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灣遊客量
⑴ 三亞情況
區位概況
基本情況: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一。
歷史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三亞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境內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等十大風景資源。2007年北京奧組委宣布三亞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國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
區位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
全市轄兩個管理區、一個辦事處(河東、河西管理區,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鎮、林旺鎮、紅沙鎮、田獨鎮、羊欄鎮、荔枝溝鎮、天涯鎮、崖城鎮、保港鎮、梅山鎮),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人口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2007年底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91萬人2006年末。人口出生率為12.4‰,人口死亡率為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多民族聚居,有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1.5%,其中黎族18.8萬人,苗族4304人,回族9076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6~10月雨季,台風季節往往雨水增多。降水量佔全年的90.2%。三亞港終年無霧。年平均氣溫25.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28.3℃,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20.7℃。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每月14天為日潮,日潮時最高潮位2.2 米,持續16小時,最低潮位0.6米,平均潮位1.03米,最大潮差2.26米,最小潮差0.06米。平均潮差0.79米。漲潮時水分為兩支流,一支向東南流經碼頭處進入三亞河,流速0.35米/秒;另一支自白排礁缺口向西北流,流速0.35米/秒。落潮流向相反,流速分別為1.08米/秒和0.07米/秒。落潮時間持續8小時,泥沙被落潮帶入大海,港池回淤量較少。
美食小吃
小吃類:港門粉、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羅粉、黑豆飯、海南粽子、清補涼、竹筒飯、海南雞飯
美食:藤橋排骨 臨高乳豬 椰子八寶飯 回族鮮魚湯 溫泉鵝 南瓜飯 加積鴨 和樂蟹 文昌雞 東山羊 海南菜、黃流老鴨等
水果:芒果、火龍果、荔枝、龍眼、波羅蜜、榴槤等。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公路
海南島的公路從早期的海榆東、中、西三線發展到,現在的東、西兩條高速公路,將全島的主要縣市緊密的聯系了起來,在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島上高速公路成了島上的交通首選,在東、西二線通車之後一直擔任著重要作用。是島上的交通大動脈。
航空
位於三亞市以西26公里處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是國內的運輸大機場之一,承擔著三亞通往國內乃至世界的重任。三亞鳳凰國際機場,IATA代碼SYX,位於海南省海南島三亞市中西北部的羊欄鎮鳳凰村,東距三亞市中心約14公里,西距天涯海角旅遊風景區5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建成於1994年6月,7月1日正式通航。
港口
三亞是海濱城市,當地人自古靠漁業和航運為生,港口自然是三亞的一大窗口,從早期的榆林港到現在的三亞港都見證著三亞的航運發展!
鐵路
三亞地處祖國最南端,鐵路運輸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經發揮作用了,原有鐵路走西線,環線鐵路原為窄軌鐵路,始建於四十年代,後毀於風災。新中國建立後,於1956年開始重建石碌至八所段52公里,以後建成八所至三亞段166公里,共長218公里,另外自六香至安游修支線19公里。以上各段均為標准軌距。三亞站在海南省三亞市內,建於1960年。離六鄉站5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二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2006年歷史性的跨越,粵海鐵路順利通車,標志著海南從此能坐火車順利離開。瓊州海峽已經不是天塹,海底隧道正在規劃,到時大陸與海南的交通將更為方便!
海南東環鐵路
海南東環鐵路概算總投資181.88億元,計劃於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海南東環鐵路由鐵道部與海南省合資建設,項目資本金按總投資的50%考慮,其中,鐵道部和海南省各出資50%,並積極尋求其他出資者。鐵道部出資人代表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省出資人代表為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東環輕軌如今已動工,到時三亞至海口只要區區幾十分鍾!
