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的荷花
『壹』 美麗的陸河公園作文
秋天的風在世界裡緩緩飄盪著,飄呀飄呀,在每個角落都收獲秋天的果實,我們的陸河這時候也是正值秋季。
陸河的秋天並非詩意般的優美,這里沒有紅紅的楓葉在風中舞蹈。陸河的秋天是朴實的,它就像一個貧窮的小姑娘,純真而美麗。
在秋天,沒有大雨的阻礙也沒有濃霧的糾纏,每個景物都顯得格外清晰。瞧那邊的山,放眼望去,好像被陽光塗鴉了一遍似的,一半是墨綠的,一半是青綠的。山在那兒屹立著一絲不動,可誰又知道那山上究竟有多少樹在左右搖晃著呢?沒人知道,因為那山上的樹實在是太多了、太密了,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荒蕪的,至於為什麼我能如此絕對地斷定,是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騙到秋天這架清晰的眼鏡。山的附近住著許多人家,他們的稻田被秋風掀過,泛起了一片一片金黃色的浪花,那些農夫,遍曲著腰,拿著鐮刀,哼著小曲兒收獲著他們的勞動果實。帶著這架眼鏡,我們前往了那河水的境界,陸河的水雖然不多,可是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小河。那水面如鏡子般,把樹的綠色也竊取了過來,把自己也裝扮得花綠花綠的。看,那秋天的風兒正從河上輕輕掠過呢!水面被輕盈的風兒剝開了一條紋路,那水紋泛起幾個圈兒,追隨著風兒的去向。
秋天的天空是那麼的清淡,沒有夏天的強光,也沒有冬天的陰沉。抬頭向上望去,那就是一幅畫,也不知道是哪個名畫手畫得那麼傳神,那麼自然。那雲朵兒稀薄稀薄的,似乎可以一手把它抓散。我想,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那天空的白攬入懷中仔細端詳了吧。
『貳』 惠州蓮花山和汕尾蓮花山是同一個山嗎
惠州市最高的山是位於惠東白盆珠的蓮花山,這座山的主峰仙人峰海拔有1336.6米,回也是粵東南第一答高峰
蓮花山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北部7公里處,主峰海拔1337.3米,汕尾市八景之一,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
看數據是同一座山,粵東蓮花山脈的主峰從海豐、惠東、陸河交界地帶拔地而起
『叄』 陸河的春節風俗是什麽
1、洗腳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洗腳的場面都十分熱鬧,大人會一邊講專這個習俗,一邊親屬自示範,小孩們半信半疑,嬉笑著挽褲腿,照著大人的方式洗一遍腳。「洗腳洗得高,來年運氣好」。
2、祭灶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來。祭灶時要把關東糖融化,塗在灶王爺嘴上,讓灶王爺別說壞話。
3、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塵之日,全家齊動手,打掃房屋,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4、做豆腐
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5、殺豬割年肉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就是說從這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各地鄉村,這天是大集市日,周邊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家裡有豬的開始殺豬,沒豬的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來。
