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荷花團扇
① 劉禹錫 《團扇歌》賞析
注釋】
①清編《全唐詩》「相和歌辭」亦收此詩,題《團扇郎》。團扇:也叫「宮扇」、「紈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②清暑:猶避暑。
③庭樹:庭院之樹。
④不相見:謂棄擲不復用。
⑤乘鸞女:謂弄玉。鸞,鳳皇一類鳥。江淹《雜體詩·班婕好詠扇》雲:「執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⑥蟲網:蜘蛛網。全詩校:「一作網蟲。」
⑦練:白絹。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蘇徐州),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劉禹錫的詩全集欄目。(http://www.xigutang.com)
劉禹錫的詩現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餘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
② 荷的歷史,快!!!!!!!!!!!急!!!!!!!!!
荷(Neumbo nucifera Gaertn)
我國是世界荷花重要的原產地之一,荷花文化燦若星河,淵源流長。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為之心神相系,夢魂縈繞,於是或揮毫潑墨,或淺唱高歌,從而留下了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詩書畫文,其中不泛無價墨寶,千古絕唱。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鄭風》中寫道:「隰有荷花」。
南朝《西洲曲》中寫道:「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南唐中主、著名詞人李璟《浣溪沙》中寫道:「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唐朝大詩人楊萬里曾有詩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大學者、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面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一剪梅》中寫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衫,獨上蘭舟。」…… ……。
荷花為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又名蓮花、芙蓉、芙蕖、菡萏等。在中國,荷花有著豐富的含義。首先,荷花一向被人們視為聖潔的象徵。荷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在西雙版納,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幾乎每個村寨里都有佛教寺院,荷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里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廣泛種植。其次,荷花也被人們當作美麗的化身,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就曾用「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來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的容貌。「出水芙蓉」一詞則直到今天都還被人們用來形容國色天香、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最後,荷花還被人們用來比擬品行高潔,正直謙虛的君子,所以荷花也有「花中君子」的別名。
荷花全身都是寶。根狀莖白色,稱作藕,富含澱粉,橫生泥中,長而肥厚,截面多孔;種子橢圓形,大小如花生米,稱作蓮子。藕和蓮子均可食用,皆為營養品。葉片圓形,寬大,葉面綠色,葉背淡綠,既可代茶飲用,又是上乘的包裝材料,在西雙版納,人們常用荷葉來包裹烤魚、燒肉、糯米飯等食物,端午節時則用它來包裹糯米,蒸制四方形的粽子,稱之為荷葉粽或枕頭粽。荷花花朵碩大,花樣多種,有常見的只開一朵的單只蓮,有兩朵並開的並頭蓮,也有三朵並開的品字蓮,還有一花四面都有花心的四面蓮等;花色多種,有深紅、淺紅、粉紅、淡黃、純白等色,極富觀賞性。藕、藕節、葉、葉柄、蓮蕊、蓮房入葯,能清熱止血;蓮心入葯,能清除心火、強心降壓;蓮子入葯,能補脾止瀉、養心益腎等。
藕的橫斷面常常會有許多細長的絲彼此相連,所以中國人有一句成語叫作:「藕斷絲連」,用以比喻愛情方面表面上好像荷花產於我國南北各省,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內。蘇聯、朝鮮、日本、印度、越南、亞洲南部和大洋洲等均有分布。
荷 #hé
【釋義】植物名,蓮:荷葉|荷花|荷塘。
【荷包】 #hébāo ①隨身攜帶、裝零錢和零碎東西的小包。②指衣服上的兜兒。
〖例句〗小明的荷包被零食塞得鼓鼓的。
【荷花】 #héhuā ①蓮的花。②蓮。
〖例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徵高潔。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荷〈名〉
(形聲。從艹,何聲。本義:植物名。也稱蓮,別稱芙蕖、芙蓉。地下莖稱藕,子實稱蓮,花葉供觀賞)
植物名。即蓮
荷,芙蕖葉。――《說文》
隰有荷華。――《詩·鄭風·山有扶蘇》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荷葉之清香。――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荷月(指農歷六月,以荷花盛開,故名荷月);荷衣(荷葉);荷芰(蓮與菱);荷花(蓮花。也作「蓮華」、「荷華」);荷扇(荷葉形圓似團扇,故雅稱為荷扇)
荷葉
荷hé
⒈蓮。也叫"芙蕖"、"菡萏"。多年生草本,生長在淺水中。葉大而圓,花粉紅或白色。地下莖叫藕,種子叫蓮子,都可吃。荷葉和藕節可供葯用。
荷hè
<名>
1.擔子。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責任 [burden;responsibility]。如:肩負重荷
2.電荷的簡稱 [charge]。如:荷質比
3.古澤名。又水名。也作「菏」 [the He River]
4.菏,澤名,見《夏書》。古本亦作荷。——《五經文字》
5.另見hé
荷kē 1.苛細;繁瑣。
荷hē 1.通"訶"。查察;詰問。 2.見"荷荷"。
拼音: hé,hè, 筆畫: 10
部首: 艹 五筆輸入法: awsk
筆順編號:1223212512
愛蓮說
周敦頤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①,可愛者甚蕃②。晉陶淵明獨愛菊③。自李唐來④,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漣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遠益清⑧,亭亭⑨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①①也;牡丹①②,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①③者也。噫①④!菊之愛①⑤,陶後鮮有聞①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①⑦眾矣。
注釋
①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④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漣而不妖:經過水播的。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⑦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⑧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聳立的樣子。亭亭凈植,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
⑩褻(xiè)玩:近前把玩。褻,褻瀆不尊重.