[編輯本段]城市代表
三亞名片:美麗三亞、浪漫天涯
三亞市歌:《請到天涯海角來》
三亞市樹:椰樹、酸豆樹
三亞市花:三角梅
三亞市鳥:白鷺
三亞旅遊形象大使:陳楚生
三亞形象大使:張梓琳
三亞城市門戶網:三亞政府網
三亞晨報:
⑵ 三亞的海棠灣後海村的遊玩景點多嗎
提起後海,大家都會想到北京後海,那是一個年輕人積攢夢想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文青的青蔥歲月。然而在三亞的海棠灣,也有一個叫做後海的地方,這里雖然看不見文青追夢的身影,但卻保留了不一樣的煙火氣息,沒有喧鬧的遊客聲,靜謐安詳。
海棠灣後海,也稱皇後灣,這里有一個叫“後海村”的小漁村,後海也因此得名而來。來三亞看海,是每一個遊子的終極心願,但是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許多海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生氣,被接踵而至的人流所充斥,嘈雜無比,除了咸鹹的海水,感受不到任何浪漫氣息,這與遊人的初衷背道而馳。但是此次後海之旅,我竟然無意中發現,在三亞,竟然還能找到一處如此安靜的海灣,彷彿未曾被世人發現一般,遺世而獨立。
最值得慶幸的,是見到了後海的落日,黃昏時刻,夕陽的余暉灑滿海面,投射到姑娘的臉龐上,漸漸紅了臉,無限壯美之情油然而生。不遠處的船帆正在隨風飄揚,腳邊的孩童正在揮灑童稚時光,一切都顯得格外隨意浪漫。
⑶ 海南三亞海棠灣規劃圖
海棠灣分區規劃及城市設計
設計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分區規劃范圍:南起亞龍嶺山邊,北至三亞市行政邊界,西起東線高速公路,東至海邊,包括南田溫泉片區和蜈支洲島,規劃區面積約為98.78平方公里。
分區規劃期限:2006年—2020年。
職能與規模
海棠灣總體定位為「國家海岸」—— 國際休閑度假區。
海棠灣職能: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天堂,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國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覽綜合體。
海棠灣可容納居住人口規模為:規劃期末(2020年)25萬人。其中,過夜遊客14萬人左右(包括酒店和度假公寓),服務人員7萬人左右,原住民4萬人左右。
用地結構與布局結構
海棠灣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51.6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的52.2%。
海棠灣的用地結構為:居住用地佔總城市建設用地的17.5%,公共設施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29.5%,綠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44.2%,道路廣場用地佔總城市建設用地的6.1%。
海棠灣的用地布局結構為:「一點、一帶、三區、六片、五楔」。其中:
一點:蜈支洲島,用地面積約1.12平方公里,構建成為具有觀光、游覽功能的海島熱帶雨林公園。
一帶:沙壩酒店帶,世界頂級酒店及海灘公共設施集中區。
三區:南區:南起鐵爐港,北至林旺高速聯絡線,主要功能定位為綜合休閑遊憩區(遊艇港、高檔酒店、旅遊小鎮、山前度假村等);中區:包括大小龍江塘和指狀濕地范圍,主要功能定位為高端休閑度假區(頂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遊艇社區等);北區:南起指狀濕地,北至三亞市界,包括藤橋鎮、椰洲、風塘等多個場地單元。主要功能定位為多元文化度假區(本土與異域文化主題酒店、椰洲觀光、溫泉度假、傳統旅遊小鎮等)。
六片——是指從南到北結合場地特徵劃定的各個功能片區,分別是:
鐵爐港片區:區域公共服務休閑中心;林旺片區:現代旅遊服務小鎮區;龍江塘片區:高端品牌休閑度假區;風塘片區:國際主題度假社區;椰洲片區:綜合觀光休閑度假區;土福片區:海洋主題科教博覽區
五楔:指的是順應山勢、通向海濱的五條主要綠化通廊,或結合高爾夫、或結合道路隔離綠化、或結合公園綠地,成為保障區內公共開敞空間有效落實、組團之間有效隔離的重要生態綠楔空間。
居住用地規劃
規劃遠期居住用地總面積903.21公頃,占海棠灣建設用地17.5%,其中一類低密度居住用地803.93公頃,二類居住用地99.28公頃。另綜合商住用地289.18公頃,該類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積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60%。
