帶,遠處的山峰若隱若現在薄薄的青霧中。
我們陶醉在古隆中的初秋的美景中,流連忘返。
作為襄樊人,最讓我們引以為傲的風景名勝,那就是古隆中了!這不,今天 我們廣電小記者就來到了古隆中!我們一下車,隆中的門口早已人山人海了!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急匆匆地進了古隆中。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綠樹成陰的樹木,散發出一股迷人的松木香,使人頓覺神清氣爽。我貪婪地深吸了一口充滿燦爛陽光的綠色空氣,感受一下孔明隱居在「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環境中的悠然心情。我們繼續往裡走 ,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古隆中大門,這大門很獨特,由三個門組成,正中間是個大門,大門上印著三個紅艷艷的大字---古隆中;兩旁各有一個小門,門頭上分別寫著"寧靜致遠","澹泊明志";三個門中間有兩個柱子,上面寫著一幅對聯,上聯是"三顧頻頻天下計",下聯是"兩朝開濟老臣心".望著這座大門,我不禁感嘆道,原來門也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呀! 並且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④ 形容荷花池優美的詞語有哪些
1.婀娜多姿(ē nuó ō zī)釋義;婀娜:柔軟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態各異,輕盈柔美。聯合式;作補語、定語;含褒義,形容女子柔美。出自: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2.絢麗多彩(xuàn lì ō cǎi)釋義;形容色彩華麗。出處;春節的文化廟會,各色傳統手工藝品擺滿店鋪的櫃台,令人眼花繚亂。
3.亭亭玉立(tíngtíngyùlì)釋義;用作作謂語、賓語、定語;多形容女子身材美好或花木等形體挺拔多姿。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或姿態。成語出處;明·張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邁出群,亭亭玉立。」
4.風姿綽約(fēng zī chuò yuē )釋義;風:風度;綽約:女子姿態柔美。形容女子風韻姿態柔美動人。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於書面語。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5.藕斷絲連(ǒu àn sī lián)釋義;藕已折斷,但還有許多絲連接著未斷開。比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多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出處;唐·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相連。」
⑤ 襄陽古隆中有什麼歷史以及好玩的啊
古隆中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庄、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古隆中距襄陽城西南13公里,周圍群山環抱,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和小旗山等,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三國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膾炙人口的「隆中對」的出典就在這里。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盤旋起伏,狀若盤龍。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雖然是初冬季節,山上仍然鬱郁蔥蔥,山下依舊流水潺潺。隆中是歷代文人嚮往的地方,經千餘年的建設和維修,至明代中期,就形成了以三顧堂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老龍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雲庵、抱膝石等十景。此後,又經數百年的恢復和重建,增加了草廬亭、抱膝亭、觀星台、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銅鼓台、中正堂、襄王陵等景點。
現在,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築,房屋皆為四合院式,殿堂只帶前廊,為木列架和硬山牆組合,不飾斗栱飛檐。搏風有彩繪,牆頭尖除中央翹起外,兩角常飛出雙龍或雙鳳。頂脊花錦繁衍,頂面只疏點人獸,龍吻輕巧,建築風格朴實、素雅而多采。
位於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是景區的一大標志。這一四進三院的層台建築,除第三進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單檐硬山式。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兩棵參天古柏,點綴著武侯祠的古樸。西側配殿為三義殿,供奉著劉、關、張的塑像。殿前的三顧堂,四周院牆圍攏,院中植有枇杷樹,樹陰遮滿庭院。出三顧堂,便是重建於1987年的仿漢建築諸葛草廬。這里背山向谷,周圍松竹繁茂,環境幽雅,為各地遊人必到之處。古隆中風景秀麗,一派淡泊寧靜的田園風光。
⑥ 古隆中在哪個省哪個城市
古隆中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庄、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古隆中距襄陽城西南13公里,周圍群山環抱,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和小旗山等,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三國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膾炙人口的「隆中對」的出典就在這里。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盤旋起伏,狀若盤龍。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雖然是初冬季節,山上仍然鬱郁蔥蔥,山下依舊流水潺潺。隆中是歷代文人嚮往的地方,經千餘年的建設和維修,至明代中期,就形成了以三顧堂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老龍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雲庵、抱膝石等十景。此後,又經數百年的恢復和重建,增加了草廬亭、抱膝亭、觀星台、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銅鼓台、中正堂、襄王陵等景點。
現在,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築,房屋皆為四合院式,殿堂只帶前廊,為木列架和硬山牆組合,不飾斗栱飛檐。搏風有彩繪,牆頭尖除中央翹起外,兩角常飛出雙龍或雙鳳。頂脊花錦繁衍,頂面只疏點人獸,龍吻輕巧,建築風格朴實、素雅而多采。
位於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是景區的一大標志。這一四進三院的層台建築,除第三進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單檐硬山式。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兩棵參天古柏,點綴著武侯祠的古樸。西側配殿為三義殿,供奉著劉、關、張的塑像。殿前的三顧堂,四周院牆圍攏,院中植有枇杷樹,樹陰遮滿庭院。出三顧堂,便是重建於1987年的仿漢建築諸葛草廬。這里背山向谷,周圍松竹繁茂,環境幽雅,為各地遊人必到之處。古隆中風景秀麗,一派淡泊寧靜的田園風光。
