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詩歌賞識
『壹』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1)海棠詩歌賞識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貳』 《紅樓夢》裏海棠詩社成員有誰你最欣賞其中的哪首詩作
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們生活都很枯燥,除了每日學習女紅、琴棋書畫、當家理政等事情她們基本上都不能得到出門,可是在大觀園中的姑娘們卻不是能夠被條條框框局限住的人,在探春的一時興起之下,她們開辦了一個詩社。
這個詩社不是老學究一般的枯燥乏味,反而是非常有趣的,每次都會組織很多有趣的活動伴隨著寫詩一起。因為第一次作詩就是和海棠有關,所以詩社就被定名為「海棠詩社」,直到黛玉開設「桃花社」開始,大家都是以海棠社在作詩。那麼從「海棠詩社」開始,最終的成員都有誰呢?其中哪個姑娘的詩更好呢?
第一,海棠詩社成員從7個發展到14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香菱一直想要加入詩社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只是為了能夠和大家肩並肩地站在一起。詩社不僅吸引了香菱,還吸引了王熙鳳、平兒和賈母等,大家的相聚成為生命里最值得留念的回憶。
詩社的好不是文學的比拼,而是大家心靈的交流和聚在一起的熱鬧。在這里沒有輩分的差別,也沒有身份的束縛,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這里有自由的氛圍,每個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享受生活賦予的快樂。
作者:十一,歡迎關註:小說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有趣的人和事兒!
『叄』 描寫海棠的詩歌,現代人的。求求各位大神。
海 棠
——致我所愛:海棠花
作 者: 海 戈
秋天,海棠開花了。我心中的海棠呵
我的眼光輕輕的向你望去
你安靜地坐在鞦韆上,潔凈的腳尖
輕輕點地,飄盪——
這樣的姿勢,悠然,飄逸。
或許,我更相信春天,用春天
緊緊圍繞著海棠,海棠花。
是的,我渴望。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渴望
鬱金香和芳草更純粹更秀逸,我想可以
沒有花草的馨香,但不能沒有
海棠,海棠花一樣的夢
我要把月亮輕輕別在你白色的衣裳上
映襯出你最美的笑容
海棠,還記得嗎,我來看你
經過臨春橋,你就會想起
橋下的河水靜靜淌過,那個皎潔的夜晚
海棠,流動在花瓣上的月光
垂落在我的手心,我也笑了
然後,我們可以靠得更近
我就會對你傾訴,不論白天或黑夜
不需要任何言語。是的,我只燃燒自己
而你,連白裙子也是純靜的
海棠,你的睫毛濕了,夜晚的天空明亮
眼睛潔凈,雨水洗過的海棠花蕊
那麼,海棠,不要懷疑,你是最美的
我相信,我們擁抱的姿勢,這可以明證
我們的愛是巨方青石壘疊的結構
而我,將是我們的基石,最堅固的底層。
海棠。
相信我,你美麗,寧靜。
我願意在海棠樹下歌唱,用心燃燒
永遠。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啊,親!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請採納我的答案吧,你的採納是對我的付出最好的回報哦,親!我現在正在沖九級,經驗值和採納率都夠了,只差15個最佳答案了,因此您的採納對我來說十分重要哦,親~
『肆』 海棠 蘇軾 賞析
1、這首詩所寫的海棠有什麼樣的特點?
答:
海棠在東風夜色中泛著光彩,吐著芬芳,像回一個睡美人,答嬌慵而柔媚。
2、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和藝術手法描寫海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
運用擬人、借代(紅妝代指女子)的修辭手法,實寫海棠的色和香,虛寫海棠的神態,虛實結合。抒發了詩人的愛花惜花之情。
『伍』 海棠 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春日(秦觀)
一夕輕抄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感情?