『肆』 汕尾陸河的獨特的客家文化
豐富的旅遊資源
陸河是個純粹的客家縣,又地處潮汕方言區,長期演變出獨特的客家風情。在民間藝術方面,既有故事、笑話、諺語、俗語、歇後語、傳說、山歌等口頭文學,又有腰鼓舞、秧歌舞、踩高蹺、舞獅、耍龍、撐景、搬地景、木偶戲、雜技魔術、八音牌子等文化表演項目,還有國畫、油畫、木雕、泥塑、扎花燈、根書等民間文藝美術創作。客家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如擂茶、打米程、做糍粑、釀黃酒、釀豆腐、腌鹹菜,還有扎頭糕等二十幾種糕點小吃品種,頗富盛名。
民風民俗具有濃厚的山區客家特色。山區節日活動較多,且與農事有關。如農歷七月「立秋」插完田,農家人為慶早造豐收和完成晚造種植任務,以宰雞鴨,做糍粑,謝神明,答謝親友互助;有的地方「冬至」搭稈棚,做糍粑,為耕牛儲過冬飼料,感謝老牛的辛勤貢獻。在慶新春鬧元宵活動中,有組織醒獅隊、曲藝班,過鄉入村賀歲拜年,增強村民團結與友誼的;有山區青年男女盪鞦韆、坐翻天車,男青年比賽「走神」,表現山區彪悍與頑強的;有鄉村農婦精心製作一米多高的「米程崗」、「景」供奉神明,以展示自己聰明與靈巧的;有表現山區人智慧的河田、螺溪、河口、黃塘的「高景」和新田的「地景」;還有南萬鎮的「唱象歌」、「跳象舞」。其中較有特色的就是每年正月二十河田出「景」。「景」者美麗奇特的景觀也,又名「高台飄色」,歷史悠久。
陸河地靈人傑,歷來人才輩出。明代曾出現葉夢熊、葉高標等朝廷一品官員。建國後,涌現出一批政界、軍界、文化界、企業界傑出人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謝非,現任某大軍區中將、副司令員誕生在這里,著名書畫大師賴少其也在這里成長,馬來西亞甲板大王彭雲鵬先生祖籍也在陸河,全縣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達30多萬人。
陸河自然景觀奇特,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其中南告峽谷風景區,不僅有上鷹嘴、下鷹嘴,如兩只蒼鷹昂天長嘯,而且下面有石榴花石、獅子石、蝙蝠石、麒麟吐火等奇特巨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三門寨」瀑布,一橫排三瀑布,高達四、五米,十分壯觀。峽谷河床中有一石洞,名為「巨石含珠」,洞中有一圓珠如排球樣大,水沖石轉,永不停息,但看得見而取不出,是一絕奇觀。
螺溪鎮書村河的「旱崆」,是一個奇特景觀。水從上游浩浩奔來,到了「旱崆」突然消失,而水從怪石嶙峋的「旱崆」底下流過,隔幾百米後才見蹤跡,趣者以石擊之,聲響如鼓。
特殊的地質地貌使陸河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全縣共八個鄉鎮,五個都有溫泉。較大的要數上護下隴溫泉和河田湯子里溫泉。上護溫泉屬碳酸鈉鈣型,溫度44℃至56℃;河田溫泉為硫磺質的,溫度較高。兩處水質都較好,常浴可治療慢性關節炎、心肌炎及各種皮膚病。
記載陸河客居悠久歷史的有民居九廳十八井、圍籠屋、商賢家廟、五星宗祠、「三世一品」祠,清代雍正年間的時雍樓、參城的古城堡;印證客家人尋求精神寄託的有尖山寺、聚雲寺、廣德寺、回龍寺、石船庵、南慈庵等佛教名剎。
陸河革命歷史遺跡不少。新田圩天主堂是1925年3月和10月周恩來兩次率革命軍東征時住過的舊址,又是大革命時期1927年5月召開海陸豐、汕頭、惠州地委及各縣黨組織、農會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惠、潮、梅」農工救黨軍總指揮部的地方。有1929年激石溪「紅軍醫院」舊址;有1927年10月「八一」南昌起義一部(即紅二師)駐地激石溪「三江口」舊址;有1930年成立的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所在地——激石溪高崗子舊址。
