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海棠香
Ⅰ 海棠里就西府海棠有香味嗎
【海棠無香之說法】
1. 海棠花一般沒有香味兒。這是因為海棠雖然被人們稱之為花,但它被人們稱為花的地方其實是它的葉子,只是應為它長得象花,所以才會被人們誤會的!
2. 也有人把海棠無香解釋為:海棠為了不讓人發現他的心思,隱藏了自己味,體現了一種缺憾美。
3。.張愛玲在(1968年春到1977年)近十年創作完成的《紅樓夢魘》中曾提到「海棠無香」。張愛玲: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足見海棠的觀賞的價值之大,堪比魚中鰣魚,書中紅樓。
北京故宮御花園和頤和園中就植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風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使名園勝景增色不少,並與玉蘭、牡丹、桂花相伴,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
【海棠花的品種】
海棠花開嬌艷動人。我國最著名的海棠品種包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一般來說,海棠花確實鮮有香味,木瓜屬的海棠花無香味,蘋果屬的海棠花一般在花朵初開時或多或少有清香。西府海棠為蘋果屬海棠,花朵初開時通常有一些清香。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後則漸變粉紅,有如曉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唯有西府海棠香氣襲人,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後則漸變粉紅,於淡雅中顯艷麗。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未施脂粉卻嬌艷動人。
【海棠花植物特性】
海棠花(英文名:Malusspectabilis)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生長於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平原和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為落葉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葉互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略為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平鈍齒,表面深綠色而有光澤,背麵灰綠色並有短柔毛,葉柄細長,基部有兩個披針形托葉。花5-7朵簇生,傘形總狀花序,未開時紅色,開後漸變為粉紅色,多為半重瓣,少有單瓣花。梨果球形,黃綠色。素有「國艷」之譽。
Ⅱ 海棠香國的郭沫若與海棠香國
郭沫若對有馨來香的嘉州自海棠也情有獨鍾。他在1939年回到故鄉重遊樂山草堂寺(今草堂高級中學校址)時,寫有《重遊樂山草堂寺》詩一首,「何處海棠香訊在,草堂寺內幾徘徊」。可以看出,在當時,嘉州海棠已經日漸稀少。
1928年郭沫若寫《我的童年》時,一開頭就說樂山:「在鄉土志上是號稱為『海棠香國』的地方。」頗有幾分自豪。「海棠香國荔枝灣,蘇子當年寓此間。」這是郭沫若對家鄉樂山的歌詠。
Ⅲ 海棠有香味嗎
海棠花沒有香味兒。
海棠花開嬌艷動人。我國最著名的海棠品種包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一般來說,海棠花確實鮮有香味,木瓜屬的海棠花無香味,蘋果屬的海棠花一般在花朵初開時或多或少有清香。西府海棠為蘋果屬海棠,花朵初開時通常有一些清香。
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後則漸變粉紅,有如曉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唯有西府海棠香氣襲人,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後則漸變粉紅,於淡雅中顯艷麗。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未施脂粉卻嬌艷動人。
(3)古廟海棠香擴展閱讀:
海棠花的養殖方法
一、土壤
它比較喜歡偏鹼性的土壤,一般pH值在7以上為宜。土壤是以疏鬆肥沃為宜,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收養分。含有腐植質的河沙土壤更好。
二、光照
它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陰。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放置到陽光比較好的地方去養殖。夏季的時候注意為它遮陰,以免它被曬傷。
三、澆水
給它澆水要適量。當盆土逐漸變乾的時候我們可以澆足量的水,但是不要有積水,一定要注意。陰雨天的情況下,可以停止澆水。
四、施肥
它對肥料的要求不是太高,在秋天它的生長期,可以施加肥料。可以用含有磷和鉀元素的肥料,更有利於它的生長。冬天可以停止施肥。
Ⅳ 海棠花有香味么 是什麼樣的香
海棠花有很淡的花香。很淡很淡。
Ⅳ 海棠香國的歷史典故
民國《樂山縣志抄》也明確記載:「舊府署,海棠山麓。其樵樓在府署頭門東南樓,額二:外曰『漢嘉古治』,內曰『海棠香國』。」因此,清代詩人詩歌中便常常把「海棠香國」拿來吟詠,如鄒學山《從郡守游凌雲寺》道:「漏天彷彿垂三島,香國依稀現十洲。」劉濖《嘉定舟中雜詠》道:「身坐海棠香國里,勝游何必羨江南。」
Ⅵ 張愛玲說,人生的三大遺憾之二是海棠無香,那另外兩個是什麼呢
張愛玲說人生的三大遺憾之二是海棠無香,另外兩個是:鰣魚多刺和紅樓無尾。
出處:張愛玲《紅樓夢魘》
原文: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三大恨的意思是:
鰣魚縱然鮮嫩美味,卻無奈因多刺而無法盡興品嘗,此其一恨。
海棠花雖然嬌艷美麗,卻沒有迷人的芳香,此二恨也。
張愛玲用其後半生去陪伴《紅樓夢》,珍愛之至。而可嘆《紅樓夢》只是一篇殘稿,雪芹慘淡經營,無奈八十回後已「迷失無稿」。更怒者高鶚之流又狗尾續貂,無視雪芹之血淚!《紅樓夢》未完,豈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悵恨久之,此三恨也。
(6)古廟海棠香擴展閱讀:
張愛玲人生三大遺憾這典型的張愛玲式的語句道盡了人間世事滄桑,百般遺憾、萬事難料,而世上又豈有完美事物?
