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玉蘭花
『壹』 北京毛猴是什麼做的
說起毛猴,即使是老北京,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這是一種北京獨有的民間藝術品。相傳清同治年間,在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有一家名為"南慶仁堂"的葯鋪。掌櫃的尖酸霸道,經常無故打罵伙計,大家又惹不起他,某日,店中一配葯的小伙計因沒伺候好帳房先生而挨了一頓臭罵,小伙計怕丟飯碗只好忍氣吞聲。到了晚上,他在煩悶中無聊地擺弄著葯材時,偶然發現蟬蛻具有某些形象特點,不由心中一動,便決定用中葯材塑造一個"帳房先生"。他選取了玉蘭花越冬的花骨朵兒辛夷做軀干,又分別截取蟬蛻的鼻子做腦袋,前腿做下肢,後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個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現了。拿給師兄們一看,也都說極象尖嘴猴腮的帳房先生。小伙計覺得很開心,算是出了一口氣。就這樣,在無意間世上第一個毛猴誕生了。流傳到社會後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漸形成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手工藝品。
那毛猴是用什麼原料製成的呢?原來,這毛猴周身的東西全是中葯。它的四肢是用蟬蛻的四肢做成的,身體是另一味中葯--辛夷,也就是玉蘭花在秋天裡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層密密的灰褐色絨毛,是保護花過冬的外衣,冬去春來,絨毛逐漸退去,花骨朵慢慢長成朵朵美麗的玉蘭花。這帶絨毛的花骨朵,和毛猴的身軀極為相似,真是妙用。毛猴的頭是用蟬蛻的頭,正好與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時會帶斗笠,這斗笠也是一味中葯,叫木通。把這幾部分粘結起來的東西叫白芨,也是一味中葯,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如此看來,這毛猴的首創者熟知中葯,並與中葯材有著密切的接觸。一隻「毛猴」就「現世」了。
『貳』 天津毛猴的製作方法(細說)
《天津毛猴》
2011-10-9 16:42:44 上傳下載附件 (117.15 KB)
毛猴是天津民間手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用「辛夷」(即玉蘭回花乾燥後的花蕾答)做猴身,「蟬蛻」(即俗稱「知了」的幼蟲蛻下的殼)做猴頭和四肢,以「白芨」粘合,擬人化地以猴的肢體語言製作出的手工藝品,妙趣橫生和千姿百態是其值得收藏把玩,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叄』 玉蘭花可以做成什麼怎麼做
玉蘭花,又名玉蘭、木蘭、應春花、望春花,屬木蘭科植物,原產於長江流域,早在春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示其高潔的人格,到唐代已在庭園廣為栽培。現為我國特有的名貴園林花木之一,城市綠化常用樹種,上海市的市花。
玉蘭花潔白如玉,先花後葉,外形極像蓮花,花潔白美麗且清香濃郁,花瓣展向四方,早春開花時滿樹晶瑩清麗,如冰似雪,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白蘭花與茉莉花、梔子花並稱為「盛夏三白」,花朵潔白如皚雪,濃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悠遠綿長。曾有詩贊它「百步清香透玉肌,滿堂皓齒轉明眉。」玉蘭花中的龍女花,又叫大理木蘭,花色潔白而馨香,據《滇海虞衡志》載:"龍女花,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苛趙加羅修道於此,龍女化美人以相試,趙起 以劍之,美人入地生此花",花以龍女相喻,可見其美。
白蘭花還是窨制花茶的重要原料,白蘭花屬體質花,花朵雖已開放,但花香仍存在花瓣中,窨制花茶時,可直接用鮮花,也可將花瓣曬干備用,一般是在茉莉花茶窨制時,用白蘭花「打底」以突出茉莉花茶的鮮靈度。
玉蘭花採收以傍晚時分最宜,用剪刀將成花一朵朵的剪下,剛自樹上摘下的花卉,浸泡在8至10℃的冷水中一到二分鍾後,將水瀝干,經嚴格的氣流式窨制工藝,即分拆枝(打花邊)、攤花、晾制、窨花(拌和)、通花、續窨復火、勻堆裝箱等工序,在經照射滅菌製成花茶。
玉蘭花不僅花大而艷美,花姿婀娜,氣味幽香,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少,而且其花蕾名辛夷,歷來是中醫治鼻病的主葯。
玉蘭花其花、葉、根均可入葯,花可利尿化濁、化痰止咳,入葯治頭痛、鼻竇炎等,並有降壓的功效;葉能治便泌,可治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等。《本草綱目》記載,玉蘭花有止咳、袪痰、抗老化功能,對其治療鼻病的療效作了肯定的論述。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它富含類黃酮及精油成分,亦有止咳、袪痰功效,增進免疫功能、消除異味、沮喪、抑制細菌生長、保濕、細胞再生、抗氧化、去除自由基之能力。