①①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①⑤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①⑥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①⑦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③ 團扇是什麼
圓形或近似圓形,柄不長,多為唐代女性隨身佩帶,中國團扇一般在扇回面畫上仕女圖答。日本通常用在藝伎表演時,古代日本有用其作為族徽。團扇系中國的發明,又名紈扇,而後傳入日本。摺扇系日本發明,而後傳入中國。日中兩國人民的共同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生活。在日中交流史上不能不說是一件有趣的事。團扇在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團扇的是宮廷貴族。到平安時代末期,才允許一般庶民百姓使用。當時無論中國或日本,就團扇形狀而言,只有圓形和方形,圓形使用量大,所以稱其為團扇。]
④ 創造了「秋涼團扇」的典故是誰
班婕妤;古代才女,漢成帝嬪妃。
班婕妤移居長信宮,悄然隱退在淡柳麗花之中版。每天天剛權蒙蒙亮,長信宮門打開,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生活刻板而單調。聽到遠處昭陽宮里傳來歡樂的喧嘩聲,而自己只有與身影為伴,孤寂中無人問津。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
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
⑤ 團扇詩的歷史重識
班婕妤與《團扇詩》
熊明
班婕妤,《續列女傳》雲:「左越騎校尉,班況之女。」是《漢書》作者班固的祖姑,其名已不可考,因其為漢成帝婕妤,故有此稱。班婕妤為後人所知,在於她歷經繁華蕭瑟的生平經歷和她那首著名的《怨歌行》(又名《團扇詩》)。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後宮嬪妃生命歷程的一個標本。
班婕妤在青春妙齡時被選入後宮,為同齡人所羨慕。據《漢書·外戚傳》雲:「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選入後宮。」又,《漢書·杜周傳》:「自上為太子時,以好色聞,及即位,皇太後詔采良家女。」漢成帝在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六月即位,那麼班婕妤當是在這一年進入漢成帝的後宮的。
剛剛踏入後宮的班婕妤又成為一個幸運兒,初為少使,因頗得漢成帝的歡心,不久便被封為婕妤,居住漢宮有名的增成舍,貴寵無比,幾乎與許皇後比肩,「婕妤視上卿,比列侯」,(《漢書·外戚傳》)「建始、河平之際,許、班之貴,傾動朝野。」(《漢書·敘傳》)獲得了無數嬪妃一生夢寐以求卻無法實現的寵愛與尊榮。
在深受漢成帝寵縱的歲月里,班婕妤卻常懷憂懼之心,這一點,在她後來所作的《團扇詩》中透露出來,即所謂「常恐秋節至」的憂慮。正因為如此,她從不恃寵驕橫。有一次,漢成帝乘坐華麗的皇室車馬在後園中遊玩,他邀班婕妤與他同乘一車。皇帝這樣的寵愛,按理來說她應該立即跳上車、在皇帝的懷里撒嬌一番才對。然而,班婕妤沒有這樣做,她拒絕了漢成帝的要求,這在常人看來簡直是不可理解的。班婕妤不僅拒絕上車,還用古代的例子諷勸成帝。她說:「觀古圖畫,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漢書·外戚傳》)她認為,賢聖的君主,身邊應該時時有賢明的大臣而不是女色。漢成帝聽完她的話,「善其言而止」。此事傳到太後那裡,太後也覺得班婕妤做得十分正確,並高興地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漢書·外戚傳》)大大地誇獎了她一番。
班婕妤的憂懼不是沒有道理的,不久,漢成帝便漸漸疏遠班婕妤,而開始寵愛趙飛燕姐妹。班婕妤雖十分感傷,但卻心態平和。但趙飛燕卻不肯放過她,鴻嘉三年(公元前十八年),趙飛燕為了當上皇後,在漢成帝面前誣告許皇後和班婕妤「挾媚道祝詛後宮,詈及主上」。(《漢書·外戚傳》)漢成帝大怒,廢黜了許皇後,並將班婕妤囚禁,考問「祝詛」之事,婕妤說:「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漢書·外戚傳》)婕妤的回答有理有據。且在她的回答中,也表露了她與人無爭的平和與嫻淑的胸懷。漢成帝聽完她的話,也認為十分在理,對她又生憐憫之意,便釋放了她,並賜給她黃金百斤。
經過這件事後,班婕妤對後宮爭斗的殘酷無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許皇後被廢之後,趙飛燕姐妹更加驕橫放縱,更加肆無忌憚地打擊、排擠那些有可能威脅其地位的嬪妃。班婕妤認識到終會有一天,趙氏姐妹還會對自己下手,為了遠離是非,他向漢成帝請求到長信宮去供養太後,漢成帝答應了她的請求。於是班婕妤從此住進了長信宮。到綏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漢成帝死,班婕妤又被指派充奉園陵,陪伴死去的漢成帝,在幽怖的陵墓園陵中走完她的餘生。死後,葬於成帝陵中。
班婕妤的一生,從繁華到蕭瑟,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代帝王後宮嬪妃們的普遍人生境遇。她們或許憑借才華美貌,能贏得帝王的一時喜愛或寵信,但終會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種種原因而被無情地拋在一邊,漸漸被忘卻。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歷程,也是男權社會中女性悲劇命運的縮影。
