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荷花的解析
A. 荷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蓮花在道教象徵著修行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卓,歷練成就。
(1)對荷花的解析擴展閱讀:
荷花也叫蓮花,列入我國的十大名花,其名稱繁多,被稱為「活化石」。荷花不僅是我國古老而著名的食用植物,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尤為古時江南人偏愛,遂將每年農歷六月廿十四日定為荷花的生日。
荷花:有去濕消暑、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暑熱煩溫、咯血等,可治小兒中暑,外用浸塗可治天泡瘡。
蓮子:以湖南的「湘蓮子」最為著名,具養心安神之效,用於虛煩,驚悸,失眠;炒蓮子固澀作用增強,長於健脾止瀉,補腎固澀。用於脾虛腹瀉和腎虛遺精,帶下。
蓮子心:蓮子心是蓮子中央的青綠色胚芽,味苦,有清熱、固精、安神、強心的功效醫學|教育網整理,可治療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也用於治療高血壓、心悸和失眠。
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水腫,食少腹脹,瀉痢,白帶,脫肛,各種出血症,崩漏,產後惡露不凈,損傷瘀血。我國自古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葯,因為荷花的根(藕)和葉有單純利尿、通便的作用。
藕節:味澀收斂,既能收斂止血,又兼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可用於各種出血之證,對吐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病證尤為多用。
此外,蓮衣能補脾陰;蓮房消瘀、止血、去濕;蓮須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荷梗能清熱解暑、通氣行水、瀉火清心。
B. 對荷花的感受
時間:大概7、8月份任你填一天; 天氣:晴天或雨天隨你填
所見:池塘里(荷花、蓮花一般都是養在池塘里的,如果范圍非常大,可以養在湖裡,如雲南的普者黑,一般沒有養在河裡的),荷花有白色和粉紅色,粉紅色的比較多,每枝荷花一般長約10厘米左右,有些是花苞,有些已經開放。一般情況下,當微風吹來時,荷花會輕輕擺動,荷花瓣也會顫動,非常漂亮。如果是下雨天,看到荷花,會有一些小水珠聚在荷葉中央,隨著微風和雨滴的敲打輕輕來回滾動。花瓣上也會浸上水珠。有一些葉子已經枯萎了,葉子會發黃,漂在水面上,有一些小魚會躲藏在枯葉下面游動,並不是輕輕咬食枯葉,這時能看到枯葉在水面上漂浮移動。
所聞:荷花味道清香,尤其是在下雨的時候味道更濃重一些 ,伴隨著微風,能聞到更為清香的氣味,另外還有雨天的清新氣味。
所感:荷花的外觀和蓮花比起來,雖然沒有蓮花那樣的小巧纖細,但味道更好聞;而且荷花的蓮蓬能出蓮子,還可以吃,雖然非常苦,但是能入葯,而且吃剛摘下的蓮子,別有一番清香苦澀,回味無窮。
至於觀察感受的日記,樓主可以從以上回答中結合起來就可以了,著重於荷花姿態和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蓮子可以入葯等方面,再加上一點個人想法就可以了。
C. 何中的《荷花》的全文解釋是
譯文:
曲折的池塘中生長著荷花,和岸邊翠竹相映成趣那麼美麗。綠葉和紅花相依相偎簇擁在一起,象天上的彩雲朝霞一樣燦爛。從來不需要藉助東風的力量,象楊花一樣飛舞,最終成為改變風的力量,把風也熏有花香的花中。
元代何中《荷花》原文:
曲沼芙蓉映竹嘉,綠紅相倚擁雲霞。
生來不得東風力,終作薰風第一花。
(3)對荷花的解析擴展閱讀
荷花多次出現在中國的詩歌里,是我國詩歌中重要的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荷花寄託著詩人的情感,甚至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古往今來,荷花與無數的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國的文學長河裡,荷花歷來被文人所喜愛。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寫到荷花的詩句更是俯仰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自覺時代,寫到荷花的詩漸增,大約有250首。其中直接吟詠荷花的詩大約有三十多首。到了唐代,詠荷詩大約有兩千首,約佔全唐詩的二十分之一。
從《詩經》開始,荷花就出現在文學的視野里。《詩經》里有「彼澤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等描寫荷花的詩句。(先秦佚名《澤陂》,是說那個池塘堤岸旁,既長蒲草又長荷。有個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沒奈何。)
荷花更是《楚辭》中常見的「香花」。先秦時期,《詩經》、《楚辭》奠定了荷花與女子、文人之間的類比關系。
漢魏六朝之際,詩詞中出現的荷花意象有一個演進、發展的過程,荷花逐漸被文人賦予了自身的情感,女性意味強烈,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
唐代詩詞中,既有對荷花意象的秉承,又有對荷花意象的開拓。荷花在女性意味及人格象徵方面擴大了表現范圍,荷花豐富的人格象徵意義開始生成。
荷花在不同的時代不同心理的文人筆下有著不同的代表寓意。在中國詩歌史上,荷花意象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荷花意象喚起了詩人們對人生自審的各種感受。
D. 對「荷花效應」作出解釋
又名蓮花效應,指蓮花的自潔現象。20世紀70年代,波恩大學的植物學家巴特洛特在研究內植物葉子表面時發現容,光滑的葉子表面有灰塵,要先清洗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而蓮葉等可以防水的葉子表面卻總是乾乾凈凈。他們發現,蓮葉表面的特殊結構有自我清潔功能。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認為是純潔的象徵,所以這一自我清潔功能又被稱為「蓮花效應」。
E. 荷花的含義象徵