公共設施規劃
海棠灣規劃公共設施用地總面積為1521.74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9.5%。
規劃行政辦公用地1.47公頃;規劃商業金融業用地415.85公頃;規劃酒店用地318.27公頃;規劃旅遊度假用地126.92公頃;規劃體育用地278.65公頃;規劃醫療衛生用地8.10公頃;規劃文化娛樂用地20.87公頃;教育科研設計用地69.28公頃;旅遊服務用地40.62公頃;綜合商住用地289.18公頃。
綜合交通規劃
海棠灣對外交通主要通過區域西側的東線高速公路和海榆東線以及規劃的東線高速鐵路,規劃高鐵客站設置在藤橋鎮南部。
海棠灣路網結構為三縱九橫:
三縱:組團間聯系道路、濱海景觀大道、濱海步行觀光路
九橫:高速公路聯絡線、海榆東線聯絡線
景觀規劃
總體景觀框架為「三軸、三帶、六區」的結構:
三軸:貫穿場地南北的重要景觀軸,分別是濱海大道景觀軸、海棠大道景觀軸、高速及國道景觀軸。
三帶:依據場地特質形成異質開敞空間為主要內容的景觀帶,分別是沙壩景觀帶、濱水景觀帶和農田景觀帶。
六區:根據功能側重的不同以及風貌特徵的各異劃分為鐵爐港瀉湖景觀區、林旺特色小鎮區、龍江塘及指狀濕地景觀區、風塘景觀區、椰洲濕地公園及溫泉小鎮景觀區、海洋科博景觀區六個特徵景觀風貌區。
核心功能定位
海棠灣的三大核心功能是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帶、世界級遊艇休閑社區和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中心,核心功能在各開發單元的位置和用地必須得到保障和落實。
C10地塊位於海棠灣最南端,總用地面積為8.94平方公里,定位為高端主題型度假社區;B1地塊為17.02平方公里,是面積最大的一處,定位為頂級品牌休閑度假區,主要建造七星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國際頂級高爾夫球場等;C6地塊主要建造綜合性休閑度假區;A7地塊以國家海岸濕地公園為主要特色的熱帶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區;C3地塊主要以發展影視文化、溫泉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景區。
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帶由位於沙壩上的6個主題酒店群(位於C10、C6、B1、A8、A7片區)和在主要通海道路與濱海景觀大道結合處集中設置的海灘公共服務區及多處沙壩公園(位於C10、C6、C5、B1、A9、A8、A7片區)組成。
世界級遊艇休閑社區包括國際遊艇港(位於C10、C8片區)、海棠灣國際風情小鎮(位C6、C10片區於薄尾嶺北側環湖區域)、龍江塘遊艇社區(位於B1片區北側)、風塘區國際社區和主題公園(位於A8片區)以及結合瀉湖與場地內河設置的相關公共服務設施及遊艇度假項目。
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中心包括海洋公園(位於C5片區)、國家海洋研究院(位於A4片區)、國際海洋科學中心(位於A4片區)、國家海洋大學(位於A4片區)、國家海岸濕地公園(位於A6、A7片區)、國際會議中心(位於B1片區小龍江塘區域)等組成。
海棠灣解放軍301醫院選址:海棠灣控規南區C10片區部分地塊,地理坐標為:東經 180°17′20.0″,北緯109°42′58.7″。位於規劃區域南端
⑷ 請問三亞 海棠灣現在怎麼樣啊
亞龍灣:海景好,海水沙質都屬一流,接待標准高,人多而不亂,相互影響不大,大部份酒店版靠海較近,但普遍價格權較高。
三亞灣:著名的椰夢長廊,是目前海南最長的海邊公路,看夕陽的最佳選擇。酒店房價定位不高,而且有很多家庭旅館可以選擇,交通便利。
大東海:發展得比較早,比較成熟,交通便利,離市區也較近,熱鬧,用餐方便。
海棠灣:相當於10年前的亞龍灣,海景很美,剛開發不久,屬於推廣期,酒店檔次高但價格目前不算高,遊客不多,相對安靜。
⑸ 海棠灣的氣候
三亞屬季風熱帶氣候區域。受南海海洋氣候影響較大,終年氣溫高,寒暑變化不大,四季溫暖內,容年均氣溫23.8度,月最高氣溫25度-36 度,月最低氣溫在10度以上;年均降水量豐富,晴日年300天以上。三亞沒有真正的冬季,夏去秋來,秋去春至。盛夏,除中午短暫一段稍有炎熱外,早晚有海風吹拂,十分涼爽;嚴冬,北國冰封,萬里雪飄,三亞卻春意盎然,綠遍天涯。地區氣溫20度以上,三亞成為難得的全年全天候避寒、消暑、度假、旅遊的好去處。此外每天日照時間為7小時,天氣晴朗時海水能見度高達25至30米,為國家一類海水水質。