惜春之情。(2)這首詩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分別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2)「萬絲」,比喻春雨,寫出了春雨的輕柔和細蜜。「含春淚」、「卧曉枝」是擬人,寫出了經雨後的芍葯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卧枝蔓,嬌艷嫵媚的情態。
『陸』 鄭谷的《海棠》這首詩的賞析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
穠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
在大自然的百花園里,海棠花素以嬌美著稱。春風彷彿著意吹來一種特別鮮艷的顏色染紅她,打扮她。難怪惹得詩人鄭谷為之銷魂,禁不住要攜酒對賞,賦詩稱贊了。
大地春回,詩人放眼望去,只見微風過處,灑下一陣陣雨點,海棠新沾上晶瑩欲滴的水珠,塵垢洗盡,花色格外光潔鮮妍。此時此刻,詩人驚訝地發覺,「新著雨」的海棠別具一番風韻,顯得異常之美。人們知道,海棠未放時呈深紅色,開後現淡紅色,它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於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剛著雨珠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明王象晉《群芳譜·花譜》),唐人譽之為「花中神仙」。詩人善於捕捉海棠「新著雨」、「欲開時」那種穠麗嬌嬈的豐姿神采,著意刻畫,把花的形態和神韻浮雕般地表現出來。詩情畫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聯詩人又從側面對海棠進行烘托。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於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則海棠的美麗和風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末聯寫詩人面對海棠,飲酒賦詩,留連忘返。看不足,寫不完,甚至對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撫弄而產生了艷羨之情,簡直把詩人對海棠的贊美與傾慕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從藝術家對海棠的審美活動中突出花之美與魅力,用的是一種推開一層、由對面寫來的旁襯手法。這種手法從虛處見實,虛實相生,空靈傳神,既歌頌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出詩人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情與物相交流,人與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詠海棠的佳作。前人謂「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正道出此詩的藝術特色。
『柒』 高中古詩賞析:兩首《海棠》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捌』 海棠詩的詩歌鑒賞
結社、賞花、吟詠唱和是清代都門特別盛行的社會風氣,是古時貴族人家的閑情逸致的表現,大觀園的公子小姐們當然不會例外。這些詩和有關情節給我們提供了認識這種生活的畫面。如果從這一角度看,詩本身的價值是不大的,但作為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手段,它仍有藝術上的效用。李紈評黛玉的詩「風流別致」,寶釵的詩「含蓄渾厚」,可見風格上絕不相混。李紈、探春推崇寶釵,獨寶玉偏愛黛玉,評詩的分歧也都表現各自立場、愛好和思想性格的不同。湘雲的詩寫得跌宕瀟灑,也與她的個性一致。這是作者高明之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詩多半都「寄興寓情」,各言志趣。作者甚至把人物的未來歸宿也借他們的詩隱約地透露給讀者了。探春的詩中「芳心一點嬌無力」句,使人聯想到她風箏謎中「游絲一斷渾無力」,她後來應是江邊離別、孤帆遠去的(參見其「冊子題詠」)。「縞仙」、「羽化」之喻很像與蘇軾《前、後赤壁賦》中寫自己扁舟江上所見所感有糾葛。寶釵的詩深意尤為明顯,「珍重芳姿晝掩門」,可以看出她寶釵的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帶有一種高人隱者諷時罵世,又潔身自好的意味。。「淡極始知花更艷」,是指寶釵的人格魅力,脂硯齋即批雲: 好極!高情巨眼能幾人哉!正「鳥鳴山更幽」也。(庚辰本第37回雙行夾批) 。「愁多焉得玉無痕」,脂硯齋即批雲:看他諷刺林、寶二人,省手。(庚辰本第37回雙行夾批) 這里的「高情巨眼」、「諷刺林、寶」八字,可謂是正好道出了作者企圖以一種大徹悟的精神來沖銷、匡正自己胸中悒悒不平之氣的意願!《老子》雲:「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而寶釵「淡極始知花更艷」的信念,亦出於同樣的哲學原理。那麼,從「宗庄」、「宗禪」,通過放棄肉體慾念,以獲得精神永恆的角度上看,寶釵「您與俺眼向雲霞」、「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忠告,又無疑是作者自身「出世」理念的夫子自道。——畢竟,曹雪芹除了作為世俗人的一面之外,他還有作為解悟者的一面!
湘雲詩「自是霜娥偏愛冷」一句,脂評也已告訴我們「不脫自己將來形景」。所謂「將來形景」,就是說她後來與丈夫衛若蘭婚後不久就分離了(續書所寫不同)。在第二首中,如「難尋偶」、「燭淚」、「嫦娥」等,皆暗示她和她丈夫後來成了牛郎織女那樣的「白首雙星」。作者還寫湘雲「英豪闊大寬宏量」,則「也宜牆角也宜盆」的隱義是說她無論是在史家綺羅叢中受到嬌養,還是投靠賈府寄人籬下,都能處處順合環境,隨地而宜。其實,這正說明她缺乏黛玉那種叛逆性格。稱之為「闊大寬宏」,是作者的偏愛。凡此種種,要使每一首詩都多方關合、左右逢源,若非作者慘澹經營、匠心獨運,是很難臻於完美境地的。
『玖』 贊美「海棠」的詩有哪些
1、《海棠》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內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容燒高燭照紅妝。
2、《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
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
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3、《同兒輩賦未開海棠》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