⑥ 扇子里有比較有名的品牌嗎
當然有了,扇子最有名的就是杭扇和蘇扇了,而杭扇里就有一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王星記扇子,這個品牌源自清朝光緒元年,是地地道道的大牌。
⑦ 李曉明的原大版荷花團扇調色步驟誰有,麻煩教一下,剛剛學畫
這個真沒有,這個要找美術老師,或者畫家才會有的,實在不行上某寶搜啊
⑧ 中國有哪些有名的扇子
1、摺扇
摺扇又名「撒扇」、「紙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用時須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
摺扇早已脫離其扇風的本意,而變成某種完全情緒化或文化的東西。21世紀摺扇已成為中國的摺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銷往許多國家,十分受歡迎。
2、團扇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中國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團扇起源於中國。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
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中國團扇一般在扇面畫上仕女圖。團扇系中國的發明,又名紈扇,而後傳入日本。團扇在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團扇的是宮廷貴族。到平安時代末期,才允許一般庶民百姓使用。
3、羽毛扇
羽毛扇至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中華傳統工藝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湖州羽毛扇是中國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民族傳統產品之一。
古代皇帝用雉羽製作長柄羽扇作為出行儀仗,以顯示王者的高貴權威,後歷朝沿襲不衰,及至清代。在三國,諸葛亮手中的鵝毛扇,則被後人譽為智慧和才乾的象徵。羽毛扇乃是輕、巧之物,所扇出的徐徐微風,就連年老體弱者、孕婦、產後母子都很適宜使用羽毛扇。
4、綾絹扇
綾絹扇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屬於宮扇的一種,產於浙江省。原是貴族婦女的賞玩之物。用細潔的紗、羅、綾等製成的一種扇子。一般多圓形,故又名「團扇」。亦有腰圓、橢圓和「鍾離式」等。以蘇州生產的最精良。造型美,畫面精。
5、象牙扇
象牙扇是一種特色傳統藝術品,屬於貢品,是中國扇子中的精品。象牙質地細密堅韌,便於雕刻,並可染色,是名貴的制扇用料。全扇突出了象牙絲細膩澤潤的質感,莊重典雅,古色古香。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把以象牙篾絲編綴的雕花團扇,是清代乾隆年間廣東官員進獻宮廷的禮品。此扇呈蕉葉形,縱57.3cm,橫34.1cm。扇面用潔白細潤、寬不足1mm的極薄的象牙絲編成,均勻細密。
⑨ 古詩詞關於荷花大全
李白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淥水曲】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孟郊 【雜曲歌辭·樂府三首】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猶勝道傍柳,無事盪春風。
孟郊 【雜曲歌辭·樂府三首】
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春水徒盪漾,荷花未開展。
李白 【淥水曲】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李白 【越女詞五首(越中書所見也)】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孟郊 【戲贈陸大夫十二丈(一作樂府戲贈陸大夫十二丈)】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猶勝道傍柳,無事盪春風。
白居易 【相和歌辭·采蓮曲】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李白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白居易 【采蓮曲】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朱慶餘 【榜曲】
荷花明滅水煙空,惆悵來時徑不同。欲到前洲堪入處,鴛鴦飛出碧流中。
李群玉 【北亭】
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荷花向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
宋雍 【失題】
斜雨飛絲織晚風,疏簾半卷野亭空。荷花開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
⑩ 朋友喜歡荷花,送個荷花圖案的團扇合適嗎
蠻適合女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