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霧噴

蘭花霧噴

發布時間: 2021-02-16 21:39:59

蘭花噴霧有什麼好處

蘭花喜歡空氣抄潮濕,噴霧最大的好襲處是可以給蘭株製造一個適宜的小氣候。其次,噴霧可以使葉面葉背吸收一些水分,補充根系吸水的不足。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噴霧不可過勤,也不能過量,以葉背為主,葉面尤其要少噴,勿使葉面流水,如果讓水順葉面流入葉芯且長期不幹,會造成莖腐病等,葉片會逐漸脫落。

盆栽蘭花空氣濕度噴霧

你好:

蘭花:單子葉植物,至少有750多屬,超過20000種,廣布於全球,但主要產熱帶地區。中國有166屬,1019種,南北均產之,而以雲南、台灣與海南島為最盛。大部分供觀賞,少數如石斛、天麻、白芨等入葯。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陸生、附生或腐生草本;罕為攀援藤本;陸生及腐生的常具根狀莖或塊莖,附生的常具假鱗莖(變態的莖,膨大成種種形狀,肉質)以及肥厚而有根被的氣生根。

蘭花與梅花、菊花、水仙並稱花草四雅,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古時把好的文章稱為蘭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稱為蘭友,或蘭誼,因此蘭花成了人間美好事物的象徵。

蘭花最佳生長溫度是18--30攝氏度,5攝氏度以下,35攝氏度以上生長緩慢,生殖生長期為5--18攝氏度。

蘭花在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生長良好,過干或過濕都易引發蘭病。

控制水分是養好蘭花的最根本條件。蘭葉 質 地 較 厚,表面 有 角 質 層 保 護,因此,蘭葉不消耗大量水分。蘭的假鱗基和肉質根能貯藏一定的養分和水分,因此較能耐旱。除發根、發芽期,快速生長期需要較多的水分外,其他時間消耗水分較少。若水分過多,造成土壤積水,阻塞根部呼吸,就易爛根。水多亦會造成蘭葉細胞壁充水,葉面氣孔張開,造成內含養分淡薄,進而造成組織纖弱,生長不良,產生病害。蘭花是喜雨而畏潦,喜潤而畏濕。由於春、夏、秋、冬空氣濕度不同,蘭花生長速度不同,對水分要求也不同。順此有會不會種蘭主要看會不會澆水之說,夏秋乾旱時節多澆水噴水,平時則盡量少澆水。

希望能幫到你,祝生活幸福!

❸ 蘭花葉噴霧的目的

蘭花喜土壤乾燥,但是要求空氣要濕度較高,蘭花的葉片也具有一定的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對蘭葉噴霧,一方面可以短時小范圍提高環境的空氣濕度,另一方面也可供蘭葉吸收。

❹ 蘭花噴霧香氛有什麼用處

沒有作用,對植物不好,不建議這個樣子的。蘭花做室內明亮處比較好,通風處,干透澆水,葉片經常噴水。

❺ 蘭花幾天噴一次霧化器

根據空氣濕度情況,噴霧為的是提高環境濕度,在陰雨天等空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不必噴霧,在空氣乾燥的情況下,每天早晚都可噴霧。

❻ 蘭花什麼時間噴霧比較適宜

蘭花噴霧增濕的時間以季節、溫度等有關系。
冬季則只需在中等前後噴水;春秋季節以上午之前噴水為宜;夏季則在白晝的12個小時內皆可。
每次噴水的量以葉片全部濕水而不滴落為宜。

