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芽太少

蘭花芽太少

發布時間: 2021-02-16 19:03:16

Ⅰ 請問高手我的蘭花芽怎麼不長個子了

有個緩牙期,很正常,適當增加光照

Ⅱ 蘭花發芽太多長不大

是經常有這種情況出現。一般選擇2-3個較大的芽留著就行,其他的就掐掉吧。

Ⅲ 蘭花葉芽斷了怎麼辦啊

綠植靠的是葉子與太陽的光合作用,產生葉綠色,從而讓自己的葉片更加的翠綠有質感,而且在光合作用的同時,還能為蘭花的體內積累下豐富的養分,蘭花不僅僅是靠根系或者,與此同時的還有蘭花的葉子。由此可知蘭花葉片的重要性。

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澆水,或者是施肥的過程中,一旦把蘭花的葉片給碰斷了,其實對蘭花的傷害還是蠻大的,蘭花一年的時間最多就生長2-4片小的嫩葉,在加上蘭花植株本身也沒有多少葉片,在平常養護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盡量避免去跟蘭花的葉片觸碰。

以上的兩種方式都是可以處理折斷的蘭花葉片的,蘭花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名花,也是世界公認的名花,蘭花高貴典雅,適合家居盆栽養護。分享一下關於蘭花的具體養護方式,我們在養護蘭花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樣去避免蘭花,爛根黃葉子的現象。

蘭花的根系是肉質的根系,跟吊蘭,君子蘭的有些相似,具有很強凝固土壤的能力,在養護的時候,土壤多以腐殖質的土壤為主,一定要保證土壤的疏鬆性,可以用花生皮搭配紅磚塊,腐葉土使用,越疏鬆越好,疏鬆的土壤透氣性好,不容易造成根系的腐爛。

Ⅳ 蘭花小苗不長了,怎麼辦

Ⅳ 蘭花為什麼芽長不出來

要使蘭花多發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適應蘭花的生長習性,盡量為它創造最佳的生長條件,同時適當地使用肥料和少量植物促長劑,適時地分盆換土,只要掌握得當,就能使蘭花芽多苗壯,生機盎然。

蘭花的生長環境主要由陽光、溫度、水分(濕度)、通風、施肥五大因素組成,要讓蘭花發好芽也必須圍繞這五點來做。

(一)陽光。光照充足是蘭花發芽的首要條件,缺少光照的蘭花不僅發芽遲緩,而且新芽瘦小纖弱,易得病害。創造光照條件的辦法,一是蘭圃的遮蔭必須適度,二是可對蘭花適當階段性地增強光照,俗稱「曬盆」。具體操作可在春節過後,氣溫漸暖之時就開始多接受日光,3月底前,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下的可採取全日照,之後,春蘭在氣溫20度以上蓋一層遮蔭網,30度以上蓋二層遮蔭網。蕙蘭在5月底前皆可接受全日照,氣溫達30度以上蓋一層遮蔭網,35度以上蓋二層遮蔭網。全年根據季節與氣溫及時調節遮蔭度,讓蘭花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蓄足元氣.

(二)溫度。蘭花生長最適宜的氣溫是20-25攝氏度,8度以下,30度以上生長緩慢。因此我們要想讓蘭花多發芽並生長健旺,就要想法避開或縮短不利於蘭苗生長溫度的空間與時間,有條件的可建設玻璃溫室,用空調或水簾來調節室溫,創造讓蘭花避暑與避寒的小環境,沒有條件的也可採取以塑膜大棚升溫;以蘭場地面灌水或灑水,場內裝風扇降溫等辦法來調節溫度。

如果能保持適宜的溫度,蘭花當年的新芽四季都會正常生長,當年的新苗還能再發秋芽,並能於當年長成大苗,這就使蘭花的發苗
提高近一倍。

(三)水分(濕度)。蘭花有假鱗莖儲存水分,是比較耐乾旱的植物,但是水分對其生長同樣非常重要。古人有「喜雨而畏潦,喜潤而畏濕」之稱。在蘭花的發芽期更需要及時供應充足而不過度的水分,以利新芽生長,俗話說:乾乾濕濕,澆則澆透,精闢地概括了蘭花的澆水經驗。但不少初養蘭者往往過分地理解了這個「干」字,非等盆土於得發白發硬才去澆水,這對蘭芽的萌發是有害無益的。本人以為,於要掌握適度,最好把握在盆土微潮、上干下潤、尚未於透就及時澆水為宜,同時應適當增加蘭圃空氣中的水分,在蘭花生長期,空氣的相對濕度為 60%-75%,可通過噴水灑水來增加小環境的相對濕度,如能配置自動電控的增濕機則效果更佳。

