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荷花而藕
⑴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是什麼意思
這是諧音聯
1、字面:因為荷花得到了蓮藕,有了杏子就不需要梅子了內。
2、直譯:容因為什麼而得到了佳偶?有幸的是不需要媒人。
諧音,可以造成一種詼諧、委婉的效果,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傳情達意。自古以來,諧音就廣泛運用在文學藝術之中,從詩歌到小說甚至到剪紙等民俗文化,都有著諧音的身影。
(1)因荷花而藕擴展閱讀
同音同形諧音聯:
1、如:兩艇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這副對聯,表面上是在說行舟、奏樂,但其中卻暗含了四位歷史人物:櫓速諧音魯肅,帆快諧音樊噲,笛清諧音狄青,簫和諧音蕭何。
2、如:昨夜敲棋尋子路,今朝對鏡見顏回。
這副對聯中,表面上是在說昨天晚上下棋和今天早上照鏡,在對聯中,子路意為下棋的路數,顏回則意指面顏的真容。然而我們也看到子路與顏回其實是孔子弟子的名字。
⑵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是誰的詩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是一副對聯。
明朝有個神童程敏政 ,10 歲的時候,就遠近聞名了。安徽巡撫羅綺把他推薦給朝廷。大學士李賢很器重他,並且想招他為女婿。一天,李賢請程敏政到家中吃飯。吃到中間兒,李賢指著桌子的藕片,試探著問了一句: 因荷而得藕?
這是一個由諧音而變成雙關的出句。表面意思是,因為有了荷花才得以生成藕。而「荷」與「何」諧音,「藕」與「偶」(配偶)諧音,這就產生了另一種意思:你要憑著什麼來為自己娶個好妻子呢?程敏政從話里聽出李賢挺喜歡自己,並且早知道學士的女兒十分漂亮、聰明和賢惠,就大膽地用對句表示了自己的傾慕之情: 有杏不須梅。
也來個諧音雙關。看起來是說,有了甜杏就不再需要酸梅了,這本身也是一種比喻:有您家女兒這「 甜杏」,誰還找別人家「酸梅」呢?他更深一層意思是 :我三生有幸(杏),被您老人家看中了 ,還得到未來岳丈的親自關照 ,就不需要媒(梅)人了。李賢見他聰明過人,喜歡得不得了,後來,果真把女兒許給了他。很簡單,這是個對聯。
說的是因為什麼而得偶然的良緣,如果有幸不需要說媒。
⑶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是什麼意思
因荷而得藕復,有杏不須梅.君汝制可知道.因荷之生方得蓮藕.為何我能得偶.我亦不得而知.
譯文:因為荷花開,才會結出蓮藕,宴會上如果有杏,就不再需要梅子的味道了.因為荷花的開放,才能得到蓮藕,為什麼我能得到你,我也不知道.
⑷ 因荷而得藕什麼意思
這是一段千古佳句啊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君汝可知道.因荷之生方得蓮藕.為何回我能得偶.我亦不得而答知.
譯文:因為荷花開,才會結出蓮藕,宴會上如果有杏,就不再需要梅子的味道了.因為荷花的開放,才能得到蓮藕,為什麼我能得到你,我也不知道.