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人生悲歡離合錯綜復雜,最輝煌的生命往往暗藏著最悲涼的底色;「華美」是給別人看的,「虱子」只自知。
海棠花的美麗妖嬈,艷麗動人深得人們喜愛。古時,石崇非常喜愛海棠,只是海棠雖美卻無花香,讓他倍感遺憾,對盛開的海棠嘆道:「汝若能香,當以金屋貯汝」。張愛玲則感慨說「海棠無香」,一樣覺得遺憾。
文人們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達思念、珍惜、慰籍從容淡泊的情愫。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她沒法稱之為「家」,母親離婚後單身,父親又重娶。她自己的愛情也不完美,不能思念,無法珍惜。
她曾卑微地愛著胡蘭成,愛他愛到「愛上一個人,心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來,可胡蘭成還是離開她、背叛了她。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天都在上演不完美的現實劇,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遺憾、殘缺才是生活的常態,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生活。
Ⅶ 李清照有一首寫海棠的詩叫啥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原文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庭園裏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7)古廟海棠香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後。
思想主題:
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Ⅷ 鱸魚無骨海棠香。什麼意思
<<鱸魚無骨海棠香》 鱸魚鮮美,偏偏多骨;海棠嬌媚,卻無香味,所以蘇東坡作了「鱸魚無骨海棠香」,這是詩人的幽默
那是以詩 人的幽默告訴世人:人生總有無數的缺憾,即使是一生再完美的人,也不可能萬事圓滿。
Ⅸ 「海棠無香」是什麼意思
【意思】形容一個人喜歡另個人而對方反而喜歡別人,他的情感只為喜歡的那個人投入;而忽略了喜歡他的人。另一個意思,就是在角落默默付出,沒有人注意過,從來就不在意。也可用「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來形容。
【出自】《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作者】宋代: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Ⅹ 海棠無香是什麼意思
海棠是一種花名。海棠無香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喜歡另個人而對方反而喜歡別人,他的情感只為喜歡的那個人投入;而忽略了喜歡他的人。所謂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成為海棠無香。
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在角落默默付出,沒有人注意過,從來就不在意,可指只有如花似月迷人容貌而無半點才情的美女。同於有色無香。海棠暗戀去了,它怕人聞出心事,所以捨去了香。
(10)古廟海棠香擴展閱讀:
蘇東坡老夫子一生所寫海棠詩詞不少,獨這詩的標題毫無美感,既不簡潔,也無深意,而且顯得很拖拉,詩名叫《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其中「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這句。寫海棠花的那些句子,前背後丟。吃飽了沒事情,一路散漫而走,看看花草,像是很逍遙的一樣。
其實這時候先生郁悶著呢,因烏台詩案鋃當入獄,幾乎命喪秋後,雖終獲赦免,卻還是皇命一道貶配黃州,政治上失意到了深淵。這詩就是初到黃州,孤身漫步山野,心若死水時,偶見海棠花傲立叢間,而頓生感觸,引為知己的寫照。
在黃州的四年裡,先生不時與海棠對酌於月下,為之而賦詩吟詞,等到以《海棠》為題的七絕時,先生已經自號東坡居士,躬耕於東坡之間,心態早不是初來黃州時的悲涼,對海棠花也不是嘆惋,而是有一種「痴語」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