鮮花入珍饈唇齒留香,玉蘭花不但可以泡茶還可以煮粥、配菜、釀制糕點等,均有疏通肺竅、化痰止咳、通脈明目的作用。散風寒通肺竅,主治急慢性鼻竇炎頭痛,根治肝硬化腹水,抑制細菌
葯用價值
玉蘭花為木蘭科落葉喬木玉蘭的花,在早春三月開放,鮮用或曬干用。玉蘭花是名貴的觀賞植物,其花朵大,花形俏麗,開放時溢發幽香。其花瓣可供食用,肉質較厚,具特有清香,清代《花鏡》謂:「其(花)瓣擇洗清潔,拖面麻油煎食極佳,或蜜浸亦可。」 玉蘭花含有揮發油,其中主要為檸檬醛、丁香油酸等,還含有木蘭花鹼、生物鹼、望春花素、癸酸、蘆丁、油酸、維生素A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玉蘭花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於頭痛、血瘀型痛經、鼻塞、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症。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玉蘭花對常見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簡明導讀: 玉蘭花 葯用 價值 鼻塞不通 (包括慢性鼻炎) 高血壓、血管痙攣頭痛 病經不孕 - 食療菜譜 食補菜譜 食譜吃的營養 吃出健康 食物功效 食療大全 食補大全 葯效 高血壓 心臟病 癌症 防癌 治癌 高血脂 抗老 葯補 食療食補 飲食健康 美食中國 中國美食門戶
玉蘭花 即木蘭科植物木蘭的花。花瓣白色或有紫色條紋,民間用來做粉團。另一種大花玉蘭,又叫荷花玉蘭,花大,作行道樹供觀賞。紫玉蘭花瓣紫色,花蕾名"辛夷",作葯用。
≮美食性味≯
辛、溫,無毒。
≮美食成分≯
辛夷花含揮發油(為檸檬醛、丁香油酚、1.8-桉葉素、蒎烯),癸酸,油酸,維生素A,生物鹼。
≮美食功用≯
溫中解肌,利九竅,去頭風,治鼻病,明目。
『肆』 毛猴的毛猴材料
做毛猴主要用到四味中葯:蟬蛻(知了殼)做頭和四肢,辛夷(玉蘭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回粘合劑答,木通做道具。這些東西雖小,卻不容易找,一般都要到中葯店去專門預定。每到暑伏,張鳳霞和老伴兒還要到蕭太後河邊去親自找蟬蛻。
『伍』 毛猴王的製作工藝
說起「北京毛猴」,即使是老北京人,知道的見過的恐怕也不多了。這是一種北京獨有的民間工藝品,從清末就開始出現了;早先年在廟會上是小孩子手裡拿著玩的小玩意兒。隨著歲月的漫步,由於種種原因,這種老玩意兒已經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在2012年的北京城裡,製作毛猴的藝人也就廖廖幾位了。
見過「北京毛猴」的觀眾,首先是感到驚奇,「似猴非猴、似人非人」的各種人物造型和曾相識的生活場景。「以物代猴、以猴代人」,真是奇思妙想、巧奪天工!隨後都會問:「這是用什麼做的呢?」以往不多地對「北京毛猴」介紹的文字多是講了毛猴的故事和歷史,代表人物和主要材料;對毛猴的製作工藝只是泛泛而談。其實製作「北京毛猴」看似簡單,真正要想做成一個形神兼備的毛猴卻不容易,有許多技巧呢。本文盡可能通俗易懂地講述「北京毛猴」的製作工藝。
早年在北京城,製作毛猴的藝人在廟會上、天橋或東安市場擺一攤子,一個大銅子粘一個毛猴給小孩子拿著玩,混口飯吃,晚上收攤回家。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製作毛猴不再是謀生的唯一手段。人們生活休閑了,又懷念起過去的老手藝和絕活;藝人們又做起了毛猴。小玩意兒越做越精細,「北京毛猴」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北京獨有的工藝品。現在的毛猴藝人多在家裡或店鋪里製作,已經沒有藝人出攤現場製作了。(北京圓明園里的孫懷忠先生的攤位也主要是為了展示。)
要想學習製作「北京毛猴」,准備好以下條件就行了:
工作台製作毛猴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工作台也就是每個家庭里都有的舊寫字台即可。最好在上面鋪一塊八十乘四十五公分的三合板,再在三合板上粘一塊三十乘二十五公分的白色瓷磚,工作台就成了。製作毛猴的工作台最好有多個抽屜,便於分門別類地存放各種原材料。講究的話,如果能在舊傢具市場淘到一種以前的小中葯櫃,有十幾個小抽屜,那就更好了。除了工作台外,最好在工作台上另置一個三或四層的塑料文件盒,放隨手用的半成品,取用很方便。工作台最好安置在室內窗下,光線充足、便於操作。
工具早年間毛猴藝人主要是以製作毛猴謀生,製作工藝較粗糙,像吹糖人一樣幾分鍾就製成了。你想啊,如果一個毛猴用了兩三個鍾頭才成型,那還能做生意么?所以,早期製作毛猴的工具很簡單,除了原料,有一把剪刀、一把鑷子和粘毛猴的白笈膠就行了。隨著製作毛猴的工藝的傳承和發展,製作工藝水平比以前提高了許多,也越來越精細了。當然了,每個人對毛猴工藝的理解不同,製作手法各異。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和習慣,工具也各有選擇。本人經過多年對毛猴工藝的探索,現在選用的工具都比較精密。