⑹ 三亞「旅遊拐點」是什麼為何外來遊客大量減少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無數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因為各地遊客對於大海的嚮往,讓各大海島城市的旅遊都火了起來,國外自不用多說,東南亞幾個國家的旅遊基本都是靠中國遊客養著。反觀國內最火爆的海島旅遊地,則必然要數海南省的【三亞市】,畢竟,目前開放的旅遊城市當中,只有三亞一地擁有熱帶海島景觀,占據了天時地利~
北方的雪鄉,早已經開始明碼標價、嚴厲打擊天價消費,但近兩年的遊客數量卻並沒有得到明顯的回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再有錢的遊客也不會拿出去亂丟。那麼,南方的三亞又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迎接這一個拐點呢?
⑺ 三亞海棠灣可以下海嗎
當然可以下海。三亞海棠灣地區氣溫20度以上,三亞成為難得的全年全天候避寒、消暑、度假、旅遊的好去處。此外每天日照時間為7小時,天氣晴朗時海水能見度高達25至30米,為國家一類海水水質。
三亞海棠灣主要景點就是蜈支洲島遊玩,其他項目主要為海上戶外,蜈支洲島景區由於地處偏遠,遊人很少,沙灘是整個三亞地區最干凈的一塊,被譽為三亞最後一塊處女地,集中在滕海漁村前海,海棠灣沿岸。
蜈支洲島上和滕海漁村都可以開展海上戶外,滕海漁村內有:天晴戶外俱樂部、千年紅戶外中心、維凱戶外俱樂部、狂人與海戶外。項目包括:皮劃艇、劃水、快艇、香蕉船、潛水看珊瑚、海地拍照、獨木舟、燒烤等齊全的項目。
(7)海棠灣遊客量擴展閱讀
海棠灣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東北部海濱,距三亞市區28公里,南面與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毗鄰。與亞龍灣、大東海灣、三亞灣、崖州灣並列三亞五大名灣。海棠灣風光旖旎,沉寂異常。與亞龍灣、大東海相比,這里還沒有染上城市的喧囂與繁鬧。
海棠灣位於南中國海之濱,是三亞東疆門戶。東北與陵水縣接壤,西北與保亭縣毗鄰,西南以仲田嶺、回風嶺、竹絡嶺、瓊南嶺群山為界,構成自然的海灣區域。總面積384.2平方公里。
三亞屬季風熱帶氣候區域。受南海海洋氣候影響較大,終年氣溫高,寒暑變化不大,四季溫暖,年均氣溫23.8度,月最高氣溫25度-36 度,月最低氣溫在10度以上;年均降水量豐富,晴日年300天以上。
三亞沒有真正的冬季,夏去秋來,秋去春至。盛夏,除中午短暫一段稍有炎熱外,早晚有海風吹拂,十分涼爽;嚴冬,北國冰封,萬里雪飄,三亞卻春意盎然,綠遍天涯。
⑻ 三亞的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一。 歷史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三亞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境內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等十大風景資源。2007年北京奧組委宣布三亞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國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 地理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 區位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 全市轄兩個管理區、一個辦事處(河東、河西管理區,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鎮、林旺鎮、紅沙鎮、田獨鎮、羊欄鎮、荔枝溝鎮、天涯鎮、崖城鎮、保港鎮、梅山鎮),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人口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2007年底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91萬人2006年末。人口出生率為12.4‰,人口死亡率為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多民族聚居,有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1.5%,其中黎族18.8萬人,苗族4304人,回族9076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6~10月雨季,台風季節往往雨水增多。