❼ 給蘭花噴水應注意哪些問題

給蘭花澆水的學問

「養蘭一點通,澆水三年功」。給蘭花澆水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摸索才能掌握。
掌握一條原則
給蘭花澆水,總的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適當偏干。」一般說,蘭花以八分干,二分濕為最好。如果過濕,容易使花爛根而死。
「不幹不澆」,是說只有當培養土確實乾燥時才可為蘭花澆水。具體應掌握「四多四少」:在生長期(5至6月底)應適當多澆水,抽生葉芽期(約3至4月)和開花期(約3至4月)應適當少澆水,休眠期(冬季),則更應少澆水或不澆水;盆小株大應多澆水,盆大株小應少澆水;氣候炎熱乾旱時應適當多澆水,冷涼潮濕時(如梅雨季節等)應少澆或不澆水;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如根系稀少或斷根較多,要少澆水,使盆土干一點,這樣不致爛根,有利於抽生新葉。
「澆則澆透」,澆透的標準是不僅使水從盆底孔流出來,並且要濕透盆中全部植料。往往澆一次水,雖有水從底孔流出,仍達不到「透」的標准,為了使盆中植料濕透,可分數次澆或採用浸盆法澆水,對於乾燥的顆粒植料,非浸盆不能澆透,但浸盆法不要連續使用,須間隔一定的時候,讓蘭花有喘氣的時間。另外冬天及早春,用水量不宜太大,以潤為好。
蘭「喜潤而畏濕,喜干而畏燥」。「濕」、「潤」、「干」、「燥」是有程度不同的區別的,過潤即濕,「濕」為水分過多,會使蘭根窒息腐爛死亡;過干即燥,「燥」為水分過缺,會使蘭株萎蔫,生長受挫,甚至乾枯至死;而「干」與「潤」為水分適中,是蘭花生長所喜愛的狀態。要認識「干」和「潤」這個關鍵問題,必須在實踐中細心觀察和體驗,逐步積累經驗才能真正掌握。
一般說來,在盆面植料干而不燥,盆底孔潤而不濕時,即為給蘭株澆水的最佳時機。不必等盆土完全乾透了再澆,否則對蘭花的生長發育會造成不良影響。
選擇兩條途徑
供給蘭花植株所需水分有兩條途徑:
1.灌、灑、浸靠根部吸收水分,通過維管輸送到全株,即灌、灑、浸三種。「灌」就是用水壺沿盆邊注水,水不會灌到葉心,但澆水速度慢,且難以澆透,要反復灌多次才能達到澆透的效果;「灑」就是用噴壺灑水,把整個養蘭環境都噴濕,讓水從土表滲到根部,濕潤蘭盆,這種方法可澆透整個蘭盆,但水容易濺到葉心內,須小心使用,否則會爛心;「浸」就是將蘭盆的3/4連同蘭花植株一起浸入水中,水雖可浸透,但容易傳播細菌,且費工費時。如果將這三種方法混合使用,效果會更理想。
2.噴靠蘭葉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以供蘭株新陳代謝所需,即噴水。方法有:噴、增濕二種。「噴」就是用噴霧器噴出細霧,直接散落在蘭葉上,讓蘭葉通過氣孔吸收進體內。「增濕」就是增加空氣濕度,讓蘭葉吸收。
增濕的方法亦有幾種:一是用空氣加濕器彌霧,增加空間濕度;二是增加水面,在蘭架下多設水盆,靠水分揮發來增加空間濕度;三是人工模擬降雨,濺起水霧,增加空氣濕度;另外亦有用增氧泵放入水盆內幫助揮發水汽等。
不管哪種供水途徑,都要注意:澆水時避免澆到新株的葉心上,因為新芽株的葉鞘尚未腐爛掉,仍然緊裹葉莖,水澆上去,在風力弱無光照的情況下,水分淤積在葉心裡,容易漬傷新芽株。葉面噴水時,水霧要細,只向葉背噴,葉面自然也有水,噴水不宜多,以葉面不滴水為度。冬季容易結冰,凍壞蘭苗,寒流將來時,勿澆透水,蘭土實在太干時,僅向株基略灑些保命水,同時結合葉背、葉面噴水霧,以防蘭株脫水就行,也要防蘭土因太濕而結冰。
注意三種情況
1.品種與生長情況附生性蘭花和有氣生根的可以少澆水,如虎頭蘭有氣生根,能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因此澆水不必過多。另外葉片有厚角質層的少澆,如鐵骨素葉片的角質層厚,水分蒸發量少,澆水就要嚴格控制。對長勢強、根部好的植株,可多澆;反之酌情減少,病株更要控制水分。在蘭花發芽生長時,水分可以多些;發芽後可逐漸減少。新芽逐漸成熟時水分又應少些,花芽出現時稍為多水;而開花期間水分不宜過多,以延長花期。花凋謝之後應停止澆水數日,使盆土略乾燥,蘭花稍休眠,然後再澆。
2.季節與天氣情況春季氣溫逐漸回升,為新芽萌發季節,澆水應及時。每天或隔日澆水一次,保持盆土濕潤。此期間缺水則花遲發,芽不壯。
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量大,為展葉、出根和根葉的伸長期,每日清晨澆一次水,傍晚如盆土乾燥,可補些水分浸潤盆土,透潤葉片,降低溫度,減少養分消耗,以利生長發育。
進入秋季,氣溫漸降,蘭花生長緩慢,每天觀察盆土的干濕,干則澆之。
冬季蘭花進入休眠期。盆土宜稍干,應少澆或不澆,但要注意盆土,防止盆土過於失水反而滲透根內的水分。
冬春之交。春蘭孕蕾後花芽開始伸長,因此盆土也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如果冬天盆土過濕,蘭株含水量增大,容易造成凍害。
天氣,自然界天氣變化無常,不同的天氣光照、溫度、濕度均不同,蘭株的蒸騰作用也千差萬別。基本做法是:晴天多澆、陰天少澆、即將下雨不必多澆、下雨(雪)天不澆。
3.花盆與盆土情況即根據花盆的質地和大小來澆水,瓦盆、大盆多澆,瓷盆、釉盆則少澆。盆栽植株多或地栽蘭株密時多。
季節、植株、天氣、花盆、土質等澆水的依據,都可以從盆土的干濕程度綜合反映出來,所以盆土的干濕是澆水的直接的依據。可以根據觀察和觸摸來判定。如盆土變硬,顏色變淺,盆面青苔乾燥、萎蔫,表明土壤乾燥,應立即澆水。如果盆土色深,有潮氣、青苔長霉,是土壤過濕的表現,不宜澆水。一般土壤含水量以15%至20%為宜。