刀子:如果能找到醫院里用的手術刀是最好的。手術刀有兩種:一種刀片前端為圓口,一種為斜直口;刀片又分大小兩種。手術刀片非常鋒利,在製作毛猴過程中切割非常順手。但要注意一點:手術刀片鋼性脆,只能直切,不宜撬別。除了手術刀外,一把美工刀在做道具時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以上兩種刀具外,一把長柄長刃厚背的小窄刀是需要的,清理蟬蛻前後爪上的泥土很可手。
剪刀:做毛猴時剪刀是不可缺的。備一把家裡常用的剪刀,在剪裁道具材料中很順手;但修剪毛猴就顯得粗笨了。如果能找到一把手術用的直口剪刀最好。手術用剪刀鋼口好,手柄長、又精密。修剪毛猴比普通剪刀要好用的多。如果更講究一點,達到工藝品級,做毛猴身子的辛夷要通體修剪。有一種理發用的小剪刀,刀刃上有極細小的鋸齒。用的熟練,能把辛夷修剪得很圓潤。
鑷子:一把直口的、兩把斜口的就足夠了。但其中至少要有一把尖口的,便於夾起細小的東西。普通醫用的前端圓口的帶防滑齒的不好用。
除了以上說的三大件外,一把小鉗子、小手鋸、毛刷、直尺、錐子、一套什錦銼、大小畫筆、顏料是用的著的。其餘地工具可根據各人的愛好尋找。
膠:除了做毛猴常用的工具,粘毛猴的膠是最重要的了。沒有膠也就做不成毛猴了。在早先,粘毛猴的膠也是一味中葯——白笈。用水泡後有粘性,用來粘毛猴的頭和胳膊、腿。現在做毛猴的藝人已經沒有人再用白笈膠了,粘性不夠。現在市面上各種膠都有了。有用熱熔膠棒的、有用白乳膠的、有用快乾膠的,還有用強力膠的。以上這些膠在製作毛猴中各有利弊。熱熔膠棒幾秒鍾就能凝固,但每次用時要用明火烤一下。現在最多用的是木工用的白乳膠,價格也便宜。但剛買回來的白乳膠比較稀,毛猴的胳膊、腿不能一下子就粘牢。白乳膠買回來後不要急於用,放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曬三、四天後,膠就變得粘稠。在曬的期間要攪拌幾次,讓膠上下一致,挑起來不往下滴了,像稠漿糊樣,用起來正好。每次用過後膠罐要蓋嚴,乾涸了就沒法用了。用快乾強力膠的,好處是瞬間粘牢;缺點是不好掌握,快乾膠如果滴多了,結成一個疙瘩。如果不慎粘在毛猴身上,上面的毛就結成一綹,無法修剪。粘在手上、衣服上,清理起來相當困難。因此,不熟悉快乾膠性能的慎用。
用白乳膠粘制毛猴,有的藝人用牙簽抹膠,如用平常用的竹筷子截取十五公分長,一頭削尖,打磨光滑後,抹膠十分順手。
用哪種膠各人偏好不同,怎麼順手、方便,能把毛猴粘牢就行。
除了常用的工具和粘毛猴的膠外,還要配一水盂、棉簽,便於擦洗蟬蛻上的泥土。
玻璃罩:「北京毛猴」是用辛夷和蟬蛻粘成的,屬觀賞型工藝品。早先年,大人在廟會上給小孩兒買個毛猴,玩著玩著就把胳膊、腿碰折了。現在做的毛猴作品大都帶有玻璃罩了。不易碰壞,又便於觀賞。常見的有圓形罩,大小高矮不等,多見於一兩個毛猴的小品。價格相差很大。還有長方形玻璃罩,空間大;根據作品題材的需要,可以定做各種不同尺寸規格的玻璃罩。現有的毛猴作品有一米多長的,完成後就是一件大型作品了。做毛猴的玻璃罩用料現在也越來越講究了。一般硬料外,還有雞翅木的、花梨木的。除了木框玻璃罩外,現在還有用有機玻璃罩的(亞克力),根據毛猴作品的大小定購合適的罩子。有機玻璃罩的優點是重量輕,耐碰撞、便於運輸。缺點是表面好有劃痕,粘上膠後不易清理干凈;除量大不能隨意訂做。
做毛猴不論用哪種罩子,底板上都要鋪一層薄絨氈,毛猴才好粘在上面。注意的是薄絨氈一定要粘在底板上,毛猴才能在上面站牢穩。
毛猴作品除了玻璃罩外,還有藝人把毛猴作品做成相框形的。掛起來觀賞效果也不錯,缺點是不能做的太大。
有了玻璃罩,為了便於保存和運輸方便,玻璃罩外面還要做一包裝盒,古色古香;貼上標簽後一件毛猴作品才算完成。
道具和置景:毛猴只有四、五公分高,沒有鼻子、眼。由於毛猴本身主要是由兩味中葯材粘成,模仿人的肢體語言,不可能過多的刻畫加工。如打扮的像真的小人一樣就失去了毛猴特有的味了。做一個單個的毛猴很容易,但要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毛猴是干什麼的,這就要求藝人除了毛猴本身外,在襯物道具,置景上下功夫了。許多藝人都有體會,一件作品的成敗,除了毛猴做的生動外,就靠場面道具襯託了。往往襯物道具比做毛猴還費時費力。最重要的是比例要與毛猴恰當。毛猴只有幾公分高,用的物件就很小了。道具置景做得好,毛猴作品成功了一半。毛猴是生活場面中的人物,道具置景的製作刻畫,無一不細微精緻,比例恰當。看一些前輩藝人優秀的毛猴作品,無不對襯物道具製作的精細贊嘆不已!道具的製作除了要符合與毛猴的比例外,還要符合時代生活背景,力求作品符合歷史的真實。讓人一看就勾起了對生活往事片段地回憶,引起興趣。所以製作毛猴的襯物道具要根據毛猴作品的主題需要,以嚴謹的創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去製作。毛猴道具的製作要做到主題突出,布局符合現實生活場面,比例恰當又不喧賓奪主。道具做好後要上彩,貼近生活原貌。一婚嫁場面,就要顯得熱鬧、喜慶。道具豐富的色彩也能給色調單一的毛猴增色不少,起到烘托作用。總之,一件好的毛猴作品,在襯物和道具上一定是下了功夫的。天津任金生先生的道具做的出眾,有味。平淡中出神奇,體現出藝人的深厚功力!
