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葉海棠
⑴ 圓葉子並有須的海棠是什麼品種
圓葉子並有須的海棠是什麼品種
麗格海棠,俗名蘿卜海棠。
⑵ 大葉海棠圖片以及養殖方法
分析如下:
1、秋海棠應於溫室中栽培,適當遮陰。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
2、正確的生長空間布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株形鬆散,植病性減弱,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而擺放過稀的話,植物澆水後很容易失水,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
3、適度的水分:莖葉柔嫩、多汁、含有豐富的水分。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提供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特別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
4、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除供給足量水分歪,每天噴霧數次,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這樣,莖葉生長繁茂,色澤鮮艷,嬌嫩。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供水相應減少。
(2)園葉海棠擴展閱讀
播種
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主要優點是繁殖系數高和培育新品種。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
播種方法: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種容器要求干凈清潔,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均勻裝上疏鬆、肥沃的播種土,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後,將種子均勻撒上,播種後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用澆水會沖散種子,常從盆地浸水,濕潤後取出。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並放室溫18-22℃的半蔭處,早晚噴霧。一般播後7-30天發芽。
栽培技術
遮陰
秋海棠應於溫室中栽培,適當遮陰。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
通風
正確的生長空間布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株形鬆散,植病性減弱,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而擺放過稀的話,植物澆水後很容易失水,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
水肥
適度的水分:莖葉柔嫩、多汁、含有豐富的水分。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提供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特別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如溫度高,水分供應不足,莖葉易凋萎倒伏,直接影響生長,嚴重時莖葉皺縮死亡。
相反,供水過量,盆內出現積水,易於因其根部腐爛。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除供給足量水分歪,每天噴霧數次,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這樣,莖葉生長繁茂,色澤鮮艷,嬌嫩。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供水相應減少。
為了節約用水,鼓勵採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進行觀葉秋海棠澆水、施肥等工作,這樣以減少細菌性葉斑病等病害的發生,另外在澆水時盡量減少採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為主的商業基質由於透氣性和持水性都比較好,很適合秋海棠的生長,生產者一定要採用潔的基質進行秋海棠的生產。肥料的比例以N:P:K為3:1:2或2:1:2為好,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記肥料濃度不可過高,否則積累在根系周圍很容易燒根。
⑶ 蟆葉秋海棠有哪些特徵
蟆葉秋海棠又名蛤蟆秋海棠。為秋海棠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從內根莖抽生,斜心形或卵圓容形,葉面深橄欖綠色,中間具不規則的銀白色環紋,表面有毛及皺紋,葉背紫紅色。花淡紅色,高出葉面。園藝變種較多,常見的有灰葉秋海棠、彩葉秋海棠、花葉秋海棠等。同屬觀葉種類常見的有虎耳秋海棠、斑葉秋海棠、蓮花秋海棠、鐵十字秋海棠等。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環境,忌強光直射。生長適溫為22~25℃,不耐高溫,超過32℃則生長不良。
蟆葉秋海棠
⑷ 觀葉海棠的種類
一、觀葉秋海棠
觀葉秋海棠又名彩葉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肥厚粗壯的肉質根莖多平卧於地下。葉柄具絨毛,直接從根莖上抽出;葉闊卵形,先端尖銳,葉長20厘米至30厘米,寬15厘米至20厘米,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葉脈具毛,葉片色彩鮮艷斑駁,依品種的不同,分別呈銀白、灰白、紅、紫、褐、綠及黑等顏色,甚至在一片葉上還有不同顏色斑紋或色塊。聚傘花序生於葉腋,小花白色或淡粉色,不引人注目。
同屬中還有一種鐵十字秋海棠,亦為觀葉佳品,其葉近心形,葉面長有獨特的皰狀凸起,葉色黃綠或淺綠,沿葉脈有類似十字形的鐵褐色斑紋,其他特徵和栽培、繁殖方法均同觀葉秋海棠。