蘭花澆水的原則是:生長期多澆,休眠期少澆;葉片薄的多澆,葉片厚的少澆;長勢旺的多澆,長勢弱的少澆。總的還是應千萬注意,發芽期必須保持盆土滋潤,避免蘭盆過干。
(四)通氣。新鮮空氣對蘭花的健康生長非常重要,不僅蘭室應注意空氣流通,而且盆土也要注意保持較好的透氣性,最好用仙土、碎磚。風化岩等配製成顆狀的蘭土栽培,較有利於蘭花發芽。
(五)施肥。蘭花在深秋須施足基肥,早春應適施追肥。在萌芽前,再適量用好催芽激素,就能促使蘭花發芽率更高。常用的制劑有催芽素、喜多蘭、收尚好、花寶、蘭菌王等,按說明書使用即可。許多蘭友反映上半年用植全稀釋噴葉,下半年用植樣顆粒埋放表土,順隨澆水追肥,既能使蘭芽多發,又能使蘭苗茁壯不妨一試。

Ⅵ 我種的蘭花為什麼都沒冒新芽啊

每一位養蘭者,無不盼望心愛的蘭蕙能多抽出幾株新芽,因為多長一芽就等於多一希望與歡欣,所以多長新芽可說是蘭友的共同心聲。
一般而言,蘭花從每年3月底開始萌芽,3-6月期間長出的芽就叫春芽。其次,10-12月期間,也可能再次抽芽,這時的新芽叫秋芽。
春芽較易培養成壯美的蘭株,而秋芽因抽出後不久,即碰上隆冬嚴寒,故除非有完善的保護設備,否則較不易栽培成強壯蘭株。
老蘭株生長出健壯新芽的基本條件是蘭株本身成熟健壯。這跟我們人類生小孩的情形完全一樣,有成熟健康的母親,才能生出健康可愛的寶寶。因此當新芽成長達到成熟階段之際,如果每隔5天到一星期,噴灑一次適當淡肥的話,則等到此成熟株長新芽之際,就會長出既壯又多的新芽。其次,如果盼望每棵老株都能抽出新芽的話,則可選擇適當時期(4-5月),取老株做適當分割(不可完全分割開來),將蘭根浸泡在生長素稀釋液中兩三小時,然後種入盆中。如此每一老株,至少會抽出一新芽來,多者甚至可長出兩三芽,成效相當不錯。換盆時浸泡生長素,其道理就宛如女人想懷孕前,充分補給營養素是一樣的。營養充足的母體,受孕率自然提高。蘭友們如果想讓愛蘭冒出又壯又多的芽,不妨試試上述良法。
另根據養蘭前輩的說法,要讓老頭(老假鱗莖)冒新芽,可用水草或蛇木屑包裹老頭,放在陰涼的通風處,保持適當濕度即可使之發芽。蘭株冒芽,以春季冒出者為佳,亞熱帶地區,一到春天,氣溫便逐漸升高,晴朗之日,溫度常會高達30℃以上,故在處理老頭時,必須考慮溫度問題才行。首先用水草將老頭緊緊包裹住,然後放置在蘭盆中,周圍空隙則稀疏塞放一些水草,每天適當澆水,如此大約經過半個月時間,老頭必會冒出粗壯的幼芽。附帶一提的是:老頭在包裹水草之前,若能先浸泡在生長素稀釋液中兩三小時,則效果更佳。
讀者或許會問:為什麼水草需要緊緊包裹住?其實讀者有所不知,緊緊包裹水草的老頭,才能保持高溫狀態,而四周塞放稀疏水草,則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老頭保持高溫,必會加速其內部的化學作用。只要每天噴灑適當水分,自然可促進老頭早日冒芽。