說來做毛猴作品的襯物道具的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廢棄材料,毛猴工藝也稱為「波普藝術」,只要平時留心,注意收集,隨手丟棄的許多東西、小物件都可以當作製作道具的材料。怎樣出彩,這就要靠藝人的創意和製作水平了。
准備好了做毛猴的工具條件,下面就說說毛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早先做毛猴用到四味中葯材:辛夷、蟬蛻、白芨和木通。現在後兩味中葯白芨和木通已經很少或不再用了。(木通只能切片像一頂小草帽。)下面主要講講蟬蛻和辛夷。
蟬蛻蟬,昆蟲綱蟬科動物的統稱。又名「知了」。蟬蛻就是蟬的幼蟲蛻下的殼,俗稱「知了殼」。中醫可入葯。呈褐色、半透明。細看有頭、胸、腹、六足、四翅。初夏多在楊、柳樹幹上撿拾到。蟬在南北方稍有差異,北方的蟬個頭稍小,色發黑。也許南方水土滋潤,出的蟬個頭較大,色也較黃。還有一種個頭只有指甲蓋大小的金蟬,很少用到。現在有些農戶能自己種蟬了,沒聽說過吧。
蟬蛻為一味中葯,在中葯店可以買到。如果只是做著玩玩,隨便買點或夏天到大的楊、柳樹上都能找到。中葯店買到多破碎。如果是要以此為職業和愛好,建議到各地的中葯材市場去挑選,成色也好,價格也便宜。一公斤的蟬蛻整理後夠用好幾年的。
蟬蛻怎樣做成毛猴的呢?看過毛猴的觀眾,許多人一眼就能認出毛猴的頭、胳膊和腿是用「知了殼」做的。
蟬蛻又是怎樣變成毛猴的頭和四肢的?這裡面大有門道。「知了殼」拿回家後,首先要進行清洗。(也有藝人不主張清洗的)因為蟬從地下鑽出後本能地爬到附近樹上蛻皮。變成「知了」,剩下的「知了殼」就趴在樹幹上了。蟬蛻上面粘了許多泥土,有些上面還粘有樹脂、草屑;更不好看。有些藝人把蟬蛻拿來直接就做毛猴的頭和四肢,仔細看就顯得很臟。所以蟬蛻用之前要進行清洗。清洗蟬蛻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就是把整個的「知了殼」泡在水裡,把粘在上面的泥土泡掉後撈出晾乾,再分剪頭和四肢。再一種是先把「知了殼」的頭、前後肢剪下後分類清洗。清洗蟬蛻是個功夫活,不能急躁、要有耐心。清洗蟬蛻時可先用清水泡一遍,大部分泥土、雜物泡掉後再換清水,滴入一些「84」消毒液。一為消毒,去掉土腥味。二為清洗的更加干凈。因為蟬蛻的殼較脆,只宜泡,不能用棍子使勁攪;如果用棍子攪,蟬蛻的肢腿容易折斷、脫落。「知了殼」泡洗干凈後撈出攤開晾乾,千萬不能暴曬。蟬蛻晾到八成干時就可以分剪了。分剪蟬蛻的頭和四肢也有門道,一隻完整的「知了殼」可以分剪出一個毛猴頭、四隻胳膊、兩條腿。分剪毛猴手頭要有一把尖頭的小剪刀。蟬蛻背上有一裂縫,用手往兩邊輕掰,蟬蛻的頭就很容易分離,蟬蛻頭的兩頰部有一些皮膜連結,不要剪去。做毛猴時頭與身子粘合有個過渡。蟬蛻的頭細看左右兩側後部各有一個小凸起,盡量不要碰掉,像兩只耳朵;做出的毛猴更生動。頭的前端有一管狀口器,要剪去。這樣一個完整的毛猴頭就有了。蟬有六足,前面的兩只粗壯,朝里的一面帶有鋸齒狀,朝外光滑,像一把大刀。從蟬蛻上取這兩個爪子,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個爪子根部,另一隻手捏住「知了殼」,把爪子往上掰。因為蟬蛻背部的殼較厚,比較脆。往上掰,爪子容易與殼分離。掰下後再用剪刀修一下就成了。蟬蛻的腹部皮膜較軟,後面的四隻小爪子細小,上有三個關節。如果用手掰很容易折,只能用小剪刀分剪。從蟬蛻的胸部往下剪開,再把左右兩邊的兩條小腿剪下。如果完整,這就有了四條腿。這四條腿就是毛猴的胳膊。蟬蛻的頭、爪剪開後第一步要分類,蟬蛻的頭沒有多大差異,蟬在蛻殼時六條腿伸出的角度都不一致,有的較直、有的彎曲。