喻為美女。抄早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中,便有將蓮花比作美女的記載。《國風·陳風·澤陂》中說:「彼澤之波,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寢寐無為,涕淚滂沱。」描寫一男子將蓮花比作久已傾慕的美女,許久未能見到,悲傷得不得了。如今醒著睡著,眼淚和鼻涕下雨般淌下來。
2.象徵愛情。唐初王勃《采蓮曲》中「牽花恰並蒂,折藕愛連絲」,便以並蒂蓮和藕絲不斷,表示男女愛情的纏綿。蓮最適合作純潔、美好愛情的象徵,加之「藕」與「偶」諧音,藕斷絲相連,「並蒂蓮開」,都非常適合表示愛情的綿綿不斷。
3.意比和合。蓮又稱荷,與「和」諧音。民間吉祥畫,「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八仙中的何仙姑,以手執荷花為表徵,象徵其貌美並姓何,表示祥和吉利。
4.表示清廉。青蓮與「清廉」諧音,人們便以蓮花比喻為官清正,一塵不染。如畫青蓮和一隻白鷺組成的圖畫,名為「一路清廉」。
5.喻示吉祥。以荷花、海棠、飛燕構成一幅圖,謂之「何(荷)清海宴(燕)」,喻天下太平。佛教的八寶吉祥,以蓮花為首。以蓮花和魚剪紙成圖張貼,謂之「連年有餘」,表示富足有餘.
6.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
F. 荷花的寓意是什麼
家庭裝飾中懸掛一幅國畫荷花是非常有吉祥意義的,畫家常把荷花與其他物象搭配,給予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九魚圖,荷花白鷺圖。
荷花根盤而枝、葉、花茂盛,一幅畫著荷花叢生的吉祥圖案,表示「本固枝榮」。多用於祝人世代綿延,家道昌盛。大幅荷花叢生的荷花畫,合適客廳,餐廳的懸掛。
荷花也稱「蓮花」,「蓮」與「連」諧音,蓮花+魚,寓意「連年有餘」。 合適客廳,餐廳。
荷花的「荷」因與「和」同音,所以國畫中常用來寓意「和睦」「和順」。小幅的荷花小品適合掛卧室,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
荷有蓮蓬,因蓮蓬與花同時生長,故蓮籽寓意「早生貴子」,多籽的蓮蓬也象徵多多生子。蓮蓬比較突出的荷花畫,適合想早日生子的夫妻。卧室,餐廳,客廳的吉利方位均可。
荷花也稱「蓮花」,「蓮」與「廉」諧音,公務員辦公室,懸掛荷花有「一品清廉」之意。
G. 關於荷花的詩句有哪些如何解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艷、那麼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3、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概括了詩人在園林中所望見的秋景。「庭前」和「水邊」是兩處代表性的地點,暗示出詩人在四處徘徊,也在百般尋覓。但秋天對於詩人實在是太無情了,這兩句中的「盡」和「徹」就不留一點餘地。這兩個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盡梧桐」,詩人的判斷顯然是基於未盡之時綠葉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樣,「開徹芙蓉」,首先浮現在他腦海中的也必然是舊時荷花盛開的熱鬧景象。
4、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____蘇軾《江神子·江景》
「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庄漫錄》,彈箏人三十餘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准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5、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____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H. 怎樣對「荷花效應」作出解釋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難以停留?不是。科學家用掃描回電子顯答微鏡觀察,發現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樣毛糙,凈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這一被稱為「荷花效應」的發現給人意外的啟示。它啟發人們去研製塗料和油漆,使牆面像荷花一樣不受污染,永葆鮮艷色彩。
荷花效應也叫作自清潔效應,可以應用到很多地方。最主要的就是一個是應用在織物上面,比如說防水,防油的領帶,還有鄂爾多斯防水防油的羊絨衫。還有一個就是自清潔的玻璃。如果我們將這種原理,運用到汽車的烤漆、建築物的外牆、或是玻璃上,不但隨時可以保持物體表面的清潔,也減少了洗滌劑對環境的污染,可以說既安全又省力。
I. 描寫荷花的古詩及分析文字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子夜吳歌
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奉和錢七兄曹長盆池所植
韓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葉長,芳根復誰徙。
露涵兩鮮翠,風盪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誰言盆盎是。
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人落花去,風此路躕空斷腸。
回答者:shift1517 - 助理 二級 10-19 18:55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恩,不錯!至少比樓上的那位好多了,樓上的回答糊里糊塗的,好多重復哦!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8 個人評價
好
100% (8)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哇塞!這么多啊~~~~~~~~~耶 VERY GOOD!!!!!!!!! 謝謝哥哥姐姐啦!!!!!!!!高興~開心~喜悅
評論者: 569915401 - 童生 一級
哇塞!這么多啊,語文開放性測試不用得零分了~~~~~~~~~耶
評論者: 童話中的做夢人 - 試用期 一級
OK !! VERY GOOD!!!!!!!!!