1949年2月河田解放,3月邊縱司令部、東一支司令部、江南地委、陸豐縣委先後進駐,河田成為東江革命根據地解放廣州的指揮中心。
陸河縣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客家縣。據了解,新田鎮橫隴管區有部分居民既講客家話又通曉「福佬」話。陸河先民原居黃河流域,歷史上由於災荒,而分批南遷,先後抵達古龍川、福建汀洲以至江西。他們的生活風俗習慣大多保留著中原人的色彩,但多少也受閩粵福佬人習俗之影響。而傳統節日愴們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現將陸河節日風俗分述一二。
過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陸河人過年習俗歸納起來,大致有節前准備、三十下午祭祖、除夕吃團年飯、守歲、燒鞭炮(開門炮)、初一吃齋、初二開年、初三關送窮鬼、初四回娘家、初七過人日(吃七樣菜茶)、十五過月半(鬧元宵)。
農歷十二月廿五日謂之「入年價」,三下午,各家用最肥大的閹雞、豬肉、蛋品、米 米反 酒類到本宗公廳或祠堂集體祭祖。這是客家人受傳統的儒家人倫公廳或祠堂集體祭祖 。這是客家人受傳統的儒家人倫思想影響,保留著極其鄭重的敬祖禮節。從古及今,誰也不敢怠慢,一代一代地傳上來。祭祖歸來,合家圍坐一桌吃團年飯、圍爐守歲,共敘天倫之樂。正月初一早,每個家庭都要鄭重其事地選好開門時辰。最早在春歲除夕十一時三十分,最慢者在卯時上四刻,打開大門後點燃串炮,這正是炮竹一聲除舊歲之意,也預示新的一年開始。說到「燒串炮」,則追溯到「燒青竹驅邪祟」的傳說。有史載:李畋居山中,鄰人仲叟為山臊而祟,畋令旦夕於庭中用青竹投火中,竹在烈火中受熱爆破,發出「噼!噼!啪!啪!」之響聲,鬼祟乃驚遁,至晚果安然無事。後人高誤以為爆竹可以驅邪祟,遺俗相傳至今日。
初一吃齋之俗與宗教有密切關系。客家地區以肖民間信佛道首甚多,但多不出家。即使不是信徒,也受到佛道一些影響,延而習之,即形成了一種地方風俗習慣。初一早起,家中主事者則虔誠地嗽口洗面,鄭重其事地向神明、祖先頂禮膜拜,拜畢全家共吃第一餐齋。至初二日民間謂之「開年」,此時重新殺雞鴨,是日天未亮就食「開年飯」。
「初三窮鬼日」。正月初三,這天即把家中、門外堆積的爆竹紙屑或其它垃圾污物全部清掃,俗稱「送窮鬼」。是日既不外出做客,也不歡迎家人到來。此俗,如今已不盛行。
「初四回娘家」。經過自農歷十二月到正月初三一連一個余月的緊張活動,家庭主婦,至初四日方稍為有閑暇,帶著禮品回娘家(轉外家),住上幾日,最慢於初六日又要回到家中。因古有遺俗,稱之「七不出、八不回」。其意初六不回,則要待到初九日,如初九不回,須待到十一日了。因當地稱初十日為「小天穿」,不利於外出。
正月初七過人日,吃七樣菜茶。「正月初七是人日」,顧名思義,人日即人的生日。據傳天地初開,萬物滋生。一日生雞、二日生狗、三日生豬、四日生羊、五日生牛、六日生馬、七日生人、八日生谷,所以初七日是人日,這是萬物出生中最靈的一天。陸河人在這一天上午要煮「七樣菜茶」為主吃。「七樣菜」即蒜子、芥蘭菜、荷蘭豆、脈子菜、生艾、茴香菜、薄荷等。家庭較富者則外加以蝦仁、魷魚、香菇加油炒熟,然後用上好幼茶(綠茶)、芝麻、花生放入陶制瓦缽內,擂茶。七樣茶泡入茶中或加入米飯,或入炒米花,由各人所好。這種茶既香醇可口,也清熱散寒,驅邪扶正,沁人心脾,為客家人世代相傳的,中國獨一無二的民間美食。
客家擂茶,源遠流長,待另一章再作專題介紹。
正月十三迎神、做丁酒。
正月十三日農村習慣叫做「開燈日」。有何出處待考中。這一天是迎神和做丁酒。