⑸ 上聯:「因荷而得藕」,你能對出下聯嗎
導讀:准岳父出聯上聯"因荷而得藕",才子巧妙對出千古絕對,終於才華得到認可抱得美人歸,你也試試你能不能對出下聯。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殊的存在,它有著詩詞一般的格律要求和語言精練的要求,又有著謎語一樣的可玩性及娛樂性。特別是,對聯往往要求短時間之內便能對出下聯,對思維能力、反應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還有一種對聯叫卻字聯也是非常有趣,比如: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孝悌忠信禮義廉。"這一聯便有點罵人的意思了,上聯忘八,而下聯無恥,便是王八無恥的意思。
迴文對也非常有趣,像上聯:"暮天遙對寒窗霧;" 下聯:"霧窗寒對遙天暮。"
我曾自作一聯:上聯"殘月疏星臨雁塔",下聯:"塔雁臨星疏月殘。"當時夜遊西安大雁塔,明月當空,不知怎地便想起了大詩人李白,做得歪詩一首,這一聯便是詩中之句。
都說網友之中對穿腸眾多,不知能否有人能對出李賢這一聯"因荷而得藕",如果不喜歡對此聯,我便再出一聯:"牛頭且喜生龍角;"評論區求下聯。
⑹ 荷花和藕的關系
荷花是復蓮藕的花,開在水上部制分。藕是蓮藕的根莖,長在水底淤泥里。蓮蓬是蓮藕的果實。
⑺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須梅是誰的詩
有杏不須梅_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成因與詳解_趣味對聯
明朝有個神童程敏政 ,10 歲的時候,就遠近聞名了。安徽巡撫羅綺把他推薦給朝廷。大學士李賢很器重他,並且想招他為女婿。一天,李賢請程敏政到家中吃飯。吃到中間兒,李賢指著桌子的藕片,試探著問了一句:
因荷而得藕
這是一個由諧音而變成雙關的出句。表面意思是,因為有了荷花才得以生成藕。而「荷」與「何」諧音,「藕」與「偶」(配偶)諧音,這就產生了另一種意思:你要憑著什麼來為自己娶個好妻子呢?程敏政從話里聽出李賢挺喜歡自己,並且早知道學士的女兒十分漂亮、聰明和賢惠,就大膽地用對句表示了自己的傾慕之情:
有杏不須梅
也來個諧音雙關。看起來是說,有了甜杏就不再需要酸梅了,這本身也是一種比喻:有您家女兒這「 甜杏」,誰還找別人家「酸梅」呢?他更深一層意思是 :我三生有幸(杏),被您老人家看中了 ,還得到未來岳丈的親自關照 ,就不需要媒(梅)人了。李賢見他聰明過人,喜歡得不得了,後來,果真把女兒許給了他。很簡單,這是個對聯。
說的是因為什麼而得偶然的良緣,如果有幸不需要說媒。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這詩是用同音字,取諧音的意思(此詩文者是個判斷句)。
因荷「何」而得藕「偶」(荷取諧音何的意思,荷與藕的聯系正好與何和偶的聯系一樣是因果關系,所以取諧音借用)。有杏「幸」不須梅「媒」者。這句話還是判斷句,直譯: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須梅「媒」這句話。
君汝可知道。因荷之生方得蓮藕。為何我能得偶。我亦不得而知。這句是說,你可知道,因為荷的生長才得到蓮藕。為什麼我能得到機遇,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⑻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 什麼意思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的字面意思是:因為荷花而得到了蓮藕,版有了杏子就不需要梅子了。權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是一對諧音聯:
上聯:」因荷而得藕「,其中,「荷」通「何」,「藕」通「偶」。
下聯:」有杏不需梅「,其中「杏」通「幸」,「梅」通「媒」,意思是,既然我有幸,也不是必須等媒人玉成此事了。
(8)因荷花而藕擴展閱讀: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的典故
程敏政二十歲的時候,他參加科舉考試,一朝身登龍虎榜,考中了一甲第二名。並且,根據記載,他是那屆進士中年紀最小的一個。這可不得了,少年英才,年輕有為,家裡有適齡女兒的高官貴族就看上他了。
當時的吏部尚書是李賢。此人也是明代名臣,「三楊」之後很出色的一個人物。他家裡有個女兒,便想做成這門親事。於是,有一次和程敏政吃飯的時候,李賢指著桌上的一盤藕,出了個上聯:因荷而得藕。
這個上聯,是個諧音聯,意蘊豐富,也給李賢留了餘地,若是對方拒絕,他面上也不會難看。而程敏政聽說李家小姐美麗大方,心裡很樂意,看見桌上的一盤果脯,便對了一個下聯:有杏不須梅。這下子,皆大歡喜。很快,程敏政就和李家小姐成親,夫妻和美。
⑼ 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需梅(媒)的出處
李賢有意招程敏政為婿,某日宴席上,指席上藕片出上聯:因荷(何)而得藕(偶)。意為:內我有意招你為容婿,你憑什麼成為我女兒的佳偶呢?程心領神會脫口而出:有杏(幸)不須梅(媒)。意為:既有幸被看中不需媒妁之言。李賢大喜,遂將女兒許配給了他。
⑽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須什麼 (諧音對聯)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須梅(媒)
這是諧音聯
直譯:因為什麼而得到了佳偶?有幸的是不需要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