評論者: shuf06 - 試用期 一級
更多>>
其他回答共 2 條
唐詩
李白:子夜四時歌:春歌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李白:子夜四時歌:夏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杜荀鶴:春宮怨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白: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折荷有贈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子夜吳歌(其二) 唐
李 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越 女 唐
王昌齡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東林寺白蓮 唐
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風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京兆府栽蓮 唐
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
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
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
下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物性猶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棄捐。
昔在溪中日,花葉媚清漣。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門前。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 南朝、梁
沈 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 南朝梁
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夏歌 南朝、梁
蕭 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詠荷詩
江 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 隋
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古風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 南朝梁
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詠江南可采蓮 南朝梁
劉 緩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賦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陳
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為裳。
宋詞
黃鶯兒 晃補之
南園佳致偏宜暑。兩兩三三,修篁新筍出初齊,猗猗過檐侵戶。聽亂颭芰荷風,細灑梧桐雨。午余簾影參差,遠林蟬聲,幽夢殘處。
凝佇,既往盡成空,暫遇何曾住?算人間事,豈足追思,依依夢中情緒。觀數點茗浮花,一縷香縈炷。怪道人道:陶潛做得羲皇侶。
謁金門 馮延己
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跡。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
夢覺巫山春色,醉眼飛華狼籍。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
羅敷媚 陳師道
芙蓉不借韶華助,故著緗黃。宿面留妝。不出寒花只暫香。
傷春不盡悲秋苦,落蕊浮筋。知在誰傍。一笑盈盈百種芳
回答者:lengyi11 - 魔法學徒 一級 10-19 18:52
江南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前,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相和歌辭。
江南曲-溫庭筠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軋軋搖槳聲,移舟入茭葉。
溪長茭葉深,作底難相尋。避郎郎不見,鸂鶒自浮沉。
拾萍萍無根,采蓮蓮有子。不作浮萍生,寧作藕花死。
岸傍騎馬郎,烏帽紫游韁。含愁復含笑,回首問橫塘。
棹歌行-駱賓王
寫月圖黃罷,凌波拾翠通。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
葉密舟難盪,蓮疏浦易空。鳳媒羞自托,鴛翼恨難窮。
秋帳燈花翠,倡樓粉色紅。相思無別曲,並在棹歌中。
烏棲曲-張籍
西山作宮潮滿池,宮烏曉鳴茱萸枝。
吳姬自唱采蓮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采蓮曲-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
風飄香袖空中舉。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采蓮曲三首
王昌齡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還要多少,還有800多首.<全唐詩>
妾住金陵步,門前朱雀航。流蘇持作帳,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犢幰,兄弟侍中郎。前年學歌舞,定得郎相許。
連娟眉繞山,依約腰如杵。鳳管悲若咽,鸞弦嬌欲語。
扇薄露紅鉛,羅輕壓金縷。明月西南樓,珠簾玳瑁鉤。
橫波巧能笑,彎蛾不識愁。花開子留樹,草長根依土。
早聞金溝遠,底事歸郎許。不學楊白花,朝朝淚如雨。
J. 對荷花的認識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何種環境下都能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愛蓮說》是中學課本里的經典學篇。講了劉禹錫「獨愛蓮」,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文章中寫了三種花,分別代表三種人:
隱逸者,(課文注釋: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富貴者,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艷,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
作者贊美蓮,其實是要贊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令人敬佩!
所以,你講的蓮花的精神就是「君子」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