這是蛻殼時就固定了的。用不同曲度的爪子做出的毛猴就會有不同的姿態,這正是毛猴的肢體語言是藉助彎曲度不同上下肢表現出來的絕妙之處!用蟬蛻大爪子做成的毛猴腿大約分為三種:站姿、坐姿、跪姿(或稱蹲姿)。也有藝人為讓毛猴站的更直、更擬人化。把蟬蛻的前爪從中間關節處掰開,然後換角度再用膠粘上,做出來的毛猴就是直立的。這不是初學者一下子能掌握的,要經過不斷地實踐,才能掌握其中的技藝。蟬蛻的後面四條小爪用來做毛猴的胳膊。用心揣摩,能做出各種姿態的毛猴。早先有些前輩老藝人把蟬蛻做胳膊的小爪子最前端一處關節折去,留下的五個小毛刺像五個手指,這根據各人的愛好不同取捨。
辛夷說起辛夷,見過的人大都能說出是玉蘭花在初冬時形成的花蕾。辛夷也是一味中葯材,主治鼻炎。辛夷呈灰褐色,為多層花瓣包裹而成,表面長有一層密密的灰褐色絨毛。辛夷也分產地不同外形上有差異,北方的玉蘭樹結的花蕾個頭小,毛色發黑;南方的辛夷個頭較大,能挑出五、六公分大的。毛色也較淡,發黃。河南出的辛夷最好。四川也產一種辛夷,花蕾上無毛,不能做毛猴用。
中葯店賣的辛夷大多為隔年陳貨。經過運輸,擠壓;大都破碎,很難挑出適合做毛猴的。自個採摘又不方便。在大的中葯材市場有辛夷專營店。分等分級,可以挑選。提醒一句:一定要買帶有花梗的,如果是去掉花梗的,無法做毛猴了。
辛夷是玉蘭花初春時沒綻開的花蕾。如果採摘的不及時,花蕾就一夜自然綻放,一樹玉蘭花了,失去了做毛猴的功能。遇到已裂開的花蕾,一般棄之不用。如果只是外層開裂,把裂開的一層剝去,裡面還是花蕾,毛色白亮,適合做小毛猴的形象。
有些藝人都是直接用辛夷就做毛猴的身子,顯得毛比較亂。講究的話,辛夷要經過精細地修剪。把絨毛修剪得長短一致,圓潤;才能做毛猴的身子。修剪過的辛夷做的毛猴與沒修剪過的效果大不一樣,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作品。修剪辛夷宜用小的長刃剪刀,最好用一種理發用的刀刃上帶細小鋸齒的小修剪,能咬住絨毛。修剪時一隻手捏住辛夷的花梗均勻地旋轉,用剪刀修剪。手眼要配合好,看到哪剪到哪,熟中生巧。不能一下子把絨毛剪得很短,要像理發剪「板寸」一樣,多次修剪,把絨毛修平整。把辛夷修剪好後還應把花蕾的尖修平,這一點很重要。有誰見過人長了一個尖屁股的?把花蕾的尖剪去修平,更像人形;也便於粘毛猴的腿。修平的花蕾尖有一空洞,要用膠封住,保證毛猴長期不炸裂。
做毛猴的原料蟬蛻、辛夷和工具都准備好了,下面就要粘毛猴了。看起來,說起來粘毛猴很簡單,把取下的蟬蛻的頭、爪粘在辛夷身上就成了一個毛猴了。簡單玩玩是這樣的,如果你想把毛猴做成工藝品級的作品,怎樣粘毛猴那就不簡單了。沒經過長期的揣摩,是悟不出這個境界的。
「以物代猴、以猴代人」。許多人誤以為毛猴就是猴子,這是被毛猴的名字蒙弊了。其實在毛猴作品中以猴子為題材的作品是不多的。除了以《西遊記》和寓言故事中猴子為題的外,毛猴都是人形。毛猴「似猴非猴、似人非人」,要的就是這個味。
怎樣做好毛猴?
首先要有立意。不清楚要做什麼作品,要表現什麼人物,心中沒底,怎麼能准確地用肢體語言表現出毛猴的內心世界呢?所以做毛猴前藝人腦子里要打好譜。明確了做什麼人物,思考其特點,才能塑造出人物的動態。粘一個毛猴很容易,早年的毛猴製作藝人多是做單個的毛猴,表現一種簡單的動態即可。但即使是一個毛猴,老藝人的構思也非常巧妙。他們憑著對社會生活中各種人物形象的細致觀察和個人的揣摩,感性認識變成了千姿百態的毛猴人物。過去的毛猴作品主要是反映社會生活中人們熟悉的各行當,民情風俗的為多。如「剃頭的」、「倒水的」、「推小車的」、「賣糖葫蘆的」、「拉黃包車的」、「算卦的」等等。現在毛猴藝術經過不斷地挖掘,藝術家的構思更加巧妙,題材更加廣泛。也出現了不少大型的作品。觀之讓人感到驚奇和感嘆!