觀葉秋海棠原產印度,有很多是人工培育出的園藝品種,喜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忌乾旱與悶熱潮濕,生長適宜溫度為15℃至25℃,在此條件下保持盆土濕潤,不要等盆土完全乾透後再澆水,否則對植株有致命的影響,但也不能讓盆土長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生長期給予較高的空氣濕度,可向植株噴水或將花盆放在魚缸上方,以防止因空氣乾燥而引起的葉尖和葉緣枯焦,但水珠不能長時間停留在葉片上;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夏季注意通風良好,避免暴雨淋擊和烈日曝曬。冬季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養護,減少澆水,溫度不可低於10℃。每年的3月至4月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並含有豐富的腐殖質,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加1/3的粗沙或珍珠岩、蛭石,另外摻入少量腐熟的雞、牛糞作基肥,換盆時去掉舊土和腐爛的根,用新的培養土栽種,並在盆底墊上一層瓦片或碎卵石,以利排水。
觀葉秋海棠的繁殖用分株或葉插。分株可結合春季換盆進行,將根狀莖分切成數段,每段都要帶有新芽和2片以上的葉子,待傷口稍晾乾後分別栽於盆中,栽植深度以根狀莖上部與土面平為宜。葉插可在夏季剪取健壯成熟的葉片,用鋒利的刀在葉背主脈分枝處切幾刀,然後平鋪在扦插床的沙面上,為確保切口與沙面接觸緊密,可在葉片上壓幾塊小石子或撒少量的沙子,以後保持介質和空氣有較高的濕度,在半陰的條件下,4周至6周後各切口上部產生芽叢,下部生根,等根和芽稍大一些後就可將各芽叢分開栽種。為節省插床面積,也可將葉片切成三角形,並使每片小葉上都帶有一條主要的葉脈,再把小葉直立插於土中,以後小葉片的基部切口處生根發芽,可連老葉片一齊栽植於小盆中,即成為新株。
觀葉秋海棠品種繁多,各具特色,雖然花朵不大,顏色也不那麼鮮艷,但其碩大的葉片色彩絢麗,是非常美麗的觀葉植物,用於裝飾居室的幾案、桌面等處,自然時尚,效果獨特。
二、
麗格海棠及四季秋海棠的美花是觀賞的重點,但同屬於秋海棠家族的另一族群,卻是葉比花嬌,色彩繽紛的葉子暄賓奪主,取代了向來受重視的花朵,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這一類的海棠包括蝦蟆海棠、鐵十字秋海棠、虎斑海棠等,統一以觀葉秋海棠稱之。
觀葉秋海棠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屬於秋海棠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依品種之不同,株高、葉型、葉色、葉片大小皆變化很大。常見的葉型有不對稱卵型、腎型、盾狀或掌狀裂葉,葉色有白、紅、綠、粉紅、紫、咖啡、銀色等,通常一片葉子都含有2種以上的顏色。而葉面的花紋的變化更是超乎想像,斑點狀、放射線狀、鑲邊型、不規擇塊狀等。總之,觀葉秋海棠品種間差異極大,真要找出它們共通的特徵,大概就是都有多汁的葉柄、莖干,及開白色或粉紅色的小花吧!
栽培介質可以荷蘭栽培土混合少許真珠石使用,也可使用排水較好的砂質壤土。觀葉秋海棠原生於森林底層,對光線的需求較低,但需注意,光線的多寡會影響到葉色的表現。栽培場所可以選擇有明亮的散射光的環境,如室內的客廳、窗邊或是室外的樹蔭底下或遮陰處,並避免讓強烈日光直射,以免曬傷葉子。較適合的生長溫度約日溫21-24度,夜溫16-18度,台灣的春、秋2季是它的生長季,夏天可以移到較通風涼爽處,而冬天需注意寒流,如果溫度低於10度以下時,要將植株移到較溫暖避風處。因根系較淺,建議以淺盆栽培,較不易引起根腐。
春、秋是觀葉秋海棠的生長季,也是適合施肥的季節,建議以花寶2號20-20-20,稀釋2,000倍,每7-10天施用一次,可維持葉色的美麗及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繁殖以分株、莖插、葉插為主,一般葉片較大的品種多使用葉插法繁殖,而葉片小的品種則使用分株法及莖插法繁殖。葉插法可剪取一片葉子連同葉柄,斜插在河砂或真珠石中,或是僅取葉片部份,在主脈及較大的側脈上,選取幾個部位,以刀片劃一切口(約1公分),平鋪於介質上,並以鐵絲固定葉片,保持介質濕潤,約1-2個月,小苗會從葉柄處或葉脈切口處萌出。
觀葉秋海棠是所有室內植物中,葉色變化最豐富的,如果嫌室內的綠色植物太單調,缺乏變化,建議可以找個假日去花市尋寶,買幾盆不同品種的觀葉海棠來點綴,環境跟心情都會跟著活潑起來的。
三、竹節秋海棠因其莖干似竹而得名,又叫紅花竹節秋海棠。
半灌木,高50-100厘米,全株無毛,莖直立,莖節明顯肥厚呈竹節狀。葉偏歪的長橢圓狀卵形。葉表面綠色,有多數白色小圓點;葉背面紅色,邊緣波浪狀。假傘形花序,下垂長12厘米左右,花暗紅或白色。是觀干、觀葉、觀花的佳品。夏秋開花,花期長。原產巴西,耐蔭性好,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且較耐寒,冬季室內5℃左右,仍鮮綠如常。它的習性強健,很適合家庭栽培。
⑸ 海棠樹都有哪幾種
海棠為薔薇科落葉花木,可分五類:
(1)海棠喬木,高5~6米,樹勢挺拔豐茂。回幼枝疏生絨毛。花多單答瓣,初放時紅色,後轉淡白。
(2)垂絲海棠高3~4米的小喬木,也有叢生的。花葉同發,花梗細長,花初開向上,後開則下垂,花瓣叢密而嬌艷,花色如胭脂而稍帶粉白。
(3)西府海棠高3~4米的小喬木,枝密挺直,樹形峭立。花蕾嫩紅,及至盛開顏色變白。
(4)木瓜海棠高5~6米的大型灌木。老樹株有樹皮剝落特徵。花單生粉紅色,先葉開放。果卵形徑約10厘米,成熟時,色澤金黃,頗具幽香。
(5)貼梗海棠2米高的小灌木。分枝開展,小枝有刺,托葉較大。花單生或數朵叢生,花色有猩紅、白、粉、灑金等,花柄極短,花兒貼近枝梗,而得名。
⑹ 幾種生根劑對圓葉海棠硬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用硬枝扦插方法可繁殖圓葉海棠.幾種生根劑在不同濃度、不同時間下的蘸根處理試驗結內果表明,各種處理均容利於圓葉海棠生根,與對照相比,效果十分明顯,其中,2 000 mg/L ABT2號生根粉速蘸處理效果最佳,成活率達97 %,當年可供嫁接苗木在93.8 %以上;5 000 mg/L國光生根粉速蘸處理,成活率達91 %,當年可供嫁接苗木為88.5 %;2 000 mg/L ABT1號生根粉速蘸處理,成活率達93 %,當年可供嫁接苗木為83.9 %.生根劑處理插條繁殖苗木操作方法簡便,生產成本低,可在苗木擴繁中推廣應用.