迎神,,即把山間廟中的「王爺」、「帝爺」等用轎子抬回村裡來,安放在已預先搭好的帳篷屋裡,這種屋叫「燈棚」。燈棚門口貼著大紅對聯,內容大多是贊美吉利之詞。
迎神當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聚集在燈棚前准備迎神,每家主事者都帶香火,提著燈籠,按排列順序整好隊伍。帶頭者為迎神主事,他提著「籮格」和大燈接著是打頓子銃的人(外地稱三靶連銃),接著是十幾面以至幾十面旌旗,抬神轎、打鑼鼓的,最後是參加迎神的群眾。三聲頓銃,隊伍便浩浩盪盪地出發了。一路上炮聲隆隆,鑼鼓喧天,旌旗招展,火火閃閃熱鬧非凡。把神迎至燈棚前幾十張八仙桌上擺滿祭品,非常豐盛,拜畢,迎神即告結束。午間,燈棚前的戲台上或演木偶或演漢劇,四鄉八里村民雲集此處興致勃勃觀看演出。
下午,按慣例,去歲娶老婆生有男孩者,須在燈棚做丁酒,即為添丁進喜,此俗現在只有個別鄉鎮的村寨流行。
正月十五鬧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變叫元宵節,俗稱「正月半」。這一天,陸河農村、城鎮居民的食物以「菜包米飯」為主。一大清早,家庭婦女則要動手准備做米的菜料。一般人家均以鮮大蒜莖搗碎、豆腐丁拌勻調味為餡,米反坯則採用白米粉下鍋調適當水,加火烹熟,謂之「烹坯」。最後家庭主婦邀請鄰里嬸嬸們包將起來。做好的生米反,再下鍋蒸熟。清爽可口香氣襲人的「菜包米反」出籠了。此米反多食不膩,越食越想食。當地流傳這么一句「唔怕媳婦做一晝,不用家倌嘴一扭」。陸河這一地道風味小食遠近聞名,來陸河者都想親口嘗一嘗。更有久居海外的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回到故鄉,必要飽吃幾頓。
正月十五日,按過去習俗,農家必做三件事:一是到竹林里砍一根濃綠出尾的竹尾,插在雞棲上;二到麥地里挑四穗最大的麥穗,插在大門上方兩側。所做一切,是農民們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
入夜,男女老幼,乘著月色到早已搭置的燈棚觀看花燈、鬧元宵。通常,花燈會形式多樣,五彩繽紛。其集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民族性於一體,深受群眾歡迎。諸如嫦娥奔月、雙龍戲珠、八仙過海、西遊記、謎燈、走馬燈等等。真謂是燈棚處處樂聲悠悠,人聲鼎沸通宵達旦,火樹銀花不夜天。
在陸河縣,不管是縣城還是鄉鎮山村的酒樓大排檔,人們都可以嘗到產自深山小溪的風味美食--坑螺。
坑螺,當地人們又稱石螺,是陸河山區的著名特產。它的外殼堅硬,色澤暗黑,體形略長,腹便發達。生活在陽光充足而水又潔凈的山間小溪之中,晝伏夜出,平時大多吸附在水中的石塊或卵石之上,具有兩棲本領,以石頭的微生物、小型藻類以及苔蘚類水生植物為主食。
坑螺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風味美食。它的肉質十分爽脆,味道極為鮮美,含豐富的蛋白質及糖苷等營養成分,並且既無泥味又無苦味,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山區特產,因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食用石螺以手指般大小為佳,食用坑螺的方法多種。最上乘的食法,以鮮炒為宜,通常用清水浸養坑螺一天左右,使其排出污垢,然後鉗掉螺尾,將螺體洗凈,配以姜、蒜、辣椒等一同放入油鍋中用猛火爆炒,再加上些少白酒、薄荷略燜一下,即可食用。用坑螺煲湯還可以配以排骨和少量酸鹹菜,期味道則鮮美清爽利口,還可將坑螺蒸熟後挑出螺肉,配以佐料,用以煲湯,用以醮食。如把凈體坑螺配以溪黃草用慢火煲湯,則又另有一番風味,不但可以品嘗到風味獨特的靚湯,而且具有清肝明目,除濕祛熱之功效。