俗話說:「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根本都不知道的故事和情節,怎麼能表現出來呢?所以,毛猴藝人要多讀書,不斷地積累知識。肚裡有了「貨」,立意也就有了。才能得心應手。許多做毛猴的藝人常說:「做毛猴不難,想出一個好的題材難!」
其次,要善於觀察。為什麼有些老藝人能做出別人想不到的作品,一是與老藝人的豐富生活閱歷分不開,多年的生活經歷,見得多知道的東西就多。這不是讀幾本書能得到的。二是勤於觀察,善於學習。毛猴藝術是透過毛猴的肢體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動態。毛猴沒有表情,(也有畫臉的)怎麼做出不同的人物,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物是干什麼的。彷彿看到了他的表情。這就要靠藝人平時對社會各層面人物的動態的觀察,敏銳地抓住各種人物代表性動作。眼睛要「尖」,要「毒」。多出去走走,多觀察生活場景。親身體驗的感受更深刻!閉門造車是做不出好作品的。毛猴只有四、五公分高。要區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身份。肢體語言就要誇張一些。譬如走路的,快了就是跑。所以藝人對跑步的姿態就要把握准,身體要向前略傾或向一側傾斜。左腿在前,右臂就要朝前擺。如果把左腿左臂做的都朝前,那就順只了。不好看,生活里也沒有這樣跑步的。又譬如毛猴的頭像人的頭一樣,可以左右轉動,昂頭、低頭。但不能扭轉180度。這就要求藝人對生活中人物的細致觀察。有的毛猴看上去很生動,像有生命一樣,這就是藝人的悟性和功力了。
傳承和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創造並留給我們後人的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種類繁多,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而老手藝,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里佔有極為重要的一席。如今,有許多老手藝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或永遠離開了我們的視線,有些絕活則瀕臨失傳。這不能不令人為之扼腕,感到痛惜!
一門老手藝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失傳,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後代。每一代人都有對文化藝術承前啟後的責任。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國家重視科學技術和社會物質文明日益發展的今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老手藝絕活,已經逐漸得到社會的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愈來愈引起重視。
「北京毛猴」也像其他老手藝一樣,面臨傳承和發展的問題。雖然現在製作毛猴的藝人屈指可數,年青人又大多沒見過。但應看到這門手藝在近二、三十年間還是有了很大的發展,學做毛猴的人也越來越多,工藝也越來越精湛。毛猴藝人孜孜不倦地對毛猴製作工藝的探索,題材的挖掘。使毛猴這種小玩意兒變成了工藝品、收藏品。許多優秀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有藝人做毛猴畫臉的,也有作品道具中用燈光照明的。凡此種種這些都是藝人對毛猴製作工藝的多方位不懈地探索,體現出藝人對毛猴工藝的苦心追求。也使毛猴藝術突破傳統模式,創新發展。毛猴藝術也應當「百花齊放」,各有特色。
學會做一個毛猴很簡單。每個人只要感興趣,都能粘成一個毛猴。但那不叫傳承,只是玩玩。毛猴作為一種北京特有的手工藝品,源於生活,升華於生活。記載了北京人的文化生活,風俗習慣和城市的歷史沿革。所以說除了從製作工藝層面上繼承外,最主要的是對毛猴這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間工藝進行挖掘、保護。希望讓全社會認識到這些傳統文化藝術的價值;將它們傳承下去,並不斷地創新發展。
傳承不是一味地模仿前人的東西,任何一門藝術只去學前人做過的東西,路子只會越走越窄,失去藝術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限於時代和條件,早先的毛猴藝人的作品大多表現風俗民情,尤以表現老北京的市井民俗生活為特點。多表現「拉洋車」、「剃頭」、「賣老豆腐」、「吃涮鍋」、「下棋」、「賣糖葫蘆兒」等等。如果現在再去模仿老藝人去做一個「掏糞的」毛猴作品,現在許多人是看不明白的,因為現在生活中已經看不到老北京掏糞這個行當了。舉這個例子是說除了製作工藝外,題材要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地發展。時代發展了,許多老的行當已經消失了。毛猴只是一種工藝,一種藝術平台。要想把這門手藝學好,傳承下去,就要下大功夫學習許多這門手藝內涵和外延的東西。繼承前人優秀傳統,精心探索,耐得住寂寞。又不斷開拓性的創新,使以往被人們視為「小玩意兒」成為深受人們喜愛和雅俗共賞的藝術品。
上面說了許多粘毛猴的條件,下面該講一講怎樣粘毛猴了。說過了毛猴的頭、四肢都是用蟬蛻的頭、腿做成的。初步分剪好了的毛猴的頭、胳膊、腿。最好分類裝在小盒裡,方便拿取。如分的細一點,又可以把胳膊分為伸直的、彎曲的。腿也是這樣。腿又分成站姿、坐姿和跪姿(也稱蹲姿)。