Ⅶ 蘭花為什麼發芽那麼慢

一、認識蘭花發苗規律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新蘭株是從假磷莖上發出來的,因此要弄清蘭花的發苗規律,首先得搞清假磷莖是怎麼一回事。蘭花的假磷莖是蘭化的變態莖,多呈橢圓形,具有儲存養料的功能,是長葉、生根、發芽、開花的載體,它通常由依0—依陸個縮短的節組成,每個節上都有芽點,頂部的幾節生長葉片,起光合和蒸騰作用;中上部幾節的芽點被腳殼(葉鞘)包住,稱上位芽,大都發育成花芽,也有少數發育成葉芽的;中下部陸個左右節位上的芽點大都被膜質化鱗片包住,稱下位芽,大都轉化為苗;最下部的幾節生根,用來吸收養份,並起支撐固定作用,有時也有發芽的現象發生。因此,每株成苗從理論上說至少可生六個左右的蘭苗,但一般情況下只發一苗,也有的發雙龍,少數發三苗,其餘的芽點則呈休眠狀態。 明白了蘭花發苗的規律,我們養蘭人的任務就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必要的措施,不讓休眠芽沉睡,想辦法喚醒它,以達到多發芽的目的。 二、適度分株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主要措施 從理論上講,蘭株的營養是以鏈式輸送的,新的生長中心形成後,吸收了鄰近蘭株製造的營養物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頂端優勢」,從而抑制了其它休眠芽的萌發。據此我們可以採用截斷營養鏈的方法,誘導蘭株發苗,即通常說的「分株」,以促使休眠芽的萌發而達到多發苗的目的。 從實踐上看,適度分株也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盆里的蘭株多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營養供應不上,勢必少發苗,發小苗。 其次,盆里的蘭叢大了,蘭株多了,蘭根在盆中盤根錯節結成一團,下部所發蘭芽擠不出,甚至鑽進根部憋死,造成夭折,即使發出芽來,新芽的根也無立錐之地,芽也長得很弱。 再次,老苗新苗數代同堂,老蘭株不僅不發芽,還要消耗營養,要「兒孫贍養」,影響新草發芽。 第四,古人養蘭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分就是「分株」,過壯過大過密的蘭叢,其發芽率往往極低,白白地浪費了資源。 本人有一盆極壯的崔梅,二次在蘭博覽會上得了銀獎,由於草極大,捨不得分盆,當年七苗大草只發了三苗,去年我將這依0苗草分成5盆,每貳苗一盆,其中有二盆發了三苗,其餘每盆均發了二苗,總共發了十二苗,如果不分最多也只能發三—四苗。由此可見,及時分株有利於多發苗,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三、老草另植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方法 一般說來,老草製造營養默默無聞地輸送給下一代,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有一些無根或根系很差的老草本身所需的營養是新株為其提供的,這就是所謂「靠子女贍養」的,這樣的老株勢必影響新株的成長和發芽。 因此要科學地、合理地分株,這里所說的「科學、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老草另植」。 四、扭傷球莖連接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傳統經驗 扭傷球莖連接處,促使多發芽,是我國蘭界先輩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實踐上也是成功的。 從理論上說,球莖連接處被扭傷了,也就是蘭株相互間營養的輸送受到了影響,老草製造的營養向前端輸送遇到了困難,從而激發了休眠芽,產生了新株。 具體做法是在春天三—四月,取出蘭草,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勿捏傷芽點)分別向相反方向扭90—依吧0度,聽到「嗶啪」一聲即可。注意不可完全扭斷連接莖,要使其呈半分離狀態,扭傷處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以防感染細菌,再將蘭株種入盆中,不用多久,處於半分離狀態的爺代、父代、子代的假磷莖就可各自發出新芽有的還能發雙龍。採用這種方法發出的芽也較茁壯。 單株繁殖在宜在暮春及初夏的四—5月進行,此時溫度較適宜於蘭花發芽生根。 單株繁殖有二種做法:一是翻盆拆單另植,弊端較多,發出的草也小,管理難度也較大。另一種方法是不翻盆,撥去假磷莖以上的植料,露出二個假磷間的連接莖,用消毒過的剪刀或手術刀將連接莖截斷,在傷口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消毒,嚴防感染病毒,過幾小時再填上消毒過的植料,最好是植金石,約二十餘日即可發現新芽萌動。這樣做既可保住原有蘭根的吸收能力,又減少了植株的復盆的時間,不僅發芽早,而且發的芽也相對茁壯得多。 五、利用激素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科學措施 所謂激素即是能促使細胞分裂、激活休眠芽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使用能使新苗和老草均能多發新芽,當新芽生長還未成熟時,又可陸續發出新芽,這樣一年發二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事情,科學終於使夢想成為現實。 依、使用激素確能使蘭芽怒發,一年發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 貳、在自然環境下激素芽並不能完全成活,只有健壯的大芽才能正常生長(當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利用激素催出來的新草由於刺激太過,元氣早衰引種後在自然環境下第二年並不能正常發芽,需休養一年才能正常發芽。 鑒於利用激素催芽的利和弊,我覺得激素催芽只能用於以繁殖為目的的珍稀品種,一般的品種則不應使用,使用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本人至今尚未有使用激素的親身經歷,故在具體操作上沒有實踐經驗,敬請各位諒解。 六、摘除花蕾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已經知道,花蕾一般產生在父代草上,由上位芽產生,花蕾一旦產生便消耗大量營養。由於蘭株製造的養分集中向花蕾輸送,該蘭株的其它芽點便受到抑制而不能萌發,直到花期結束並休養一段時間後,芽點才逐漸萌發。開花的植株由於營養消耗太多,發芽受到嚴重影響,真可謂是發芽遲,發芽少,發芽小。本人連續數年參加蘭展感受頗深。 我有一盆可說是天下無二的特大解佩,每年發出的花苞均在5個以上,參展時均留三箭花,連續三次參加蘭展,分別奪得金、銀、銅獎,立下赫赫戰功。然而這盆花由於連年南征北戰,現已元氣大傷,處於衰落狀態,今年中國(南京)蕙蘭展回來後分盆,至今只發了幾苗小草,已經風光不再。 另有一盆解佩,去年冬天所發花苞一律摘去,早春即發雙龍大芽,且大芽旁又帶了一芽現已出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此可見,開花也要有一定的「度」,即使參加蘭展花苞也不宜留得過多,一般以依—貳株為好,其餘的應全部摘去。 摘除花苞要有時間性,摘早了還會再發花苞,摘晚了又消耗較多的營養,因此摘花苞也要適時為好,一般說來摘除花苞的時間以冬季或早春為好