在我國博大精湛的壇壇茶藝中,「客家擂茶」可說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它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千百年來,流傳民間,名聞中外。如果到客家作客,熱情的主人招待你的,首先便是客家擂茶。當主人笑吟吟地奉上一杯(碗)香氣的擂茶後,再慢慢同你聊天,讓你慢慢品償擂茶的滋味。擂茶入口,甘醇味美,清香爽口,再喝幾口,滲入心脾,十分暢快,主人見你喝得舒暢,便一勺勺替你加添,殷殷情意,你會感到心滿意足,不亦樂乎。
擂茶製作很獨特,但客家人都有熟練的擂茶功夫,猶其是客家婦女,人人都是擂茶的能手。每個客屬家庭,都有一套擂茶工具--擂砵和擂棍。擂砵多是陶制的,口徑約1.5尺,內壁刻有精緻的細紋,外形美觀,擂棍長約2尺,用上等砵子樹或油茶樹干做成。擂茶的時候,首先將上好的茶葉如老幼茶、蓮子心茶等配上炒過的芝麻、花生等配料放入擂砵,手握擂棍,有節奏地旋轉擂動。擂呀擂,直至將砵內茶料擂成粉末,然後加進少許(適量)食鹽,沖入開水,便成一杯(碗)香可口的擂茶了。一杯(碗)擂茶奉上你面前,你會感到一股撲鼻清香,初飲一口,你會感到口舌生津,齒內留香,再飲一口,神清氣爽,五內俱暢,慢慢品償,其樂無窮。擂茶有多種配製方法和用途,不同的配料,有不同的用途。例如,在擂茶料中,加上少許胡椒粒(或胡椒粉),便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對胃寒體弱,畏寒夜尿頻密的老人,飲上幾次後便能醒胃禦寒,精神煥發,長飲可益壽延年。擂茶當中,還有炒米子茶、炒飯茶等,製法簡便,只要把青菜、暇米、花生炒熟,同茶葉擂末,加少食鹽,沖泡成茶,投飯進食,不但香甜美味,還可解渴充飢。
隨著時代的進步,客家擂茶的配料也越來越進步。現代擂茶除了選擇上好的茶葉、花生、芝麻等主要原料外,還可隨不同季節和需要,加進不同的配料。例如春夏季節,天氣濕熱,擂茶常配上一些鮮艾葉、薄荷葉、布驚葉、苦茶等清熱去濕解暑之品;秋天天氣乾燥,擂茶料中配上白菊花,金銀花等潤燥之品;冬天天氣寒冷,擂茶料中加入玉桂或桂皮,肉桂子,胡椒等暖胃禦寒之品。也可因各人身體情況,配上適合的茶料,製成多種擂茶,使人飲了擂茶,提神醒腦,預防疾病。
客家擂茶可以防病,並非虛言,相傳三國年代,劉備帶兵南下至湘中,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不少將士染上瘟疫,威脅將士生命,劉備心急如熱窩中的螞蟻,四處求醫問葯。百醫不得其解,當時有位客家婆婆,見此情勢,受惻隱之心的驅使,向劉備獻出其祖傳擂茶秘方,眾客家鄉親獻出擂砵、擂棍,為將士泡製客家擂茶,分派眾將士飲用,不幾天,患病將士痊癒,無病將士,個個健康,客家擂茶成了劉備軍中的靈丹妙葯,流傳至今。
如今,請客人喝擂茶,已經成為客家人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禮節,婚嫁壽宴、新居入伙、朋友來訪、添小孩,兒女高考中榜、請謝師宴等都以擂茶招待賓客,大碗敬,小碗添。甚至冤家和解,也以擂茶款待,握手言歡,和好如初。擂茶成為客家人社交活動的重要飲料。正如民歌所說:「道旁羊屋兩三家,見客擂茶旋點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是淮水是天涯。」
『伍』 聽說汕尾 陸河縣現在很亂是不是真的
汕尾就陸河最漂亮 大家無需置疑 因為整個汕尾地區我都去 最吐血的是我們陸豐 每次開車回去我都會被東海到博美的路惡心到 一群無作為的官員 都是吃四的 不為陸豐發展做貢獻值為撈錢
『陸』 汕尾陸河有什麼好玩的
1.火山嶂 (地點:河田火山嶂)
2.神象汲水(地點:南萬神象山與南告水庫風景區)
3.謝非故居(地點:河口...)
4.白水垂簾(地點:螺溪白水寨瀑布)
5.十三連寨(地點:上護十三寨瀑布群)
6.鷹峰映翠(地點:河田鷹嘴峰)
7.上護溫泉(地點:相信大家都熟悉吧!)