首先要根據做的人物選一大小、毛色合適的辛夷,修剪好表面上的絨毛。修剪花梗便是第一步了,以前看到有些藝人把辛夷的花梗留的很長,上面頂著一個蟬蛻頭,樣子很難看。你想一想,如果人依比例縮小到毛猴那麼大小,還能看到脖子么?這就是主觀主義,臆造了。所以花梗要修剪得蟬蛻頭卡上不露花梗為最好。孫懷忠先生的作品做的最好。花梗修好後,抹上膠,要注意膠不要抹的太多,以卡上毛猴頭周圍看不到多餘的膠為宜。
選一合適的蟬蛻頭按人物特徵卡在花梗上粘牢,調整好頭的扭轉幅度。由於比例小,很小的幅度就表現出不同地動態。毛猴的頭就粘好了。然後要粘毛猴的四肢,粘四肢前心裡要先打好譜,確定好毛猴的姿態,是站、是坐還是蹲跪?胳膊的伸曲方向和角度?順序是先粘毛猴的腿,毛猴的腿也有前後左右之分。蟬蛻的兩只前爪外側光滑,稍微向內彎曲;有三處關節。最前面有齒尖,上面有一小肢。前端彎曲較平,像人的腳。按塑造人物的形態,取一蟬蛻的前爪,分清左右,也就是齒尖朝前,光滑的一面朝外側。用鑷子或用手把最前端的一豎小肢掰去。腿的最上端,也就是要和辛夷粘合的地方,要用剪刀修成較平整的斜面。蟬蛻的腿很脆,修剪時一定要專心,稍一不慎蟬蛻容易炸裂,也就報廢了。
在修好的斜面上抹上膠後,掌握好角度果斷地粘上。粘上後以不要露膠為最好。也不要來回挫搓,膠粘在毛上面就顯得很臟。比照人體結構的位置找好角度把毛猴的兩條腿粘牢。在粘的過程中要對照兩條腿是否在一平面上,如果一個高,一個低。初學者不容易讓毛猴站穩。人是要活動的,千姿百態。由於辛夷的特定性,毛猴的身子不能扭轉、也不能弓腰、後仰;只能用腿的角度來調整。但又不能超出人體活動的幅度。如果是用白乳膠粘的毛猴,由於白乳膠干結要有個過程,粘好毛猴的頭和兩條腿後要放一放,待牢固後才可以粘兩只胳膊。蟬蛻的後四條小腿細看也有三個關節,左右區分不明顯。
比照人與毛猴的比例,毛猴上臂的最上端關節是不應當看到的。有的作品沒有剪短就粘在毛猴身上,顯得上臂過長,不符合人體結構比例。人的上臂要比前臂稍短一些,所以毛猴的上肢做的時候上臂要剪短一些。人的動態不同修剪的斜面角度也不同,才能區分出細微地幅度。粘上毛猴在身子後才能表現出不同的動作。
一個單個的毛猴就粘成了。看似很簡單,要做到形神兼備,讓人一看就明了這個毛猴想什麼,干什麼;那就不是一日之功了。毛猴是憑借肢體語言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工藝品。肢體語言又主要靠人的頭的轉動和上肢的擺動來表達的;語言往往所不能代替。毛猴模仿人的動作,只能誇張地相像,不可能把人的所有動作都表達出來。根據毛猴的特點,誇張的動作往往更能表現出人物的個性。初學者做出的毛猴呆板,差不多都一個樣,缺乏個性。這不足為怪,學習任何東西,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不可超越。一定要有耐心,不必急於求成。再就是要有鑽研創新精神。日久天長,不斷積累。只要對這門藝術不懈追求,技藝就會日臻完善,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人有社會性,單個的毛猴只能表現一個動作,通過各種不同姿態的毛猴組成一個故事,反映生活中的一個場面。這才是做毛猴的樂趣和目的。每位毛猴藝人的生活閱歷不同,愛好各異。觀察生活的角度不同,也反映出毛猴作品的不同意境。要想做出一個好的毛猴作品,除了掌握基本的製作工藝外,多學、多看、善觀察、細揣摩。積累對人物形態、生活場景的感知。肚子里有了「貨」,自然就能做出好的作品來。
毛猴的局限性。因「北京毛猴」的獨有的特徵,「似猴非猴、似人非人,」又以諷刺,幽默見長。毛猴表現的人物也受到局限。有些人物是不能表現和表現不出來的。把握住毛猴的獨特性,不牽強附會,才能做出毛猴的韻味。
毛猴作品完成後,還有一個防霉的工序。各人做法不同,在這里就不再撰述了。
說起來粘一個毛猴沒有神秘之處。以上說的這些如果能給毛猴的初學者以啟迪,引起讀者對毛猴工藝的興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毛猴工藝傳承和發展下去,這就是作者的目的了。
『陸』 玩的木頭毛猴是什麼
老北京的傳統民間絕活毛猴是一種三四厘米高的工藝品,渾身布滿密密麻麻的棕色或白色的細絨毛,通體稍有些透明,乍一看,還以為是真毛猴兒的標本,其實,它只是一種供人們玩賞的精巧手工藝品。仔細觀看,毛猴是用蟬蛻(知了殼)和辛夷(玉蘭花骨朵)製成的。製作時用帶有絨毛的辛夷做身子,截取蟬蛻的頭和爪子粘連上去,便能創作出千姿百態、別有風趣的毛猴來。毛猴作為一件民間工藝品出現在北京,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那時,北京有一位人稱「猴汪」的汪姓藝人,專門製作毛猴,用毛猴來模擬人們的勞動和生活,作品有「推小車的」、「賣冰糖葫蘆的」、「挑剃頭擔子的」……正所謂民間「七十二行」。他把製作好的毛猴粘在小紙片上,拿到東安市場、護國寺和隆福寺等廟會上出售,物美價廉,深受兒童的喜愛,成為北京傳統的兒童玩具和供人們欣賞的民間手工藝品。北京作為幾朝都城,各省各族人民的聚散處,受到八方的影響,各種風格的工藝品精彩紛呈,像什麼壽山石、巴林石、青田石等奇石擺件,彩蛋、根雕、煙壺、茶壺、銅器、花瓶等無一不擺在多寶槅上,成為收藏珍品。 「毛猴」是一種民間工藝品,它是用中葯里的蟬蛻(即知了殼)和辛夷(即玉蘭越冬的花骨朵)製成的,用料雖簡單,但製作者的藝術構思卻非常巧妙。他們憑著對社合上各種人物形象的觀察和個人的感性認識,將帶絨毛的辛夷作身子,截取蟬蛻的共和爪粘連上去,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做成千姿百態的藝術品。據說,北京「毛猴」的歷史源自清代道光年間,主要是模擬人的動作和生活場景,反映市井生活。老舍夫人胡潔青特為「毛猴」題詩:「半寸猢猻獻京都,惟妙惟肖繪習俗,白描細微創新意,二味飲片勝璣珠。」