降水量佔全年的90.2%。三亞港終年無霧。年平均氣溫25.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28.3℃,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20.7℃。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每月14天為日潮,日潮時最高潮位2.2 米,持續16小時,最低潮位0.6米,平均潮位1.03米,最大潮差2.26米,最小潮差0.06米。平均潮差0.79米。漲潮時水分為兩支流,一支向東南流經碼頭處進入三亞河,流速0.35米/秒;另一支自白排礁缺口向西北流,流速0.35米/秒。落潮流向相反,流速分別為1.08米/秒和0.07米/秒。落潮時間持續8小時,泥沙被落潮帶入大海,港池回淤量較少。 美食小吃 小吃類:港門粉、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羅粉、黑豆飯、海南粽子 美食:藤橋排骨 臨高乳豬 椰子八寶飯 回族鮮魚湯 溫泉鵝 南瓜飯 加積鴨 和樂蟹 文昌雞 東山羊 海南菜、黃流老鴨、瓊海加積鴨等 水果:芒果、火龍果、荔枝、龍眼、波羅蜜、榴槤等。 交通運輸 [編輯本段] 公路 海南島的公路從早期的海榆東、中、西三線發展到,現在的東、西兩條高速公路,將全島的主要縣市緊密的聯系了起來,在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島上高速公路成了島上的交通首選,在東、西二線通車之後一直擔任著重要作用。是島上的交通大動脈。 航空 位於三亞市以西26公里處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是國內的運輸大機場之一,承擔著三亞通往國內乃至世界的重任。三亞鳳凰國際機場,IATA代碼SYX,位於海南省海南島三亞市中西北部的羊欄鎮鳳凰村,東距三亞市中心約14公里,西距天涯海角旅遊風景區5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建成於1994年6月,7月1日正式通航。 港口 三亞是海濱城市,當地人自古靠漁業和航運為生,港口自然是三亞的一大窗口,從早期的榆林港到現在的三亞港都見證著三亞的航運發展! 鐵路 三亞地處祖國最南端,鐵路運輸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經發揮作用了,原有鐵路走西線,環線鐵路原為窄軌鐵路,始建於四十年代,後毀於風災。新中國建立後,於1956年開始重建石碌至八所段52公里,以後建成八所至三亞段166公里,共長218公里,另外自六香至安游修支線19公里。以上各段均為標准軌距。三亞站在海南省三亞市內,建於1960年。離六鄉站5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二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2006年歷史性的跨越,粵海鐵路順利通車,標志著海南從此能坐火車順利離開。瓊州海峽已經不是天塹,海底隧道正在規劃,到時大陸與海南的交通將更為方便! 海南東環鐵路 海南東環鐵路概算總投資181.88億元,計劃於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海南東環鐵路由鐵道部與海南省合資建設,項目資本金按總投資的50%考慮,其中,鐵道部和海南省各出資50%,並積極尋求其他出資者。鐵道部出資人代表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省出資人代表為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東環輕軌如今已動工,到時三亞至海口只要區區幾十分鍾!
⑼ 三亞海棠灣三天怎麼玩
海棠灣那邊,除了蜈支洲島以外,只有一個免稅商場,其他的沒什麼好玩的,我十一剛去過...
建議你第一天到,如果想買東西,可以去免稅商場逛逛,晚上也可以在裡麵食或是回酒店。如果不想買東西,也可以考慮就在酒店泳池或附近海邊休閑的渡過這天。
第二天上蜈支洲島,如果玩項目的話,倒是可以玩上一整天的,不然半天也夠走上一遍了
第三天可以提早一點整理好,在行李不多的情況下,你可以拿著行李去找一個景點走走,天崖海角也可以,看看熱帶雨林也是一個選擇,還有一個選擇是,到市區,找一家水果店或超市,買些水果,打包帶回家,三亞因為地理位置及天氣原因,盛產各種熱帶水果,比國內大部份地區的新鮮而且便宜,當然,你要自己留意一下,別跑一些專做遊客生意的店,都知道的,這種店,東西較貴就算了,就怕斤兩不對而且買回來的東西都是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