Ⅷ 蘭花發芽長不高是什麼原因

有的蘭是矮種,本來就長不高,長高了就沒有價值了。
正常的蘭花長不高,有多方面的因素,植料不合適,空氣濕度太低,環境太陰暗,不通風等等,都可造成蘭花長勢不旺。

Ⅸ 蘭花芽不長怎麼處理蘭花新芽到成苗多久蘭花葉子虛長

養蘭要有耐心,芽從出土到長成少者半年長的要一年。

Ⅹ 為什麼我種植的人蘭花三個月不死也不長新芽

蘭花一般都是開完花之後過一段時間才會生苗芽的,正常情況下,它的苗芽和花芽是不會同時萌發的。

熱點內容
七夕頭繩 發布:2025-09-14 22:05:37 瀏覽:736
下山蘭花蝶 發布:2025-09-14 22:03:45 瀏覽:455
明月照七夕 發布:2025-09-14 21:48:06 瀏覽:516
耐冬的盆栽 發布:2025-09-14 21:47:11 瀏覽:945
花卉定性評估 發布:2025-09-14 21:31:07 瀏覽:732
韓式手提籃插花 發布:2025-09-14 21:26:49 瀏覽:630
淄博竹子盆栽 發布:2025-09-14 21:22:39 瀏覽:114
天使的藍百合 發布:2025-09-14 21:09:09 瀏覽:785
小梅花鹿英文 發布:2025-09-14 20:31:17 瀏覽:113
新型盆景樹 發布:2025-09-14 20:29:17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