過去,毛猴作品主要以反映社合行業、民情風俗為多,有剃頭的、掏糞的、倒水的、推小車的、賣糖葫蘆的、算卦的……有的能成力一組完整的藝術作品,如「縣官出巡」、「娶親行列」等等。近年,作品的題材也有創新,除保持傳統題材外,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毛猴已經由兒童玩具發展成室內案頭陳設品,被國際友人所稱贊,成為一種最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
『柒』 請指導毛猴的選材製作過程及北京哪有製作者地址
毛猴又名昆塑,毛猴藝術將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藝術家的創作完美結合,造就了一種絕妙的藝術境界。
毛猴周身由中葯製作而成。它的四肢是用蟬蛻的四肢做成的,身體是另一味中葯--辛夷,也就是玉蘭花在秋天裡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層密密的灰褐色絨毛,是保護花過冬的外衣,冬去春來,絨毛逐漸退去,花骨朵慢慢長成朵朵美麗的玉蘭花。這帶絨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軀極為相似,真是妙用。毛猴的頭是用蟬蛻的頭,正好與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時會帶斗笠,這斗笠也是一味中葯,叫木通。把這幾部分粘結起來的東西叫白雞,也是一味中葯,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如此看來,這毛猴的首創者熟知中葯,並與中葯材有著密切的接觸。
相傳清同治年間,在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有一家名為"南慶仁堂"的葯鋪。某日,店中一配葯的小伙計因沒伺候好帳房先生而挨了一頓臭罵,小伙計怕丟飯碗只好忍氣吞聲。到了晚上,他在煩悶中無聊地擺弄著葯材時,偶然發現蟬蛻具有某些形象特點,不由心中一動,便決定用中葯材塑造一個"帳房先生"。他選取了辛夷做軀干,又分別截取蟬蛻的鼻子做腦袋,前腿做下肢,後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個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現了。拿給師兄們一看,也都說極象尖嘴猴腮的帳房先生。小伙計覺得很開心,算是出了一口氣。就這樣,在無意間世上第一個毛猴誕生了。流傳到社會後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漸形成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手工藝品。
毛猴是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北京玩意兒。解放後由於無人製作曾經絕跡幾十年,經過後人不斷對其挖掘開發。毛猴通過多樣的肢體語言,再現中國風土市井文化;同時蘊藏豐富的幽默與詼諧,演譯人生的喜、怒、哀、樂,記錄人生百態;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與強烈的現實意義;具有很高的觀賞與收藏價值。
『捌』 毛猴是中國傳統文化嗎
是的,毛猴是老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猴子作為自然界的小精靈,它的機敏、活內潑,透著一種天容然情趣。我這里講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品,毛猴藝術將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藝術家的創作完美結合,造就了一種絕妙的藝術境界。
起源:傳說清朝京城一家中葯鋪里,小伙計挨了賬房先生的罵,正委屈著,突然心中一動,就用蟬蛻等葯材粘了個尖嘴猴腮的「賬房先生」,師兄們看了都說像極了,小伙計覺得出了一口氣。再後來,中葯鋪老闆從中看出「生意」來,把蟬蛻、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幾味中葯單獨包裝出售,稱「猴料」。家長買「猴料」給小孩粘猴玩,漸漸成了逢年過節的一個傳統
製作材料:
做毛猴主要用到四味中葯:蟬蛻(知了殼)做頭和四肢,辛夷(玉蘭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粘合劑,木通做道具。這些東西雖小,卻不容易找,一般都要到中葯店去專門預定。
『玖』 一種香料 像植物的尖部 像北京名吃『毛猴』帶毛
刺梨?
『拾』 中國四大民間藝術的毛猴孫
毛猴,自然界的小精靈,它的機敏、活潑,透著一種天然情趣。我內這里講的可不是自然界容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品,毛猴藝術將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藝術家的創作完美結合,造就了一種絕妙的藝術境界。
「北京毛猴」 又名「中國蟬蛻」,這毛猴周身的東西全是中葯。它的四肢是用蟬蛻的四肢做成的,身體是另一味中葯--辛夷,也就是玉蘭花在秋天裡形成的花骨朵。北京孫家當列首位。但傳人鮮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