⑦ 游古隆中
去年10月18日的大清早,我急沖沖地向小桔燈學校跑去,到了學校,老師就帶領我們去了古隆中風景區。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古隆中。我們興奮地沖向大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高大古樸的石牌坊。石牌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我們異口同聲地叫道:哇,雙龍戲珠!牌坊正中橫幅上寫著古隆中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著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中間的字碑上雕刻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此聯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慾,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凈,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
踏著石頭鋪就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荷花池。荷葉隨風擺動,雖然荷花已開敗了,但還有幾朵粉紅色的睡蓮躺在水面上,有幾只蜻蜓在上面飛來飛去。水中有許多金魚在嬉戲: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打小浪花;有的在追逐,像一群淘氣的孩子!荷花池中央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它的頂上有一副顏色鮮艷的畫,四周紅色的石板上也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美麗極了。不時的有遊人來到這里休息,並拍照留下這美好的回憶。
從遠處傳來嘩啦嘩啦的流水聲,我們循聲而至,來到了位於古隆中山腳下的老龍洞。老龍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泉水古洞,洞口卧著一條只見首不見尾的栩栩如生的石龍。老師告訴我們這里有一個傳說,那條石龍原本是一條活龍,它小時候口渴了,看見了這洞里有水就鑽進去喝。不妙的是它出來時尾巴卻被卡住了,怎麼拽也拽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慢慢變成了老石龍,人們就把這個洞叫老龍洞了。老龍洞的泉水幾千年永不枯竭,總在不停地從這條石龍的嘴裡流出。
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三顧堂、小虹古橋、六角井、騰龍閣……古隆中有太多讓你流連忘返的景點了,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就來看一看吧!
⑧ 古隆中的歷史故事6個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劉備「三顧茅廬」於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大計,諸葛亮分析了當時形勢,提出應首先奪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等待時機,出兵北伐,進而達成統一之戰略,這次談話即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離開隆中後,其居住的竹籬草廬保存了下來。
晉
晉永興年間(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鎮南將軍劉弘到隆中憑吊諸葛故宅,並命參軍李興作《祭諸葛丞相文》,成為隆中第一篇紀念諸葛亮的碑記。東晉昇平五年(公元361年),荊州刺史別駕、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並作《諸葛武侯故宅銘》。此時,隆中已有紀念諸葛之祠堂。
唐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景讓維修隆中祠,並立「蜀丞相武鄉忠武侯諸葛公碑」。
元
元朝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1368年),廣德寺書院遷至隆中,稱隆中書院。
明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襲封襄陽王的簡王朱見淑毀掉諸葛草廬,並遷走隆中書院,原有的土木建築,碑刻石銘遭到極大破壞。成化年間(公元1465年-公元1467年)「隆中十景」形成,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立草廬碑,萬曆二十年(公元1529年),中憲大夫,都察院協院事左僉都御史李禎重修祠,並立《重修碑記》,碑陰刻有諸葛亮畫像,為現存最早之諸葛亮畫像。
中華民國
民國21年,蔣中正到訪隆中,舉行祭祀儀式,並拔款維修古跡,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台等,並立碑。
⑨ 寫<<隆中>>美景(200字周記)
古隆中簡介:
古隆中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庄、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古隆中距襄陽城西南13公里,周圍群山環抱,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和小旗山等,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三國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膾炙人口的「隆中對」的出典就在這里。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盤旋起伏,狀若盤龍。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雖然是初冬季節,山上仍然鬱郁蔥蔥,山下依舊流水潺潺。隆中是歷代文人嚮往的地方,經千餘年的建設和維修,至明代中期,就形成了以三顧堂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老龍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雲庵、抱膝石等十景。此後,又經數百年的恢復和重建,增加了草廬亭、抱膝亭、觀星台、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銅鼓台、中正堂、襄王陵等景點。
現在,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築,房屋皆為四合院式,殿堂只帶前廊,為木列架和硬山牆組合,不飾斗栱飛檐。搏風有彩繪,牆頭尖除中央翹起外,兩角常飛出雙龍或雙鳳。頂脊花錦繁衍,頂面只疏點人獸,龍吻輕巧,建築風格朴實、素雅而多采。
位於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是景區的一大標志。這一四進三院的層台建築,除第三進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單檐硬山式。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兩棵參天古柏,點綴著武侯祠的古樸。西側配殿為三義殿,供奉著劉、關、張的塑像。殿前的三顧堂,四周院牆圍攏,院中植有枇杷樹,樹陰遮滿庭院。出三顧堂,便是重建於1987年的仿漢建築諸葛草廬。這里背山向谷,周圍松竹繁茂,環境幽雅,為各地遊人必到之處。古隆中風景秀麗,一派淡泊寧靜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