❽ 養蘭花噴霧,是噴在葉上,還是噴在旁邊

葉子上,目的是為了提高濕地,防止植物乾燥受損。當然噴邊上也行。最好還是噴在植物上

❾ 蘭花能用加濕器噴霧嗎

當然可以,用加濕器來增加環境的空氣濕度,要比噴霧器好得多了。

❿ 蘭花霧斑是什麼情況

蘭花的葉片確實看起來有些發黃,而且葉片上有很多斑點,按照網友的說法,回有點像雀斑,這是怎麼回事答呢?其實就是典型的炭疽病了,蘭花炭疽病是很常見的病害,也是夏季容易爆發的病害,發生的條件主要是高溫多濕,盆土帶菌,或者旁邊的病菌感染等。

建議保持盆土偏干,但是也不要太干,多通風,採用坐盆法來保證環境濕度度,然後給蘭花噴霧農葯來防治,可以使用的農葯很多,三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等效果都不錯,半個月一次,傍晚涼爽噴葯,盆土也要噴霧。蘭花對肥料要求是要求比較稀薄,不喜濃肥,施翠姆肥要薄肥勤施。

熱點內容
七夕頭繩 發布:2025-09-14 22:05:37 瀏覽:736
下山蘭花蝶 發布:2025-09-14 22:03:45 瀏覽:455
明月照七夕 發布:2025-09-14 21:48:06 瀏覽:516
耐冬的盆栽 發布:2025-09-14 21:47:11 瀏覽:945
花卉定性評估 發布:2025-09-14 21:31:07 瀏覽:732
韓式手提籃插花 發布:2025-09-14 21:26:49 瀏覽:630
淄博竹子盆栽 發布:2025-09-14 21:22:39 瀏覽:114
天使的藍百合 發布:2025-09-14 21:09:09 瀏覽:785
小梅花鹿英文 發布:2025-09-14 20:31:17 瀏覽:113
新型盆景樹 發布:2025-09-14 20:29:17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