8.陸河公園(地點:呵呵!更加不用我說了...)
9.螺河風光(地點:縣城一江兩岸景觀工程----正在修建中...)
10.激石飛流(地點:新田激石溪)
11.紅椎遺林(地點:南萬紅椎林公園)
12.南進探幽(地點:水唇鎮南進)
13.東坑梅林(地點:東坑鎮石塔村)
14.獅子山嶂(地點:河口鎮獅子嶂)
15.人文學府(地點:河田中學學校)
16.燕子銜岩(地點:上護燕子岩)
17.客家圍屋(地點:水唇墩子寨圍龍屋)
18.民居菁華(地點:河田九廳十八井老屋)
19.游樂世界(地點:樟河瑞龍庄園)
20.觀天奇峰(地點:指的是觀天嶂)
21.昂塘古樓(地點:河口鎮)
22.五星宗祠(地點:螺溪鎮)
23.參將遺府(地點:新田鎮)
24.尖山寺廟(地點:東坑鎮)
25.長梅漂流(地點:南萬鎮長梅河長坑村)
26.商賢家廟(地點:縣城河田鎮的老墟中心地帶)
27.下壩白鶴(地點:縣城河田鎮北邊的下壩村,就在火山嶂下)
28.烏凸凌雲(地點:陸河縣西南的新田鎮)
陸河有很多地方可以玩
『柒』 請問陸河縣什麼地方有荷花
河田鎮內洞村荷花基地
『捌』 陸河有好什麼好玩的景點
商賢家廟位於縣城老區吉康街商,是彭氏宗祠,用於紀念彭祖而建,屬於市級保護重點單位。祠內雕龍畫鳳,收藏有眾多名家真跡,藝術品味極高。彭氏子孫在海外人數眾多,是彭氏後裔尋根問祖的旅遊勝景,商賢家廟文化氣氛濃厚。
瑞龍庄園位於汕尾市陸河縣上護鎮樟河榜榜響,省道S1932線旁,美麗的螺河河畔。區內旅遊設施配套,項目齊全,建有三星級賓館及別墅群,有城樓瞻勝、關聖喜客、鳳亭雙秀、後宮聽濤、半島小築、庄園疊翠、鳳竹鉤影、清潭印月等十八處小景點,是一處集綠色生態、休閑度假、娛樂健身、會議培訓等項目於一體的現代化旅遊庄園。
白水寨瀑布
九廳十八井位於汕尾市陸河縣河田鎮寶山桐樹下村,是該村彭氏十四世祖騰輝公於清道光年間修建。大屋座北向南一字擺開,很有氣勢。房屋結構嚴謹,工藝精湛。當時為防護械鬥,南端築圍牆,牆外水溝寬且深,並且圍牆槍眼星羅密布;飲用水井設在天井裡,由東向西屋開門設內走道,一可調兵遣將,二可便於生活用水。據傳,此屋自動工之日起,足足建造了二十餘年之久;尤其是流傳兄弟合作的鐵事,是流傳千古的典範。
白水寨瀑布位於螺溪鎮南和村,距螺溪至五華公路2公里處。溪水從淘金流出,至此處直落2級石階,飛流直下,落差近200米。站在觀瀑處,耳邊水聲隆隆,水花飛濺,令人油然而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在當地也享有「小廬山瀑布之稱」。每年吸引上萬遊客、學生來此觀瀑、野炊、繪圖、攝影、習作。
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
鷹嘴峰風景區:老鷹嘴又名鷹嘴峰、鷂婆嘴,地處陸河縣城近郊,距縣城3公里,景區峰巒疊嶂、樹木蔥蘢、怪石群簇、形態各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塑了許多奇觀。上鷹嘴峰、下鷹嘴峰,因遠遠望去猶如兩只仰天長嘯的蒼鷹雄姿展翅欲飛的神奇姿態而得名,這兩只大雄鷹全是大石頭堆徹而成。
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位於中國最大的紅椎林母林采種基地——南萬紅椎林自然保護區內,是陸河縣綠色走廊景點之一。公園內有留傳距今約1.6億年被譽為「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有成片百年紅椎樹林,有350年樹齡6人難以合抱的紅錐樹王。公園以森林生態旅遊為特色,以山水閑情為主題。
共光景區