⑺ 日本圓葉海棠如何繁殖,生長習性如何。
據說園葉海棠可以扦插繁殖,可以當做砧木,他比八棱海棠相比,不用環剝
⑻ 這是什麼海棠
觀葉秋海棠
觀葉秋海棠又名彩葉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肥厚粗壯的肉質根莖多平卧於地下。葉柄具絨毛,直接從根莖上抽出;葉闊卵形,先端尖銳,葉長20厘米至30厘米,寬15厘米至20厘米,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葉脈具毛,葉片色彩鮮艷斑駁,依品種的不同,分別呈銀白、灰白、紅、紫、褐、綠及黑等顏色,甚至在一片葉上還有不同顏色斑紋或色塊。聚傘花序生於葉腋,小花白色或淡粉色,不引人注目。
同屬中還有一種鐵十字秋海棠,亦為觀葉佳品,其葉近心形,葉面長有獨特的皰狀凸起,葉色黃綠或淺綠,沿葉脈有類似十字形的鐵褐色斑紋,其他特徵和栽培、繁殖方法均同觀葉秋海棠。
觀葉秋海棠原產印度,有很多是人工培育出的園藝品種,喜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忌乾旱與悶熱潮濕,生長適宜溫度為15℃至25℃,在此條件下保持盆土濕潤,不要等盆土完全乾透後再澆水,否則對植株有致命的影響,但也不能讓盆土長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生長期給予較高的空氣濕度,可向植株噴水或將花盆放在魚缸上方,以防止因空氣乾燥而引起的葉尖和葉緣枯焦,但水珠不能長時間停留在葉片上;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夏季注意通風良好,避免暴雨淋擊和烈日曝曬。冬季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養護,減少澆水,溫度不可低於10℃。每年的3月至4月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並含有豐富的腐殖質,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加1/3的粗沙或珍珠岩、蛭石,另外摻入少量腐熟的雞、牛糞作基肥,換盆時去掉舊土和腐爛的根,用新的培養土栽種,並在盆底墊上一層瓦片或碎卵石,以利排水。
觀葉秋海棠的繁殖用分株或葉插。分株可結合春季換盆進行,將根狀莖分切成數段,每段都要帶有新芽和2片以上的葉子,待傷口稍晾乾後分別栽於盆中,栽植深度以根狀莖上部與土面平為宜。葉插可在夏季剪取健壯成熟的葉片,用鋒利的刀在葉背主脈分枝處切幾刀,然後平鋪在扦插床的沙面上,為確保切口與沙面接觸緊密,可在葉片上壓幾塊小石子或撒少量的沙子,以後保持介質和空氣有較高的濕度,在半陰的條件下,4周至6周後各切口上部產生芽叢,下部生根,等根和芽稍大一些後就可將各芽叢分開栽種。為節省插床面積,也可將葉片切成三角形,並使每片小葉上都帶有一條主要的葉脈,再把小葉直立插於土中,以後小葉片的基部切口處生根發芽,可連老葉片一齊栽植於小盆中,即成為新株。
觀葉秋海棠品種繁多,各具特色,雖然花朵不大,顏色也不那麼鮮艷,但其碩大的葉片色彩絢麗,是非常美麗的觀葉植物,用於裝飾居室的幾案、桌面等處,自然時尚,效果獨特。
⑼ 一種圓葉子的海棠花叫什麼名字
圓葉秋海棠
圓葉秋海棠(學名: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
Y.
M.
Shu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纖維狀內;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容兩側不相等,輪廓斜卵形或扁圓形,長7-8.5厘米,寬約6.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偏斜,心形,花單性同株,雌雄花同生於一花束上,雄花常先開放;雄花:萼片2,花瓣狀;花瓣2;雄蕊多數;雌花:花被片2-5;子房下位,2-3室,有翅或有棱,花柱3,常有彎曲或旋扭狀的柱頭;胚珠極多數;果為一蒴果,有翅有棱。生於山坡密林中水溝邊陰濕處,海拔1600~1800米。產自中國雲南。