共光旅遊風景區:共光村是中國青梅之鄉 梅園又稱青梅園、梅花園、青梅村、梅花村、世外梅園、香雪谷、共光青梅旅遊風景區等,轄區面積約9平方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6.7公里,全村共種植青梅5500多畝,人均擁有青梅近5畝,每年舉辦攝影大賽;青梅節;梅花節;每年廟會。梅花期在春節前後開放,每逢花期,漫山遍野,梅花盛開,飄香四溢;青梅成熟初夏(4月-5月)讓遊客感受在青山綠水之間感受到梅香。
東坑尖山寺位於汕尾市陸河縣東坑鎮高樹坪村南面,層林掩映,山巒朝拱,風景優美,遠眺陸河縣城之景。該寺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文物古跡。「文革」後期,陸豐縣委高峰書記曾批示撥款重修尖山寺。
『玖』 汕尾有什麼美景
汕尾市山復明水秀,制風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 「湖、島、灣、岬」獨特,「峰、泉、岩、洞」迥異,歷史古跡和革命文物輝映的旅遊資源特色。汕尾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也是中國「四大貝雕場產地」之一。
汕尾市,依山傍海,風光旖旎。最為著名的風景區首推陸豐縣玄武山——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以其「神、海、沙、石」兼備的風韻,每年吸引海內外遊客50萬人次前往觀光。從沿海的玄武山、觀音嶺、龜齡島、得道庵,品清湖、沙舌攤,到腹地的蓮花山、准提閣、上護溫泉,象顆明珠,串成神奇瑰麗的旅遊熱線,被譽為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令人流連忘返。這里,還有紀念抗元英雄張世傑、陸秀夫護宋少帝的待渡山,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飯亭」,紀念農民領袖彭湃進行革命活動的紅宮、紅場,以及周恩來、葉挺搶渡碣石灣遺址等,各具特色。
名勝古跡
鳳山祖廟旅遊區
海豐蓮花山
碣石玄武山
海豐紅宮紅場
金廂觀音嶺
紅海灣旅遊區
『拾』 陸河家鄉的景物作文牙300字
春季,鄉下人家門前有各種各樣的花:桃花、梨花、月季花等等這些美麗可愛的花兒,都爭齊斗艷。你瞧瞧:這些小小的桃花,慢慢地抬起它們那害羞的臉蛋,像一個個年輕美麗的姑娘,正在適應著這美麗陌生的世界;那和桃花差不多大小的梨花,穿上了雪白色的衣服,像是一個正在睡夢中的花美人一樣……這些花和城裡的花是不一樣的,你發現了沒有?農村種的大多都是結果實的花,它們就像農民伯伯那樣朴實,而城裡的人大多都是種的觀賞花哩!
夏季,鄉下人家門前的小池塘里,已經開滿了大大小小優雅而美麗的荷花。荷花的花瓣中白里透紅,像一個個愛美的小姑娘,在自己的臉上擦了粉似的。順著荷花綠綠的莖向下,一眼就望見了飄在水面上的大荷葉,那一個個大荷葉「懶洋洋」地「躺」在清澈見底的河流上,顯得格外的美。荷花「姑娘」和荷葉「小子」當「搭檔」簡直是天生的一對。
秋季,是個豐收的季節,當然稻穀也不例外。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下的稻田,現在已經成熟了,變成了耀眼的金黃色。這些稻田一望無際,猶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這都是農民辛苦勞動的回報。一株株金黃色的稻子,沉甸甸的,粒粒飽滿,重的彎下了金色的腰,好象是在說「主人,快來啊!把我收回家吧!我已經累的站不住了。」
冬季,大地都穿上了雪白的大衣。那純白色的雪,覆蓋在大地上、樹上、屋頂和田野上,遠遠望去,一望無際。就像這個世界頓時老了幾歲,頭發花白。那白雪上沒有被踩過的痕跡,也沒有被掃過的地方。
啊!鄉下,你是多麼的美啊!不論是什麼時候,鄉下都是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